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是科研院校、工厂及实验室等机构必备的硬件设施,也是工业化的基础,随着各种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科研及生产等活动中中的重要程度不断提升,设备管理也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在不断地完善。在劳动力日益紧缺及成本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成本及竞争力。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完善及提升设备的功能,降低单位产品产出的设备使用成本。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不断提升设备管理的方法及理念,创造性地解决设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在设备的选型、采购、使用、维护、升级改造及报废过程中,设备管理人员经常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如何处置这些问题和困难是设备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和技能。

一、设备选型

设备的需求经过科学地论证之后就可以进入选型等环节,在这一环节,设备管理部门应该根据需求方的具体用途和参数要求等来对设备进行选型,如果是标准设备则只需要根据需求进一步选择厂商及型号等信息,如果是非标设备则需要对设备的尺寸,电气及机械配置信息进行初步设计,并形成文件,这一文件将是设备制造厂商报价及设计的基础。在这一通常称为SPECIFICATION的文件中应该包含下面几方面的内容:BACKGROUND、INTRODUCTION、SCOPE OF WORK、TOOL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

BACKGROUND部分对设备的用途、配置、参数等进行简单地描述;此部分的定义目的是让大家对设备采购的背景有个清晰地认识。

INTRODUCTION部分规定此设备的设计理念、文件及图纸等相关的权限归属甲方;此部分的定义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等纠纷。

SCOPE OF WORK部分对在整个设备采购过程中甲方、乙方的权责做详细地描述;此部分的定义明确了职责,为后续的沟通和交流扫清障碍。

TOOL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部分对设备的尺寸、配置及参数等详细的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为供应商的报价及设计等提供依据。此部分包括的内容较多,如概述、安全、基本功能及流程图、设备草图及物理尺寸、电气配置要求、机械配置要求、程序设计要求,同时需要对设备采购的后续事项,如WEEKLY REVIEW、BUYOFF、TRAINING、DOCUMENTATION及其他相关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定义。

在设备选型阶段,特别是非标设备的选型阶段,如果没有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作为参照,技术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来对设备的SPECIFICAITON进行定义,这时需要在设备的设计之初与需求方及设备提供方多沟通,多查资料,在设备设计之初将所有技术细节敲定,避免在设备开始设计时再做较大的改动;同时,在选型阶段,需要考虑新设备与已有设备备件的通用性;使用的PLC等器件是否是主流器件,软硬件等是否容易获得;新设备的结构是否便于后续的维护保养。

二、设备采购

设备的采购环节通常由采购部门来完成,在这一环节中,设备部门需要配合采购部门与设备供应商针对设备的要求和细节进行沟通,供应商据此来完成报价,在采购部门将QUALIFY的供应商和报价提供给设备部门后,甲方和乙方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对设备的具体要求、细节等组织定期的会议进行REVIEW,对一些技术细节进行讨论及微调,此类的会议需要设备的需求方、设备部门、采购部门及设备提供方参加。

在此环节需要对新设备的软硬件保修期进行确认并写入合同。

三、设备的BUYOFF

设备组装调试完成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新设备做BUYOFF,即在设备供应方提供的地点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对不符合SPECIFICATION要求的事项要求供应方在一定时间内整改完毕并提供相应的报告;如果无法在供应方完成BUYOFF,可以在设备进场调试时完成相关的检查和整改。

通常对新设备的BUYOFF工作需要组织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尽可能地发现新设备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以免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失;

在设备厂商完成不合格项的整改并提供相应的报告之后,要求设备厂商将设备连同相应的操作手册、维护手册、电气图纸及机械图纸等资料一并发送给甲方。

四、新设备的投入使用

当设备厂商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之后,需要对工程师、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安全、维护等方面的培训,之后由相关的技术人员出具相应的操作手册对操作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避免因为操作的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及设备损坏。

在设备投入使用之初,设备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新设备的具体情况来编写维护手册,即通常所称的MMMM,制定DAILY CHECKLIST及三级保养制度,制定相应的备件计划。

五、新设备的维护保养

新设备一般都会有磨合期,在此期间往往设备的故障率较高,也是发现很多设计缺陷并进行整改的黄金期。在此期间,设备部门的技术人员应该深入现场与操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操作是否简单、方便,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或者故障,一段时间后可以招集使用部门的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REVIEW,对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要求供应商对相应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和具体时间表。

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进入稳定期,此时间段内设备运行会相对稳定,故障率也会相对较低。

六、设备的中后期升级及维护保养

当设备使用较长时间后,设备的状态会下降,故障率也会相应升高,这是因为电气及机械部件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部分老化、磨损,此时设备往往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需要对设备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设备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设备的情况和使用方的反馈对设备的软硬件做相应的升级改造,但需要事前评估改造的投入和收益,即ROI,最终的目的是让设备产生尽可能多的效益。

