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貌总结二

地貌总结二

地貌总结二
地貌总结二

一,对比题

1,峰丛与峰林: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溶蚀而成的山峰及其间的低地集合体。从峰丛或峰林的单个山峰外形看,有呈锥状、塔状、圆柱状等不同状态,山峰的表面发育石芽和溶沟,山峰之间洼地或平原两个地貌组合单元。

2,侵蚀阶地与基座基地:a侵蚀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与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形成。B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3,洪积扇与冰水扇: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因山洪等因素导致的洪积物质在山口地区的扇形堆积体。冰水扇,冰川融水从冰川的两侧(冰上河)和冰川底部流出冰川前端或切过终碛堤后,地势展宽、变缓,形成冰前的辫状水流,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就沉积下来,形成了顶端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体,叫做冰水扇。

4,风蚀谷与冰川谷:a风蚀谷,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b冰川谷,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又称冰川槽谷或U 形谷。冰川谷在山岳冰川地区分布在雪线之下,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包围,主、支冰川汇合处易形成悬谷。两侧是陡坡壁,上方是谷肩,常见冰蚀三角面。谷底部纵剖面上常见冰阶或称岩槛和岩盆。岩盆积水为湖,与岩槛交替出现,呈串珠状湖。

5,黄土陷穴与岩溶漏斗:a黄土陷穴,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洼地。b岩溶漏斗,地表水流沿垂直裂隙向下渗漏时使裂隙不断扩大,先在地面较浅处形成隐伏的孔洞,随孔洞的扩大上部土体逐步崩落,开始在地面出现环形的裂开面,最后陷落成漏斗。6,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a泥石流堆积物,由巨砾到粘土混杂堆积而成,分选极差,无明显层理,但刨面上可辩认出不同时期泥石流沉积物之间的界面,并常见有泥包砾结构,有时有泥球等结构。B洪积物,洪积物是由洪水堆积的物质,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一般搬运距离比坡积物长,在水附近即在山区溪沟中和边上,分选比坡积物好,比冲积物差。

7,暗河与伏流:a暗河,也叫“伏流”,因岩溶作用在大面积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溶洞和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水流。B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

8,干谷与盲谷: 前者是地表干涸的河谷,后者是水流突然遇阻中断,流入地下的河谷;

9,残积物与风化壳:a残积物,地表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b风化壳,地表岩石在垂直剖面上,受到风化作用而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

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

二,简答题

1,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第四纪沉积物一般形成不久或

正在形成,成岩作用微弱,绝大部分岩性松散,少数半固结,绝少硬结成岩。

2,成因多样:由于第四纪气候,外动力和地貌多种多样,由此而形成多种多样成因的大陆沉积物和海洋沉积物,各种成因沉积物具有不同的岩性,岩相,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性质与地震效应。3,岩性岩相变化:即使同一种成因的陆相第四纪沉积物,由于形成时动力和地貌环境变化大,因此沉积物的岩性岩相结构变化也大。4,厚度差异大:剥蚀区第四纪陆相沉积物厚度一般小,从几十厘米到十几米,堆积区可达几十米,一百多米或几百米。5,不同程度的风化:陆相沉积物大多出露在地表,受到冷暖气候交替变化的影响,时代越老分化越深。6,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在有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中,含有大型和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石器和陶瓷,用火遗迹及村舍遗址等。

2,解释平坦型河漫滩沉积的“二元结构”: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

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

3,牛轭湖的成因: 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段上,因河水流速很小,容易形成弯曲河道。当弯曲河的弯曲度增大,河床的上、下游段相互接近,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水流的长期作用,曲流颈部形成细小沟痕,在遇到较大洪水时,曲流颈被冲开,河道取直。这时的新河道比降较大,水流流速大,侵蚀强,而原弯曲河道则相反,堆积旺盛以致完全断流而形成湖泊。

4,地下水的作用和滑坡的关系:A 增加了滑体的重量,加大了岩体向下的剪切应力;B 地下水的侵湿、潜蚀、溶滤降低了土质颗粒的粘结力,增加了滑动面的润滑作用;C 地下水的大量进入斜坡,潜水面抬高,增大了静动水压力,对滑体起托浮作用,降低抗潜能力。

5,成土作用的概念:残积的表层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土壤的过程,即残积物的表层通过生物风化,物理化学风化发生了物质移动和能量转换(土体内有机物的积聚和分解,矿物的形成和破坏,元素的迁移和变化)

