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平县测配总技术报告

安平县测配总技术报告

安平县测配总技术报告
安平县测配总技术报告

河北省安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安平县农牧局土肥站

二零零八年五月

1

安平县2005-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报告

第一部分技术总结

一、项目背景及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提高粮食及其他作物单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推广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协调土壤、肥料、作物三者的关系,充分发挥土肥水种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不断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当前我县肥料利用基本情况: 一是化肥利用率低。我县氮肥当季利用率35%,与发达国家相比低25个百分点,造成大量肥料浪费。二是施肥结构不合理,生产中农民多按习惯施肥,重施氮、磷肥,轻施有机肥,造成肥料比例失调,严重影响肥效的发挥。三是施肥方式不科学,粗放式地表撒施面积较大,化肥深施、条施、沟施、穴施等技术覆盖面积较小。四是环境污染。因施肥不当造成环境和农产品污染日趋增加,农产品品质下降。以上情况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使施入土壤中的化学肥料尽可能多地被植物吸收。尽可能减少在环境中的滞留,才能够使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肥料利用率不断提高,肥料用量则将在现有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因此,测土配方施肥不但可以合理供

给作物所需养分,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弥补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平衡土壤养分的投入和支出,维持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因此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推广平衡施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减少污染、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措施。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减少污染、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措施,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的重要途径。

安平县农业生产基本情况:安平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县之一。我县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也是我省沃土工程项目示范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3镇5乡,,23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总耕地面积53万亩,粮食作物面积62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3万亩,玉米面积29万亩。2005年小麦单产425公斤/亩,玉米单产500公斤/亩,粮食总产量285250吨。

安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黑龙港低平原旱作区,东经115°19′-115°40′,北纬38°5′-38°21′,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少雨干旱,夏季

气候闷热,秋季天气明朗,冬季寒冷,干寒少雪,年平均降雨量530.6毫米,降雨主要是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的73.5%,全年平均气温12.8?。大于和等于0?的积温为4456?,无霜期189天,平均日照数为2889.7小时,年日照率为67%,太阳辐射年总为134.4卡/平方厘米,蒸发量1221.4毫米,干旱指数为2.46。农业灌溉用水完全依靠开采地下水及降水。

我县土壤类型可分潮土、风砂土2个土类,潮土、褐土化潮土、风砂土3个亚类,砂质潮土、砂壤质潮土、壤质潮土(潮土亚类)、粘质潮土、壤质潮土(褐土化潮土亚类)、半固定风砂土6个土属及22个土种,以壤质潮土、砂壤质潮土为主。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较好。其中轻壤质土壤面积30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6.6%,全县均有分布;中壤质土壤面积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9.4%,全县均有分布;砂壤质土壤面积1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4.5%,主要分布在察罗、刘吉口、南苏村、东里屯、南王庄一带;砂质土壤面积4.9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程油子、袁营、东黄城、大子文、孙辽城、西辽城、南郝村、北郝村、西赵庄一带。

安平县农牧局是安平县政府农业职能部门,涉农服务内容包括农业、农机、畜牧几个方面,其中农业服务部门下设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技术推广站、种子监督检验站、土肥站、植保站、农药监督管理站、农经站、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广校9个事业单位和农

场、种子公司2个企业单位。全局现有科技人员53名,高级农艺师5名,农艺师17名,初级技术人员31名,乡级科技人员23名,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健全,全县拥有农民技术员450名,科技示范户290户。

2005年,国家批准我县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列入了全县十大民心工程,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财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农牧局、财政局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县政府从人员编制和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05年批准我们成立了农业检测中心,落实了编制7人。为顺利开展工作还专门为我们配备了一辆中型面包车作为测土配方施肥专用车。为了搞好项目的落实,农牧局也相继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并聘请市土肥站站长、研究员王玉朵为技术顾问。

为了真正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牧局不断充实加强土肥工作的技术力量,局班子先后两次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加强土肥站队伍建设,先后把四名河北农大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土肥站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肥站人员由过去的5名增加到9名,其中本科毕业生4名,大专3名,中专2名,形成了一支面向基层、面向农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队伍,保证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达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

综合评价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三年来的技术进步状况,一是进一

步充实和加强了土肥技术力量。二是促进了施肥观念和施肥方法的改变,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变单一施肥为平衡施肥;变重化肥为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变撒施化肥为深施化肥;变一次施足底肥为基肥与追肥配合。三是推进了耕地质量建设,土壤养分结构日趋合理,改善了耕地质量。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农技服务推广网络,逐步探索出一条测土、配方、生产、销售、技术指导“五位一体”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模式。五是减少了污染,有效的抑制了过量施肥,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二、项目技术内容及完成情况

