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6课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2.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3.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 D.逼蒋抗日

4.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5.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柳条湖事件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行取得了什么成果( )

A.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B.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

C.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

D.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7.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D 百团大战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威望

9.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

A.彭德怀

B.李宗仁

C.张学良

D.周恩来

10.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以八路军为主作战的是( )

A.保卫卢沟桥

B.保卫平津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11.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利弊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

一主题的是( )

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

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

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13.疑是问之源。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来源:( )

A.东北将士的回忆

B.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

C.东北人民的控诉

D.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来源:Z

14.右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爆发

D.台儿庄战役胜利

15.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6.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17.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七七事变的爆发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8.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七大的胜利召开

D.长征的胜利结束

19.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

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0.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第17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小丽同学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所学内容,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堂—收复新疆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彭德怀—台儿庄战役

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割占台湾

B.侵占东北三省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灭亡中国

3.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中华民族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守土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平型关大捷

4.“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战漫画运动,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还得到了儿童救亡协会“小弟弟小妹妹们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来”的捐款。这反映了当时( ) A.漫画抗战比军事抗战更重要B.漫画技艺已经得到全面普及

C.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热情高涨D.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文化控制

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6.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

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图6)。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签订的《马关条约》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7.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8.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 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10.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个命令发布于( )

A.九一八事变时

B.双十二事变时

C.七七事变时

D.八一三事变时

11. 1940年9月,国民政府明确规定为中华民国陪都的城市是( )

A.成都

B.重庆

C.武汉

D.西安

12.右侧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13.揭开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4.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回答:

(1)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的钓鱼岛?(1分) 对钓鱼岛问题,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答:《马关条约》。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反对任何侵犯钓鱼岛的行为;采取理性爱国的态度每点1分共两分;如答出处理好多边外交关系可酌情给分)。

(2)20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日本帝国

主义在这场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举一例)

答: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南京大屠杀。

(3)右图的漫画名为《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参

拜靖国神社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扬“侵略”性质尚未定论的行为。请就漫

画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1分)历史

不容篡改;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得1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第18课血肉筑长城

1.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50年后台湾摆脱日本奴役回到祖国怀抱是在( )

A.百团大战胜利后

B.平型关大捷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台儿庄大战后

2.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歼敌一万余人。滇军尹国华(石林县人)营500多人,仅1人生还,滇军健儿用血肉之躯保卫了中华民族的神圣领土。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司令长官是( )

A.彭德怀

B.张学良

C.杨虎城

D.李宗仁

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l945年( ) A.8月15日 B.9月2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6.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日的开始

C.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7.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8.抗日战争中,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嫩江大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抗日战争

10.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百团大战形势的是( )

(目前)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

——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

A B C D

11.关于抗日战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1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

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

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3.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

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

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14.臧克家曾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

名字和时间争长。”这里领导“我们发挥威力”的将领是( )

A.蔡廷锴

B.赵登禹

C.佟麟阁

D.李宗仁

15.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

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

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6.

下列图片中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是

( )

A.嘉兴南湖游船

B.八一建军节

C.革命摇篮井冈山

D.中共七大会场

17. “……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

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18.百团大战的指挥者是( ) A.聂荣臻 B.徐向前

C.彭德怀

D.邓小平

19.右图是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的场景,与这

种情景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

B.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20.下列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战争,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图二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图四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1.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增强和海峡两岸“三通”

的实现以及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

件是(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面关于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

是( )①2013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171周年②2013年是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在此宣告成立100周年③2013年是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86周年④2013年是日本制造惨无人

道的南京大屠杀76周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一位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的四点结论让大家讨论,错误的一项是( )

A.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5.童谣也能证史。今年83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首:新年到,放鞭炮,蹦硼

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6.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今年的这一天我市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与徐州沦陷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7.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副漫画,名为《磨好刀

再杀》。这幅画揭穿了( )

A.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B.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

28.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团大战的( )

A.时间

B.背景

C.指挥

D.意义

29.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

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中华民国的成立③日寇制造的最大一次集体大屠杀④《双十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0.近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发

动侵华战争,非法侵占和窃取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等中国领土,这是不

容抹杀的历史事实。日本当年是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

降的。当时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 )

A.伊藤博文

B.冈村宁次

C.日本天皇

D.田中角荣

31.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

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

......,中国于1917

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该条约的签订使(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③

清政府完成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9.材料解析

材料一: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交往有悠久历史。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是复杂多变的。正当日本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发展之际,日本国内一些人却公然与时代的进步潮流背道而驰,通过编写“历史教科书”,歪曲、篡改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亚太地区各国的侵略史实,美化日本侵略者,伤害曾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项条款?(1分)

(3)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西安事变,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它的和平解决有何重要意义?(1分)

(4)从1937年12月开始,日军用枪杀、活埋、砍头、剖腹、挖心和砍剁四肢等手段,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你如何认识日军的这一暴行?(1分)

(5)抗日战争中,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的是哪一战役?(1分)

