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完整资料).doc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完整资料).doc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完整资料).doc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1.1 基本原则

城市风貌设计是对本次规划的进一步诠释,旨在通过保护、创造和发展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规划以建设具有适宜居住的产业区为总体目标。突出“北山南水,水绕城流”的地域风貌特色,强调对区内空间的总体要求,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从城市总体形象、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景观环境、空间尺度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将城市景观中心与滨水岸线以及各功能组团,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城市景观环境,并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生态与现代城市新区

风貌特色相结合的产业新城景观环境;

?充分重视开放空间和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

道路和开放空间的界面设计;

?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

历史文化街区;

?构筑现代化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组织城

市开放空间,强化街道空间的特色,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

强化细节,注重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以及城市色彩控制。1.2 总体形象控制

总体形象控制是对形成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的控制。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形象控制的具体内容。

总体形象控制的要点在于:

依托秀才山以及秀才山水库良好的环境背景形成借景和对景,并通过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河渠等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区。

通过严格限制其开发强度和高度,保护山及河渠等自然景观的视觉通达性。

通过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与公园、街头绿地、商业和旅游休闲绿地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筑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景观基准面。

依托景观基准面,通过武广高铁、广乐高速、昆汕高速等横贯规划区的道路防护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主体构架,衬托合作区总体城市形象;以秀才山核心区形成主要自然生态休闲中心;以中央服务区城市中心地段展示城市界面;最终逐步形成脉络清晰的城市风貌区和城市轮廓。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区域,共以下8个风貌片区:

①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自然生态休闲风貌区

以秀才山水库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整体采取保护的策略,营造

北部自然生态休闲风貌。

②中央服务区:活力中心特色风貌区

“山水相连、城景互融”的自然环境与精心规划、疏密有致的建筑形式相辅相成,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物质要素在城市滨水中心区合理组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③启动区:丰富多彩城市新区

作为合作区的启动区,合理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商业、配套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区的景观特质。

④西部生态居住组团:“生态、亲和、便利宜人”的现代住区

以自然山体为景观核心、高速公路绿化带为纽带,契形绿地向社区渗透的景观格局,使居住融入到城市景观系统中去。

⑤南部滨水居住组团:特色水景风貌区

结合中间景观水系,合理组织配套服务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滨水城市新区景观特质。

⑥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特色风貌区

以大规模现代工业厂房形成规整、明快的城市风貌,体现追求速度、科学高效的精神。结合中间景观水系积极创造开敞空间,打破传统工业区呆板枯燥的格局,满足舒适、安全、生活、社交、美学多层面的需要,创造人性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⑦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生态新城特色风貌区

依托现有的山水自然资源,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高新科技综合发

展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⑧ 茶园风情特色风貌区

依托茶叶研究所的茶园以及原有茶叶世界等旅游景区,打造具有茶园风情的绿色休闲度假风貌区。

1.3 设计要素控制

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和视觉效果是影响城市意象的

重要方面。城市设计应重点分析公共开敞空间的分布形态及联系的空间因素,尺度、节奏、层次、韵律、天际线等视觉要素和标高、高度、朝向、间距、建筑后退等技术要素。

1.3.1 高度控制

高度控制划分为城市制高点、高层发展区(可根据景观要求

建设高层、超高层)、多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应超过24米建设)以及低层发展区(除特殊局部,不应超过12米建设)四个层面的控制区。

根据整体城市形象控制的需要,在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综

合发展组团设立城市制高点,作为城市的主要地标。主要高层区

则集中在南部现代产业发展组团、启动区发展组团周边,体现城市的现代化风貌。低层发展区主要包括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西部生态居住组团、南部滨水居住组团、茶园风貌区等,强调开发的控制,维持各自的景观特色。其余地区以发展多层为主。

1.3.2 视线通廊

通过建筑高度控制以及建筑形体设计等手段,创造既视野开阔又丰富多样、串联多个景观节点的视觉通廊。主要包括:西部贯穿生态居住区与高新技术综合发展区的通廊、北部秀才山至南部仙桥村的景观通廊、旅游大道过境的视线通廊等。对于视线通廊范围内的建设,要进行控制,尽量以开敞为主。

1.3.3 界面

对滨水界面的处理,主要强调其轮廓线的连续性,以便于创造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城市天际线。而南部工业区中央大道作为综合性干道及进入城市核心区的主要通道,应强化其两侧建筑的现代风格及界面的连续性,既要有作为“街墙”的围合感,又要具备作为背景的优美连贯、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轮廓。要求沿街高层建筑的布局及建筑物顶部形式的设计要考虑到车行观赏的特点,既不要过度拥塞也不要过于稀松,而对于这些高层建筑的裙房或建筑的地面几层,要充分考虑行人尺度,加强建筑物的细部处理,适当补充视觉焦点与小型公共开放空间,以增强街道的韵律感与节奏感,满足使用者不同的视觉需求。

