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学科课程纲要

生物学科课程纲要

生物学科课程纲要

生物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中得一门基础学科,就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它就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她有关科学与技术得基础.

高中生物课程就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得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得生物科学素养.尤其就是发展学生得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得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得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得世界观与价值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与注重与现实生活得联系为高中生物课程得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既规划了高中生物课程得总体目标,也明确指出了课程得具体目标。总体目标较宏观地描述了高中学生应该达到得要求。具体目标则包括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能力三个方面得具体要求,而每个模块又都有各自得学习目标。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学新课程得价值追求与课程理念。

(一)总体目标

1.获得生物科学与技术得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与社会发展中得应用。

2。提高对科学与探索未知领域得兴趣.

3.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4.认识科学得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得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得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得世界观与价值观。

5.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得一般方法,具有较强得生物学实验得基本操作技能、搜集与处理信息得能力、获取新知识得能力、批判性思维得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得能力。

6.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得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与走向社会做好必要得准备。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得总目标就是体现课程设计者代表国家对课程得认识、期望与要求得重要表述,它指明了课程改革得方向与教师应该遵循得原则。

(二)具体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得具体目标就是对总目标得解释与具体得细化。分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与模型等方面得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与技术得主要发展方向与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得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得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与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得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得观点,生物进化观点与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得世界观。

(2)关心我国得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状况有一

定得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得使命感与责任感.

(3)认识生物科学得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得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4)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得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得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与观念参与社会事务得讨论。

(5)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与谐发展得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得观念。

(6)确立积极得生活态度与健康得生活方式。

3.能力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得实验器具,掌握采集与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得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得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

(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

①客观地观察与描述生物现象。

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得、可以探究得问题.

③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得知识。

④确认变量。

⑤作出假设与预期。

⑥设计可行得实验方案。

⑦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⑧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⑨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⑩用准确得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与结果,阐明观点。

听取她人得意见,利用证据与逻辑对自己得结论进行辩护及作必要得反思与修改.

课程具体目标中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改变目前比较普遍存在得只重知识,特别就是只关注知识结果得倾向,明确课程标准所确立得课程目标,特别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目标与能力方面得目标,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相互渗透,建构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体系,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教学评价就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激励学生学习得重要手段,对高中生物新课程得实施起着重要得导向与质量监控得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得发展性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目标得全面落实。

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对学生学业质量得监控

明确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运用过程性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得过程.动态把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评价。有效合理利用自我评价、课堂展示、单元测试、模块考试.

二、进行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与学活动得有效开展

确立现代课堂教学质量观.进行多元课堂教学评价。此外,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自评得方法之一,也就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得有效途径,教师要养成对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自己教学行为得良好习惯。

“分子与细胞”模块得内容包括细胞得分子组成、结构、代谢、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得知识,就是学习其她模块得基础.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得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得变化、能量得转换与信息得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与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得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得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1细胞得分子组成(8课时)

1、2细胞得结构(6课时)

1、3 细胞代谢(12课时)

1、4细胞得增殖与分化(6课时)

七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生物下课程纲要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4、授课时间:38课时 5、授课教师:市直一初中七年级生物教师徐宁宁 6、授课对象:七年级二班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4)教学目标: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③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④知道青春期的特点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 物来源,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②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③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并关注食品安全 3)第三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4)第四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 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5)第五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②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6)第六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②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 ③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完整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课程纲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 课程名称:生物学科八年级下册 设计老师:王玲玲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总课时数:34课时 授课教师:王玲玲 授课对象:郑州一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八年级1~8班 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1、解释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的原因。 3、如何避免感染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 4、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本册教材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课程内容

本学期的内容包括: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本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帮助你学会健康生活,本书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健康。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单元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本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工农业生产,与有关应用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生物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将是21世纪领 先的科学之一。 一、课程目的 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通过生物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以 下教学目的: 1、要使学生获得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 2、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 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 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4、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二、课程安排 普通高中的生物课,是在义务教育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初中生物课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学习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生命基础知识。高中生物将初中生物课的知识加以综合、概括和提高,做到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 高中生物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的需要。 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即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是高中阶段文科和理科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为他们共同的生物基础。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十个单元,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生命体生命活动本质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生物界的发展和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高中生物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理科学生的必选课,要为理科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安排侧重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能利用和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生态环境及其保护。以上选修课教学内容,与必修课内容既不重复,又有密切的内存联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力求做到从理科学生升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内容,并且十分重视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国生产、生物技术及环境保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新、选)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绪论(3学时) 【掌握】 1.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2.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范围。 【熟悉】 1.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发育生物学的展望与应用。 3.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 【了解】

