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教学法

吕必松:教学法是总称,它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不同层次上的具体内容。其中的教学原则要反映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具体应用。

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功能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认知派: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

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自觉对比法

认知法(认知---符号法)

经验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等)

情景法

阅读法

听说法(陆军法、句型法、结构法)

视听法(圣克卢法、整体结构法)

自觉实践法

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团体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

暗示法

全身反应法

自然法

功能派: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法(意念法、功能意念法、功能法)

1.产生背景

2.理论基础

3.主要特征

4.评价

一、语法翻译法(认知派)

又名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

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

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

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用于教授古希腊语、拉丁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述。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一)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系统讲授语法规则

教学手段——母语、外语翻译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

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

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

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创立,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难度较高的材料,比如拉丁语语法可以用来训练和发展人的智力(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三)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教学步骤:

母语词法

→句法

→演绎法、语法规则

→翻译练习

→逐句讲解、翻译课文

→朗读课文

→互译巩固

→记忆

(四)评价

第二语言教学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利用母语,把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外语的手段,主张讲授语法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注重阅读文学名著原文,使用方便,不须专门训练等。还影响了后起的一些教学法。其局限是历史的局限,它自身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影响阅读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

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

2.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3.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4.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重视语义

5.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6.以老师为中心,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机会,课堂气氛沉闷,

语言材料古老、过时。

关键词

母语语法口语智力阅读

翻译写作演绎法听说读写

二、直接法(经验派)

又名改革法、自然法、心理法、妥协法,口语法,综合直接法,折衷直接法,循序渐进直接法,”反语法翻译法””现代法”

直接法是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立的教学法,是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直接”含义:直接用外语教外语;将语言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

德国语言教育家菲埃托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

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

(一)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口语;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二)理论基础

1 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注意句子(非孤立的词)教学。认为语言是习惯。

2 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结。

(三)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第一批词通过实物、图画或动作演示来讲授),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先学话后学书面语是学习语言的自然途径。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明确掌握,词语连成句子也便于记忆。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句式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关键词

口语/书面语目的语/母语语法翻译

幼儿习语通用语言听说读写

直接模仿操练记忆习惯句子

直接法是指外语教学改革运动前后出现的体现以上基本特点、同事又各具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总称。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贝力子于1878年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和古安的系列法。

系列法

19世纪后半期,法国心理学家、外语教学法家古安观察研究婴儿学习母语过程后认为,学生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一样,学习外语要在自然环境中按思维动作的先后顺序模仿操练学得,从而提倡系列法。儿童有强烈的讲述自己经历的要求,而且有依据时间顺序排列事件的能力。事物如具有系列性的特点则有利于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和联想、记忆,也有利于表达。

教师上课时,边说句子边做动作,学生复述句子或按照句子表演动作,由于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按动作顺序排列,所以容易记忆。

系列法注重口头训练,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语法,按事件发生的顺序组织语言材料,运用手势和动作进行教学等,对教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后来的情景法和全身反应法产生直接的影响。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四)评价

直接法是一个影响很大的教学法流派,它的兴起是外语教学史上的一场改革,对外语教学从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起了关键作用,开辟了语言教学的新途径,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把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变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它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进行自然的口语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

(影响视听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功能法,开经验派教育先河)

也有学者批评该法把儿童学习母语和成人学习外语混为一谈,过分排斥母语,忽视母语和翻译有用的一面,偏重感性,忽视理性,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调不够等等。

虽然对该法的评价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但它对后起教学法却一直产生影响。

我国:

对我国解放前的英语教学法有过一定的影响

五十年代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教学法”受到批判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阶段。

实践性教学的原则精讲多练

教学方法:多采用归纳法。

标志性教学法形成:相对直接法

教材:《基础汉语》和《汉语读本》

三、听说法(经验派)

又名陆军法、军队法、句型法、结构法。

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

二战后期,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等语言学家用

“军队法”短期内培养外语人才:速成、突击、强化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弗里斯拉多(对比分析假说)

代表教材:《英语900句》

语言结构课+实践训练课+自学+小组学习

(一天总共学习13-15学时,其中上课3-4学时)

仅1944年一次就培养15000名外语人员,轰动美国,轰动世界语言界。

(一)基本特征

听说领先

句型操练

对比分析

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只有对比分析为直接法所无。

(二)基础理论

语音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主张对活的语言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强调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在现代语言教学史上,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最雄厚的教学法。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三)主要特点

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不讲语法规则,依靠归纳性类推,而不是演绎性解释。

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

达。

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6.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对成功反应立即予以强化。

7.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经强化刺激。

(四)教学过程

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听说法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原则。听说法专家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听说法的五个过程。按特瓦德尔的归纳分为:

“五段学说”

1.认知

2.模仿

3.重复

4.变换(交换)

5.选择

(五)评价

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从而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听说法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听说法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以口语为基础,直接用目的语教目的与,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通过反复操练在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等。

