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双重PCR快速检测百日咳杆菌_马卓娅

双重PCR快速检测百日咳杆菌_马卓娅

双重PCR快速检测百日咳杆菌_马卓娅
双重PCR快速检测百日咳杆菌_马卓娅

儿童百日咳防治知识

儿童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传染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主要特征。 疾病简介 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并发肺炎、脑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百日咳应及早进行治疗。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如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2次肌内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增效联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应连续应用7—10天。如使用某一种抗生素5天不见效时,可另换一种,如果同时使用2种抗生素也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以单用为好。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其不良反应。据法国医学杂志报道,对于痉挛性咳嗽,用其它药物不能控制时,可使用维生素k,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理论根据虽然不清楚,但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是:小于一岁的孩子每日肌内注射20毫克;大于一岁者,每日肌内注射50毫克。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毫升,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交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克),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另外,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症状 症状: 吸入的空气中带有病菌,由患者喷嚏、咳嗽或讲话而形成。有那些症状?开始如同流感,流涕、喷嚏、低热、轻咳,其后的二周咳嗽逐渐加剧,有剧烈的阵咳,激烈的咳嗽持续不断而导致呼吸困难。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的呼吸呈典型的鸡鸣声。6个月以下的婴儿和成人一般不出现典型的鸡鸣。成年和青年以及未完全免疫的儿童,症状比较温和症状详细描述 本病可分为三期:卡他期,仅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7~10天后转入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疼挛性咳嗽,发作日益加剧,每次阵咳可达数分钟之久。咳后伴一次鸡鸣样长吸气。若治疗不善,此期可长达2~6周。恢复期阵咳渐减甚至停止,此期2周或更长。若有呼吸道感染可再致疼咳,病程可2~3月,故有“百日咳”之称。 病因及发病机制 吸入的空气中带有病菌,由患者喷嚏、咳嗽或讲话而形成。百日咳杆菌为鲍特杆菌属,侵入呼吸道粘膜在纤毛上皮进行繁殖,使纤毛麻痹,上皮细胞坏死,坏死上皮,炎性渗出物及粘液排除障碍,堆聚潴留,不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痉挛性咳嗽。支气管阻塞也可引起肺不张或肺气肿。】 诊断 (一)流行病学对仅有卡他症状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者应注意询问接触史。

