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的鉴别与中医治疗

许丽, 魏理珍, 陈远青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针灸推拿学)建设经费资助课题(浙教高科[2008]255号)

作者单位:310009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小儿推拿科

作者简介:许丽(1970-),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推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E-mail:xuli725@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8010846.html,。

【摘要】 小儿斜颈原因很多,其中肌性斜颈发病率最高,也最适合做推拿治疗。但临床不可盲目治疗

颈部的肌肉挛缩,而应对其病因进行鉴别,排除骨性、继发性和代偿性斜颈,方能选择推拿手法、中药外敷、

理疗等中医方法达到舒筋通络、松解粘连、软坚散结的作用,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关键词】 斜颈/诊断; 中医药疗法; 推拿; 穴位疗法; 儿童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1.04.004

【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3865(2011)04-0295-02

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头颈部向患侧歪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肿机化,表现为局部肿块,触之稍软,可随之移动,表面不红,无明显压痛,中医诊断为筋结;另一种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表现为局部肿块不显,呈条索状,质较硬,中医诊断为筋挛。肌性斜颈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将逐渐加重,并严重影响外观形象,将对患儿的心理和未来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人们健康和美观意识的增强,斜颈已经引起了家长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都积极配合治疗。对医者来说早期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更加重要,准确有效的诊断不但可以为患儿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更能让其在最佳的治疗时机得到有效治疗。

1 小儿斜颈的病因及鉴别

小儿斜颈的原因很多,其中肌性斜颈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不可盲目治疗颈部的肌肉挛缩,而忽视斜颈的不同病因,贻误了患儿治疗的最佳时期。除肌性斜颈外,临床上常见的斜颈还有:(1)脑瘫性斜颈:由于脑性麻痹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在斜颈的表现基础上加上五软、五迟。(2)骨性斜颈:因颈椎骨先天缺陷,发育不良和外伤所致的颈斜。患者脖子短,发际低,头颈活动受限。X线片多为融椎、颈椎畸形、骨化、缺如、脱位等。(3)继发性斜颈:因颈部受损伤,炎症造成软组织挛缩、颈椎脱位、骨折或某些疾病继发的颈斜。(4)代偿性斜颈:因习惯、局部炎症、损伤保护局部,或斜视、视力、听力改变引起的代偿姿势。其中肌性斜颈和脑瘫性斜颈适合做推拿治疗,而其他则非推拿治疗的适应证。

2 小儿肌性斜颈的中医治疗

对于小儿肌性斜颈的保守治疗可以采用推拿手法、中药外敷、理疗等方法达到舒筋通络、松解粘连、软坚散结的作用,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2.1 推拿治疗 采用揉捏牵转法[1]。具体步骤如下:(1)推揉法:患儿仰卧位或被抱直立位,术者采用滑石粉作为介质,用食、中、无名指三指揉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5min,以舒筋活血。重点在块状物或条锁状处。(2)拿捏法:体位同上,术者用拇指、食指指腹捏拿、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往返5min,以松解其粘连。(3)牵拉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牵拉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幅度由小渐大,在生理范围内反复进行10~20次,以改善恢复颈部活动功能。(4)旋转法:体位同上,固定患儿双肩,在上法基础上,术者托住患儿头部向患侧肩部旋转10~20次。(5)接着再重复操作第一步。如伴有颜面部不对称及胸椎侧弯,可配合局部治疗。

2.2 中药外敷法 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方药:归芍煎加减:当归、赤芍、威灵仙各10g,透骨草、伸筋草、海藻、昆布、丝瓜络各15g。制法:上药加水煎取浓汁,备用。上药汁趁温,用毛巾浸透,在患部热敷,每日1或2次。注意避免烫伤。

3 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的原因很多,先天的主要有遗传因素、宫内胎位不正等;后天的主要有产伤、感染等。

而且在临床上发现肌性斜颈的患儿大多头颅比较大,这就导致出生时比较困难或在胎内容易向一侧倾斜。其他类型斜颈的原因也大致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的,表现与肌性斜颈基本相似,但在胸锁乳突肌处很少有挛缩或结节,即便是有通过仔细鉴别也是可以区分的。比如,眼性斜颈的鉴别除了胸锁乳突肌触诊还可以用:(1)单眼遮盖实验:可遮盖一眼,只用另一只眼视物,遮盖半小时后如果原先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眼性斜颈。(2)被动转头实验:双手抱住患儿头部,使之向相反方向倾斜及旋转,转动的时候,无阻力者,可能为眼性斜颈,有阻力者,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耳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耳听力下降需要另一侧耳朵接收声音信号,所以习惯于用听力正常的耳朵倾斜向一侧去听,长期导致两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均衡,形成斜颈,这种情况患儿的听力恢复后或者带上助听器后就会明显改善。所以在临床上如无胸锁乳突肌的肿块或挛缩,但患儿表现为斜颈,医者就应该全面考虑,可行X线检查了解患儿颈部和脊柱的骨结构情况。

小儿肌性斜颈一旦确诊,临床疗效较好,但需要患儿、尤其是家长的耐心配合。因其疗程往往比较长,早发现早治疗,最佳治疗年龄在6个月以内,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要求家长在平时注意纠正患儿不正确的姿势,睡卧时可在头两侧各放置一个沙袋,以纠正头部姿势;在日常的生活中(如喂奶、怀抱、玩耍等),应采用与斜颈相反的方向,以帮助矫正斜颈。

参考文献

[1] 许丽,余慧华,褚海林,等.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100

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8):18-19.