(完整word版)济南版八下生物备课组课程纲要

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程纲要 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枣庄四十中 2、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3、设计教师:陈力萌 4、日期:2019.9.27 5、适用年级:八年级 6、授课课时:34课时 7、教学材料:济南出版社 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探究的重要领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章节目标: 第五单元 1)第一章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通过分析米勒的模拟 实验与结果,说明有机小分子的生成条件,列举我国在探究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②通过分析马的进化过程,认同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最直接的证据,通过列举生物进化在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认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 ③比较不同动植物类群的有关特征,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观察生物进化树,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认同生物是进化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解并概述自然选择学说,通过分析家鸽品种的选育过程,知道人工选择的原理和应用,认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第二章教学目标: ①列举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概述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认同自然选择,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中的作用。 ②通过资料分析,实图比较描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知道现在人种的分化,说出自然选择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同人类的不同种族属于同一物种,并且是不断进化的。 第六单元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 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新密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类型:必修2 授课时间:46课时 设计教师:韩南方 适用年级:高二 设计日期:2015年8月 【课程目标】 1.重点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象、本质及验证方法,能熟练解答“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相关题目。 2.能透彻理解“减数分裂”同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内在联系,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熟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相关的实验,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 3.理解生物“变异”的三中方式的具体内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能熟练掌握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运用,初步了解“基因工程”的大致过程。 4.理解“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内容,能够运用基因频率解答“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中相关的计算题。 5.结合遗传学近几年的新发展,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伦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伦理观念。 6.学业水平测试备考,复习必修1—3的内容,学业水平测试指导的相关练习。 7.期末复习,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做一定量的遗传习题,进一步夯实遗传学这门高考必考的重难点。 【课程内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课时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离现象的解释 [课时2]分离定律的验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课时3]相关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学生随堂练习 [课时4] 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课时5]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其规律的再现 [课时6] 自由组合定律例题、习题课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课时7]精子的形成过程 [课时8]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 [课时9]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10]伴性遗传 [课时11]本章例题、习题处理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纲要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编写原则 一、构建数科书框架的原则 二、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 三、内容呈现和加工的原则 第五部分实施建议 一、数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及学分认定方法 三、课时安排建议 第六部分实施条件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前言) 一、课程性质 《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基于浙江省高中生物必修课程教学的实际,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集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实验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今后从事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研究过程,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现代生物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引导学生的未来专业和职业选择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框架》,在高中生物必修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包括“基础实验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及“科学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基础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与统计”注重实验基础知识的系统整理和拓展,“科学研究”整合了大量的操作性实践内容,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期望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实践,而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拓展》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依据假设或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材料和检测方法,具有完成探究实验的基本实验思想。具备记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运用文献和网络等资源指导和评价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小论文。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90学时,讲授:72学时,实习:18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我院应用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分子生物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的一个学科。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函盖面非常广,与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有一些交叉。为了避免重复,本课程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DNA复制和突变修复等),及基因表达(DNA 到RNA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突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如何操作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DNA技术,使学生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和认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教学上要求:1.授课内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2.语言简明、易懂、生动;3.幻灯等多媒体制作精细;4.讲课态度认真、负责,让学生听明白,领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多途径考核(平时小考、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等结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概况,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后续内容做铺垫。重点、难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 重点、难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 教学内容: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凝胶电泳技术、DNA序列测定、PCR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基因克隆技术。 第三章 DNA的结构与性质 目的要求:介绍核酸的一些基本性质,为了解遗传信息遗传、基因表达与调控和掌握DNA技术做铺垫。 重点、难点:DNA结构、DNA的光谱和热性质、RNA结构、基因组的复杂性、DNA 超螺旋。 教学内容:DNA结构、DNA的化学和物理性质、DNA的光谱和热性质、染色体、RNA结构、DNA 超螺旋。 第四章 DNA复制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DNA复制的基本概念和机制,为学生理解和掌握DNA技术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DNA聚合酶、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教学内容:DNA复制概览、细菌DNA复制、真核DNA复制、DNA复制的调控。 第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DNA损伤的原因、类型和修复机制。 重点、难点:DNA损伤、DNA修复。 教学内容:DNA突变、DNA损伤、DNA修复、基因重组 第六章 RNA的转录与加工 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和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使学生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重点、难点:真核转录的三种RNA聚合酶基本特征和功能、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大肠杆菌s70启动子,原核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转录后的加工机制、选择性剪切。

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程纲要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学校名称: 2、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3、设计教师: 4、日期: 5、适用年级:七年级 6、授课课时:35课时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2)课程具体目标 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详细的课程目标如下

