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第3课时 练习课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1号是圆柱。

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

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

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立体图形

的面)

【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出示下列图形: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生1:用正方体的面可以画出正方形。

生2:用长方体的面可以画出长方形。

师:能画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3:3种。

生4:用三棱柱的面可以画出三角形。

生5:用圆柱的面可以画出圆形。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圈□、

3.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1)了解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

师:哪两个面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生1: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相等。

生2: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生3: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师:他们说得正确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先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汇报、交流。

生1:把盒子拆开,把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它们能否都是完全一样大的。

生2:把前面、上面和右面的面分别在纸上印一下,画出来,再剪下来,再分别与后面、下面和左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是不是完全相等。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师:能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吗?

生: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相等,右面的面和左面的面相等,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相等。

师:说得很正确。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能判断题中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吗?用线连一连。

学生独立判断、连线。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出示正方体展开图。

师: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物体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起来,你猜它应该是一个什么物体?

生:正方体。

师:对!正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面。

师:想一想:这个正方体的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为什么?

生1:1号和2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生2:5号和6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生3:4号和3号相对。

师:他们说得对吗?我们来折一折,试验一下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展开图折一个正方体,再看一看1号和2号是不是相对的面,5号和6号是不是相对的面,4号和3号是不是相对的面。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小结:1号的对面是2号,5号的对面是6号,4号的对面是3号。

【课堂作业】

1.圈一圈,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2.说一

说,涂一

涂。

(1)给前面涂上红色,上面涂上绿色,右面涂上蓝色。

(2)你看到哪几个面?

(3)上面和()面同样大。

左面和()面同样大。

前面和()面同样大。

3.剪一剪,折一折,哪个图形能折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在图形下面打“√”。

4.把左面的硬纸片折一折,就能折成右面的正方体盒子。

(1)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2)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思考题。

答案:1.②③②②

2.(1)略

(2)能看到前面、上面、右面三个面

(3)下右后

4.(1)4 (2)2

5.有4种。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面的特点,这对我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练习课

“1”的对面是“2”,“5”的对面是“6”,“4”的面对是“3”。

练习一中的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边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前面、

右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来推测。学生判断有困难。另外第8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说出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想像做出判断,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认识图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P62~64认识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生1:“角”是尖尖的。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师:请同学观察,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教师:张维和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本节课我的教学我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是: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4、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我的教学不足之处: 1、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的物品。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学生没有听清楚就操作。 3、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 4、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大胆展开。 我的教学改进措施: 1、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 3、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要儿童化。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今后加强培养。

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作者:————————————————————————————————日期:

()个 角 ( )个直角( )个锐角 ( )个钝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 )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 ) 里. ( ) 3、数一数下图有( )个正方形, 有( )个 4、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 长方形, 有( )个直角. 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 )个直角,两块手帕有( )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最小的角是( )角。 4、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6、 7、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1)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有几种答案?画一画。 还剩( )个角还剩( )个角还剩( )个角 (2)试一试,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上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形达到下面的要求。 图中有6个直角。图中有5个直角。图中有4个直角。图中有3个直角。 左边图中有()个直角。 有()个锐角,()个钝角 二、选择题 1、三角板上的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比( ) (1)黑板的直角大(2)三角板的直角小(3)两个一样大 2、把一个角放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会( )。 (1)扩大10倍(2)大小不变(3)缩小10倍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 )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 )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 )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苏教版) 授课内容:认识图形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耿小珍、韦利贵、陈方芳、廖春燕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 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 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 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节课新内容是承接上一册学习《认识物体》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数学知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的记忆思维还不够完善,,有可能上一学期的基础内容已经记忆不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新内容,先进行复习,学了哪些立体图形,有些孩子比较害羞,可以进行小组形式作答,同座之间的讨论学习,增进同学们的团结互助,追求共同进步的思想,引导学生走集体步伐,让学生动手实践,慢慢发觉数学的奥妙,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主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清晰的辨认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图形是在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4.能力目标:认识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说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实物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 2.动手算一算同一种图形有几种。 二、新授课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长方体、正方形体、球和圆柱这四位新朋友,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在下着大雪的图形王国里啊,最近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需要马上去寻找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 (一)单元概况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单元目标知识目标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能力目标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概念。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教学方法观察、讲授、引导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课时安排3单元小结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小组汇报 分的情况。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集体交流。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1)实物画出图形。(2)记忆想象。①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②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上册第70页、71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多种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教学难点】认识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立体图形、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2)生:想 3)师(出示课件:机器人) 4)师:机器人悠悠特别喜欢大家,想跟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打开百宝箱看看。(生一一说出物品的名称) 5)师:悠悠给我带了这么多礼物,你们都认识他们吗,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生:一一说出他们的名称 二、探究活动,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一分,认一认。 1、分一分。 师:哇,大家真厉害,都认识他们。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大家一起试试看,等下老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分给大家看(谁坐得最好,我就请谁上来)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跟你想的一样吗? 师:观察分类的结果,你们想的跟他们一样吗?那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回答。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活动三:摸一摸,玩一玩。 师:同学们,机器人悠悠想跟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在游戏之前我们一起把游戏规则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好,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里面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大家把它拿出来,像笑笑和小淘气这样摸一摸,玩一玩,每个礼物都要摸一遍,并通过感受描述出它的特点。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教师示范,跟着一起玩)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

