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目标教学反思

目标教学反思

目标教学反思
目标教学反思

作业2

在开始选修课开始时,我选择了“聚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十要点”这一学科。选择这一学科的原因是近些年,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现将学习所得所感总结如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具有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因此,实现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首要任务是:制订全面、具体、适切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将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如何制订?以前认为很简单,只需根据《参考教案》或《教师教学用书》抄写一遍。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往往就形同虚设。其实,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师领会“课标”要求、理解和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过程。经历上述过程后教学目标自然就会“装”在教师心中,从而驾轻就熟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导航”。

1.从解读“课标”、“教材”和“考试分析”中来。(1)目标的细致化。虽然“课标”已明确提出了学段总目标,但教学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的安排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制定出课时教学目标。(2)目标的精准化。按照教学目标确定的ABCD原则,运用具体目标动词表述教学目标,使目标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3)目标的择优化。初中英语目标要反映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都考虑到。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目标设计也不可能将所有目标面面俱到。因此,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整合。只有通过筛选整合,才能避免淡化所谓“软目标”(比如情感与态度)的倾向,使所有的目标都能落到实处;只有通过筛选和整合,才能使各个目标之间互相促进;也只有通过筛选和整合,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益尽量达到最大。

2.从分析“学情”中来。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教学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学时既要研究班级学生整体的共同特点和一般的认知规律,又要研究个体学生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从兴趣、态度、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重点、难点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设定课时教学目标。

二、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和措施。

起初根本没领会制订教学目标的真正意义和最终目的,认为把教学目标写进备课或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就算大功告成了。殊不知,教学目标似“航标”,它必须为教学活动“引航”。因此,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多维考虑,即便是语言知识目标,也要从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多个维度去设计。当然,一节课目标不要为了多维而设计多维,要从能够实现的多维目标中选择重点目标,切实落实。要将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成就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1.融合于教学内容之中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目标作为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准绳。首先,教学内容要恰当地体现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全面地体现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落实目标要求。最后,教学内容要准确地体现教学目标。

2.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活动具体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就好比“路标”和“路”的关系,有路标而没有路,路标则是空洞的口号;

反之,有路没有路标,行走之人将迷失方向。因此,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得到顺利实现。教学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本课程的目标旨在帮助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功能,形成教学目标确定依据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够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有明确依据、多维具体且表述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从而为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2020-05-26 八年级即将开学啦!来看看语文老师的教学计划是怎样的吧!下面是xx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篇一一、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

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

教学反思的几点建议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1、教育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新课程最最关键的是观念问题。即教师的观念转变。正如陈至立所言:课改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几年前,初中课改就提过教育观念转变的话题,有多少教师完成了这个转变?是一个教师眼前的个人得失重要还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前途、发展更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能舍弃一些急功近利的东西,站得高些,将视野放得更远些。如果我们做到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观念真正转变了。至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谁在课堂上更重要,什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狭义的观念。最本质的东西变不了,其他的就是变也只是一种浅层次的转变。 2、教师素质的提升:可以说任何课改都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新课程的接受、反映几乎来自教师的诱导。 老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适应、驾驭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反映程度。因此,我们冷静地思考发现,教师素质(这里的素质应该是综合的,当然最直接地可能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吧)关系着教育教学的成败。不夸张地说,高素质的教师无论课改还是非常课改对他们来说都“轻车熟路”。 3、教学中几对关系的适度处理: 1、知识广度与浓度的关系处理:教师对课标与考纲的解读要准确,对新教材的内容要进行适应的重组与补充。 2、学生的参与度与教学的进度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活动为中心? 3、课堂的生活度与社会的延伸度关系:教师要处理好社会实践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度关系。 4、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程度的关系:教学资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与学生的心灵,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资源才是有效的。如,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有关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是“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这一原则本身有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审视坚持这一原则的价值意义;课程标准提供的“提示与建议”是:“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这是建议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分配方案的设计过程,能够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理论知识,提高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教材内容涉及到:概念6个:①效率②公平③效率优先④兼顾公平⑤初次分配⑥再分配;原理观点2个: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内容的呈现形式是:探究活动4个,辅助文1则,综合探究(讲究效率,维护公平)1课。建议教学使用2个课时。 把握教材上的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如果不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目标为根据――把教学内容限定为重点要求学生学习“什么是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现行分配制度)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三个主要问题上,并以此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展开学生的探究活动,而是将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按部就班地讲授完,全部剖析透、深、清,甚至再补充分析新教材虽涉及到但并没有给出具体解释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概念的具体内容,恐怕很难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在2个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专家建议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但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 说有创新;老师讲得少正好又可以掩盖部分老师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读后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也许当时处理得并不十分恰当,过后再去细想,往往能发现可以改进之处,下次处理起相似问题便能够得心应手,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做到反思性教学。正如叶澜所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还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最近拜读了安德鲁的《反思性教学》一书,对反思性教学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书中的某些观点也给了我一些启发。教学反思,从狭义上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的回头观看和追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写成备忘录,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我认为真正的教学反思应当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对自我进行反思。作为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合适的位置,处理好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一来,也能建立老师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更专注地投入到教学中。 有了正确的认知,还要有与职业相匹配的专业知识,时代在发展,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也是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抱着研究的精神钻研教育问题,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不断地完善自己,积累经验。 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首先要激发身份意识,提升自我。一个教师只有开放胸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激发自己的教学反思意识,提升自我。其次要勇于实践,深化内涵。真正的反思需要认真思索,细心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在分析之后确定改进措施。然后要注重策略,培养技能。为了使反思有效,必须要注重反思策略,即反思时运用的一些方法、技术。最后要加强互动,提升效果。教师要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提出来,大家分析讨论、共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与困惑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研究者,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进一步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专业素养,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问题,突破自我,达到教学新境界。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水平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个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个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即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知,就是使学生理解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升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个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水平。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反思(1): 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也一向把这句广告词作为激励自我的座右铭。要想作到更好,就必需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 (一)对英语教学的重新认识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构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潜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现。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2、语言知识与交际潜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潜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这种潜力只能透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潜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潜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 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潜力,到达了多元培养目标。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应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理解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资料。对生动活泼的课程资料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构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潜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