(一)、样品采集

1、采样规划。(1)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采样前根据本区域农业生产情况,收集本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确定采样区域。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因素,将采样区域按100亩为一个采样单元划分为4000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均匀一致。(2)制订采样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采样人员技术培训、各乡镇村采样点数量及分布、采样小组人员组成、工作区域、时间要求等。同时,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采样标签等。

2、绘制点位图。根据采样规划,参考县级土壤图,绘制样点分布图。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臵的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10亩。

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3、质量控制(1)采样时间:在玉米停止生长收获前,具体时间:9月20日-9月30日。

(2)采样周期: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3年采集1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1次。

(3)采样深度:采样深度0~20厘米。

(4)采样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取15个~20个样点。

(5)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采用S形或棋盘形布点采样。

(6)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因需测定或抽样测定微量元素,所有样品都应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7)样品量: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的0.5公斤,用于试验的2公斤以上,长期保存备用),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8)样品标记: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

(9)土壤样品制备: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臵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袋中备用。袋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试样一般保存三个月至一年,以备查询。“3414”试验等有价值、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采集土样是最基础也是最繁琐的工作。三年来,共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8024个。

(二)、田间调查及农户施肥调查

1、调查内容:在田间取样的同时,调查田间基本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取样地块的土壤基本性状、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等,具体调查内容和要求参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附表来进行,在调查前,要进行调查员的培训,同时调查员一定要仔细阅读填表说明,领会每项内容的真正含义。注意调查农户要有代表性、调查数据要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2、调查方法:调查农户确定后,首先要收集农户地块施肥的信

息和数据。数据收集的主要途径是填写问卷。本次测土配方施肥采用面访式问卷调查,即调查员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调查员提问,被调查者回答,这种方式可提高调查的回答率、提高调查的质量、减少数据搜集所花费的时间。

土壤基本性状由取样人员现场调查,利用GPS记录该地块的地理坐标,同时判断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排水性、地形和土层厚度等,确定土壤障碍因素与土壤肥力水平,询问陪同取样调查的地块所属农户和村组人员该田块的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施肥和灌水情况等。

三年来,共完成农户基本情况调查表8024份、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4000余份,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三)、分析化验:

1、土壤测试项目、方法

(1)、土壤质地

全部样品均需采用手摸测定,质地分为:砂土、砂壤、壤土、粘壤、粘土五级。

室内选取10%的样品采用比重计法(粒度分布仪法)测定。

(2)、土壤pH(必测项目)

土液比1:2.5,电位法测定。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选定10%的样品)

EDTA-乙酸铵盐交换法测定。

(4)、土壤有机质(必测项目)

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

(5)、土壤氮

5-1土壤全氮(必测项目)

凯氏蒸馏法测定。

5-2土壤水解性氮(选测项目)

碱解扩散法测定。

5-3土壤硝态氮(选测项目)

氯化钙浸提—紫外分光光度法或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6)、土壤磷

6-1土壤全磷(选10%的样品测定)

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6-2土壤有效磷(必测项目)

碳酸氢钠-盐酸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7)、土壤钾

7-1土壤全钾(选10%的样品测定)

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7-2土壤缓效钾(必测项目)

硝酸提取—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7-3土壤速效钾(必测项目)

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8)、土壤有效硫(必测项目)

磷酸盐-乙酸浸提—硫酸钡比浊法测定。

(9)、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必测项目)

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10)、土壤有效硼(必测项目)

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测定。

(11)、土壤有效钼(一般区域选10%的样品,豆科作物主产区全测)

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测定。

2、植物测试

(1)、全氮、全磷、全钾

硫酸—过氧化氢消煮,或水杨酸—锌粉还原,硫酸—加速剂消煮,全氮采用蒸馏滴定法测定;全磷采用钒钼黄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2)、水分

常压恒温干燥法或减压干燥法测定。

(3)、粗灰分

干灰化法测定。

(4)、全钙、全镁

干灰化-稀盐酸溶解法或硝酸-高氯酸消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或ICP法测定。

(5)、全硫

硝酸-高氯酸消煮法或硝酸镁灰化法,硫酸钡比浊或ICP法测定。

(6)、全硼、全钼

干灰化-稀盐酸溶解,硼采用姜黄素或甲亚胺比色法测定,钼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或极谱法测定。

(7)、全量铜、锌、铁、锰

干灰化或湿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ICP法测定

3、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

①标准溶液的校准。标准溶液分为元素标准溶液和标准滴定溶液两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制、使用和保存。

