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

(审定稿)

2011.02

目录

一、“十一五”全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

(三)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

(四)建筑节能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建筑节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迫切需要(二)建筑节能是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十二五”时期建筑能源节能潜力巨大

三、“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不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二)扎实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三)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四)着力突破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五)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六)继续深化墙体材料革新

(七)认真组织低碳生态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二)完善法规政策,健全标准体系

(三)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

(四)注重科技创新,做好推广应用

(五)搞好宣传交流,开展教育培训

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推进全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促进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建设低碳转型,实现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全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把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5年来全省建成节能建筑2.2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12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62亿平方米,新型墙材生产量1670亿标块,累计节能1876万吨标准煤,承担了全省16.4%节能量,节地27万亩,利废1.2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4633万吨,二氧化硫37.5万吨,并有力拉动了新型墙材、节能保温、新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

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瓦)的通知》、《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山东省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指导意见》、《山东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山东省建筑节能审查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组织编制了《山东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

能“十一五”发展规划》、《山东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2009-2011)》、《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等规划计划,发布实施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标准、规范、图集60余件。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筑节能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完善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以推进。省政府先后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将建筑节能列入对各市人民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工作的协调调度和监督考核。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了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17个设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14个设区市和大部分县(市)成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监察厅等部门建立了墙改与建筑节能督察制度,成立督察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全省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并不定期对重点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处理违法违规案件。省政府和多数市人民政府设立了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省政府设立了新能源发展应用专项资金,对新能源建筑应用项目予以补助,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在新建建筑节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等方面建立了从规划、设计、图审到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层层把关的闭合式监管制度,在建设类评奖和示范项目申报中实行“禁实”与建筑节能“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等相关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组织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累计培训4万多人次。不断加大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宣传力度,每年组织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集中宣传活动,采取刊发领导署名文章、电

视专题片、报刊专版、广场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举办高层论坛、现场观摩会、展览会、国内外技术交流研讨等大型活动20余次,广造舆论。

(三)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工作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围绕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我省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5年来,利用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等扶持资金,扶持开发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技术产品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节能优秀成果奖23项。H型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外墙外保温板的研究与应用、寒冷地区太阳能采暖技术、建筑屋面保温板成套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等研究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定期调整公布《山东省建设行业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目录》,一大批建筑节能技术列入目录,节能中空窗、烧结煤矸石砖、蒸压粉煤灰砖等节能利废产品,CL节能结构体系、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地源热泵、地板辐射采暖、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新技术,已在全省建设工程中大量应用。设立了山东建设技术创新奖,初步构建了全省建设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组织召开了全省建设科技工作会议,提出了我省建设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定组织实施山东建设科技“12223工程”。

(四)建筑节能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建建筑节能工作扎实推进。2006年,在全国率先在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不断强化建筑节能全过程监管,建立实施了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节能建筑认定评审、节能工程专项验收、节能信息公示、外保温施工专项资质、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制度,有力保证了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到2010年,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标准

执行率从不足80%、50%提高到100%、96.6%。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印发了《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规定(试行)》和《山东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第二个获得批准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省交通学院图书馆和济南绿地新城小区获得2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9项工程列入国家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5个项目获得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立项。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开展了既有民用建筑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先后印发了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技术导则,明确了改造的政策和技术要求,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与17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节能改造纳入省政府对各市的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加强了工作的督导检查。省及各市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成功探索出以原住宅产权单位、开发建设单位、供热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物业公司、保温材料企业为主体以及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种模式。多方筹措改造资金,省财政列支奖励资金3400万元,16个设区市设立了配套资金。截至2010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改造面积2120.7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供热计量改革领导小组,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了供热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三个城市列为全国首批城市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占全国示范城市数量的四分之一,17个设区市、34个县市开展了供热计量改革试点。

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成效显著。举办了2010中国·青岛国际新能源论坛、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山东省首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高层论坛,组织召开了全省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现场交流会、可再生能源与建筑应用现场会,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出全面部署。2007年以来,17个设区市先后出台

