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其中1——24题为选择题,25、26、27、28题为综合题。本卷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考查了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本试题重点考查自然环境和植被特征、等温线和水文状况、积温和区域判定、地势判定和城市区位、人口和城市化、工业布局和交通运输点的布局、方向判定、区域特征、北冰洋航线、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的关系、洋流、气候、渔业资源、夏令时和时间计算、读图能力、农业因素及农业区位分析、自然带、自然灾害、物流发展因素降水原因分析、农业现象分析、锋面、港口的建设等。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量适中,整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对均衡。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实用性较强,难度中等偏上,是一套有较大区分度的考试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共8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题文】F1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l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湿润

C.寒冷D.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和植被特征。

【答案解析】1.A 2.C

解析:1题,该地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较干旱,所以A正确。

2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当地会更加干旱,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所以C正确。

【思路点拨】西北地区植物矮小,根系发达是植物的主要特征。

【题文】A2 D1 图2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

梯级开发。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性质

4.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①水文站以上河段B.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和水文状况。

【答案解析】3.C 4.B

解析:3题,年均温线基本上与河流流向垂直,而河流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影响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

4题,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落差较大,等温线较密集,所以是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B 正确。

【思路点拨】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年均温线与地形地势有关系。落差越大,理论上越有利于建水电站。

【题文】C2 某一时段内,日平均温度≥O℃时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称为≥0℃积温,它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俸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项指标。图3示意某地≥0℃积温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月份中,该地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最活跃的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该地可能位于

A.巴西中部B.我国东北C.英国南部D.新西兰北部

解析:5题,气象上把气温大于10摄氏度当作是农作物生长活跃期,7月积温达到2500℃,所以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最活跃是在7月,C正确。

6题,该地4月积温急剧增加,则说明4月开始升温变暖,所以是北半球的区域,又因为英国降水变率较小,积温变化较小,所以不是英国,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曲线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I1 图4为某国河流和主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

A.北高南低B.东高西低

C.中高周低D.西北高东南低

8.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多数城市分布在

A.气候炎热的地方B.降水最多的区域

C.海拔较高的地方D.河运便利的地方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势判定和城市区位。

【答案解析】7.C 8.C

解析:7题,河流是放射状,所以地势的总体特征是中间高四周低,所以C正确。

8题,该国中部较高,但城市也较多,所以该国城市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因为那里较凉爽。

【思路点拨】河流是放射状,一般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而热带地区的城市往往分布在凉爽的高原上。【题文】H1图5为1982 - 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9~l0题。

9.1982—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A.老城区B.中心城区C.近郊区D.远郊区

10.据图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D.域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9题,从图中看到老城区人口一直在外迁,所以选A。

10题,外来人口一开始迁往中心城区,后来迁往近郊区和远郊区,所以该地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思路点拨】善于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一种高考能力要求,所以要重视这种习题的练习。

【题文】I1 图6为某城市城区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城市的钢铁工业区适宜布局在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2.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

A.修建时间更早B.土地成本较低C.更利于矿产开发D.对城区污染较重

【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布局和交通运输点的布局。

【答案解析】11.D 12.B

解析:11题,钢铁工业有污染,所以布局在郊区;又因为需要较多的煤铁资源,所以要距离交通线近,所以④处合适,所以D正确。

12题,与火车站相比,高铁站修建时间较晚;由于距城区较远,所以土地成本较低,B正确;而矿产开发一般不使用高铁,高铁对城区污染较轻。

【思路点拨】理解钢铁一般布局在郊区,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A2 M1 近年来,北极地区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2011年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5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鸟姆卡”。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图7),回答13~ 15题。

13.中国黄河站位于北京的

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风

14.冰城“乌姆卡”建成后,对其运营影响较小的自然条件是

A.气温低B.极夜长C.风力大D.降水少

15.北冰洋航线的开通最有利于

A.东亚与西欧之间的贸易B.北美与西欧之间的贸易

C.非洲与东亚之间的贸易D.西欧与南亚之间的贸易

【知识点】本题考查方向、区域特征、北冰洋航线。

【答案解析】13.B 14.D 15.A

解析:13题,北京的经纬度在北纬40°,东经116°左右,再根据黄河站的位置判定黄河站位于北京的西北方,所以B正确。

14题,北极地区气温低、极夜长、风力大、降水少。而低温、极夜、强风对冰城影响较大,所以选D。15题,北冰洋航线的开通最有利于东亚与西欧之间的贸易。而北美与西欧之间的贸易可以直接走大西洋即可;非洲与东亚之间的贸易走北极航线是更远了;西欧与南亚之间的贸易走北极航线会会更远。