②空白试验。空白值的大小和分散程度,影响着方法的检测限和结果的精密度。影响空白值的主要因素有:纯水质量、试剂纯度、试液配制质量、玻璃器皿的洁净度、精密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实验室的清洁度、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等等。空白试验一般平行测定的相对差值不应大于50%,同时,应通过大量的试验,逐步总结出各种空白值的合理范围。每个测试批次及重新配臵药剂都要增加空白。

③精密度控制。精密度一般采用平行测定的允许差来控制。通常情况下,土壤样品需作10%~30%的平行。5个样品以下的,应增加为100%的平行。平行测试结果符合规定的允许差,最终结果以其

平均值报出,如果平行测试结果超过规定的允许差,需再加测一次,取符合规定允许差的测定值报出。如果多组平行测试结果超过规定的允许差,应考虑整批重作。

④准确度控制。准确度一般采用标准样品作为控制手段。通常情况下,每批样品或每50个样品加测标准样品一个,其测试结果与标准样品标准值的差值,应控制在标准偏差(S)范围内。

三年来,共化验土壤及植株样品8474个,检验项次68100项次,其中大量元素 39300项次,种微量元素24400项次,其他元素4400项次。

(四)、田间试验:

1、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本项目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1(1是可变因素,本次试验设定为有机肥)的设计,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增加一个有机肥的处理15(只施有机肥,不施化肥),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具体情况见表1-1。

试验可以不设重复,小区采用随机排列,高肥区与无肥区不能相邻。

冬小麦—夏玉米两作最高施氮水平为45公斤/亩,最高施磷(P2O5)水平为21公斤/亩,最高施钾(K2O)水平为27公斤/亩。具体每个因素亩施肥量见表1-2、1-3、1-4、1-5、1-6。

各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m2,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田间小区留观察道,各试验点田间小区排列示意图见档案资料。

表1-5 400—500公斤夏玉米肥效试验各因素肥料用量(公斤/亩)

3、田间实施

(1)、按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质地(砂、中、粘)确定试验地点。综合分析当地小麦产量,划出高、中、低三个产量水平,在不同产量水平的耕地上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点(GPS定位),安排田间试验,其中高肥力水平3个点、中肥力水平4个点、低肥力水平3个点。并按照高、中、低肥力和产量水平各确定一个点为定位点,试验周期为3年(3茬小麦3茬玉米),其余的7个点每年更换。

(2)、选点后取土测定土壤有效磷,按土壤有效磷含量拉开档次定点确定了10个点每点15个处理(含有机肥的处理)。

(3)、试验区土样采集。在玉米收获前一周采集混合土样,采集混合土样的点数,每亩为20个点,以保证土样的代表性。混合土样分0-20,20-40公分两层分别采集,采样后及时风干送交化验。其中,选择一个中等肥力的试验点,每层采集土样22公斤,其中20公斤送省土壤肥料总站用于M3化验方法的研究。小麦收获前1周内分别在1、2、4、6、8、15共6个处理内采集土样。每个处理的混合土样的取土点数不少于5个点,采样深度仍为0-20,20-40公分,数量不少于2公斤。玉米收获前1周内在上述6个处理内按同样方法去土,及时风干后送交化验。

(4)、有机肥样品采集。对试验准备用的有机肥采样20个点,放在塑料布上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留下1公斤室内风干用于化验。

(5)、植株样品的采集。在1、2、4、6、8、15处理中,每个处理随机选5行,每行随机取20cm长的样段,将植株样品从基部剪掉根。根据取样数量计算单位面积的地上部鲜重、风干重,籽粒、秸秆(除籽粒以外的地上部分)风干重及水分,籽茎比。秸秆、籽粒样品加标签保存备用。

(6)、小区面积30平米(5х6),小区宽度不应低于4米,依据地块形状确定小区排列方式。各试验点小区排列详见档案资料。

(7)、施肥方式。冬小麦磷、钾肥一次全部底施翻入土内,防止烧苗。夏玉米磷、钾肥作底肥施用,施肥深度在10cm以下。用于小麦的氮肥底追比例为1:2,三分之一的氮肥作底肥,三分之二的氮肥作追肥,追肥在起身—拔节期追施(最高施氮肥处理可分起身、拔节两次追施,各占1/2)。用于夏玉米的氮肥分2次施,(苗期或底肥占三分之一、大喇叭口期占三分之二)。本次试验除处理15以外一律不施有机肥料,也不进行秸秆还田。

(8)、试验作物品种:各试验点作物品种一致。

(9)、试验用肥:尿素:含N 46%

三料磷肥:含P2O5 44%

硫酸钾:含K2O 50%

4、田间记载与管理。

调查记载前茬作物品种、产量、病虫害发生情况、试验地土壤类型、质地、前茬作物产量、施肥量、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等,具

