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导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导读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导读

幻灯展示:思维的力量最终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哲学的灵光让领导者视野更广阔,目光更深远。

中国共产党是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的,也要靠马克思主义看家。

选题原因: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2013年底,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根据通知的要求,在今年科级班课程设置时,我校考虑把《十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怎样上好这一课,是按照书本十讲的内容来逐一阐述,还是做提纲契领式的导读呢?考虑到要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里,讲解一本书,内容太多,难度太大,达不到学哲学的实效。我就考虑选择导读的方式,着重介绍本书的编写背景和主要特点、内容架构、有重点地介绍一些主要哲学观点及学习方法。至于本书的精髓,主要要靠大家课后自己慢慢去品味,因此我们决定把本书作为这次培训的自学辅助教材,发给大家课后自己去细读。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导读,大家能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课后自己认真研读,并从中有所受益。那么我讲授这一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十讲》编写背景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号召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哲学、用哲学对党员干部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

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论局组织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流专家组成编写组,邀请哲学界资深专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担任编写组首席专家,进行《十讲》的编写工作。

这本书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分10个专题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著作或教材相比,该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与独特价值,它系统地、简洁地、深刻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全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精华;它把深奥的道理用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力求让每位党员干部学懂学会;既可以激发思想的力量以满足时代的呼唤,又适应了中央强调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还符合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欢迎,是一部十分适合广大干部学习哲学的优秀读物。下面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三个特点:一是理论论述系统翔实。该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鲜明主线,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讲首先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伟大思想武器。之后,紧密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共产党执政的历史,

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与方法论要求。在阐述基本原理的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观点到方法,总结和阐发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用哲学的思想、哲学的视野、哲学的方式,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主观能动性、历史规律性、现实必要性、理论创造性、思维系统性、实践科学性、战略前瞻性、发展艰巨性、信念重要性、人民根本性等重要的道理,并最终落脚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的重要性。全书首尾呼应,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述系统,充分体现出哲学学习的连贯性,有利于广大读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抓住主线,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是切实助力思想行动。该书定位明确,在阐述介绍哲学知识过程中,注意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针对当前一些同志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其理论根源、思想根源,提供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更是我们行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十讲》始终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改革开放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展开阐述,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份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清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而鲜活,是推动全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部理论力作。

三是行文凝练质朴。细读此书,感到该书引用经典而不晦涩、系统阐述但不乏味。在文风上力求朴实简约,深入浅出,表述方式接地气,用语亲切,说理通俗,力求用平实凝练的语言将哲学原理讲透彻、讲明白,以利于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如地转化运用。这种文风充分表明,哲学并非高高在上、难以触及的理论明珠,而是源于生活的生动表达。我们完全可以用生活的语言表述哲学观点,用生活的场景阐明哲学思

想,使哲学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成为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大众哲学。当年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曾经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之后,毛泽东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更是树立了典范。近年来,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喜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不多,而《十讲》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是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新的尝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优秀范本,给人一种难得的新鲜感,可读性强,方便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阅读。

二、学马哲以启智慧明理识而敏于行

(为什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家)

本书开宗明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服务的,是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同时,马哲又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具有强大的理论力量;再者,马哲不同于其他哲学,是共产党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强大的实践力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是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成败,从这样的高度去看,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党中央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更应该认真学马哲、用马哲。

领导干部的工作主要是:把握与贯彻上级的意图、做出科学的决策、选好用好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利益。这些工作与哲学息息相关。党的领导干部确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都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辩证唯物论,可帮助领导干部客观认识事物;学习唯物辩证法,能帮助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学习实践认识

论,有利于领导干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价值;学习唯物史观,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领导干部要提高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改善心智模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领导干部站得高、行得远、走得稳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马哲以启智慧,明理识而敏于行。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为什么?本书答案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讲》的框架及内容简介

(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哪些看家本领)

《十讲》框架:

第一讲概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动因。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总体特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所决定的。

第二讲至第九讲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主要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以及价值观在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