该法不完全排斥使用学生的母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直接法的片面性。它发展了一整套形成语言习惯的操练体系,并把语言技能分成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采用句型教学,强调语言对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但该法过分强调机械操练,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过分注意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

过分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学生缺少学习的后劲,缺乏语文素养,知识面窄。

然而该法仍不失是一个影响巨大,使用范围很广的教学法体系。

我国: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探索阶段。

受听说法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界进一步强调学生对汉语的大量接触和实践,提出了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的主张。

课堂教学的重点:强调语言结构的操练(对话和句型操练)

教学原则:采取全面要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教学原则

教学法:还不是完全的听说法,而是继承了重视语法教学的传统,是一种重视听说实践,强化口语,以句型体系结构,以实践性原则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四、视听法(经验派)

也叫圣克卢法、整体结构法。

视听法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他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录音)感知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南斯拉夫)

古根汉(法)

视听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基本特征

继承和发扬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长处,重视口语,用目的语直接教学,强调反复操练,在母语与目的语对比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情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新教学法体系。(避免脱离语境,机械进行句型操练)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完形主义心理学

强调完整地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

(三)主要特点

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语言材料,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增强刺激、加快反应、加深记忆。图像与声音相联系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使图像(情景)单独呈现,学习者也能自动作出反应,让语言与形象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直接用目的语表达思想的能力,避免了母语的中介作用。

2.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言语活动也总是受情景制约。视听法从日常生活情景中选择、安排语言材料,并创造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景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有利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整体结构感知

视听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以语音为例,不仅是要求发音正确,而且要在掌握整体结构(包括发音、声调、语调、节奏、旋律)的基础上,再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词汇、语法也是通过图像所呈现的情景,先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课上

一般不用学生的母语。但注重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或难点。

(四)教学过程

感知(边看边听边记不许记笔记)

(幻灯录音录像)

→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原文

(图像录音)

→学生模仿、重复、熟记、回答、练习

(图像录音)

→叙述课文自由对话评论课文扮演角色

(图像录音)

(五)评价

广泛使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创造比较好的语言环境,用生动、活泼、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外语与情景直接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解和记忆,也更接近实际交际需要。

它强调整体感知并特别重视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的能力,对后来的功能法有一定影响。上述优点使它在70年代中期以来成为世界上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法。

视听法随着《新概念英语》等教材于70年代中期进入我国。

不足:重口语轻阅读,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综合训练而相对忽视对语言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

重语言形式,忽视意义,未能着重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结构法德的共同弱点)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五、认知法(认知派)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也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

理论主张与听说法相对立,反对

重实践轻理论,

重结构形式轻意义,

重机械性的重复操练轻灵活运用,

强调语法学习和发展智力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

(一)基本特征

认知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认知法的主张与听说法相对立,重新肯定了强调语法学习和发展智力的语法翻译法。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基础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

学习语言首先要理解句子规则,

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重在有意识地创造性地活用。

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

学习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

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三)主要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

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型的刺激—反应的学习。(语法翻译法)

(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语言能力”是内化了的语言知识体系,主张有意识、有组织地练习,获得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

则。反对机械模仿(句型操练应在理解句型的结构、意义基础上进行),同时也反对过多的知识讲解,讲解约占教学活动的20%

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语法翻译法)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强调以学生的活动

和操练为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口语和书面语并重。语音与文字结合,重视阅读

和词汇量的扩大。

5.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解释难点,尤其是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便加深理解,通过对比

确定难点和重点,反对滥用母语,允许必要的适当的翻译。

(语法翻译法听说法)

6.正确对待、分析学生的错误,承认错误不可避免,反对见错就改,有错必纠,对影响

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注意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防止因纠错过多使学习者怕出错而影响到语言的运用甚至失去信心。

教学过程:

1.理解新语言材料

理解规则、构成、用法

2.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练习和操练

培养语言能力

3.脱离课文进行交际性言语活动

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评价

在现代外语教学史上一直存在着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两大教学法体系的对立,对立的两派长期争论, 共存,随着时代的需要从一端向另一端来回摇摆。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认知法(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和听说法的对立。

认知法吸收了两派的某些优点,做出了平衡、调和的努力,但它还是更接近语法—翻译法。

认知法并没有取代听说法:

认知法多用于美国人学外语

听说法(或交际法)多用于在国外教英语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六、自觉对比法(认知派)

自觉对比法是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成为前苏联正统的外语教学法,对东欧和蒙古的外语教学也有较大影响。5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自觉对比法为依据。

自觉对比法是以直接法为对立面(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客观上成了语法翻译法的继承和发展。

从自觉到直觉

自觉掌握: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

直觉掌握:是第二语言学习必须达到的终极目标

自觉掌握意识控制的是语言形式

直觉掌握意识控制的是语言内容

主要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是自觉对比法最重要的特点,教学全过程都要用母语来讲

目的语,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和技能。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强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

