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规程》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

试剂盒(PCR-荧光法)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核酸检测试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原理

2.1 汇集:吸取8份(或以下)样品到指定的汇集管。

2.2提取:病毒核酸提取的方法为磁珠法。试剂盒提供之内对照(IC)为不具感染性的假病毒,在进行样品核酸提取前加入样品中,监控提取、扩增和分析的全过程。标本经裂解液处理后会将病毒外鞘膜破坏,蛋白质变形,使病毒裂解释放出病毒基因组核酸。加入表面包被有二氧化硅的磁珠颗粒,在高盐环境下带负电荷的核酸吸附到带正电荷的的磁珠颗粒表面。洗液可以洗去未结合的物质,如变性的蛋白、细胞碎片、PCR抑制物等并降低盐浓度。纯化的病毒在特定的环境下从磁珠颗粒表面洗脱下来成为扩增的模板。

2.3扩增:采用PCR扩增TaqMan荧光探针标定技术同时对HBV(DNA)、HCV

(RNA)、HIV(RNA)进行检测。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HCVRNA、HIVRNA反转录成cDNA,再与HBVDNA一同通过TaqDNA聚合酶的作用扩增病毒核酸的保守区域,TaqDNA聚合酶5`—3`外切酶活性切割反应系统中带荧光标记的

TaqMan探针,随着PCR的进行,荧光信号不断积累。通过PCR仪的检测血液标本达到和超过荧光阈值的信号给出样品的阴阳性结果。

选择性PCR扩增:采用UNG-dUTP抗污染系统。在PCR扩增系统中采用UTP代替TTP,产生大量U-DNA片段。UNG酶特异识别U-DNA片段中含UTP的位点并进行切割,U-DNA被降解后不能作为再次扩增的模板,系统选择性的扩增天然的核酸分子,从而防止了PCR扩增产物的污染。

2.4 质量控制原理

为监控实验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在每次检测过程依靠阳性、阴性质控品以及内标进行监测。

2.4.1阴性质控品监控系统性假阳性,如果阴性质控品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实验存在假阳性的风险,因此实验中的阳性结果需复查。

2.4.2低浓度阳性质控品监控系统假阴性,如果低浓度阳性质控品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实验存在假阴性或灵敏度下降的风险,因此实验中的阴性结果均需复测。

2.4.3内对照分为DNA内对照和RNA内对照,是每个反应管中的阳性质控,用

于监控单个反应管中DNA与RNA的假阴性风险,如果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其DNA内对照与RNA内对照结果必须为阳性,否则提示该标本的扩增受到抑制,该阴性检测结果有假阴性风险,需要复测。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核酸实验室采用核酸技术进行的HBV、HCV、HIV三项单管混样检测。

4.职责

4.1 授权的检验人员负责试验操作、结果判读,作好相关记录,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4.2 授权的监督人员负责监督该规程执行。

5.原始样品系统

血浆

6.材料与设备

6.1 消耗品

6.1.1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苏州华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1.2 96孔深孔板

6.1.3 1.5ml离心管(手工实验用)和2mlAxgen离心管(用于配置PCR反应液);

6.1.4 5ml汇集管;

6.1.5 96孔扩增板或八连管;

6.1.6 带滤芯并经灭菌处理的Tip头;

6.1.7 自封袋;

6.1.8 磁棒套管;

6.1.9留样板和封膜

6.2 设备

6.2.1 HAMILTON STAR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

6.2.2 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核酸萃取仪;

6.2.3 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

7.检测环境

7.1 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条件。工作环境要求空气流通、照明充足;室内环境整洁、干净并配有消毒设备。

7.2 实验室温度:20-30℃;湿度40-60%。

8.程序步骤

8.1 试剂准备区操作

8.1.1消耗品的准备和深孔板反应盘的预分装

8.1.1.1常规实验

清点当日试验所需的消耗品,移送标本制备区,并做好记录。

8.1.1.2手工实验

8.1.1.2.1预分装洗涤液A、洗涤液B、洗脱液,需充分混匀,使用移液器分配至反应盘L-2

8.1.1.2.2 可于前一工作日预分装4.2ml核酸萃取液到5ml管;

8.1.2反应液的配制

8.1.2.1常规操作

8.1.2.1.1从-20℃冰箱取出试剂的反应液A、反应液B、反转录酶、RNA保护剂、

Taq酶;室温溶解、平衡(反应液的配制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则平衡时

间大约10分钟),于震荡器上充分混匀。

8.1.2.1.3 更换无粉手套;标记2ml离心管(配制量、使

用日期),按照下表配制反应液(反应液量为n(标本数量

/8)+4(NC、PC、室内阳性质控品、阴性质控品各一孔)

+2人份(富余量)。

8.1.2.1.4 于震荡器上充分混匀,手动高速(5000转)离心约20秒以消除气泡。

8.1.2.1.5将配制好的反应液送交标本制备区,也可短时(5min之内)存于4℃

冰箱。

8.1.2.2手工操作

8.1.2.2.1同8.1.2.1.1至8.1.2.1.4。

8.1.2.2.2乳胶手套外戴上薄膜手套,取用扩增板或八连管于托盘上。

8.1.2.2.3 将配制好的反应液按照H`-A`固定方向依次分配,每孔20μl(吸头垂

直加样,避免碰壁),分配数量为n(标本数量)+4(NC、PC、室内阳性质控

品、阴性质控品各一孔)。

8.1.2.2.4目测每孔是否足量、超量。

8.1.2.2.5分配好的扩增板或八连管放入自封袋中,于袋上标记,通过传递窗送

交标本制备区,也可短时(5min之内)存于4℃冰箱。

8.2 标本制备区操作

8.2.1标本准备:

8.2.1.1 将标本按顺序转移到32孔样品架,条码面向右侧,使用STAR将标本管献血码扫描入“**/NAT_TEST_RECORD”中;剔除酶免、ALT检测反应性标本。

8.2.1.2在生物安全柜中逐个去除标本管管盖。

8.2.2按照《核酸实验室血液检测标识的管理程序》粘贴汇集管、深孔板、留样板所需条码。

8.2.3 常规试验

8.2.3.1【HAMILTON –MSS系统准备流程】

1.保证仪器正常通电,要求使用不间断电源(UPS)

2.检查废弃吸头收集框是否套有一次性垃圾袋(每次实验后立即清理并更换新

的垃圾袋)

3.启动HAMILTON工作站模块及对应电脑电源,

注:应先开电脑,后开机器

4.启动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工作站模块电源,开启模块紫外灯自动

照射10分钟

8.2.3.2【HAMILTON–MSS系统实验流程】

1.装载加样尖到HAMILTON工作站模块加样尖区域。

2.装载96孔反应盘到HAMILTON工作站模块反应盘区域。

3.装载PCR扩增反应盘到HAMILTON工作站模块反应盘区域。

4.装载试剂槽到HAMILTON工作站模块试剂区域。

5.取出核酸萃取液、载体RNA和内标,平衡至室温,并充分混匀。按下表所列方

注:n=待测样本数

6.取出核酸萃取液/载体RNA/内标混合液、洗涤液A、洗涤液B、洗脱液和磁珠悬液,充分混匀,分别加入对应的试剂槽。

7.运行试剂分装程序,将核酸提取试剂分装入96孔反应盘中。试剂分布见下表。

8.插入标本载架、汇集管载架到HAMILTON工作站模块对应区域。

9.运行标本汇集程序,完成标本汇集。

10.取掉标本管载架,整理标本并2~8℃暂存。

11.运行核酸提取程序,进行汇集标本的裂解,然后分装入96孔反应盘中,具体分装见下表。

目测反应盘(深孔板),检查分配的试剂是否达量;硅胶盖(经75%酒精浸洗,紫外线灯照射)封反应盘L-1,封板膜封反应盘L-2,并压实。

12.96孔反应盘移入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核酸提取模块中。

13.执行下表所示的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核酸提取程序,进行核酸提取。

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 核酸提取程序

注:程序第一次暂停时移出反应盘L-1,换上反应盘L-2,按「RUN」继续执行程序,完成核酸提取。

将反应盘L-1底部固定上金属条(固定于反应盘第6和第12列处)后置于

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机器上(使用前经紫外线灯照射20min),调用并执行程序“Lysis-4200”。

待机器第一次鸣叫时(暂停),取下反应盘L-1;将反应盘L-2固定上金属条后置于机器上,按“自动运行”让程序继续执行。

待机器再次鸣叫,程序结束(使用后紫外线灯照射20min)。取下反应盘b卸取金属条,反应盘b的第6或第12列孔内的洗脱液即为PCR扩增反应用核酸模板。将反应盘L-2置于STAR指定位置。

14.完成核酸提取的96孔反应盘回HAMILTON模块中。

15.取出扩增反应液A、扩增反应液B、逆转录酶、RNA保护剂和Taq酶,配制PCR 扩增试剂,充分混匀,放置于2ML离心管中,从试剂准备区转移到标准制备区,

加入对应试剂槽。

16.运行PCR扩增试剂分装程序,将PCR扩增试剂和提取好的核酸模板分装到PCR

反应盘中。

目测扩增板液体分配是否足量,封膜是否与扩增板粘贴紧密,无气泡。

如采用八连管,应保证八连管盖盖紧,并置于载架上传递。

17.PCR反应盘或八连管通过传递窗运转到ABI7500扩增仪,进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

8.2.3.3【HAMILTON –MSS工作站系统关闭流程】

1.实验结束后,关闭HAMILTON –MSS工作站系统运行程序窗口, 关闭模块电源,

2.注:应先关闭机器电源,后关闭电脑

3.取下剩余加样尖盒,留作下次使用。

4.取下废弃吸头收集框的垃圾袋扎好,转移至扩增去医疗垃圾暂存处,需高压

灭菌后丢弃。

5.标本架放入75%的乙醇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晾干备用。

6.清洁垃圾袋上方的吸头挡板用酒精充分擦拭表面,晾干后备用。

7.先后用微湿清洁布擦拭,再用含75%酒精棉纱擦拭工作台面。

8.打开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工作站模块紫外灯自动照射10分钟。

9.打开实验区域固定紫外灯,照射60min。

10.实验区域进行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通风。

8.2.4 手工试验

8.2.4.1 试剂准备(试剂准备区)

1.预分装洗涤液A、洗涤液B、洗脱液,需充分混匀,使用移液器分配至反应盘L-2(试剂准备区)

2将lysis置于室温平衡30min。(样本制备区)

3确保室内温度在25℃左右。

4将样本、IC、Ploy(A)RNA于室温溶解。(样本制备区)

8.2.4.2 样本处理(标本制备区)

1.汇集操作:准备汇集所需要的适当数量的1.5ml管依次粘贴汇集条码或标记POOL编号,并置于试管架上。用移液器(20-200μl)依次吸取标本血浆150μl 加入到对应的汇集管中,8份标本汇集为1个汇集管(pooling);如标本数不足8份,则用平衡液将液体补齐至1.2ml。

