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踝部损伤与康复

踝部损伤与康复

踝部损伤与康复
踝部损伤与康复

踝部损伤与康复

损伤动作与易伤部位:前旋和外力(爆发性)/ 韧带+跗骨关节

足踝部损伤(80%外踝)

踝关节外侧扭伤(三级)

前距腓韧带(ATF):背伸(跖屈)时拉紧

跟腓韧带:中立位时拉紧

后距腓韧带:背屈时拉紧

常见的损伤是:跖屈/内翻

ATF紧靠着关节囊,所以关节囊也有可能被撕裂。三条韧带都可能受累,大约60%的踝关节损伤只有ATF受累。

踝部过劳损伤——潜伏发作,多因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训练错误

鞋子

力线对应不良及生物力学错误

力量或灵活性不足

创伤

年龄、身高、体重

环境因素

心理因素

踝周围的牵涉痛——疼痛感觉不精确

腰椎、髋、膝踝

●牵涉痛:患病内脏本身疼痛并引足远离的体表部位的疼痛

疼痛:

下胫腓关节:小腿下外侧的踝部疼痛

踝关节:踝前方环绕关节的疼痛,常为踝部通

距下关节:足掌面的踝部,跟骨前方(疼痛通过足跟非踝部,走路姿势的异常影响跗骨关节)韧带性:常为表浅性&局部

腰椎:疼痛更模糊

损伤检查

一、观察法

1、站立位(小腿足弓暴露,同一平面观察最好)

负重模式

足弓?(蘸水踩纸、踩玻璃+镜子)——平足、弓形足

畸形

肌肉萎缩(小腿三头肌、足底肌肉——力量检查)

膝关节?内翻、外翻(稳定性破坏的试验,抽屉试验)

下肢对线(跟腱直不直)

2、步态

患者面向治疗师走来,背对治疗师走远

——注意是否有畸形,纠正;观察是否疼痛的影响

如有轻微体征,观察:背向走,足跟走,足趾走,内翻走,外翻走,蹲坐,跑,跳

3、仰卧位

感觉温度、水肿、出汗,检查瘢痕

二、主动运动

背伸、背屈、内翻、外翻、联合运动(两侧对比)

三、特殊试验

韧带应力试验

前抽屉试验(前距腓韧带)

距骨倾斜试验(跟腓韧带)

四、等长肌力测试

背伸、背屈、内翻、外翻

五、运动能力的检查——灵活性

踝损伤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期:急性期(48~72小时)

?目的:抑制肿胀,减轻疼痛

?处理:PRICE(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第二期:修复期(2~6周)

?目的:消除肿胀,加速组织的愈合,恢复功能

?处理:理疗(声、电、光、热、针灸、火罐等)+ 康复锻炼

第三期:重塑期(3月~1年)

?目的:促进组织结构、特性恢复到正常

?处理:康复锻炼为主+需要时治疗(如冰疗)

踝关节的康复目标

踝关节损伤的后果——慢性踝关节不稳

●短期目标:

缓解疼痛

保持或挺高柔韧性

恢复或增加肌力

恢复神经肌肉支配

维持心肺功能水平

●长期目标:

使受伤运动员尽快重新安全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康复的手段及方法

一、松动治疗

适当加强损伤周围关节的活动,以防止纤维粘连,影响以后的功能

主动运动增加生理活动范围

被动松动关节改善下胫腓关节、踝关节、跟腓关节

二、腓肠肌、比目鱼肌牵拉练习

手法牵拉

自我牵拉

楔形板

阶梯

三、肌力训练

根据不同的损伤、功能不全情况选择不同的力量练习

不负重情况下,使用治疗带及沙袋

抗重力训练特定肌群

足底肌:拾弹珠、毛巾卷

●早期康复——主要进行无负荷锻炼

写字母

捡拾物体

踝关节环绕——最大范围,顺时针、逆时针

脚趾分开和合拢——足拇指特别重要

●中期康复——有明显的力量练习,比早期增加两个

收毛巾——将毛巾展开在足前方,足跟着地,前脚掌放在毛巾上,足跟不离地 叠毛巾——毛巾对折置于足前,一只脚足跟着地,足前部置于毛巾上,另一只脚固定,用足将毛巾叠起,并逐渐在毛巾上加重量

用弹力带进行抗阻练习

注意:在疼痛未缓解之前,禁止负重。如果运动员无拐杖的情况下不能行走不适宜的负重会引起其他部位的异常力学变化。

四、N—M控制——协调、平衡、本体感觉

●训练目标:

肌力正常,提高爆发力和肌肉力量,逐步开始运动训练

●训练方法:

力量练习

耐力训练

功能性训练

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

爆发力训练

专项训练

五、功能训练

直线向前步行(足跟——足趾)

直线向后步行(足趾——足跟)

用足趾步行

用足跟步行

力量——爆发力训练——恢复专项内敛

六、保护装置

绷带——支撑和保护

矫形支具——矫正错误的代偿动作

合适的鞋子——保护和支持

七、保持全身状况良好

避免因为足部损伤引起的全身状况下降,在不加重损伤的情况下保证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

