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古老的乡村生活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那些鲜活的乡村生活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之中。现在各种娱乐活动特别多,但是其中的快乐却很少。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似乎越来越空虚。倒是那些古老的乡村生活让人经久难忘,津津乐道。

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一个偏僻的乡村,对于乡村生活有着异乎寻常的情感。对于乡村生活,有着很多难忘的记忆。

皮影戏

这两天,父亲忽然对我说,他一直想听皮影,却没有地方去听。我说那简单啊,我上网去下载。于是上网下载了很多唐山皮影戏,周末就和老爷子一起欣赏皮影戏。

当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当那些影人子开始欢舞的时候,关于皮影的记忆一下子鲜活的回到脑中。

小时候的故乡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任何文化生活,幸好村里有几个会唱皮影的,所以每年我们都能在村里听上皮影戏。小时候我最喜欢听皮影了。小时候总是跟爸爸去听皮影,别的小孩都是在那玩一会就回家去了,因为他们都听不懂,但是我一般会坚持到最后,因为我非常喜欢听,而且能听懂。故事情节我都能看懂。而且对于耍影人子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所以总是偷偷地上到戏台上面,看那些影人一边耍一边唱。特别好玩。每次都和父亲听到杀场。大约凌晨一点多才回家。

白天的时候不能听影,我就自己在家里用纸壳做影人子,自己仿照影人子的模样,用剪子剪纸壳做影人子,再用线缝到一起,绑上铁丝和高粱杆,就做成了,然后一个人在窗户上一边耍影人子,一边模仿那些故事情节自己唱,自娱自乐,其乐无穷。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就是小矬子,这个角色,虽然人矮,但是武功高强,会土遁,一到危险时刻就入土遁走了,并且小矬子非常好玩,特别幽默,他一出场就其乐无穷,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小孩子们都喜欢这个角色。小矬子最有意思的就是虽然很挫,但是总是能娶到很好的老婆,他人小本领大,又特别好玩,满足了小孩们的梦想。所以他一出场,小孩们就不玩了,都兴致勃勃的看。

只是乡村生活近几十年遭受了很严重的冲击,年轻人上学打工的

都走了,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电视的普及使大家对传统的皮影兴趣不大;以及老一辈影匠的去世后继无人,使我们再也很难看到皮影了。

这个周末,老爸忽然心血来潮想要看皮影,我就上网下载之后在电视上播放,我和老爸一起看,一下子就勾起了我们对于皮影的回忆。我们一边看一边聊。我们看的是《大金牌》《马潜龙走国》《五峰会》等,这些我都不太熟,但是我老爸却如数家珍,每一个都清楚。每一个都看过很多遍,他小时候以及成人的娱乐活动基本上也就是看皮影了,所以这些影他基本上都看过,而且很熟。我小时候只是看热闹,对于看的是哪一出戏就不太在意了,所以这些名字我基本都不知道。

看影的时候,我们谈起了村里那些老影人,比如兰子义,他唱功非常棒,声音非常有特点,我们都喜欢他唱的。我问老爸现在他去哪了,怎么看不到他了。老爸说他去世很多年了。

在和老爸听影的时候,爸爸还告诉了很多关于皮影的知识。现在北方的皮影基本上都是唐山皮影,源自唐山一代,非常好听。并且他和我讲了皮影班子的内部故事,非常有趣。

这个周末,我和老爸一边听影,一边回忆那些古老的故事。

皮影似乎只能存在于记忆之中了。

露天电影

小时候没有电视,更不可能有网络,对于乡村孩子来说,最大的盛事就算看露天电影了。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人就是电影放映员,我们村里有一个电影放映员,姓范,我们都管他叫范师傅。只要范师傅骑着车装着箱子一来,我们就会奔走相告,今天要放电影了。然后赶紧回家,吃饱饭,然后早早的去放电影的地方,去占一个好位置。

还没开场,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也有卖小吃的,我们小孩基本上都会和家里要点钱,买点小吃,一边吃,一边玩,煞是热闹。

