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

网络时代的教育趋势

“在教育领域中,可以这么说,一种类型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现实的需要与感性的基础,实践活动的分化、深入,导致了种种理论的产生。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教育实践本身的理解也在不断的深化。”

①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本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何以在实践飞跃发展之时,理论研究却踌躇不前?在传统教育术语、官方政策和公众话语中,“‘教育’常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活动范畴,‘传播’是另一个独立范畴,‘电脑’则又是一个独立范畴。”

②但是,随着传播与电脑的合二为一,导致这些独立范畴界限的日益消失,网络则成为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的异军突起与广泛运用,导致人们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等的更新与变革。特别是网络在现代教育中的爆炸性渗入和迅速蔓延,对现存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模式、课程内容、教师职能和学生学习等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的出现,挑战着整个教育系统;网络教育亦将导致21世纪的教育革命。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面对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必须打破传统理论的羁绊,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和教师发展等角度,作好全方位变革的思想准备。教育理论研究如何突破传统研究的樊篱,主动迎对来自网络教育时代的挑战。

网络的诞生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利用,全方位影响着教育实践以及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本文为分析之便,试图从全球一体化、虚拟化现实、数字化学习、远程教育、“电子儿童”等网络时代的明显特征出发,阐释其对课程内容、教育理念、学生学习、教师职能和教育制度变革等构成的影响与冲击。

1.全球一体化对课程内容的影响

信息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渗入直接导致课程变革。课程变革应照顾到两个方面:

一是突破学科界限,加强各学科的兼容性、互补性,努力做到课程内容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识的主观分割以及本末倒置的课程设置,将不利于通才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孤立的学科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轨迹。

二是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崇尚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时代,人们反而怠慢和忽略了反映人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和主体性意识。当前,应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和谐发展,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做人的意义,弘扬并维护人性中真、善、美的东西。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之日,在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清醒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让人生活更美好。因此,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学会与大自然、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为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自我完善创造条件;培养学生从容应对一切的能力。

三是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不管我们内心是否接受,全球一体化都在形成,技术越是盛行,就越应掌握我们在音乐、舞蹈、艺术、历史和语言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越是全球化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我们就越是做着合乎人性的事情;我们越是承认我们的特性,我们就越想紧紧依靠我们的语言,越想紧紧抓住我们的根和文化。”

③中国如何保存自己的多民族文化传统,培养新生代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是课程研究的主题。

2.虚拟化现实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的变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再向信息社会的演变,由单纯依靠人力的钻术取火、刀耕火种、手工业作坊的社会,到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大量商品和工具的社会,再变为依靠知识密集型生产,利用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和科技发展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转变,过去生产依靠体力劳动,是一种量的经济;现在生产依靠科技进步、信息革命,是讲求速度和质量的经济;第三次浪潮的席卷又促成了技术革命和高精尖信息革命的结合。社会巨变、经济发展,需要熟悉新世纪语言、观念和机制的新型劳动力。在由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迅速形成的视听、声像和三维一体的网络,替代了传统的会议、集结和通讯。网络教育使传统教育中落后于时代的观念渐受挑战与淘汰,只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观才能受到青睐并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给人的是三维空间、虚拟和虚拟化的现实。与人类所处的其他环境相比,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网络世界的特点,激发了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角色扮演、欺诈、半真半假和夸大的游戏,视觉和听觉的缺失以及互联网的隐蔽性,造就这些内容的出现,同时使人们处于时空的隔离。”

④虚拟性成为现代网络的最大特点,它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仿真世界。学生利用网络进入仿真世界,该世界的广阔性、丰富性、多样性和及时性,给个体以全方位刺激。个体容易沉湎其中,难以自拔并距他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愈来愈远,由此引发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如:人际疏离、自以为是、想当然、充满幻觉以及内心孤僻等。以人为本,培养完善、全面发展的人,弘扬人的主体性并注重个体价值的发挥,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应强调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取乐趣并热爱生活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随机、创造性的运用所学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发展自己的能力。

