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填空题必考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填空题必考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填空题必考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填空题必考解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填空

21. 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

22.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23.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4. 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

25.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等特征。

26. 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7.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教育目的。

28.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29.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30. 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31. 根据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32.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

33.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最早提出的。

34.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中,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35.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36.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3T.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38.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9. 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技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40. 班级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有明确的_.共同目标。

21.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专业。

22. 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23.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发展关键期。

24.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5.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

26.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7. 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指的是教育理念。

28. 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29.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30. 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31.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32. 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活动的最好载体是班集体。

33. 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主要是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34.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35. 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36.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7. 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 备课。

38. 在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9.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40.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1. 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教育过程》。

2.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3.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

5.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7. 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朱熹

8. 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操行评定

9.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来的。

10.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1. 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12. 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14.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15. 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1. 近代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2.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 教育规律的科学。

3.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思想和为谁服务的问题。

4.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5.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6. 依据课程任务,课程类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 课程__目标 __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8. 中学直观教具的种类是多样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实物教具,二是模像。

9. 教师备课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1钻研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2熟悉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3了解学生;(4准备教法。

10.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11. 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

12.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求。

13.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4. 品德评价是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德育决策提供依据。

15. 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6.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17.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 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18. 从职业性质的层面来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20.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6. 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终身教育”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17.“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这说明教师工作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19教育实验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20.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_ 促进社会民主化

21. 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 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 而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外铄论

23.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 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5. 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6. 课程评价主要有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27. 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

28. 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新的问题懵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29. 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节组成。

30.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1. 学校德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2.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既是受教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3. 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34. 在班主任工作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最能体现班主任作为设计者所发挥的作用。

35. 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教职工

16. 正规教育又称制度化教育,是近代以 . 学校教育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

17.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8. 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柑比,学校教育具有可控制性、相对稳定性和性等特点。

19. 普通教育学有两大基本任务。分别是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20.1657年发表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的学者是夸美纽斯

21.20世纪上半叶,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与赫尔巴教育学形成对峙的教育理论,首推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23. 教育教学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24.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在选择与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25. 从层次来看,教育目的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_教学目标

26.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具有一定的研究

___能力。

27.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28. 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儿童和知识

29. 常用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0.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5个阶段,包括:_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31.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课

32. 教学策略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综合型和方法型四种主要类型。

33.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

34. 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叫说服法

35. 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一般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_放任型。

11、德国教育家赫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12、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14、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

15、_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过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8、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里。

1.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 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3.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4.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5.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 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7.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9. 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 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 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 赫尔巴特

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7.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8.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9.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

师工作视为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

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 在我国,课程的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1. 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学生的

认识发展顺序

12. 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4.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5. 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象直观。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1.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2.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个体身心发展

23. 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教师人格特征

24. 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权、级授课权、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9. 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常规管理、平等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30.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31. 被称为" 危险期" 或" 心理断乳期" 的时期发生在高中阶段。

32.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33.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4.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本质__和真谛。

35. 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感知_教材和_理解_教材。

36.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6.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17.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8.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

19.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评价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1.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2. 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社会和儿童。

23.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24. 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 教学

25. 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26.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27. 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28. 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9. 《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30. 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知、情、意统一原则。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32.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二级课程

33. 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34.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过渡性

35.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放任的和民主的

1.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4.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5. 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教育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

6. 中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统称为? 六艺?? 。

7.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 ? 四书? 。

8. 先秦时期,以 ? 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9.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10.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11.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 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5.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洛克,他还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16. 洛克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

17.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其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18.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上提出了与前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我们将他的观点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1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了《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凯洛夫。

20.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21.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22.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个体身心发展。

23.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24.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 上的特点。

25.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6.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0.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的主导作用。

31. 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

32.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3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34. 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35.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36. 师生关系? 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37.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授受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民主平等?? 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8.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

39.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

40.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依据课程任务来划分的。

41.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42.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

43.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 、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44.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45. 课程评价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47.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

48. 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

4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50.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1. 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55.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56.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57. 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58. 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_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空题。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组配式试题三种。

59.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60.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

61.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_道尔顿制_。

62. 教学策略的基础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63. 教学策略的类型可分为内容型、_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四种。

64. 形式型策略就是以_教学组织形式_为中心的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_技术_为中心的策略。

65.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66. 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67.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

68.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

69.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_生活辅导_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

70. 德育过程是_个体社会化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71. 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德育内容_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

72.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73.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等。

74.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

75. 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76. 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77.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8. 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79.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80. 实施班级民主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81.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82. 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权威的、放任的、民主的、三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