百日咳杆菌毒素

百日咳杆菌毒素 自从1909年发现百日咳杆菌对热不稳定毒素(heat-labile toxin, HLT)或称皮肤坏死毒素后,百日咳杆菌的活性物质不断被分离和提纯,其中与致病有关的物质陆续被发现。与百日咳杆菌致病有关的物质除荚膜外,尚有百日咳杆菌的菌毛成分、内毒素(endotoxin)、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和腺苷酸环化酶/溶血毒素(adenylate cyclase/hemolysin toxin, ACT)等:内毒素即百日咳杆菌脂多糖(LPS);百日咳毒素由于其多重作用而有不同的命名,如因能提高小鼠对组织胺、5-羟色胺等的敏感性而被称作组织胺敏感因子(histamine-sensitizing factor, HSF),因能促进白细胞、淋巴细胞增生又被称作白细胞增生因子或称淋巴细胞增生因子(leukocytosis promoting factor, LPF),因能使百日咳杆菌粘附于呼吸道纤毛上而使细胞损伤导致阵发性咳嗽又被称作气管细胞毒素(tracheal cytotoxin, TCT);ACT能促进巨噬细胞内的cAMP增加而抑制巨噬细胞功能,而且此环化酶毒素又能活化胰岛B细胞导致大量胰岛素分泌而有被称作胰岛素活化蛋白(islets-activating protein, IAP);百日咳杆菌有菌毛血凝素(fimbrial hemagglutinin, FHA)和白细胞增生因子-血凝素(lymphocytosis-promoting factor hemagglutinin, LPF-HA),使病人淋巴细胞增多,两者对小鼠均有免疫保护活性。近年对百日咳杆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调控百日咳毒素表达的天然启动子和百日咳疫苗的研制上。现将起主要毒素及疫苗的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一.内毒素(1-3) 百日咳杆菌脂多糖又称耐热毒素,是百日咳杆菌的被膜成分。与其他细菌的内毒素同样,其介导活性的主要部分为LPS的类脂A(lipid A)结构。 1.化学性质早期采用热酚/水法提取百日咳杆菌的LPS(Westphal et al, 1952),以后有人用超速离心进行纯化并用各种蛋白酶处理以得到高纯度的LPS,各种不同菌株获得的LPS产量为6~34mg/g细菌干重。 百日咳杆菌内毒素的主要特征是含有两种不同成分的LPS,分别称作LPS-Ⅰ和LPS-Ⅱ。LPS-Ⅰ和LPS-Ⅱ两者比例为2:3。两组分均存在于百日咳Ⅰ相菌和部分Ⅳ相菌。这两组分的差别在于分子的类脂部分不同,一种分子的类脂连着2-3个脂肪酸而另一种含有3-5个脂肪酸,而且脂肪酸的组成也较特殊,含有罕见的2-甲基-3-羟基葵酸和2-甲基-2-羟基四葵酸,其他的成分如磷酸盐、葡萄糖胺、四葵酸、3-羟基四葵酸和3-羟基葵酸大致一致。类脂部分与多糖以3-脱氧-2-辛酮糖酸(KDO)分子相连,但KDO分子在两种LPS 中磷酸化程度不同。将百日咳杆菌LPS用4mol/L HCl在100℃水解,得到一种含分支的三糖,即4-O-(2-氨基-2-脱氧-α-D-吡喃葡萄糖基)-6-O-(2-氨基-2-脱氧-α-D-吡喃半乳糖基尿嘧啶)-D-吡喃葡萄糖。此分子皆存在于两种LPS中。用质谱法精确测定百日咳杆菌LPS的类脂部分的分子量,结合31P-NMR的结果推断的百日咳杆菌类脂A的结构见图1。 2.百日咳杆菌LPS的毒性百日咳杆菌LPS具有明显的致热原性、Shwartzman反应、佐剂活性并具有增强对感染的非特异抵抗力活性等,现将百日咳杆菌LPS的活性小结于表1。 表1 百日咳杆菌LPS的生物学活性 试验方法结果 小鼠体重增长试验(18-20g 小鼠)注射24h,体重改变的最大剂量为1.07μg 家兔热原性试验2μg/kg剂量,最大平均升 高温度为2℃ 家兔局部Shwartzman反应阳性反应的敏感剂量介于 12.5-200μg 保护反应:诱导小鼠对伤寒、大肠杆菌、肺双、绿脓杆菌和金葡菌感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LPS和各菌攻击,相隔3天)LPS剂量在12.5-200μg,对所有攻击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最大保护作用是对肺双,最弱保护作用是对绿脓 佐剂作用:在流感病毒疫苗对小鼠的佐剂活性抗病毒血凝素抗体年度增高2.5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1 县国标码□□□□□□ 2 发生年份□□□□ 3 编号□□□□ 4 姓名 5 性别1男 2女□ 6 出生日期年月日□□/□□/□□ 7 年龄周岁月龄□□/□□ 8 职业□□ 9 现住址 10 联系电话 11 监护人姓名 二、就诊与报告情况 1 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2 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分□□/□□/□□□□/□□ 3 就诊单位 4 报告时间年月日时分□□/□□/□□□□/□□ 5 报告单位 6 报告人 三、临床资料 1 临床经过(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等) 2 初步临床诊断 3 是否住院1是 2否□ 如果是,医院名称 病历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4 病人转归1治愈 2好转 3后遗 4死亡 5 不详□如死亡,死亡时间年月日时分□□/□□/□□□□/□□病理解剖1是 2否□ 解剖结论 四、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 1 接种前患病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疾病名称 2 接种前精神状况1活泼 2萎靡 3忧郁 4紧张 □ 5恐惧 6其它 3 接种前过敏史1有 2无□ 如有,过敏物名称 4 家庭成员中有无遗传病/传染病/精神病/癫痫/过敏/惊厥等 1有 2无 3不详□如有,疾病名称 五、既往接种史和异常反应史 1 既往接种疫苗名称 2 既往发生异常反应1有 2无□ 3 如有异常反应, 反应发生日期年月日□□/□□/□□接种疫苗名称 临床诊断 诊断单位 六、可疑疫苗接种情况(按最可疑的疫苗顺序填写) (一) 可疑疫苗疫苗1 疫苗2 疫苗3 疫苗4