2.取出核酸萃取液、载体RNA和内标充分混匀。

3准备5ml冷冻离心管于试管架,标记,每管加入4.2ml Lysis,10ul

Poly(A)RNA,5ul IC,30ul Beads,1.2ml样品,混匀。

4.每5min混匀一次,室温30min。

5.按900ul/孔将混合液Mix加入反应盘L-1中,

6. 将反应盘L-1底部固定上金属条(固定于反应盘第6和第12列处)后置于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机器上(使用前经紫外线灯照射20min),调用并执行程序“Lysis-4200”。

待机器第一次鸣叫时(暂停),取下反应盘L-1;将反应盘L-2固定上金属条后置于机器上,按“自动运行”让程序继续执行。

待机器再次鸣叫,程序结束(使用后紫外线灯照射20min)。取下反应盘L-2卸取金属条,反应盘L-2的第6或第12列孔内的洗脱液即为PCR扩增反应用核酸模板。

7. 将反应盘L-2置于磁力吸附架上靠磁,用移液器单孔或用八连排移液器吸取模板按40ul/test分配到已分装好扩增试剂的扩增反应盘或八连管中,覆膜或盖上盖子,经传递窗转移到扩增区。

8.3 扩增检测区操作

8.3.1 将经传递窗传递过来的96孔PCR扩增板放入荧光PCR仪ABI7500,按

8.3.2 扩增结束后将实验数据保存并进行结果判定。判定条件如下:

质控品结果判定:

待测标本结果判定:

备注:“/”表示当其它条件满足时,该荧光通道结果可不做考虑。

1.采用合并检测的方式进行原始标本病毒的核酸检测。合并检测为病毒核酸阴性

反应,该汇集池中的标本三项病毒核酸阴性。合并检测呈现病毒核酸阳性反应时对合并检测汇集池标本进行拆分检测,挑选出对应的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最后对筛出的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检测。

2.按照临床用血的要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任何一项有潜在感染的可能时,该份标本应被剔除,视为不合格用血。

3.内标检测

标本测定结果如果为核酸阴性,则内标结果必须为阳性;否则标本的测定结果无效重新测定。

标本测定结果如果为核酸阳性,内标结果可以不做考虑。

8.3.3 汇总结果并按《核酸实验室结果发布操作规程》发送报告。

8.3.5 实验后续及维护:

实验结束后,将96孔PCR扩增板装入自封袋后转移至医疗垃圾暂存处以备高温高压处理,并清洁设备和实验室。

8.4 全程如实填写各项试验记录。

8.5 消毒与防污染措施的执行

8.5.1 室内通风。

8.5.2 使用75%酒精喷洒室内空间、生物安全柜操作台、扩增仪载架、STAR载架;擦拭核酸萃取仪工作仓、STAR台面。

8.5.3 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实验台面、物品表面和仪器表面。

8.5.4 使用移动紫外灯照射(60-90cm)工作台面、器具一小时;固定紫外灯照

射室内四小时。

8.5.5 定期(每周)擦拭、消毒冰箱;定期消毒空调滤网。

9.相关文件

9.1《生物安全手册》

9.2《消毒液配制操作规程》

9.3《清洁与消毒控制程序》

9.4《紫外线灯标准操作规程》

9.5《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说明书》

9.6《核酸实验室试剂准备区实验记录》

9.7《核酸实验室标本制备区实验记录》

9.8《核酸实验室扩增及产物分析区实验记录》

9.9《核酸实验室MeDiPro SuperPure System-32核酸提取仪操作规程》

9.10《核酸实验室荧光定量PCR仪(ABI7500)操作规程》

9.11《核酸实验室STAR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操作规程》

9.12《核酸实验室试验结果判定准则》

拟制:审核:批准:批准日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RNA核酸定量检测SO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规超敏PCR仪器配置系统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I RNA)的检测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 检测方法和原理 2.1 检测方法: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 2.2 检测原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算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浆中HIV-I RNA。该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样品制备以分离HIV-I RNA;(2)靶RNA的逆转录形成互补DNA(cDNA);(3)靶(cDNA)的PCR扩增以及裂解的、靶特异性的、双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检测。 3. 标本要求 3.1 标本类型:血浆(EDTA抗凝)。 3.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2.1 标本采集量:采集患者静脉血6 mL(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 3.2.2 标本处理: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送至实验室,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在1小时处理标本。 3.2.2.1签收:门诊、住院以及CDC标本签收条码,并做好相关登记工作。 3.2.2.2编号:对标本进行唯一编号,容如下:“年月日6位数字+标本号3位数字”,例如2018年1月1日收到一个HIV-RNA标本即编号为:“180101401”。 3.2.2.3离心:800-1600g,20min离心标本。 3.2.2.4标本保存:血浆在室温(25-30℃)最多存储1天;2-8℃最多存储6天;-20℃—-80℃可存储6周。将待检血浆以2管每管1200 uL量存储于2.0mL戴螺旋盖的无菌聚丙烯管,在管壁编写如3.2.2.2的编号。未检标本放置于专用样本盒中,冻存于-80 ℃冰箱。已检血浆置-80oC冰箱保存2个月,到期后按科室有关程序作废弃标本处理。 4.仪器和试剂 4.2 试剂:(配套封闭试剂) 4.2.1 试剂盒(包含核酸提取试剂、质控品及阳性定量参考品组分、PCR 检测试剂组分)保存于2-8℃环境下,有效期22个月。 4.2.3试剂开瓶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2-8℃条件下不超过30天。 4.2.4 主要组成成份:

中国乙肝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现状

Medical Diagnosis 医学诊断, 2014, 4, 21-24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340867.html,/journal/m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340867.html,/10.12677/md.2014.42004 Present Status of 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 in China Zhiwei Sui1*#, Linglei Ran2*, Ling Zhang1, Wen Chen2, Jing Wang1, Boqiang Fu1, Jiayuan Wang2 1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Beijing 2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Email: #suizhw@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340867.html, Received: Apr. 27th, 2014; revised: May 26th, 2014; accepted: Jun. 3r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34086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hina has a high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PC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HBV nucleic acid biomark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of hepatitis B viru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ommercial HBV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s in the Chinese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kit for 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HBV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s, present statu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BV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users and developers.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 中国乙肝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现状 隋志伟1*#,冉令磊2*,张玲1,陈文2,王晶1,傅博强1,王佳媛2 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 2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Email: #suizhw@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7340867.html, 收稿日期:2014年4月27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26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3日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胶体金)

××××××医院 Policy No.:Effective Date:January 01,2006 Revision No.:00 文件编号:实施日期:2006年01月01日修订号:00 Generated department:Total Pages:Three 编制部门:检验科总页数: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胶体金法) Prepared by : 编制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Audited by: 审核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Approved by 批准 --------------------------------------------- Name: 姓名: Position: 职务: Date: December 16,2005 日期:2006年01月01日 TOTAL COPIES: TWO 共 2 份 COPY TO: 分发至:检验科、质控科。