【思路点拨】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学会判定方向,会根据地区特征判定影响因素。

【题文】H1 图8示意世界部分城市人口密度(a)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b)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16—17题。

16.由图可知,a与b之间的关系大致是

A.a越大,b越小B.a越大b越大

C.a越小,b越小D.a、b无相关性

17.香港b值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落后B.石油缺乏

C.重视环保D.地狭人稠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密度与人均年石油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16.A 17.D

解析:16题,从图中看到城市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越小,所以A正确。

17题,香港人均年石油消费量较低与地狭人稠有关。而经济落后和重视环保说法不对,而石油缺乏的城市较多,但人均年石油消费量并不低,所以石油缺乏不是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从图表中判断有效信息的正误,并正确分析原因是关键。

【题文】D2 图9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造成甲海区水温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A.寒流流经B.暖流流经C.径流汇人D.多阴雨天气

19.甲处沿海的气候特征是

A.雨热同期B.冬季多雨C.降水稀少D.冬冷夏热

20.甲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B.陆上径流汇人C.暖流势力强大D.底层海水上涌

【知识点】本题考查洋流、气候、渔业资源。

【答案解析】18.A 19.C 20.D

解析:18题,图中甲海区水温较低,所以是受到了寒流影响,所以B正确。

19题,寒流减温减湿,所以受其影响,降水较少,所以C正确。

20题,甲地是寒流,其形成原因是底层海水上涌,而底层海水上涌会造成营养物质上泛增多,为鱼类提供饵料,所以形成渔场。

【思路点拨】理解寒流形成的原因和寒流减温减湿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H1 A2 图10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 3000m的区域B.500 – l000m的区域

C.100 - 500m的区域D.<25m的区域

2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A.分布较均匀B.大半在平原、丘陵区

C.随海拔升高递减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知识点】本题考查不同海拔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的关系。

【答案解析】21.D 22.B

解析:21题,从图中看到,<25m的区域比重较小,而人口比重较大,所以D正确。

22题,从图中信息看到我国的人口70%集中在500米以下的地区,而500米以下是平原和丘陵,所以B正确。

【思路点拨】一般判定200米以下是平原,200米—500米是丘陵。

【题文】B2 B3中高纬度的许多国家实行夏令时,即在夏季到来前,把时针拨快一小时。每年3月9日,美国开始实施夏令时。据此回答23—24题。

23.中高纬度国家实行夏令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睡眠时间B.充分利用光照C.协调休假安排D.防止全球变暖

24.当地夏令时间2014年3月10日17:00,纽约华尔街(74。W)股市收市。此时,北京时间为A.10日5:00 B.10日6:00 C.11日4:00 D.11日5:00

【知识点】本题考查夏令时和时间计算。

【答案解析】23.B 24.D

解析:23题,把时针拨快一小时,可以充分利用光照,这是实行夏令时的主要目的。

24题,夏令时间2014年3月10日17:00,纽约华尔街(74°W)是西五区去掉一小时是16;00,北京因为是东八区,所以北京时间是2014年3月11日5:00,D正确。

【思路点拨】把提前的一个小时退回来就是正常的时间,然后进行时间换算即可。

【题文】第Ⅱ卷(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

【题文】J1 J225.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近年来,我国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柑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 - 2015年)(图1l)

材料二:我国柑橘成熟期分布(图12)

(1)根据材料一,说出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3分)

(2)甲、乙两区域纬度位置相近,但甲区域是柑橘优势产区,乙区域柑橘产量却较小,从气候和地形角度推测其原因。(4分)

(3)简述我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柑橘销售的影响。(4分)

(4)分析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农业因素及农业区位分析。

【答案解析】(15分)

(1)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3分,写2个得1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柑橘优势规划区域包括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2)气候: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较乙区域小,柑橘冻害少。(2分)地形:甲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种植柑橘;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2分)

解析:四川盆地因山阻挡冷风,所以气温较高,热量较充足,而柑橘又适合在低山丘陵种植,所以成优势产区;而长江中下游由于是平原地形,所以发展种植业。

(3)特点: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秋冬季节,其他季节较少。(2分)影响:会导致市场销售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售价低,春夏季节柑橘供应不足。(2分)