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的政策措施,自2010年起,我省将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12层以下住宅等4类建筑纳入强制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范围,并狠抓工作落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标准规程编制,已有3项发布实施。2006年以来,我省先后有34个项目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总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或“金太阳”示范,装机容量30兆瓦;4个设区城市、5个县(市)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建筑应用面积1982万平方米。通过国家示范,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亿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东营市政府签署了共建低碳生态城市框架协议,潍坊等市组织开展了低碳社区、小区建设试点,全省低碳生态城市、社区建设顺利启动。

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7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省。先后印发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做好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在国内率先编制发布了《山东省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山东省建筑能源审计导则》、《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在全省每年组织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等工作,在8个示范城市进行了节能监测系统建设示范。2010年,全省完成2300栋机关办公和大型公共建筑、5600多栋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对400多栋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进行了能源审计,在40多栋大型公共建筑建立节能监测系统,改造既有高耗能公共建筑140万平方米,5所高校被列为全国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单位。

墙材革新工作不断深化。坚持一手抓实心粘土砖禁用、禁产,一手抓新型

墙材发展应用。到2010年,全省所有设市城市、县城和大部分建制镇规划区已基本实现“禁实”目标,并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50多个市县已经禁止使用粘土制品。严格执行新型墙材统一认定制度,加强工程应用和产品动态监管,大力发展以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为原料的节能利废型新型墙材, 5年来全省新上新型墙材生产线300条,推广各类技术、产品2700余项,县城以上规划区工程应用量930亿标砖,2010年全省新型墙材生产和应用比例分别达到84%、97.5%。加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管力度,基金收缴率明显提高,政策引导、调控作用进一步加强。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节能减排严峻形势和建筑节能工作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建筑节能法制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推动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建筑节能工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不够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筹措困难等。

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建筑节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迫切需要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做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的实现,大体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通过节流,降低能耗26~30%;通过开源,发展非化石类能源,降低8~10%;通过优化,主要是煤的洁净化,降低6~7%。建筑节能既可以直接降低能源消耗,又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现开源,因此,建筑节能在“十二五”将承担更加繁重的节能减排任务,因此是应对气候变化、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建筑量增长趋势分析: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达50%,全省城镇既有民用建筑总面积约12.8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为8.33亿平方米,公共建筑为4.47亿平方米;1980年后建造的民用建筑总面积为7.0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为5.2亿平方米,公共建筑为1.8亿平方米;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为 3.0亿平方米,城镇集中供热采暖面积为 4.7亿平方米。按照我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2015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5%,城镇人口净增约470万,预计新建节能建筑3.5亿平方米,全省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6.3亿平方米左右,比“十一五”增加27.3%。

“十二五”时期建筑能耗需求分析:根据“山东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我省2005年的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7729.40万吨,2009年快速增长到23441万吨标准煤,每年平均递增1428万吨标准煤。据测算,2010年我省建筑采暖能耗需求为3790万吨标准煤,建筑用电折合3023万吨标准煤,两项合计,2010年建筑能耗总需求量为6813万吨标准煤,按2010年山东省终端能源消费总量24869万吨标准煤计算,建筑能耗将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27.4%。按照目前的能耗状况测算,到2015年,我省建筑能耗总需求量将达到8700万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省终端能源消费总量(32009万吨)约27.2%。在当前我省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建筑节能是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重要举措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提出“痛下决心,狠下功夫,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要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的决策部署。目

前,我省万元GDP能耗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不但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而且可以拉动太阳能、地源热泵、新型墙材、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业、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十二五”时期建筑能源节能潜力巨大

“十一五”期间统计计算数据表明,在城镇民用建筑能耗中,采暖能耗占55.6%,生活电耗占44.4%;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面积比为1.9:1,建筑能耗几乎各占50%。就单位面积建筑能耗而言,居住建筑平均为31.41kgce/m2,公共建筑为58.45kgce/m2,约为居住建筑的 1.86倍,大型公共建筑高达98.10kgce/m2,是普通公共建筑的1.83倍,是居住建筑的3.12倍,民用建筑平均能耗为39.78kgce/m2。2010年全省城镇民用建筑能耗6813万tce,占全省终端能源消费总量(24869万tce)的27.4%,说明建筑能耗已成为我省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省现存城镇民用建筑能耗远高于节能建筑的用能设计水平。而且即使节能65%的居住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上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因此我省既有建筑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另外,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目前的推广应用面积比例还不高,节能潜力巨大。

