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必考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必考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必考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必考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个阶级、阶层、社会团体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和根本的问题。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在政治实践中通过运用政治规律实现自己的阶级意志,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

三、逻各斯(扩展)

最早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他认为人类社会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的秩序和法则也应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因此它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的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准绳。既是支配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支配社会的法则,这与近代思想家强调自然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他关于逻各斯是自然普遍法则的思想被古代思想家以不同方式加以阐释,在这个意义上,以后所有自然法学说都是源于此。它可以说就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中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取向

自然政治观是指城邦是自然形成的,从自然看问题;整体主义是从整体看问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希腊,公民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理性政治思考不管功利、宗教影响

3.政体研究为中心,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

希腊政治思想主要是公民内部问题,核心是如何取得公民内部安宁和分配权利义务从而实现公民内部和谐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古希腊政治学是站在公民的视角认识改造现象,站在公民的立场上阐述政治见解的

五、自知己之无知

1.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其本意:a以无知为起点,要承认自己无知,对知识进行探索b知识是局限的,试图引导讨论普遍的原则——美德,去思考自在自为的真善美

2.政治思想:A判断真理要靠知识,不能靠多数。B治理国家的人应当是懂得治国艺术的人,应当由掌握政治知识的人来治理国家。C反对僭主政府和豪富专政,主张贵族政体和贤人政治。D城邦应注重教育。

(5)公民必须维护国家的尊严,法律如契约,在一国之内就是等同于签署了契

约。

3.评价:正,一方面提出应当把承认无知作为知的起点;另一方面试图引导人们离开那些特殊的具体的事物,探索普遍的原则,思考自在自为的真善美。

反,在无意中夸大了一般,使一般脱离了个别,并使这一命题带上了神秘色彩。其思想虽不是系统的政治理论,但对整个西方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想国》

1.古希腊政治家柏拉图的著作

2.主要内容:

(1)正义的城邦

A城邦的理念:合乎正义的城邦是实现至高的“善”

B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2).哲学家治国

A对社会现实和城邦政体的反思与批判: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内在标准分别是荣誉、财富、自由、专制,一个比一个差;人的品行是政治的基础,其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B哲学家执政是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权力的结合:建立和维护社会分工制度;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对公民实行教育评价:提出了正义的城邦理论和哲学家治国的政体思想,创新了治理国家的理论,是政治的乌托邦主义和整体主义政治传统;然而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哲学与政治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使理念不再停留在个人思想中的概念,而被应用于改造社会.

七、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1.城邦的起源: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是人类满足日常需要而建立的社会基本形式。建立家庭以后为了适应更大范围的生活需要于是若干家庭便组成了村社,后来村社又联合组成了城邦。

2.城邦的本质: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公民的指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平等地公民才构成了民主的城邦。

3.城邦的目的:城邦国家是一种至高而广函的社会团体,它的目的是人类过优良的幸福生活。国家是最高等社团,本质上高于个人,目的是实现至善、公民优良的生活

第二章

一、波利比阿的混合政体

1将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融合

2政体循环思想:把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暴民政体六种政体描述为一个前后相继依次蜕变和更替的过程,形成一个闭合的更替圆圈,循环不已。

3混合政体主张:理想政体是混合政体,它是三种正宗政体即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优良因素的混合

4分权与制衡观点:元老院控制国库审理案件;执政官执掌最高行政权;人民有权选举官吏,虽然这三种机构分掌国家大权,各有各的职权范围,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彼此制约和协作的关系。

二、双城论

1.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提出来的

2.内容:①人之原罪与上帝恩典

②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A为了回答人民对基督教的攻击,证明基督教带给人福音,引出来双城记。B区别:世界有两种统治,一是善的统治,一是恶的统治,分别为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天上之城中的人们爱上帝,藐视自己,过高尚的生活;地上之城中的人们藐视上帝,充满对权力的追求,犯罪犯恶。因此人们追求进入上帝之城,去享受用旧的和平。C现实:本罪和原罪混合在一起,原罪存在于人们的灵魂之中,人们不仅有原罪,一些人还继续犯罪。