“反思性教学”心得体会

“反思性教学”心得体会 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罗飞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在教师教学括动的5个系统(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产品系统和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是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的。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监控具体表现为教师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强化,而这一过程具体又是通过“问题——尝试——反思——新问题——调整——反思”得以展开和实现的,贯穿始终的是教师的“反思”。所以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监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教师监控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中。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 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教学目标? 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 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 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 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 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 掌握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对先秦古文简朴的叙事风格有初步体会。 感受荆轲勇于反抗暴秦、慷慨悲壮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一诺千金、蹈死不顾、义薄云天的性格,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剧美,使学生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引发其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荆轲刺秦王》 知识与技能: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句段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并学习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我有一个梦想》 掌握“鲜、与、狷、和、同、贼”在文中日的含义;积累理解“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义之与比”等词语; 理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思想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探讨“中庸之道”、“和而不同”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论语选读》 抓住课文里的“哭”字重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 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 ——《宝玉挨打》

反思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目标 2017-01-09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语文教学教学工作目标

语文教学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素质要求,致力于加强小学语文的基本能力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现共有学生23人,努力缩短班级学生成绩之间的差距,争取同步向前是本学期的主要目标。在本学期工作重点是中后进生的转化以及着重解决作业及课堂纪律。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刻刻强调这一点,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 2、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共8个单元,28篇课文,其中14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 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六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十一、第十二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本的预习。 2、懂得什么是课文的中心思想。 3、根据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选材,用具体事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 4、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做到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学会并掌握读懂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12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278个新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家进行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真确,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清文章的详略。 6、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7、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8、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教学使我有较深的体会: 1.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各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知识的铺垫和展开十分自然。 2.教学目标的制定十分清楚,实行的也很好。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十分到位,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这节课让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注重课堂提问的转接作用,加强课堂时效性。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学能力,独力思维能力,还可以强化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师生互动变的容易自然 4.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我认真分析了教材,探讨最佳教学方法,对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媒体出现时间、内容转换、板书等等各种教学手段的研究 5.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演示法、实验法、交流合作、学生问题讨论、目标法、发现法、等等,其中应该特别重视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归纳能力,演示法、交流合作、学生问题讨论、学生设计法,一堂课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上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混合使用同时收效显著。 6.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充分展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注意事项:(上交时请将以下内容删除) 1.除了依据教师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以及同行的意见开展反思之外,要注意搜集并利用学生的反馈、感受和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反思;要注意体现学科特点。2.反思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研究本次教学活动值得研究的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3.反思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出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并要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问题加以分析,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4.反思建议分为几个小标题。小标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小标题的名称要明确,能确实提出反思的重点,不能空洞、笼统,甚至不知所云。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与教学反思 ——大力开展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蔡甸区姚家林小学陈建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反思性教学正在逐渐成为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实践的一种教学思潮,而且也成为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颇有影响的研究领域。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反思主体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我认为反思性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可以以课例为载体,以同伴互助为主要手段,努力抓好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要反思课前准备的有效性。