心肺耐力和核心区康复训练

八、重返赛场

标准:在完全负重的情况下运动无痛、步态正常、姿势正常。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2T12:18:37.88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刘小平刘进炼(通讯作者)周耀东张叶松周青[导读] 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上海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MBI评分,其临床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方式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快速康复 【中图分类号】R58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110-01 踝关节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外在表现为踝关节肿胀、淤血以及行走不便等现象,若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加重病情,给患者留下后遗症。但是传统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研究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式,取得良好的进展,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骨外科2015年9月~2016年4月份收治的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岁~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 2.73)岁,病程为4个月~10个月,平均病程为(6.2±1.7)个月,该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1岁~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3±1.96)岁,病程为4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为(6.1±1.3)个月,本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应用手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模式。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现象。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以上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无任何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进行临床治疗。具体方式为:站立训练,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每天单腿闭眼站立20min;慢跑锻炼,每天患者需进行一次1000m的匀速慢跑,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能;负重提跟训练,患者每天两手各提一个10kg左右的沙袋,绷紧双脚,以前脚掌为支点。保持动作为1min后,进行下一组动作,每组20个,每天三组。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入中医手法配合训练,一天一次,连续坚持五天。具体为采用患者的仰卧位,将圆枕垫放置到患者的跟腱部位,将患者膝盖以下的肢体完全展露出来,并在踝关节四周用自制的药膏进行涂抹润滑,大约五分钟后,采用揉法沿着患者踝关节筋络走向进行理筋、松膜。 1.3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踝关节能自由活动;显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踝关节的疼痛、肿胀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具有显著的改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踝关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较之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对患者的正常行走、活动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无效: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推拿治疗后,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趋向[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该组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治疗后,对照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其中痊愈6例。观察组踝关节运动损伤总有效率为96%,痊愈患者有例12,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踝关节主要是指胫骨下关节面与内外踝关节面之间形成的关节窝。由于关节囊的前后比较容易松弛,加之胫骨落在了距骨隆起突出的位置,内踝关节以及外踝关节包裹在距骨的两侧,这样才能使人足可以进行背屈和跖屈运动,但是其活动能力在各个侧方运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此外人的距骨上关节面是前宽后窄的关系,在做背屈运动时,踝关节的稳定性较强,但是做跖屈运动的话,踝关节的稳定性相比而言就会差一些,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 踝关节运动损伤位置大部分都是在外侧的副韧带,腱鞘等一些软组织处。因为从踝关节解剖构造方面来看,外侧副韧带容易损伤的原因是它比其他部位更加的脆弱。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来看,人的足部在进行跖屈运动时,若是用力不当会造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牵拉,一旦该力度超出踝关节的最大承受力,就会出现踝关节运动损伤。其次,人的足部于外翻位也容易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此外,外力因素也是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外部的旋转拧力造成踝关节的损伤。相关研究表明,造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本身对踝关节的健康运动知识了解不足,加之踝关节的运动量过大,进而造成了踝关节运动损伤[4]。比如,从未涉及体育运动方面的人员没有进行踝关节的活动训练,直接进行篮球、跳高、长跑等运动,造成踝关节骨折。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的康复性训练 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体育伤病之一。当脚踝或者足部由于翻转,扭伤或者受到超乎平常的外力时,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也会受到拉伸或被撕裂。在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导致脚踝扭伤的原因是运动过程中脚下踏空或者是下落过程中着陆踏空。不同程度的脚踝扭伤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可按照其严重性分为下列 几个级别: 一级:韧带受到拉伸,或者小范围被撕裂,韧带未有松弛,弹性恢复能力良好 二级:韧带部分被撕裂,韧带部分松弛,弹性恢复能力收到一定损伤 三级:韧带完全被撕裂,韧带完全松弛,弹性恢复能力完全丧脚踝扭伤的紧急处理能够极大程度的缓解伤痛,处理方法应遵循R.I.C.E四步,即休息(rest),冰敷(ice),按压(compression)和抬腿(elevation)[注1],这也是对于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最好的处理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一步:回复关节原有的位置,在受到踝关节损伤之后,需要回复由损伤造成的关节移位和结构受损。医师会大致检查关节是否移位和对软组织受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跟腱,韧带和软骨)。如果这些组织受到损伤,你很可能需要打绷带或者使用外部支架,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手术。如果出现任何疑似的裂痕或者脱位,就需要核磁共振检测或者X射线检测来进一步确定结果并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踝关节恢复第二步:恢复关节稳定,当关节已经复位,下一步就需要恢复关节的稳定。这就需要一些特殊的练习来帮助重建脚踝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练习的难度逐渐增加,大致分为: 1.小范围运动——灵活性练习 2.平衡——感知练习 3.加强力量练习 4.加强持久练习 5.灵活性——增强练习 踝关节恢复第三步,踝关节恢复训练可用于一级踝关节损伤的恢复。如果你受到更加严重的损伤,那么还是遵从你的医师和理疗师的建议和计划。你应该经常在你的理疗师指导下完胜康复训练,这样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条件以及受伤程度来为你自己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最佳康复方案。 脚踝灵活性练习,当你的踝关节基本可以活动并且局部的肿胀也得到控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灵活性训练了,轻轻的让你的踝关节做一些小范围运动。 毛巾拉伸

