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历史地理复习大全

高考历史地理复习大全

本文由jslbx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 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 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 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 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 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 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 明,一目了然。 2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 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 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 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 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 关键是根据题意, 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 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

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 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 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 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 但要把经过改 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 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 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 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 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 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 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 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 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 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 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 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 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 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 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 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 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 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 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 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 来充分支持观点, 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 要做到史论结合, 有论有据。 第四, 论述要全面, 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 要指出消极

作用,切忌绝对化。 10 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 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 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 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 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 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 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 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 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 列举史实, 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 (即总的观点) 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 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 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 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 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 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 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 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 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 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 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 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 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 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 4 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

会的历史就是原 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 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 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 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 7 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 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 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 4 点:1840 年 6 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 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 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 海一些城市——1842 年 8 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就可以按陈玉成、 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 动来归纳。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

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 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 3 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 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 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 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 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 缺的半殖民地国家, 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 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 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 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 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 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 ——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 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 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 业革命完成后、 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 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

化为普遍性影响, 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 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 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 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 的控制和渗透;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 也逐渐发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呢?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 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 走向闭关锁国。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 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 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 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垦荒,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地理上对生 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英国工业革命,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地理上 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 5 个隐形知识点***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 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 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 如奴隶社会编中“第 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 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 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 大”即 1919 年至 1923 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 1924 年至 1927 年 7 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 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 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 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 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 916 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 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 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

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 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56 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 于公元前 221 年, 比东周时间要长 35 年, 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 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 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 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 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 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 《自由引导人民》 , 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 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 3 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 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 1912 年,“严夏和他的 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 《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 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 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 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 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 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 1783 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 把阿巴拉契亚山脉 以西, 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 在“19 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 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 英国和法国。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 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 1993 年试题的“榷场”,一般 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 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
英国近代天文学家; 禁军, 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 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 调, 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 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 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

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 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 5 种记忆法 ***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 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 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 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 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 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 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 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 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 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 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 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 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 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 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 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
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 年在北 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 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

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 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 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 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 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 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 359 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 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 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这样的例子很 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 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 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 好历史, 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 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 以历史来关照现实, 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 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 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 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一 二
界线 昆、祁、横 ↓
主要地形 高原、盆地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海拔 4000 米以上 1000-2000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 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 油、天然气) 、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 东流, 沟通东西交通, 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水能资源丰富, 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 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 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 33%为多,高原 26%,盆地 19%,平原 12%,丘陵 10%,山 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 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
-1-
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 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 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 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 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

峰海拔 8848 米,为世界最 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 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两侧地形区名称 山脉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脉 贺兰山 天山 昆仑山 阴山 秦岭 南岭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南侧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汉中谷地 两广丘陵 柴达木盆地 东北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江南丘陵 河西走廊
⒌ 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 青藏 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 高原 全部、四川省西部 内蒙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 古高 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 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原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 黄土 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 高原 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 海拔 4000 米以上, 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的 高原 1000 米左右 1000-2000 米,是 世界上最大的黄 土分布区 主 要 特 征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 布雪山连绵 我国第二大高原, 最平坦的高原, 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 型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 用强烈,千沟万壑。
-2-
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 水溶蚀作用强烈, 多喀斯特地貌, 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补充]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 是风力沉积作用 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加上地面植被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状态。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 繁,农业落后,许多地方人民生活贫困。但这里又是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煤、铁、 有色金属等储量丰富。这里的人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和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开凿窑洞。窑 洞冬暖夏凉,是很好的居住场所。 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 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但是云贵高 原峰岭众多, 地面崎岖, 土壤瘠簿, 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 被当地人称为 “坝 子” ,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地