(收稿日期:2011-07-01)

(本文编辑:黄伟)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疗效观察

卢松, 皮凌红, 严沁萌, 严金林

作者单位:435001湖北黄石,黄石市中医医院(卢松,皮凌红,严金林);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严沁萌)

作者简介:卢松(1979-),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推拿,E-m ail:lusongmail@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8010846.html,。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2例门诊肌性斜颈患儿,采用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32例肌性斜颈患儿,痊愈25例(78.13%),好转7例(21.87%),总有效率100%。结论 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斜颈/中医药疗法; 推拿手法; 外治法; 儿童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1.04.005

【中图分类号】 R2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3865(2011)04-0296-02

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纤维性挛缩,使小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向健侧旋转,下颌指向健侧肩部的一种不对称畸形。本病属中医“筋结”“筋挛”范畴。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2周左右,发病率0.3%~0.5%[1]。该病在早期主要是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推拿疗法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目的主要是矫正颈部姿势畸形,并防止其他畸形。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2007-01/2011-01黄石市中医院与黄石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门诊患儿。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19个月;右侧斜颈13例,左侧19例;25例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有肿块或挛缩(肿块型),7例头偏向一侧,但患侧胸锁乳突肌摸不到肿块及挛缩(非肿块型),且颈部左右转动正常;32例患儿均有颜面部不对称,患侧略小于健侧。

1.2 诊断标准[2]

1.2.1 主症 (1)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2)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3)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卵圆形或条索状),质地或软或硬,常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4)颈椎向患侧旋转及向健侧侧弯受限。