按照山东省历年建筑采暖能耗和用电量趋势,考虑到“十二五”期间对50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生产新型墙材2000亿块标砖,通过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管等措施,预测到2015年末,既有建筑节能改

造节能潜力155万吨标准煤,新建建筑节能潜力1013万吨标准煤,新型墙材节能潜力为1240万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应用节能潜力为216万吨标准煤,建筑施工节能量339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合计节能潜力为2963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31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9.3万吨,利废1.5亿吨,节地33万亩,“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承担了我省全部节能任务的28.3%。

三、“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部署,完善政策法规,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社区和绿色建筑,不断深化墙体材料革新,推动全省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为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建设“两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建筑节能和墙材革新,实现节能3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0万吨,利废1.5亿吨,节地33万亩。“十二五”时期,力争建筑节能对全社会节能的贡献率在28.0%以上(按我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7%计算)。

——新建建筑节能。“十二五”期间县城以上规划区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达到98%以上;组织建设节能75%的居住建

筑、节能65%的公共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以上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完成节能改造,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大型公共建筑完成供热计量改造,所有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和完成节能改造的建筑全部实行热计量收费,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0%以上。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到2015年,全省城镇应用可再生能源的新建建筑达到50%以上;5年累计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1.5亿平方米以上,推广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装机容量150MW以上。建设20个低碳生态城镇、200个低碳社区。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等制度,完成1000栋以上公共建筑的节能监测系统建设工作,建立省、市两级节能监测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全省的建筑能耗监测网络。

——绿色建筑发展。建设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100项以上,评价标识绿色建筑80个以上,5年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

——墙体材料革新。到2015年,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90%以上,建制镇以上城市规划区建设工程应用比例达到100%,淘汰实心类和含粘土的墙材产品。

——农村建筑节能。到2015年,建制镇以上规划区新建建筑、成片开发的农村住宅小区项目节能标准施工阶段执行率达到60%以上,建制镇规划区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40%以上,建设农村墙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00个以上。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不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

修订我省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1年起在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节能工程中全面执行。组织编制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并在“十二五”期间分步执行。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大对县(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督察力度,强化建筑节能施工质量监管,提高节能工程质量和标准执行率。在继续抓好节能信息公示等配套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为重点,在大型公共建筑和有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中积极推行建筑能效测评。

(二)扎实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

根据国家对“十二五”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部署要求,提请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工作的协调联动。在全省既有居住建筑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各类既有居住建筑各种技术指标信息的数据库。加快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改革,提高居民参与节能改造的积极性。进一步探索改造模式,拓宽改造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把节能改造与提升建筑功能结合,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结合,与旧居住区的改造提升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三)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重点抓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确保县城以上规划区12层以下住宅和集中供应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部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标准设计、施工。抓好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建设,建成一批应用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节能减排效果好、全国一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区。组

织做好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以示范项目建设带动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应用规模。充分利用省新能源发展扶持资金等政策,组织开展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组织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标准、图集,加强对设计、施工、安装和设备运行管理等相关人员的培训,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的认定管理和动态监管,保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工程质量。组织开展行业技术交流,积极培育产业化基地,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着力突破公共建筑节能工作

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抓好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建设与节能改造。认真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能耗与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深入开展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提高公共建筑节能运行水平。在抓好济南、青岛等8个示范城市节能监测系统建设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对全省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分批改造建立节能监测系统,2015年基本建立有效运行的全省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积极培育建设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机制,对既有高耗能公共建筑逐步进行节能改造。研究建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与超定额加价制度。

(五)积极发展绿色建筑

坚持市场机制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争取出台引导绿色建筑发展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注重发挥开发企业、设计单位等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推广机制,形成质量与数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发展模式。加强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攻关,组织编制《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等标准规范。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政策和技术体系,积极