百日咳杆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百日咳杆菌 导语:百日咳杆菌是引起百日咳疾病的病原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常常可以听到家长带小孩去打“白百破”疫苗,什么是“白百破”疫苗呢?其实“ 百日咳杆菌是引起百日咳疾病的病原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常常可以听到家长带小孩去打“白百破”疫苗,什么是“白百破”疫苗呢?其实“白百破”疫苗主要是指白喉杆菌、百日咳、破伤风这三种病原菌的疫苗。一般来说,3个月到6岁的儿童需要接种疫苗。 对于“白百破”疫苗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他们之中的“百”,“百”指的是百日咳杆菌,它明一种灭活的百日咳杆菌,是一种具有百日咳杆菌的免疫原性没有毒性的疫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百日咳杆菌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菌。百日咳杆菌为卵圆形短小杆菌,大小为0.5~1.5×0.2~0.5um,属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无鞭毛、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两极异染颗粒。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营养要求较高,需用马铃薯血液甘油琼脂培养基(即鲍~金氏培养基)才能生长。经37℃2~3天培养后,可见细小、圆形、光滑、凸起、银灰色、不透明的菌落,周围有模糊的溶血环。液体培养呈均匀混浊生长,并有少量粘性沉淀。生化反应弱,一般不发酵糖类,但分解蔗糖和乳糖,产酸不产气,不产生h2s和吲哚,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感染百日咳后可出现多种特异性抗体,免疫力较为持久。仅少数病人可再次感染,再发的病情亦较轻。粘膜局部的分泌型lga具有阻止细菌粘附气管粘膜细胞纤毛的作用,其抗感染作用比血清中的抗体更重要。细胞免疫在百日咳杆菌感染中的作用还不甚明了。 百日咳杆菌感染后,需隔离病人,隔离期自发病起七周。预防以自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8—1995 前言 百日咳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婴幼儿中有很高的病死率。临床表现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终止时出现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多见于儿童,病程可达2~3个月。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1989年卫生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的诊断标准,尽量结合我国百日咳的流行病学,临床实践与各地情况,以便易于实施和应用。 本标准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地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荣珍、杨立信、王树山。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日咳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百日咳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需要百日咳杆菌培养阳性或者检测抗百日咳菌特异性抗体。 3 诊断标准 3.1 流行病学史 三周内接触过百日咳病人,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3.2 临床表现 3.2.1 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者。 3.2.2 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2.3 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性青紫或窒息者,多无典型痉咳。 3.2.4 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3.3 实验室诊断 3.3.1 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占50%以上。 3.3.2 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见附录A。 3.3.3 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比急性期抗体呈四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2.1,3.2.2,3.2.3,3.2.4四项中任何一项,或同时伴有3.1项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2或3.3.3。

百日咳鲍特菌全基因测序A啊

百日咳鲍特菌全基因测序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百日咳鲍特菌俗称百日咳杆菌,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体。该菌为鲍特菌属的一种。百日咳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有毒菌株有荚膜和菌毛。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35~36℃,最适PH6.8~7.0。营养要求高。百日咳鲍特菌常发生菌落变异。新分离株为S型,称为I 相菌,有荚膜,毒力强。人工培养后,逐渐形成R型菌落,为IV相菌,无荚膜无毒力。同时其形态、溶血性、抗原构造、致病力等亦随之变异。中间过渡相,称为II、III相菌。百日咳鲍特菌抗原结构包括菌体O抗原和K抗原。 主要致病物质有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毒素,其结构由A、B亚单位组成。PT具有免疫致敏等作用,与细菌附着纤毛上皮细胞和阵发性咳嗽有关。丝状血凝素(FHA)促进细菌与纤毛上皮细胞粘附。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denylcyclase toxin)、气管细胞毒素(TCT),皮肤坏死毒素(DNT).百日咳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7~1d.百日咳鲍特菌属不进入血流,主要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预防百日咳主要依靠疫苗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我国采用I相百日咳死菌苗与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制成三联疫苗(DPT)近年来,日本、美国等许多学者已经研究制备百日咳无细胞菌苗代替全细胞菌苗,可显著减低全细胞菌苗的毒性反应。 国内外研究的基本现状 百日咳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手段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制成百日咳菌体疫苗开始,百日咳即成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由于百白破疫苗的大量使用是百日咳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仍然有4 000万百日咳患者,其中高达3416 万儿童死于百日咳及其并发症,其中98.18 %病例来自不发达国家[1]。即便是发达国家或DTP 接种率很高的国家,近年来百日咳病例也有上升的趋势,局部还有爆发性的流行[2]。值得注意的是,成人和青少年人群中百日咳的报道逐渐增多[3]。分析原因可能是二方面,首先由于百日咳疫苗已经使用70多年的应用历史,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也有20多年的历史,百日咳杆菌的部分基因可能已经发生突变或缺失,使得疫苗失去保护功效。近年来报道aPerV包含纯化的蛋白,如:PT、Prn与流行菌株表达的蛋白不一致,并认为抗原漂移致疫苗的效果降低。荷兰1953年开始使用wPerV,疫苗生产菌株为PtxSlB、PtxSlD亚型,1949~1954年并无PtxSlA亚型菌株,1978~1985年分离到了PtxSlA型菌株,于是认为是新型的变异株[4]。芬兰Elo—maa等[5]在1953~1964年小规模的流行菌株调查过程中并无PtxSlA型菌株,在1982年首次分离到。美国疫苗生产菌株的基因型是ptxSlB 亚型,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疫苗,在1970年首次分离出PtxSlA亚型的菌株,在此之前分离的菌株为PtxSlB、PtxSlD亚型[6]。在前苏联的wPerV生产株为PtxSlB、PtxSlD,人群接种疫苗是在1960年左右,在未使用疫苗前的1948~1959年,临床分离株PtxSlB、PtxSlD亚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62%。1970~1979年分离到11%的PtxSlA亚型菌株,而到1980~1989年及以后上升到100%[7]。在阿根廷疫苗生产菌株为PtxSlB亚型,在1969年分离到PtxSlA亚型的菌株[8]。这些似乎说明是免疫选择导致了突变株的出现。但在英国疫苗生产株包含PtxslA、PtxSlB亚型。Fry 等收集了1940~1949年50株菌,其中PtxslA亚型占50%;1990到1999年收集的105株百日咳鲍特菌,均为PtxSlA亚型。PtxSlA亚型的菌株最早出现在1949年[9]。可见PtxSlA亚型的菌株并不是新的变异株,因为它在英国流行多年了。波兰Gzyl 等研究收集1960~1990年的临床分离菌株中,在20世纪60年代就分离了PtxSlA