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4, 12 (6): 389-392 DOI: 10.1007/s11726-014-0812-8 ?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4︱● 389 ● CLINICAL STUDY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for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Shen Zhi-fang, Luo Kai-tao, Zhu Gao-feng, Jin Yue-qin Jiax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Zhejiang 314001, China Author : Shen Zhi-fang, bachelor, Chinese medicine physician. E-mail: shenzf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8010846.html, CLC Number : R244.1 Document Code : 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Methods : Seventy kids with muscular torticollis were intervened by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an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8-month treatment. Results : After 8-month treatment, 41 subjects were cured, accounting for 58.6%, 27 were improved, occupying 38.6%, 2 failed, occupying 2.8%,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2%. Conclusion :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without adverse effects. Key Words Tuina; Massage; Ultrasonic Therapy; Torticollis; Infant As a common disease in kids, infantile muscular torticollis (IMT) is a congenital abnormality of the motor system, with incidence ranging from 0.3% to 0.5%. It’s caused by unilateral contraction or fibrosis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characterized by the head is tilted in lateral bending toward the affected muscle and face is rotated toward the healthy side. Delayed treatment will lead to asymmetric faces and eyes, even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ds. During recent years, our department adopted tuina plus ultrasonic therapy in treating IMT. The report is now given as follows. 1 Clinical Materials 1.1 Diagnostic criteria By referring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from the Shanghai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head tilt at birth or several months after birth; abnormal postures of head and neck, presenting head tilt towards the affected side, rotation of face to the healthy side, and chin points to the shoulder of the healthy side; usually affecting one side, lump or mass may be palpated along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kids in later stage may present adaptive alterations of head, face, and spine, with restricted development of face of the affected side, flat occiput of the healthy side, and lateral curve of thoracic vertebrae; osseous torticollis caused by abnormal cervical vertebrae was ruled out by frontal X-ray examination of cervical spine. 1.2 Inclusion criteria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IMT; the parents of the kid having signed the informed consent form.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基层园地】 小儿斜颈推拿治疗及体会 王 智,高梯辉,路 标,姜艳清,王文智■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伸筋液;推拿;小儿肌性斜颈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250(2009)05-0393-01 小儿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民间俗称“歪脖”、“斜头”,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为临床少见病。有报道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常因发现不及时或误诊失治,出现面颈胸部畸形,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1 一般资料 病历来源:本文200例皆为门诊积累,其中男114人占57%,女86人占43%,最小的3d,最大的2岁;分娩产势:顺产101人占51%,剖腹产96人占48%,产钳13人占1%;发病部位:左侧105例,右侧95例。 2 诊断标准 患者头位前倾,面部转向患侧,面下颌偏向健侧,在患肌处触及一卵圆或条索状肿块,质地坚硬。 3 治疗方法 (1)递质的配制:自拟伸筋液:西红花5g,冰片10g,伸筋草15g,溶于75%乙醇250ml内,密闭摇匀, 3d后即可使用;(2)按摩手法:医者对患侧胸锁乳突肌推拿按摩数遍后,继用拇指蘸取适量伸筋液反复揉肿块及周围并弹拨,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按摩肿块反复数遍。在此过程中,拇指、食指、中指及患处保持湿润状态,然后医者两手分别固定患侧肩部及患者头部,使头部向患侧肩部,然后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拖住脑后左右转动。同时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拔伸旋转,颜面肌肉萎缩或偏小的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进行点揉。 4 疗效标准与结果 痊愈:颈部肿块消失,胸锁乳突肌活动范围正常,有111人占55.5%;显效:肿块明显缩小变软,颈项活动轻度受限,有84人占42.0%;无效:经治疗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有5人占2.5%,总有效率97.5%。 5 典型病例 郭某,男,6个月,其父母发现其颈部向左侧歪斜随来我院就诊。症状:颜面旋向左侧,左侧可触及长3.8c m、宽1.5cm肿物。颈部C T:排除骨性斜颈,随之以伸筋液为膏质推拿治疗,每日1次,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肿物消失,颈部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6 体会 胎儿在母体胎盘进行气体交换进出呼吸运动,具有肺泡扩张及生长作用。B超于妊娠11周,可见胎儿胸壁运动,妊娠16周时出现羊水,28周末有呼吸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如出现脐带绕颈,胎儿呼吸窘迫,使胸锁乳突肌挛缩,出现血肿机化血液循环受阻,笔者推测胎儿脐带绕颈呼吸窘迫为直接发病原因。 推拿治疗本病在于通过手法作用于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上,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改变挛缩程度,加速病变的吸收,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恢复正常。同时,通过以伸筋液为膏质,可以避免小儿娇嫩皮肤损伤,还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再施揉捏法及揉法时可以较重,但须注意刚柔相济,不能使用暴力;做颈部侧扳及旋转扳法时,要使小儿放松,幅度由小及大,要有节奏,切不可用蛮劲,以免引起颈部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及不适[1~3]。对于后期颜面肌肉的萎缩,可采用太阳、睛明、下关、颊车、地仓、迎香、风池等穴位点揉。 通过治疗对于1周内尤其是6个月的患儿治疗率达100%,对1周到1周半的有效率达96%,1周半以上的因其肿物机化纤维化,建议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孔令承,田岩,等.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88例.中国实用医 药研究(三)[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8. [2]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 [3] 王智.伸筋液为膏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研究[J].河 北中医药学报,2008,23(4):35. 收稿日期:2008-04-28 ■通讯作者:王文智,男,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050091)。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资助项目(42761135)393 2009年第15卷第5期2009.Vol.15.No.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 ournal of Basic M 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 e Medicine

小儿肌性斜颈的调理思路—2017百强儿推师崔皓量

小儿肌性斜颈的调理思路—2017百强儿推师崔皓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生保健已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尤其是二孩时代的到来,孩子的人数比例开始增加,以小儿推拿为首的儿童保健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现如今,孩子生病大多选用含有抗生素的药物治疗,虽治疗速度快,但难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损伤。小儿推拿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疗法,目前小儿推拿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医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目 前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其绿色安全的特点已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小儿推拿论坛作为儿推行业的引领者,致力打造儿推行业的标杆,挖掘儿推优秀人才并展示他们的技术、理念、思路、手法等,儿推论坛策划了本次全国百强儿推师的评选活动。活动细节请看以下链接: NO.LTBQ170021扶助小儿推拿—崔皓量文章末尾有 彩蛋:1-崔皓量老师关于小儿肌性斜颈调理思路—音频;2- 崔皓量老师关于调理小儿疾病的手法—视频演示。请至文末观看!崔皓量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拜名老中医 赵安富教授为师,努力学习中医临床相关知识,特别对中医儿科学及小儿推拿技法产生浓厚兴趣。随赵老研习小儿推拿、针灸、中药等调理方法。期间多次参加学习各派老师的精进