第十讲主要说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即要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观到方法论,构成了全书的总体框架。

《十讲》第一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正如本书所指出,“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遭受挫折和失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毛泽东指出:“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观;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这就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不但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只有把观点转化为方法,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才是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讲还指出,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和历史观之中。实事求是的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或事实,从中去探讨其内部联系和规律性。这就要求人们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革命的青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党把实事求是看作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核心和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正是靠了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本书对实事求是的论述富有新意,是全书的一个亮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一精髓。

第一讲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

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十讲》的第二讲: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求实思维,从客观实际出发。把求实思维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要求把吃透上情与吃透下情结合起来。领导干部进行决策,首先要对客观事物有正确认识,既把握上级的一般号召,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方向性;又从具体实际出发,克服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讲指出,从实际出发要辩证地看问题:分清本质与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内容与形式,把握事物的内容;分清局部与全局,要从大局看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把握事物的主流;分清必然性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分清可能与现实,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第二讲指出,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例:从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开始到2013年6月的神舟十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第二讲还指出,从实际出发,吃透下情的基本方法是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书中翔实列举了“眼睛向下”“亲自出马”“有的放矢”“由表及里”“全面调查”“解剖麻雀”等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的重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领导干部走出机关门,走进百姓家,面对面、

手拉手、心贴心,做到亲知、真知、深知,在深入的调研中向人民群众学习,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获取规律性认识,并找准问题,有的放矢。

《十讲》的第三讲: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哲学史上革命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十讲》深刻论证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指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两大飞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这些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实践思维,掌握深入实践的方法,既注重实干,又注重巧干、注重实效。实践思维要求我们注重掌握把理论变成实践的具体方法,从利益、制度、政策、结合和问责等环节提高执行力。

第三讲还指出发展真理的三个原则:在实践中发展真理,同谬误作斗争,在解放思想中发现真理。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三大作风之首,是由马克思主义本性决定的;既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必须善于学习;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本书深刻批判了新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错误。新教条主义从西方“本本”出发,“照抄照搬西方理论,表面看新鲜诱人,事实上削足适履,误国误民”;实用主义貌似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但往往是“从某种主观需要出发,断章取义、寻章摘句,把严密完整的理论分割成只言片语,硬套到实践上去,恰恰窒息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握普遍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掌握辩证思维。

《十讲》第四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强调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例:瑞士银行的信息公开,对

中国的反腐工作无疑是一个促进。百姓期望政府的“打虎拍蝇”行动能够跨越国界。)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理论自觉。现在,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同样是普遍联系观点的深刻体现。

第四讲论述了联系的系统性,并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实际阐述系统思维方法。系统性是事物的基本属性。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使联系的系统性得到了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化。系统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

谈到系统思维的结构性时,《十讲》联系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际情况,分析指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员、土地、生产资料都没有什么变化,但由于生产组织结构改变了,结果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谈到系统思维的层次性时,强调“顶层设计”对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谈到系统思维的开放性时,指出其对于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方法论意义。在此基础上,《十讲》提出了如何实现系统优化的问题,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十讲》还明确指出,运用系统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在实际中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要立足整体、总揽全局,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探索试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中统一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弄清楚大道理与小道理,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有生机活力,又协调有序。

《十讲》的第五讲从事物的永恒发展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问题,勇于破除旧观念,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十讲》运用质量互变原理分析改革开放是一个由量

变引起质变的飞跃过程,要注重亮的积累。要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书中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因此,办事情、作决策,不能走极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也就是要“适度”。(例: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不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

“底线思维”是“底”与“顶”两个关节点的对立统一。守住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才能达到事业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底”线也就守不住。分析变化中的形势,要从最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比如就业、物价、社保,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用底线思维,保“基本”。又比如对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要用底线思维寻找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第五讲还指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前进中的困难与曲折。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第五讲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是人类社会创新的基本形式。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把握创新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必须反对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权威主义等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第五讲指出,要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总体及其趋