7.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和个案数据录入

流行病学调查表设计与个案数据录入 (一)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必须收集与调查研究内容有关的数据,其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简称流调表)就是准备收集数据的工具之一。 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基本格式 ?1.1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的名称、编号。 ?1.2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1.3 主要临床表现:如发病日期、就诊日期、隔离日期、隔离方式、转归及临床表现等。 ?1.4 流行病学史。 ?1.4.1预防接种史。 ?1.4.2居住条件。 ?1.4.3个人卫生状况。 ?1.4.4饮食卫生状况。 ?1.4.5有害因素暴露史(含接触史)。 ?1.5 小结。 ?1.6 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 2、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某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时,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 ?流调表的内容不要盲目贪多。 ?每一个调查项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流调表内所提的问题要明确、简单,尽量避免用专业的术语,便于被调查者理解和回答。 ?为了便于表格中项目的填写,表中所提的问题最好都采用是非题或选择题的形式。 ?尽量用客观的、定量的指标。如在吸烟调查中,当问及现在吸多少时,可采用:“完全不吸”;“偶吸1支,不是每天吸”;“每天经常吸烟:少于10支、10~20支、20支以上”。 ?流调表设计中所能提的各种问题,其答案必须准确无误,能进行统计分析,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3、制定和填写流调表时须注意的事项 ?流调表中把易于回答和易于引起应答者兴趣的间题放在前面,把敏感或者需要应答者回忆和思考的问题放在后面。 ?询间时注意不要带有暗示性或引导性,以免引出其他的意思,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WHO立场文件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的是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范围有限的免疫接种(多为私营部门开展)对国家免疫规划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是这些政策文件的重点。WHO的立场文件归纳了各相关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在发布前经过WHO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和科学媒体。 结论 根据百日咳疫苗领域的最新进展,WHO对1999年发布的百日咳疫苗立场文件进行了审核1。虽然1999年的主要结论仍然有效,但对正文进行了一些修改,修改内容详见本文。 几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质量合格的百日咳疫苗对婴幼儿实施免疫规划来预防百日咳,是非常成功的。 对婴幼儿实施至少90%覆盖率的3针百白破疫苗(DTP)免疫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优先考虑的重要免疫程序,尤其在那些百日咳仍对婴幼儿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地方更应如此。第一针DTP接种可早在6周龄时进行。 很多国家由于免疫规划的成功实施而使百日咳发病率显著降低,在这些国家应保证在基础免疫程序后1~6年,进行一针加强免疫。加强免疫的最佳免疫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再进行加强免疫,应根据流行状况决定,并应通过各国的国家规划进行评估。 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均有相似的高效性。用wP进行基础免疫和一针加强免疫后保护力的持续时间估计为6~12年,与自然感染后的免疫保护力相似。一些数据表明aP免疫接种后保护力的持续时间与wP 在同一时间范围内。 就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而言,虽然aP和wP疫苗具有同样高水平的安全性,但wP疫苗通常更多与轻度至中度不良反应相关;对青少年和成人来说,不推荐使用wP疫苗。 1见本刊1999, 18: 137-143.