课程及取学于民间高手,并在机缘指引下,再拜道光清流派第六代掌门人韩阳光为师,研习道清流派小儿推拿技法。本流派应用五行辩证和独一无二的特殊五行手法,一般推拿时间在八至十分钟左右,并在临床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加之配以本派天河,地河,三关,六腑,乾坤,将相,君水等独门取穴,在临床推拿中起效更快。应用五行手法推拿能使咳嗽症状当天明显缓解,腹泻多数一次止泻,嗓子红肿痛,当场止痛等等,受到广大家长认可!临床中尤其擅长小儿“腹泻”“斜颈”“咳嗽”等的调理。 本人在经过多年的临床服务经验积累后,于2016年创办大 连扶助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自扶助小儿推拿成立以来,以“本门派小儿推拿技法”和“现代科学育儿知识”为指导,以“传承中医文化,尽心服务于每个宝宝”为宗旨,并通过高素质员工团队的悉心服务,深受家长认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推拿机构! 扶助小儿推拿门头展示 扶助小儿推拿店内环境展示 附一:视频演示-崔皓量老师手法展示附二:视频演示-崔皓 量老师手法展示

我为宝宝不用手术和按摩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心路历程

那还是2012初春,冬雪渐融,春雨飘洒。 宝宝在期待中降临,他,哭声嘹亮,膀阔腰圆,鼻高脸正,蛋大鸡长,也许是我幸福中沉浸太深,描述有点失实,或许应当是这样描述宝宝才对:丑陋幼弱,紧闭双眼,屙尿随时,唯知睡和吃。 宝宝出生的第十五天的那晚,庆祝喜悦的气氛突然静穆了,老婆突然发现,宝宝的头老是偏向右侧,而且,在宝宝右侧的脖子下面,有一个硬结,大如枣,硬如石。我摸了一下,基本排除了淋巴和骨头的可能,这个瘤子一样的东西,让我一夜难眠。 我没做过坏事,我爱这个世界的一切,我多年来不穿袈裟而修为自己,我不认为我欠下什么,我这个宝宝是众人劝导才育种的,怀他的时候喜鹊云集我窗台,我知道,孩子能化险为夷,遇凶呈祥,但是,那晚我对那个硬结真的不知。 第二天,我们带孩子就诊,B超确诊,是肌性斜颈,在宝宝的胸锁乳突肌中,探及一个2厘米左右的纤维样瘤体,我稍稍释然,但是又进入另一个雾霭和阴影,因为医生告诉我们,斜颈可以按摩,一岁之后若不见好转,可以手术……………… 我意念从千年前飘来,我不愿意宝宝作手术受刀斧,且不说手术部位的敏感,不论手术的成败,不想手术后的矫正托如刑具,但就手术室外等候的每秒,我心会悬悬如坠永夜。 我是爸爸,我是中医,我抱着儿子将世界拉黑,我对儿子说,我要亲手消除你的先天疾病, 我能,因为我爱。 开始我,熬制药膏涂抹,但是因为应用不方便和容易弄脏衣服,还有别人老是问孩子脖子里的药膏是什么的时候,我母亲总是不愿提及斜颈歪脖什么的并反对我涂抹药膏,于是我,制作了酊剂,每天涂抹,让先天生长着的纤维瘤,血肿,或者说是硬包的疙瘩慢慢软化。 效果是显著的,后来发了系列儿子的照片,有些父母看了开始索要产品,为宝宝治疗斜颈,当初我是免费发的,但是那些家长试用之后感觉效果特好,就要求付款,我不太懂淘宝(店名:搜张氏斜颈,有康复视频),但是也开张了,为了方便更多的父母拍下产品。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一、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断标准》(陶天遵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年)、《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张明岛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用小儿骨科学》第2版(潘少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疾病分类 (1)肿块型 (2)非肿块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小儿肌性斜颈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肌性斜颈。 2.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肌性斜颈(ICD-10 编码:Q68.002)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颈部皮肤破溃、颈椎发育不良及哭闹会加重相关疾病的患儿可暂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患儿侧颈部彩色超声检查 (2)颈部检查相关内容: ①颈部触诊:是否有肿块,若有肿块,应触及肿块的大小、硬度、具体位置(与胸 锁乳突肌的关系)、是否有粘连及活动度;若无肿块,应触及胸锁乳突肌的硬度、活动度。 ②头颈部活动情况:≤3 个月患儿被动活动患儿头部,观察头部旋转及侧倾是否受限;≥3 个月患儿可诱导其主动转头及头侧倾,观察患儿头部活动是否受限,若受限明显,再被动检查患儿头部活动的最大范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 (八)治疗方法 1.小儿推拿 2.中药外敷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

