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麦旗叶厚度的初步研究

小麦旗叶厚度的初步研究

小麦旗叶厚度的初步研究
小麦旗叶厚度的初步研究

小麦旗叶厚度及与穗粒重关系的初步研究

宫晶傅兆麟*刘方东何丽香孙丽娜余薇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省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为了探索小麦旗叶厚与穗粒重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了71个基因型小麦品种,不仅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旗叶长、宽、面积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验证性研究,更进一步探索、研究了旗叶的厚度与穗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长、宽、面积与穗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旗叶厚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性正相关。旗叶厚度85%以上在0.151~0.250 mm之间。并且,旗叶厚与旗叶的长、宽、面积相关性均极显著。

关键词:小麦;旗叶;厚度;穗粒重

旗叶是小麦生长后期最重要的光合器官,也是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器官,对此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旗叶光合性能研究方面文献报道尤多[]。旗叶结构及与产量因素的关系,也有研究报道。笔者之一傅兆麟2001年以57个丰产基因型为研究材料,从旗叶的长、宽和面积3个形态性状对旗叶与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旗叶面积对穗粒重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作用,旗叶长和旗叶宽对穗粒重的影响也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而旗叶宽比旗叶长的作用更大[],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肯定了这一点[]。上述的研究结果只从旗叶的平面角度——即旗叶长、宽和面积进行研究,而没有考虑叶片厚度的作用,是不全面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立体空间系统中进行的,立体空间的大小、空间组成与结构均对光合作用有影响,因此,研究旗叶的作用应当考虑旗叶的厚度,因为除了叶片长度和宽度之外,它是决定旗叶空间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有关旗叶厚度的研究报道、旗叶厚度对光合作用及穗粒重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有。本文结合小麦育种实践,以71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旗叶厚度进行了初步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黄淮麦区有关育种单位提供的71个基因型(参试基因型名称见下文表2)为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9—2011年度在淮北师范大学小麦超高产育种基地进行。试验地有机质含量两年平均值为1.45%,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81、30和118mg/kg。试验田按大田生产高产栽培常规管理。田间试验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个参试基因型每次重复种植3行,行长2.0m、株距0.1m。

1.2试验方法

1.2.1测定项目

试验测定项目为旗叶长、宽、厚度、面积、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7个性状。根据旗叶长×宽×0.75计算旗叶面积。

调查取样以每个参试基因型的每次重复中间行两端各去3株,取其中10株于抽穗后测其主茎旗叶长、宽、厚度和面积。小麦成熟后将所测旗叶主茎穗按基因型分别取回室内考种,风干后分别对

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进行考种。具体方法是,将10个主茎穗混合脱粒后称其重量,再数总粒数,分别计算穗粒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取3次重复平均值,并按随机区组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对旗叶长、宽、面积、厚度和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分别两两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1.2.2测定方法

旗叶形态性状调查于2011年4月28日至5月8日进行。调查时,每一参试材料处理为每一次重复分别选取生长发育良好且长势一致的10个单株,试验以71个不同基因型栽培小麦为参试材料,测定旗叶长、宽、厚,重复3次。

1.2.2.1叶片厚度的测量方法

工具:游标卡尺(江苏靖江量具厂,分度值0.02mm),U型塑料夹片(选取硬质塑料片,剪成长17.0cm,宽2.0cm长条,长条中间剪出宽4.0mm的夹缝)。测量时将剪下的旗叶平铺在塑料片上,将叶片主叶脉置于夹缝中,依次压上塑料片及叶片,至十片旗叶,十一片塑料片。测量时选取距叶耳处5mm的位置进行测量。测量总厚度为M,测量硬质塑料片的总厚度为N,通过计算得出叶片厚度的平均值m,m=(M-N)/10。重复测量三次。

此时m为距叶耳5mm,距主叶脉2mm处叶片厚度的平均值。

1.2.2.2叶片长、宽的测量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

每个基因型随机选取10片旗叶,测定长、宽度,并计算其面积,面积=长×宽×0.75,重复测量3次。

1.3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l7. 0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a =0.05),判断处理之间差异的显著性,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x ±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参试基因型旗叶和穗粒重相关性状基本特征分析

71个参试基因型旗叶和穗粒重相关性状基本特征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71个参试基因型旗叶和穗粒重相关性状基本特征分析

Table1 Characters of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flag leaf of 71 wheat genotypes

性状Characters

变幅

Amplitude

极差值

Extreme

difference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平均数

Mean

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差异显著性

F值F0.05值F0.01值

旗叶长(cm)

Length of flag leaf(cm)

7.71~25.18 17.4 2.71 13.8±0.241 19.65% 35.25** 1.28 1.48

旗叶宽(cm)

Breadth of flag leaf(cm)

0.99~2.45 1.46 0.20 1.48±0.018 13.42% 39.176** 1.28 1.48

旗叶面积(cm2)

Area of flag leaf (cm2)

6.40~46.27 39.87 4.69 15.6±0.418 30.14% 35.42** 1.28 1.48

旗叶厚(mm)

Thickness of flag leaf(mm)

0.097~0.272 0.175 0.032 0.19±0.004 16.75% 222.74** 1.40 1.63

穗粒数

Grain number per spike

18.6~56.0 37.4 6.4 31.36±0.766 20.38% 421.87** 1.40 1.63

穗粒重(g)

Grain weight per spike(g)

0.757~2.742 1.985 0.305 1.31±0.037 23.34% 352.75** 1.40 1.63

千粒重(g)

1000-grain weight(g)

27.8~54.2 26.4 4.9 41.7±0.589 11.75% 313.15** 1.40 1.63

表1中旗叶长、宽、厚和面积主要特征值分析。从表1旗叶长、宽和面积主要特征值测得结果可以看出,旗叶长、宽和面积的变幅分别为7.71~25.18cm、0.99~2.45cm和6.40~46.27cm;极差值

分别为17.4cm、1.46cm和39.87cm;变异系数分别为19.65%、13.42%和30.14%。旗叶长、宽和面

积变异幅度大小顺序为面积>长>宽。

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主要特征值分析结果显示,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也具有较大变异幅度,其变幅分别为:18.6~56.0粒、27.8~54.2 g和0.757~2.742g,极差值为37.4粒、26.4g和1.985g,