百日咳的免疫预防

百日咳的免疫预防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的百日咳病例仍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其中<7岁儿童的病例占80%左右,<5岁的儿童占60%,死亡病例也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典型的百日咳病例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临床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遍布世界各地,在寒冷区或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百日咳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典型病人及轻型病人。百日咳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时飞沫传播,在病人周围约2m以内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百日咳杆菌在体外很快死亡,所以,很少通过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另外,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最强。因此,出生后的新生儿即可感染本病。年龄愈小,死亡率愈高,患过百日咳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一生得两次百日咳极少。 百日咳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达6周。典型的百日咳经历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三个病程。起初表现为一般的上呼吸道症状,有轻微的咳嗽、喷嚏、鼻炎等,一般约2周时间,为卡他期。其后咳嗽逐渐加剧,患儿连续咳嗽不止,头颈部静脉充血,面红耳赤或口唇紫绀,流鼻涕。随后咳嗽突然停止,大量粘液或浓痰由气管排出,伴有咳吐,此时由于肺内缺氧,不得不吸一口长气而发出特殊高调的鸡啼样吼声,俗称回勾,如此发作,每日数次,多至数十次,一般为4~6周,为痉咳期。痉咳期一般不发烧,如果高热则可能有继发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为肺炎,是百日咳患儿的主要死因。在痉咳期白血球升高,此后进入恢复期,痉咳的次数明显减少,咳吐消失,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典型的临床病例一般出现在未免儿童的初次感染。但有百日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和成人,症状一般不典型。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的初次感染没有明显的痉咳,可表现为呼吸道窒息和咳嗽发作。 接种疫苗对预防百日咳有良好效果,目前国内常规接种主要使用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按我国免疫程序,儿童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免,全程3针,每针间隔至少28天,保护率可达90%以上,18~24月龄加强1针。百白破疫苗可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免疫。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pertussis ,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长达2~3个月,故名"百日咳"。幼婴易发生窒息、肺炎或脑病而导致死亡。 病因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简称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在体外、室温下仅能生存2小时:日光暴晒下1小时;加热60℃,15分钟即灭活;可很快被一般常用消毒剂杀灭。副百日咳杆菌(B.parapertussis)可引起类似百日咳的呼吸道症状,但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 发病机制 百日咳杆菌侵入易感儿呼吸道后,细菌首先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上,并不侵入细胞中,不断增殖和产生毒素(包括腺苷环化酶毒素、表皮坏死毒素、气管细胞毒素等),造成纤毛细胞坏死、粘膜广泛炎症和破坏。并引起全身反应。 支气管粘膜纤毛被破坏后不能很好地排出炎症分泌物,以致粘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持续刺激,易于反射性地引起连续剧烈咳嗽。阵咳时患儿声门痉挛,处于呼气状态;咳嗽暂停时,大量空气被吸入通过痉挛的声门即发出较长的鸡鸣样吼声,直到粘稠分泌物排出后,痉挛阵咳始暂停。随着分泌物的积聚,阵咳再现。 由于长期剧烈咳嗽在神经中枢形成了兴奋灶,故病愈后数月内受到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即可诱发百日咳样咳嗽。 流行病学 本病传染性很强,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成人带菌者也有传染性。本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直接传播,传播范围一般在患儿周围2.5m以内,很少通过其他物品间接传播。发病前1~2天至病初3周内传染性最强,但恢复期也有传染性。 过去本病可散发或流行(常3、4年发生-次),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未改变此周期。本病冬春季较多,但夏秋季也不少见,可能与小儿接触密切有关。密切接触的易感者90%以上发病,包括新生儿。预防接种与患病后的免疫力并不完全,6岁前接受过免疫接种的成人和医院工作人员,由于抗体逐渐消失,可成为带菌者或轻症病人。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大多7~14天(3~21天)。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整个病程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典型患者全病程6~8周,可分以下3期: (一) 卡他期从发病到出现痉咳,病期约1~2周。临床呈现感冒症状,如流涕、咳嗽,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诊断】 根据接触史及典型的痉咳期表现,如无典型痉咳者可结合典型血象改变,均可作出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有赖于细菌培养和特异的血清学检查。对各年龄组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特别有痉咳症状者,均需考虑本病的可能,作进一步的检测。 【治疗措施】 (一)一般疗法按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良好护理以预防并发症。注意营养。 (二)抗生素治疗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可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 1.红霉素每日40~50mg/kg,最大剂量2g/日,分3~4次口服,连服7~14天。也可加用TMP每日6mg/kg分二次口服,疗程为7天。 2.氨苄西林每日100~150mg/kg,肌注,疗程为7~10天。有谓需大剂量1~2g/次,每日肌注二次,连用7天,可能有效。 3.卡那霉素、复方SMZ及异烟肼亦可使用,疗程各7~10天。

(三)对症治疗祛痰止咳剂如氯化铵等。沙丁胺醇(舒喘灵,albuterol)0.5mg/kg能减轻咳嗽症状。氯丙嗪等可减少夜间咳嗽,有利睡眠。幼婴窒息时应即刻行人工呼吸,给氧,必要时给予止痉排痰。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日1~2次,连用3~5天,以减少窒息或惊厥,需同时注意心率和血压。百日咳脑病时可用脱水剂。有低钙、低血糖等时,予以对症治疗。 (四)并发症的治疗按并发病种,给予相应治疗。 (五)皮质激素只短期应用于危重患者,如幼婴或有脑病者。强的松龙15~20mg/日,口服。或氢化可的松静脉给药。注意激素的副作用。 【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是百日咳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一般在培养基内需要大量(15%~25%)鲜血才能繁殖良好,血液-甘油-马铃薯(B-G培养基)对分离本菌最为适宜。新鲜分离的百日咳杆菌为Ⅰ相菌。Ⅰ相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毒力强,含内毒素和外毒素。连续转种菌落变粗糙后毒力逐渐减弱,抗原性强度也不相同,此种无致病力的百日咳杆菌称为第Ⅱ、Ⅲ、Ⅳ相。只有Ⅰ相百日咳菌致病产生症状,也必须用Ⅰ相菌制作疫苗才能产生免疫力。该菌在人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室温下只能生存2小时,日光暴晒1小时或加热60℃15分钟即灭活,也能很快被一般常用化学消毒剂所消灭。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 bacillus)中尚有副百日咳杆菌(B.parapertusis),支气管腐败杆菌(B.bronchiseptica)。此二者形态