③国家与教会关系:即世俗政权与教会的关系,世俗政权虽能维护是世俗的社会秩序,但不能带来永久的幸福;教会负责拯救灵魂,能为人们带来幸福,从而教会高于国家。

3.评价:其思想推崇信仰,抬高教会,贬低世俗,要求被奴役者顺从,从神学角度为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论证。,对整个中世纪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阿奎那改造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1)信仰和理性

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神学和哲学的矛盾、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神权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2)国家的理论:1国家起源于人的需要,是人类理性实践的最完善的产物2政治权威是国家构成的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3国家是公共的共同体,具有公益性质4其首要目的是维护各部分的秩序与和平;最终目的是促使公民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5其职能是建立一个正义的政治秩序6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3)政体思想:.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制是最坏的政体

防止暴君政治:a建立君主制b君主应具备不致成为暴君的德行c制度上作出规定,限制王权

(4)A法的性质1明确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规范性2理性是法的基础,意志与法之纽带是理性,这是法的本质3法律必须以整个社会的福利为其真正目的。

B法的分类: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

四、《世界帝国论》:文艺复兴先驱但丁的代表作,主要阐述了建立统一天下的帝国思想:(1)为了世界的福利有必要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帝国。(2)罗马人有资格掌握这一尘世帝国的权力。(3)世界帝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而不是间接地受自上帝的代理人教皇。其思想一方面反映意大利市民阶级希望借助德意志帝国力量,排除教廷干涉,实现意大利统一的愿望;政教分离思想,为世俗政权合法性和权威性进行论证,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人文思想。另一方面罗马帝国征服并统治世界较片面,带有种族优劣偏见

五、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内容.

(1)赞美人的理智,歌颂人的尊贵,肯定人的价值

(2)提倡自由意志,主张个性解放

(3)提倡世俗享受,反对禁欲主义

(4)歌颂知识和对知识的追求,反对愚昧无知

3意义(1)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基础。

(2)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了精神动力。(3)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催生出众多思想文化巨匠。

(4)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六、《君主论》(太多)

1.这是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代表著作

2.内容:(1)权力政治观

人性是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应当脱离道德的约束,对事情的实际方面和想象方面应严加分辨。

A人性恶是人们结合为国家的原因B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C法律与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

(2)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赞赏罗马共和政体;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来统一意大利(3)君主的统治方法:A不受道德约束,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任何手段B 使人民畏惧,不能使人民憎恨,重实际而不图虚名C 效法前人,依靠个人能力,富于远见,防止诌媚,驾驭命运。

3.评价:正:用人的眼光观察和研究社会政治问题;主张依靠强有力的王权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建立新的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其君主统治术为君主专制设谋,为巩固君主专制政权服务,其中要求君主注重实际而不图虚名,靠能力而不靠幸运都是积极的。

反:马基雅维利主义影响极坏,遭到谴责和反对,他把临难苟免、忘恩负义等夸大为一般人的永恒本性,反映了马基雅维利的片面性局限性;它所宣扬的君主可以背信弃义、不择手段遭到批判。

七、博丹主权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法国主权论创始人

1.内容:

(1)主权的源起从家庭的父权中引伸出国家的主权

(2)主权的定义: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超乎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主权的特征①永久性:时间上的永恒②绝对性:空间上的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

(4)4.主权的内容①立法权②宣战、媾和与缔结条约的权力③官吏任命权④最高裁判权⑤赦免权⑥要求臣民效忠和服从的权力⑦货币铸造和度量衡的选定权⑧课税权

(5)对主权者的约束:①主权者有权支配臣民,但主权者却不应受臣民的任何约束;②对主权者的约束只能来自上帝和神法和自然法

2.意义:(1)用现实的、人的眼光来看待国家政治问题

(2)对主权的定义、特点和内容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3)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符合历史潮流

(4)未能完全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较大的保守性

八、《乌托邦》

1.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

2.内容:(1)对英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①从揭露英国的法律制度和司法活动入手,追根朔源,找出各种社会弊病的根源。