目的实践。

3.在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评价

1.自觉对比法与直接法完全对立,而与语法翻译法一脉相承。

2.把语言对比引进第二语言教学并置于教学法体系的重要地位

3.强调发挥学习者的自觉性,是对教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4.不足:过分强调翻译对比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占80%课堂教学时间),忽视操练和交际

性练习。

(60年代以后逐渐为自觉实践法所取代。)

贡献:

提出从自觉到直觉的理论,是对语言教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实践也证明,在培养学习者的语文修养方面有其成功的一面。

七、自觉实践法(经验派)

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

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目的。

(三)主要特点(七项原则)

1.自觉性原则。(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

主张在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实践,不仅要理解语法规则;能作语法分析,更要理解语义和实际用法,从自觉到直觉。这是对自觉对比法合理内核的有条件继承。

2.实践性原则。(直接法)

第二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是大量的言语实践。强调言语实践活动是外语教学的主要途经。要求85%的时间用于言语实践,15%的时间用于语言知识讲解,并强调教学目的是培养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这条规则来源于直接法,是自觉实践法的首要原则.70年代进一步强调交际性的言语实践。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3.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交际法、听说法、视听法)

在选择和组织语言材料方面,把意念—功能和情景—句型及题材几个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即吸取交际法从语言交际需要出发选择一定语义—功能项目的做法,同时结合听说法在典型情景中选择典型句型的做法,并组织在一定的题材之中。

(交际中,说什么—内容—意念

怎么说—内容的表现形式—功能

4.口语领先原则。(直接法)

吸取直接法的主张,特别是在入门和初级阶段体现口语领先原则,在口语教学基础上进行书面语教学。

5.以句法为基础的原则。(直接法、听说法)

与直接法、听说法相同,认为句子是言语的单位,在句子的基础上学习单词和语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言语活动能力。

6.综合性原则。

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民俗等方面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进行教学,以培养言语活动能力。但同时也不排除必要的分科教学,在不同阶段对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听说过的用读写来巩固,听读过的用说写来表达。)

7.考虑母语的原则。(自觉对比法、直接法)

课堂上尽可能使用目的语,使目的语与学习者的思维建立联系。在初级阶段不排除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和对比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但翻译不宜作为主要的讲练手段;对比应体现在实际言语训练之中,而不是用于讲解。

(既主张大量的外语实践,又考虑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限制使用但不排斥母语。这一原则是对自觉对比法依靠母语,直接法排斥母语两种极端倾向的矫正。)

(四)评价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全面的、成熟的、科学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它继承了语法翻译和直接法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二者的片面和极端之处。而且积极吸收其它教学法流派的长处,注重用理论研究新成果丰富充实自己,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走向成熟,体现了当今外语教学法流派间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改用自觉实践法之后,前苏联的外语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八)情景法(经验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早期称“口语法”,五六十年代由“情景法”代替。

语言学基础:英国结构主义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代表人物为英国语言教育家帕默( H.E Palm-er) 和霍恩比( A.S.Hornby) 。

帕默长期在贝力子语言学校任教,熟悉直接法。认为语言学习有两种能力:

有意识的学习能力,包括认字、拼读、记规则、写作,主要为成人所有;(有意识学习)天赋的自然学习能力,即只注重语言内容不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能力,儿童明显,成人已退化。(无意识习得)

同时运用两种能力才能学好语言。

帕默主张有三个月左右的听力训练,模仿幼儿学语,不急于张口,培养听力与习惯,听正常语速的材料,养成习惯,唤醒潜伏状态的自然能力;

借助母语与翻译手段(不排斥母语);

及时纠正错误;

对词汇语法进行控制:通过词频统计建立英语常用词表,并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

分析英语语法,将主要的句法结构化句型;

强调在自然情景中教授语言:语言结构知识必须与其可能使用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掌握并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

名字:

结识新朋友、找工作、打电话、新生报到

看病,选手参赛

主要特点

1.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2.先教口语,再教书面语。

3.课堂用语是目的语。

4.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

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的教学。

6.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多次示范新的词语或结构,让学生集体模仿;

对学生进行个别语音操练;

运用已知句型进行问答以引进新句型;

通过问答、造句、用提示词等练习新句型;

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

评价:对直接法的继承与突破(控制词汇语法、运用情景)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九、阅读法(经验派专项教学法)

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家韦(魏)斯特在印度进行英语教学实验中新创造的一种教学法。

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帕默:口语是基础

韦斯特:阅读是基础

教材的编写原则如下:

1、从一开始就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能看到自己的成绩。

2、通过课文学习生词。

3、词汇越少,它的使用范围就应该越大。

4、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阅读能力(即不通过翻译而直接理解)。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阅读法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技能训练方法,并从理论到实践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所以提出的主张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区分精读与泛读,快速阅读进入课堂,直接阅读目的语材料。