1.3.4 开敞空间

包括滨水开敞空间及郊野开敞空间两类。

滨水开敞空间主要包括中央水系周边、仙桥水两岸绿地,要加强对滨水空间的规划控制,在滨水区尽可能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建设步行道,增进亲水性。同时,加强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郊野开敞空间主要有西部生态居住区内的小山、北部秀才山等,要对山体加强保护,并将郊野景观引入周边建设区之中。

规划控制中央水系、中央服务区内绿地等,形成“山-城-水”对话的开敞空间系统。

1.3.5 景观轴线

布局“T字型”的景观轴,形成合作区的景观主轴。

规划以南部中央景观大道为景观主轴,旅游大道为景观次轴贯穿主要城市景观区,加强主次轴向间的联系和渗透,联系各主要景区和景点之间的道路必须特别重视自身的景观建设,在重要的对景轴线上合理组织街景的起伏对比变化,留置视线通廊。

南部中央景观大道:联系园区与英德市主城区,既有现代化的城市风貌景观,也有丰富的滨水景观,是展示合作区标志性城市景观界面的主要轴线,同时也是联系北部秀才山自然生态。

旅游大道:穿越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景观的主要轴线,是区内东西向的景观次轴。

1.4 城市风貌建设

1.4.1 功能区

1.4.1.1居住区

住区建设以规模体量适度的多层和低层住宅建设为主,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与景观视线通廊、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与住区内、外自然环境结合,

塑造具有个性明显和识别性强的住区整体环境。

要打通住区与滨水地区的绿色廊道,使人有更多机会亲近水体,并严格禁止位于滨水区的新建居住区侵占滨水公共绿地。

1.4.1.2工业区

打造绿色工业区,在区内工业建筑内辟设植有草木的公用平台花园,以加强工厂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绿化。尽量在园区内提供更多用地作为绿化用途,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其与周边环境更为协调。

1.4.1.3商业街区

注重建筑的退线,高层建筑必须与城市道路之间有足够的退后距离,尽量减少交通对办公区的影响。结合规划多布置街头绿地、休闲广场等活动空间。

1.4.2 开放空间

1.4.

2.1道路空间

分车带景观要保持一定的通透性,以利于组织道路两侧景观及不阻碍司机视线。交通岛不宜密植乔木或者大灌木,植物配置的图案要简介、曲线优美,创造具有特色的通透空间,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交通。

交叉口要根据道路的数量、交界的角度,结合花草进行造景,保证三角形视距范围的通透性及街道转折过渡作用,营造清爽开阔的路口景观。

1.4.

2.2滨水空间

打造滨水风光带,在人工湖附近设置具有标志性的滨水空间景观,

并在河口处设置大型建筑,作为重要收尾节点。

1.4.

2.3广场空间

以休憩为主题的广场,入口要容易识别,并交通方便。新建广场空间应以热带植物品种为主,广场的硬质铺装面积不宜过大,适当增加绿地面积。

结合地段的条件,应设置类型多样、规模适当的广场,包括交通广场、纪念广场、游憩广场、公共建筑前附属广场等。

1.4.

2.4绿色空间

尽量安排开敞式的公园,促使市民与绿色的接触。滨水驳岸要增加层次感,增加绿色柔化驳岸的比例,进一步形成“水体-地被-花灌木-乔木-休憩空间”的城市环境。

1.4.3 建筑风格

考虑到合作区地域范围较大,每个不同功能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演化过程,因此将片区的建筑风格控制按以下两个区域划分:

1.4.3.1现代建筑集中区

主要包括中央服务区、高新技术综合发展组团、南部现代产业发展组团、启动区发展组团。以现代建筑作为主要的风格,凸现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新区形象,强调建筑风格的新颖与协调。在中央服务区,建筑形式可以更为别致典雅,同时可以结合传统的坡屋顶、骑楼的建筑形式,凸现城市个性以及地域特色,形成整体的层次感和韵律感。

1.4.3.2建筑风格协调区

其他地区均划为风格协调区。区内建筑要尊重环境、尊重文脉,

建筑风格强调多元化,符合审美要求的建筑形体,都可以在此区运用。

1.4.4 城市色彩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要素,在城市建设和改善生活环境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城市色彩选择及搭配方面,依据英德市城市色彩规划,英红镇色彩规划为新颖、简洁、明快。

合作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自然美的丰富性,城市的空间色彩设计是以自然美为主要美学特征的。河水、树林、阳光是处于纯自然条件下的色彩元素,因此,合作区的主色调偏重于明亮的暖色调及舒适的冷色调。规划在空间色彩的处理上注重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特色保护,挖掘固有存在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的色彩,为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文脉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城市色彩控制上,规划将合作区划为色彩限制区、色彩主导区和色彩引导区。

色彩限制区主要包括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区、西部生态居住区、南部滨水居住区,新建建筑色彩应基本沿用朴素典雅的白色、暖灰色墙面和浅红色屋顶的搭配,红褐色、棕色和灰褐色作为主要的辅色调。