常见运动损伤的恢复

常见运动损伤的恢复性练习 摘要: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要休息很长时间,并重新参加训练,方可达到以前的运动水平,所以可以根据发病的规律和特点,及时的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伤后的训练,以及用运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练习方法加速功能的恢复,这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运动损伤功能恢复性练习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即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旦受到严重的运动损伤,常要用到压迫包扎,冷敷,垫高受伤部位等方法进行急救,以减轻疼痛感.有时以为不痛了,就好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要想恢复到以前的运动水平,不休息几个礼拜,是不可能恢复的.但也在发生运动损伤后不能完全的“等待”其损伤部位的恢复,而应充分考虑到发病的特点和规律,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合理安排伤后的训练,以及运用一些辅助的恢复性的练习方法,加速功能的恢复。所以总结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恢复性练习,通过体育锻炼,做肌肉组织的练习,加速受伤部位的痊愈,以促进运动机能的恢复。 一踝及足部 踝及足部系指胫腓远端的整个足。踝关节由胫骨、腓骨的远端与距骨构成,胫腓骨远端由坚韧的韧带相连。踝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较紧张,有侧副韧带加固,内侧为一尖向上、呈扁形的三角韧带;外侧有距前、跟腓和距腓后韧带。由于外踝比内踝长,且靠后,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坚强,因而足内翻活动比外翻大;又因距前体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此外,使足背伸外翻的肌肉较弱,使足跖屈内翻的胫前肌较强;当踝关节屈伸时,足似有沿纵轴15度到20度的旋转活动即背伸时旋前,跖屈时旋后。这些解剖生理特点,使踝关节易发生内翻而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逐渐发展到高度与速度齐全;身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现代运动,运动员很容易受伤。不论是高水平的国家队、甲级队,还是各体校、大学生业余篮球队,都难免受伤病的困扰。据调查运动员中踝关节的损伤占有很大的比重。它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训练,而且妨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寿命。该文对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特点进行探讨,阐述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避免或降低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确保学生、运动员身体健康。 二、文献综述(要归纳总结,把看的文章相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下面1-5是我能想到的大点,如果你还有其他的可以进行补充或者删减) 1.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目的里面既然写了要阐述结构基础,下面的行文就必须要体现)补充内容 2.损伤频率较高部位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现: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 3.6%”。补充内容,如某某认为损伤的高发部

位是什么.(一个大点下面要有3个以上作者的分析) 3.损伤程度的研究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4.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 5.篮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在《运动损伤康复学》中,张笃超和李湘奇指出:“在我国,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双方争夺激烈,局面瞬息万变,要求运动员发展全面,训练有素。互相冲撞,技术动作不当可能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创伤是由于跌倒、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如踩在别人脚上或脚被别人踩伤,运动中的急转、急停和冲撞、场地不平或过滑均可引起的急性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可演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而妨碍运动。” 孙涛和胡师在《论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预防》中指出:“由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重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和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较不稳定,在场地不平及起跳与落地身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及处理》中,xx霞指出“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受伤程

踝关节韧带损伤

Sw 上勿的蓝字.耳免受疗闻傑憂医竽岡 王玉上負如耳书朋友分咅这駕文益 一、概述 翻伤。如此算来,每天英国有 5000例、美国有27000例该损伤发生, 中国则会有132129该病患者。医院急诊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占 7? 10%[1]。美国西点军校学员最常见的损伤也是踝关节扭伤, 4年军校生 活中三分之一学员曾经历一次踝关节扭伤。 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也是 最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为16%。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年龄多数小于 35 踝关节韧带损伤 2014-10-14康复医学网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 [(老圉 友 u

岁,通常为15?19岁,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0%?30%[2]。不同的运动项目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各异,详见表1。 表1?各项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频率[3] 踝关节扭伤后59%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这些症 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伤后较伤前运动水平下降, 甚至日常生活受限。接近40%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易致反复扭伤