十、交际法(功能派)

又名意念法、意念—功能法、功能法。

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

(一)基本特征

是以语言的意念、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说什么------内容--------意念

怎么说------内容的表现形式---------功能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

交际大纲把语言功能分为六类:

1.传达与了解实际情况:

判明、报告、纠正、询问

2.表达或了解理智性的态度:

同意、可能、知道、确定、必须、接受、拒绝

3.表达或了解道义上的态度:

道歉、原谅、赞同、反对、遗憾

4.表达或了解情感性的态度:

高兴、不高兴、喜欢、满意、失望、意愿

需要、希望

5.请人做事:

请求、警告、指令、建议

6.社交:

问候、告别祝福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意念:功能作用的对象,即说话人要表达的客观事物及其在大脑中反映。

普通意念:数量、时间、空间、形状、方式、工具、

(一般意念)程度、频率、比较、场所等范畴。

特殊意念:是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即各类词汇。

在一定的情境中,可能与特殊意念就构成了一个个的交际活动。

始创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代表教材《FOLLOW ME》1982年1月5日,《跟我学》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一千万观众,三千万册教材。Katherine Flower主讲。

产生背景:

西欧各国为了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急需掌握主要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英国的情景法、美国的听说法注重语言结构的掌握而忽略交际技能的训练,第二言语教学亟待改革。

1971年5月,欧洲共同体文化合作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成人外语教学问题。

欧洲各国一百多位专家经历数年研制教学大纲。

《入门阶段》

(欧洲主要语言初级阶段的教学大纲)

《初阶》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大纲,陆续推出法、德、意、西语种)

1976年,威尔金斯出版《意念大纲》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理论基础

社会语言学

(20世纪60年代兴起70年代形成高潮)

海姆斯交际能力理论

(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

威多森语言交际观

心理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三)主要特点

1.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运用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2.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确定要表达的内容(功能和意念),然后才有语言表达的形式,因此,交际法不以语法或句型结构为纲而以功能意念为纲,主张在教学中应采取从功能意念到表达形式的教学路子。

3.教学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并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言语交际的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交际结合起来。

4.以言语交际的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语音、词汇、语法主要通过话语情景综合教学,语言不是存在于孤立的词语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贯的语篇中。

5.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训练为主最后达到在交际中综合运用语言的目的。

6.通常按话题螺旋式(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与结构结合在话题之中,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每个题材范围安排几个循环,螺旋式上升,逐渐增加难度。

7.强调表达内容,即言语交际的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过分苛求形式,

认为有缺陷而有效的交际可以作为教学的目标,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影响交际的错误能不纠就不纠,尽量鼓励学习者发挥言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分析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的确定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

交际法认为,学习者在言语中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学习者所追求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交际,而只能是有缺陷的但有效的交际,

因此,对学习者的语言错误不应苛求。

8.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由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进行“专用语言”的教学,

按需要发展专用英语,使用针对性的教材。根据不同人的需要对听说读写能力有不同侧重和要求。

(四)教学过程:

1.展示新语言材料:通常以对话的形式或用图片、实物在一定的情景中展示新语言材料,语言材料真实自然,突出新材料的情景和功能。

2.对每段对话进行口头练习:朗读与问答,以对话的主题为中心,结合个人经验练习。

3.语言要点练习: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及相应的语言结构,

包括语法点、句型,熟悉语言形式,总结用于表达功能的结构规则。

4.实际运用:教师提供交往情境,让学生重新组织学过的材料,自由表达思想,

可采用游戏、谈话、即席讲话、讲故事、讨论、辩论、扮演角色、即兴表演等解决问题

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五)评价

交际法博采众长,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对我国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交际法是一个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学法体系(交际能力理论、功能语言理论、话语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它的提出大大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以往从未受到重视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研究,促使人们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和教学。

成就:

交际法明确提出培养交际能力这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力图通过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来加以实现;

提出功能意念范畴,制定了教学大纲,突破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传统观念;

强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单位以代替

“句本位”的传统做法;

重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和流利性,并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

缺陷:

(1) 功能项目问题:如何确定功能项目,确定语言功能项目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多少语言功能范畴,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项目的教学顺序等,

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用意念功能范畴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法知识(语言功能

和语言结构的??)