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表

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表 病例编码□□□□□□□□□□□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身份证号码: □□□□□□□□□□□□□□□□□□1.3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岁月天)□□□□□1.4性别:⑴男⑵女□ 1.5职业:□□ 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医务人员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保育保姆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 1.6文化程度□ ⑴学龄前儿童⑵小学⑶初中⑷高中或中专⑸大学及以上⑹文盲⑺不详 1.7现居住地或工作学习单位:县(区)乡(街道)村(社区) 联系电话 1.8家长或监护人姓名: 1.9病人属于□ ⑴本县区⑵本市其他县区⑶本省其他地市⑷外省⑸港澳台⑹外籍 1.10病例分类 ⑴疑似病例⑵临床诊断病例⑶实验室确诊病例□ 1.11发病日期:年月日□□□□□□□□地点: 1.12初诊日期:年月日□□□□□□□□单位: 1.13初诊病名: 1.14确诊日期:年月日□□□□□□□□单位: 1.15报告时间:月日时□□□□□□□□单位: 1.16入院日期:年月日□□□□□□□□单位: 1.17出院日期:年月日□□□□□□□□ 1.18是否接种过疫苗?⑴是⑵否□如果接种过,则:免疫史来源:⑴接种证⑵接种卡⑶家长回忆⑷其他□1.19百白破疫苗接种日期第一针年月日□□□□□□□□ 第二针年月日□□□□□□□□ 第三针年月日□□□□□□□□ 加强年月日□□□□□□□□ 1.20未全程或未接种原因: 2.主要临床表现 2.1体温:⑴正常⑵<38℃⑶<39℃⑷≥39℃□发热天数天2.2阵发性痉孪性咳嗽:⑴有⑵无⑶不清□ 2.3呕吐:⑴有⑵无⑶不清□2.4 结膜下出血:⑴有⑵无⑶不清□ 2.5 鸡鸣样吼声:⑴有⑵无⑶不清□2.6舌系带溃疡:⑴有⑵无⑶不清□2.7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好转⑷恶化⑸死亡□2.8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

百日咳

百日咳 病原菌是鲍特菌属(Bordetella)中的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常称百日咳杆菌。已知鲍特菌属有四种杆菌,除百日咳鲍特菌外还有副百日咳鲍特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和鸟型鲍特菌。鸟型鲍特菌一般不引起人类致病,仅引起鸟类感染。百日咳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有荚膜,不能运动,革兰染色阴性,需氧,无芽孢,无鞭毛,用甲苯胺蓝染色两端着色较深。 细菌培养需要大量(15%~25%)鲜血才能繁殖良好,故常以鲍-金(Border-Gengous)培养基(即血液、甘油、马铃薯)分离菌落。百日咳杆菌生长缓慢,在35~37℃潮湿的环境中3~7天后,一种细小的,不透明的菌落生长。初次菌落隆起而光滑,为光滑(S)型,又称I相细菌,形态高低一致,有荚膜和较强的毒力及抗原性,致病力强。如将分离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R)型,称Ⅳ相细菌,无荚膜,毒力及抗原性丢失,并失去致病力。Ⅱ相、Ⅲ相为中间过渡型。百日咳杆菌能产生许多毒性因子,已知有五种毒素:①百日咳外毒素(PT);是存在百日咳杆菌细胞壁中一种蛋白质,过去称作为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E),组胺致敏因子(HSF)、胰岛素分泌活性蛋白(IAP)。百日咳外毒素由五种非共价链亚单位(S1~S5)所组成。亚单位(S2~S5)为无毒性单位,能与宿主细胞膜结合,通过具有酶活力的亚单位S1介导毒性作用。S1能通过腺苷二磷酸(ADP)-核糖转移酶的活力,催化部分ADP-核糖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中分离出来,转移至细胞膜抑制鸟苷三磷酸(CTP)结合即G蛋白合成,导致细胞变生。同时还能促使淋巴细胞增高,活化胰岛细胞及增强免疫应答。②耐热的内毒素(endotoxin,ET),100℃60min只能部分破坏,180℃才能灭活。此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及痉咳。③不耐热毒素(HLT)这种毒素加热55℃30min后能破坏其毒性作用,此毒素抗体对百日咳杆菌感染无保护作用。 ④气管细胞毒素(TCT):能损害宿主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使之变性、坏死。⑤腺苷环化酶毒素(ACT):存在百日咳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酶,此酶进入吞噬细胞后被调钙蛋白所激活,催化cAMP的生成,干扰吞噬作用,并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细胞杀菌能力,使其能持续感染。ACT也是一种溶血素,能起溶血作用。百日咳的重要抗原是百日咳菌的两种血凝活性抗原。一种为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hemagglutinin,FHA),因来自菌体表面菌毛故又称菌毛抗原。FHA在百日咳杆菌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实验发现,FHA免疫小鼠能对抗百日咳杆菌致死性攻击,因此FHA为保护性抗原。另一种凝集原(aggluginogens,AGG)为百日咳杆菌外膜及菌毛中的一种蛋白质成分,主要含1、2、3三种血清型凝血因子。AGG-1具有种特异性;AGG-2、3具有型特异性。通过检测凝集原的型别来了解当地流行情况。目前认为这两种血凝素抗原相应抗体是保护性抗体。百日咳杆菌根据不耐热凝集原抗原性不同分为七型凝集原,1型凝集原为所有百日咳杆菌均具备。7型凝集原为鲍特菌属(包括副百日咳杆菌、支气管败血性杆菌)所共有。2~6型以不同的配合将百日咳杆菌分为不同血清型。测定血清型主要是研究流行时菌株的血清型和选择特殊血清型菌株生产菌苗。此外,副百日咳杆菌与百日咳杆菌无交叉免疫,亦可引起流行。百日咳杆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55℃经30min即被破坏,干燥数小时即可杀灭。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抵抗力弱。但在0~10℃存活较长