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踝关节扭伤所致不稳分为外侧不稳和内侧不稳,外侧不稳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55% ,以距骨软骨损伤为主,多数位于距骨内侧关节面,但外侧关节软骨损伤的比率也明显增加,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98%[4] 。软骨损伤踝关节扭伤遗留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软组织撞击、滑膜炎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剖 (一)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前至后呈扇形稳定踝关节内侧,是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三角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深层的作用更重要。浅层包括舟胫韧带和跟胫韧带。深层连接内踝尖的下表面和距骨体内侧面,包括距胫前韧带和距胫后韧带。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翻,限制距骨外翻、旋前以及前移。 (二)外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由3 束组成,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翻。 1.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厚 2?2.5mm。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与小腿的长轴垂直。主要作 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2.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的内翻。 3.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 束。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 三、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5][6] 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是非常多见的运动损伤,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常见。 (一)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原则提升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原则提升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也是全身最为常见的关节扭伤。可引 起踝关节周围的内外侧韧带及下胫腓韧带损伤。轻者为踝关节侧副韧带部分撕裂,重者为韧带断裂伤,甚至出现撕脱性骨折、软骨面损伤等。临床以内翻型扭伤为多见,多因为足外缘着地、足部突然内收而引起。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关节周围皮肤青紫且肿胀,伤足不敢用力着地,跛行步态,活动时疼痛加剧等。如果失治或者误治易造成习惯性扭伤。踝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比正常踝关节高40~70%。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遵循“RICE”原则:“R”就是制动休息,立即停止运动,让患部处于不动的状态,以利于肿胀的消除和损伤组织的修复;“I”是指冰敷,扭伤后48小时内对患肢冰敷或者冷敷,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以减轻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C”即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减轻,还可以防止侵出的体液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E”是指抬高患肢,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脏高的位置,不仅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及来自体液的压力以促进静脉的回流,患部的肿胀及淤血也会因此而得到相应的减轻。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达到止痛、减轻肿胀和止血的目的。 临床上踝关节扭伤或拉伤后需要遵循RICE原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美国康复医师协会的发言人Robertson近期提出一个惊人观点:踝关节扭伤或拉伤后RICE治疗策略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措施,这类患者伤后早期应该尽早开始损伤关节的运动锻炼。 踝关节扭伤或拉伤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该病自限性,可自愈。文献报道美国每天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数量接近2.8万,但一项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系统综述发现,仅有35-85%踝关节损伤患者3年内愈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近些年踝关节损伤后的治疗开始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强烈建议将目前踝关节损伤治疗的RICE原则替换为POLICE原则:保护 protect,适当负重 optimal loading,冰敷 ice,加压包扎 compression,抬高患肢 elevation。研究证据支持早期活动而不是休 息,NATA的研究者发现目前有A级证据支持踝关节损伤I级(牵拉,韧带纤维损伤)、II级(韧带部分撕裂)后的康复功能锻炼。目前并没有踝关节扭伤后即刻负重行走的直接证据,但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踝关节扭伤后数天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并组建增加负重可以使得患者踝关节扭伤恢复更快,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按摩治疗也可以帮助患者踝关节尽早恢复功能。对III级踝关节扭伤患者(完全性韧带撕裂),有B级证据支持伤后10天内早期制动,此后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康复措施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分析及康复措施 发表时间:2019-10-31T17:10:20.7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6期作者:姚登车1 张虹1 鲁兴荣2 [导读] 提高预防意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运动康复措施,多方面入手,旨在更好的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2阿克苏市朝阳医院新疆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措施。方法:通过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测量、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下肢稳定性测试等,对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结果:踝关节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及下肢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踝关节部位容易发生损伤,损伤急性期通过POLICE原则处理,后期对踝关节进行包括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在内的运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复杂,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康复。 【关键词】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050-02 国内外针对跑步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下肢力量、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等功能特点和跑步损伤发生有关。国外研究显示,下肢本体感觉差,平衡能力差,运动控制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缺失能够预测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风险,并且通过平衡练习会对减少损伤风险和提高损伤后的运动能力有明显作用。这说明提高稳定性会减少损伤风险。为了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跑步爱好者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运动康复,现对阿克苏市某夜跑团100余名跑步爱好者进行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运动康复分析。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00名跑步运动年限在半年以上、跑步频率在3次/周或累计15公里/周的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试者进行下肢结构测试,与包括下肢各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下肢稳定性在内的下肢功能测试。获得跑步爱好者下肢损伤特征,并分析下肢结构和功能特征与下肢损伤的关系。 1.2 目标 获得跑步爱好者踝关节损伤特征,并分析得出跑步爱好者踝关节结构和功能特征与踝关节损伤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跑步损伤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跑步损伤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1.3 方法 (1)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跑步项目特点设计跑步伤病调查表,包括跑步爱好者基本信息、当前跑步情况、受伤部位、受伤次数、受伤原因、受伤性质、受伤时间、伤病诊断情况、伤病处理方法、带伤跑步情况等方面。 (2)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测试:使用MMT徒手肌力检查。