(3)课堂教学交际化问题:难以真正做到。

(4)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的态度:不等于放任不管、不闻不问。

人本教学法

团体语言学习法

默教法

全身反应法

暗示法

自然法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十一、团体语言学习法(人本派)

也叫“社团语言学习法”“群体学习法”,又称“咨询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柯伦(又译为古兰)创立的。

这是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

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强调整体学习观,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是既有认知思维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二者需要协调一致。教师不仅要看到学习者“学生”的身份,更要看到他们作为“人”的身份,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

在语言学习中情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要相信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真诚地对待学生。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学习的六个要素

1.安全感

2.注意力和进取心

3.记忆力和思考

4.辨别

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话题讨论,录音并转写成为教材),

自身有某种学习的要求时,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学生决定老师教什么,

能减少来自老师的压力;同学之间没有竞争的压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缺点: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缺少统一的大纲,

教学目标不够清楚,教学中对用语言规则指导言语交际活动、促进交际能力的

培养重视不够。

十二、默教法(人本派)

也叫“静默法”“沉默法”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加特诺首创。

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

布鲁纳“发现学习”

学习时解决问题式的,创造和发现式的,学生是主要活动者而不是被动听话者。通过发现和创造而不是记忆、重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为主体,学为第一,教为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其职责是

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口语和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示范,只用些手势、动作、画图、彩色棒等

代替本族语和外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半保持沉默。

沉默是学习最好的工具。

沉默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沉默可以激发人的意识,使保持记忆的好方法;

睡眠作为最沉默的时间,也是保持记忆的好时机。

主要特点:

1)学生是主体。教服从于学。教师作为启蒙者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启发、

培养学生。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

2)教师要沉默。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十三、全身反应法(人本派)

全身反应法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

心理学教授阿舍尔。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

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理论基础:以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作为依据,先听后说。

全身反应法是用祈使句进行指令训练,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

指令学习语言,这是该法的一大特色,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贡献。全身反应法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美国的一些汉语教师也在汉语教学中试用该法。

全身反应法强调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不排斥母语,对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

宽容的态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口语能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十四、暗示法(人本派)

又称为暗示速成教学法(简称SALT)

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暗示法强调环境的布置、音乐的运用,注重树立教师的威信,采取“稚化”

手段,把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看成孩子,教师组织他们参与对话、游戏、唱歌、

体育、扮演角色等轻松愉快的活动。

暗示法把学习者从错误的暗示惯性中解放出来,利用正确的暗示手段营造轻松、安宁、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激发潜力和提高

学习效率。(在音乐的陪伴下讲解科文比没有音乐伴奏的讲解记忆的效率高出

2.17---2.5倍)

教学原则:

1.布置舒适幽雅外语学习环境,创造新年轻舒畅的气氛。

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光线柔和,有音乐伴奏。语言材料的输入采用戏剧、

诗歌等方式,并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紧张心理

消除了,心情舒畅,充满乐趣,善于想象。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超级记忆能力,

加速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果。

2.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

外语学习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同时作用的过程。脑子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非语言和形象思维。如果在学习外语时,采取措施,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就比用一个左半球好。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联系越紧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集中无意中得到的信号去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的。

十五、自然法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新教学法。

代表人物是克拉申

特雷尔(泰勒尔)

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习得与学习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渡假说)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自然法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表达前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听力力理解技能,不急于进行口头表达,所以也称为“沉默阶段”。

(小学:几个月中学:一个月大学:几节课)

2.早期表达阶段

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挣扎”的状态,经常出错。教师此时应把注意力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所以一般不纠错,除非错误重大,完全阻碍意义的传递。

3.最后阶段

这是扩展的表达阶段,表达扩展到较长的话语,使用的方式是较复杂的游戏、角色扮演、开放式的对话、讨论和扩展性的小组活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表达的流利程度,所以一般也不纠错。

从以上15家教学法流派的评价中,可以发现,影响外语教学法体系的相关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项:

时代的发展

相关基础学科研究的成果的影响

代表人物的专业研究领域

本学科自身的发展等

?All rights reserved HD 2012TCSL4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常见术语:Method,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 Technique 一、语法翻译法 1、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规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本国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 2、教学过程 阅读/朗读——句子翻译——讲解语法/语言点——书面回答——理解性问题 3、原则和技巧 原则:(1)书面语重要,重视写作和阅读 (2)熟记语法规则和单词 (3)教师的绝对权威 (4)本族语的中介作用 技巧:(1)书面翻译/互译 (2)阅读理解性问答 (3)演绎法讲解语法规则 (4)填空、背诵、造句、作文等 4、评价: (1)使用方便 (2)学习语言知识多于语言技能掌握 (3)改良式的语法翻译法:弥补口语的听说训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直接法 1、直接法是一种通过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手段把外语和其对应的意思直接联系,从而达到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的外语教学法。 2、教学步骤 用目的语讲解——提问——回答 用归纳法教语法:例子——总结规则——巩固性练习——听写练习 3、原则与技巧 原则:(1)先听说后书面语言 (2)通过有意义的上下文来学习单词和句子 (3)禁止使用本族语翻译 (4)自我更正来促进语言学习 技巧:大声朗读、问答练习、自我更正、会话、填空、听写段落、画图讲解、实物演示等。 4、评价:(1)强调语言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听说 (2)学习用外语思考,重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3)排斥本国语,有时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楚 (4)对教师口语、教学技能要求高 三、听说法 1、听说法是一种运用句型操练形式学习外语的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2、教学步骤 听外语对话——模仿——纠正语音语调——逐句背诵——对话练习——看书面材料——语法点归纳——替换/回答练习 3、原则与技巧