6,风化壳的概念及风化壳的垂直分带:风化壳是地表岩石在垂直剖面上,受到风化作用而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物,由这些残积物所构成的复杂剖面。风化壳的垂直分带性是因岩石在不同深度下,经受着程度不同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结果。按化学作用方式自上而下分为:氧化作用带、水解作用带、淋滤作用带、水和作用带。

7,第四纪的几大特征:(1)地球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2)这一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气候波动;(3)出现了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发展;(4)哺乳动物兴盛,被子植物发育,各种陆相沉积物发育的时期。(5)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

8,解释河流袭夺并绘图和标志: 在河流的向源侵蚀过程中,由于构造、气候、岩性、侵蚀基准面等因素的影响,位于分水岭两侧的两条河流的下蚀作用速度可能不同,其向源侵蚀速度也不会相等。向源侵蚀速度快的河流就先达到分水岭,但到达之后,不会停止向源侵蚀作用,还会继续发展,越过分水岭截取另一条河流上游的水,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袭夺。(示意图在P.64)

9,河床中的微地貌有哪些类型: 深槽和浅滩,岩槛,壶穴,边滩,心滩与江心洲。

10,列举海蚀地貌的类型: 海蚀穴、海蚀凹槽、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波切台。

三,论述题

1,河流阶地的意义及阶地成因:识别和排除地滑、洪积扇和冲出锥价地、构造剥蚀台阶和人工陡坎等非河流成因阶地,研究各阶地的冲积物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物成因和时代,横剖面资料作阶地纵剖面用以研究新构造运动。

成因:阶地的形成必须是在原先宽广的谷底上河床下切侵蚀才能形成,引起河流侵蚀加强的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两个因素。地壳运动的影响主要是升降运动;气候因素主要是冰期时,大洋中水量减少,造成全球性的海面下降而形成阶地,还表现为干湿冷暖的交替,长期干旱转为潮湿多雨,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加强而形成阶地。

2,谈谈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1)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下,河床发生迁移,在河流凸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首先成滨河浅滩沉积;(2)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至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这时主要沉积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3)雏形河漫滩发展到一定宽度,其上开始接受洪水泛滥的细粒物质沉积,这时就形成了真正的河漫滩

3,侵蚀谷(V型谷)的发展阶段:(1)隘谷:谷坡陡峭或近于垂直,谷缘与谷底宽度几乎一致;(2)障谷:是隘谷的进一步发展,两壁仍陡峭,但谷底较隘谷宽;(3)峡谷:隘谷和障谷的进一步发展,横部面上呈明显的“V”字型。

4,论述崩塌与滑坡的区别:(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滑坡体则很少完全脱离母体,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而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裂隙系统。

5,谈谈内外营力相互作用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意义: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意义:(1)内营力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向发展;(2)外营力趋向于削平地表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3)当山地处于从弱到强的上升阶段,虽然伴有有弱到强的外营力作用,但不足以抵消内营力的上升,此时山地高度增加,岩石被剥露,发育各种构造地貌;(4)当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外营力转而占相对优势,山地被剥蚀降低,发育各种外营力地貌。

6,叙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旋回性,当地貌动力发生变化时,地貌的发展可以重覆前一个轮回其地貌的旋回性。

Davis将河流地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幼年期:是河流发展的初期,河流短、河谷浅,谷底窄,横剖面为“V”字形,切割程度低,所以地形起伏不大。

壮年期:是河流侵蚀作用最强盛的时期,尤其是下蚀作用更为强烈,是河谷起伏最大的时期。水流湍急,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深窄的河谷,河谷横断面呈陡峭的V字形,谷底窄,在谷坡上可发育窄小的侵蚀阶地。老年期:是处于河流作用的衰弱时期,河流的下蚀作用极其微弱,甚至丧失了下蚀作用,

河床在宽缓的河谷中极度弯曲并左右迁徙。地形起伏小,谷底非常宽,而谷坡很矮,两河流的分水岭地形模糊或为小的残丘,河谷的横剖面为碟形。7,叙述岩溶作用形成的基本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可溶性岩石是岩溶形成的物质基础,自然界中可溶性岩石有碳酸盐类(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硫酸岩类(如石膏、硬石膏、芒硝等)和卤盐类(如岩盐、钾盐等)。由于它们的成分和结构不同,其溶解性能也不同,碳酸盐类溶解度小,硫酸盐类溶解中等,而卤盐类属于易熔盐类,溶解度最大。这三类岩石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最广,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岩溶发育最典型、最普遍。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体的裂隙、孔隙的多少及连通情况。岩层透水性愈好,岩溶越发育,所以在断层破碎带、风化带、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地段、岩层的层理面处,岩溶发育强烈。 3,水的溶解性有溶蚀能力的水是岩溶发育的外因和条件。水的侵蚀性强弱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其含量