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继续实施省级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建设。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与管理交流平台,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促进绿色建筑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六)继续深化墙材革新

不断完善“禁实”长效机制,巩固已有成果,加快推进建制镇规划区和农村“禁实”。强化工程应用监管,严格执行统一认定制度,加强认定技术、产品质量动态监管,积极推行产品标识制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定期发布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目录,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建筑外遮阳等新技术、新产品,重点发展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建筑垃圾等的新型墙材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和过渡性产品。扶持、引导企业改善装备、工艺等,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战略,逐步形成产业优势。管好、用好新型墙材基金,充分发挥专项基金政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七)认真组织低碳生态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东营市人民政府,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共建框架协议,认真做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编制、战略研究,组织建设16类示范工程,力争用2年多时间,将东营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市。同时,通过东营市的实践,形成低碳生态城市的技术标准体系。组织有较好建筑节能基础的市、县城、建制镇,开展低碳生态市、县、镇建设。建立低碳社区建设经济激励政策,编制技术和评价标准,积极稳妥的开展低碳社区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示范社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

争取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建筑节能工作

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强化组织协调,完善管理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继续实行墙改建筑节能“双目标”考核机制、督察机制和建设类评奖、评优“一票否决”等制度,每年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执法检查,配合省政府做好各市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建筑节能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考核,积极开展日常和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严格依法处理,促进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把新建建筑节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禁实”等工作纳入建筑工程管理程序,建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环节层层把关的闭合管理体制,确保有关政策法规和节能标准全面落实。加强节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督促各级墙改建筑节能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加强对在建工程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别是要认真落实进场节能材料、产品的复检和见证取样抽检等制度。

(二)完善法规政策,健全标准体系

积极争取省人大和省政府支持,尽快出台《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将建筑节能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组织编制《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各市、县制定好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与年度计划,病督促抓好贯彻落实。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突出绿色建筑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型共建节能等重点,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尽量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鼓励、扶持政策。

深化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研究,及时组织编制或修订建筑节能相关标

准,建立适合我省气候特征、资源状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化体系。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需求,组织编制相关设计标准、应用规程、标准图集、检测评估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加强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应用技术规程、标准图集、设备运行管理等标准规程的编制。发布、实施建筑外保温防火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三)健全激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建筑节能,特别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建筑节能资金投入机制。省级财政应逐年大幅增加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各市、县(市)政府均应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并逐步加大投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费用应列入本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积极做好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示范市县以及“节能暖房”重点市县的争取工作,力争取得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新型墙材专项基金,扶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对建筑节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建设单位和消费者等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

实行节能工作奖励制度。制定具体奖励办法,明确奖励对象,严格评审程序,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以及优秀节能成果,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

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相关企业从事建筑节能科研开发和推广应用的积极性,围绕建筑节能工作重点,研发、推广一批技术水平

高、成熟适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引导节能保温、新能源、新型墙材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共同开展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提高节能工程质量。

“十二五”时期,重点组织做好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自保温、无机防火外保温、空调系统节能、供热采暖系统节能、建筑照明节能、建筑遮阳、节能门窗、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浅层地热能利用、农村生物质能建筑应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五)搞好宣传交流,开展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新闻报道、网络、专家讲座、电视专题片和展览会、现场会等形式,持续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能理念。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和物业服务企业的作用,深入细致的做好节能改造宣传工作,让居民理解、配合、支持节能改造。

加强教育培训,对建筑节能管理以及开发、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相关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施工规程和操作技能,具备在建筑节能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有关高校要在建设类专业教学中增加建筑节能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内容,使毕业生具备相应的建筑节能知识和技术水平。把建筑节能相关知识作为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提高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节能专业素质。通过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展览参观、论坛、合作研究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国际、国内交流合作领域,加强我省建筑节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山东十二五规划全文(完整版)