体情况见田间试验数据库。

(1)、小麦:品种、播期、播量、出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群体、有效穗数、株高、穗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倒伏情况等。

玉米:品种、播期、播量、出苗期、孕穗期、成熟期、群体、株高、亩穗数、穗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倒伏状况、灌水时期、灌水次数等。

管理措施:田间管理所有农艺措施要在一天内一次完成。

(2)、产量:小麦每小区收获5-10m2单打单收换算亩产量。玉米全区收获,每小区收获后测全部鲜重,再从中取50公斤风干脱粒称重,换算亩产量。

表1-7 肥效田间试验点基本情况统计表(2005年)

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四__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 同组人员: 评定成绩:评阅教师:

K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电偶测温原理及方法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是热电效应。将A和B二种不同的导体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如果二连接点温度(T,T0)不同,则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热电流,这就是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将A和B二种不同的金属材料一端焊接而成。A和B称为热电极,焊接的一端是接触热场的T端称为工作端或测量端,也称热端;未焊接的一端(接引线)处在温度T0称为自由端或参考端,也称冷端。T与T0的温差愈大,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愈大;温差为0时,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为0;因此,可以用测热电动势大小衡量温度的大小。国际上,将热电偶的A、B热电极材料不同分成若干分度号,如常用的K(镍铬-镍硅或镍铝)、E(镍铬-康铜)、T(铜-康铜)等等,并且有相应的分度(见附录)表即参考端温度为0℃时的测量端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表;可以通过测量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值再查分度表得到相应的温度值。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温度源、P t100热电阻(温度源温度控制传感器)、K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代mV发生器)。 四、实验步骤: 热电偶使用说明:热电偶由A、B热电极材料及直径(偶丝直径)决定其测温范围,如K(镍铬-镍硅或镍铝)热电偶,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0~1200℃,本实验用的K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0~800℃;E(镍铬-康铜),偶丝直径3.2mm时测温范围-200~+750℃,实验用的E热电偶偶丝直径为0.5mm,测温范围-200~+350℃。由于温度源温度<200℃,所以,所有热电偶实际测温范围<200℃。 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量的是测量端与参考端之间的温度差,必须保证参考端温度为0℃时才能正确测量测量端的温度,否则存在着参考端所处环境温度值误差。 热电偶的分度表(见附录)是定义在热电偶的参考端(冷端)为0℃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机械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测试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姓名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 2012年5月15

实验一: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技术; 2.掌握选择应变片的原则及粘贴质量的检查; 3. 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1.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5. 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6.为后续电阻应变测量的实验做好在试件上粘贴应变片、接线、防潮、检查等准备工作。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等强度梁试件; 天平秤;砝码;INV1861应变调理器; 千分尺(0~25㎜);INV3018C信号采集分析仪; 防潮用硅胶;游标卡尺; 电烙铁、镊子、砂纸等工具;小台钳、钢尺、划针; 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丙酮、乙醇、药棉等清洗器材等。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S来表示。 本实验中用到的是单臂电桥,即四分之一桥,工作中只有一个桥臂电阻随着被测量的变化而变化,设改电阻为R1,产生的电阻变化量为ΔR,原理如下图所示:

个 则输出电压0U 的值为: 01 4 e u u S =ε 式中, 0u 为输出电压,ε为应变值,e u 为供桥电压,0u 和ε可从分析仪中直接读出, e u 在应变仪中读出,S 为实验所求。 四、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1.选片。目测电阻应变片有无折痕、断丝、霉点、锈点等缺陷,缺陷应变片不能粘贴,必须更换。 2.测片。用数字万用表或电桥精确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注意: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直接接触应变片基底。测量时应放在干净的书面上,不能使其受力,应保持平直。记录各个应变片的阻值,要求应变片阻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对于标称电阻为120Ω的应变片,测量时数字万用表必须打到200Ω档位上,所测电阻值为原始电阻。要求同一电桥中各应变片之间阻值相差均不得大于0.5Ω,否则需要更换。 3.试件表面处理。实验所用试件为等强度梁,为使粘贴牢固,必须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如下: (1)用细砂纸在等强度梁表面需贴片处打磨,打磨方向与贴片轴线位置成45度交叉。如等强度梁上有以前贴好的应变片,先用小刀铲掉。应变片为一次性消耗材料,粘贴后再起下来不能再用。 (2)用棉花球蘸丙酮、乙醇擦洗表面的油污和锈斑,直到干净再自行晾干。 (3)然后用划针在贴片处划出十字线,作为贴片坐标,再用棉球擦一下。 (4)打磨好的表面,如暂时不贴片,可涂以凡士林等防止氧化。 4.贴片。贴片过程如下: R1+δR R2 R4 R3 U e B D R2 A B C D R1 R4 R3 C 0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4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1 1.1实验内容1 1.2实验目的1 1.3实验仪器、设备1 1.4简单原理1 1.5实验步骤2 1.6实验结果2 1.7思考题4 实验二状态滤波器动态特性实验4 2.1实验内容4 2.2实验目的4 2.3实验仪器、设备5 2.4简单原理5 2.5实验步骤5 2.6实验结果6 2.7思考题11 实验三电机动平衡综合测试实验11 3.1实验内容11 3.2实验目的11 3.3实验仪器、设备11 3.4简单原理12