文件编号:页码:2/2 文件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指导书实施日期:2006.01.01 1.0 目的 规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胶体金法)的操作标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 适用于本医院实验室对待检标本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胶体金法)的检测。 3.0 参考 3.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 4.0 程序 4.1采集静脉全血或血浆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如果标本在收集后7天内检测, 样品须放在2-8℃保存,如果大于7天须冷冻保存。 4.2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并编号,如有低温保存则应平衡至室温。 4.3将胶体金试剂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4.4用微量加样器取50μL样本血清,加到试剂的加样处。 4.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30分钟内检出,超过30分钟将对实验结果的观察造成影响,建议30分钟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0 结果判断: 5.1阳性:试剂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各出现一条紫红色带,如果检测区的紫红色条带隐约可见,建议对 该样本重复测试,并使用其他方法确认。 5.2阴性:试剂只在对照区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5.3失效:对照区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损坏或者是样本中的抗体含 量过高。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将待测样本稀释后用新的试剂重新测试。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立即停止使用此批号产品,并与当地供应商联系。 5.4注意:测试区内的紫红色条带可呈现颜色深浅的现象。但是,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不论该色带颜色 深浅,即使只有非常弱的色带也应判定为阳性结果。 6.0注意事项 6.1实验环境应保持一定湿度、避风。避免在过高温度下进行实验。 6.2试剂从包装中取出后,应尽快进行实验,避免放置于空气中过长时间,导致受潮。 6.3试剂可在室温下保存,谨访受潮。低温下保存的试剂应平衡至室温方可使用。 7.0 附件 7.1实验结果记录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说明书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包装规格】 条型单人份:50人份/盒;板型单人份:40人份/盒。 【预期用途】 本产品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样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很小的.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主要引起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据文献报道,90%以上非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和25%以上急性散发性肝炎均为HCV感染所致,且35-50%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为慢性肝炎,与肝癌的发生相关。HCV主要传播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以其他方式如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 【检验原理】 本试剂采用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原理及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分析技术,试剂含有被预先固定于膜上检测区(T)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 检测时,样本滴入试剂加样处于预包被的胶体金颗粒结合的标记用HCV重组抗原反应。然后,混合物再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如是阳性,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在层析过程中先于样本中的HCV重组抗体结合,随后结合物会被固定在膜上的包被用HCV重组抗原结合,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这条带是包被用HCV重组抗原-HCV抗体-标记用HCV重组抗原金标粒子的复合物在膜上结合形成的。如是阴性,则检测区内(T)将没有紫红色条带。无论HC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血样中,一条紫红色条带都会出现在质控区内(C).质控区内(C)所显现的紫红色条带是判定是否有足够样本,层析过程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作为试剂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包被用HCV重组抗原,标记用HCV重组抗原。羊抗鼠IgG,硝酸纤维素膜,玻璃纤维; 缓冲液:成份为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5ul吸管 检测记录表 各组份的包装数量如下: 说明: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能够互换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核酸定量检测SO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定量检测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超敏PCR仪器配置系统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I RNA)的检测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重复性。 2、检测方法与原理 2、1 检测方法: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法。 2、2 检测原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算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浆中HIV-I RNA。该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样品制备以分离HIV-I RNA;(2)靶RNA的逆转录形成互补DNA(cDNA);(3)靶(cDNA)的PCR扩增以及裂解的、靶特异性的、双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的检测。 3、标本要求 3、1 标本类型:血浆(EDTA抗凝)。 3、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3、2、1 标本采集量:采集患者静脉血6 mL(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 3、2、2 标本处理:标本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在1小时内处理标本。 3、2、2、1签收:门诊、住院以及CDC标本签收条码,并做好相关登记工作。 3、2、2、2编号:对标本进行唯一编号,内容如下:“年月日6位数字+标本号3位数字”,例如2018年1月1日收到一个HIV-RNA标本即编号为:“180101401”。 3、2、2、3离心:800-1600g,20min离心标本。 3、2、2、4标本保存:血浆在室温(25-30℃)最多存储1天;2-8℃最多存储6天;-20℃—-80℃可存储6周。将待检血浆以2管每管1200 uL量存储于2、0mL戴螺旋盖的无菌聚丙烯管,在管壁编写如3、2、2、2的编号。未检标本放置于专用样本盒中,冻存于-80 ℃冰箱。已检血浆置-80oC冰箱保存2个月,到期后按科室有关程序作废弃标本处理。 4、仪器与试剂 4、2 试剂:(配套封闭试剂) 4、2、1 试剂盒(包含核酸提取试剂、质控品及阳性定量参考品组分、PCR 检测试剂组分)保存于2-8℃环境下,有效期22个月。 4、2、3试剂开瓶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2-8℃条件下不超过30天。 4、2、4 主要组成成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思考 谢亚南(3100000304) 摘要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给了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尼等3人,其中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吕克·蒙塔尼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本文介绍了他们的获奖成果及其意义,并重点介绍了笔者对该项成果的思考。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防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后天性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缺陷而导致严重随机感染及/或继发肿瘤并致命的一种疾病。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被识别并发展为全球大流行至2003年底,已累计导致两千余万人死亡,死亡率几乎达到100%,2008年感染人数已达3340万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对艾滋病传播的防控以及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发现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先后报道了一种新的医学综合症[1],这种新的医学综合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艾滋病。但其早期的病人都是男同性恋者,因此艾滋病曾一度被认为仅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并被称作“同性恋病(gay disease)”,没有得到当时里根保守政府的足够重视[2]。 后来发现血友病人通过输血竟也能够感染这种疾病,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重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立即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对该疾病进行调查与研究,确定了这是一种新的疾病,并根据其特征首先将其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为艾滋病(AIDS)。 这种疾病传播很快,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后很快在欧洲也有发现。很多科学家都开始研究这种疾病的病因。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疾病研究室主任蒙塔尼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 【检验目的】 定性测定人血清(浆)中的HCV抗体,用于临床术前的初筛查检测。 【实验原理】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胶体金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玻璃纤维素膜上预包被金标鼠抗人IgG抗体(anti-IgG Ab),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丙肝混合抗原(Core、NS3、NS4、NS5)和人IgG抗体。检测阳性样本时,血清样本中HCV-Ab与胶体金标记鼠抗人IgG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抗原结合形成“Atenti-IgG Ab-HCV Ab-HCV Ag”夹心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鼠抗人IgG 抗体则在对照线处与人IgG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标本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15分钟内观察结果即可。 【样本要求】 1、采集静脉血样本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并避免样品溶血。 2、如果血清和血浆样品收集后 7天内检测,样品须放在0-4C保存;大于7天必须-20C—下冷冻保存。 3、常规抗凝剂不影响实验结果。 4、溶血、粘稠及高指标本不适于本试剂。含特殊物质的标本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 在检测前须清除。 5、在标本中加0.1%NaN3不影响实验结果。 【试验方法】 测试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试纸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10卩)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试纸条指示箭头下端的加样处。 4、随即滴加2滴样本稀释液(约100^)1。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测试卡: 1、将待测标本从储存条件下取出,平衡至室温并编号。 2、将胶体金测试卡从包装盒中取出,打开铝箔包装袋,平置于台面上。 3、用塑料滴管加1滴样本血清或血浆,加到测试卡上的 S孔。 4、随即滴加2滴(约100 ^)1样本稀释液到测试卡上的 D孔。 5、加样后,阳性标本可在1~15分钟内检出,建议15分钟后在最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试纸条/试卡在检测区和对照区位置出现两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试纸条/试卡只在对照线位置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失效:对照区(C)未出现紫红色条带,表明不正确的操作过程或试剂盒已变质 损坏。在此情况下,应再次仔细阅读说明书,并用新的试纸条/试卡重新测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作业指导书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 修改记录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标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版号:第 1 版页码1/2 1、目的 用于临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2、范围 适用于献血员筛查与临床病例。 3、职责 检测人员按照本规程进行检测操作。 4、原理 采用纯化基因工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HIV-1/HIV-2)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和酶标记的HIV-1/HIV-2抗原及其他试剂组成,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原理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IV-1和HIV-2抗体。 5、样本要求 仅限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 常规方法采集。 血清:采血后,室温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再于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血浆:采血后,样品与抗凝剂反复轻摇混匀,再3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 如果样品没有在8小时内测定,应将其保存于2℃-8℃。如果样品不能在7天内测定,应将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6.分析系统 分析仪器:Thermo Mk3型酶标仪,检测波长450nm,参考波长630nm。 37℃恒温箱。 振荡器用于样品、试剂的混匀。 微量加样枪。 试剂准备: 试剂盒于冰箱保存,使用前应取出置37℃。 取试剂盒内洗涤液用蒸馏水作25倍稀释,置洗瓶中备用。 质控试剂:-20℃保存,溶解后随试剂一起冷藏,每天随样品一起检测并保存质控结果,每月一次质控小结,失控要有记录及纠正的结果。 7、分析步骤 样品编号:从6号开始编号。