(6)你认为日本应该怎样做才能处理好与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1888-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戚其章《北洋舰队》

材料三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1分)

(3)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2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3分)

答:(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清政府腐朽无能。

(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

(4)根本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重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7.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4月8日,是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敬重生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台儿庄古城管委会、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组织了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活动。

——2013年3月7日中新网材料二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万余人,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抗战经典战例:台儿庄大捷》人民网(1)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哪一年?(2分)指挥该战役的中国军队的司令长官是谁?(2分)

(2)阅读《台儿庄战役示意图》,说明台儿庄位于哪两省交界处?(2分)台儿庄大捷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3分)

(3)如果让你代表台儿庄古城管委会组织这次“纪念活动”,你会组织开展哪些具体的纪念活动项目?(3分)

答:(1)1938年。司令长官:李宗仁。

(2)两省:山东省、江苏省。意义: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3)活动项目:寻找台儿庄大战英烈,中国抗战图片史料展,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演出,观看台儿庄大战纪念影视,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故事会,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征文比赛等。(列出3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5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和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1)什么运动首先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又是哪一政治派别?

材料二“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2)近代史上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与这个事件有关的人物是谁?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中华民族已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经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2分) 答:(1)洋务运动;维新派。

(2)辛亥革命;孙中山。

(3)中华民族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7.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人教版七下教材

材料二

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3分)(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5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以其侵华暴行为例说明。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3分)

(4)日本至今仍未反省战争罪行,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1分)

41.材料一:

——川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完全摆脱了战败的阴影……20世纪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高达11%以上,这一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亚的经济奇迹。——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的认知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中海油气田)。……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回答:日本在1937年12月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写出1938年3月至4月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的战役名称及指挥官。(2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东亚的经济奇迹”形成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三中认知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谈谈如何从我做起以及对未来中日关系的期待与愿望。(3分)

答:(1)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2)①实行民主化改革;②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③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④开拓国内外市场。

(3)[答案要点]①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领土争端);②牢记历史(认知问题),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战争,发展友好睦邻关系;③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和国富民强的愿望。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对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元朝设置什么机构管理台湾?(2分)日本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了台湾?(2分)

材料二图5、图6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图5 图6

(2)图5、图6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4分)

材料三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2年9月)11日在宁夏银川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将坚决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坚决维护钓鱼岛主权的依据。(4分)

答:(1)机构:澎湖巡检司;条约:《马关条约》。(2)图5: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日军开展的杀人竞赛。图6: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台儿庄战役)。

(3)依据: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1)材料一表明,当时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法度完备,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为了向唐朝学习,日本是怎样做的?(1分)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1分)

为了向唐朝学习,派出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任答一点即可给分)。大化改新。

材料二鉴真盲目渡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鉴真东渡。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3)根据战争示意图指出材料三中的“东方小国”对中国发动了哪

场侵略战争?(2分)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2分)此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材料四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

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

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

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

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

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4)材料四中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1分)面对日军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3分)

台儿庄战役。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5)从以上四则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4分)

①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汲取历史教训;②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勿忘历史,警钟长鸣,战争悲剧不能重演;③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振兴国家;④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3.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l)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谁?(2分)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2分)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2分)

(3)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2分)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

么?(2分)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2分)

答:(1)孙中山。

(2)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四十年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任答出其中一例即可)

(3)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优质课抗日战争胜利讲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 引言(约5分钟) 我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很高兴和同学在一起,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好不好?不过要请同学们说出歌名来? [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七《保卫黄河》片断。] 大家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流行,最鼓舞人心的抗日歌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 [板书课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把这次课的内容细化为三个主题,主题一艰难岁月(即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主题二黎明时光(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三凯歌高奏(即抗日战争胜利)。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课后寄语,就是希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新课教授(35分钟) 经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抗日战争的情况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芦沟桥的枪声还在我们的耳旁回响,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历历在目,台儿庄的血战的悲壮和百团大战的宏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抗日军民的斗志,也让我们的悲痛心情得到希许安慰。抗战经过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已经接近反攻阶段,更加残酷,更加艰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主题。 主题一艰难岁月(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约8分钟)想一想,根据地严重困难是怎样形成的?