网络教育之下的教育观念具体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教育价值观、师生观和人才观等。从教育目的来看,应试教育将被素质教育所替代;就师生关系而言,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数字化学习、网络教学为学生择其所好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也从原始的“粉笔十黑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发展个性的管理者和顾问,而非个别化学科的指导者。从教学方法来看,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教师为学生传授最优化教学内容已成过去。

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所要的并非教师咀嚼、琢磨之后的知识。他们需要信息,需要从做中学,在操作中、实验中综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并发现创造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人才观来看,现代人才不仅教育良好、训练有素,能实现不同职业的转换,而且能在生产线上直接做决定,也即要实现从知识型、保守型、专业型、地域型的人才,向管理型、创新型、通才型和国际型人才的转变。只有认识到人自身的发展??尤其是人精神的发展是无限的,才会真正认识到任何强调“用”的观点都只是教育一时有限的外显形式而已。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李锋教育网瘾专题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2126865.html,/wtzl/wyzt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21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1.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2.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3.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OK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4.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供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普遍性而带来的一些不利结果,随着软件的使用,它让孩子在有趣、新奇的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以特有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在乐中得知、在得知中求乐。 5.情绪宣泄型现代社会,家长的工作节奏增强,难有更多时间与小孩交流、沟通思想,疏于对小孩的教育,小孩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学校学业的压力日益沉重,孩童的好奇、天真的天性便转移到网上,他们对上网抱着幻想,在内容丰富、刺激的网上游戏和甜言蜜语中获得发泄和安慰的满足。孩子们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

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因此,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等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新挑战进行分析,并探寻新的对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出现的这些新挑战。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不仅给政治思想教育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网络给高校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传统教育的不足,但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也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以及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我们需要正视网络的积极影响,同时不能忽视它带来的不利因素,这就对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不断发现新环境下的新问题,同时又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网络时代下高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机遇 1).网络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方式 网络时代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天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办

法也不同。”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表达方式的单一性,成效不是很理想。网络思政教育形象生动,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教学内容。而且网络的平等性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发挥主体创造性,自由的发表言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使思想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相结合,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育手段和方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 2).网络极大的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 网络世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同时网络又是开放的世界,没有疆界的限制、文化的樊篱、观点的束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面向国内,教育环境相对闭塞。然而,网络时代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的特点,大学生获得资讯的渠道得到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空间,开辟了大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网络时代下的海量信息资源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浩瀚无垠的信息海洋中撷取具有针对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网络安全与道德作文

网络安全与道德作文 今天,我读了《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这一本书,讲了有关与网络安全的道德教育,利用爱国篇、 好学篇、礼貌篇、诚信篇、自护篇、自律篇和守法篇等7个部分组合成一本内容丰富,从 而教育人民懂得网络安全与道德。 通过读《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这本书,我学会了网络的安全与道德。计算机互联网 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我们应该防止反动迷信、 谣秽、习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网络,是一个特殊的“望远镜”。现在,通过互联网,借助各种网站,惦记相关主页,就能看得很远很远。通过网络,可以与全世界人们友 好地交流,网络,还是学习的好帮手。通过互连网,可以从网络学习许多知识,增大学习 的范围,所以,网络是一所没围墙的学校。由此可见,网络是丰富多彩的,给人们的生活 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网络虽然丰富多彩,吸引人,但是也经常给青少年带来伤害。 这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可信的。例一:某城市里,几名学生上网成瘾,后因没有钱 上网,竟然铤而走险,结伙抢劫,被公安机关拘留,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例二:某学校女 生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友,那人自称是“喜欢真实的姐姐”,二人交往的时间不长就成了“好友”。该女生因轻信这网上“好友”,独自与其约会见面。见面才知道这位“姐姐” 是个成年男人,自己上当受骗了,但为时已完。那人强行施暴,使她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网络确实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网络的安全是很重 要的。我们应该增强对网络的意识,不要轻信网上的网友,与其独自见面,很容易上当受骗。更不要沉迷网络,长时间对电脑屏幕,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 我读了《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使我增强了对网络的意识。希望那些沉迷网络,轻 信网上叫的网友等的人,请你们关注以下关于网络的意识,认识到它的危害,行动起来吧! 作者:杨悦今天,老师发给了我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第一眼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到有一种奇妙的新鲜感。这本书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啊?它的“皮肤”整体呈橘黄色,里面内容丰富。等我看完这一整本书以后,才明白了这本书 主要是让我们学会在网上做到自我保护,不受到他人的欺骗,那样才能安全的在网上自由 的“嬉戏”、“玩耍”。 读完这本书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案例:一件是有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连续 三个通宵在网吧里上网没有回家。由于父母生气,所以对其进行了批评与教育。他因不服,竟然一气之下跳了楼,结果摔伤,留下了残疾,使得他一生受到了影响。 还有一件事是美国有一位少年“网虫”上网成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最后,父 母实在无奈,只得给他配备了轮椅,以便于吃饭时能强行将他从电脑前推开。他的手指总