山东省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 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 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目录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发展成就 第二章发展环境 第三章发展目标 第二篇区域统筹和发展布局 第四章经济布局 第五章城乡布局 第六章空间布局 第三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七章农业提升 第八章工业优化 第九章服务业跨越 第十章海洋经济 第四篇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 第十一章能源建设 第十二章交通建设

第十三章水利建设 第十四章市政建设 第五篇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第十五章科技创新 第十六章教育优先 第十七章人才发展 第六篇文化繁荣和创新发展第十八章文化建设 第十九章文明山东 第七篇和谐社会和公共服务第二十章民生保障 第二十一章卫生体育 第二十二章社会管理第八篇生态文明和资源环境第二十三章生态建设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 第二十五章资源节约 第二十六章循环经济第九篇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第二十七章改革深化 第二十八章开放提升第十篇政策保障和规划实施第二十九章扩大消费 第三十章优化投资 第三十一章营造环境

第三十二章区域协调 第三十三章实施机制 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第一章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 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

浅析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1-06-27 信息来源: 省经信委消费品产业处字体:大中小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出口创汇、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全省纺织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早日实现纺织强省的建设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1.生产总量和效益取得较快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5895户,比“十五”末增加2196户;实现销售收入78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2%;实现利税767.78亿元,同比增长37.78%,其中:利润490.21亿元,增长40.05%;资产总额达到3706亿元,增长16.68%;出口额173.26亿美元,增长22%,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98%、23.73%、25.15%、1 2.92%、10.26%。 2.全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我省纺织行业中的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布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呢绒和无纺布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色织布、印染布、化纤和服装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实现销售收入与利润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位,出口额居全国第五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居全国第三位。 3.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家用纺织品成为纺织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涌现出东升、山花、东方、鸣球等毯类,艺达、云龙等工艺家纺类以及孚日、亚光、喜盈门等巾被类一批全国行业排头兵企业。区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截至2010年底,全行业共有省级以上纺织产业集群30个,其中国家级产业集群19个,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20个和10个。品牌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全省纺织行业共拥有中国名牌57个,山东省名牌156个,中国驰名商标3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0个,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9个、44个、22个和40个。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一批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在低成本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竞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取得较快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新型纺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芳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山东省新型纺织面料行业技术中心”等4个行业技术中心,鲁泰、如意、南山荣获我省首批工业设计中心称号。截至2010年底,我省纺织行业共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7个,其中国家级10个,与2005年底相比,分别增加了31个和8个。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纺织行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56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45项;省科技发明一、二、三等奖各1项。 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由山东海龙公司研发的“年产4.5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结束了我国粘胶纤维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由如意集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实现了纺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上述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纺织工业多年来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方面的空白,在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技术装备更新速度加快。目前,我省棉纺织行业先进装备比重达到70%,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清梳联、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比重分别达到45%、55%和64%,分别高出全国同行业3.9、3.6、16.5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2012-8-2210:17:17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电建电力环保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关键词: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可持续发展 北极星电力环保网讯: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节约能源6.3亿吨标准煤。 ——扭转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后三年上升9.8%转为下降19.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由“十五”后三年上升32.3%、3.5%转为下降14.29%、12.45%。