3.5实验步骤12 3.6实验结果13 3.7思考题15 实验四光栅传感器测距实验15 4.1实验内容15 4.2实验目的16 4.3实验仪器、设备16 4.4简单原理16 4.5实验步骤16 4.6实验结果17 4.5思考题19 实验五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19 5.1实验内容19 5.2实验目的19 5.3实验仪器、设备19 5.4简单原理19 5.5实验步骤20 5.6实验结果20 5.7思考题23 -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指导教师日期 1.1实验内容 1.2实验目的 1.3实验仪器、设备 1.4简单原理

1.5实验步骤 1.6实验结果 表1.1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表

表1.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表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单臂和半桥的灵敏度、线性误差、回程误差,在座标纸上分别画出单臂、板桥的输入及输出关系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线性误差、回城误差位置: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一、实验地点 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 二、实验时间 三、实验项目 1. 常用信号观察 2. 信号无失真传输 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 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 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 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 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 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

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报告——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测试报告

1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描述了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和对登录和注册功能的黑盒 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开发人员对软件产品进行完善和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份 客观的软件质量报告。本方案的主要读者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代表等。 测试流程: 制定测试计划开发测试脚本创建测试场景分析测试结果监视性能指标运行场景测试1.2系统简介 项目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本项目探讨了一个基于J2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基于 J2下的图书管理系统用语言开发处理程序,选择强大的作为开发工具,用交互式 网站界面设计技术( )开发前台界面,后台数据库选择。本系统实现了基本的对书 籍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归还信息、查询信息进行管理和操作等功能,可 以满足普通用户、管理员的需求。

1.3术语和缩略词参考资料 1)响应时间:客户端从给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开始直到完全接受了服务器反馈信息为止,这期间所用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 2)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交易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交易数量。 3)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请求数。 4)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 5)黑盒测试:英文是。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 6)等价划分测试:等价划分测试是根据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一种技术。

2测试概要 2.1测试用例设计 2.1.1黑盒测试: 1)边界值法 用边界值法设计用户注册测试用例: a)先等价划分 b)边界值分析

实验报告

?珠宝现代检测技术? 实验报告 姓名:邓林峰 班级:11宝石鉴定1班 学号:1120992 日期:2014-10-07

一、已知宝石红外光谱分析: 1天河石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130~1010cm-1强吸收区,由2~3个谱带组成。各谱带分别位于1130~1120、1027~1010、强度依次增大,900~400cm-1范围由较多的强度不大的吸收谱带构成一个复杂的弱吸收带,其中595、535cm-1出现中等吸收峰。

2碧玺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300cm-1左右有一个强吸收带谱带比较宽为BO3的振动;1200~950cm-1有3个强吸收风带为SiOSi、OsiO、OsiO的振动;820~550cm-1由3个中~弱的 吸收带组成为SiOSi振动。

3尖晶石的红外光谱反射法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大于750cm-1几本没有吸收峰带,725~500cm-1有2个明显的强吸收带,谱带较宽。 二、未知宝石红外光谱分析:

4据图测试分析可得:1200~900cm-1有2个强吸收带,强度递增;900~400cm-1有较多的强大不大的吸收谱带构成一个复杂的弱吸收带区,535cm出现中等吸收峰,该谱图测试跟长石类的钠长石、微斜长石极像,加上外铺助放大镜、天平、分光镜等工具判断该图是日光石的红外光谱图。 三、已知宝石紫外-可见光测试分析