色彩主导区主要包括中央服务区、高新科技综合发展区、南部现代产业规模发展区、启动区等,区域内的建筑需形成具有现代感的清新绚丽的色彩风格,主色调以浅米黄、浅蓝和白色为主。

色彩引导区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区内其他区域,色彩可以在城市整体形象上,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予以变化,使其保持协调又各具特色。

同时,考虑到规划区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环境特点有差别,同时又

避免破坏城市的主体色调,建议采用大协调下的微差方式。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的区域,采用的色彩可以较暗,避免强烈的色彩冲突;对于建筑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采用色彩可以较为鲜丽;对于特色浓郁,环境优美的自然风貌区域,可以用更浅的色彩,使建筑掩映在绿阴丛中,显得高雅脱俗,清新明朗。

表12-1 英德市城市色彩规划色彩分区

(6)城市设计构思

1)设计构思过程

在对现有情况及相关背景的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理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具体构思工程如下:

构建垂直评价体系——生态适宜度及土地承载力的确定

A 、运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分析模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规划需求和可能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素(因子)包括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及景观要素等方面。并对每个单因子进行分级、确定权重值,分别编制单项生态因子图。对单因子图加权叠加,并对叠加结果进行分级,绘成图。根据综合适宜度评价结果,编制生态适宜度图。

B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土地承载力。其中两个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来度量“发展变量”;分析限制地区人类活动进一步增长的因子,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及其它要素。

C、对上述两点的串连使用,对土地进行发展分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限制发展区、环境保护区、环境整治区和更新改造区。

◆引导水平联系体系——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为保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规划引入“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力图搭建一个永久生态保护框架,主要内容如下:

A、促进规划区山水化:构建生态支持系统把自然引入城市,

与之融为一体。

B、整合城市生命线:为避免出现过度开发、无序乱建的混乱局面,应对规划区内部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在规划的整体构思上,主

要是现有自然生态环境,“构筑”生态走廊。

2)规划设计理念

◆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区内良好的自然山体是规划区最具优势的自然条件,是塑造规划区特色的重要因素,城市设计应考虑建筑与自然山体的关系,形成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案例分析: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大

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

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

规划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内核式圈层结构:内圈层是生态核心区,中圈层是生活活动区,外圈层是生产活动区。并倾情于山水,致力于空间,山、水、园融为一体的城市理念,塑造“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

倡导“低碳生产、低碳产品、低碳产业和低碳生活”的理念

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利用资源,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高新区整体定位,落实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及促进政策,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案例分析:曹妃甸工业区

曹妃甸工业区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减

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

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资源综合

利用管理控制体系、生态建设和环

境保护体系为重点,加快集聚钢铁、

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

示范产业群,形成完整的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项资源、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标准,成为引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适应气候,实施建筑的生态策略

生态观念不仅体现在规划上,而且体现在建筑设计之中。园区规划应在建筑设计上引导实施和采纳适应气候的生态策略。

根据国外试验研究的结论:在净高2.8m的空间,自然采光能达到室内7m;在微风条件下,实现自然通风的建筑进深约为15m左右。

案例分析:北京中关村软件园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建筑普遍采用16.2m进深,以满足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条件。对于庭院式布局的建筑,提倡庭院设计成开口形式、架空形式,以适应通风和气流的畅通。低容积率、低限高等基本原则(容积率0.35,建筑限高9m,部分12m),促使了实施生态策略条件的形成。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以河北省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 摘要: 风貌特色突出是世界上优秀城市所共有的品质,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往往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称赞的对象。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城市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历史文脉等要素的挖掘,力求打造一座屹立于京、津、保“金三角”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塑造独具特色的“风雅”之城。 关键词:景观风貌定位景观风貌控制标志建筑重点地段风貌设计 引言 城市景观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外部显现所给人的总体印象。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景观的地方特征与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景观风貌规划以现有各项规划为基础,全面分析城市现有各类资源,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为宗旨,具体而详尽地探讨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合理指导城市建设。 本文以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为例,探讨一座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塑造自身的景观风貌特色,形成富有个性魅力的空间形态。 1 “霸州”市由来 霸州市历史悠久,新石器中、晚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勤劳朴实的霸州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升息繁衍了几千年。秦属广阳郡,汉属琢郡益昌县,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置霸州,建置前此地多为水乡,当时,因此地近霸水河,又有对辽称霸之意,故称霸州。 2 区位交通 霸州市位于河北省中东部,东邻天津市,西接保定市,南邻文安县,北与廊坊市接壤。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三大城市“金三角”中心。