课题:认识图形彭杨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全能训练

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全能训练 1. 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度,无法知道其他的边的长度 2. 长方形的特征______ ,正方形的特征______ 。 3. 数一数。 4. 动脑筋,移一移。 (1)请你从上面图形中拿走2根火柴,使它有2个正方形。 (2)你能移动3根火柴,使它变成3个正方形吗? 5. 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A .1;4 B .2;4 C .4;1 D .4;无数 6. 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7. 下面的图形中,共有几个正方形:

8. 用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形纸改一个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9. 四边形的性质是()。 A .三个角 B .四条边 C .对边相等 10. 将一张正方形纸沿着某个方向对折,再对折,对折4次后有______条折痕。 11. 圆有()条对称轴。 A .1 B .2 C .4 D .无数 12. 画一个宽是2厘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 13. 看图,根据角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序。 A. B. C. ______ 14. 长方形的较长边是长,较短的边是宽,正方形的四条边就叫长宽。 15. 画一画,折一折。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每个小方格的

边长代表1厘米) (2)把一个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对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16. 填空,写出下边图形的名称。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7. 下面()的运动是旋转。 A .旋转的呼啦圈 B .观光电梯 C .拨算珠 18. 先量一量,再填空。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19. 至少用你学过的两种图形设计一个图案。 20. 用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形纸改一个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认识图形——拼一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能发现他们的特点进行拼一拼,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摆图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认一认,说一说 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第一排第一个三角形,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第三个长方形,第二排第一个正方形,第二个三角形。 二、探索新知 1.问题: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问题: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分别用了几个三角形?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六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六边形。 用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三角形。 3.我会拼! 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用2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拼成正方形。 用2个同样的正方形可拼成长方形。 用2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4.用两个同样的图形拼一拼。 (1)用4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 (2)用6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正六边形。 (3)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 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要从一位喜欢的老朋友说起。 师:请看过来!他是谁? 生:黑猫警长。 师:是的,一向断案入神的黑猫警长来到我们的教室,却是要来找好人。找什么样的好人呢? 师: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的。QQ农场的张爷爷生病了,可他一直惦记着果园里的小草没有除掉。哎,怎么办呢?几天之后,张爷爷的病好了,他到果园一看,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小草不知被哪些好心人除掉了,欣喜之余,张爷爷请来了黑猫警长帮助他找这些好人。经过仔细观察黑猫警长在地上发现这样四个脚印。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看到这四个脚印,你们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生:是。)师:那能帮助你们想起了什么?看到这四个脚印,你们有没有想起我们以前认识的好朋友呢? 生1:球。 生2:圆柱。 生3: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那黑猫警长师怎么想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黑猫警长经过仔细的观察,他终于确定了四个一向爱做好事的朋友。 师:今天,老师也把他们请到了课堂。 师:(出示三棱柱)这个朋友有点陌生,他叫做三棱柱。(出示正方体)他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跟着这个思路猜一猜还有谁?看!(出示圆柱,长方体) 师:看来你们已经具备了做小侦探的潜质。那小侦探们,现在请你们大胆的猜一猜这些脚印分别是谁留下的? 指名生回答。 师:告诉你们,黑猫警长的想法和你们完全一样。但是这些脚印究竟是不是他们留下来的,我们得证明一下。 师:现在黑猫警长想请你们做他的小助手。愿意吗?(生:愿意。) 师:他想请你们把这些物体的脚印取下来。证明取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回答。) 师:没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看看你们的桌上,有笔,有纸。他们能帮助你吗? 生:能。 师:想想你们能用什么好方法?同桌先互相讨论下。 同桌讨论取脚印的方法。 师:你想到了好方法了吗? 生:想到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就同桌合作至少取下一个脚印。把取的脚印留在你们桌上的白纸上。开始行动! 师:好。请把东西放回原位。现在老师请同学起来说说你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取下脚印,并给同学看看你们取下来的脚印师怎么样的? 学生作品展示。(用笔描) 师:现在我们也来描一描好吗?你们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体,和老师比一比看谁描得又对又快?开始!(师生操作)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证明了张爷爷要找的好人就是这四个图形宝宝,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其实这些善良有爱心的图形宝宝就是同学们你们。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名称:认识图形(二) 2、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3、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4、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5、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6、课时安排 认识图形(二)················································(3课时)1

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1课时内容课型教具多媒体新授课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目标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学情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分析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教学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重点教学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难点教学过程创新设计 一、复习,探究新知正方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 圆柱体球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2. 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长方形:对边相等 4 4边相等个角都是直直的 4正方形: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圆 二、巩固发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