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反思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实效:目标要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内容的有效:内容要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教法的高效:教法要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针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包括内容出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是学生成为了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预期结果,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是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目标设定,始终是线性思维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好的教学目标应是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适度恰当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生成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用概括的语言表述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为了便于贯彻实施,教学总目标又可分解为阶段目标。就阶段目标而言,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15条,应该说是高度概括的。这就意味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必须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课时目标。现行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单元课文都是以生活内容为纽带组构而成,淡化知识体系。“语文课不能仅仅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堂还必须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标做到从整体上心中有数,在每节课前进行精心设计。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 其一,草率盲目型,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不假思索,或按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 其二,笼统模糊型,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大而空,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了解”、“体会”、“品味”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 其三,肤浅认知型,没有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教学目标中大都是一个个知识性问题。问题肤浅、答案明显,没有深度价值,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大相径庭。 由谁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制定?何时出示最合适?对此众口难调,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课前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当然,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大多是显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一般是在课前预习新课时,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先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形成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一般来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理解,结合课后的练习,很容易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2010年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我校开始尝试"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教学法,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有许多收获,下面就把我校在这段时间里如何做的总结如下: 一、激趣导入目标定向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在上课初期,教师利用2-3分钟时间,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用学生的经验,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课堂上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说明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或师生交流等),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技能需要达到的目标),指明学习的时间,应在学案上的每个问题都作以注明。学习目标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 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就是运用学案这一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导学为方法, 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最后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展示质疑精讲点拨 知识总结就是对学生精讲点拨,也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反思 优化整合教材。 教学方法的反思要考虑是否适合不同的课程性质和内容、是否适合不同的施教对象、是否有利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专业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能实现零距离而是严重脱节,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善,高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亦有学校内部因素的作用。 而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注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显得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地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一、反思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教材。 许多教师是领到一本教材后就按照教材内容备课讲授,并不对教

材作深入的思考。 我们的高职教材大多脱胎于以前的大专或本科教材,有的仅仅要求降低一点而已,学科本位观念十分强烈,并不十分适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要求。 许多学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普通专科院校甚至本科院校的影响,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另外,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的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对人才培养目标、教材、课程体系和学生的后续发展深入反思,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整合教材内容要遵循哪些原则呢?(一)按目标性原则整合教材内容。 高职课程整合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 单科目标是是学生学完某门专业课程后将要达到的或获得的知识能力态度等。 而课程体系中的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专业总目标。 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每门科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是的重要环节,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能力培养任务。

《反思性教学》熊川武著

《反思性教学》熊川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前言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故曰,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 在人性高扬,人类主宰一切,令自然称臣,以致天怒地怨,人类危机渐近。于是,反思言行,克己守则,与自然共存之,遂成为人类自觉行为。 开反思风气之先乃思想界和知识界。哲学、元数学、元物理学等新兴学科。这激励教育工作者正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揭短纠偏,扬长奋进,从而诱发了元教育学与反思性教育实践。 反思性教育实践的落脚之处在反思性教学。因之,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方兴未艾,似有燎原之势。而国人知之甚少。 第一章绪论 所谓反思性教学,迄今说法不一。如维拉(L﹒M﹒Villar)认为,“反思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作者认为: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具体说: 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反思性教学具有了较强的科学研究性质。反思性教学的人员不机械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或上级的要求等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领会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 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这与操作性教学(又称常规性教学)形成鲜明对照。所谓操作性教学,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不动脑筋的遵循学习理论或缺乏分析的教学实践。”(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in T.Husen et al.,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1994,P.6215.)但在大多数反思性教学专家看来,它是教师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如此实践的教师通常称为经验型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大量的经验型教师的实践是自动化的或直觉的,依赖对那些通常没有清楚描述的(tacit,或缄默的)东西的理解”。(J.Calderhead et al., 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 , The Falmer Press, 1993, P. 1, p.42.)而且,“大多数教师互动决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然而,“良好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