变异系数为20.38%、11.75%和23.34%。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变异幅度大小顺序为穗粒重>穗

粒数>千粒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间旗叶长、宽、厚度、面积、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7个性状差异均极显著。说明上述7个性状显著受遗传因素控制,基因型间选择是有效的。

2.2旗叶叶片厚度测定结果分析

本试验71个参试小麦基因型旗叶叶片厚度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71个基因型小麦旗叶叶片平均厚度为0.192±0.023mm,厚度最小的基因型为徐4043,厚度只有0.100mm,最大的为

大穗14号,厚度达到0.272mm,是前者的2.72倍,总体变异系数达到17.3%,这表明基因型间旗

叶厚度差异很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可以选择的性状。

表2 71个基因型旗叶叶片厚度(mm)测定结果

Table 2 The results of the flag leaf thickness (mm) of 71 wheat genotypes

基因型Genotypes

旗叶厚度(mm)

Thickness of flag

leaf(mm)

基因型

Genotypes

旗叶厚度(mm)

Thickness of flag

leaf(mm)

基因型

Genotypes

旗叶厚度(mm)

Thickness of flag

leaf(mm)

徐4043 0.100±0.010 徐4036 0.179±0.006 兰考348 0.202±0.002 CP99-15-6-2-1 0.138±0.010 河农鉴13 0.181±0.006 徐麦29 0.202±0.014 豫麦29 0.140±0.014 淮核0518 0.182±0.015 PH9539-51 0.203±0.004 小多穗4号0.143±0.011 淮麦0454 0.183±0.002 郑育麦9987 0.205±0.008 石4185 0.143±0.005 明天0420 0.183±0.019 徐5079 0.206±0.006 鲁原21 0.151±0.006 99507 0.184±0.006 兰考30 0.208±0.003

百农64 0.154±0.017 大穗15号0.185±0.006 晋太170 0.208±0.004 聊1709 0.154±0.009 蒙城9409 0.187±0.006 周98165 0.210±0.002 徐麦27 0.157±0.005 花921-145 0.187±0.004 徐5013 0.211±0.008 山农9940-55 0.163±0.008 PH01-24 0.187±0.005 济麦22 0.212±0.001 安农91168 0.165±0.004 丰优4号0.188±0.004 淮麦0320 0.221±0.002 莱农0348 0.165±0.002 豫教0388 0.189±0.008 烟0469-2-3 0.221±0.010 徐麦856 0.167±0.006 陕优225 0.189±0.006 烟5818 0.223±0.004 鲁麦21号0.169±0.005 济麦19 0.192±0.003 泰山095 0.227±0.026 煤生0308 0.170±0.001 西安497 0.192±0.007 郑9023 0.228±0.009 烟农19 0.172±0.001 西农889 0.193±0.004 花培87-8 0.233±0.004 京冬8号0.173±0.008 徐5062 0.195±0.004 泰山223 0.234±0.007 XZ5-1 0.173±0.004 品洛1718 0.196±0.004 泰山9818 0.243±0.004 临汾139 0.174±0.002 聊9514 0.197±0.005 中优9701 0.254±0.005 K35 0.176±0.012 02中46 0.197±0.004 聊麦16 0.255±0.009 山农优麦3号0.177±0.007 洛麦99319 0.197±0.006 大穗1号0.258±0.006 中优16 0.177±0.007 蒙城8901 0.197±0.002 大穗16号0.266±0.007 皖50 0.177±0.002 淮麦18 0.200±0.007 大穗14号0.272±0.003 济宁971012 0.178±0.004 聊9827 0.201±0.009

平均值0.192±0.023 变异系数17.3%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麦基因型间旗叶厚度的分布情况,将表2结果作进一步整理成表3。表3结果表明,旗叶厚度在0.100~0.150 mm范围内的基因型5个,只占总测定基因型的7.0%;厚度在0.250~0.300 mm范围内的基因型也只有5个,同样只占总测定基因型的7.0%。厚度大部分分布在0.200mm,其中59.1%的基因型分布在0.151~0.200 mm,共有42个基因型;26.8%的分布在0.200~0.250 mm,两者合计共有61个基因型。占总测定基因型的85.9%,表明现有小麦85%以上的基因型旗叶厚度在0.151~0.250 mm。

表3 71个基因型旗叶厚度分布范围分析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flag leaf thickness of 71 genotype

旗叶叶片厚度分布范围(mm) Distribution of flag leaf thickness 平均值(mm)

Mean

基因型数(n)

Numb. of genotypes

占总基因型百分数(%)

Percentage

0.100~0.150 0.133±0.010 5 7.0 0.151~0.200 0.180±0.008 42 59.1 0.201~0.250 0.216±0.007 19 26.8 0.251~0.300 0.261±0.006 5 7.0

2.3旗叶厚度与长、宽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一般说来,旗叶叶片厚度与其叶片大小是密切相关的,但截至目前尚未有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报道。为了证明上述推论,对71个基因型旗叶长、宽、面积三个性状与叶片厚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得出,旗叶厚与长、宽、面积相关性均极显著,其中,旗叶宽对旗叶厚度相关性最大。

表4 旗叶厚与长、宽、面积相关性

性状Characters

Length of flag leaf

Breadth of flag leaf

面积

Area of flag leaf

Thickness of flag leaf

0.338** 0.538** 0.524**

** 在.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4 旗叶厚与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5)表明,千粒重与旗叶厚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厚与穗粒重和穗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正向效应,而且,旗叶厚对穗粒数和穗粒重的正效应较大。通过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6),确定出它们之间的回归方程,这些方程进一步表明,增加旗叶厚度,将有助于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

表5 旗叶厚与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相关分析

性状Characters

穗粒数

Grain number per spike

穗粒重

Grain weight per spike

千粒重

1000-grain weight

Thickness of flag leaf

0.354** 0.508** 0.277*

** 在.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6 旗叶厚与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回归方程