霸州宋辽时期可谓边 关重地,自古交通发达。 因为是南北交通之咽喉、 水运交通之要道而成为兵 家必争之地。宋人称“此 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 之机枢”,史有“帝阙下临 通万国,行人至此下燕山” 的记载。后随水量减少、洼淀淤积,内河航运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业。 如今的霸州交通条件优越,铁路线有京九铁路和津保铁路,其中京九铁路南北纵贯,霸州站为京南第一大站,是北京的南大门;津保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12国道、106国道和省道廊霸公路,构筑了霸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霸州已经成为环京津经济带上新兴的交通枢纽型城市。 3 霸州市城市建设现状 霸州市依托自身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近 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 市区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津霸铁路以南, 京九铁路以东,112国道以北,牤牛河以西区 域。其中建设道以南为老城区,建筑质量良莠 不齐;建设道与裕华道之间为新城区,行政中 心、商业中心、高档社区等建筑相继拔地而起, 以市政府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裕华道 以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 外向型项目为主导,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工、 保健食品、汽车配件等项目为主的产业格局。 4 规划思路 规划充分利用霸州市自然环境,结合现状条件,挖掘城市各种构成要素,把握其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城市风貌设计初探

63 小城镇建设 Ur ba n La nd d s c ap p e a n d Ar c h it ectural Design 摘要:本文以昆山城市风貌研究为例,初步剖析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设计主体、昆山城市风貌设计营造的特殊性,并且从物质空间与自然要素组合、物质空间五要素和风貌容量三个角度进行设计方法论述,以期为苏南地区城市风貌设计营造提供方法参考。 一、引言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县级市渐渐意识到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盲目建设、拿来主义、疏于管理而导致的形象危机,加大力度进行城镇风貌塑造与建设,力求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但是,当前风貌的营造设计落实管理职责往往集中于一个部门,因此,对风貌地域特殊性缺乏认识,设计方法单一,导致风貌特色不明显。 二、城市风貌涵义 关于“风貌”一词的概念界定,业内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它是城市抽象的、形而上的风格和具象的、形而下的面貌;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人们在对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之间所产生的审美意象。 本文的研究认为城市风貌包括“风”和“貌”两个构成要素,即隐性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显性的具体环境要素,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要素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氛围”;“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 三、“风”、“貌”的构成要素及设计主体 (一)“人本”要素 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非常注重“人本设计”,即精神理念方面的设计,包括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性艺术设计。落实到物质实体上就是:本土居民形象、地方性大众服饰、 城市风貌设计初探 刘 慧 杨新海 居民语言交往及行为规范艺术、地方特色影视艺术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地方土风文化与现代文明升华的艺术还有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营选,尤其要营造承载这些文化的相应承载场所。 (二)社会形态构成中的“无形”环境 “人本”要素是立足人的角度去影响“风”的建设,而“无形”环境主要指社会诸多其他因素。在城市风貌建设上,社会形态构成中归属于“风”的“无形”环境有文化环境、民族环境、宗教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 而所提到的几种“无形”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环境占有绝对优势,都能影响到城市的“貌”。但遗憾的是,这种无形环境往往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无法将它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或是将人的意志强加于有形物质,唯有去挖掘引导,才能塑造出合理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风貌。 (三)社会形态构成中的“有形”环境 社会形态构成中归属于“貌”的环境有地方环境、城市环境、历史环境等,这些环境类型都是以物质形态去影响整体“貌”的建设的。 地方环境包括山、水、气候等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环境,这里的历史环境主要指一些历史遗迹、文物;而城市环境就落实到了人工创造的城市空间总和。城市环境的营造,多数依托于城市设计。它是以城市为背景,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对象,以建筑形态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环境设计,其中主要包含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建筑形象是影响风貌的重要因素,其构成要素有建筑的造型、形态、色彩、肌理、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景观设计是针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其构成要素包括构筑物、水体、地形、种植设计等。这些要素影响的是风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空间构成,是属于微观层面被人感知的具体要素。 四、昆山城市风貌设计营造的特殊性 城市风貌设计营造具有地域特殊性,就昆山而言,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城市印象(特色) 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

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 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围绕三河形成主要XX生态景观轴和围绕地块片区特色形成历史老城、山水新城、城南休闲度假、城西民俗旅游、三河交汇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风貌区及城市多点景观节点的“六轴、六区、多点”的城市风貌系统。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我县是以土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在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积淀,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基础。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土族文化所