②对“羊吃人”的现象、国家和法律的性质问题进行猛烈抨击。

③明确指出私有制度是所有这些社会弊病的根源。

(2)乌托邦的社会制度

①经济制度:所有制—公有;生产—国家来组织生产,人人劳动;分配—按需分配;市场与流通—消灭商品货币

政治制度:民主制—选举官吏、重大问题交全体人民决定;法律—简明公正、人人熟悉;宗教信仰—自由

3.评价: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它不可避免的带有封建社会乃至奴隶社会的某些旧痕迹。但该书对当时欧洲社会的各种政治弊端做了较深刻而尖锐的批评,提出了许多发人思考的新见解,并构思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蓝图,在政治思想史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和奠基人。

九、格老秀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内容:(1)自然法学说:①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②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来自意志的人法和神法③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④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⑤证明自然法:先天的论证方法、后天的论证方法

(2)国家与主权理论:①国家的产生:热爱社会生活的本性,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②主权具有内、外两个层面

“所谓主权,就是说它的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所以它的行为不是其他任何人类意志可以任意视为无效的。”否定人民主权,主张君主主权

(3)国际法的理论:①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来源于人类对共同生活的自然需求②国际法的目的在于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

2.意义:其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开始摆脱神学羁绊,用人的眼光来看问题;提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有进步意义,满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坚持君主主权的理论,并认为神法高于人法,说明他还没完全摆脱封建主义偏见的束缚,因此比较保守。

第三章

一、试论述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脉络。

权利政治观(15世纪—至今)

权利概念——人的眼光——天赋人权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奠基时期

a“用人的目光”、从“人的经验”出发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新的理论基础“人性论”之上

b开始把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看作一种“权力”关系,把国家基础和本质归结为权力,使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分开,打破了古代的伦理国家观

c.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归属等问题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a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人权(自然权利)为基础,用“人的眼光”,从人的共本性出发探寻国家的原则

b社会契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

c个人主义国家观成为典型的国家观

(3)19世纪、20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a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丧失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

b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理论,成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潮

c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变为现实的、实证的,开始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联系起

(4)二战之后,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阶段。

a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b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

二、简答:托克维尔是怎样论述民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

①民主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②民主的实质是一种多数人掌权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是人民共同参与的代议制政权形式③民主以平等为基础,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④国家统治者首要任务是引导民主⑤未来的社会应当是民主的、法制的社会⑥应当从当代具体条件出发研究和解释民主理论

三、法西斯主义

1.法西斯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流行于20世纪初。

2.渊源于尼采的权力意志和超人学说,还有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一切宣扬暴力和强权成分。

3.特点:法西斯者鼓吹意志高于实际,行动高于理论,不承认真理有客观的正确标准,不承认行动要受理论的指导,所以法西斯主义并没有比较统一的完整的固定的理论体系,只问目的,不问原则。

4.内容: ①鼓吹高级人种说,宣扬反动血统论②鼓吹民族奴役,宣扬反犹太主义

③鼓吹侵略扩张,宣扬背信主义④贬低文化教育,推行愚民政策⑤反对民主政治,主张个人独裁

5.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反动的政治主张,是治本主义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法西斯主义是一种专制独裁政权,反民主自由和社会主义,崇尚暴力侵略扩张,建立世界帝国,强制国民都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政策作出牺牲,并认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意志活动。

四、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美国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1北美大陆是一个移民社会2嫁接在奴隶制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3社会经济上发展不平衡4政治上分立与自治5缺乏封建传统6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包容性、开放性、务实性

政治思想的特点:1富有务实性,很少抽象的理论论证2论证美国独立和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是政治思想主题3机会均等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自然权利重要内容4建立权力平衡联邦政府是完美的政治目标。