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 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提纲

四、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①时间:18世纪末②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③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⑤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⑥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⑦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01填空)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02选择)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03选择)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00选择) ①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②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③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④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⑤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⑥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96选择) ②代表人物:[美]弗里斯埃比拉多 ③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④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华生(98选择) ⑤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01选择)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 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 G.有错必纠 ⑥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 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英语教学法的8大流派归纳图

语法翻译法直接法(19世 纪末40年代) 情景法(50年 代) 听说法(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 间) 认知法 交际法(功能 法20实际70 年代初期) 全身反应法 (詹姆斯.阿 谢尔70年代) 任务型语言教 学模式(7、80 年代) 目标语(外语)看成 是一个规则系统语言学习被视为智力活动(规则学习、规则记忆和以大量翻译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口语第一性,学生 应学习日常使用的 目标语。语言学习 过程可用联想心理 学解释 口语是基础,结构 是说话的核心。学 习语言的过程:接 受语言输入,重复 操练记住和在实际 练习中使之变为个 人技能 语言是一个系统。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 作其理论基础,以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 论作其依据。语言 技能获得过程:刺 激-反应-强化 语言不是一套习惯 的结构,而是一套 受规则支配的体 系。四个原则:1、 活的语言是受规则 支配的创造性活 动;2、语法规则有 其心理的现实性; 3、人类所特有的学 习语言机制;4、活 的语言是思维工具 在语言教学中,学 习者不但要学会 结构,更重要的是 要学会使用结构, 掌握语言功能。特 点强调交际中意 义的传递、语言的 使用 阿谢尔把刺激-反 应看做语言教学方 法的学习理论。我 们认为全身反应法 体现了以语法为基 础的语言观和行为 主义语言学习观 以多种语言模式作 其语言理论,语言学 习观与交际法一样。 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实际全面运用外语 培养学生外语的 交际能力 掌握初步听说能力 使用外语交际和做 事能 把课文逐句把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活动。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课文进行逐句翻译。教师会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逐句翻译和语法讲解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活动除了课文朗诵和学生用英语来进行翻译外,绝大部分是在用母语教学。阅读理解练习多半以多项选择的形式出现。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外语词语应该同它 所代表的事物和意 义直接联系起来。 特点:1、全外语教 学。并广泛使用实 物、图画、手势、 表情等直观手段对 外语的词义和句子 作解释;2、模仿、 朗读和问答是主要 的教学活动形式; 3、教师要求学生在 提问或对教师的问 题作答时,均以完 整的句子说出问句 或答句。句子被视 为口头交际的基本 单位。 新概念英语的教学 活动可以概括为: 提出情景,学习语 言:听说领先,反 复操练:书面联系, 巩固结构。 教授活动可以归纳 为:教授对话,听 说领先:跟读模仿, 句句复述;强化训 练,掌握句型;巩 固口头,读写跟上。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 的方式进行表演。 句型操练可以说是 听说法很有特色的 一个训练项目。特 可以是替换句型, 也可以是句型转换 型。听说训练完成 后,教师才让学生 拿到或看到所学对 话的书面形式。 教学过程被分为三 个阶段:及语言理 解、语言能力和语 言运用。语言规则 的教授可采用发现 法,引导学生发现 和总结出语法规 则。语言能力,必 须在理解语法规律 的基础上,通过有 意识、有组织、有 意义的操练来获 得。 科特尔伍德在 1981年出版的《交 际法》一书中描述 了交集法教学活 动的类型。准交际 活动是为真是交 际做准备而设计 的教学活动,可以 是句型操练、对话 等项目。真正的交 际活动应有的三 大特点:信息沟、 选择性和消息的 反馈。交际法另一 特点是教师会尽 量使用真实的材 料近进行教学。 主要教学活动是教 师发命令和学生对 命令作出反应。口 头操练结束,学生 们可以学习阅读和 书写。当然,阅读 和书写都是口头练 习过的祈使句。 教学中都包含两种 活动类型:任务型语 言学习活动活动。强 任务派的任务型活 动是真实交际活动 和结构性交际活动, 其他语言学习活动 或称使能性任务都 不能算任务型活动; 而弱任务派任务则 包括所有的交际活 动。 重视词汇和语法的 学习,强调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口头交际强调口语第一性 口语第一性,文字 第二性。强调听说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听说读写从头就 练 侧重听说,强调对 语法结构和词汇的 掌握 培养交际能力