旗叶Flag leaf

穗粒数

Grain number per spike

穗粒重

Grain weight per spike

千粒重

1000-grain weight

Thickness of flag leaf

y = 71.2x + 17.728 y = 4.8733x + 0.3744 y = 42.834x + 33.468

X代表旗叶性状,y代表穗粒重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3.1 旗叶对穗粒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71个基因型旗叶长、宽、厚、面积与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的相关回归分析,肯定了旗叶面积对穗粒重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影响旗叶面积的两个性状旗叶长和旗叶宽对穗粒重的影响也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其中旗叶宽较旗叶长对穗粒重的影响更大。因此,在为提高穗粒重的选种或栽培中应首先考虑增加其旗叶大小,而在增加叶大小方面应注重旗叶宽度的提高。本文中旗叶与穗粒重的正向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人对旗叶在小麦籽粒产量中重要作用的有关研究结论。

3.2 增加单位面积的旗叶面积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单位面积产量不只是依靠提高穗重来实现的,它是由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重共同决定的。同时,因单位面积穗数与穗粒重的负向相关,因此,穗重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和必须建立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这样来,旗叶面积的增加应是在单位面积上的增加更具实际意义,这样既可考虑到单茎旗叶的大小,也保证了单位面积茎数的多少。在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旗叶面积时,应考虑到由此而对群体冠层光照的影响,是否可选择直立形旗叶或下披形旗叶的基因型,这样既可保证有较大的旗叶叶面积又能保证群体冠层具有较好的光照特性。本文只对旗叶大小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有关旗叶伸展方向及其生理特性差异的影响作用未考虑,有待继续研究。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柘城县小麦氮肥运筹效应

柘城县小麦氮肥运筹效应研究 李静 (河南省柘城县农业局,河南柘城476200) 摘要氮肥在小麦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同量氮肥因基肥、追肥比例不同,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通过研究,找到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柘 城县最佳的基肥、 追肥比例。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上施用氮肥时,在施氮量相等条件下追施较不追施氮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中以氮肥基追比例40?60效果最好。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柘城县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1-1250-01 作者简介 李静(1967-),女,河南柘城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0-16小麦是柘城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常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97万亩左右.同时又是氮肥投入比较多的作物。为了探索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和施肥时期对施肥效应的影响,充分发挥氮肥的最大作用,笔者在2010、2011年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效应研究,从中得到小麦氮肥最佳的基肥、追肥比例,为实现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2010年试验分别安排在张桥农场和远襄 镇司洼村, 2011年试验分别安排在申桥乡小周村和张桥农场。供试土壤均为潮土, 质地除远襄司洼村为轻壤外,其他均为重壤;前茬作物除远襄司洼村的是辣椒外,其他都是玉米。供试地0 20cm 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试验地块养分测试结果年度试验地点 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 g /kg 全氮g /kg 有效磷mg /kg 速效钾mg /kg pH 值2010年 张桥农场 11.60.8110.5968.1 远襄司洼 16.11.0623.61108.02011年申桥小周 16.11.1411.21118.1张桥农场 14.1 0.969.9139 8.1 1.2材料供试氮肥为尿素(含纯N46%);磷肥为过磷酸 钙(含P 2O 512%)、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含K 2O 60%)。供试小麦品种均为众麦一号。1.3试验设计与实施 1.3.1 试验方案设计。见表2。 表2400kg /667m 2 以上水浇地冬小麦N 肥运筹试验方案 kg /667m 2 处理N P 2O 5K 2O N 肥基追比例 追肥时期 ①1765100?0②176560?40返青-拔节③176540?60返青-拔节④ 17 6 5 40?40?20 返青-拔节该方案在不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进行。各处理设置3次重复, 试验设计各处理在同一区组内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m 2,每个小区之间、区组间均设埂,防止窜水窜肥,试验地周围设1m 保护行。1.3.2 试验实施。试验同年度小麦播期一致,播量14 kg /667m 2,追肥时期2010年的试验是2011年2月10日、 3月8日。2011年的试验是2012年2月18日、 3月11日。2010 2011年度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93.8mm ,该年度浇水2次。2011 2012年度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303.4mm ,该年度风调雨顺没浇水。施肥均按试验设计的氮肥基追肥比例和施用时期进行施肥。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2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全生育期表现 由表3可看出各处理苗期一致, 处理①在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表现均比处理②、③、④早1 2d 。处理①各生育期表现较早的原因是尿素基施量较大造成的。 表3冬小麦氮肥运筹试验生育动态调查记载年度处理播种期 月-日出苗期 月-日分蘖期月-日返青期月-日拔节期月-日抽穗期月-日开花期月-日成熟期月-日2010 2011 ①10-1510-2211-2002-1303-1004-2805-0506-10②10-1510-2211-2002-1303-1104-2905-0606-10③10-1510-2211-2102-1403-1104-2905-0606-10④ 10-1510-2211-2102-1403-1204-3005-0706-102011 2012 ①10-1810-2511-2302-1803-2404-2004-2806-04②10-1810-2511-2402-1903-2504-2104-2806-04③10-1810-2511-2402-1903-2504-2104-2806-04④ 10-18 10-25 11-25 02-20 03-26 04-22 04-29 06-04 2.2 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构成要素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看出,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成产要素的影响,随氮肥在拔节期的追施比例的增加,亩穗数、千粒重呈递增 (下转第1252页)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11):1250,1252

制取小麦胚芽油工艺

制取小麦胚芽油工艺 一、产品简介: 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胚芽为原料提取的一种功能性食用油,集中了小麦的营养精华,富含亚油酸、亚麻酸,尤其是高含植物甾醇、维生素E、二十八烷醇等活性组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小麦胚芽原料是较稀缺的,小麦加工面粉时可以提取到千分之一的小麦胚芽,即1吨小麦仅提取1千克麦胚,而小麦胚芽出油率为5%,因此,20吨小麦才能提取1千克小麦胚芽油!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的生物酶,小麦磨粉时小麦胚芽被分离出来后,其中的油脂会迅速被分解,因此,小麦胚芽油的加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资源少,加工难,长期以来小麦胚芽油都是加工成软胶囊,作为保健品供给市场。 小麦胚芽油色泽亮黄,有一定粘度,有小麦的清香气味,可烹调也可凉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油,同时,小麦胚芽油也是一种理想的美容基础油,被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能加强皮肤的结缔组织,增进血液循环及保持皮肤弹性。 由上表可见,亚油酸含量占小麦胚芽油总脂肪酸50%以上,甚至到65%,亚麻酸含量最高可达10%。另外,植物甾醇含量可达3%(30000PPM),是植物甾醉含量最高的植物油。全价天然维生素E含量可达0.2%(2000PPM),是维生素E 含量最高的食用油。油中所含的二十八烷醇也是其特有的优点,有助于提高人体精力。 二、亚临界低温制取小麦胚芽油工艺 小麦胚芽油的制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亚临界低温萃取法两种: 1压榨法 小麦胚芽含油率在7-9%,压榨可提取出4-5%的小麦胚芽毛油,真正可提取出小麦胚芽精炼油得率更低。首先加工成本极高无竞争优势,其次这种办法的加工存在着一种资源浪费。 2亚临界低温萃取法:

利用亚临界溶剂在低温下对小麦胚芽进行萃取,这种方法整个生产过程在低温下进行,小麦胚芽油营养成分不会受到破坏,且得率高,油脂品相好,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一次性固定资产投入少,生产成本低,环保节能,可最大限度保留小麦胚芽油中的有益成分。 工艺原理为: 亚临界流体主要为液化丁烷和丙烷。该溶剂中组分的沸点大多在0℃以下,其中丙烷沸点-42.07℃,丁烷的沸点为-0.5℃,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加压后为液态。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常温和一定压力下(0.3MPa—0.7MPa),用亚临界流体逆流萃取小麦胚芽,得到胚芽混合油和胚芽粕,然后使混合油和粕中的溶剂减压气化,气化后的溶剂气体再经过压缩机压缩冷凝液化后循环使用。 小麦胚芽毛油经过过滤、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等精炼工序得到小麦胚芽成品油。 工艺流程为: 小麦胚芽 ↓ ┌──→亚临界萃取罐→蒸发罐→脱溶→小麦胚芽毛油→精炼→小麦胚芽油│↓↓↓ │胚芽粕压缩机真空泵 │↓↓ 溶剂周转罐←——───┴───────压缩机 三、亚临界技术发明人及团队简介 河南省亚临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位于国家级安阳高新区装备制造园区,占地22.7亩,专业从事亚临界溶剂生物萃取技术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及推广,并示范生产小麦胚芽油、葡萄籽油、亚麻籽油、石榴籽油、牡丹籽油等亚临界萃取产品,其全资子公司-河南省鲲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汤阴产业集聚区,占地45亩,是母公司的生产示范基地,也是国内最大的小麦胚芽油生产厂;另一个全资子公司-北京奥内思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于北京昌平沙河大学城,是主营功能性油脂产品的营销公司。公司总资产4000余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05人。 亚临界公司的技术、团队和领导者传承于1995年成立的安阳升华植物蛋白有限公司和2005年成立的安阳漫天雪食品制造有限公司,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2011年在老公司、老厂区和老牌子的基础上,新征两块土地,组建了新公司,建设了以亚临界生物萃取技术研发为主的研发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总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18217543.html,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总结 作者:郭芳冯云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0期 [摘要] 氮肥的施用对小麦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对施肥效应影 响不同。为了建立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于2011-1012年度安排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本文对这次试验、对试验的方法、结果与分析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00-01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年种植小麦2万km2,小麦产量500-600 kg/亩。2012年小麦在我县的平均产量达到每亩507 kg,高产创建区中每亩的平均产量高达605.4 kg,还有很多小麦的高产典型户每亩产量最高达到718 kg,确保实现从2004年起小麦产量的持续增加。为在县级区域内构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淇县为构建这一体系在2011-1012年度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试验。在田间进行小麦氮肥运筹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的主要时期对氮肥的使用效果的影响,用以保证在增产增收的过程中氮肥发挥其最大功效。探讨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和施肥时期的施肥效应影响,充分发挥氮肥最大增产作用。 一、试验设计与方法 1.试验设计 小麦在进行氮肥运筹试验时要进行4个处理,按500公斤及以上水平设计。在每个处理过程中施加的肥量、氮肥基追比例还有施加肥料的时期在见表1中列出。试验中采用的排列是随机区组,进行重复3次。走道设置为1m在区组间还有试验四周设置。小区面积30m2,为了 防止水肥的窜走在每个小区间和区组间都进行设埂,走道外也要设置1m的保护行。在进行设计的基础是没有施用农家肥,N、P、K、分别指纯N、P2O5、K2O,施肥量指亩施用量。 2.材料选用 试验选用肥料有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选用尿素(含N46%)、磷酸钙(含P2O516%) 和氯化钾(含K2O 60%)。小麦的品种选择为矮抗58,其它要用的所用材料全部由淇县土壤肥料站统一进行提供。 3.试验安排 淇县2001年,安排小麦氮肥运筹试验2个,在中产田地块安排。分别安排在高村镇石河岸村付灿生责任田,采用褐土为实验土壤,土壤有机质每千克中有20.716g、全氮每千克中有