21、五、请论述近代西方分权思想的历史发展。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把国家权力分成三个部分: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分别由国王和议会掌握,相互牵制。立法权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是神圣的不可变更的权力;洛克十分强调立法权要注意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生命财产的安全。执行权是负责已被立法机关制定的继续生效的法律的权力,执行权从属于立法权,执行机关是“受立法机关的统属并对立法机关负责,而且立法机关可以随意加以调动和更换”。执行权是一种经常存在的权力;对外权“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切事物的权力”,由于执行权和对外权虽有区别,二者又很难分开,对外权也属执行范围,同时又未将司法权从执行权中划分出来,所以这种“三权”也可以说是“两权”。所以,他主张执行权和对外权应委托于君主,立法权则归由资产阶级所掌握的国会。他竭力反对把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权力交同一机关掌握;同时他还强调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其余权力都应处于从属地位。评价:洛克的分权制衡思想是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时期新型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斗争的产物。其分权思想虽然不系统,但是第一次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分权思想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政治体制的一项原则。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分权思想,他认为国家权力不能在一个人手中掌握,否则就不能保障社会自由和公民的自由;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权力并应分属于议会、政府和法院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三个机关之间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又互相制约,任何一方的权力都受到其他两方面的限制。司法权,不应该给与永久性的机构,应当由选自人民阶层法官,在一定时期内,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法院应该由他们组成,存续时间应视需要而定;立法权,应当由人民选举的代表来行使,立法机关应该由各城市和地区选出的代表组成;行政权,应该由国王或总统掌握,立法机关不应该干涉行政权力,且立法机关不应该审讯执政者;评价:他的分权理论比较科学的划分了国家机构,分权制衡理论受到后世很多思想家的推崇、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中更成为西方国家普遍的政府组织原则,对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政治思想家汉密尔顿在继承和发展了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在法律上把人民所赋予的国家权力分为两部,一是联邦权力,二是州的权力。因此他的分权思想就分为了两个部分:在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纵向分权)方面,由于美国特殊的建国历史的影响,他认为联邦的权力是各州权力和让度,是有限的;就联邦权力而言,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掌管,这三个机关各自独立,互相制衡。汉密尔顿第一次将三权分立思想在美国运用于实践,对美国宪法的思考与理论对政治学者无疑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六、如何评价卢梭人民主权学说

1.主权的性质:实质上由公意构成,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能被代表

2.主权与法律

(1)法律是国家的唯一动力

(2)法律是公意行为,立法者是作为主权的全体人民

(3)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自由和平等

(4)法律划分为四类:政治法、民法、刑法、风俗与舆论

3.主权与政府

(1)政府是臣民与主权者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及政治自由

(2)政府形式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三类,贵族制适合于运用主权者委托的行政权

评价:其思想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政治要求,反对分权,主权以公意为指导,与众意对立起来,使公意失去个人利益和意志基础,被成称为极权。其思想对法国和许多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七、论述比较霍布斯与洛克的异同。

相同点:1时代背景相同:同属英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都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都赞同社会契约,移交权力签订契约组建国家;

3.都主张人的理性即是自然法;4都倡导政教分离,当时的趋势是向世俗主义方向发展,渐渐远离宗教礼仪和信念。

不同点:1. 自然状态: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使自然状态成了战争状态;洛克则认为是完备的自由状态。

2.社会契约论:霍布斯把国家看作是由契约产生的,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全部权力移交出来,没有将社会契约与国家契约区别开来。洛克认为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乏更好地保护自我,便相互订立契约移交一部分权力,这权力只能是仲裁权,他把自然权力与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做了思考,将国家和社会契约区分,并指出社会的独立性。

3.政体理论:霍布斯认为君主政体是最好的,主权都必须集中在主权者手中,国家属于君主个人,君主的私利就和公益结成一体,君主的私利就是公益,这是一种极端专制主义;洛克极力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他比霍布斯的先进许多,更适应了革命的需要。