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谈“中学生的网络道德与安全”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脑。而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大多数家庭都用上了电脑。的确,电脑是人类的好朋友,办公、学习似乎离不开它。编辑文章、整理报表、收发信件、处理图片、查阅资料、上网购物、免费观看电影和下载音乐等等,这些以往认为繁琐或不可能及时办到的事,正是现在拥有的网络,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搞定。 网络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也让我们从中受益很多。就我个人来说体会颇深:在与我同年龄的人中,可以说我是较早接触电脑的。因为学生时期就读于重点中学,硬件条件的优势,使我们学生能有良好的机会接触电脑;后来的升学、工作也一直与电脑打交道。经历了从DOS系统到WINDOWS视窗系统的不同版本,从单机运行到网络互联,从单一的操作模式到功能众多的便捷使用法。尤其是网络诞生后,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捷:不用担心软盘质量与容量、不用长途跋涉亲自到某处,只需发一封Email就可以几秒钟将你的文章资料传给对方;不再为一句话的出处、一本心爱的书籍(物品)无处购买而奔波;不用担心照片拍得怎样、冲印费用昂贵,数码导入,电脑处理之后,可传给任一角落的朋友……。而网上聊天、电脑游戏更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 虽然网络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但负面因素也日渐暴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更是频见于报刊、媒体。网络的便捷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虚假消息、淫秽制品、篡改资料、盗取信息、恶意中伤、制假贩假等无不毒害着我们这些是非辨别能力尚浅、自控力差的学生们。有的被骗了钱财,有的因网聊轻信对方而受到人身伤害,有的交了坏友就此走上不归路,更多的是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人生变得一片昏暗。同时,黑客的恶意攻击、病毒的肆意传播,使得很多人措手不及,疲于应付。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论文-模板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论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络技术的发展,Interent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 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信息量与日俱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育观念应该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这种新时代需要,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进入了更替的开放时代,我们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全

网络时代的德育渗透

网络时代的德育渗透 信息时代对传统的教育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改变德育模式,优化德育过程,活化教育形式。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明确是非观念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抵御其消极作用,让孩子在网络时代健康、自由、快乐地翱翔。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优化挑战明辨是非 今天的科技在飞速发展,信息风暴迅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正营造着人类文明的新殿堂。信息技术大潮对传统的教育观念、途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自教育事业诞生以来最富冲击力的挑战。 面对飞速到来的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创新,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就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从学校德育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更新了观念,拓宽了德育的时空,改革了传统的德育模式,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为学校德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基本游戏规则就是自由与开放,网络世界是个没有疆界的虚拟空间,五光十色。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而走上歧途,好多少年犯就是因为网络而毒害了自己,走向了深渊。因此树立正确的计算机道德观势在必行,“德育”之花定然要绽放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才能让孩子在电脑时空中健康、自由、快乐地翱翔。笔者以下就从正负两方面对“德育”和“信息技术”这传统与新潮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作一不成熟的阐述,和有志之士切磋。