最新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复习进程

(三)、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的异同相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 (2)从学的方面来看 不同点: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汉语教程》第一课你好),是零起点的教学。而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据我国学者(周国光、王藻华等)研究,儿童到六岁时,基本上习得了母语),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由于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就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跟第一语言教学的一系列的区别,也使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成为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2)教学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决定了它不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这种影响可以起正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如汉英主语+动词+宾语);也可以起负面的作用,如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英语中有第三人称变化,汉语中无,学英语时易错)。对于正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负面的要在教学中加以预防或排除。后者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的问题。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我们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通常也是他们的母语)的同时,也得到了这种语言的文化(通常也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操这种语言的人所共同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通常不是本民族的文化)。当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不同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时,有些不容易理解并难以接受,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日期:2007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03-28]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无论在我国或国外,早期的外语教学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欧洲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语法翻译法。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更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翻译的手段和比较母语与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异同达到掌握外语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英语教学法流派简介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由于外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必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领域一般教学论的影响。然而,外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语言学。自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据历史记载,最早谈论外语教学方法的是欧洲教育家马科斯.昆体良(Marc us Fabins Quintilian A.D.35—95)。他出生于西班牙,后去罗马教授希腊语。他的教学由四个步骤组成:朗读伊索寓言;写下该故事;口头讲述某段故事;写一篇短文。据说这一方法流传很长一段时间。然而,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外语教学法理论是在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 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 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 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崛起促使一系列新型教学法脱颖而出,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如:记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一、语法翻译法 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代表人物: [德]贝立兹[法]古安[英]帕莫·艾盖尔特 理论基础: 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1840—1940年代间大行其道,之后便被许多学者群起围攻。看来,当标的语只被用来执行其阅读功能时,语法翻译法确实有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学习者对标的语的需求不仅限于阅读,而期待达到听无障、说无碍的境界时,语法翻译法这套祖传秘方就必然被打入冷宫,被时代潮流淘汰了。 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一些大学的必修英文课继续沿用这样不敷时代所需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讲台上传来英语教授句型、词类变化和翻译的讲解声,台下则一片死寂,然后为提高听说能力的学生又再去社会上的语言学校上课练习会话。究其原因,则为应试英语。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教师采取渐进式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此外,教学的初期不依赖课本进度,而依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来搭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则必须专心地“停、看、听”,善用老师所示范的标的语以及其他相关背景信息,然后学习用标的语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是标的语唯一的示范者,所以教学时一律不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而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身体语言和辅助教具来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能用极初级程度的标的语来了解新的标的物,并学会用口语来表达。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没落。基本上来说,它在规模较小的语言学校推行得非常成功,因为当老师用标的语直接进行教学时,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反映与需要。 直接法比起古典语法翻译法是教学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成为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现代改革派的发端,但它是完全针对语法翻译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充分估计到它的积极的一面,只看到和只强调幼儿学母语和已掌握了母语的人学习外语之间的共同规律,而对两者之间的差别未曾注意到或没有充分估计到,因此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方法来解决两种有一定区别的语言学习问题,

英语教学法流派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流派 ————读书笔记 在研读了以下书目的基础上,我完成了这篇读书笔记: 《英语教学法基础》:第2章外语教学法简史;第3章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Unit 2 Understanding the National English Curriculum 《外语教育心理学》:第1章外语学习理论和模式 第10章外语教学法学派与心理学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 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理论基础:联想心理学 基本原则和特点: A、语法是教授第二语言的基础。学习二语首先要背熟语法规则和例句。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C、注重书面语教学,注重读写,轻视听说 D、教授所谓“规范”语言,重视经典名著 教学过程:字母发音和书写――语法――阅读原文 语法教学的步骤:A、先讲词法,后讲语法。B、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翻译。C、练习 课文教学的步骤:A、介绍课文B、逐字逐句翻译C、朗读D、互译来巩固 主要成就: A、创建了在二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翻译即是教学目的,也是手段 B、主张语法知识,重理性和演绎。 C、使用母语,初学阶段不会觉得困难 D、注重书面语和名著,阅读能力高 E、使用方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教具,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也不高 主要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听说能力。 B、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例句,教学内容乏味。

2、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不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 19世纪后半页的西欧,代表人物:德国的贝立兹、法国的古安、英国的帕默、艾盖尔特 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受其影响,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 教学原则和特点: A、直接联系。在语言和外界事物间建立直接联系,不用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教学目标是口语。 C、句本位。以句子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是主要练习方式 E、先用直接感知语言材料,而后靠归纳的方式教授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教师口头展示句子or课文-学生模仿跟读-教师纠正错误-学生继续模仿-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也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主要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二语教学的新局面、新路子,重视口语。 B、利用直观手段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母语,有利于培养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E、制定出一套言语训练的方式方法。 主要缺点: A、忽视幼儿习得母语和大人学习二语的差异 B、排斥母语,只见消极面,不见积极面 C、注重建立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解释不多,不用母语,易造成误解 D、重视感性认识,偏重经验,过分强调模仿、重复,对学生主动性认识不足 E、对复杂语言现象的理解易出问题,读写能力弱。