全麦粉生产工艺

全麦粉生产工艺 全麦粉是整粒小麦在磨粉时,仅仅经过碾碎,而不需经过除去麸皮程序,是整粒小麦包含了麸皮与胚芽全部磨成的粉。小麦中的麸皮含有营养价值极高的纤维素。 一粒小麦,分为胚芽、胚乳及皮三部分。整粒小麦中胚芽(plumuie)占2.5%,胚乳占85%,胚乳是磨粉的主要成分。麸皮为小麦的外皮,包含胚芽及胚乳两部分,约占整粒小麦的12.5%,在磨粉时经常被剔除。一般所称的面粉是指小麦除掉麸皮后生产出来的白色面粉,可用在各种面包、蛋糕、饼干制品中,是一切烘焙食品的最基本的材料。全麦粉则是整粒小麦在磨粉时,仅仅经过碾碎,而不需经过除去麸皮程序,是整粒小麦包含了麸皮与胚芽全部磨成的粉。 全麦粉的营养价值全麦粉制作的面包较普通的白面包更具有小麦原来的麦香味道,而且麸皮部分所含的维生素B1、B2、B6、泛酸极其丰富。 全麦粉生产具体工艺设计小麦清理工艺流程: 原粮小麦→高效振动筛+风选→磁选→打麦机+风选→平面回转筛+风选→比重去石机+风选→磁选→去石洗麦机→去石洗麦机→润麦→打麦机+风选→磁选→净麦 小麦制粉工艺流程: 净麦→微粉机→检查筛→全麦粉→磁选→计量包装 清理工艺:小麦清理的目的是除去混入原粮小麦中的各类杂质,在全麦粉生产的小麦清理工艺中可以沿用已成熟的等级面粉生产小麦清理工艺,如筛选和风选、打麦和洗麦、去石和磁选等工序。但由于全麦粉的生产是整粒小麦被粉碎成粉,没有去除麸皮,因此,在小麦清理工艺中,应使用小麦湿法清理工艺,即用去石洗麦机进一步洗去小麦表面的粘着物、残留的农药和熏蒸药剂,进一步除去小麦中残留的石子、泥块、非磁性金属和病虫害麦粒,最好再增加一道去石洗麦机,对小麦进行二次漂洗,使小麦进一步洁净。洗麦后应尽可能甩干水分再进入润麦仓进行12小时以上的润麦。总之,净麦的水分含量应较低,其目的是降低全麦粉水分含量,抑制麸皮和胚芽中所含各类酶的活性,以利于全麦粉的储存。 制粉工艺:制粉工艺的目的是将净麦粉碎成粒度符合要求的面粉。目前,我国各类面粉企业的制粉系统绝大部分均由磨粉机和平筛等设备组成,磨粉机将小麦剪切、挤压破碎成不同的粒度,再分道研磨筛理成粉。小麦的出粉率在60-80%之间,其余为麸皮和次粉。该制粉工艺的目的是将小麦的麸皮和胚乳分离,以生产各种等级的面粉。因此,全麦粉生产不能引用该制粉工艺,必须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来设计全麦粉的制粉工艺。 小麦麸皮由于富含纤维素,有较强的韧性,不象小麦胚乳一样容易被破碎成粉,麸皮的粒度过大,也会造成口感粗糙,适口性差,同时,麸皮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也难以被吸收。因此,要根据小麦麸皮被破碎成粉的粒度大小来确定全麦粉的粗细度,以达到全麦粉适口性较好的要求。 包装储存:全麦粉中所含小麦胚芽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小麦中8%的蛋白质、20%的脂肪、64%的维生素B1、26%的维生素B2、21%的维生素B6都集中在胚芽里。其中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变质,从而影响面粉的质量;再者,麸皮粉碎后各类酶很容易被活化,也会影响面粉质量。因此,全麦粉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30天,夏季较短,其它季节略长,供应家庭的全麦粉应为10kg以下的小包装。 总结分析:从以上工艺流程可以看出,全麦粉生产的小麦清理工艺流程同等级面粉生产的小麦清理工艺流程基本一致,但制粉工艺流程大不相同。全麦粉制粉工艺非常简单,流程短,仅微粉机一道工序就可将小麦粉碎成全麦粉,而等级面粉的制粉工艺流程较长,需要多道磨粉机和平筛分别研磨和筛理,才可以生产出麸皮含量极少的精制面粉。 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全麦粉由于营养价值比通用类等级面粉高,其价格应与荞麦、莜麦等杂粮同步,因此,经济效益较高;从社会效益讲,全麦粉的生产将小麦麸皮由副产品转化为食粮,提高了小麦资源利用率,节约了粮食,缓解了人类口粮资源的不足,对我国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总之,随着人们对全谷物食品营养价值认识的提高,全麦粉的开发和生产必将不断深入下去,它将对我国人民群众膳食营养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小麦胚芽综合利用

小麦胚芽综合利用 一、小麦胚芽概述 小麦胚芽是面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我国每年可用于开发的小麦胚芽资源高达400万吨,这为其加工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料基础。小麦胚芽是小麦籽粒中生理活性最强的部分,集天然性、植物性、功能性于一身,小麦胚芽中含有10%左右的小麦胚芽油,油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胚芽油总量的80%以上,其中人体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达50%以上。小麦胚芽中蛋白质含量高达30% 左右,小麦胚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7.74%,其中赖氨酸占18.5%,可与鸡蛋蛋白的营养价值相媲美。小麦胚芽中含淀粉达40% 以上,大量研究证明,小麦淀粉的很多特性都优于玉米淀粉。 此外,小麦胚芽油中含有丰富的VE含量高达300mg/100g,被称为“植物油之冠”,磷脂含量为1425mg/100g,具有增强脑力,安定神经,平衡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和再生力,延缓衰老等作用。它还含有一种对人体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廿八碳醇,能够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全身肌肉松驰作用和灵敏性,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 表1 小麦胚芽的主要营养成分 组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含量(%)8~1030 40 二、小麦胚芽的综合利用 目前,关于小麦胚芽研究利用较多的为脂肪、蛋白质、淀粉等。

1. 小麦胚芽油的提取 小麦胚芽油的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水酶法等。而以目前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来看,压榨法和浸出法较切实可行,其中压榨法有热榨和冷榨之分,浸出法又分为正己烷浸出和四号溶剂浸出。 1.1 热榨法 热榨法是最古老的一种制油方法,但对小宗油厂而言,由于其投资少,见效快,还可避免溶剂引起火灾事故、高压力引起爆炸事故的风险,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加工方法。 1.1.1 热榨法工艺流程 小麦胚芽精炼 图1 小麦胚芽热榨法工艺流程 由于小麦胚芽为厚约0.2mm,直径为2mm的圆片,所以不用压胚工序。 1.1.2 热榨法实际生产效果 经生产后所得油脂颜色为黑色,小麦胚芽油得率低,约3%左右,且精炼困难,效果不理想。建议不采用本工艺生产。 1.2 冷榨法 由于油脂加热后氧化速度大大加快,每提高15℃,氧化速度增加1倍。在水分存在下,油脂被氧化后会引起甘三酯的水解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且许多脂质过氧化物被认为是致癌的促进剂。所以,现在世界上已存在有多消费冷榨油而少消费热榨油的趋势,特别是小麦胚芽冷榨油更是具有了“软黄金”之称,价格倍增。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种介绍 更新时间:2007年10月22日来源: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 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优质强筋小麦是指面筋数量较高、筋力较强的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多年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制和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很多,但推广种植形成规模的品种相对较少。主要有 藁城8901 豫麦3 4 高优5 0 3 、 济南17 野猫 、 格来尼