按照MMT肌力检查分级标准,对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等进行肌力评定,并记录。 (3)下肢稳定性测试:采用单腿闭眼站立评价下肢稳定性。令患者闭眼,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屈髋45°、屈膝90°,闭眼。记录所能保持的最长时间,并记录。 2.踝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分析 2.1 踝关节特殊的生理结构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通过对100名跑步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0人曾在跑步过程中发生过崴脚,且均为内翻,发生率高达20%,这与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踝关节是由内外踝以及胫骨下段的距骨滑车和关节窝形成的关节头组成的,关节面前宽后窄,内踝短、外踝长。在踝关节运动过程中,处于背屈状态时,面宽的一端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这时候踝关节不易发生扭伤,稳定性比较好;处在跖屈状态,窄关节面会直接进入关节窝,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弱,易出现运动损伤[1]。另外,踝关节周围的韧带主要由外侧三条韧带以及内侧三角韧带组成,内侧的三角韧带韧性大,外侧的韧带韧性较小,加之外踝比较长、踝关节在内翻时幅度比较大[2][3],故而,在跑步过程中易发生内翻崴脚。 2.2 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与运动损伤的关系 在测试结果中发现跑步者在使用等长肌肉测力计进行等长力量测试得到的踝关节背屈肌肉力量上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仅在健康男性跑者和健康女性跑者的比较中发现踝关节背屈动作中,男性跑者表现出更大的肌肉力量,且具有显著差异,这更多的与性别之间的差异相关。以上肌肉力量测试的结果说明这个测试动作反映的下肢肌肉力量与下肢跑步运动损伤之间没有明显关联。 2.3 下肢稳定性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关系 从本次测试的结果来看,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均值在30秒以上,虽然标准差较大,但是该均值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跑步爱好者拥有较好的下肢静态平衡能力。但就时间差值进行对比时发现,男性和女性双侧下肢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差均大于一般人群,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经常跑步的双侧下肢静态平衡能力虽然整体较好,但是双侧差值相比一般人群具有较大差异,即双侧下肢的静态平衡能力差距越大,失衡越严重则跑步下肢损伤可能性越大[4]。 3.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措施 3.1 踝关节运动损伤早期用POLICE原则处理 对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患者,应在第一时间用POLICE原则处理,即保护(P):以适当的工具及姿势进行防护,避免运动损伤后再度伤害;合适的负荷(OL):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向不同方向活动踝关节,以早期保护好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冰敷(I):冰敷可以控制受损组织的肿胀,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加压包扎(C):使用弹力绷带或护具或支具加压兼保护;抬高患者(E):抬高的高度至少超过心脏位置,以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达到消肿、止痛、防治肌肉短缩的目的。 3.2 运动康复训练 在常规处理12~24h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康复计划,主要通过活动练习、力量练习、功能练习及特殊练习来改善肌肉功能。从治疗第1天开始,用力缓慢活动脚趾,不要引起踝关节活动,5min/次;放松大腿肌肉并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活动股四头肌,采用练习收缩方法进行400次/d。第2天在前一天基础上加上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s,4~6组/d。练习1周后根据患者情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与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 跖zh 1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 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 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I KO X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 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 比目鱼肌。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 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 在行走、跳跃中, 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 过度内翻的功能。 弭巨丘非「后朝帯 rr>stcrioir 柿耳立merit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 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 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 伸运动。 A 、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 动作。 丰膜in 缰匠JlfT 瞬 比目鱼an 屈肋支持芾 跟曉 - S3 :匕目呈, -腓肠Jin 址长曲an .腓骨长肮 -腓号短JUT 内踝 血骨后需 嶂二头血 1 瞬 AH 丘型外侧头 悶长屈朋 医目冷剖帯 更叵刖卜苛韧昔 /Krttc^rioi* tsiloti Li}J^*nient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篮球运动踝关节损伤特点及分析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逐渐进展到高度与速度齐全;躯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现代运动,运动员很容易受伤。别论是高水平的国家队、甲级队,依然各体校、大学生业余篮球队,都难免受伤病的困扰。据调查运动员中踝关节的损伤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别仅妨碍了正常的教学训练,而且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甚至缩短运动寿命。该文对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特点进行探讨,阐述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办法,以期为将来的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幸免或落低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确保学生、运动员躯体健康。 二、文献综述(要归纳总结,把看的文章相同的观点,别同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下面1-5是我能想到的大点,假如你还有其他的能够进行补充或者删减) 1. 损伤的解剖学结构基础(研究目的里面既然写了要阐述结构基础,下面的行文就必须要体现) 补充内容 2.损伤频率较高部位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觉: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3.6%”。补充内容,如某某认为损伤的高发部位是什么.(一具大点下面要有3个以上作者的分析) 3. 损伤程度的研究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4 .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 5.篮球运动员踝关节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在《运动损伤康复学》中,张笃超和李湘奇指出:“在我国,篮球运动是一项开展较为普遍的体育项目。竞赛中双方争夺激烈,局面瞬息万变,要求运动员进展全面,训练有素。互相冲撞,技术动作别当可能造成损伤。最常见的创伤是由于跌倒、跳起抢球降地别正确,如踩在别人足上或足被别人踩伤,运动中的急转、急停和冲撞、场地别平或过滑均可引起的急性损伤,假如处理别当可演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而影响运动。” 孙涛和胡师在《论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预防》中指出:“由篮球运动的技术特点是滑步,防守进攻、急停、踏跳和上篮等,要求关节处于半蹲位时微屈伸和扭转运作,其负担量较大;踝关节是人体最远端的大关节,几乎支持着人体全部分量,其外踝比内踝长,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内翻比外翻容易,而且活动幅度大。距骨体前宽和后窄,当脚跖屈时,踝关节较别稳定,在场地别平及起跳与降地躯体失去平衡时,易使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及处理》中,张云霞指出“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大多为急性损伤,受伤程度以中度损伤的最多,篮球运动损伤大部分是由于急性损伤所致,当首次没有治疗完全很可能转为慢性。篮球队员和篮球爱好者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其技术和躯体素养都存在别脚,在一定强度和激烈的训练竞赛及活动中受伤事情很可能发生,能够用一些积极措施幸免轻伤,而一旦受伤很大程度上算是中度和重度了。” 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与预防》中,牛振华分析:“在踝关节损伤部位调查中发觉:外踝韧带损伤者占54.2%;其中踝关节软骨病者占27.7%;其它损伤者占8.4%;内踝韧带损伤者占6.0%;胫腓骨伤撕脱骨折者仅占3.6%”。而踝关节损伤程度的调查结果:轻度损伤较为多见,占68.7%,中度损伤占22.9%,重度损伤较为少见,仅占8.4%”。 针对引起踝关节损伤的要紧因素,王寿秋,郑蕊在《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成因及预防》中指出“未做预备活动或预备活动别充分,缺乏自我爱护能力,学生的生理状态别良,