江山市城市风貌建设初探

江山市城市风貌建设初探 一、构成江山风貌特征的要素分析 1、自然因素。江山地处浙江西南部,钱塘江的上游,为浙、闽、赣三省交界区,是浙江西部门户。江山市区地形大致是中间低、东西两侧高,两山对峙,一港居中,整体轮廓是呈不对称的“凹”状地形。西南为西山、鸡公山,东面隔江为乌木山。市区依山傍水,外轮廓呈南北狭长形。具有地形起伏,地貌多变,生态环境复杂的自然条件。其次,江山又是自然景色优美的丘陵城市,靠山临江,南面老虎山与鸡公山对峙,北面凝秀、百祜双塔相望。老虎山上有景星塔、烟萝洞、鹤泉等古迹,西山上有鸡公石、接云洞,山下有目连洞、雪泉、须女泉。 2、社会、文化因素。江山一是历史悠久,文化蕴含深邃,孕育了许多名人、文豪。据记载,唐代名闻两浙的名儒——祝东山就世居在市区西山梅泉边上。宋朝江山曾产生过180位进士。许多文人墨客像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杨万里、陆游、辛弃疾、朱熹等均来过江山,留下大量诗文和墨迹。二是位于边界地区,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人杰地灵,打造了江山人正直、豪气、义气、强悍英勇的民风民情;三是民居排列紧密,强调天人合一,反映了江山具有江南民风纯朴,邻里关系融洽,为人和善、凝聚力强,团结友爱的特点。 3、人工因素。江山市经过历年城市建设特别近年来规划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东部绿化,南部工贸,西部仓储,北部居住,中部商业的功能分区。贯穿市区的四纵十四横的城市主道路已形成了城市基本框架,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已达7.7平方米。江山城市风貌建设,应在遵循城市发展普遍规划的基础上,依据江山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风民情等特点,明确城市风貌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使江山城市建设既体现出历史底蕴,又展现出当代文明,成为展示江山城市社会发展的窗口。 二、江山城市风貌建设的构想 (一)整体风貌 江山青山碧水的城市山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的基础,也是城市风貌塑造的基调。因此,江山整体风貌要以西山、虎山为城市景观背景,通过景观走廊和其他景观元素的有机衔接,形成“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景观网。从而使城市景观和绿化系统化、网络化,城市、景观和人和谐统一,创造出既有趣味又富于特征的开放性空间系统。 1、建立景观体系。城市建设要从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出发,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将自然景观引入城市。在山方面:形成江滨路、景星路、虎山路、江贺路三条景观走廊。使乌木山景区、双塔景区融入江滨路景观视野;西山景区中的鸡公石融入景星路、虎山路景观视野;老虎山景区虎石融入江贺景观视野,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其次,在水方面:结合江山港城防改造,在东面建造大型园林公园,在西侧修造绿化长廊。利用沿江宽阔的水面扩大视觉空间,增加景观区的透视,切忌用大型乔木阻隔与须江的联系和乌木山景区的视线。迁移目前江滨绿化带的乔木,改为绿草、鲜花与灌木。同时,在加固城区防洪堤时,可借鉴常德的经验,修建一条“江山文化长廊”,用文化艺术表现江山的历史风俗习惯、民风民情。 2、重视城市节点处理。城市节点一般包括中心区,城市广场、绿化、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前公共空间及其街廓设施,是构成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内容。因其不同的功能、性质、含义,要求在建设时赋予它们不同的空间序列、构图,并通过恰当的景观组织、比例尺度控制界面处理,创造出恰当的环境氛围和空间特色。 江山节点处理主要重点是“立门户、疏中心”。“门立户”就是要对城市入城口的道路、建筑、绿化、标识等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愉悦感。具体来说:南入城口,包括封门桥至江山大桥、封门桥至现长途汽运中心地段。目前通过衢江公路和南

策划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城市设计与

城 城风策划/编本刊编辑韦林

卷首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民群众“吾身”和“吾心”得以安放之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个又一个现代化都市在日益崛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千篇一律的地标建筑、摩登的CBD,这些“现代化”城市标配带来“千城一面”的审美疲劳;更甚者,为博人眼球的各种“先锋”建筑、“山寨”洋建筑不断涌现,让我们的城市陷入了文化与特色双迷失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文化自信、一些地方管理者眼光短视、开发商唯利至上等,主要还有城市设计滞后和管理制度缺失。不少城市没有开展城市设计,有的即使开展了城市设计,也存在片面追求国际化、现代化、大尺度和大拆大建的倾向,缺乏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的多维考量,忽略了地域性多元化,城市失去了民族特色。一些城市设计脱离实际,尤其是忽略其非法定性的属性且没有与上位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而导致难以落实;重文本成果的呈现、轻政策配套及体制机制保障的支撑。 历史文化是城市未来的竞争力。一座有自我涵养和品格、有独特景观和记忆的城市,才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广西也相继出台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文件,为新时期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业界深入探索城市特色风貌的理论与实践赋予了时代命题。 通过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找回城市空间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一道常答常新的命题。城市设计观念可能会不断变化,城市设计手段可能会不断推陈出新,但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宗旨不会改变。我们要在继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呼唤更为诗意的栖居设计,注重特色风貌发掘与功能布局并重,注重提升城市空间精细化管理,不断将中国气派、民族特色的城市发展推向全新的历史阶段。(韦林枚/文)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r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关键词】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特色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与科教文明。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优美的风貌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魅力。 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