·临床研究·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 李各芳,张学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400014) 摘 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7~2004年3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分别随访1~7年,结果4例复发,4例恢复欠佳,其余患儿均满意。结论 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48(2006)06-0532-02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torticollis L I Ge-f ang,Z H A N G X ue-bing (Chi ld ren's Hosp ita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 ciences,Chongqing400014,China) A bstract:Objective T o inv estiga te the metho ds of g etting we ll and nursing fo r co ng enital tor ticollis.Methods F rom1997to 2004,375patie nts with congenital to r ticollis wer e analy zed retro spective ly.T hey all w ere treated by opera tion as well as neck's tractio n and brace af ter o per ation.Results All pa tients we re fo llow ed up fo r a period of1to7yea rs,T he effect after o per ation was sa tisfacto ry,but4case recurred and4case w as no t g oo d eno ug h.Conclusion It is pro pitio us to rehabilitated fo r pa tients with co n-g enital to r ticollis using delicate and effectiv e nusing. Key words:co ng enital to r ticollis;po sto pe ratio n;rehabilitatio nal instruction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由于挛缩胸锁乳突肌的牵拉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形成特殊的姿势畸形,如婴幼儿未合理治疗,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其疗效也随之降低。现将我院1997~2004年收治的375例住院患儿康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75例,男213例,女162例。左侧121例,右侧254例。年龄1~10岁,其中1~2岁263例,2~4岁78例,4~10岁34例。平均住院天数9.63d,随访时间1~7年。本组病例均采用患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手法训练、颈托牵引、支具矫正等,定期随访。除有4例因对功能锻炼重视不够复发,4例因年龄太大、病变较重、恢复欠佳外,其余疗效均满意。 2 术前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为了矫正畸形,患儿均乐于接受手术治疗,但由于对手术情况不了解、担心效果不佳和害怕手术而产生忧虑、恐惧。我们从患儿入院时即对其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其熟悉环境,并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有关疾病知识、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康复过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愈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了解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患儿入院后即行常规术前检查和眼科情况检测,有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及颈动脉扩张者禁忌做手术;有斜视者,先行眼科处理,根据斜视矫正后斜颈有否转归决定手术。 2.3 功能训练 术前做好相应的训练,让患儿及家长了解和适应康复训练方法,为术后的功能训练做好准备。方法:(1)保持患儿坐位或平卧位,固定患儿双肩;(2)术者将患儿头向健侧侧屈,使健侧耳垂接近肩部;(3)缓缓转动头部使下颌接近患侧肩部。训练时注意手法轻柔,切忌暴力,牵拉动作应持续而稳定,开始时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每次牵动15~20次,每天4~6次。 3 术后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告知家长患儿术中情况,讲解术后注意事项;教会家长正确评估患儿面色、呼吸、伤口等情况;指导正确饮食,以缓解由于知识缺乏引起的紧张;密切巡视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处理。 3.2 注意伤口有无出血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颈部有无淤斑、肿胀;观察神志、面色、呼吸频率,有无气胸表现;防止患儿烦躁抓扯伤口;有伤口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酌情更换敷料或加压包扎,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3.3 减轻疼痛 术后1~2d内减少搬动,置患儿于舒适体位;对不同年龄患儿采取如提供玩具、陪玩耍、讲故事、听音乐等措施分散其对伤口疼痛的注意力;对哭闹不止影响休息的患儿应酌情镇静止痛。 3.4 防止伤口感染 注意患儿体温变化,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指导进食时勿使食物污染敷料,不慎污染应及时更换。夏季穿着适宜,勿使过多汗液浸湿敷料。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术后第2天开始激光照射伤口,每次20min,每日2次。 3.5 手法训练 术后第7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训练方法同术前。 3.6 颈托牵引 对肌肉挛缩较重者于术后第7天开始常规行颈托牵引。牵引之前向家长及患儿讲明牵引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充分理解和配合。具体方法:体位取头高足低(抬高床头10~20cm),头后仰并略向健侧倾斜(肩背部垫一软枕)卧位,身体纵轴和牵引绳呈一直线,颌下垫软毛巾以防皮肤破损,随时保持颈托清洁。观察有无牵引并发症,如头晕、恶心、呕吐及呼吸改变等,如有不适暂停牵引,待症状好转后再继续,一般2~3d能适应。进餐时可放松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保持重锤悬空。牵引时间为每日10~20h,至术后1个月。 3.7 支具矫正 支具矫正由于操作简便,(下转第534页)

名医刘启廷治小儿遗尿经验方

名医刘启廷治小儿遗尿经验方 小儿遗尿症是指小儿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的病态现象,轻者数日一次,重者一夜多次。遗尿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影响患儿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故小儿遗尿症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父刘启廷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小儿遗尿症的儿童普遍存在体质较差的现象,依据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原则,拟方小儿表虚遗尿方,治疗小儿遗尿症近百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组成:黄芪15克,炒白术15克,桑螵蛸10克,益智仁10克,防风3克,甘草3克。 服法:上药浸泡1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2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温服。因小儿对服用中药的耐受性较差,家长要多给予鼓励,每剂药汁的煎取量以120~150毫升为宜,每次喂服60~80毫升,儿童也能够接受,有利于连续服用。 功用:健脾益肾,纳气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症。 组方依据:遗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尿床”,遗尿症指3岁以上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控制排尿而出现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13岁以下的儿童多见,亦有延至成人者。家父认为病因为卫表不固,脾肾虚损,收纳无权。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精,缩尿止遗。药用黄芪、焦白术健脾益气,补助后天;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纳气,固涩缩尿,扶助先天;防风、甘草解毒和药。诸药合用,共奏脾气足、肾气固、尿缩遗止之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观察中发现,长期尿床使孩子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冬天因尿床后受凉易患感冒,夏天易发生外阴部皮炎,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应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心理方面和智力方面的影响,如性格内向,不爱交往,心理自卑,易产生多疑胆怯心理,脾气固执,影响孩子正常能力和潜质的发挥。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在晚上孩子睡后,定时唤醒孩子起床排尿,养成良好习惯。并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千万不要歧视孩子和打骂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影响智力发育。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刘荔刘启廷名医工作室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