踝关节恢复训练 (1)

这是一篇很好的康复训练教程。值得精华。大家可以参学,学以致用 如何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关节扭伤后再次受伤的几率比原来提高40~70%。但受伤后恰当的治疗、康复锻炼和使用护具,可降低再受伤的风险。下面就介绍些有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度训练: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背曲踝关节: 方法: ●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于支持面 ●向躯干方向屈曲踝关节。 ●受伤后最初3~10天经常练习。 二、柔韧性训练:有助于放松腿部肌肉,因为肌肉紧张妨碍上下楼梯、行走和跳跃。 方法:每项练习在轻度伸展位保持20~30秒。注意不要反弹。 频率:每周练习5~7天,每天每项练习重复6~10次。 腓肠肌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 ●直腿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 ●缓慢拉毛巾背曲踝关节,直至腓肠肌上半部分伸展(绷紧)。 高阶动作:一旦能站立,可尝试手扶墙的伸展训练。 ●将受伤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均朝向前。

●保持足跟不离地,保持受伤腿始终伸直。 ●缓慢屈曲正常腿的膝关节,直至受伤腿的腓肠肌伸展(绷紧)。 2 足跟的伸展训练: 初阶动作:●微屈膝端坐,对折毛巾套在脚掌拇趾根部。 ●缓慢拉毛巾,直至腓肠肌下半部分和足跟伸展(绷紧)。 足放在正常足后方,足趾朝前。 ●保持足跟不离地。 ●缓慢屈曲受伤腿的膝关节,直至足跟伸展(绷紧)。 三、力量训练:强壮的腿部肌肉可协助韧带共同保持踝关节稳定。 频率:每周练习5~7天 每天每项练习重复20遍。 1 胫外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向外侧推 ●足平放于地板,外侧倚住墙或书柜, ●足用力向外侧推。

●坚持3秒。 高阶动作:使用带子 ●将带子系于书桌, ●坐位,保持受伤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线上,将带子套在受伤足外侧。 ●受伤足向外侧拉带子。 胫内侧肌肌力训练 初阶动作:向内侧推 ●足平放于地板,两足相互倚住,用力向内侧推。 ●坚持3秒

踝关节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康复治疗研究

踝关节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康复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2T10:28:21.36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作者: 1胡艳翔,2胡艳强,1何鹏,1张米娜[导读] 实施科学的应急处理与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可帮助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1 69225部队卫生队,新疆和静,841300 2 69098部队,新疆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康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46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分组后参与研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应急处理和治疗方法,对比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指数和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跖屈、背伸活动度分别为 (34.25±0.51)°和(24.61±0.68)°,Barthel评分为(85.62±0.74)分,总满意度为97.26%,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科学的应急处理与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可帮助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关键词:应急处理;踝关节;运动损伤;康复治疗 引言:踝关节是人体重要关节,在日常活动中比较容易出现损伤。据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显示,田径运动、体操运动、足球和篮球等运动项目中,有接近一半的运动损伤为踝关节损伤[1]。踝关节的运动损伤处理和治疗需要得到相关领域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踝关节运动损伤与应急处理康复治疗研究工作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146例参与研究,平均分组后给予不同的应急处理与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73例,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18--59)岁,平均(36.57±1.47)岁。其中,旋前损伤35例、旋后损伤24例、外旋损伤14例。对照组患者73例,男性42例,女性31例。年龄(19--60)岁,平均(36.64±1.12)岁。其中,旋前损伤36例、旋后损伤25例、外旋损伤12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应急处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受伤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应急处理,具体操作为:(1)运动损伤发生后要立刻停止运动,并将患肢平放,避免加重病症。(2)使用冷水或者冰袋进行冷敷的方法,最后使用绷带进行包扎,包扎的方向需要沿着外翻或者内返的位置进行包扎固定。(3)踝关节运动损伤之后的24h,应该以清热消肿处理为主。期间要尽快消除患者血肿,为后续的治疗工作赢得时间。 1.2.2康复治疗方法 对照组仍旧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具体为:(1)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踝关节损伤状况,对治疗周期加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时间约为6个月至18个月。康复治疗期间,大部分的患者都无法正常行走,且损伤部位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此种情况需要使用物理治疗方法加以辅助。比如,使用按摩和足部放松等方法,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推动患者受损踝关节进一步康复,并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治疗工作当中。(3)对患者的软组织损伤状况进行判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硬膜外麻醉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手术处理方法。手术前要禁水禁食,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固定患肢,防止出现局部压疮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踝关节的活动度与Barthel评分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了跖屈、背伸活动度。活动度与评分指数均与患者的恢复状况成正比,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恢复性越好。(2)对两组患者应急处理和康复治疗期间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踝关节的活动度与Barthel评分指数对比分析 观察组跖屈、背伸活动度分别为(34.25±0.51)°和(24.61±0.68)°,Barthel评分为(85.62±0.74)分,三项结果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显著,详见表1。