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质条件 复杂,地表水易渗漏,并给修建水库,工程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 (2)四大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海拔 主 要 特 征 有最大沙漠—塔克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塔里木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 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 1000 米 盆地 疆境内 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 准噶尔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 500 米 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 盆地 新疆境内 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3000 米左右, 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 我 国 地 势 最 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 柴达木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 高 的 内 陆 高 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 盆地 省境内 原盆地 源丰富。 东是巫山, 西是横断山, 四川盆 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 也称 “紫色盆地” 最湿润的外流盆地, , 500 米以下 地 多低山丘陵, 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云贵 高原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1000-2000 米 [补充]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许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 形成一连串小块绿洲,是新疆主要的农牧业区。其中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处在古代“丝 绸之路”上,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 四川盆地在地质史上是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峡。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积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3)三大平原 名 称 范围 主 要 特 征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 米以下)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之间, 由松 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 东北平原 嫩平原、 三江平原、 辽河平原三 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 部分组成 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 北是燕山, 南到准河, 西起太行 华北平原 地势低平 (多在 50 米以下) 旱涝、 , 盐碱、 山,东至渤海。 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 50 米以下,下游 长江中下游平 巫山以东到海滨, 沿江分布呈狭 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 10 米以下),河湖密 原 长形 布,为著名水乡 (4)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3-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半岛上 泰山 我国东南部, 包括江南丘陵、 浙闽丘陵、 东南丘陵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注意]利用: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②发展旅游业;③发展林业、畜牧业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称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部青 地震 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泥石流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第二节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 分布特点 节 冬 季 1 月
中国的气候
形成原因
夏 季 7 月
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 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 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 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 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 至秦岭-淮河一线 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 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 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 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 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 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地方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 强
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 热带 部(雷州半岛)、滇南 >8000℃ 济林的重要产区 部(西双版纳)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 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亚热带 4500-8000℃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 济林的重要产区。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暖温带 即鲁全部和陕、晋、冀 3400-4500℃ 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 葡萄等)的主产区。 大部分和南疆
-4-
中温带 寒温带 高原气 候区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 古大部,北疆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 西部 基本特点(规律


1600-3400℃ <1600℃ <20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 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 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大, 降水多; 西北内陆地区受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降水稀少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 影响, 降水丰沛; 冬季受来自 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 降水 少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 成的 影响 东南部湿润,愈向 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名称 空间分布规 律 内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内陆逐渐渐少
时 间 变 化
季 节 变 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降水集中在 5 月到 9 月的夏秋季 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 大,南方较小,北 方较大,西北干旱 地区最大
年 际 变 化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 繁,夏季风强或来 的早,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或来的 晚,南涝北旱
北方:降水少,雨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 形成北方的春旱、 季短;南方:降水 规律决定的。 夏涝;江淮地区的 多,雨季长 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 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 800mm, 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 农业为主;b:400mm 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 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 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 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 200mm 以下的地区,多为 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降水的南北 差异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 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 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 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 间摆动一个月左右 (梅雨) 七月上旬, ; 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 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

月西 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注意] 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 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例如: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 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另外,夏秋 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 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地区 湿润 >800mm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区 降水量>蒸发量 半湿 400-8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 气候较湿润,草原 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藏高原东南部 和森林 半干 200-400mm 气候较干燥,主要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旱区 降水量<蒸发量 为草原 干旱 <200mm 气候干旱,主要为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区 降水量<蒸发量 荒漠
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 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 比,冬温偏低,夏温偏 高,气温年较差大;③ 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 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 大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冬季寒冷干 燥,对农作物 等生长不利; 降水过分集中 在夏季,造成 春旱、夏涝现 象严重;降水 的年际变化 大,水旱灾害 多;寒潮带来 严寒,大风、 霜冻等恶劣天 气,台风造成 水灾、风灾。 高原、干旱气 候区不利于农 业发展
大陆 性季 风气 候显 著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 季风影响, 寒冷干燥;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 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 雨,对农作物 等生长十分有 利
雨热 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 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 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 的太阳光热多,且受 夏季风影响,带来充 沛的降水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 纬度差异大,东西距 海远近不同,地形复 杂多样 特点
气候 复杂 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 带和干湿地区
夏热是我国气 候资源的一大 优势,使广大 北方地区都能 种植棉花,水 稻、玉米等喜 温作物 使我国的农作 物及各种动植 物资源极其丰 富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 害 梅 雨 多发地区 江淮地区 多发季节 春末夏初 成因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防治措施 降水多时——排 水;出现“空梅” 天气——引水灌溉
阴雨连绵——降水 多;出现“空梅” 天气——干旱
-6-
伏 旱 台 风
长江中下 游地区 东南沿海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 的副热带高压控制 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 强烈的热带气旋
天气酷热少雨,抗 旱任务艰巨 狂风暴雨
组织抗旱,若有台 风雨形成可能缓解 旱情 及时预报,做好台 风过境的准备,建 立健全减灾工作的 政策法规体系,营 造沿海防护林,提 高公众的灾害意识 引水灌溉
夏秋
春 旱
华北
3-5 月
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夏季风没有 到达(或受单一冷 气流影响) 降水 , 少,又值农作物播 种、生长季节,蓄 水量大 春季风来得迟,影 响时间长,降水强 度大 极地大陆气团势力 强盛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空气干燥,土壤缺 水,河湖水位下降
夏 涝 倒 春 寒 寒 潮 风 沙 天 气 暴 雨 洪 涝
华北、南 方地区 东部季风 区 除青藏高 原以外的 广大地区 三北地区
6-8 月
洪涝灾害
低洼地排水,疏浚 河流,增加入海口 地膜覆盖等
3-5 月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 雨雪天气 大风、雨雪、冻害 时间长,范围广 风大,大气含沙量 大,能见度低,影 响范围广,一般与 寒潮路径相同 降水强度大,时间 短,形成洪涝,我 国南方(和东部) 地区多大暴雨和特 大暴雨
冬半年, 以春秋两 季最严重 春 秋 两 季,以春 季最严重 夏秋
加强警报,做好防 寒准备 营造防护林,退耕 还林还草
西北季风吹扬,干 旱地区的沙尘向东 南方向扩散 形成降水的天气系 统持续时间长,如 锋面、气旋、热带 气旋等
除西部一 些沙漠地 区以外的 广大地区
修筑堤坝、整治河 道、修建水库、修 建分洪区,加强洪 泛区土地管理,建 立洪水预报预警系 统,拟定居民应急 撤离计划和对策, 实现防洪保险等 因地制宜,合理调 整农业结构,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在 干旱多发地区选择 优良作物品种,开 展农业水利设施建 设,营造防护林,
干 旱
华北、西 北
冬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 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土壤缺 水,使突出的世界 性问题,影响经济 发展和社会安定
-7-
改进耕作制度
第三节 1、 河流的基本特点
基 本 特 点 河流众多 水量丰富 水能蕴藏量极大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内 容 流域面积超过 1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 1500 多条 河流年径流量达 27000 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 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占全 国总 面