一、信息技术解放了德育的时空,拓展了德育教育的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模式,为德育带来无限生机。 首先,信息技术解放了德育的时空,拓展了德育的信息资源。 网络的介入,使学生群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全球超过十几亿台的计算机联成了一个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的神奇之网,数以千万的人在网上工作、学习、交流。传统教学以教室为中心,而开放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连通学校、家庭、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校,使学校德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模式。我们江苏去年搞了“校校通工程”,他们可利用这一信息平台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一切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料,还可以和其他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例如,举行“祖国辉煌五十年”图片展,以前须翻阅无数书籍,有时甚至要跑上好几家书店或图书馆,现在,只要轻轻点击鼠标,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勃勃画面就会尽展眼前。十六大、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开队会、做讲座、设计教育课件或展示平台,资料多多;长城、故宫、黄山、桂林、海南……祖国各地名胜,想“去”哪就“去”哪。网络的世界里,生生都像长了翅膀,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这对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其次,信息技术改变了德育模式,优化了德育过程,活化了教育形式。 网络的巨大信息,本身就是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源泉。模拟和虚拟的环境,不仅让师生“身临其境”获得“亲身的经历、感受。而且还能够提供安全的、不冒任何风险的、不花费太多经费的实验或实践机会,而这些有的在现实中是根本无法做得到的,只有通过网络虚拟才得以实现。这就不仅把知识教学与动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而且

浅谈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浅谈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创造出许多全新的理念和文化。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变化,不少学校也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数字化校园,加入互联网,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尝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它以互联网为传输系统,利用网络的特性和资源创造了一种有意义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由于其在中国的开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笔者针对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进行了探讨。 网络教学的主要优点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不受教师和课堂的限制。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从按部就班的学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再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和指路人,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1、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课本上静态的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将丰富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融入教学和学习之中,学生可以见其形、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冲破书本的局限,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由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系统的通信、集成和演示功能强大,教学内容来源广泛,几乎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没有国界和种族的隔阂,是一种全球性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快的更新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因特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很多都是最新的最先进的各学科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又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2、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过去的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大家使用同一教材,讲授同一内容,师生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和交流,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探索性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课程的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现了班级授课制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100分)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 1、(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6、(B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7、(A )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11、(A )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15、(A )就是社会风尚和社会习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等形式制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社会风气 C、社会关系 D、道德教育 20、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

(D )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1、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ABCD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计算机科学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密码技术 23、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条款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主要表现为(ABCD )。 A、分类立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B、缺少必要的基本法 C、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 D、网络立法较偏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 25、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ABCD )。 A、孤独 B、冲动 C、暴戾 D、谎言 26、网络低俗文化具有(ABC )等特点,这些都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34、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 A、关注跟踪法 B、取舍应对法 C、数字娱乐法 D、虚拟伦理训练法 37、网络具有(ABD )。 A、无中心性 B、开放性 C、中心性

网络安全与道德

网络安全与道德 当你把各色的原料慢慢挤进一个洁白的调色盘时,你会看到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这里有红与黑,有明艳与黯淡,有绚丽与朴实。往往为了绘画的需要,你还会把几种颜料混合起来,融会出更多复杂的色彩。这就是网络的世界。 信息技术的普遍,毫无疑问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构建了一个宽广的平台。查找资料,不用再为图书馆无边无际的书海而头疼,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大量的相关内容立刻呈现在眼前,并且图文并茂,有条不紊。闲暇时,更可以尽情领略网络上知识的海洋。无论是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还是优秀的文学篇章、精美的图片,这里应有尽有。整个地球仿佛就浓缩在一台小小的电脑中,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还拓宽了我们的交往领域,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自然,每件事物都有利有弊,网络也不例外。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明艳外表之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急流暗涌?页面上,不良的广告泛滥成灾,有时甚至盖过了那些优秀文章,使人厌恶。更可恨的是,欺诈、谎言无处不在,它们总是打着最美丽的招牌诱骗一个又一个受害者。那些污言秽语与不堪入目的黄色信息又残害了多少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在这交叉错杂的网络世界中同样掺杂着社会的复杂与险恶。为了谋利,一些人甘愿道德败坏甚至犯罪。对于缺乏阅历和经验的青少年,“防火墙”只能勉强地抵挡一些“黑客”与病毒,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防护。

