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选择题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选择题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选择题练习
高中政治必修三四选择题练习

哲学与文化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

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④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

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

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

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

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5.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

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 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 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

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成8-9题。

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

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

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 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 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10.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

模式的创新。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力量国际信誉。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④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

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C.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下面两题.

12.“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

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

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

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

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敛

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④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858年6月,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收到青年科学家华莱士关于物种进化的论文,论文观点与达尔文二

十多年的研究不谋而合,但当时达尔文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谦恭和不图私利使达尔文最终战胜了自我,他建议编辑部公开发表华莱士的论文,而华莱士则提议将这一理论称为“达尔文进化论”。这段佳话表明

A.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能够统一

B. 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C. 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D. 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2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

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

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3.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

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4.《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

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核。这反映了()

A.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 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 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C

2. A

3. D

4. C

5. B

6. C

7. B

8. C

9. D10. A11. A12. C13. C14. D15. B16. A

17. D18. C19. A20. A21. C22. B23. A24. A

【解析】

1. ①不合题意,材料容不涉及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表述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正确的科学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符合题意,“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故选C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哲学的起源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2、哲学的起源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提到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殊性,从哲学上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能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也就是说,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矛盾的特殊性的情形之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①正确,入选;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正确,入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③说法错误,排除;

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

3. D符合题意,“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B、C三个题肢选项本身说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4. 朱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这理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是绝对的高高在上的,它决定着万事万物的有无存废,理生万物,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陆有句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既是吾心″,万事万物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心里,都是有我的心决定的,离开了我的心一切都是虚无,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正确。A属于唯物辩证法畴;题中没有唯物主义的信息,故B、D与题干无关。故选C。

此题考察的是客观、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此题中考生容易把朱的观点混同与唯物主义,应注意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

5. A 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题意认为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故排除;

B选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题意认为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当选;

C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题意没有强调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故排除;

D选项题意强调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强调要抓住时机,适时促成事物的质变,故不符合题意,排除;

综上所述应该选择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题目显示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强调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此题还涉及到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和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此题一定要审准题,题目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强调要抓住时机,适时促成事物的质变

6. ①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③错误,物质与意识,一个属于客观畴,一个属于主观畴,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②④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物质的存在.故选C

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基础知识

对于头脑中有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学生来说,本题难度不大

7. 【分析】本题是限定知识围的哲学组合选择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答】①题目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看”,4个选项均在其围之中.

②“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依据材料可以推断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要抓住主流,即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选项①④完全符合题意,应选;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选项②观点错误,不选;

④材料主旨是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未显示两者之间的转化.因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答案为B.

8. 【分析】本题属于限定知识围的哲学类组合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概念、真理的含义,具体如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发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在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使人误入歧途.

②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解答】①题目要求寻找认识论依据,4个选项均在其围之.

②重视智库建设说明个人的认识由于立场、观点、思维能力等因素具有反复性等局限性,需要不同的认识主体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所以选项②③均符合题意,应选;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选项①④观点均错误,不选;

故本题答案为C.

9. 解析:本题以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建设生态文明为背景,主要考核运用哲学道理对事物现象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A项只强调顺应社会规律,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等客观规律;B项表述错误;C项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故该题应选D.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客观规律、规律办事、矛盾的普遍性、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

解答此题应注意思维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如A项中的“规律”,既应考虑到社会规律又必须想到自然规律.

10. ①符合题意,“中国高铁在发展过程中,有效推进了土木工程、动车组成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符合题意,“通过系统创新,中国高铁在赢得国民信任的同时,也逐渐赢得力量国际信誉.截止201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万6千公里”说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因此与新事物的力量强大与否的无关;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创新的社会作用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

(2)部分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创新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政治角度看,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从文化角度看,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11. A正确,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错误,不真实的,说法错误;CD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2~13. 【小题1】【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解答】材料中心语句:一位农场主放养了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澳大利亚政府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

生态联系是事物联系的一种表现,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选项①错误,不选;

由于环境适宜,兔子大量繁殖,导致环境破坏,表明事物联系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因而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

澳大利亚政府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表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因此选项③正确;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确定的界限的,因此选项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小题2】【分析】本题考查: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解答】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最主要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说法是错误的,①不选;材料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这说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②正确;矛盾来自于客观事物,不是来自于人的主观认识,③不选;后来通过生物控制方法才避免了兔灾的进一步泛滥也说明了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④正确,故本题选C

14. 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①错;事物的不同特性不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②错;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说明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15. 联系是有条件的,故A错。应是先行后知重在行,故C错。题干没有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D与题干无关。故选B。

16. 校训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并未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涵,故③不选;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非基本途径,故④不选;①②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7. 【答案】D

【解析】

①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舍去有①的选项.

③与题意无关.

题中强调自古以来就有廉洁文化,说明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同时说明廉洁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是发展着的.②④入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分析】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廉洁文化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楚辞》强调廉洁到东汉王逸对于廉洁的解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廉洁的解释,再到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体现了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8. 试题分析: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但不同文化又保持自身特色,存在差异,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①正确;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中国儒家文化为中心,③正确。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19. 试题分析:材料中茶的含蓄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茶和酒又是可以兼容的,体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①符合题意;中国喜欢茶,比利时人喜欢啤酒,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不是支配而是影响;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因此④说法错误;答案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文化的多样性。

20. 试题分析: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材料中达尔文谦恭和不图私利使其正确对待了华莱士的论文,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能够统一的,A正确;CD对二者关系表述错误;B说法错误,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不是正相关关系。考点: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21. ①说法错误,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科学素养;

②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大力推进科技文化创新能够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正确.

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并不具有统一性,选项表述错误,且题干强调我国发展科技创新,取得了许多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并没有体现文化的差异性;

④符合题意,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世界一流科技成果,有利于发展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故正确.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重要因素、文化自身的传承);

(3)思想运动的开展(重要因素、文化自身的传承);

(4)教育方式的变革(影响越来越大).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22. ①不合题意,材料容不体现文化的区域性;

②符合题意,“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表明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们交往的影响;

④符合题意,“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的特点

1、文化的多样性

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3. 由材料中“聚众吸毒”可知,①应选。吸毒明明有害,却被一些人认为是一种时尚,说明②正确切题。

③说法错误,应舍弃。④中“深远持久”不符合题意,应是潜移默化,也应舍弃。故选A。

24. 【答案】A

【解析】

A符合题意,鲁商的成功表明文化影响其实践活动.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商业贸易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而是强调文化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故排除.

C选项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推动作用,不能一概而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容之一,而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题干中鲁商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石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核,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