病例分享丨踝关节损伤运动康复方案

病例分享丨踝关节损伤运动康复方案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女年龄:27岁主诉:右侧踝关节外侧疼痛不适,主观感觉下蹲与踮脚时,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既往病史:患者于2011年3月末,由于下楼梯时踩空致右踝距骨骨折,当晚未做任何处理,次日,石膏固定;1月后行踝关节距骨骨折内固定术。术后4个月内未行康复治疗,右踝活动严重受限,右腿肌肉萎缩明显;术后4个月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踝关节的关节松动术,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功能训练等,康复流程为:关节松动→热身→康复训练→牵拉→关节松动→冰敷;康复时间为每周5-6天,每天2次,每次2小时,训练3天后开始换单拐,1周后可以脱拐行走,但主动背屈仍受限,外踝处压痛。总共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1个月。 检查流程 一、视诊 1、下肢肌肉形态及力线正常,足无明显外旋,右踝晨起无肿胀,但晚上右踝仍略有轻微肿胀,并不明显 2、步态:双侧稍有差异,右足稍外旋,这里不把其看作重点原因二、触诊踝关节外侧压痛三、双腿下蹲测试主动下蹲,重心偏左,右侧(患侧)背屈受限,右侧足跟先离地。当治疗师把腓骨向前拉后再进行下蹲,双侧没有差异。

四、灵活性测试1、分两级Ⅰ级:关节活动度测试Ⅱ级:关节 活动末端加压——是否诱发典型性疼痛2、测试内容:主动背屈、主动跖屈、被动背屈(伸膝/屈膝位)、被动跖屈、被动旋后、被动旋前(1)主动背屈:右侧大于左侧 (2)主动跖屈:左侧大于右侧 (3)被动踝背屈(伸膝位):双侧无明显差异 (4)被动踝背屈(屈膝位):右侧稍小于左侧 (5)被动跖屈:右侧稍小于左侧 (6)被动旋后:右侧活动度大于左侧,右侧活动末端内踝 疼痛(考虑软骨损伤,因为软骨神经很敏感) (7)被动旋前:双侧一致 3、灵活性测试结果被动踝背屈灵活度测试右侧(患侧)大 于左侧(健侧)。在下蹲测试中首先让患者主动下蹲,测试 结果显示患者右侧踝背屈受限,然后把腓骨远端往前推再让患者主动下蹲这时双侧无差异。下蹲背屈受限分两种情况:①关节囊挛缩变短导致踝背屈受限;②距腓前韧带损伤松弛,在下蹲过程中距骨前移导致踝背屈受限。该患者属于第二种情况。五、阻力测试1、测试步骤说明:阻力测试包括背屈+旋前、跖屈+旋前、跖屈+旋后、背屈+旋后四个方向的测试;每个方向的测试分两步,第一步是肌肉收缩进行抗阻,这个测试是为了检查肌肉力量;第二步是在肌肉收缩相反方向拉伸肌肉以激发疼痛。当肌腱、腱鞘出现问题时在肌肉拉伸状

踝关节软骨损伤康复计划-常规

距骨软骨损伤康复计划 1.术后1日--2天: 1)进行直抬腿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避免肌肉萎缩。 2)加强足趾屈伸练习。 3)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2.术后2天--6周: 1)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 2)继续进行行直抬腿练习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屈伸膝髋关节练习,加强肌肉练习。 3)每日需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2次/日,15-2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防止肿胀。 4)可主动进行踝关节活动,包括屈伸、内外翻练习。 5)术后4周,除上述练习,坚持每日最大关节角度被动踝关节活动一次,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下维持5-8分钟,每日只做一次。练习后立即冰敷。 3.术后6周--8周: 1)扶拐下地患肢开始部分负重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完成去厕所等必须日常生活即可。 不可把行走当做训练项目,逐渐根据自身情况延长行走时间,需保证第二天踝关节 关节肿胀、疼痛不明显。 2)继续以上练习。 3)每日需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2次/日,15-20分钟/次。练习后即刻冰敷,防止肿胀。 4)坚持每日最大关节角度被动踝关节活动一次,在可耐受疼痛的角度下维持5-8分钟,每日只做一次。练习后立即冰敷。 4.术后8周--10周: 1)扶拐下地患肢开始可完全负重行走,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延长行走时间,需保证第二天踝关节关节肿胀、疼痛不明显。 2)继续以上练习。 3)可进行抗阻踝关节活动,增强小腿肌肉力量练习。可应用提踵、橡皮筋等。 4)静蹲练习:2-5分/次,间隔30秒,5-10次连续/组,2-3组/天。 注意:冰敷指冰水混合物。冰敷时间为30分钟。如平时感觉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脚踝扭伤处理与康复训练-终极版

