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玩具促进婴儿生理心理发展

玩具促进婴儿生理心理发展

玩具促进婴儿生理心理发展

玩具促进婴儿生理心理发展

婴儿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主要靠两方面促进,一方面是充足的营养,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环境不断地给以有助于智力发展的新鲜刺激,而玩具就是促进婴儿智力发展的新鲜刺激。因此,玩具在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婴儿的生活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玩耍,所以玩具是婴儿生活必不可少的伴侣和快乐的源泉。孩子若缺少了玩具,就会感到寂寞,没有事干,精神无所寄托,于是,有的就吃手掌,有的甚至胡闹;如果没有玩具,没有任何外界的刺激,孩子智力还会迟钝起来。因此,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玩耍玩具的要求,并给以指导,使玩具成为早期教育的工具。父母在选择玩具时必须结合婴儿的年龄特点。新生儿的视力在满月至2个月时才能较好地集中视线,看清一种物体。这个时期,他们能安静地听周围的声音,但色觉差。有位心理学家曾用红、绿、蓝三色对1~3个月的婴儿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他们对红、绿都有感受,而对蓝色没有反应。所以,这时候,父母要给他们选择鲜艳、体积较大、最好带有好听的音响的玩具,并挂在适当的高度,使婴儿容易看到,小手便于抓到或碰到。玩具动了,铃声响了,婴儿的四肢活跃,表情喜悦,还能促进他再去抓、碰玩具。3~4个月的婴儿,视线可以随着色彩鲜艳的东西转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有了初步的协调,能安静地倾听周围的声音,并能转头寻找发出声音的方向。5~7个月时,婴儿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正在开始形成,眼睛和手的协调性逐步发展,凡是东西摆动,婴儿就伸手想拿。这个时期需要用玩具有目的地来增加他全身和四肢的活动,所以玩具可以挂得靠近些,一般挂在距婴儿30~40厘米的地方。婴儿开始偶然去碰(不随意运动),以后有意识地去碰(随意运动),并且将玩具抓住后放到嘴里去探索,有时还拿着玩具看,用手使劲拉。所以这个时期要给孩子以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的玩具,来发展他们的视觉和听觉。对6~7个月的婴儿还需要有响声的跳动玩具,如能蹦的青蛙、会啄米的小鸡等,孩子高兴得看,总想抓住它,于是就促使他们随着蹦跳的玩具开始学习爬行。8~12个月的婴儿,听觉和色觉又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时要选择能促进感官发育的玩具,最好是婴儿能看到真正的动物和物品:如公鸡、小猫、小狗、灯泡等,同时结合动物的名称、叫声及其特征给以指点。当孩子看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2020年(发展战略)婴儿心理的发展

(发展战略)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讲婴儿心理的发展 壹、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四、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五、婴儿言语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 七、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八、自我意识的发展 壹、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①开始学会人类特有的动作,开始按照人类的行动方式进行活动; ②感知觉迅速发展,初步具备各种心理过程; ③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④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⑤个性特征的初步萌芽(自我意识的发生)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㈠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⒈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⒉独立行走 ㈡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壹定的规律性

⒈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⒉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⒊具有壹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和顺序的三原则 ①头尾原则(从头到脚) ②近远原则(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③大小原则(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㈠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⒈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且非新手”。 ⒉评定壹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俩个问题: 其壹,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于的客体或剌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剌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 ⒊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paradigm)等均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⑴习惯化范式(P162) ①又称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②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壹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③去习惯化是指于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壹个新的不同剌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各月龄段婴幼儿心理、生理特点()

————————————————————————————————作者:————————————————————————————————日期:

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个月时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 宝宝从会做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精细动作方面 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的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马上动手去取。 此时,宝宝的分辨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得很好。 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用食指操纵多种开关。 感知方面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他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大为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语言方面 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时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也包括用表情),这时任何一个母亲懂能懂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去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言语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社交和情感方面 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对陌生人表示不安。 7—9个月宝宝能做的 有亲子依恋情绪;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能够熟练爬行;会拇指和食指对捏食物,会拿勺子盛到食物;穿衣时能伸头伸手配合;扶杯喝水,自食饼干;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发展,有模仿行为,如“谢谢”、“再见”;指认3~4种日常物品,会认指身体1~2个部位。 7—9个月宝宝家长该教的 学坐;连续翻滚;让宝宝认识身体部位;锻炼 食指;打手势(如“挥挥手表示再见”); 学习匍行;学爬;学习寻找。配合穿衣 10—12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大肌肉运动方面 ●精细动作方面 ●感知方面 ●语言方面 ●社交和情感方面 大肌肉运动方面 宝宝能自己站稳,并保持身体平衡;能倚靠着沙发或床栏杆慢慢地行走,甚至不用扶持也能走几步。宝宝还出现攀高行为。 精细动作方面 宝宝的手指灵活度增加,手眼也逐渐协调。这一阶段,他喜欢用手摸着物体去探索它的结构;能用勺子盛上1—2勺饭放进嘴里;将帽子平稳地放在头上;会准确地放上茶杯盖;会用手扯开纸包取出纸包内的食物;会用食指和拇指捏取葡萄干或爆米花;会为大小瓶盖配对;会握住蜡笔在纸上乱涂(这是画写的第一步);会向小瓶中投入小东西等等。 感知方面 宝宝独立活动的能力增强,他的视野更广,探索的范围更大。宝宝有了一定的空间、大小直觉能力,注意力所及的区域扩大,甚至会在书中、玩具商寻找细枝末节的东西;他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能力,能认识身体部位5处以上,并会指图6张以上;他的记忆力有巨大的进步。“寻找与发现”累类的游戏是这个阶段最好的游戏。 语言方面 宝宝理解词语的能力大大提高,能听懂简单的话语。因此,词语游戏对他来说是非常好的活动,可通过让宝宝辨认事物的方式进行。这时的宝宝也开始用简单的发音或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会叫爸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

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 第一节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胎儿的定义:从受孕到子宫娩出前的小儿 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时期是其整个生理——心理发育过程的最早阶段和奠基阶段。 一.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1.胚种期(0——2周) 受精完成的几个小时之内,受精卵开始分裂; 受精后第七天或第八天,受精卵微微嵌入子宫内膜,即:着床。受精卵将牢牢固定在子宫壁上 2.胚胎期(3——8周) 地位:胚胎期是生命开始的非常重要阶段。一般认为这时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 第23天: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第32天:心脏初具雏形 孕8周末:除大脑外,其他所有器官均已存在。胚胎大体上已经长成人形。四肢已经得到相当的发育,有了手指和足趾,脸,眼睛,嘴都清晰可变,可以 看见心脏跳动,神经系统开始有初步的反应能力。 器官发育结束,胎盘形成,表示胚胎期结束。 3.胎儿期(满8周以后) 妊娠满8周后娩出的胎体即可称为胎儿 胎儿期的重要发育特征: 1.已有的器官和结构进一步发展 胚胎期胎儿的骨细胞开始发育。毛发,指甲,外生殖器发育分化出来; 孕28周:胎儿呼吸系统发育完善,胎儿具备了子宫外存活能力。如果胎儿在 28前出生,则气体交换困难,难以存活。 2.胎儿动作,主要表现为胎动和反射活动两类。 二.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见书99页到101页) 感觉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心理活动 第二节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致畸因素:任何一种能够导致发育中的胚胎或胎儿生理畸形,生长严重受阻,失明,大脑损伤,甚至死亡的疾病,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 一.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第四讲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 原始反射:作用—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 * 巴宾基斯反射:反应—当足底被抚摸时会张开并弯曲脚趾;发展时间—8个月至1岁时消失; * 抓握反射:反应—弯曲手指去抓接触手心的物体;发展时间—3、4个月之内消失,被自主性抓握取代; * 摩罗反射:反应—巨大声响或头部位置的突然变化导致婴儿向外甩胳膊,背呈弓形,然后两胳膊并拢,好像去抓什么东西;发展时间—胳膊动作和背部弓形变化在4~6个月消失,但惊吓反射保留终生;* 游泳反射:反应—浸入水中时四肢划动,屏住呼吸,使身体浮在水面;发展时间—4~6个月消失; * 行走反射:反应—身体直立,脚触平面,向前移步;发展时间—若没有锻炼,8周后消失。 (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 新生儿的状态 * 觉醒状态 * 有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 * 不规律睡眠,8~9小时/每天 * 瞌睡,0.5~3小时/每天 * 警觉性安静,2~3小时/每天 * 警觉性活跃,1~3小时/每天 * 啼哭,1~3小时/每天 * 睡眠状态的变化 * 出生第2周~第6周,睡14~16小时/每天,时间相对缩短 * 第3个月~第7个月,睡觉时间主要在晚上,白天只需小睡2~3次/每天* 出生第2周~第1个月或第2个月,婴儿睡眠时间中至少有一半是处于快速眼动睡眠之中,即不规律睡眠之中;但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在出生后稳步减少,出生6个月时,它占总睡眠的25%~30% * 自主刺激理论:认为婴儿期的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自我刺激形式,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 * 啼哭 * 啼哭的功能