设阴性对照3孔,Anti-HIV-1阳性对照1孔,Anti-HIV-2阳性对照1孔,分别加入阴、阳对照各50微升。 每个标本待测孔加入标本血清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6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酶标工作液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30分钟。 手工洗板: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0~60秒,甩干,重复6次后拍干。 每孔加显色剂A液,显色剂B液各50微升,充分混匀,封板,置37℃孵育10分钟。 每孔加入终止液50微升,混匀。 选取相应的程序号,用酶标仪双波长比色。 8、计算 Cutoff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 9、参照区间 阴性对照A值应≤ Anti-HIV-1阳性对照A值应≥ Anti-HIV-2阳性对照A值应≥ 10.临床意义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阳性 样品A值<临界值为HIV抗体阴性 11.注意事项 从冷藏环境中取出试剂盒应置37℃平衡30分钟后方可使用,余者应按前述方法保存和使用。在平衡试剂的同时,待测样品需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 使用前试剂应摇匀。 须确保样品加样量准确,如果加样量不准确,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建议使用微量移液器加所有组份;用滴瓶滴加时,应先弃去1~2滴,垂直匀速地滴加。避免在加样过程中,将液体接触到或溅到微孔边缘上。 封片不能重复使用。 结果判断须在反应终止后10分钟内完成。 不同批号的试剂不可混用。 本试剂盒应视为有传染物质,请按传染病实验室检查规程处理。 12.支持性文件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经酶聯免疫吸附试验证实均为阴性,然后采取核酸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对其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阳性检出率为21.20/万,确认阳性率为16.31/万;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漏诊率为12.23/万;经核算筛查及确定14份标本均为阳性,HBsAg筛查则均为阴性。结论核酸检验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检验灵敏度比较高,更是缩短了窗口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标签:核酸检测;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 目前我国检测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极大的降低因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1]。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窗口期比较长,再加上病毒感染有窗口期等,因此在输血时仍存在风险[2]。此次研究针对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验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24521份标本需要进行核酸检验。 1.2 方法 1.2.1 标本 将采集到的血样放置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真空试管(5 mL)中保存好,共三个。将试管放在冰箱中保存,将冰箱的温度维持在0~6℃,在24 h内将血浆分离开,然后Ⅰ号不带分离胶的试管进行血清学筛查,Ⅱ号带分离胶的无酶、无热源试管进行核酸检验,而Ⅲ号试管则继续在冰箱中进行保存。 1.2.2 使用仪器和试剂 酶联免疫试剂为HBsAg、抗-HCV、抗-HIV、HIV抗原/抗体;核酸检验试剂为罗氏诊断试剂。HBV、HCV、HIV核酸联合检测试剂。使用的仪器为AT plus2&FAME24/20,STAR标本混样设备,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 1.2.3 核酸检验 采取混样方式进行,每个一级混样池均有六个标准,将其视为内对照。混合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1. 试剂盒:50人份/盒; 2. 灵敏度:100%; 3. 特异性:99.0%以上; 4. 测定时间:≤30分钟; 5. 检测标本:全血/血清/血浆; 6. 产品有效期:不少于16个月; 7. 认证及注册: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美国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认证及注册; 8. 质量评估:连续三年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组织的全国艾滋病病毒(HIV)抗体诊断试剂临床质量评估,连续三年灵敏度不低于100%、特异性不低于99.0%; 9. 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技术参数 1. 试剂盒:50人份/盒; 2. 灵敏度:99.5%以上; 3. 特异性:99.0%以上; 4. 测定时间:≤20分钟; 5. 检测标本:全血/血清/血浆; 6. 产品有效期:不少于18个月; 7. 认证及注册:通过美国FDA、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认证及注册; 8. 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促凝采血管技术参数 1、容积:5ml; 2、材质:塑料管; 3、管内添加促凝剂,促凝剂均匀喷涂于采血管内壁上,使血液可快速凝固,析出高纯净度的血清; 4、胶塞类型:安全帽胶塞(塑料盖帽),管内真空、无菌; 5、采血管标贴:刻度、双码、条形码一体化标贴; 6、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抗凝采血管技术参数 1、容积:5ml; 2、材质:塑料管; 3、抗凝剂:EDTAK2; 4、胶塞类型:安全帽胶塞(塑料盖帽),管内真空,无菌; 5、采血管标贴:刻度、双码、条形码一体化标贴; 6、其他:按用户计划分批供货和结算,计划收到后7个工作日内交货。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08)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 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 HCV 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IA:酶免疫检测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B超:腹部超声显像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磁共振成像 3诊断依据 3.1流行病学史

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 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 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 3.3.2血清抗-HCV阳性。 3.3.3血清HCV RNA阳性。 3.4组织病理学检查 3.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乳胶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试剂盒(乳胶法) 说明书 【检测原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盒(乳胶法)采用了高度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反应及免疫层析乳胶标记技术原理。试剂上含有事先固定在膜上检测区(T)的重组HIV-1和HIV-2型抗原。检测时,将样本滴入试剂的加样孔中,样本中的HIV-1,2型抗体与预包被在膜上的重组抗原--乳胶颗粒标记结合物反应,然后,混合物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在检测区(T)与固定在膜上的重组HIV-1和HIV-2型抗原反应。如果样本中含有HIV抗体,在检测区内(T)会出现红色条带,检测区内出现红色线条表明是阳性结果。如果在检测区内(T)没有出现红色条带,则样本中不含有HIV抗体,表明的是阴性结果。无论抗HIV抗体是否存在于样本中,混合物都会继续向上层析至质控区(C),出现一条红色的条带。质控区内(c)所显示的红色条带是判定层析过程中是否正常的标准,同时也是检测试剂的内控标准。 【主要组成成份】 本试剂主要原材料包括:包被用重组HIV1型、包被用重组HIV2型抗原、标记用重组HIV1型、标记用重组HIV2型抗原、链霉亲和素结合物、生物素、乳胶颗粒、硝酸纤维塑膜、聚酯纤维塑膜。 检测需要已提供的材料 注意:不同批号试剂中各组份不可互相使用,以免产生错误结果。 检测时另需准备样本收集容器和计时器。 【样本要求】 静脉采血后离心获得血清/血浆样本,不同的抗凝剂如柠檬酸钠,肝素钠,EDTA,草酸钠,枸橼酸钠的血浆标本均可。在2—8℃条件下可保存一周,长期保存需-20℃冷冻,以避免反复冻融。发臭、溶血等异常样本请勿使用。 【检验方法】 在进行检验前必须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并将试剂、样本、和缓冲液恢复至室温(20℃-30℃)。 1.从原包装铝箔袋中取出试剂。 2.将试剂放在干净的平台上,用一次性塑料管吸取1滴血清/血浆(25μl)于加样孔(S) 中,随后加入1滴缓冲液(约40μl),开始计时。 3.等待红色条带的出现,检测结果应在15~20分钟判读,20分钟后判读结果无效。