脚踝扭伤的处理与康复性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Achilles 目录 1、清楚脚踝伤在哪里 (1) 2、脚踝扭伤时的处理 (3) 3、脚踝扭伤恢复指导思想 (4) 4、康复性训练方法 (4) 1)抗阻踝外翻 (5) 2)抗阻足内翻 (6) 3)抗阻勾脚 (6) 4)抗阻绷脚 (7) 5)平衡练习 (7) 6)平衡板训练 (8) 7)台阶提踵训练 (8) 5、护具的选择 (9) 6、其他帮助恢复的方法 (10) 1、清楚脚踝伤在哪里 脚踝扭伤:导致踝关节一根或多根韧带拉长或撕裂,引起疼痛、肿胀和行走困难。也就是说,踝扭伤即脚踝韧带扭伤,并由此导致软组织、骨损伤。 脚踝主要韧带:

脚踝分为内踝和外踝,外踝即脚踝外侧,包括跟腓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共5条韧带(见下图);内踝主要是三角韧带,比外踝的韧带更加坚强,相对不易损伤。所有脚踝扭伤主要是外踝扭伤。 踝扭伤韧带损伤顺序:首先,距腓前韧带撕裂;随后,跟腓韧带;仅在极度内翻情况下距腓后韧带撕裂并伴有撕脱骨折。孤立性的跟腓韧带撕裂很少见。 踝扭伤的伴发病理: 脚踝扭伤可能伴发的以下病理情况,包括:距骨顶的骨软骨损伤、软组织撞击、韧带联合损伤、距骨和跟骨突骨折、跗骨窦综合症、神经损伤、腓骨肌腱损伤、创伤后骨关节炎、距下关节和踝关节不稳。这些伴发损伤与扭伤程度相关,也与治疗效果相关。因此,踝扭伤的准确诊断和正确治疗仍具挑战性。患者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一级扭伤:前距腓韧带和跟腓韧带拉长。踝关节相对稳定: 二级扭伤:前距腓韧带部分撕裂,跟腓韧带拉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踝关节不稳定:

三级扭伤:前距腓韧带和跟腓韧带破裂,后距腓韧带和后胫腓韧带部分撕裂。踝关节不稳定,可能造成周围骨性结构的骨折。 2、脚踝扭伤时的处理 A、首先运动前注意热身预防: 可能大部分运动爱好者都有遇到过脚踝扭伤和皮肤擦破伤的时候,扭伤可轻可重,轻者局部淤血肿胀,重者肌腱断裂甚至骨折畸形,所以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关节韧带舒展、肌肉放松等热身准备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护踝等。 B、场病情判断: 踝关节扭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要检查扭伤的部位和伤害的程度再作处理: a)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尤其内踝或外踝的下方压痛明显,被动屈曲踝关节、牵拉受伤的副韧带时疼痛加重,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甚至出现淤血,局部青紫,应是扭伤。 b)如出现畸形,甚至出现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则应考虑发生了骨折,需要尽快就医。 c)少数严重者出现软组织破损、出血,甚至骨的断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骨折。 C、现场紧急处理: 1.立即冰敷处理:让受伤的人正面坐下或仰卧着,同时用背包等物品将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从而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尽快用冰袋或冷毛巾在受伤部位冷敷,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及渗出,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2、加压包扎处理: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应用三角巾、头巾或衣物等任何布类物品加压包扎踝关节及其周围,也可用数条宽胶布从足底向踝关节及足背方向粘贴、固定踝关节,减少活动度。无论加压包扎或用胶布粘贴固定均应使受伤的外踝形成外翻或受伤的内踝形成内翻。这样既可减轻肿胀,又可减轻或避免受伤的副韧带或肌肉继续再受到牵拉,从而减轻或避免加重损伤和疼痛。 3.骨折时关节固定处理:如果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根据情况选用约30厘米长的木版或硬纸板分别放置在受伤的踝关节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块木版或硬纸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牢固。 D、切忌方法: a)使劲揉搓肿胀处,想把淤积起来的血肿揉开、搓散。(错) 因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后,会形成血肿,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恢复,停止出血。如果扭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形成更大的血肿 b)用热毛巾敷,想活血消肿。(错) 热敷会使血流加快,如果在受伤24小时内即用热敷处理,会加剧出血和肿胀。应该在出血停止以后(一般24小时候)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为宜。 c)强忍着疼走路、活动,想预防“存住筋”。(错) 人们常说的“存住筋”,实际上是损伤后软组织的粘连,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损伤的中后期。 d)马上贴上膏药(错)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到扭伤处,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也会增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