厦门市海沧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研究

FUJIANLINYE 福建林业 科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3-05-17修回日期:2013-05-30 作者简介:华倩(1989-),女,贵州贵阳人,景园设计师,主要从事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工作。 厦门市海沧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研究* 华倩周璇蒋诗超吴泽英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8) 摘要: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城市特有的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的气质与性格。本文通过厦门市海沧区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的相关说明,介绍了海沧区风貌提升规划的思路及规划内容。关键词:海沧;城市风貌;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82(2013)03-0038-03 Study on Improvement on Urban Landscaping of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Hua Qing,Zhou Xuan,Jiang Shichao,Wu Zeying (Institute of Beilinyuan Landscaping &Architect Planting co.,Ltd.of 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38,P.R.China) Abstract:Urban landscaping is the image of a city,which reflects the city ’s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appearance.The thesis interprets the plan on improving urban landscaping of Haicang district of Xiamen and introduces the subject and content of the plan. Keywords:Haicang district;urban landscaping;plan 当前,我们的社会以及城市均处于一个快速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全国各级城市均在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也在同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的城市信息传播与扩散,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多重选择。飞速的城市发展进程使得城市的风貌在逐日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随之面临的是诸多城市“千城一面”风貌日益趋同的景象,求同存异,让城市保留及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应当是城市建设者及城市规划者的最终目标。 如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那么城市风貌应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表现了城市的气质与性格,体现出市民的文明、文化、科技等。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最有力,最精彩的高度概括。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均把城市风貌设计视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及时的对其风貌进行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厦门海沧城市规划为例展开研究。 1魅力海沧 海沧区位于厦门市西部,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北岸。闽南金三角突出部,西与漳州接壤,北与集美相连,东面、南面隔海分别与厦门本岛及招行局漳州开发区相望。是一个以石化、电子、机械为主导产业的,兼有港 口、物流仓储功能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现代化新市区,是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 海沧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两城、两湾依两山”的“山水城市”格局,即以蔡尖尾山为界的南北两座新城——— 马銮湾新城和海沧新城;两湾是马銮湾和东屿内湖湾;两山是天竺山和蔡尖尾山系。规划海沧绿地系统形成了“两核、三带、四廊”的格局。 两核———蔡尖尾山和北部的天竺山,将这两处山体作为海沧区内的“绿核”,是海沧绿地系统的主要核心,起到调节海沧区总体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带———规划了三条绿化带:第一是东孚片区与新阳工业区之间,沿鹰厦铁路和规划的集杏快速路布局的绿化带;第二是位于马銮湾生活区与新阳工业区之间的绿化带;第三是沿海岸线从排头片区狗头山开始到未来海岸的滨海绿带。 四廊———规划了四条绿化渗透廊道:一是从天竺山沿过芸溪一直延伸到马銮湾湾内的绿廊;二是从蔡尖尾沿着隶头溪和祥露溪一直延伸到马銮湾湾内的绿廊;三是从蔡尖尾山向南经龟山沿海新路延伸到海沧港区通向大海的绿廊;四是从蔡尖尾山沿海景路东侧延伸到京口岩山然后通往大海的绿廊。 2海沧风貌规划概论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_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26 专题研究Study □ 丘连峰,邹妮妮 1引言 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城市风貌则是其中高层次的复杂子系统,和其他系统一起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功能。城市风貌所担负的独特功能在于通过物质形态的塑造,提供美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面貌,体现城市的文化风格和水准,进而展示整个城市的精神取向(或称风貌意象)。针对功能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从空间上阐述,则主要集中在以下 五方面:城市风貌圈、城市风貌区、城市风貌带、城市风貌核、城市风貌符号。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实施是建立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两大法定规划框架下的行政过程。因此,基于“研”以致用的目的,城市风貌的研究及规划成果,对应上述规划程序,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明确的城市风貌总体定位、城市风貌格局(城市风貌圈)等宏观要素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指标体系可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系统内涵及实践 — 以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为例 [摘 要]城市风貌的系统性与城市规划实施的方式决定着城市风貌研究的系统工作内容与成果形式。运用混合审视的研究方法,借鉴城市意象、类型学等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分别通过导控条文、分区图则、设计比照图例等多种成果形式,对城市风貌要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指引。[关键词]城市风貌;系统内涵;三江城市风貌特色研究 [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2-0026-07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Cityscape Resear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Qiu Lianfeng, Zou Nini [Abstract] Cityscape system and administration dictates its content and product. San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uses mixed analysis approaches with city image and typology theories and makes guideline, drawings, and design descriptions. These will guide and control Sanjiang cityscape from macro, medium, and micro levels.[Key words] Cityscape, Connotation, Sangjiang cityscape research 本期主题:城市风貌规划与城市特色研究 [编者按]在全球文化趋同的背景下,城市风貌规划与特色研究日渐成为城市政府和规划编制单位关注的热点。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成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此,本刊特设“专题研究”栏目,选发一组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文章,以供业界交流与探讨。