4.法治与分权观念:霍布斯不仅反对法治和分权,而且剥夺了人民的任何政治权利,以至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权利,让人民听任主权者的任意宰割而不能有任何反抗的表示。他的主张是一种极端的专制主义;洛克则认为只有实行法治,政府的权力才会受到限制,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将全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5.革命权问题:霍布斯认为即使在主权者的横暴面前,也只允许个人的自卫,而不允许人们组织起来,用革命推翻暴力的统治。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权力分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对政府权力进行控制方面,除民主与法治的思想之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权力分立的理论。这一理论上承古代希腊罗马关于混合政体的思想,在近代则通过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学说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终通过美国立国者们的“实践的智慧”而被直接发展成为一整套具体的制度设计。 一、混合政体理论中的分权思想 混合政体理论,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实践后提出来的一套国家政体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将纯粹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要素和优点混合起来,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理效果。这种理论认为,(1)如果政治权力为一部分人所控制,不管这些人属于社会中的哪一部分,都有可能被滥用;(2)对这部分人运用权力进行控制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另一部分人拥有与之相抗衡的权力。随后为其他政治家所继承和发扬。这一理论,把君主制因素、贵族制因素、民主制因素融合到一起,使得除奴隶阶级以外的各阶级都能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他认为“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他的这一思想为随后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其它政治家和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一)古希腊纯粹的阶级分权思想 1、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国家政治的理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晌。 2、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及其中的分权思想。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希腊150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后,对政体进行了分类: 首先他依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统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统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 依国家所要实现的目的分为:“正当的”政体和“变态的”政体,前者包括君主制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立宪政体),这类国家是谋求公共福利的,后者则指那些只为谋求个人利益的国家,它包括僭主制(即暴君专制)、寡头制和平民制。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雅典那样的“极端的”民主制,而是较为倾向于中庸的、民主主义的共和政体,这种政体吸收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民主政体的因素混合而成,故称为混合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分权思想,正是在他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中体现出来的,他认为对于国家权力,不能过分集中于任何一个阶级,“不让任何阶级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因此国家权力,应为各个阶级平衡的共同掌握。 3、评述: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权只是一种以阶级为主体的分权思想,为“纯粹的阶级分权”。 (二)古罗马机构分权掩盖下的间接阶级分权思想 古罗马时期,生活于罗马共和时期的波利比乌斯与西塞罗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理论及分权思想。 1、波利比乌斯为了探求罗马强大的原因,他在罗马搜集了大量资料,悉心考察了罗马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的政治制度,完成了名著《通史》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详细叙述了各种政体的起源和衰败的历史,吸取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的思想,对分权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2、生活于罗马共和末期的西赛罗也论述了分权理论,他主要继承和重申了亚里士多德和波利比乌斯的思想,同时也是对罗马现存制度的承认。此外,他还主张“权力从属于法律”,代表统治者力量的执政官,代表贵族和在野执政官力量的元老院,代表平民力量的监察官、保民官、平民大会,三者的地位必须由法律确立,并依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我们这门课程从时间看从公元前5世纪讲到公元19世纪,从地域上看横跨中国、西欧、北美,涉及的思想家众多,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我们将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做了归纳,有些不作为重点的,没有作答或没有列出,大家可以对照教材看看。具体见下面内容。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习重点 从宏观上讲,西方政治思想史涉及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古代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1.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2.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3.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1.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一般状况,以及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区,100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2.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古代希腊思想特点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的政治意识,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第三,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思想发展来讲,为政治思想奠定基础的有: 自然哲学家。以自然为对象,研究自然事物发展,但对当时希腊政治现象也提出看法,用哲学家的观点看待政治问题。 智者,这是古希腊一类人的身份,是职业教师,到处给有钱人讲学,收取学费。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丛日云)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大纲 丛日云编写

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2 目录 前言 (38) 一、课程性质 (38) 二、课程目标 (38) 三、课程简介 (38) 四、学时与学分 (38) 五、教学方式 (38) 六、考核方式 (38) 七、教材 (38) 绪论 (39)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39)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9) 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39) 复习与思考题 (39) 拓展阅读书目 (39) 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时期政治思想 (40) 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 (40) 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40) 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 (40) 三、政治思想特点 (40)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 (40) 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 (40) 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 (40) 三、苏格拉底 (41) 第三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41) 一、生平和著作 (41) 二、国家的理念和正义国家 (41) 三、哲学家执政思想 (41) 四、《法律篇》的“二等好的理想国” (41) 第四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41) 一、生平和著作 (41)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1) 三、政体的分类和变革 (41) 四、理想的城邦制度 (42) 复习与思考题 (42) 拓展阅读书目 (42)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罗马后期的政治思想 (43) 第一节世界帝国的建立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43) 一、城邦的解体和帝国的建立 (43) 二、军事帝国的政治状况及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43) 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 (43)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6×5′=30′)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 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 思想自由权 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西方政治思想史思考题终结版