5祖母绿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据图测试分析可得祖母绿在红区683nm、680nm、和637nm处有吸收线明显,662nm、646nm两个弱带,从 630nm~580nm有一微弱的普遍吸收,在蓝区477nm处有一弱谱线。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版陈雅萍主编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二版参考答案 第1章课程导入 1.1认识电工实验实训室 思考与练习 1.直流交流 2.有电切断 1.2安全用电常识 思考与练习 1.50mA36V 2.正确安装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3.用水和泡沫 复习与考工模拟 一、是非题 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1.B2.A3.A4.C5.C 三、简答题 1.电工实验实训室通常的电源配置有:①两组可调直流稳压电压;②3~24V多挡低压交流输出;③单相交流电源;④TTL电源;⑤三相交流电压输出。 2.常用电工仪器仪表有: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毫伏表、频率计、兆欧表、钳形电流表、信号发生器、单相调压器等。常用电工工具有:老虎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螺丝刀、镊子、电工刀、试电笔等。 3.实验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实训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实训室,到达指定的工位,未经同意,不得私自调换。 (2)不得穿拖鞋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在室内喧哗、打闹、随意走动,不得乱摸乱动有关电气设备。 (3)任何电气设备内部未经验明无电时,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任何接、拆线都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4)实训前必须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如发现不安全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电器设备安装检修后,须经检验后方可使用。

(5)实践操作时,思想要高度集中,操作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不准做任何与实验实训无关的事, (6)要爱护实验实训工具、仪器仪表、电气设备和公共财物。 (7)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他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由事故人作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并给予批评或处分。 (8)保持实验实训室整洁,每次实验实训后要清理工作场所,做好设备清洁和日常维护工作。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4.常见的触电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四、实践与应用题 略 第2章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2.1电路与电路图 思考与练习 1.电流电源负载传输环节 2.通路断路(或开路)短路电源短路 2.2电流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1.正电荷电子流动 2.24A 3.直流电流表直流电流 2.3电压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1.1.5V 2.直流电压表直流电压 2.4电阻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R ×100?电阻调零1 2.5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思考与练习 1.正比反比R U I = 2.5?3.6A 2.6电能与电功率 思考与练习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李学聪冯燕编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0一四年二月

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 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 3. 热电偶 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 4. 2 1 3位数字万用表 1只 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 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 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 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5. 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90℃、110℃、130℃和150℃,将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

第一章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参考答案

1.比较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几种发电形式的优缺点。 答:⑴火力发电。优点:技术成熟,目前成本较低。对地理环境要求低。缺点:污染大,可持续发展前景暗淡。耗能大,效率低。 ⑵水力发电。优点:历史悠久,后期成本很低。无污染,水能可再生,水能蕴藏总量大。缺点:固定资产投资大,对地理环境要求高,比如中国西南部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但自然环境恶劣,建设困难,始终无法加以利用。 ⑶风力发电。优点:后期成本低。风能绝对无污染。可再生,总量大。 缺点:不是随时随地都有合适的风,太大了不行,太小了不行。建设风力电场的成本很高。 ⑷太阳能发电。优点:太阳能发电被称为最理想的新能源。①无枯竭危险;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⑤能源质量高;⑥容易使用。缺点: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太阳能来发电设备成本高,却太阳能利用率较低,不能广泛应用。 2.我国常用的输电电压等级有哪几种? 答:我国常用的输电电压等级有35kv、110kv、220kv、330kv及500kv等。 3.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有何区别?试指出你所在电工实训室和仪器所用电源分属于哪类?答:⑴质量电源能提供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动势;交流电源提供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⑵万用表、电压表表头、电流表表头、钳形电流表、绝缘电阻表等仪器所用电源分属于直流电源。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所用电源分属于交流电源。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的电源类型和电压等级要求。哪些属于安全电压供电的用电器? 答:洗衣机、电饭锅、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器的电源类型是交流电源,电压等级要求为220kv,均不属于安全电压供电的用电器。 5.在电工实训过程中为防止触电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在电工实训过程中为防止触电,必须严格遵守电工实训室操作规程。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实训前应根据实训内容,穿戴好必需的防护用品,详细检查所用工具、仪表、工作台是否安全可靠。②工作电源和试验电源的停、送电必须由专业电工或有电工操作资质的实训指导老师控制,学生严禁擅自送电。③电工实训室内所有的电气线路在未经验电器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④操作训练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工艺进行,操作训练过程中若有创新点必须经老师审核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改进或调整。⑤实训室的电气设备维护原则上应由专业老师或电工技师进行。不准在试验设备运转时或未断电时拆卸修理电气设备,必须在停机、切断设备电源、取下熔断器、验明无电,并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方可进行工作。⑥使用验电器时禁止超范围使用,电工实训选用的低压验电器纸允许在500v以下电压使用。⑦选用的熔断器、开关及插座等低压电器设备的额定值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使用规定,严禁用铜丝等代替熔断器熔丝。⑧登高装挂荧光灯等电气设备时应有专人监护,人字梯应系好拉绳,扶梯应有防滑胶垫。禁止用桌椅叠加高考作用,登高作业完毕后,必须及时拆除临时接地线,并检查是否有工具等物遗留在作用台面上。⑨实训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工位,检查是否有螺钉等遗留在实验箱内,防止下次通电短路;收齐工具、恢复仪表初始位置。实训过程中如有工具或设备损坏应及时报告,只有验收合格后才能入库,防止设备绝缘破损影响下次安全使用。 6.什么叫做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有哪几个等级?