立场文件-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疫苗:: WHO 立场文件 依据为各成员国提供卫生政策方面指导意见这一职责,世界卫生组织(WHO )就预防具有全球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的疫苗及联合疫苗问题,发布一系列定期更新的立场文件。这些文件着重关注疫苗在大规模免疫规划中的使用,归纳了疾病与疫苗的基本背景信息,并就如何在全球使用这些疫苗表明了WHO 目前的立场。这些文件经过 WHO 内部和外部众多专家的审阅,并且自2006年起,由WHO 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SAGE )审核并认可。这些立场文件主要供各国的公共卫生官员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使用。不过,对这些立场文件感兴趣的还可能包括一些国际资助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医学界、科学媒体和公众。 本文件纳入了百日咳疫苗的最新进展,并用于取代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2005年1月在《疫情周报》上公布的关于百日咳疫苗的立场文件。脚注提供了数目有限的核心参考文献,其摘要以及更全面的参考文献清单可从以下网址获取:http://www.who.int/immunization/documents/positionpapers/en/index.html 。 通过上述链接及本文的参考文献也可获取分级表,这些分级表可用以评估一些重要结论所需的科学证据的质量。 背景背景 公共卫生问题 百日咳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百日咳仍是一个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 估计,2008年全球百日咳发病约1600万例,其中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19.5万儿童因此死亡。1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 )通过飞沫从感染者传播给易感个体引起的。在卡他初期,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在未免疫的家庭接触者中继发感染率高达90%。虽然卡他期后该病的传染性迅速降低,但未治疗的患者出现典型的咳嗽症状之后,传染性可持续3周或更长。百日咳鲍特菌的慢性带菌者较罕见。 在大规模使用疫苗以前,百日咳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儿童期疾病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发达国家的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90%)。自1974年WHO 扩大免疫规划开始,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联合疫苗)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2008年,全球约82%的婴幼儿接种了3针次百日咳疫苗。WHO 估计,2008年全球通过接种百日咳疫苗,避免了约68.7万例死亡。 虽然目前在发展中国家接种百日咳疫苗后的保护期所知甚少,但在工业化国家开展的数项研究显示,保护力在4~12年后逐渐减弱。2 大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发生百日咳的报告有上升趋势。在美国开展的一项血清学研究显示,21%持续咳嗽超过两周的成人(95%可信区间:13 ~ 32%)患有百日咳。3 对于尚未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来说,青少年和成人是百日咳鲍特菌主要的传播源。在 1 Black RE et al, for the Child Health Epidemiology Reference Group of WHO and UNICEF.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 in 2008: a systematic analysis. Lancet, 2010, 375:1969–1987. 2 Wendelboe AM et al. Duration of immunity against pertussis after natural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005, 24(Suppl. 5):S58-S61. 3 Wright SW et al. Pertussis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persistent coug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5,