* 啼哭传递婴儿痛苦、感觉不适的信息 * 啼哭可以帮助对婴儿的诊断(如早产儿、大脑受损伤的新生儿的哭声与健康婴儿的对比) * 啼哭的发展变化 * 出生后3个月哭得最频繁,之后啼哭减少 * 抚慰烦躁婴儿的方法 * 喂食、换尿布、抚摸、摇晃、给予连续的、有节奏的刺激等 * 成为一名敏感的养护者 (二)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1.婴儿大脑的发展 * 大脑形态的发展 * 脑重与头围 * 出生时,脑重350~400克,是成人的25%; * 6个月时,脑重是成人的50%; * 3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此后发展速度缓慢,至15岁时脑重达成人水平; * 出生时,头围34cm,是成人的60%; * 10岁时,头围52cm,接近成人; * 新生儿中存在的小头畸形(小于32cm,或3岁后仍小于45cm)、巨头畸形(超过37cm) * 大脑皮质 * 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2岁时脑及其各部分比例接近成人,白质已基本髓鞘化 * 大脑机能的发展 * 脑电图 * 5个月时,脑电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抑制,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 * 1~3岁期间,脑电活动逐渐成熟 * 皮质中枢 * 婴儿大脑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 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 * 大脑单侧化 * 大脑单侧化,就是在其大脑某个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如右利手婴儿的左半球具有语言优势,逻辑思维优势,右半球具有形象思维、空间思维优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 的。 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完整版)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

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 的主要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 1.新生儿环境的变化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 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下面简述一些。 吸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时期宝宝都没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可能有些爸爸妈妈会认为婴儿除了吃和睡就没有其他的思维。其实随着婴儿的成长,宝宝心里也是会有变化的,并且随着宝宝的成长智力和心智都会越发成熟。那么,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特点是相对稳定的。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条件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度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个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等都是在该阶段发生或发展。 在这一时期,婴儿的身高和体重变化都非常明显,大脑的机能开始发展,因此要多注意营养,动作开始变得精细,建议准备恰当的玩具进行锻炼,视觉、嗅觉、味觉等方面都变得敏感,还要注意言语的发展。 婴儿早教要注意什么 很多父母对于早教,只是刻意的去强调一种学习,其实,这要观察宝宝比较喜欢做什么,这才能更好的引导宝宝学习,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很多早教看起来都非常的容易,但真正坚持就更难了,因此,得教孩子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如果是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的话,可以慢慢的引导孩子一点专业知识。 对宝宝实行早教,顺其自然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强求孩子去做某一件事,效果可以能会适得其反,有的甚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埋下扭曲的伏笔。现在很多的父母都只有一个宝宝,因此,溺爱也越来越明显,有些家长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这不是爱宝宝,而是害了宝宝。