小儿肌性斜颈诊疗常规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常见的病因如下: 1、产伤出血,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2、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3、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4、感染性肌炎所致。 5、遗传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1.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而颜面旋向健侧,逐渐出现脸部不对称,严重者甚至出现颈侧弯,椎体契形变及斜视等表现。 2.颈部包块婴儿出生时并无异常,一般于生后2周左右颈部出现肿块就诊,多见于右侧。于受累侧胸锁乳突肌中、下1/3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质硬,可移动,按压时婴儿哭闹。但肿块无红肿热痛的感觉。 3. 颈部B超:患侧可见肌性包块。 三、诊断 颈部肿块于生后2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头喜偏向患侧,晚期有头面部畸形,有胎位不正或臀位产史。颈部B超:患侧胸锁乳头肌可见包块。X线表现:颈椎未见骨骼改变。 四、治疗 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1.康复治疗:①斜颈推拿:常用手法有推揉法、指揉法、拿捏法、拿揉肩、摩面;②颈部超声 2.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肌肉出现挛缩、脸部出现畸形者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最佳手术年龄为1岁左右。 五、预后 按摩推拿对6个月以内患儿疗效良好,脸部畸形需3-5年逐渐消失,12岁以上患儿,畸形恢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头向患侧侧斜、前倾、旋向健侧和颜面部变形为其特征。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者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造成斜颈的原因至今未明,除先天性畸形学说外,有不少学者认为由胸锁乳突肌局部缺血引起肌纤维化所致。缺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胎内头位长期偏向一侧,或产程中肌肉内血管中血流有暂时的停滞,以致肌肉供血不足,日后逐渐成为梭状疤痕组织,或代之以纤维条索而造成的挛缩。 临床表现】 1.出生后,即可在一侧颈部发现有棱形肿物,其方向与胸锁乳突肌一致,多局限于中下段。以后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因肌肉挛缩牵拉发生斜颈畸形。 2.斜颈特有的姿势,头向患侧倾斜、前倾,面旋向健侧,患侧耳朵向下接近胸锁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矫正,患侧面部相对萎缩,颜面明显小于健侧,个别患者颈椎甚至是上胸椎可见固定性脊柱侧弯。 3.颈部活动受限,尤其以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屈更明显。 4.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硬质条索状肿块物。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名老中医李谱智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李谱智运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遗尿患儿均采用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半年后判定疗效。结果48例中治愈29例,占69.41%;显效10例,占20.83%;有效6例,占12.5%;无效6.25例,占1.92%。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8%。结论内服补中止遗汤配合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标签:遗尿症;补中止遗汤;中药外敷 李谱智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柳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工作40余年,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小儿遗尿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如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用药等方面。笔者作为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李老自拟补中止遗汤配合白附萸散外敷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总结于此,以资同道。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1998年Nijmari在国际儿童尿控协会对小儿遗尿的定义是指儿童己达到应控制排尿年龄(>5岁)而入睡后仍存在不自主的排尿(称为遗尿),遗尿次数每月3次以上[1];美国精神病协会《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标准(DSM-IV):发病年龄>5岁小儿,夜尿床>2次/w,并持续3个月。我国关于小儿遗尿症的定义是指5周岁以上儿童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患儿遗尿少则数夜一次,多则一夜数次,具有睡眠深沉、不易唤醒的特点。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易对家庭和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李谱智专家门诊就诊的遗尿症患儿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岁~13岁;病程5个月~4年。所有病例均行腰骶部X线片、尿常规、肾脏彩超、输尿管、膀胱等检查,结果均正常。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遗尿的诊断依据制定: 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④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见其结构异常。 1.3治疗方法给予补中止遗汤治疗。药物组成: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炙黄芪20g、太子参20g、白术15g、桑螵蛸15g、金樱子15g、炒山药15g、乌药10g、麻黄6g、炙甘草10g。加减:手足不温者加桂枝;食少纳差加神曲、麦芽、山楂;大便溏烂白扁豆、茯苓;脾气急燥加钩藤、蝉蜕。1剂/d,水煎,分早、晚2次饭前服用。