势 ,就必须把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运用战略思维,需

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重点与非重点、机遇与挑战、目标与手段等关系。

《十讲》的第六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把握事物规律、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在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社会发展。《十讲》在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即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进而指出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必须依据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十讲》的第七讲:唯物史观有两个基本理论:一是社会结构理论,坚持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与合力论的有机统一;二是历史过程理论,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过程。学习唯物史观要求树立社会结构思维与过程思维。我们要善于从社会结构状况出发来把握社会发展状况,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来完善上层建筑,当前,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还要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不能完全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今天正在做的事,也不能把今天必须做的事留给未来(保护生态),还不能把未来才能完成的任务拿到今天来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就是不能犯落后于历史阶段或超越于历史阶段的错误。把社会结构思维转化为工作方法,就要把结构思维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当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因社会基本矛盾而遇到阻碍时,就要大胆进行改革,把改革作为发展的直接动力,以达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十讲》的第八讲:《十讲》对人民群众的作用、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等作了深刻论述,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和胜利的法宝;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领导群众的基本方式是说服,而绝不是命令;领导干部不能不顾现实与可能,跑得太前,成为冒进主义者;也不能落在群众的后面,成为尾巴主义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党的十八属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十讲》的第九讲:指出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价值评价有三个标准,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因而其理论和实践更加要求真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既要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又要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把真理坚持真理和向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新的概括: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共24字。为什么当前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因有两个,就是对外要有话语权,要

有影响力,GDP世界第二了,我们的软实力、话语权要极大的提升;对内要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我们的党员干部应有特殊的价值追求:为民、务实、清廉。

《十讲》的第十讲: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讲公德图私利,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下气力打牢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持正确的三观,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今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时引用了清代的郑板桥《竹石》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生长虽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凭一股坚韧劲和倔强气,经受住了种种磨砺和考验。新时期,面对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种利益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住考验,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树立根本的信仰。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也需要我们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十讲》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深刻阐述,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所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方向,提高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

四、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看家本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看家本领掌握好的干部才是好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增强掌握各种本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领的紧迫性、自觉性,深刻领会、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大厦的基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把我们党的“学哲学、用哲学”的好传统坚持下去,全面提升自己的看家本领。

一是学。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自觉地学,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克服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克服贪玩的习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耐得住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一阵风,被动应付,当成临时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地学,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老老实实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追求,善于挤时间,多读一些哲学史和哲学原著,多看看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特别是要重点学好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学好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这不仅因为这些著作通俗易懂,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我们比较熟悉,更重要的它们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二是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普遍真理,无论什么人的实践都不能逃出它的范围,如果把学习与现实生活、与自己熟悉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中理解理论就比较容易弄懂。潜移默化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自觉

培养用哲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学有所悟,善于唯物地辩证地思考国际国内大事,思考工作中、生活中的问题,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增强认识,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三是用。强调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历来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好学风。我们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我们不但需要思想认识的高度,还需要把认识转化为行动,让思想转化为现实。因此,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了不用,这就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背离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叫做态度不端正。领导干部应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加强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功能,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国内外环境分外复杂,必然伴随着阵痛、烦恼。深化改革要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各种风险和困难,找出矛盾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历史的实际、当代的实际、个人的实际,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感、现实感、感召力。联系经历过的实际,结合历史的经验来学,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的重要方式。把学哲学同总结经验很好地统一起来,使探讨工作得失的过程成为学习、运用、研究哲学理论的过程,领导干部学哲学就可能出现一个理论学习逐步深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日趋自觉的循环往复的可喜局面。当前,特别要把学习《十讲》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十讲》的学习实效。

李瑞环同志说过:“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克服思想上的迷惘和本领上的恐慌,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极大的毅力,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中来,并在学习和工作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智力保证。学哲学、用哲学,虚实结合、学用相长,是领导干部攻坚克难的看家本领,有了这项本领,解决问题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最后,祝大家早日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项看家本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