辽春10号 ”、 小偃5 4 ”、 “烟农15 ”、 烟农19 ”、滋麦12 ”、 皖麦3 3 ”、 皖麦3 8 ”和 中优9507 ”等。具体如下: (1) “藁城8901 ”:河北藁城农科所培育。硬质白冬小麦,种植区域主要在河北中部地区的石家庄、保定,特别是石家庄市下属的藁城县以大面积推广种植

”为主。2 0 0 2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优质小麦会议中,被评为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第一名。2002年,由于授粉季节降雨, ^901 ”整体品质下降,面粉厂普遍反映,2 0 0 2年产 0 9 0 1 ”品质低于 豫麦3 4 ”。 (2) “豫麦34 ”:郑州市农科所1902年选育。该品种品质好且产量几乎赶上普通小麦,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品种推广种植的区域较广。河南中部郑州、许昌,北部新乡、濮阳、安阳、焦作,东部开封、商丘及周边邯郸、菏泽等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河南中北部地区一般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 (3) “高优503 ”:河北省农科所选育。豫北地区种植较多,而且集中在新乡、濮阳、安 阳、邯郸和邢台等地区。 (4) “郑州902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属于硬质冬小麦,大多种植在河南省黄河南部 的几个地市,北部新乡和焦作等地区也有种植。

氮素及氮肥

氮素及氮肥—企业培训教材 中海化学科技部沈兵 1.1 植物和土壤中的氮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首要元素。而我国的土壤普遍缺氮,氮肥的用量远远超过磷肥和钾肥。在氮、磷、钾中氮肥肥效一直居于首位。 空气中氮气占五分之四,是取之不尽的氮源。可惜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必须通过工业或生物的途径,将空气中的氮合成为氮的化合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前者主要是生产合成氨,后者主要是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 氮占植物体干重的0.3%-5%,平均含量约为1.5%,是除C、H、O外含量最高的营养元素。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蛋白质中含氮16%-18%,核酸中含氮15%-16%。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础物质,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植物就不能维持生命。氮素是一切生物体不可缺少的,故有生命元素之称。核酸及其与蛋白质结合的核蛋白,在植物生活和遗传变异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②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称光合作用。缺少氮素会影响有机物的合成。③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元素。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转化的催化剂,控制着各种代谢过程。此外,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的组分。 氮素不足或过量容易从作物长相上看出来。氮素不足时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浅绿甚至发黄,植株常出现早衰,禾谷类作物穗小,籽粒不饱满。氮素在植物体内可再度利用,缺氮时老叶中的蛋白质分解,氮素可供幼叶利用。因此,植株下部叶片先黄化,逐步向上部扩展,可作为判别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之一。氮素过量时作物叶片肥大,颜色深绿,柔软多汁,茎秆细弱,贪青晚熟,易倒伏。棉田因叶片相互遮荫,通风透光差,蕾铃脱落严重。瓜果则糖分下降,不耐贮藏。马铃薯、甘薯则地上部旺长,结薯小而少。因此,必须合理施用氮肥。 除豆科作物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外,绝大多数作物所需要的氮素来自土壤。土壤中的含氮化合物可分为有机态和无机态两大类。在耕层土壤中有机态氮占90%以上。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氮素含量也高。有机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腐殖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施入的有机肥料中。有机态氮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态氮才对作物有效。按分解的难易有机态氮可分为易溶于水、分解快的氨

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

第一章绪论 1、粮油原料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有时,以其中的某一种营养物质为主要提取和加工对象,而其他营养物质就可能成为副产品。因此副产品其实是相对主产品而获得的名称,有时副产品的利用价值并不一定小于主产品。例如以大豆为原料提取豆油的产业中。豆油是主产品大豆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是副产品。 2、粮油加工副产物主要包括:粮油原料籽粒的皮壳经蹍磨加工形成的稻壳、米糠、麸皮;油料提取油脂后形成的饼粕;玉米等粮食淀粉加工分离出来的皮渣纤维;油脂精炼形成的油脚、皂脚;粮油精深加工形成的含可溶性成分的废液;粮油原料植物的秸秆、穗轴、藤蔓等也作为副产品。(新的副产品:废糖蜜,醪糟) 3、粮油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主要存在于粮油原料籽粒的胚乳、子叶等主要营养器官,成为粮油加工与利用的主产品。而功能营养成分存在于皮层、胚芽、茎叶中,粮油原料的副产品是除淀粉、蛋白质、脂肪三大类成分之外的大部分营养成分。粮油副产品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低聚糖、蛋白质、维生素、色素、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多糖类物质: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 4、低聚糖:由2-10个分子单糖通过糖苷键形成的直链或支链低聚度聚合糖。具有低热量、难消化、抗龋齿、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 5、维生素E:抗氧化、防癌、抗衰老、预防早老性老年痴呆症、提高机体免疫力、抗不育等生理活性功能,维生素E有天然和合成两类。合成的维生素E并不严格意义上的生育酚,而是生育酚的醋酸酯,它的生物活性远不及天然维生素E,此外,合成品中所含杂质成分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使得人们更青睐于天然维生素E。 6、多酚类物质:花生红衣和仁中含有相当多的藜芦醇,其含量是葡萄中的上百倍。 7、甾醇类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及加工副产物的植物甾醇含量最丰富,水果和蔬菜中含量少。 8、农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技术:提取技术,分离技术,浓缩技术,干燥技术。 第二章粮油副产物的来源及利用价值 1、麦麸:小麦籽粒皮层和胚经蹍磨后的混合物,麦麸的出品率一般为小麦的15%-25% 2、麦胚:在小麦粒中所占比例为1.4%-3.8% 3、提胚工艺:1)皮磨麦胚提取工艺小麦经皮磨蹍磨剥刮,脱落的麦胚均混杂在麸、渣、粉的混合物中,然后根据麦胚粒度范围选择合适的筛孔,筛去大的麸片和晓得粉渣和粉心,留存的麦胚经下道磨轧扁,根据轧扁的粒度范围去分心,以取得较纯的麦胚,若纯度不合要求,可在用重力精选机提纯。2)心磨麦胚提取工艺净麦→皮磨→平筛20W筛上物→重力分级机→胚芽磨→平筛20W筛上物→麦胚 4、小麦胚芽的利用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提取麦胚是通过筛的方式受到的制约,第一,提花工艺条件,第二提取油脂技术,主要问题是生产效率太低。 5、次粉:出品率一般为10%-20% 6、米糠:是糙米蹍白过程中被蹍下的皮层及少量米胚和碎米的混合物 7、稻壳:又名砻糠或大糠,是稻谷经砻谷工序分离出来的颖壳,通常稻壳的谷壳率为加工原料的20% 8、麸质:是玉米湿法生产淀粉过程中,淀粉乳经分离机分离出的沉淀物,也称黄浆水,其干物质含蛋白质60%以上,故又称玉米蛋白粉。 9、饼粕:饼是油脂原料压榨油脂后的产物,粕是油脂原料经浸提油脂后的产物。 10、油脚:粗脂肪经水化法脱磷后分离出的磷脂、胶质类和油脂的混合物。 11、皂脚:粗脂肪经碱炼法脱除游离脂肪酸后得到的以脂肪酸纳为只要成分的油脂混合物。