丙型肝炎简介

丙型肝炎(HC)简介 1974年,人们发现输血后肝炎并非由HAV和HBV感染所致,因此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直到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地将HCV cDNA克隆成功,才使HC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HCV是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病毒。 一、HCV病毒分子结构 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其链长度为10000个核苷酸。该链可分为正5`末端、3`末端及位于两个末端之间的病毒编码开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 ORF)三部分。 链的5`末端,约有324到241核苷酸组成的区域,有时可形成小的末端发夹样的次级结构,含一个短的直接重复顺序。目前推测其在病毒复制过程中有重要的负调节作用。 3`末端由27-55个核苷酸组成,(不同的分离株,该区的核苷酸长度不一)。 在5`末端与3`末端之间,由9400年核苷酸组成一个大而连续的开读框架。编码3010或301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个大病毒多肽。从病毒编码框架的上游(5`端)到(3`端),编码不同蛋白质的基因依次为:核衣壳蛋的基因,包膜蛋的基因及非结构蛋的1~5基因。 5`末端里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在病毒的复制和保持病毒的性状方面起重要作用。3`末端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可能也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单一的ORF称病毒多蛋白前体(Precursor polyprotein)这一大的病毒蛋白前体,但宿主基因和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酸的一系列酶切修饰,形成不同大小和功能不一的病毒蛋白。这些病毒蛋白目前主要分两大类:(1)结构蛋白,位于5`末端,包括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E2/NS1),是参与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质;(2)非结构蛋白,又称功能蛋白,包括NS2-NS5,是参与病毒复制和具有其他功能的蛋白质。HCV基因存在显著的变异,这一变异导致HCV不同的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以此将HCV分为若干个亚型。 应用HCV各型特异性CDNA探针,作印迹杂交分析,发现HCV基因型各地区不同。在美国主要为原型(即PT型Prot-otypt)占70%,而K1与K2型较少(10%),在日本K1型占77.7%,K2a占16.5%、K2b占5%,而PT型则甚少见。我国HCV基因型初步分析结果与日本相似,K1型占40.3%,K2a占20.9%,而K2bH占13.43%,K1型较多见,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中国疗养医学2019年第28卷第2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 ,Feb.2019,Vol.28,No.2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2017,14(3):441-443. [11]Maury E ,Guglielminotti J ,Alzieu M ,et al.How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no risk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04,19(1):23-28. [12]Kriner EJ ,Shafazand S ,Colice GL .The endotracheal tube cuff-leak test as a predictor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 [J ]. Respiratory Care ,2005,50(12):1632-1638. [13]Jaber S ,Chanques G ,Matecki S ,et al.Post-extubation stridor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Risk factors evalu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cuff-leak test [J ].Intensive Care Med ,2003,9(1):69-74. (收稿日期:2018-08-13) 文章编号:1005-619X (2019)02-0124-03 DOI 编码:10.13517/j .cnki .ccm .2019.02.005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 应用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检测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结果比较 王俊芳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间接ELISA 法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抗-HCV)的检查结果, 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某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抗-HCV 阴性标本1221份,抗-HCV 阳性标本79份,所有血液样本均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 检测,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并与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等指标。结果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174份,其中真阳性1173份,假阳性1份。间接ELISA 法检测出抗-HCV 阳性标本1072份,其中真阳性1060份,假阳性12份。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96.07%(1173/1221)、98.73%(78/79)、96.23%(1251/1300),间接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分别为86.81%(1060/1221)、84.81%(67/79)、86.69%(1127/1300),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符合率均明显高于间接ELISA 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与间接ELISA 法比较,双抗原夹心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提高,能提高临床 检测的准确性,降低假阳性,减少血液的浪费, 可作为临床血液样本抗-HCV 筛查的首选方法。【关键词】丙肝病毒抗体;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 特异性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丙 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1]。HCV 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能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进行传播,已成为世界性的传染病。数据统计,全球每年HCV 感染导致新发丙型肝炎的人数达到了300万~400万人[2-3]。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能会进展成肝纤维化、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4]。为了控制HCV 的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已成为血液筛查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是血液抗-HCV 检测的主要方法, 其中又以间接ELISA 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间接ELISA 法检测由于会受到血清中非特异性IgG 等因素的干 扰,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 影响检测准确性[6]。而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同时对包括IgG 、IgM 等在内的总抗体进行了检测,对抗体进行两次特异性反应,从而减少非特异性的IgG 的干扰。近年来双抗 原夹心ELISA 法在抗HBsAg 抗体、梅毒抗体、 抗HIV 等抗体的检测中均取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7-8]。本次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 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作为研究 对象,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 法和间接ELISA 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两种ELISA 法检测抗-HCV 的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检测的1300份住院患者传染病丙肝筛查标本 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2例,女608例,年龄21~ 65岁,平均年龄(43.5±3.7)岁。所有献血者标本经荧光定量PCR 血液筛查,其中检出抗-HCV 阴性标 本1221份, 抗-HCV 阳性标本79份。1.2设备与试剂采用山东艾德康自动加样系统、美国热电酶标仪。血筛间接ELISA 试剂盒和双抗原夹心ELISA 试剂盒均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分别为C20141228、CS20141001),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操作且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先将收集的所有献血者标本进行离心,速度3000r/min ,时间10min ,离心完成后分离血清。然后分别用间接ELISA 法试剂盒和双抗原夹 心ELISA 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 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12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讲解