对于生产线中重要的设备的维护保养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某种设备的突然停机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对此设备重要部件进行在线或者离线的监测以便掌握其实时的状态,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策略。目前,随着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设备的状态可以在线通过相应的传感器进行监测,如电机的温度、振动等情况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及振动传感器来监测,变速箱的磨损情况可以通过相应的金属屑传感器进行监测,轴承的运动及润滑情况可以通过红外测试仪或者振动传感器来进行监测。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考虑成本等因素无法做到重要参数的在线监测,可以通过手持设备来点检,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操作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定时、定人、定机、定法及定标。

对于这种参数在线或者离线的监测,只是完成了数据的采集,如果要通过这种方法对设备的维修策略产生指导价值需要不断地积累数据,特别是相关部件出现问题时的临界参数来纵向对比或者衡向对比来指导实际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在设备的后期使用过程中,备件的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保证合适的库存对保证生产设备的运行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很多的公司,对备件这部分占用资金是相当的抵触,对设备部门提交的预算是能砍就砍,不能砍就减,这个确实需要沟通好,以事实和使用记录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测算所需要的库存,所谓科学的方法一方面是根据以往的消耗量、LEADTIME及备件重要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备件库存策略,如果是新的生产线或者设备,则需要供应商给出相应的备件计划并综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备件库存计划,在备件库存的管理中还有几种情况需要考虑:一、当一个新的生产线投产时,往往会根据设备制造商的建议存储大量的备件,这些备件中会有一些并不需要作为备件的,还有一些备件库存数量过多,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些在一段时间后需要纠偏。纠偏具体的做法就是根据设备对备件的实际消耗情况,将不需要的备件清理出来集中处理:已经损坏的进行报废,可以继续使用的委托专业公司进行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多余的备件占用仓库的资源,浪费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可以回笼一部分资金,减少对公司流动资金的占用比例;对于库存数量过多,最小库存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进行定期的REVIEW,进行整改;这两部分要做为相应的备件主体部门的业绩来进行考核。做为公司来说,当一个备件放在仓库中超过两年没有使用过时,说明这些备件是需要人来干预的,这些备件确实会占用资金及人力、物力等,但作为使用的主体,大家都不愿意去取消这些长期不被使用的备件,因为害怕以后一旦用到就麻烦了,这时就需要使用主体给出明确的理由:1)如果备件重要,非标准件,一旦缺少再次采购周期较长,且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重新REVIEW此备件的最小库存,尽量减少存储量,超过最小库存的备件要做报废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出售;如果取消此备件,需要评估下此备件的价值与可能造成的停线风险之间的关系,如一个重要备件两年中没有使用过一次,备件价值100W,则可以认为此因缺少此备件造成的风险极小,但取消或者减少此备件的收益极大;2)如果备件是通用件,容易采购,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清库处理;二、当一些设备升级改造或者报废后,一些备件不再需要,此时需要将相应的备件做集中公开处理,如报废或者招标销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有些方法可以减少备件的资金使用量。方法一、对各个部门的通用部件,由公司财务部门综合各部门的计划集中采购,这样可以减少重复采购;方法二、采购过程中,能直接向厂家或者代理商采购的就不要通过第三方采购;需要通过第三方中转的,需要公开招标;方法三、对可以维修的备件进行维修,使用前进行QUALIFY,使用过程中做好标识,跟踪使用情况;方法四、对重要备件,要有SECOND SOURCE,这样可以防止厂家一家独大,涨价或者停产;方法四、要求各个部门每年对备件的MINI STOCK情况定期REVIEW,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量;方法五、公司主导,要求各部门对一年或者一年以上没有使用过的库存备件进行解释并给出处理措施,对耗材外使用数量异常的备件给出改善方案,对备件周转率异常的部门要求给出合理的解释和改善方法;

方法五、各部门在备件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对于是否需要更换备件要给出明确的定义,防止备件在维修过程中滥用;具体方法是1)、明确维修中因部件磨损或者损坏等情况下不能继续使用时,可以对备件进行更换,但更换下来的配件要交给相关人员统一报废处理,对于价值超过一定金额的备件更换,主管及经理要签字确认;2)、在维修过程中,因为需要排除故障点而更换的备件在确认些部件没有问题后要更换下来重新入库;3)、对通过设备改造等方法减少备件使用量的部门或者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方法六、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消耗量明确且数额比较大的部件可以和供应商协商备货,即使用部门一次性将一年的使用量一次性出完,供应商视情备货,之后使用部门分批领取时付款,在年终约定时间内使用方一次性将余下的备件领取并付款,这样可以减少这些数额较大的备件对资金的占用,同时又可以保证正常的备件使用和LEADTIME;