只要我们树立起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网上道德和法律,共同维护网络文明,又怎会受他人侵害呢?然而,网络上的虚幻世界,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长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青少年的一大问题。很多同学都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还有的为此频频出入网吧,不惜以高价和身心健康来换取一时的畅快,诚然,那美丽的画面与壮阔的场景确实诱人,但是绚丽的背后也有它阴暗的一面。每个人都有游戏的权利,关键在于如何运用。适度地玩一些健康的游戏,可以调节学习压力,放松心情,但若是沉迷于其中,则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也是对我们的一项考验,你能否从容地把握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呢? 在这万紫千红的网络世界中,我们一定要认清方向,找出自己所要的色彩。不要惧怕,不要逃避,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挑战每一项新技术。勇敢地面对吧!只要我们选择其中的亮丽色彩,融入其中又不受污染,就能过上健康自主的网络生活。

浅谈网络时代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浅谈网络时代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高一(11)班莫爱雯 【摘要】网络时代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深入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种种优势,有助于我们探索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扬长避短,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天地。 【关键词】网络;班主任;德育工作 网络已日益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开阔视野,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及个性培养。另一方面,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经常会沉湎于网络,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犯罪。毫无疑问,网络对传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一种新挑战,也是一种新机遇。那么,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又比较差,所以在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受网上垃圾的污染。网络文化确实具有很多优势,如传播速度快捷,只要进入网络,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有尽有;功能多样,资源共享;查阅方便;服务的个性化及参与的平等性等。但是网络文化的负面特点同样明显,特别是它的作用的双重性,如网上内容鱼目混杂,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会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而且网络的可控率低,等等,再加上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无形中对他们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的确立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1、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垃圾信息的大量存在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大诱惑力。以往中学生接触的大量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和学校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筛选和过滤,学生接触的大多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教育。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文化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学生不再简单地按以往教育者制定的目标去理解信息,而是将各种信息、观点集中在一起,自行选择并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由于网络中混杂着不少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于那些辨别能力还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们的思想是极其有害的。 2、过度上网导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使人际关系疏远、淡漠。有的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网上游戏,沉湎于人机对话,疏远现实生活,长期以往,必将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影响步入激烈竞争社会后的立足和发展。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德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面对网络时代,学校如何直面机遇与挑战就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分析网络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网络使学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入手,提出了学校教育应尽快介入互联网,家长、学校、社会联动,构筑坚固的防火墙的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网络德育挑战介入 21世纪既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更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它给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也必将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德育产生巨大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网民已达8000多万人。在这庞大的网民队伍中,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小网民已占网民队伍很大比例,这就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课题,对原来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网吧现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疾呼:网吧危害青少年,应尽快采取防范措施;有人认为网吧发展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更多人主张:以法律为武器,规范管理,促其发展。许多人疑惑:网吧是时尚潮流,还是“洪水猛兽”?是引导青少年成长的“天使”,还是将他们带入歧途的“恶魔”?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的哪些冲击和思考? 