越多,水的溶蚀力就越大。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CO2+H2O Ca2++2HCO3

-上式反应是可逆的,即当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HCO3-时,则要有相应数量的游离CO2与其平衡,当水中游离CO2含量增多时,反应式将向右进行,即发生CaCO3的溶蚀。 4,水的流动性由于溶解作用消耗了CO2,若要水继续具备溶解能力,就需要补充CO2,这种补充是由水的流动循环交替来完成的。

水的流动能使水中CO2不断得到补充,岩溶就能不断进行,而且岩体中的渗透通道越来越大,水流的冲刷、侵蚀能力越来越强;反之水的流动缓慢或处于静止状态,岩溶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止发育。

8,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类型: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形成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河漫滩形成过程,在这个阶段构造运动比较稳定,侵蚀基准面基本不变,河流的侵蚀作用比较强,因此边滩不断扩展形成河漫滩;

第二个阶段是河漫滩抬升转化为阶地阶段,在该阶段构造运动加强,侵蚀基准面位置相对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复强,河床下切降低,而原来的河漫滩被相对抬升到谷坡上,高出洪水位,即形成阶地

9,叙述滑坡形成条件:a岩性条件(不同土体,岩体的工程力学特征不同,其抗剪强度,坑风化,抗冲刷的能力不同)b地质构造条件c地貌条件(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形)d气候和水分条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e地震f 人工活动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岩溶作用: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物质堆积和地貌形成的过程。

2,岩溶堆积物:岩溶作用产生的沉积物。

3,岩溶漏斗:是一种蝶形、碗型或倒锥状的岩溶封闭洼地。

4,落水洞:是地表岩溶地貌到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过渡类型,使地表水流入地下的不规则、近于垂直或倾斜的通道。

二,简答题

1,漏斗的类型,漏斗与落水洞的区别:1,)溶蚀漏斗(是地表径流沿裂隙密集地段溶蚀而形成。2,)和塌陷漏斗(地下流水将地表下部岩石溶蚀后,覆盖在溶洞顶上的岩层或土层,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崩塌而形成。区别:岩溶漏斗是一种小型封闭式洼地,直径从几米到百余米不等,起着汇集地表水的作

用,有消水道把漏斗的汇水引向地下排走,常成群出现,是岩溶区的特征性形态之一;而落水洞的形成除溶蚀作用外,侵蚀作用、重力作用也相当严重,是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也是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作为连通地表河与地下河的通道,其形态不一,深度可达100m以上。

2,岩溶发育分为哪几个阶段类型:(1)幼年期:在原始的可溶性岩地面上,岩溶开始发育,原始的河系切入可溶性岩之中,地表石芽,溶沟发育,漏斗及落水洞少量出现;(2)壮年期:分为早壮年期和晚壮年期,这过程中发育了溶蚀洼地、漏斗、波立谷、峰林等;(3)老年期:地表流水广泛分布,地表仅有少量残丘及孤峰,形成岩溶平原。

3,“坡立谷”的含义与成因:含义,谷地两侧多被峰林夹峙,谷坡急陡,但谷底平坦,横剖面如槽形,又称槽谷。a谷地内常有过境河穿过,由谷地一端流出,至另一端潜入地下。b成因,谷地内常有过境河穿过,由谷地一端流出,至另一端潜入地下。在河流作用下,谷地不仅迅速扩大,而且堆积了较厚层的冲积物。此外,还保留着石灰岩残积红土,以及低矮的石灰岩孤峰或残丘。溶蚀谷地的发育受构造影响甚大。

4,洞穴堆积物有哪些:(1)化学沉积物: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2)重力堆积物:角砾岩;(3)地下河、湖沉积物:砂、砾、淤泥(4)生物及文化堆积物:植物化石、哺乳动物化石。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冰川:在高纬及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这些积雪通过重压或融化后又冻结,逐渐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它具有塑性,在自身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作缓慢运动,这就是冰川。