附件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试剂是指利用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原理对人血清、血浆或其他体液中的特定的HIV生物学标记物,包括HIV 1型(HIV-1 )p24抗原、HIV抗体、HIV核酸、HIV基因耐药突变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试剂。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的分类原则,该类产品作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In Vitro Diagnostic,IVD)管理,属高风险管理产品。本指导原则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让申请人明确在注册申报过程中对本类试剂在临床研究方面重点关注内容,同时规范注册申请人对于注册申报资料中有关临床研究资料的要求。 本指导原则是对HIV检测试剂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临床研究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只是针对HIV检测试剂的特点,强调需重点考虑的问题,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械〔2007〕240号)的规定,包括临床试验协议、方案、报告的撰写等。 本指导原则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本指导原则是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的指导文件,如果有能够满足适合的法规要

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HIV生物学标记物是指机体在感染HIV后,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出现的生物学标记物,包括:HIV抗体、HIV-1p24抗原、HIV核酸、HIV基因耐药突变等。 就方法学而言,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利用免疫印迹法、化学发光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和微粒子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等免疫学方法对HIV抗原和/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应用核酸检测的方法(如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等)对HIV 核酸(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及基因耐药突变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体外诊断试剂,适用于首次注册产品及申请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国家法定血源筛查用HIV检测试剂。 三、基本要求 (一)临床试验方案及方案中应关注的问题 临床试验实施前,研究人员应从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多方面考虑,设计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方案。各临床研究机构的方案设置应基本一致,且保证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预定的方案实施,不可随意改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临床研究机构的实验室内并由本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操作完成,申报单位的技术人员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外,不得随意干涉实验进程,尤其是数据收集过程。各临床研究单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_尹秀华

丙型肝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尹秀华 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检验科 301800 关键词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我国平均感染率为3.2%。北方稍高,约为4.6%,南方为2.6%~2.9%,感染人数估计有3 700万。受感染的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发生率为5%。丙肝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多数患者可以演变为慢性丙型肝炎,其中20%左右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10年内有大约30%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并且HCV感染与原发肝癌有较密切关系。随着医学检测方法的不断进展,丙肝检测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丙肝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从胶体金法、ELISA法(丙肝抗体检测)、丙肝抗原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的诊断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 关键词 CV 抗-HCV 胶体金 HCV-RNA ELISA RT-PCR 中图分类号:R5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85(2013)02-0171-03 丙型肝炎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属。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膜蛋白分布于病毒表面,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1]。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致病机制主要是通过病理性免疫应答导致肝细胞损伤,它还有诱发原发性肝癌的可能[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HCV病例约315万例[3],而高度慢性化是该病的最大特征[4]。因此,控制HCV感染的形势十分严峻,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防控HCV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最为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仍是以临床症状结合抗-HCV抗体、HCV-RNA等实验室指标为临床诊断依据。现将HCV感染实验室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1 HCV的胶体金法检测 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从1989年诞生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检测的各个领域,具有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不需仪器设备等优点。它采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层析技术。对于S/CO(标本的测定值与临界值之间的比值)值较低的抗HCV血清标本特异性低而易造成阴性结果。但是其有效性仍然值得肯定,其特异性、敏感性基本均达到ELISA水平,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5]。它在急诊及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医学检验得到广泛应用,可作为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重要手段。金标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观察直观、省时的检测抗-HCV的方法。虽然临床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可能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试 剂自身原因造成,但金标法仍可作为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比较适合的方法推广应用,对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6]。 2 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 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检测丙肝抗体的方法就是ELISA法。它具有简单、快速、方便的特点,但对灰区结果判读的可靠性通常较差。ELISA试剂为筛检试剂,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在HCV流行率低的人群中,如无偿献血者抗-HCVEL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都一直比较突出[7,8]。ELISA在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诸多如类风湿因子、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干扰、用于固相包被的HCV基因工程抗原不纯等均可造成假阳性结果[9]。在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也很多如加样时间过长、检验速度过快、洗板等均可造成假阳性结果[10]。目前国产和进口HCV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各批次试剂的国家生物制品质量检定结果比较其灵敏度、阴性符合率、阳性符合率结果相似,难分优劣,均达到国家标准。国产试剂实验操作相对简单,物流周期短,有效期长,价格合理,更适合于临床[11]。丙肝抗体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高,是目前医院输血前/术前血检中检测丙肝的主要方法,在日常输血前/术前常规检测中,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的应用将替代常规温育法,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具有加速抗原抗体反应的作用,在缩短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提高ELISA检测的灵敏度,有利于临床“灰区”标本结果的正确判读,对临床正确、快速诊断,避免漏诊有很大的积极意义[12]。 3 HIV核心抗原检测 HCV主要的抗原有C、E1、E2、NS2、NS3、Ns4、NS5等,其中核心抗原(cAg)是由HCV基因组中保守部位编码而来,该抗原的相关研究是近年 1 7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