一、网络对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 邓小平同志指出:普及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当历史来到了21世纪,计算机正以迅猛的势头进入寻常百姓家,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且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了解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但是,这些正常的要求,学校和老师由于旧式的教学方法和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网络教育是解决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联网计算机,便可以便捷地获得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信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2、网络、聊天能帮助学生解除心中的烦闷,起到一个心理医生的作用。今天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父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沟通,而中国人不习惯向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内心问题。他们渴望能交上几个知心的朋友来倾诉心中的烦恼。网络给了他们自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的思考(一)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的思考(一) Internet安全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有关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爱虫病毒与2002年的Codered蠕虫在若干小时之内传染了几十万台主机,每次造成10亿美元左右的损失。有一份调查报告谈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网站承认,它们中间有90%已经安装了防火墙和入侵监测等安全设备。但最后一年内有88%受到病毒传染,而有关网络的研究表明,Internet具有freescale的性质,其感染病毒的域值,几乎为零。所以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安全的“范式转换”,例如国外对现在的安全范式提出过两点看法:1)传统的安全范式对Internet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最麻烦的问题所在是“复杂性”。2)以往(例如欧洲)对于信息安全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防火墙、堵漏洞,但没有从整体性、协同方面构建一个信息安全的网络环境。可以说网络的安全问题是组织管理和决策。如果对Internet(或万维网www)加以分析,WWW是计算机与网民构成的人.网相结合的系统,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分析,WWW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OCGS),这种系统是我国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炼出来的,但网络专家往往对此不容易接受。我们曾经专门写了一篇题为“Internet——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文章,将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不仅提出像WWW这样的开放复杂巨系统,而且于1992年提出处理OCGS的方法论,即与“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把各行各业的智慧、群体经验、古今中外的安全知识与高性能计算机、海量储存器、宽带网络和数据融合、挖掘、过滤等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处理复杂问题及系统风险(Systemicrisks)决策的平台。研讨厅体系的精要可概括如下:1.电脑是人脑研制出来的,在解决问题时,两者应互相配合,以人为主,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我国的一位哲学家熊十力曾经把人的智慧(Humanmind,心智或称脑智)分为性智与量智两类;性智一个人把握全面、定性的预测、判断的能力,是通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而形成的;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所学的功课中,包括琴、棋、书、画,这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起着重要作用。性智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结果,难以用电脑模拟,人们对艺术、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创造与鉴赏能力等都是形象思维的体现。心智的另一部分称为量智,量智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计算,通过科学的训练而形成的智慧。人们对理论的掌握与推导,用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属于量智,是逻辑思维的体现。所以对青少年的培养来说,艺术与科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分析现在的电脑的体系结构,用电脑对量智进行模拟是有效的。人工智能的研究表明了用电脑对逻辑思维的模拟,可以取得成功;但是用现在的电脑模拟形象思维基本上是行不通的。电脑毕竟是人研制出来的,是死的不是活的,我们用不着一定要电脑做它做不到的事。总而言之,明智的方法是人脑与电脑相结合;性智由人来创造与实现,而与量智有关的事由电脑来实现,这是合理而又有实效的途径。从体系上讲,人作为系统中的成员,综合到整个系统中去,利用并发挥人类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把人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体系。2.以“实践论”为指导,把认识从定性提高到定量面对未知的问题,采用综合集成法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过程如下:首先由专家或专家群体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猜想,根据以往经验性认识提出意见,这种意见或见解属于“定性”性质;再利用精密科学中所用的建模方法(数学建模或计算机建模),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反复修改模型,达到从定性认识上升到总的定量的认识,这也可以说是专家们的大胆假设通过电脑包括信息网络加以细心求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以及信息网络的支持,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体现。3.以Internet为基础,体现民主集中制,寻求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解答“综合集成研讨厅”可以看成是总体规划信息革命思维工作方法的核心。它实际上是将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之中,并以Internet为工具系统,寻求科学与经验相结合的解答。一些从事网络安全的专家的看法归纳为:1.Internet不是一般的系统,是开放,人在其中,与社会系统紧密耦合的复杂巨系统; 2.Internet是一个时时处处有人参预的、自适应的、不断演化的,不断涌现出新的整体特性