2,雪线: 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3,山岳冰川: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又叫大陆冰盖,也称极地冰盖简称冰盖。

4,冰斗冰川:雪线附近占据着圆形谷源洼地或谷边洼地的小型冰川。

5,冰川挖掘作用:又称拔蚀作用,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冰床基岩破碎并拔起带走的作用。

6,冰川刨蚀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

7,角峰: 在冰蚀地貌地区,山峰往往呈陡峭的棱角状,称角峰;棱角状、金字塔。

8,刀脊: 呈陡峭的锯齿形山脊,称刃脊;陡峻、刀刃状。

9,羊背石: 冰川谷底的一种椭圆形的基岩小丘,其状似羊群伏地,故称羊背石。羊背石两坡不对称,迎冰面缓,背冰面陡,可指示冰川运动方向。

二,简答题

1,冻土的地貌类型: (1)石海和石河(2)多边形土和石环(3)冻胀丘与冰丘(4)泥流阶地(5)热熔地貌

2,冰川的类型: (1)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冰川,估摸较小,其形态易受地形控制,主要有以下类型:冰川冰斗与悬冰斗、山谷冰川、山蔍冰川(2)大陆冰川:指发育在高纬度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可分为冰原、冰帽、冰盖。

3,冰川侵蚀地貌有哪些:(1)冰斗:是冰川所塑造的地形,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口处的冰坎所组成;(2)刃背和角峰:两个冰斗或冰川谷间的岭背不断变窄,最后形成薄而陡峻的山脊被称为刃背,当不同方向的数个冰斗后退,发展形成脊棱角状的陡峻山峰叫角峰;(3)冰川谷又称为冰川槽谷、U型谷、幽形谷,是由冰川下蚀和展宽形成槽谷;(4)悬谷:支冰川谷常高悬在主冰川谷的底低上,形成悬谷;(5)冰川三角面、羊背石。

4,冰水堆积地貌有哪些: 终碛堤、侧碛堤、中碛堤、鼓丘、冰碛丘陵。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风蚀壁龛:(石窝)风沙吹蚀岩壁所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

2,风蚀蘑菇石:因其基部遭受的风蚀更为强烈而形成的上大下小、类似蘑菇的岩石。

3,风积物:指经风力搬运后沉积下来的物质,主要是砂粒和更细的粉砂

4,荒漠: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少,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

5,岩漠:又称石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为岩石褐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

6,砾漠:又称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指干旱地区粗大砾石覆盖的地面。

又称干旱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

7,泥漠:荒漠的一种,主要由细粒粘土、粉沙等泥质沉积物组成的荒漠。分布于荒漠中的低洼处,多由湖泊干涸和湖积地面裸露而成

8,黄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黄色土状堆积物

9,新月形沙丘:一种平面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刨面有两个不对称斜坡,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微凹而陡。

二,简答题

1,简述荒漠的定义及其分类:(1)定义--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2)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将荒漠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

2,列举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洼地、风蚀湖、风蚀穴、风蚀壁龛、风蚀蜂窝石,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谷、风蚀城、风蚀隆槽(雅丹)。

3,列举风积地貌类型: 单向风堆积地貌:沙堆、新月形沙丘、抛物线沙丘、纵型沙垄;双向风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链、横向沙垄、梁窝状沙地;多向风堆积地貌:干扰性风机地貌龙卷风堆积地貌:蜂窝状沙地风成沙:沙漠主要的堆积物

4,解释风蚀蘑菇的形成: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5,“雅丹”地貌的含义及成因:含义:具有陡壁的风蚀垄槽。成因:干旱地区的湖积和冲积平原常因干缩而产生龟裂,定向风沿着裂隙不断吹蚀,使裂隙扩大成沟槽

6,叙述黄土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黄土状岩石的区别: a黄土在颜色上总体以黄色为基调,主要为灰黄、棕黄,早期的黄土为棕红色;1)质地均一,主

要为粉砂和粘土组成,富含碳酸盐,形成结核;2)疏松多孔,孔隙率高,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3)在剖面上,黄土层与古土壤层相互交替出现,代表了不同的古气候环境,黄土层指示干冷气候,而古土壤层显示温暖湿润气候;4)黄土层中通常含喜旱的动植物化石,如鼢鼠、田鼠、鼠兔、藜科等;5)黄土发育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既覆盖在山脊和山坡上,也可发育在平地、盆地和谷地中。b黄土状岩石是指除风力以外的各种外动力作用所形成的类似黄土的堆积,其特点是具有沉积层理,粒度变化大,孔隙度较小,含钙量变化显著,湿陷性·不及风成黄土。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降温,冰川扩大。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2,阿尔卑斯地区四次冰期的名称及与中国的对应冰期:

阿尔卑斯中国

冰期武木大理

冰期里斯庐山

冰期民德大姑

冰期贡兹鄱阳

3,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及使用方法: 宏观:(1)岩石气候标志A颜色,紫-红-橙-黄-灰,暖-冷;B沉积物(2)地貌气候标志A寒冷气候:冰川,冻土地貌;B温暖气候:岩溶,河流,湖泊地貌C干旱气候:风蚀,风积地貌(3)生物化石标志A植物化石B哺乳动物化石C海生软体动物化石D其他微体动物化石

微观:氧同位素、粘粒分子率、碳酸钙、微量元素、粘土矿物、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

4,简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及特征:(1)晚更新世:l30ka BP - 75ka BP,是一个温暖气候阶段,其最温暖期比现在约高2-3℃,以后气温波动下降,在75 ka BP进入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始于75 ka BP,终止于

11 Ka BP,一般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阶段(2)全新世气候变化按其特征可

分为A、B、C、D 4个阶段:a. 全新世早期升温阶段b. 全新世中期高温阶段(又称气候适宜期),此时全球气候湿暖,年均温比现在高3℃c. 全新世晚期降温阶段d. 20世纪升温阶段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

2,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

3,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

4,文化期:和一定文化相适应的时代

5,周口店文化期:旧石器早期文化,主要为打击石器,多为第一次加工,一器多用,有用火的痕迹,为世界上用火最早的

二,简答题

1,简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原则:生物地层学的原则;

气候地层学的原则。方法:岩石学的方法(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基

础,是利用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的方法(利用生物演化的规律);地貌学的方法(实在确定地貌形成的先后次序的基础上,再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年代学的方法(对第四纪地层进行测年,根据所测得的年代数据再进行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古气候学的方法(根据第四纪地层记录到的气候波动规律而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构造地质学的方法(根据第四纪地层中的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以及地层的褶皱和断层而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古人类和考古学的方法(依据人类进化过程和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段性而进行的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球化学的方法(CaCO3、氧化物的含量);同位素地球化学的方法(氧同位素和碳同位素);事件地层学的方法(重大地质事件)。

2,简述热释光测年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通过对被测量的石英碎屑进行加热激发,使其释放由放射性物质辐射而贮存在内部的能量,通过测量发光强度计算沉积物的年代。应用条件:比较可靠的年龄范围100ka 以内。

第十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2,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构造。

3,活动构造:指晚更新世以来曾经活动过,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以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

4,活动断层: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层

5,现代构造运动

二,简答题

1,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新构造运动继承性新构造运动往往与老构造运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老构造对新构造起着显著控制作用。例如,中国西部在新构造期中,地槽系之间的塔里木地块表现为差异运动微弱的地块隆起,而各地槽部分则形成受深大断裂控制的大幅度的强烈差异性断块构造,就继承了老构造运动的基本特点。

2,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新构造运动的发展趋势,性质及强度具有区域差异,有的地区相对宁静,有的地区非常强烈。新构造运动既有垂直升降运动又有水平运动。

三,论述题

1,论述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其标志:一、地质构造标志;二、地貌标志;三、沉积物标志(沉积物的分布与新构造运动;沉积物的厚度与新构造运动;

沉积物的岩相与新构造运动);四、地震标志(全球地震活动带与新构造运动、中国地震活动带与新构造运动);五、火山标志;六、水文标志;

七、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重力异常与磁异常、大地测量与地

形形变)

2,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①定性法:地质法、地貌法、历史考古法、水文地质学法、生物地理法、航卫片解释法②定量法:天文法、大地测量法、地球物理法、水文法、地质测年法、地震学法。

3,论述新构造运动及其特点:是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特点:新

构造运动的发展趋势,性质及强度具有区域差异,有的地区相对宁静,有的地区非常强烈。新构造运动既有垂直升降运动又有水平运动。

4,论述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P268)

5,论述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特征:(P266)

6,论述主要的新构造类型:(1)叠加或叠置的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在波及范围,类型,方向上等基本一致(2)继承的新构造运动----既有老构造运动的特点有具有新构造运动的特点(3)新生的新构造运动-----不受老构造运动的控制和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