同时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组成炮附子、白术、吴茱萸各30g,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每取适量,醋调敷神阙穴,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晚1次,次晨除去。7d为1个疗程,连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 止于乳突。 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 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产伤学说、宫内发育障碍学说、缺血性肌挛缩。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是由于肌肉撕裂,造成血肿,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为,因动脉供血不好,导致肌肉缺血,而引起本病。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如Volkmann缺血挛缩)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症状】 1.颈部歪斜:出生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颈部歪向患侧,面部向对侧旋转。 2.胸锁乳突肌挛缩: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大小一般在1×2cm2以下,位于肌肉层,质软,皮界清,有一定的活动度。 3.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颈椎发育的不对称;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治疗】 1.揉捻胸锁乳突肌:患儿仰卧,医生以拇食两指揉捻胸锁乳突肌,力量适中即可。 2.推捋胸锁乳突肌:医生在患儿局部涂少量滑石粉,用拇指沿胸锁乳突肌的走行方向推捋。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 鸡肠治小儿遗尿 药物:公鸡肠一具,面粉250克,油盐少许。 用法: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匀加水和成面团,少加盐,锅中加油烙饼。分次食用。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遗尿 脾肺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淋漓、遗尿频而量少;四肢困倦、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少华、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指纹淡。 治则:健脾益气,补脾肺气虚。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补脾经、肺经、推三关、揉脾腧以健脾益气。 肝经湿热导致小儿遗尿 白天尿急尿频、夜间睡中遗尿、小便黄燥;面红唇赤、心烦易怒;手足喜露被外;舌苔薄黄、脉象弦滑、指纹紫红。 治则:泻肝利湿。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清补肝经、清天河水、清小肠、揉肝腧以清肝利湿止遗尿。 肾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清长频数,每睡中遗尿,每夜1--2次或更多;喜暖胃寒、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睡眠深沉、不易唤醒;面色苍白、智力迟钝;大便或泄泻,舌淡苔白。 治则:温补肾气。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以通调督脉之气,固涩下元,止遗尿。加补肾经、推三关。 中医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艾灸穴位: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肾俞(双)、命门、腰阳关、百会。操作规程:①艾炷灸:每次选3~5个穴,取麦粒大艾炷灸,每穴灸5壮,每曰1次,1周为一个疗程。 ②艾炷隔物灸:取鲜姜或生蒜,切薄片,每穴可灸2~4壮。 ③温灸器灸:将燃烧艾条放在温灸器内,取腹部和背部穴位热熨之,每曰施术1次,每次15~2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切勿烫伤,尤其是腹部和臀部附近的穴,更要小心使用。 ④温针灸:先取俯卧位,毫针刺命门、肾俞、腰阳关,行呼吸补法,再切半寸艾条置针柄上慢慢烧灼。术毕再令患儿更换仰卧位,关元、中极、气海以2寸毫针行呼吸补法,也用半寸艾条放在针柄慢慢烧灼,此穴可多加灸2~4次。足三里以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百会可用艾条悬灸。 ⑤艾条悬灸:每次选5~7个穴位,艾条悬灸。每日可灸2次,1周为一个疔程。 主治: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小儿肌性斜颈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手法处方 ⑴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3.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家长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小儿遗尿影响宝宝身心健康,应积极治疗。下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中成药 桑螵蛸散:每次3~6克,每日两次,口服。用于心肾两虚,肾关不固,心神失养。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推拿法 方法一: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按揉三阴交200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下元虚寒者加用补肾经100次,揉丹田100次,按揉肾俞100次;肺脾气虚者加用补脾经100次,补肺经100次,推上七节100次;肝经湿热者加用清肝经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小肠100次。 方法二:每日下午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钟,龟尾30次。较大儿童可用擦法,横擦肾俞、八髎,以热为度。7日为一疗程。 方法三: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百会50次,每日下午进行,7日为一疗程。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敷脐法 方法一: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末,醋调敷脐,每晚一次;连用5次。 方法二: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补骨脂、山茱萸、桑螵蛸各60克,丁香、肉桂各30克,研末装瓶用。每次