思考题 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 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共同特点? a.自然政治观:国家和法起源于自然;国家和宇宙遵循同样的自然律(logos) b.道德绝对主义:存在统一的道德准则,即统一的善。 c.强调法制:遵守和维护法律是公民的美德 d.重视公民教育:教育公民遵守法律是国家的职责 2.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是什么? ·提出了人类社会和国家起源的假说 ·助长平等、民主,主张建立法制 ·他们主张应当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 3.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的命题 ·城邦是人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别开的标志 ·人(原料)的价值只有通过城邦(形式)政治生活才能体现出来 ·只有在城邦政治生活总才能产生真正的人的美德 ·人=公民=政治权利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中产阶级最具中道美德。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城邦有极富、极贫和中产阶级三个等级,极富阶级逞强好胜,易犯重罪;极贫阶级懒散无赖,易犯小罪。中产阶级拥有适度的财产,既不象穷人那样希图别人的财物,也不象富人那样容易引起别人的觊觎;最能“恪守中道”,“是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公民的阶级”。 ·中产阶级是富有和贫穷二个极端阶级之间矛盾的“仲裁者”,有利于质和量的平衡。 ·所有公民都能过小康的生活,实在是一个城邦的无上幸福 5.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城邦危机的根源 柏拉图认为:私有制使人有利己之心,造成公民分裂;公民参政使智慧边缘化,并违反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城邦危机是由贫富分化造成的,私有制有三大优点;城邦危机的根源是人治。自由民是平等的,平民参政本身没有错。

(2)解救城邦危机的对策 柏拉图:实行公有制,消除利己之心,并为每个公民的智力开发提供平等的条件;按正义原则的要求实行哲学家的人治。 亚里士多德:财产私有公用,限制致富技术,防止贫富分化;中产阶级的法治。在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中,轮治意味着中产阶级的统治。 (3)政治哲学方面的差异 柏拉图:知识获取的方法是演绎;正义即等级分工;以起点平等达致政治不平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授技巧和选拨统治者;美德即自知、不僭越。 亚里士多德: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归纳;正义即比例平等;自由人内部平等;教育的目的是沉思;美德即中道。 (4)对国家起源的看法比较 柏拉图:社会分工导致国家产生。 亚里士多德:人类本性所导致的自然生成。两种国家起源观的分歧与实质: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严格的社会分工,一个把国家的起源规定为社会的自然发展。 (5)关于国家阶级构成的理论 柏拉图:层次分明的等级制 亚里士多德:等级松散的理想国 (6)公有与私有的争议 柏拉图:公有制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反思:私有制 (7)人治与法治的争议 柏拉图主张人治,认为哲学王对国家有最高统治 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认为法律是优良的统治者。 6.苏格拉底是如何认识知识、美德与幸福的关系的? —美德即知识。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没有人有意为恶或无意为善。除非一个人知道什么是德行,他不能有德行。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是真正的知识。为善的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有知识、有美德的人是少数。 —美德即幸福。知识和美德终究会给人们带来幸福,虽然现实未必如此;旨在激发人们无怨无悔地追求知识、爱真理、爱德行。 7.在柏拉图看来什么是正义?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西方思想史》课程复习大纲 (2010年2009级) 第一章西方政治学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其重要思想家简介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杰出人物简介: 代表人物有普罗 泰戈拉、安提丰、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克吕 西波、色诺芬、李维、塔西陀、希罗多德、安提斯泰尼、第 欧根尼、普壁鸠鲁鲁塔克、波利比乌斯,潘尼提乌、波 塞东、卢克莱修、西塞罗、修昔底德、塞内卡、爱比克波利 比乌斯西塞罗泰德、奥勒留、查士丁尼等等。查士丁 尼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原名阿里斯托勒斯。柏拉图之名据说是体育老师给他取的, 意思是“宽阔”(指柏拉图强壮的体格)。柏拉图一生著述很多,其最经典的作品是《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 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 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 年)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 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学院 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 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大学的前身。阿卡德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兴起:(名词解释,需略作加工改写) 中古时期,在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官方哲学是经院哲学,因其产生于天主教会办的学院(经院)里,故而得名。经院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神学思想,基本任务是以形式逻辑来进一步论证基督教教义和信条使之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更好地为教会的神权政治服务。经院哲学不研究自然和社会现实,轻视经验,反对实践,因而完全脱离实际,极其空洞和烦琐,所以又称烦琐哲学。正是由于经院哲学不研究自然和现世的问题,所以,经院哲学往往误入歧途: “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一个在经院哲学界争论颇为激烈的话题,但毫无现实意义。) 经院哲学经常讨论的另一个话题是“上帝万能”,经院哲学家们不厌其烦地试图对此加以论证。这又引来了另一个反论:“上帝能不能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有关上帝万能的思辨论题,反映了基督教教义的内在矛盾。) “自然法”思想的传承: 虽