(新)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文化需求,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一种科学探究事物规律的精神,积极做好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了解、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需求,以“生物课堂延伸”为主线开展这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编写,积极收集网络资源,从课本、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获取生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多方面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纳整合,整理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能力。 二、课程总体目标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让其具有迎接未来世界挑战、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成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最佳的我”。 三、具体实施目标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具有一定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 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 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 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四、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及分工: (1)《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2课时) 内容:介绍试管婴儿

八下生物课程纲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作业设计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一、填空题 1、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_______ _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将植物的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等切成小片,或用______、__________等在无菌条件下,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_____ 上培养,使它们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植物生殖有和两种方式。 进行扦插繁殖时,茎段上方的切口是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的。上一个节的叶要,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扦插时需将节迈入土中。 3. 在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和等。 4.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5.马铃薯的块茎被切小块来种植时,每一个小块上都要带有。 6.生活中,甘薯、葡萄、月季的栽培,常用的方法;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二、选择题 7、种子中的胚是由()发育而来的。() A.受精卵B.受精极核 C.胚珠D.卵细胞 8、嫁接繁殖,接上去的植物的芽或枝叫() A插条 B芽接 C接穗 D砧木 9、为使嫁接果树成活,嫁接过程首先要注意() A 嫁接时应捆扎好 B 接穗和砧木的木质部应对接紧密 C 、确保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D 选好砧木和接穗的大小、粗细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性生殖() A.用马铃薯块茎来繁殖B.枣树周围地面上冒出许多枣树苗 C.用茎尖来繁殖植物体 D.将种子种下去,长出植物体

第二节、昆虫的升值和发育 一、填空题 1.我国养蚕的历史悠久,你可能也养过蚕,请在下图序号后,填上家蚕各个发育阶段的名称:家蚕的__________在温暖的条件(20~27°C)下孵化成__________。我们将家蚕的__________叫做蚕。蚕是吃__________长大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经过7~8天,蚕就蜕一次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蚕一般要经过4次蜕皮之后,才逐渐停止取食,吐丝结茧。经过14~18天,蚕在茧内先变成 __________,再羽化成成虫。人们将 成虫叫做__________。它们破茧出来 后,既不吃东西也不飞行,进行 __________,随后产卵。2~3天后它 们死亡。 2、右图为蝗虫的发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 (1)蝗虫的发育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属于__________发育。 (2)图中①~⑤示蝗虫的__________阶段,这个阶段的蝗 虫被称作__________,经过5次__________,身体逐渐长大, 发育成能飞的成虫。 (3)从图中可以发现,蝗虫将卵产于__________,如果雨 水多,将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3、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在昆虫的生殖和发 育过程中,“毛毛虫”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4、“金蝉脱壳”的本义是指昆虫() A.产卵繁殖后代B。卵孵化成幼虫 C.蛹羽化成成虫D。蜕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只要产卵就能产生新的个体 B.昆虫一次能产生大量的卵是遗传和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C.雌性昆虫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才能产卵 D.昆虫在一般情况下是先交配后产卵 6、昆虫幼虫经过多次蜕皮才能发育成成虫,蜕掉的皮是 ( ) A.昆虫幼虫的表层皮肤 B.昆虫幼虫的皮层 C.昆虫幼虫的外骨骼 D.昆虫成虫的外骨骼 7、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 B.幼虫期 C.蛹期 D.成虫期 8、蝗虫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蜕皮的原因是() A 外骨骼限制蝗虫身体的生长 B 外骨骼随坏,需形成新的外骨骼 C 表皮细胞老化、死亡 D 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9、蝗虫的发育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B 若虫身体较小,无翅,无外骨骼 C 若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D 若虫身体较小,有翅,有外骨骼

八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纲要(汇编)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刚要 一般项目:(一)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 (二)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年6月第一版 (三)授课时34课时 (四)授课教师: (五)授课对象:黄店一中八年级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 1.认识动物都有与各自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这些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群;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础决定的,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相似的营养方式,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 2.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尝试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运用角色扮演活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讨论和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形成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第1、2课时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3课时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4课时 第四节鱼第5课时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6、7课时 第六节鸟第8课时 第七节哺乳动物第9课时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10课时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11、12课时 第三节社会行为第13课时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14课时 复习第一、二、三章第15、16课时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17、18课时 第二节细菌第19课时 第三节真菌第20课时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21课时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22、23课时 复习第四、五章第24课时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25、26课时 第二节从种到界第27课时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28课时