一克,填入脐中,滴1~2滴乙醇或白酒后,外用暖脐膏固定,3天换药一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之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针刺夜尿穴(手掌面小指关节横纹中点处),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取穴肾俞、关元、膀胱俞、三焦俞、委中、委阳、三阴交等,每次取1~2穴,隔日一次。 (2)耳针 取肾、膀胱、皮质下,每日一次;也可在耳针取穴部位贴压王不留行籽。以上治疗操作以每日下午为宜。 (3)灸法 灸关元、神门、气海、委中、次髎、肾俞、脾俞百会穴,每次取3~5穴,每日下午一次。 以上是对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做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遗尿影响儿童发育,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石山卫生院

斜颈原理康复治疗方法

先天性肌性斜颈原理治疗方法 包块型,一般被发现较早,大约十来天的时候,宝妈无意间发现宝宝脖子下面有个硬包,小枣一样大,宝宝脖子总是歪向有包块的一侧,去医院做B超检查,结果一般是 探及二三厘米的纤维瘤或血肿,有经验的医生,凭肉眼一看就可确诊,是的,先天性 肌性斜颈。 对这个疾病的命名,我有些纳闷,为什么不称之为胸锁乳突肌纤维瘤,而称之为肌性 斜颈呢?原来,都是这个硬包作怪,这个硬包血液供应少,不干预的话,它会慢慢硬 化挛缩,它生长的速度远远追不上胸锁乳突肌的生长速度,胸锁乳突肌就好比是固定 小脑袋的绳子,左右各一条,当患侧的一条短了,脑袋就被拉向患侧,小脸和下巴老 是转向健康一侧,患侧的肩膀也被高高抬起,于是成了斜颈,歪脖子。斜颈的命名, 是疾病发展的最后结果。 还有一种斜颈,是弥漫型斜颈,发现的比较晚,一般出生数月后发现,脖子里没有包块,就是一条胸锁乳突肌比较粗,B超检查,一般是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比健侧增粗 数毫米,虽然只有数毫米,但是增粗的胸锁乳突肌会短很多,一样的把脖子拉歪了。 大夫会告诉你,平时注意宝宝体位,宝妈搂孩子的时候,躺在宝宝患侧,让宝宝多向 患侧转头,可以轻轻扳头,让宝宝的头顶歪向健康一侧,可以在当地医院的康复科按摩,软化硬包粗筋,如果过了一岁还不好的话,可以在一岁半或两岁左右,给宝宝做 手术。 宝爸宝妈听到这个结果,一般很苦恼揪心,好好的宝宝,怎么让斜颈这个病纠缠上了呢,按摩受罪,手术风险,对宝宝的将来康复情况,宝爸宝妈的心里一片茫然失落。 有的家长为此焦虑抑郁。 如今治疗斜颈的常规方法是按摩,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是边哄边按摩,睡着按摩就醒,醒着按摩就哭闹,六个月之后的宝宝越来越聪明,对按摩的疼痛反应特别大,一按摩 就哇哇大哭,强烈排斥,一旦停止按摩数天,那条筋依然是硬的,脖子依然是歪的。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 小儿遗尿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 种病证。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 尚未养成,因而未能自立排尿。一般地说,遗尿多与胃和膀胱 虚冷有关。常用的临床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山药、益智仁(盐炒)、乌药各60克,猪脬1具。 前3味共为细末,用纱布包好,与猪脬共炖至熟。日2次,吃 肉饮汤。 本方适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尿。 方二:羊肉250克,大蒜15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 煮熟切片,大蒜捣,同放大盘内,加适量熟食油(或熟油辣椒)、酱油、精盐等拌匀食。 本方适用于肾虚之遗尿。 方三:带骨狗肉、清鸡汤各1500克,陈皮、蒜苗、辣椒、 调料各适量。将狗肉切块,蒜苗切段,辣椒切细丝。锅热后, 下狗肉烘干水分,取出。旺火烧热锅,下花生油30克,入蒜泥、豆瓣酱各适量爆炒,再下姜片、蒜苗。狗肉,边炒边加花生油,炒约5分钟,入料酒、鸡清汤、盐、陈皮、酱油,红糖烧沸后 转入砂锅里,焖90分钟,食前入味精,佐餐食用。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之遗尿。 方四: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调料 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同鱼鳔、黄芪同加水煎煮,放人适量 桂皮、姜、盐煮熟,饮汤食肉及鱼鳔。 本方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遗尿。 方五:白果(去壳及芯)10克,腐皮50克,白米适量。 因白果仁的毒素,经煮沸较长时间就可挥发破坏,煮时最好用 盖子上有孔透气的炊具(或将盖移开一条缝隙,勿盖紧),毒 素则更易挥发散失。将白果、腐皮、白米同煮成稠粥,作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遗尿。 方六:新鲜猪脬(膀胱)1—3个(按年龄大小定数量), 炙黄芪20克,食盐适量。先将猪脬洗净,每个装入炙黄芪10克,适量食盐,用棉线扎紧膀胱口,加少量水用文火蒸烂,弃 去黄芪,趁热令小儿一次或几次吃完肉、喝尽汤。如未愈,1 周后可再服1剂,3剂为1疗程,80%的患儿可获痊愈。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康复评定学(肌张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被动牵拉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着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保证肌肉运动的连续、平滑,稳定进行称为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异常的临床表现: 一.肌张力降低: 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肉松弛时做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消失的状态,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脑卒中后遗症迟缓期。 二.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分别表现为痉挛和强直。痉挛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性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强直就是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是均匀一致的,主动肌和拮据肌张力同时增加。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三.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改变引起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而出现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引起原因不明等,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扭转痉挛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属于张力性肌肉变形,在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2.痉挛性斜颈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合征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或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