JGB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2017年06月8日

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 1、四倍频辨向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光栅传感器输出两路相位相差为90的方波信号A和B.如图l所示,用A,B 两相信号的脉冲数表示光栅走过的位移量,标志光栅分正向与反向移动.四倍频后的信号,经计数器计数后转化为相对位置.计数过程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由微处理器内部定时计数器实现计数;二是由可逆计数器实现对正反向脉冲的计数. ①当光栅正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超前B相90,则在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共有4次相对变化:00→10→11→01→00.这样,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加计数,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加计数,从而实现正转状态的四倍频计数. ②当光栅反向移动时,光栅输出的A相信号的相位滞后于B相信号90,则一个周期内两相信号也有4次相对变化:00→01→11→10→00.同理,如果每发生一次变化,可逆计数器便实现一次减计数,在一个周期内,共可实现4次减计数,就实现了反转。 2、四倍频辨向电路波形图

实验二:电容式、涡流式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实验 一变面积传感器实验原理及电路 实验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电容的变化通过电容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器后,用数字电压表显示出来。 图2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电路框图 图3 电容转换电路原理图

图4 二极管环形电桥原理图 1、根据表1实测数据,画出输入/输出特性曲线Uo=f(X),并且计算灵敏度和 非线性误差。 表1-1变面积电容传感器实测数据记录表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力学与材料学院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报告二 XRD图谱分析 专业年级:1 姓名:1 指导老师:1 学号:1 2016年12月 中国南京 目录 实验名称:XRD图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操作过程……………………………………………………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名称:XRD图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XRD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不同物相晶体结构XRD图谱的区别,熟练掌握如何来分析利用X射线测试得到的XRD图谱。 二、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如何来利用软件打开、分析XRD图谱,以及输出分析结果。 2、明确不同物质的XRD图谱,掌握XRD图谱包含的晶体结构的关系,通过自己分析、数据查找和鉴别的全过程,了解如何利用软件正确分析和确定不同物相的XRD图谱,并输出分析结果。 3、实验报告的编写,要求报告能准确的反映实验目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三、操作过程 1、启动Jade 6.0,并打开实验数据。 2、点击图标使图谱平滑后,再连续两次点击图标扣除背景影响。 3、右击工具栏中的图标,全选左侧的项目,取消选择右侧中的Use Chemistry Filter,最后在下方选择S/M Focus on Major Phases(如图一),并点击OK。 图一

4、得到物相分析,根据FOM值(越小,匹配性越高)可推断出该物相为以ZnO为主,可能含有CaF2、Al2O3、Mg(OH)2混合组成的物质(如图二),双击第一种物质可以得到主晶相的PDF卡片(如图三),点击图三版面中的Lines可以观察到不同角度处的衍射强度(如图四)。 图二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号:B002D150 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Modern Measurement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总学时:32(其中实验学时:8) 学分:2.0 考核形式:考试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当前数字化、网络化的测试技术,了解现代测试技术过程中GPIB、VXI等程控仪器的数字接口,以及PXI等自动检测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开发、应用现代测试系统的能力。 本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讨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以电子测量、检测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课程为基础。讲授过程中需结合控制接口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智能仪器、网络测试技术等内容,综合地进行分析,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应用智能仪器进行信号检测及分析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现代测试技术概述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自动测试系统的应用和意义。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 了解程控设备互联协议。 掌握现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了解网络化测试系统技术。 了解自动测试软件平台技术。 第二部分总线接口技术 教学重点:GPIB总线结构及接口设计。 VXI总线组成及通信协议。 PXI总线规范及系统结构。 教学难点:VXI总线通信协议。 教学要点及要求: 了解GPIB数字接口的发展及基本特性。 掌握GPIB器件模型,掌握数字总线结构,理解接口功能及其赋予器件的能力。 理解GPIB专用LSI接口芯片实现接口功能。