解析:从供需角度分析此类问题即可。

(4)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柑橘种类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低山丘陵广布,)适宜种植柑橘的面积大;我国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柑橘生产成本较低。(4分,每点1分)

解析:柑橘的竞争力可以从栽培历史、经验、种类、气候区面积、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生产成本表达。【思路点拨】本题较难,要善于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中进行迁移。

【题文】F1 G3 I1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申遗成功。丝绸之路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逐渐发展成为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喀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喀什经济特区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突出优势,物流业是其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材料二:丝绸之路简图和喀什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3)。

(1)指出图中丝绸之路沿线自西向东水平自然带类型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5分)(2)古代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往往历尽艰辛,说出他们在图中撒马尔罕附近路段可能遇到的主要自然威胁。(4分)

(3)分析说明喀什把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自然带、自然灾害、物流发展因素。

【答案解析】(1)自然带类型变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4分)

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或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分)

解析:地中海地区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再向内陆由于水分的减少,所以由温带草原带变化到温带荒漠带,再向东由于水分的增加,又由温带草原带变化到温带落叶阔叶林。

(2)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沙尘暴、缺水、缺乏食物和饲料等。(4分)

解析:内陆地区由于降水较少,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所以可能遇见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沙尘暴、缺水、缺乏食物和饲料等问题。

(3)临近多个国家,边境口岸优势明显;陆路、航空交通快速发展;中国和亚欧各国经济互补性强,商贸联系频繁,贸易物流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每空1分,共4分)

解析:分析物流就要分析位置、优势、交通、经济互补性、商贸联系、贸易物流需求量、国家政策扶持等。【思路点拨】本题较简单,所以要把握区域特征,以宏观的角度分析才行。水分的变化引起植被的变化。【题文】M1 J1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新西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447万(2013年),所产农产品有一半以上销往北半球冬季市场。因受先天限制,新西兰所产农产品销往国外的成本较其它地方高。图14为新西兰等高线图。

材料二:图14中甲、乙、丙三地的降水统计资料(单位:mm)

(l)与甲、丙两地比较,乙地的降水有什么特征?分别分析其成因。(6分)

(2)指出材料一中“先天限制”的含义。(2分)

(3)新西兰的农产品有一半以上销往北半球冬季市场.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降水原因分析、农业现象分析。

【答案解析】(12分)

(1)特征:各月降水量较均匀,年降水量大。(2分)

成因:与位于纬度30 °~40°之间的甲地相比,乙地位于40°~60°之间的岛屿西岸,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降水更多。(2分)与地处西风背风坡的丙地相比,乙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

解析:从图中分析乙地各月降水量较均匀,年降水量大。而形成的原因与西风有关。

(2)新西兰远离大陆,位于大洋的岛屿之上,距消费市场远(产品运费高)。(2分)

解析:“先天限制”分析新西兰远离大陆,位于大洋的岛屿之上,距消费市场远即可。

(3)人口较少,国内市场狭小;(2分)位于南半球,生长季与北半球季节相反;(1分)岛国,海运便利,便于农产品外运。(1分)

解析: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一半以上销往北半球冬季市场是关键。

【思路点拨】本题较简单,分析降水现象和区域优势和劣势。

【题文】C3 A2 28.图15为2014年12月4日20时00分北太平洋部分海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答题卡上画出图中E、F-线的天气系统剖面图,要求画出锋面,并标注出冷、暖气团及其移动方向。(4分)

(2)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近,气候特征却差异显著。结合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简述两地夏季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4分)

(3)读丙岛地形图(图16),请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在①、②、③三处中建造港口最优的应是何处?并简述在该处建港口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锋面、气候特征和原因、港口的建设。

【答案解析】(12分)

(1)(4分)

解析:从风的特点和特征分析即可。

(2)差异: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较凉爽干燥。(2分)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且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且沿岸寒流经过,降温减湿。(2分)

解析:学会表达气候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3)丙处。(1分)位于海湾中,风平浪静,港阔水深,(便于船只航行和停泊)(1分);位于热带地区,水面不封冻(1分);沿海地形平坦,便于筑港(1分)

解析:港口的建设要考虑位于海湾中,风平浪静,港阔水深,位于热带地区,水面不封冻;沿海地形平坦,便于筑港有关系。

【思路点拨】区域分析要把握区域典型特征。港口需要考虑海湾、风小、港阔水深、水面不封冻;沿海地形平坦等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