百日咳诊疗指南

百日咳诊疗指南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一)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本病发生于各世界各地,多见于温带及寒带。一般散在发病。 本菌自呼吸道侵入,依菌毛血凝抗原附着于纤毛上皮并在局部繁殖,引起局部炎症及纤毛麻痹,呼吸道中粘液排出障碍,堆积潴留,堆积物不断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痉挛性咳嗽,咳毕因出现深长吸气,急速的气流通过痉挛、狭窄的声门,发出高声调的吼声,即鸡鸣声,直至分泌物排出,剧咳方止。长期咳嗽,在咳嗽中枢形成兴奋灶,以致在恢复期或病愈后短期内,受到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和其他感染可诱发百日咳样咳嗽。 病理变化可见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甚至肺泡周围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分泌物阻塞气管可出现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神经细胞变性。

潜伏期2~20天,一般为7~10天。典型经过分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驱期)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二)痉咳期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痉咳频繁可出现眼睑浮肿、眼结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门齿损伤舌系带而形成溃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 (三)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可长达数月。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炎最为常见,多为继发感染所致。痉咳可减轻,患儿出现高热、气促、紫绀及肺部罗音。其他还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肺结核患者再患本病可促使结核病变活动。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百日咳脑病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3%。严重痉咳引起脑缺氧、水肿、血管痉挛或出血。表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疫苗 百日咳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突然阵发性痉咳,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可持续几个月,如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无高热或有轻度发热。百日咳在我国元明古代医书即有详细记载,中医称百日咳为“鹭鸶吼”。1906年Bordet和Gengou二人由病人痰液中分离出百日咳杆菌,确定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 本病主要传染对象多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约为总发病率的50%,成年人未获得免疫力也可被感染。据WHO估算,全世界每年百日咳发病数约为6 000万,其中50万~100万死亡。百日咳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之一,因而世界卫生组织扩大免疫规划已将其列入要消灭的传染病。 一、流行情况 百日咳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因经济状况和免疫实施不同,各国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在未实行预防接种的地方,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可达20%~60%,如非洲各国每年发病率在2~2 000/10万,欧洲约为0.35~85/10万,我国1978年发病率为250.69/10万,至1987年已下降至5.62/10,免疫较好的北京市仅为0.3/10万。 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性 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典型的百日咳患者或轻型的病人都是传染源。发病后2周病人传染性最强。人类带菌状态尚未查明。少数成人或大龄儿童呈非典型或亚临床型,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百日咳菌抵抗力弱,不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故直接密切接触者为主要传播方式,也可以通过患者咳嗽、喷嚏等的分泌物形成的飞沫传播。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主要易感者是儿童,尤以婴幼儿最强。因妊娠期母亲的抗百日咳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因此胎儿出生后即可感染此病,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三、流行特征 1、季节性和周期性:百日咳发病季节性不显著,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在我国一般春季多见,7月高峰,11月最低。其周期性为每3~5年一个高峰,与易感者积累有关。在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其周期性已不明显。 2、年龄分布:年龄小者易感性高,多数患者为7 岁以下儿童。日本发病率主要集中在一岁以内。近年有的国家发现成人百日咳患者增多,在百日咳患者中占10.2%。 3、流行趋势:由于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扩大免疫规划,许多国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美国1971年发病率为1.47/10万,至1980年已为0.76/10 万。荷兰1976至1980年只发生86例百日咳患者,已不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病原学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俗称百日咳杆菌,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体。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短杆菌,其大小宽为0.2~0.5μm,长为0.5~1.5μm,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有毒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与生化反应 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36℃,最适pH 6.8~7.0。生化反应弱,不分解糖类,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等。百日咳鲍特菌常发生菌落变异。新分离

百日咳疫苗的分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百日咳疫苗的分类 导语:百日咳疫苗是一种针对由百日咳杆菌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注射的一种疫苗。一般患有百日咳的患者都会有阵发性的咳嗽,有些人不知道以为 百日咳疫苗是一种针对由百日咳杆菌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注射的一种疫苗。一般患有百日咳的患者都会有阵发性的咳嗽,有些人不知道以为就是很普通的咳嗽,随意拿些药物就自己治疗,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在提前注射了百日咳的疫苗之后,就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患上这种疾病。 百日咳疫苗多发生于儿童身上,所以家里有孩子的家长要注意自己宝宝的身体。而百日咳疫苗也是有不同分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百白破):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含百日咳菌8个效力单位(8EU,约折合45亿-90亿菌),精制白喉类毒素20絮状单位(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5LF。 2、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含无细胞百日咳抗原15-18ugPN,精制白喉类毒素25-30LF,精制破伤风类毒素7-14LF。 3、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混合制剂(吸附百白):由百日咳疫苗原液、精制白喉类毒素用氢氧化铝吸附制成。每毫升疫苗含有百日咳菌8EV,精制白喉类毒素20LF。 它的主要接种对象是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均为3个月-6周岁儿童作全程免疫用以及吸附百白为6周岁以下儿童已经全程免疫后作为加强免疫用。一般接种这种疫苗后很有可能会局部出现红肿、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