[电工技术实训总结]电工技术总结

[电工技术实训总结]电工技术总结 转眼间,我到xx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工作四个月了.这段时间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公司规章制度,技术理论知识,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在这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经过短短几个月的锻炼,使我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段经历使我的电工工作生涯再上新台阶,这段时光也将成为我今后生活中值得回忆的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以前也做过值班电工,也和许多人一样认为值班电工只是简单的抄抄表,巡视设备,写个操作票,导致操作,自从我来到商贸路电力室,才深深的人知道,要保证电力室的安全运行,只做到以上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保证配电安全运行,万无一失,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对设备的缺陷进行分析,对故障进行正确的判断,迅速的处理.这就要求值班人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工作技能.还有不可忽视而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值班人员处理突发事件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正常的发挥技术水平.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有了提高,在正值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和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计划,执行工作计划,有了合理的工作计划,任务明确,工作有顺序.打扫卫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技术解决.做好记录,填写设备档案,以备以后故障分析,有据可查.抄表,巡视,夜间检查,分段总结使工作不断改进.使我真正懂得

了,人为什么要工作?怎样去工作?为谁去工作?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 价值,把个人的得失与公司厉害相结合,只有公司发展壮大,个人才能 有所前途,公司个人是相辅相成,相互关系. 在经济冲击的浪潮下,我公司采取措施,节能降耗,发展业务,广 开财源,毅然建立了新乡,濮阳,鹤壁等新的机站.看到了公司前景,公 司在前进,员工要发展,我愿早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我愿为树立仪 德人形象,创造仪德人辉煌而努力工作. 自从事本职工作以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地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认真地进行各项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不断地探求新知,锐意进取,积极地开展智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完整履行好一个技师的工作职责,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活动,大地做好了传、帮、带的作用,并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指标,在公司的生产和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如下: 没有坚定真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积极向上的指导思想。为 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几年来我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形势,结合形势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到生产过程中去,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企业保持一致。同时,也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

--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研究生课程(实践类)报告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环境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课程代码:17000021 实验题目:不同毕托管修正系数的标定实验 学生姓名:吴小田 专业﹑学号:供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122551452 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

4学时 1. 掌握“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测试流量和标定风速的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2. 根据已有测量仪表的精度和计算公式、方法。确定该标定装置的总不确定度; 3. 现有两支毕托管,一支为L 标注型毕托管,一支为S 型翼型测试头,采用该标定装置,求出两支毕托管的风速修正系数。并进行误差分析。 参考资料: 1.王中宇, 刘智敏.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孙淮清, 王建中.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设计手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梁国伟, 蔡武昌. 流量测量技术及仪表[J].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路建岭、吴虎彪、邹志军等,一种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的试验研究,流体机械,2009,10. 5.田胜元, 萧曰嵘编著,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实验地点:环境与建筑学院414室, 备注:实验之前需要完成试验装置不确定度的计算书和实验方案。 2013.02.28 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熟悉风速标定装置及原理,以及会使用风速标定装置对不同类型毕托管进行标定。 2.了解毕托管的工作原理,比较不同毕托管的制作工艺差别及误差分析 二、实验仪表: HD2001.1温湿度露点大气压力风速变送器、倾斜式微压差计两台、、L 型毕托管一支(长度500mm )、S 型翼型毕托管1支(长度500mm ) 三、实验原理: 1.标准流量管,2.压力采集环,3.整流格栅,4.标准风道,5.风速计测孔 6.静压箱,7.离心风机, 8.变频器,9.倾斜式微压差计。 图1 负压式微风速标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标准流量管是通过大气压力、 空气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和某截面的壁面静压 4个参数来测试流量的。装置的试验原理是用伯努利方程计算标准流量管流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标准流量获得标准风道的平均风速, 再由流体在管道内流动分布的特点, 经理论计算得出风道轴心风速作为标准点风速, 即风速计标定时的参照标准风速。 标准流量 根据伯努利方程得: 2 2 1v P P P b a ρ= -=?(1) 式中: P ?压差, Pa 6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 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构成直流电桥,利用应变式传感器实现重量的测量。 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每只约20g)、数显表、±15V电源数、±4V电源、数字万用表。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左上方的R1、R 2、R 3、R4标志端。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约为50Ω左右。 图1-1 应变片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 (1)接入模板电源±15V,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增益调节电位器Rw3顺时针调节到大致中间位置;(2)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V o1输出端与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完毕后关闭主控台电源。 3、参考图1-2接入传感器,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它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在模块内已连接好),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主控台到应变式传感器模块上的±5V、±15V电压值是否稳定?若电压波动值大于10mV,应反复拔插相应的电源连接线,直至电压稳定,不再波动为止,然后粗调节Rw1,再细调R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4、在传感器托盘上放置1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显示值,依次增加砝码并读取相应的数显表数值,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1-1。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