2、 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延伸内流湖)
流域区域 分界线 主要大河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 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 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 湄公河) 。 外流区域 2/3 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 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 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怒江。 界线大体相近)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 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以雨水补给 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 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 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 河流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江 特 丰富 较小 丰富 征 水量 成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 因 润的地区 地区 区 特 较小 大 小 水位 征 变化 成 河流补给主要是 7、8 河流补给多样 降水的季节长 因 月的降水 特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征 汛期 成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 因 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风影响,形成夏汛 特 小 大 小 征 含沙 成 河流上、 中游植被少, 量 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 植被保护较好 区,水土流失严重
-8-
特 长 结冰 征 期 成 冬季长,气温低 因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 征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水量较小 汛期短
较短 冬季较短 成
无 冬季气温在 0℃以上 因
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冬 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 月为汛期
3、 长江概况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 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11 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 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

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 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 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 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于 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 江、汉江、赣江等,其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 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 (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 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水灾严重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段 长江中下游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湖、鄱 阳湖水系;北面的汉江。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 水灾原因 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同 时,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中游许多大湖,围湖 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 防洪工作 治理荆江河段,最近又制定了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宏伟规划,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 灌溉事业的 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 60% 发展 (2)黄金水道 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长江流 运输 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 价值 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 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 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 航线 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 建设 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
4、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 9 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 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
-9-
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 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 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 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 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长 期人工筑堤束水,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 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而由于中上游地区用于生产、生活的引水量过大,造 成下游河段在春末夏初季节几乎每年发生断流现象。 黄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无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 支流有泾河、洛河)等。 (1)母亲河的奉献 黄河是形成华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形成了 冲积平原 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些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 业地区 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 水能资源 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 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灿烂文化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 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 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 忧患的原因 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 决口的危险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 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 90%来自中游,加 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体措施有:①种草种 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 黄河的根治 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 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 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 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 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 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 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5、珠江:
发源于云贵高原,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全长 2197 千米,流域面积 45 万平方干米, 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主要支流有右江、左江、桂江、郁江。

珠江水系包 括西江、东江、北江三大江,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 含沙量小。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西江上游红水河段实行 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建设大型水电枢纽,积极发展航运。 [补充]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 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 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 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 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 术、 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 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 争力的电价, 优化投资环境, 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 推动经济、
- 10 -
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
6、京杭运河:
起、 终点 北京到 杭州 地位 世界开凿最 早, 最长的人 工运河 长度 1800 千米 经过省、市 沟通水系 航运量 海河、 黄河、 浙江、江苏境内的运河段, 京、津、冀、 淮河、 长江、 仍是重要的运输线,年运输 鲁、苏、浙 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 钱塘江
6、两大湖泊分布区概况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范围广而不均匀,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 全部为外流湖、 淡水湖。 鄱阳湖 (赣) 洞庭湖 、 (湘) 太湖 、 (苏) 、 洪泽湖(苏)、巢湖(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其中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①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湖区, 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绝大 多数属内流湖, 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 其中青海湖 (青)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属咸水湖) , 纳木错(藏)为海拔最高的大湖。察尔汗盐湖(青海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除天然湖泊外,我国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库。天然湖泊与水库具有调节气候、调蓄 水量、灌溉、航运、养殖、发电、提取化工原料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我国不少湖区风景秀丽, 如西湖、太湖、洱海、天池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