小麦栽培试题选择题(含答案)

小麦栽培选择题 1、根据光合碳循环类型,小麦属(B)作物。 A C2 B C3 C C4 D C AM 2、小麦的春性、半冬性、冬性是根据( A )来划分的。 A、品种的温光发育特性 B、播种期的早晚 C、生育期的长短 D、种植地区 3、小麦在春化阶段接受温度反应的器官为 ( 2 )。 ①干种子②生长点③叶片④幼穗 4、小麦在光照阶段接受日长反应的器官为 ( 3 ) 。 ①干种子②生长点③叶片④幼穗 5、我国北方地区的偏冬性小麦品种,向南方引种,往往表现为(B ) 。 A、早抽穗或不抽穗 B、迟抽穗或不抽穗 C、早抽穗或抽大穗 D、迟抽穗或抽小穗 6、我国南方地区的偏春性小麦品种,向北方引种,往往有 ( A ) 现象发生。 A、早抽穗或冻害 B、早抽穗或不抽穗 C、迟抽穗或冻害 D、迟抽穗或不抽穗 7、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2 )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①种皮②皮层③果皮④糊粉层 8、小麦萌动出苗的适宜温度为 ( 2 ) 度。 ①13-15②15-20③20-22④26-30 9、小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 A ) ℃。 A0-1B10-12C15-18D20-22 10、春性小麦品种播种出苗的最适日均温为 ( C ) 。 A5-10℃B10-12℃C14-16℃D20-25℃ 11、小麦播种至出苗,一般需要0℃以上的积温 ( A ) ℃。 A、120 B、150 C、200 D、250 12、长江流域一般小麦播种深度以 ( B ) cm为宜。 A1-2B3-5 C 5-6D4-5 13、小麦种子根一般有(C )条。 A1B2C3-5 D 7-9 14、南方春性小麦品种一般 ( C )叶。 A5-7B7-9C10-11 D 12-13 15、小麦高产栽培中,最大叶面积指数以 ( C ) 为宜。 A、4~5 B、5~6 C、6~7 D、7~8 16、高产稻、麦田最大叶面积值出现时期应在 ( C ) 。 A、分蘖盛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抽穗期 17、小麦的伸长节间数通常为(B )个。 A3B5C7D9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就是在小麦高产田中将追施氮肥时间适当向后推迟,一般后移至拔节期(4月中旬),土壤肥力高的地片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做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比例为 50%—70%。 二、氮肥后移的增产原理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我们习惯的传统施肥方法为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越冬前浇越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我县冬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230—270天,小麦从播种、出苗到返青、起身期这段时间大约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2/3,而这段时期小麦总的生长量不足小麦生育期内总生长量的1/10,大量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致使小麦到生育中期就田间郁蔽,麦田透光性较差,下部叶片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光能,造成早衰,大大增加了小麦后期倒伏的危险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再有,由于小麦生育前期,根系不发达,次生根数量少,很难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氮素又难以被土壤固定,会随着降水渗入土壤深处,很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白白的浪费掉;不但如此,多余的氮肥还能污染地下水,而对人体造成危害;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施用氮肥的时期和施用量重点放在了小麦生育中后期,由于此时小麦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因此对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能够促进根系下扎,增加

小麦胚芽产品推广方案

小麦胚芽产品推广方案 小麦胚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麦胚可治心悸失眠,养心安神,养肝气,止泻,降压,健胃”。此外,小麦胚芽的蛋白质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营养源,含量在30%以上,比米、面高出6~7倍,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与总氨基酸的含量为34.74%,钾的含量为750mg/100g。从这一点出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健康产品需求的增加,人们更加倾向于优质、健康、绿色、营养的食品,所以小麦胚芽产品以一种健康营养的食品,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本方案针对目前小麦胚芽市场的调查,通过对消费需求、竞争情况、销售渠道、消费者的分析,采用多种促销方式和广告宣传的方法,以期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

Ⅰ企业概况 一、企业简介 莲花股份年产销味精30万吨,是中国重要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莲花”牌味精长期占据中国市场主导地位,被商务部评为味精行业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之一,在中国家庭消费市场占有率超过40%,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1年莲花品牌价值为21.68亿元,入选“中国500最有价值品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莲花”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确定莲花股份为味精行业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 莲花股份以食品生产经营为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以“莲花”牌味精、“莲花”牌鸡精、“九品香”调味料为主的调味品系列,以小麦谷朊粉为主的植物蛋白系列、以“六月春”牌面粉为主的小麦面粉系列,以及小麦淀粉系列。同时,莲花股份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型产品,推进产品升级。 二、产品概况 莲花股份致力于粮食深加工技术,确保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莲花产品多样化,全面化,主要产品有味精、鸡精、九品香系列调味料,以及小麦胚芽、谷朊粉、面粉等系列产品。 莲花股份根据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健全的销售网络,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地把产品向二级批发市场延伸,向地级市县幅射,并逐步开展终端的配送业务。