西方政治思想史简单脉络

西方政治思想史简单脉络(理清思路必备) 1,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及其简单发展脉络,2.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3.理解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4.古典自然法理论,5.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洛克,7.孟德斯鸠与卢梭,8.自由主义:密尔和边沁,9.柏克及其保守主义,10 .托克维尔,11.麦迪逊与美国的宪政设计,12.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两种不同的国家 伦理 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从西方政治 思想的萌芽,到早期的立法思想家的政治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过 程。 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其外部的主要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是一 系列政治改革的产物。 其特点有: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 的研究主题和范围;公民的政治视角。 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智者的概念,智者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人是万物的 尺度”(普罗太戈拉语)。平等思想、法律思想等 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美德即知识 ”。主张“精英政治”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特别强调哲学家治国思想— —哲学王,对政体进行了分类研究。 亚里斯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斯多德的生平和著作。他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定,研究了城邦的起源、本 质和目的,对政体进行了分类和变革研究,并且对理想城邦进行了设计,为政治学的产生 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思考题: 古希腊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怎样理解苏格拉底是中国的孔子? 试对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进行比较。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的内容。 怎样理解“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斯多德关于政体变革的原因及其救治的办法。 亚里斯多德对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 亚里斯多德理想城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思想的特点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 斯多葛学派产生和流传的历史条件,著名的代表人物,如塞涅卡等,主要提出了自然法思 想、人的精神自由思想、人人平等思想。 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使罗马人创造了非常发达的政治体制,其政治实践也相当成 功。波利比阿的生平和著作,写下了不朽著作《历史》,系统把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介绍到 罗马,强调混合政体理论,较早地提出了分权和平衡原则。 西塞罗的生平和著作。他的理论贡献:将希腊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对罗马共和制度从理 论上予以总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突破狭隘的城邦思想。强调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 。 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的成就:〈〈查士丁尼国法大全〉〉。他们对政治哲学的影响主要通过 他们的思想:首次形成了“权利”的概念;引进和发展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为政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一

复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A )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政治思想 B、经济思想 C、社会思想 D、文化思想 2、( C )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物的管理。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国古代 D、古埃及 3、( C )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滥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A、君主集权主义 B、自由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4、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 )。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5、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 B )。 A、中央集权 B、小国寡民 C、政治中心 D、分权而立 6、( C )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荷马史诗》 D、《法律篇》 7、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 B )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被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A、克里斯提尼 B、梭伦 C、赫拉克利特 D、来库古 8、( B )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迈锡尼 D、马其顿 9、( D )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A、智者 B、柏拉图学派 C、吕克昂学园 D、斯多葛派 10、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B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A、《世人之城》 B、《上帝之城》 C、《政治学》 D、《理想国》 11、在中世纪时期,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 A ),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A、神学政治观 B、人文主义 C、权力政治观 D、自由主义 12、( D )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 A、自然政治观 B、共和制 C、民族国家和个人精神 D、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13、(A )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A、托马斯·阿奎那 B、教皇尼古拉一世 C、教皇格里高利七世 D、奥古斯丁 14、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 C )。 A、教权之上 B、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 C、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D、从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显示政治问题 15、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 C )全面走向繁荣。 A、意大利 B、罗马 C、欧洲各地 D、英国 16、(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与理论指南,同时,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伟大的贡献。 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自由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7恩格斯高度赞扬( A ),称其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英国革命 D、巴黎公社 18、文艺复兴运动史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 C )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 A、公民 B、市民阶级 C、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