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的区别

外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的区别 3.1 各教学法流派的原则和方法 外语教学法简史告诉我们,不少学者为了使外语教学更有成效,按照我们对语言理论的不同理解和对语言学习的不同认识,不断地进行着有关外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在2500多年的的外语教学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不少教学法流派。这些教学法的不断出现和改进,促进了外语教与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结果使人们逐渐明确什么是语言,以及应如何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进行语言教学。因此了解各种教学法的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利于我们了解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使我们能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际中选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便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人们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不同看法直接导致了不同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不同的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其他一些有关语言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如图式理论和卡拉申教授的第二语言习得的模式等),我们将在下一章介绍。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集中研究各种英语教学方法中的教学活动及其涉及的教与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并采用人们熟悉的教材作例子来解释各教学方法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从七个方面来描述各种教学方法。 3.1.1 教师的教学目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但受教师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看法的影响,而且还受制约于他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把语言看成为一门知识,他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外语教学对学生在智力方面进行磨练,使学生能阅读外语的文学作品,他便会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但如果他把语言看作一种技能、一种习惯,想通过大量机械模仿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言,他会采用听说法、口语法或情景法去教授外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会是各种各样的。它可以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懂得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说不同的话;它也可以是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弄懂有关某一门外语的知识;它可以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可以着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目的。 3.1.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任务和作用 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一种教学方法里(如语法—翻译法)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上的权威,而在另一种教学方法里(如交际法)教师可被看作语言的交际伙伴,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上的顾问和学生学习外语的带路人(facilitator)。和教师一样,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担任的角色也不同。他的作用可以是主动的,以表演者、交际者、问题的解决者的角色出现;他的作用也可以是被动的,以知识的接受者,对语言刺激作出相应反应的模仿者的角色出现。就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或教学的不同时候,教师和学生的任务也可不同。在Junior English for China这套教材的教学五个步骤里,教师和学生的不同作用可以如下所示: 当然,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不同的教学阶段里,教师和学生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也受到不同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的影响。 3.1.3 主要教学活动和特点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来达到其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活动也通常成

第二语言 教学法流派总汇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又称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传统法(Traditional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或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方法。 1880以前,欧洲大陆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为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作为交际的工工具。为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翻译法代表有普洛茨(Karl Plotz)、奥朗多弗(H. Ollendorff)和雅科托(Jacotot)。 理论基础: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演绎法。 语法翻译法的基本特点: 1、翻译是教学的基本手段。2、教学以语法为纲。3、语法材料的安排是先语法后课文。4、双重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通过翻译阅读原著的能力和磨炼学生的智慧。 二、 直接法 (the Direct Method) 又称自然法(Natural Method)。 直接法是通过用外语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外语,而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用形式语法,第一批词通过指示实物、图画或演示动作等办法来讲授。 19世纪9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新时期,国际市场的扩大、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往日益增多,使用外语口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领域和机遇越来越频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能满足社会对外语口语人才的需要,直接法由此产生。代表人物有贝利兹(M.D. Berlitz)、古恩(F. Gouin)、帕默(H.E. Parmer)、耶斯帕森(O. Jesperson)和韦斯特(M. West)等。理论基础:直觉主义、类推(analogy)原则

不同外语教学法的优缺点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 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 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1历史上形成流派的语音教学法(不少于6种) 一语法——翻译法二直接法(自然法)三听说法四认知法 五自然法六功能法(交际法)七、任务型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产生背景,基本特点,分析评论,应用提示, A 产生的背景发展线索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代表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相关理论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都是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相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知识书写和语音形式。通过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掌握另一种语音。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B 基本特点: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作为教学基础;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强调教授“规范”的语音,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用母语教学。 C 分析评论:积极方面;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注重语法规则;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局限: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的运用;过分依赖母语;教学发式单一;忽视听说训练。 D 应用提示两个基本点:⑴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⑵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语言教

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于! 二、直接法:产生背景,相关理论,基本原则,训练方法,分析 评价 A 产生背景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创造“系列教学法”。1880年发表著作《语言教学艺术》中,戈恩称之为“直接法”,也称自然法,这是日后“直接法”的基础。德国教育家贝力兹(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兹外语学院采用直接法而闻名。1882年维叶托提出教学主张,包括“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帕西(passy)1886年组织语音教师协会。斯威特(H.Sweet)著作The Practical Studay of Language 斯威特四项原则,仔细选择教学材料,限制教学内容,听说读写的顺序,由简到繁安排材料。1887年,国际语音协会提出的六项原则,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熟悉语音、常用句子和习语,语法教学用归纳法教学,让学生用外语思维尽量不用母语,笔头翻译应在提高阶段进行,写作训练在提高阶段进行,先模仿后创造。 B相关理论:⑴语音学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问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⑵教育学夸美纽斯(1592——1670)及其自然教学法主张“教育顺应自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自觉积极性、归纳途径等原则。主要著作:《语言人门》、《语言的最新教学方法》、《画中世界》⑶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