寒地城市的特色风貌营造初探——结合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案例

寒地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初探 ——结合加格达奇区城市特色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案例 岳晓婧 摘要:我国北方地区拥有许多具有典型寒地气候特征的城市,随着城市快速建设和发展,伴随着寒地城市自身风貌特色的缺失,因此受到规划设计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寒地城市特征分析、国内外相关城市建设方法经验借鉴以及寒地城市风貌特色规划实践,就如何营造寒地城市特色风貌进行了初步归纳,从总体城市空间格局、公共开敞空间、建筑空间以及城市色彩四个层面提出了寒地城市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寒地城市;城市特色;风貌 1.寒地城市的概念 1.1概念界定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1。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o以北,如加拿大、美国、冰岛、瑞士、日本、俄罗斯联盟、中国以及中亚的伊朗、阿富汗等国家,每年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0o或0o以下2,并伴有降雪、昼短夜长现象,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区都属于较寒冷的地区3。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北部最冷地区,本文结合的案例加格达奇就是我国北方寒地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1.2寒地城市风貌气候影响要素 寒地城市特色风貌的营造,主要受以下几方面气候要素的影响: 气温: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严寒地区城市设计应以解决保温问题为首,这也是寒地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依据。 风:城市空间格局受到风向和风速两个变量影响,街道走向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有机组织以及科学的空间规划手段可引导风向和降低风速,良好舒适的风环境营造是实现寒地城市景观空间架构和舒适性的重要手段。 太阳辐射:冬季充足的日照极大的影响着严寒地区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城市布局、建

城市风貌特色规划浅析

城市风貌特色规划浅析 马素娜朱烈建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重点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城市风貌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一种较新的尝试,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的往往理解不同。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解读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明确其主要规划内容,并提出城市风貌控制管理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城市风貌;风貌特色规划 1.城市风貌特色的内涵 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 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2.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 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 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 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 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 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 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 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 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各展风采又相得益彰。 青岛市拥有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山、海、城相融相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貌保护城市之一。散布的山

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第一章城市风貌设计导引 1.1 基本原则 城市风貌设计是对本次规划的进一步诠释,旨在通过保护、创造和发展优美的物质空间形态,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和个性。 规划以建设具有适宜居住的产业区为总体目标。突出“北山南水,水绕城流”的地域风貌特色,强调对区内空间的总体要求,并为下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从城市总体形象、空间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系统、景观环境、空间尺度及色彩设计等方面,将城市景观中心与滨水岸线以及各功能组团,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城市景观环境,并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性和独创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生态与现代城市新区风貌特色 相结合的产业新城景观环境; ?充分重视开放空间和道路作为空间构图骨架的作用,注重道路和开 放空间的界面设计; ?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注重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街区; ?构筑现代化城市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组织城市开放空 间,强化街道空间的特色,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环境; ?强化细节,注重城市天际线的设计以及城市色彩控制。 1.2 总体形象控制 总体形象控制是对形成城市总体意向的重要场所的控制。总体意向的形成是通过常规的视点观察城市及城市活动,因此,城市的观景点和形成景观的城市区域是城市设计总体形象控制的具体内容。 总体形象控制的要点在于: 依托秀才山以及秀才山水库良好的环境背景形成借景和对景,并通过加强与自然生态用地、河渠等绿地的沟通与联系,精心营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区。

通过严格限制其开发强度和高度,保护山及河渠等自然景观的视觉通达性。 通过加强绿化和活动设施,与公园、街头绿地、商业和旅游休闲绿地等绿化开敞空间共同构筑现代化生态型城区的景观基准面。 依托景观基准面,通过武广高铁、广乐高速、昆汕高速等横贯规划区的道路防护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主体构架,衬托合作区总体城市形象;以秀才山核心区形成主要自然生态休闲中心;以中央服务区城市中心地段展示城市界面;最终逐步形成脉络清晰的城市风貌区和城市轮廓。 本次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分区而形成不同特征的景观区域,共以下8个风貌片区: ①秀才山自然生态休闲组团:自然生态休闲风貌区 以秀才山水库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整体采取保护的策略,营造北部自然生态休闲风貌。 ②中央服务区:活力中心特色风貌区 “山水相连、城景互融”的自然环境与精心规划、疏密有致的建筑形式相辅相成,行政、商业、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物质要素在城市滨水中心区合理组织,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③启动区:丰富多彩城市新区 作为合作区的启动区,合理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商业、配套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新区的景观特质。 ④西部生态居住组团:“生态、亲和、便利宜人”的现代住区 以自然山体为景观核心、高速公路绿化带为纽带,契形绿地向社区渗透的景观格局,使居住融入到城市景观系统中去。 ⑤南部滨水居住组团:特色水景风貌区 结合中间景观水系,合理组织配套服务功能,体现丰富多彩的滨水城市新区景观特质。 ⑥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特色风貌区 以大规模现代工业厂房形成规整、明快的城市风貌,体现追求速度、科学高效的精神。结合中间景观水系积极创造开敞空间,打破传统工业区呆板枯燥的格

城市风貌简介

临港新城主城区城市风貌设计简介 (仅供参考) 一、临港新城主城区(以下简称港城)城市风貌设计的理念和城市 的性质: 1、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由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出:主城区诞生于从天而降的一滴水,泛起的层层涟漪形成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成为主城区的主导结构框架。 以滴水湖为核心的典型的“田园城市”布局模式,城区的道路和功能环带同时以环状和放射状的形式向外扩展,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一个中心、四个城市环带。 2、城市性质 港城是一座二十一世纪世界一流的最具有个性的海港城市。 港城是一座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城市,因为它实行了几千年来众多规划师和建筑师“理想化城市”的梦想。 港城是体现上海文化底韵的城市,是向世界开放的城市。城市的风格充分借鉴了欧洲现代建筑的精华,并借此体现了包容异国文化的开放精神。 港城是绿色的城市,滴水湖,环状绿带,沿湖堤岸以及绿色广场均赋予了整个城市绿色的旋律。 港城是人性化的城市,无论是建筑还是空间的尺度比例均考虑到了人的感受的人类的尺度,使得城市更亲切更自然。