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品种,或通过栽培方式控制棉花的结铃结构。 参考文献 [1]高云光,饶翠婷,贺海燕.铃期温度对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发育过程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棉花学报,2010,22(6):580-585[2]王远临,徐楚年,李连禄.棉花不同开花期棉铃的纤维发育比较研究.北 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S1):136-142 [3]郑肃清.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湖北农学院学报,1992,12(1):16-23 [4]李琴.影响南疆棉花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改善途径.中国种业,2014(5):27-28 [5]万燕,冯艳波,丁时永.温光气象因子影响棉铃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效应研究.棉花学报,2009,21(2):100-106(收稿日期:2016-03-11)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经济性状、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能改善小麦的经济性状,增加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利用率出现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A3处理(施氮225kg/hm 2) 产量最高。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率 施肥是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子,合理施肥能通过改善养分吸收、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来提高产量并改善品质[1-3]。氮是小麦需要量多且必要的元素, 氮用量的多少,配合用量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高低和生产成本[4]。氮肥的合理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和品种有一定积极影响。因此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是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5]。邢麦7号是邢台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的高产稳产的新品种,本文为研究邢麦7 号配套的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邢麦7号。供试肥料是氮肥、磷肥、钾肥。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邢台市农科院农试场(任县)进行。农试场土壤类型为重壤土,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前茬作物为玉米。小麦播前进行灭草处理,洇地造墒,旋耕3遍。 试验设置不施氮肥为对照(CK ),磷肥P 2O 5用量为 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肖轶娆 景东林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邢台054000) 120kg/hm 2,钾肥K 2O 为75kg/hm 2。设4个氮肥处理,135kg/hm 2、180kg/hm 2、225kg/hm 2、270kg/hm 2,分别以 A1、A2、A3、A4表示,磷钾肥施用同CK 。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小区长12.34m 、宽1.08m 、行距0.18m ,小区面积13.33m 2。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定点调查数据动态,成熟收获后室内考种,数据采用DPS 软件进行分析。 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施肥作物经济产量-不施 肥作物经济产量)/肥料投入量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吸氮量-无氮区吸氮量)/施氮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增施氮肥明显地增加了小麦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株高呈上升趋势,但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A3处理时最高,即有效穗数618.3万/hm 2,穗粒数 32.3个,千粒重43.5g 。 表1 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处理有效穗数 (万/hm 2)穗粒数千粒重(g )株高(cm )CK 588.3cB 29.9bC 39.3dC 75.2cB A1 593.3cB 30.2bBC 40.5cC 77.2bcAB A2 614.7abA 31.9aAB 42.4bAB 79.7abA A3 618.3aA 32.3aA 43.5aA 80.6aA A4 609.0bA 32.1aA 42.0bB 81.0aA 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0.01和0.05显著性水平。下同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07B ) 通信作者: 景 东林

小麦胚芽

小麦胚芽 小麦胚芽简介 小麦胚芽又称麦芽粉、胚芽,金黄色颗粒状。麦芽是小麦发芽及生长的器官之一,约占整个麦粒的 2.5%,含丰富的维他命E、B1及蛋白质,营养价值非常的高。胚芽是小麦生命的根源,是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 营养--小麦胚芽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含量为31%以上 ●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赖氨酸的含量占18.5% ●亚油酸的含量占60% ●80%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B1、B2、E ●含有钙、钾、镁、铁、锌、铬、硒、磷、锰、铜等多种矿物 质和微量元素 ●含谷胱甘肽 【营养成分详细说明及案例】 小麦胚芽是从优质小麦经小麦胚芽切割机提炼而成,是一种高蛋白、高维生素E、低热、低脂、低胆固醇的营养品。刚切割的小麦胚芽极容易氧化,如经过烘烤处理,营养成分则可以完全释放,真空包装确保胚芽的原味与营养成分。50g小麦胚芽的蛋白质含

量相当于4个鸡蛋,VB1含量相当于1个人1天VB1需求量的3. 5倍。 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它富含的氨基酸有清理肝脏的作用,细胞能够及时地更替更新,使我们感到精力充沛。 食物中金属含量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发育,尤其是缺铁会出现贫血,小麦胚芽是非常理想的微金属供给源。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B族、二十八烷醇、植物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大量的食物纤维,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铁、锌、硒等。 麦胚油中每百克含维生素E220微克,为大豆油的13倍;鱼肝油的4倍多,是现在已知含维生素E最高的食物之一。所以,小麦胚芽是一种理想的抗衰老和美容食品。 小麦胚芽还含有一种含硫抗氧化物——谷胱甘肽,它在硒元素的参与下生成氧化酶,能催化有机过氧化物还原,使体内化学致癌物质失去毒性。并且还有保护大脑、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等功能。它所含食物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预防糖尿病、结肠癌的效果。另外,它对肠内有益菌群的发育,也起着促进作用。 小麦胚芽粉作为天然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可代替脱脂奶粉、鸡蛋蛋白的成分,可广泛用于面包、饼干、糕点、面条、馄饨皮等食品的加工,并可产生特有的清香味。在其他食品加工方面,小麦胚芽也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如糖果、酱类、饮料等,都能提高产

作物生长分析(小麦)

作物栽培学Ⅱ ——作物生长分析(早、晚播小麦)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农学10-4 姓名: 曹跃强 学号: 20100359

作物生长分析 生长分析法是以作物生育过程中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测定干物质增长的同时也测定叶面积。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作物产量以干物质重量来衡量作物生育进程也以植株干物质增长过程为中心进行研究。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定天数进行取样调查测定植株不同器官的干物重并同时测定叶面积。本次结果表明,早播小麦生长情况明显比晚播小麦好。 一、实验目的 1.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2.通过本实验,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仪器,学习生长分析法的测定和计算,并分析各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小麦植株(不同播期) 用具:直尺、剪刀、牛皮纸袋、电子天平、干燥箱等。 三、实验内容 (一)光合器官性状 1.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土地面积的比值。即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小麦的单叶叶面积=叶长×叶宽×0.8 单株叶面积=各绿叶叶面积的和 叶面积指数=平均单株叶面积/平均单株土地面积=平均单株叶面积/(株距

×行距) 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 ):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单位为米2/克。 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二)干物质生长指标 1.干物质积累动态 2.干物质分配特征 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W 为干物重,t 为时间,即W 2为t 2时间的干物重,W 1为t 1时间的干物重。单位为克/克·天或克/克·周。 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 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NAR 反映作物叶片的净光合效率,大体上相当于用气相分析法测定的单位叶面积净同化效率的数值。计算公式为: 1 21 2121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w L L SLA = 1 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