七、设备及固定资产报废

几乎所有的公司对固定资产报废这块管控的都特别严格,有些公司甚至一些价值比较低的设备或者部件的报废都要通过最高领导者,导致虽然有报废制度,但没有人愿意去走这些流程,东西就堆放在仓库中,占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优化整个报废流程,按照设备的价值将权力下放给下面的领导层,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汇总,报废的设备由公司统一处理可以防止有效资产的流失,太简太繁都会影响制度的实施。

八、设备工程师团队和设备维护人员的管理

在目前中国的工厂生产设备管理过程中,设备人员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这个团体除了在日常工作中对设备进行例行的点检、预防性维护外,还需要处理突发的设备故障,解决日常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这设备人员的考核工作中,应该是将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加以分解并分配给相应的团队和人员,在设备工程师的考核中,应该重点突出下面几个重点:

1、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点检、PM计划,制定相应的MMM文件并对维护技术员

进行相应的培训;

2、制定合理的备件计划并不断进行优化;

3、协助维护团队对设备的疑难问题进行攻关,提出解决方案;

4、根据设备的日常故障统计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计划并实施;

在设备维护团队的考核中,应该重点考核下面几个重点:

1、设备日常点检和PM工作完成情况:即是否保质保量完成,如日常点检中是否有发现设备运行

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加分,对应付点检工作的提出批评,并在考核中给予减分;日常点检对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但往往得不到技术人员相应的重视,经常是走走过场也事,解决的方法就是上面重视并经常AUDIT点检的结果,并在例会加以总结,在考核中给予体现;

对于设备的PM工作,应该有的放矢,也就是在PM中除了完成相应的清洁、润滑、坚固、调整及防腐等工作外,一定要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日常在线监测时发现的问题加以改善,管理人员对每次PM都应该加以重视,并对PM中发现及处理的问题加以总结,即PM工作进行前加以计划,有哪些内容上的增减,PM工作后对内容加以总结,提高整个团队的PM效果及效率;对PM过程,管理者应该不定期对相应的过程加以AUDIT,即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并加以评价,从而提高团队对PM工作的重视;

2、考核应该突出几个重点:

1)纪律;

2)5S、交接班记录及工具保管情况;

3)点检及PM分数;

4)维修及时性:维修是否及时,比如规定从接到指令到现场的时间限制;

以下两项的考核工作,为了公平应该定期调整各自负责的工作区域和范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员工一专多能的能力;

5)维修效率:即处理问题的速度及效果,可以对每条生产线或者每台机的每月维修时间加以限制,在考核中,低于此时间加分,超过了要给出报告和解决方案,必要时设备工程

师团队要介入其中,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改善方案;

6)维修次数及内容:对维修次数的统计用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即维修工作积极的相应加分;内容的考核鼓励员工积极处理复杂的问题;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人员是主体,考核又是检验员工的准则,应该灵活运用,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行业、适合自己公司及部门的考核制度,最终的目的是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水平。

附:

安全库存(SAFE STOCK)

安全库存是为了防止备件供应商延迟交付或者为了应对突发状况而准备的备件,对于重点设备的备件,储备合理的安全库存是必要的;

安全库存的数量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比如一种备件的平均消耗量为

2SETS/M,LEADTIME为两个月,则安全库存可以定义为:2X2=4个;

最小库存(MINI STOCK)

最小库存的定义是因为每种备件的采购都会因为流程而产生一定的LEADTIME,需要保证在采购周期内有备件可用;

最小库存的数量要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最小库存是采购时机的一个重要依据,比如一种备件的安全库存是10个,每月消耗量为2个,采购周期为5个月,重要程度为A类,即最重要的一类,则最小库存可以定义为20个,可以根据行业、设备、财务状态来定义;

平均用量(Month)

平均用量是设备运行中对某种备件的平均消耗量,是制定备件策略的重要指标因子,需要定期更新以便使备件计划更加合理;

采购周期(LEADTIME)

采购周期是从发出采购申请到备件入库这个时间段,是制定备件策略的重要指标因子,需要定期更新全备件计划更加合理;

备件种类(Type)

在初始制定备件策略的时候,保证备件策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精简备件的种类,这对于后期的备件管理会比较主动,因为从库存从0到1比较容易,但从1到0会比较困难;对于标准件,容易采购的标准件,尽量少储备或者不储备,前提是公司的采购制度比较灵活,内部的流程不会对LEADTIME有太大的影响,如一些气管、接头之类的,尽量不储备或者少储备;对于不经常使用的但采购周期较长,重要的备件尽量少储备,如压缩机这类;

备件库存周转率=出库金额/平均库存金额

例如:一年的出库备件总金额为100W,1月~12月的平均库存金额为50W,则实际备件周转率为:100/50*100%=200%;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货物占用的资金越少越好,库存的周转率越快越好,对设备的备件管理也是一样,备件的库存周转率高意味着备件占用流动资金比较少,资金的利用率也会比较高;但是对于一些设备来说,不能只追求备件库存的周转率,而应该考虑备件的满足率,即是否齐全;但可减少不常用备件的最小库存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