高中生物课程纲要 选修3

《课程纲要-----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课程名称: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班 课程实施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选修模块。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5部分。 1 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的及意义 1.1 开拓视野,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奠定基础 20世纪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的广泛而深刻地渗人到生物科学领域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进入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生命科学的新时代。通过“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将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与生物技术发展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基因工程操作必须理解DNA的理化性质、DNA在体内复制和体外扩增原理、基因重组、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基因表达的机制;克隆技术会涉及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分化和脱分化机制、细胞的核、质相互作用等原理;胚胎工程会涉及精子和卵细胞发生过程及其激素调节、受精作用机制及胚胎发育过程。生态工程所涉及的相关原理更多,其中有系统论、生物间的共生、抗生理论、生物多样性及食物链理论,等等。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必修模块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开拓学生视野,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1.2 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必然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因为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环境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学科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开展,对ZI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都同生命科学有密切关系。由此看出,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丁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技术(也叫生物工程)新领域。通过“生物科技专题”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了解研究生物科学的重大意义,激发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规划人生提供帮助。 2 本模块的特点 2.1 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本模块不同于必修模块,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各专题之间无内在联系,但专题的排序是按从微观到宏观安排的。由于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所以《课程标准》首先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先从基因水平介绍生物工程;然后再从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介绍体细胞克隆技术和胚胎移植与分割技术,讲述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最后从生态水平介绍生态工程。 2.2 注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的结合本模块是以生物技术中的四大工程为主体,本应以介绍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为重点,但是由于本模块是生物学教材,不是生物技术读本,所以在讲述各种生物技术时侧重于技术的生物学原理,从中贯穿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例如,在胚胎工程中要求简述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在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中都要求介绍该工程的基本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可以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为一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程纲要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课程纲要◆课程类型:生物必修一◆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子与细胞》 ◆授课时间:36课时◆设计:滕珂陈聪会张晓慧 ◆授课对象:2011级全体高一学生 模块总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 1.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通过生物模型和实验的方法,解释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信息传递。 4.通过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学习,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 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自学稿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第一章:走近细胞 ◆内容标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教学安排: 【课时2】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课时3】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内容标准: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探讨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 (2)说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概述核苷酸的组成。 (4)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7)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课时4】第一节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 【课时5】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 【课时6】实验一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课时7】第三节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 【课时8】第四节细胞中糖类和脂质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一)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 (二)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三)授课时间:20周 (四)授课教师:张晓云 (五)授课对象:八年级1~4班 } 二、课程元素: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较为容易。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分为两个单元,分别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内容较多,探究和演示实验也较多,增加了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三)课程目标 】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认识动物都有与各自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这些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群;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基础决定的,

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相似的营养方式,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 2.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尝试对植物和动物进行分类,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运用角色扮演活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观察、调查、收集、实验、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讨论和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形成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第1、2课时 ·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第3、4、5课时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第6、7课时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第8课时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9、10课时 第三节社会行为第11、12课时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第13课时 ~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14课时 复习第一、二、三章第15、16课时

高三生物课程纲要.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程内容 高三生物组 2011-8-22 课程名称: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课程类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90课时 授课教师:高三生物组 课程目标: 1、通过所有教材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 2、强化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 3、通过各知识点复习,加强对应习题演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课程实施建议: (一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 1、在复习中应立足基础知识,通过透彻理解,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2、复习时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构建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 网络化;做到能举一反三。 3、关注课本的课后基础习题,课文插图和阅读材料为素材的变形题目,要求学生从方方面面吃透教材。 (二围绕考纲,认真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特点

结合《考试说明》分析高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原则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准确把握高考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工作;收集近三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特点,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全卷考查的热点等。 (三精心讲解,严格训练,切实提高复习课效率 1、精心讲解,通过教师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以题引路---借题发挥”,引导学生感悟做题思路,归纳解题中易出错、易遗漏、易忽视、易混淆、易忘记的地方,要启发学生“一个知识点多变”,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和提高。 2、讲练结合,多让学生思考,注意适当做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题。做到讲得透、练得精。 3、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选择题(理解、逻辑推理、实验题(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不同类型题的题型分析、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研究评分标准,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示范引导和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 课程评价: 1、每课有巩固演练,教师掌握学生知识目标达成度。 2、针对重点内容,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 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3、每个单元有单元检测,精选试题,限时检测,了解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4、每月一月考,对学生该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生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T2018-330 课程名称:生物资源学 总学时数:36 学分:2学分 一、说明 (一)《生物资源学》课程的性质: 《生物资源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生物资源利用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是介绍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认识及其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价值的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物群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 | 教材:《生物资源学导论》(第一版) 编者:陈集双,欧江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业 (三)《生物资源学》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资源的概念及其多样性; 2.理解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3.了解生物资源上的研究与开发。 4.初步具备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物资源有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充分体现专业选修课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内容作适当取舍或补充。该课程内容相对复杂,一部分较难懂,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生物资源学导论》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本课程讲授总学时为36学时。 (五)教学建议: 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 (六)考核要求: 本大纲根据《生物资源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出考核的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3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