1941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抗战已接近战略大反攻阶段,日军必败已成定局。日寇象秋后的蚂蚱,作最后的挣扎,日军主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大扫荡,请看大屏幕,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加上长期战乱,民不聊生,根据地处境十分困难。 根据地严重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对) 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 根据地人口下降;由1亿下降到5000千万。 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由40万人减少到30多万人。 物资供应困难。野菜、树皮充饥。 现我们来一个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一名当年根据地的军民,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你会想些什么办法帮助根据地度过难关呢? (请同学举手说一说,对) 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调动一切抗日人士的积极性(全民抗战)。 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开展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 进行反?扫荡?斗争。我们的武器不如敌人先进,我们根据地的军民在战争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战争方法,比方说最典型的地雷战、地道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从政治上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精兵简政;思想上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经济上减租减息,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军事上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反扫荡斗争。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根据地范围迅速扩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重点及练习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抗日战争重点及练习 作者:尹志国转贴自:中学历史在线 第六单元抗日战争时期 一、阶段特征: 1937年7月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是抗日民族战争时期。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民族抗战。有三条线索: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智力投资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在2条不同根本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全国性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积极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大举进攻,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的会战。国民党军队虽然英勇抗击,但由于执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断丧师失地。中共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敌后战场。在敌后战场,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于日本的政治诱降,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皖南事变,发动反共浪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组织百团大战,今年的经济烦躁的斗争。同时抗日根据地还采取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措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一九四四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经过反复为了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召开七大,为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整顿条件。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二、分析下列的现象 1、正确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动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年的八一宣言发表前是抗日反蒋阶段,从八一宣言发表到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到一九三七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联蒋抗日的阶段看这是利好,由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加上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关系逐渐脱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存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是导致统一战线破裂的主要因素抗日民族统一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知识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础梳理】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困难,为转移矛盾。(2)时间:1931年9月18日 (3)地点:沈阳柳条湖 (4)借口:日军有预谋地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5)政府政策:蒋介石下令实行不抵抗政策。 (6)结果:日军占领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7)抗战:抗日义勇军、杨靖宇 (8)影响: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9)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表现: A、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C、嫩江大桥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马占山率领下,多次击退强敌。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中共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南京沦陷,1937.12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时陪都)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 上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和野蛮。(与火烧圆明园类似) 3、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股美化侵略战争的逆流,对此你有何认识? ①这种行径不利于今天中日关系健康、友好、正常地发展。 ②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样才能把握未来,取信于亚洲和世界人民。 ③我们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事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5、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左权。 抗日战争胜利(1937.7.7—1945.8.15) 1、平型关大捷:(中共)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中共) (1)中共总后方:延安 (2)时间:1940.8 (3)领导人: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教学流程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抗日战争(有答案)

抗日战争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D. 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

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6.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8.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9.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中图版】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了解中共七大的概况。 (2)列举有关日本投降的时间。 (3)认识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说明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主要原因及投降时间。 (3)复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结合中共七大基本知识,通过阅读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创新形式,增强归纳、比较、理解、表达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增强世界意识,注意培养“以史大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感悟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举办抗战历史故事会或编辑历史交流小报,观看抗战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考察相关的遗址和遗迹,阅读抗战文学作品或演唱抗日歌曲,走访老人和抗战英雄等。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全面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历尽艰辛,作出了伟大贡献,从而增进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学习,认识到抗日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完全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 重点: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中共七大是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国革命又处在转折关头时召开的。它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充分准备,而且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②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这次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难点:①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七大确定的党的政治路线的含义和作用。在教科书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七大的背景和党的政治路线是比较困难的。②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特别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学生分析起来会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直接导入新课】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永久的生命》公开课

精心整理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写作思路,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哲理散文的特点,积累词汇和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句,学会赏析语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视频导入,激趣引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二、 1、 23表达4、过渡: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①南京大屠杀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②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惨案,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

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过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 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 5、①教师讲解朗读要领。 (1)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注意感情。 (2)朗读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语气语调。 (3 (1 明确: (2 明确: (3 明确: 永 (4 ?这种 明确: (5 明确: 批注: 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自己所喜欢的句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评价。(15分钟)(1)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2)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蹦蹦跳跳,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最全版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㈠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 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㈡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归纳日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斗争在抗日救亡和 全民抗战两个阶段的重要事件: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 式建立、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探讨中国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㈢过程和方法 这段内容容量比较大,课时紧;但学生比较熟悉,而且今年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六十周年媒体介绍很多,所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既可提高课时效率,又能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客观、及时地评价,提高学生的 历史思维能力。 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国军民团结抗日史实的学习,深刻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弘扬和 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的社会责 任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形成、表现及其结果; 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学难点: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地位。 学习过程: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学习思考:日军为何侵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危害?中国军民的反映? (简析:日军侵华的原因从四方面:既定国策、东方会议、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国国内内战来述。滔天罪行从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一系列事变、制造惨案、细菌战毒气战)和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傀儡、经济上掠夺和思想上奴化)两方面述。 危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中国军民的反映:中国军民奋起抗日。让学生了解认识到日军的残暴本质。)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的局部抗战) 学习思考: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将领、各阶层人民如何抗日救亡斗争的(史实)、影响。 (简析:背景主要从日军的侵略民族危机的严重以及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来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态度主要从三个方面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通电、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去述;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主要有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的抗战,山海关爱德馨的抗战,长城沿线的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的抗战,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人民的自发抗日救亡运动有东北的抗日义勇军以及后来的抗日联军的武装抗日,工人罢工,爱国工商业者的抵制日货运动,学生的一二九运动等。影响有两点,一是民族意识的空前

屈原(精品获奖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下册第五单元舞台人生 仃屈原(节选)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散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 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 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本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 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 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 ?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造主旨。 明确: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