港城是生态化的城市,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时均充分考虑到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降低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港城是国际化的旅游城市。通过滴水湖,游艇俱乐部,湖心岛等,并结合海港的优势,使得旅游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二、城市风貌 主城区强调景观建设,将形成一条层次丰富、优美和谐的景观线。 1、滴水湖及岛屿 从天而降的一滴水,降落到地面,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的、有灵气的滴水湖,圆形的水面犹如“海洋的眼睛”;湖中布置北、西、南三个人工岛屿,形态及功能各异。 2、环湖 宽度约为80米的环湖景观带,采用擅长景观设计的EDAW公司的设计方案。景观带以绿化建设为主,不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也可以开展各种亲水、娱乐休闲活动,如沙滩排球、享受日光浴、垂钓等,是主城区的重要景观带,将为优美的滴水湖更添色彩。 3、公园环带 城市公园带是主城区最核心的绿化区。公园内有宽阔的绿地和郁郁葱葱的树群。它在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创造了一条绿色的自然空间。 4、水系 主城区内的水资源源于与黄浦江相通的大治河,水系格局以城区的空间布局为基础,形成以滴水湖为中心、“三链、七射”为骨干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特色的挖掘与塑造 摘要:本文对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方法,并从重点路段控制、重要景观廊道、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重要景观节点四方面对 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河浦片区规划1、 引言风貌特色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它使城市得以延续、发展并发挥 其传播文化的基本功能。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建设理念作为指导,很多城市在发 展中逐渐丧失自身的特性,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制约着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做好河浦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保护片区原有的风貌特色,进一 步挖掘有个性化的城市风貌特质,成为片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2、河浦片区风貌特色概况2.1 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汕头市濠江区 河浦街道辖区范围内,由河北、河南、河东、楼下和肚桥五个居委的大部分用地 共同组成,四至范围为:东至河浦大道,西临汕湛高速汕揭段,北与河浦入口片相 衔接,南至玉岗路。 2.2 自然条件特色河浦片区由于西北多山,东南濒临江海,全乡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带,把整乡分成三级阶梯:第一阶梯是山峦起伏、宜于造林 种果的山峦地带。大脚虾、石音坑、铁鸟坑三个水库便镶嵌在这群山之中。第二 阶梯是半丘陵地带,水田、旱园交错期间,现在的住宅区也位于该地带内。第三 阶梯是建国后由鱼塭围垦而成的几千亩塭田的冲击地带。这些塭田地质肥沃、渠 道纵横、灌溉便利,是现在全乡的主要谷仓。规划区位于第二阶梯上,东邻河浦 都市生态园,西靠东山风景区,西北面紧依丹樱生态园,西南接近国家AAAA 级 旅游景区中信高尔夫俱乐部,形成良好的山、水、田生态格局。 2.3 文化特色河浦有陈憺墓、钟英墓葬、陈家祠、叠石山、宝峰岩寺、龙头厝、陈星阁故居和新宫寨门等文化价值较高的文化遗迹,也有陈憺、陈英猷、陈 泰年、陈作舟等卓越的历史文化名人。河浦当地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活动,河浦 人以跳河浦英歌舞的形式游神赛会,庆祝节日;河浦剪纸是当地民间美术的珍品,是“民间艺术之魂”,河浦剪纸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当地拥有不少剪纸艺人;当地 文化组织如河浦纱帽池潮乐社等活动丰富,深受群众喜爱。这些都是城市历史积 累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饱含滨海乡土的文化底蕴和当地纷呈的文化特色。 3 河浦片区风貌特色规划3.1 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方法(1)对现有物质环境 要素进行全面整理,创造生态环境优美的高质量的实体环境;(2)突出自然空 间特色,引入城市空间带的概念,使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相互交融发展,提高整 体环境质量;(3)延续历史片区和地段的文脉肌理;利用土地区位价值,突出 现代城市建筑景观,发掘城市的场所个性和特点。 (4)形成合理的建筑高度控制和引导分区,使规划区建设满足城市干道、 城市景观视线要求。 3.2 片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3.2.1 重点路段控制要求(1)总体设计意向利用 各种自然和人工要素,体现所经风貌区的景观特点,形成“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 特色。 (2)特殊控制要求a、河浦大道从北往南景观风貌变化:自然生态风貌—— 特色安居风貌——都市田园居住风貌——人文风光居住风貌——综合配套服务风貌。 城市设计要求:打造层次丰富的,集自然生态景观、都市田园居住、人文风 光居住和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景观带,营造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