——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与2005年相比,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推动了技术进步。2010年与2005年相比,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节能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通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50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7%;燃煤电厂投产运行脱硫机组容量达5.78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82.6%。 ——能效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与2005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标准煤/千瓦时降到33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10.0%;吨钢综合能耗由688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1%;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3%;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环保重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下降26.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五类水质比例由27.4%下降到20.8%,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三类水质比例由41%上升到59.9%。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环保执法监察相结合的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模板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山东省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造纸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造纸工业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纸张消费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省是造纸工业大省,具有发展造纸产业的传统优势。为促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省消费品产业做优做精,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提升山东造纸工业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省造纸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历史时期。五年来,全省造纸工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结构调整突出压力,坚持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优化结构,全行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十一五”发展成绩。 1.生产和效益稳定增长。2010年全省造纸产量1510万吨,比2005年增长43%;实现销售收入1020亿元、利税10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4%、55%。产量和经济效益规模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并且经济效益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幅,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广大企业抢抓机遇,逆市扩张,2009-2010年陆续有20条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浆纸生产线投产,年新增木浆产能230万吨、中高档纸及纸板产能166万吨。2011年相继投产的大型浆纸项目有10条,年新增木浆产能135万吨,中高档纸及纸板产能320万吨,推动了我省造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原料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政策支持下,我省木浆产能逐年增长,2010年产量达到280万吨,占自制浆的3/4,比2008年增长115%,原料已由非木材原料为主转变到以木浆、废纸为主。中高档产品比重由60%提高到75%,中高档产品比例明显增大,新产品增多。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高唐泉林的本色浆生活用纸、齐河冠军的环保纸、荣成凯丽的防伪纸均是上海世博会指定用纸,为我省造纸行业赢得了声誉。 3.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提高。我省造纸产量超过100万吨的晨鸣、华泰、太阳、博汇“四强”企业,2010年省内产量合计679万吨,占全省总量的45%,两年增幅16%,主要是高档文化用纸、涂布白卡纸等中高档品种的产能增长,其中太阳纸业增长34%、博汇纸业增长37%,产业集中度提高和龙头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越来越强。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胡校宁2220091632 行政管理一班

目录 一、“十一五”现状 (2)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2)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2)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 5、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已显雏形 (3) 二、形势及需求 (3)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4) 1、大路网体系 (4) 2、大港航体系 (4) 3、大物流体系 (5) 4、公共服务体系 (5) 5、“四化”管理体系 (5) (四)发展任务 (6)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 2、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6) 3、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6) 4、促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 (6) 5、提高客运服务能力 (7) 6、强化行业管理 (7) 7、健全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7) 8、发展绿色交通 (7) 9、加强文化建设 (7) 10、深化廉政建设 (7) 四、保障措施 (7) (一)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8) (二)重视机制体制改革 (8)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 五、2020年全省交通发展远景展望 (8)

一、“十一五”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 ?“十一五”末,全省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22.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285公里,新增1122公里,120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86%,农村公路达到 20.3万公里,新增3.3万公里,99.2%的行政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省沿海港 口综合通过能力达4.56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197个,分别新增2.07亿吨和83个。 全省内河通航航道里程达1150公里,五年新增138公里,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4543万吨,新增2543万吨。全省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1356个和506个。 2、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10年,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完成24.0亿人次和26.4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2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6亿吨,是2005年的2.2倍,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546万吨,是2005年的2.9倍。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大幅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网络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快速发展。 3、支持保障系统有效加强 ?全省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了省级交通信息资源中心,开发应用了多项业务信息系统,开通134条ETC车道,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信息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全省交通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新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公路交通初步建立“监管到位、协调联动、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部、省、市三级安全监管和救助与应急平台。水路交通建立内河救助打捞系统。全省节能减排初见成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4、行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全省交通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四化”管理,已有8个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化”管理体系,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交通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执法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执法水平得到提高。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交通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

“十二五”节能工作规划及目标

十二五”节能规划及目标 十九局三公司成本管理部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切实做好建设领域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使施工生产的有关工艺、耗能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节能意识”,对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如下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总的节能目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递减5% 。 二、重点任务:我们的重点任务是推进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编制绿色施工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 )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 )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 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 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三、采取的措施 (一)节能措施 ⑴、制订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⑵、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⑶、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 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⑷、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 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⑸、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 能源。 该项工作将从机械设备与机具,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三个方面入手。 1.机械设备与机具 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 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②、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③、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 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2.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年。 A. 关键 B. 重要 C. 决胜 D. 核心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为主题,以()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A. 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 B. 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D. 提高经济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其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三大战略的是() A. 两区一圈一带 B. 京津冀协同发展 C. 一带一路 D. 长江经济带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有基础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仍是时代主题。 A. 改革和创新 B. 和平和发展 C. 就业和创业 D. 和平和进步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中三个提升指的是() A. 提升经济收入、提升工作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B. 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 C. 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层面 D. 提升发展杠杆、提升工作要求、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A. 计算机资格英语口语资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