(完整版)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浅谈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创造出许多全新的理念和文化。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变化,不少学校也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发数字化校园,加入互联网,开展了网络教学的尝试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它以互联网为传输系统,利用网络的特性和资源创造了一种有意义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学习环境,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由于其在中国的开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笔者针对网络教学的优缺点 进行了探讨。 网络教学的主要优点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不受教师和课堂的限制。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从按部就班的学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再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亲密的朋友和指路人,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消失,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1、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课本上静态的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将丰富的网络多媒体信息融入教学和学习之中,学生可以见其形、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冲破书本的局限,轻松自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由于先进的网络技术,系统的通信、集成和演示功能强大,教学内容来源广泛,几乎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没有国界和种族的隔阂,是一种全球性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快的更新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因特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很多都是最新的最先进的各学科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又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2、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过去的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大家使用同一教材,讲授同一内容,师生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和交流,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探索性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及课程的进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现了班级授课制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写由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第四节《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内容。第二章前三节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对于因特网上的信息,既有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面对海量的网上信息,该如何取舍呢?这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在整本教材中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传播病毒,窃取数据等,网络信息的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信息安全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本着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使用网络。在了解威胁信息安全的因素的同时,学会病毒防犯和信息安全保护的方法。 2、课时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正在不知不觉的遭受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如:来自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攻击等.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很难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淡薄,防护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黑客,认为制造病毒很了不起,甚至有偷窥、窃取别人密码的现象,有的甚至迷恋网络游戏,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需要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观念植入学生心中,并规范他们的行为,教给他们计算机安全防护知识过程与方法。 三、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可以采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来完成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以自主和小组合作性学习展开,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手段 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上信息量的急剧增加,网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网络在给中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正确认识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探讨网络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分析了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逐渐转变了人们生活以及学习的方式。网络虽然能够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但同时网络中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冲击了学生的心理。中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和鉴别力还比较缺乏,容易沉腼于网络中,给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网络环境影响学生心理的负面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对策,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网络行为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32亿,占整体网民的45.1%,占青少年总体的64.4%,其中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总体的一半以上,达55.9%,规模达1.29亿人,同比增长率达31.2%,成为了网民中数量上升最快的一个群体。为何中学生如此迷恋互联网?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个性鲜明”的互联网世界,自然是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平台。在目前高速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中,搜索引擎足以满足其特定年龄阶层的求知欲望,丰富的网络娱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舒缓高强度的课业压力,即时通讯的网络社交可以让所有同龄孩子们“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无所不包的海量信息、强大的娱乐性等特点,受到中学生的喜欢。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网络不再是为了学习的需要,更多地是以网络娱乐、网络游戏为主。

网络时代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精选教育文档

网络时代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不稳定性,他们意志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这为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尤其是在进入网络时代后,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而时代背景决定了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不能够完全脱离网络 的,如何规范小学生的网络行为,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道 德观是十分重要的。网络中存在着各种诱惑,因此使小学生保持 网络自律是关键的问题。目前的德育工作需要帮助他们提高选择 能力和免疫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建筑思想的防护墙,打下坚实 的品格基础。网络时代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有利有弊,它为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变革,对现代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冲击 (一)网络冲击了学生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是一种开放的环境,网络上不同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更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如不加以正确和有力的引导,必将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影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中的垃圾信息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

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与各种各样的色情、暴力、反动、欺诈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 为万花筒。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很容易受信息垃圾的污染,把原有的道德 意识抛之脑后。 (三)沉迷网络,毒害了学生的智力和心灵 一些学生对网络极度迷恋,以致浪费时间、精力,荒废学业,阻碍智力的发展。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积极参与和感受,容易导致孤僻、冷漠、缺乏责任感、不合群等 不良人格的产生,甚至会将虚拟环境中的生活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不利于小学生的 健康成长。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如何让网络成为德育教育的助力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通过对优秀网络文化的 学习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德育教 育平台,这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影响学生,使其抵制腐朽文化,意义是非 常深远的。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网络德育的工作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 养,因为学生将网络应用在学习方面是比较少的。调查表明,大 多数小学生都是利用计算机上网,很少有小学生用计算机主动学 习。因此,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首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 素养和自律意识,同时多开展一些网络德育工作,教会学生抵御 不良诱惑。 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教师的不断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现身说法的方 式来进行,一方面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