婴儿的成长阶段不止要注意身体健康,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忘了对宝宝的心理多多关注,开朗乐观的性格对于宝宝的成长才更有益。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婴儿时期宝宝的心理变化需要更多的耐心来观察,也要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其实对于宝宝最好的照顾就是陪伴,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发展战略)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四讲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四、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五、婴儿言语的发展 六、婴儿气质 七、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八、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婴儿心理发展的总特点 ①开始学会人类特有的动作,开始按照人类的行动方式进行活动; ②感知觉迅速发展,初步具备各种心理过程; ③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④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 ⑤个性特征的初步萌芽(自我意识的发生)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 ㈠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⒈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 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⒉独立行走 ㈡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⒈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⒉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儿动作发展的方向和顺序的三原则 ①头尾原则(从头到脚) ②近远原则(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③大小原则(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三、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㈠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认识 ⒈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⒉评定一个个体是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剌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剌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方法。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方法上的新的突破。 ⒊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⑴习惯化范式(P162) ①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②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③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剌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 ④通过这种研究方法能够揭示出以前无法了解的早期感知能力。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剌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他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 ⑵重要概念——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剌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它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小屋呈现剌激、观察反应并记录注视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就能够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他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剌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说明新生儿可能生来就具有某种排定的程序——偏重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 ㈡婴儿感知觉的发展(P156-159) ⒈婴儿视觉的发展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探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范兹(Robert Fantz) 的剌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剌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剌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⒉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表现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他们能够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较为准确;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表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整;新生儿的听觉阔限个别差异很大。 ⒊婴儿肤觉的发展 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早期就有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 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⒋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成4 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这表明他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⒌婴儿知觉的发展 ①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4岁)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 1)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 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 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 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 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 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 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 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

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1)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 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5、想象的发展: 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2)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3)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 2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做出一些举动,甚至是一些不应该的举动来表达自己。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5—6岁)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XX 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 XX地入睡。 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XX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XX公平的原则和 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

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

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3.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儿半岁左右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3周岁左右,都是各种知觉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的进步是极为明显的,近年对婴儿心理展开的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也充分显示和证明了这一点。 婴儿生理发展是指其大脑和身体在形态、结构及功能上的生长发育过程。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婴儿的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婴儿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婴儿生理的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近二三十年来,行为研究技术、电生理技术,特别是微电极技术、脑化学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我们对婴儿大脑形态和机能的发展、身体和动作的发展,以及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统一的,结构决定机能,机能也影响结构。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直接影响、制约着其机能的发展,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 (1)脑重与头围:婴儿大脑从胚胎时期开始发育,出生时已重达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而这时体重只占成人体重的5%)。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最快,6个月时已达700~8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50%),12个月时已达800~900克体重;24个月时增加到1 050~1 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6个月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这些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阶段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成熟的情况,与大脑皮质面积的发展密切相关。 婴儿头围也存在类似的发展变化。刚出生时头围已达34厘米左右(约达成人头围的60%);12个月时达46~47厘米;24个月时达48~49厘米;此后增长速度变慢,10岁时才达52厘米。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小(小于32厘米或3岁后仍小于45厘米,又称小头畸形),则其大脑发育将受严重影响,智力发育易出现障碍(陈伯荣,2001)。新生儿如果头围过大(超过37厘米,又称巨头畸形),则表明婴儿患有脑积水或区脑畸形等脑部病变,必须尽快检查治疗。当然,有个别婴儿头围过大或过小纯粹是由体重过大或过小引起,而不存在其他病因(杨约约、王平,2006;梁娟、王艳萍,2002)。 (2)大脑皮质:胎儿六七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基本上完成,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脑岛已被邻近脑叶掩盖,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已髓鞘化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

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黄、蓝、黑等。对于色调相 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2) 听觉:发展较早,到3岁基本完成。3)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4) 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 现在、将来”的概念。5) 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 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 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意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 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 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 止或转移,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 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 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1) 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 间概念、道德概念等。2) 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