不久电影放映员范师傅就来了,支上架子,放上那些机器,就准备好了,可是一开始基本上不放电影,而是先放一些科教的东西,比如怎么种地,怎么避孕什么的。都是我们小孩子不愿看的东西,所以还是该玩玩,该吃吃。直到科教片子放完了,然后肯定是村里的村长或书记讲话,我的老爸曾经当过几年书记,所以他也经常去讲话。讲的什么都忘记了,不过最后一句我们肯定记住了,他说:现在我的讲

话完毕,开始放电影。人群中立刻传来掌声和欢呼声。这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了。于是电影放映员开始放映。人山人海也立刻就静了下来,都在专注的看电影。但也有时是电影放到中间,要换片子的时候,村长书记们又有事了,还要再说上一段,有什么事再通知大家一下。

记得那时看了很多片子,《少林小子》《木棉袈裟》《闪电行动》等八十年代的老片子基本都是那时看的。

不过其实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一年也就是一两回,乡村没有什么娱乐,这一年中的一两回露天电影也就是这里的盛事了,所以基本上是全村的人甚至是外村的人都来了。人特别多,特别热闹,小孩子们最喜欢这样的时候了。

有时我们也会去很远的邻村去看,要走很远的山路,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去,等看完了,已经是深夜了,一帮帮的人再回家,到家已经要冻僵了,赶紧上热炕头取暖,妈妈已经烧好了炕。

多年之后,我又回到家乡,有一次见到了那个电影放映员,他很老了,年轻时总骑自行车,把腿骑成老寒腿,后来电影放映员又都失业解散了,他就回家了,后来为了生计就买了一辆出租车,跑出租,由于没有出租车牌照,所以基本上就是跑黑车。那天我和爸爸去上坟,就打他的车去的。他一路默默无语,我也唏嘘感叹。他曾经是我们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只要他一来,我们全村都欢呼雀跃,尤其是小孩子更是高兴地不得了。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看到露天电影了,有电视了,能上网了,想看什么上网一搜都有了,什么都能看得到。但是我们真的再也找不到看露天电影的那种快乐了。

我相信你一定不知道什么叫会,其实就是北方的扭秧歌踩高跷,小时候一到春节。各村各甸就开始组织各种会,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耍龙的,有洒灯的,热闹非凡。我们把这些都称作会。举办这些活动叫办会,去看这些就叫看会,家里来了会就叫接会。其实就是乡村的一个大party,一个聚会。

一般都是年前就开始组织,从正月初二三训练,初三四就开始走会了,就是去接会的各处去演出。我们那时还太小不能去参加,参加的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但是我们是会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首先由村里的头面人物去发帖,挨家挨户的去发,一般都会接。之后会就

来了,到了一家,先是放鞭放炮,之后就是会了,敲锣打鼓,扭秧歌,耍龙的,踩高跷的轮番登场,而领头的一般就到屋里去喝茶。其中有个伞头在会中还要唱一段,都是由那些文采较好擅长说唱的人来。记得爸爸就曾经当过伞头,很是风光。

跟着会的肯定有很多卖小吃的,冰糖葫芦、爆米花、冰棍等,我们小孩子就会买一些吃。边吃边看很热闹。

到了正月十五左右的晚上,就开始洒灯,白天做了各种灯,到了晚上点上蜡烛,就开始洒灯,非常好看。有一次,我在高中上学,放假在家,村里来了洒灯的,是邻村的,非常好看,我就和里面一个认识的人说让我举一会,她就把灯给我,我玩了一个晚上,非常好玩。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由于小时候几乎每个村都办会,每个村的会又到别的村去,所以有时候一家会接很多会,这样一直热闹,会热闹一个正月。

小时侯最喜欢过年了,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有很多鞭炮,还有压岁钱,更重要的就是一到过年非常热闹,有很多会。过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

转眼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乡村很少再办会了,因为有了电视和电脑,孩子们都被电视电脑迷住了,大人们都在忙着赚钱,很少有再去办会看会了。想起来虽然现在一按按钮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晚会,但是真的很难找到自己亲身体验的那种快乐了。那时候的人们都有闲心,都想好好玩,现在人们都有钱了,但却没有时间也没有闲心了。我想象不到,为何那时候就会有那么多的人参与办会。而现在人们只有看电视了。

会,正从古老的乡村消失。

小时候,故乡还经常有唱戏的。京剧、评剧、二人转、河北梆子齐上场,热闹非凡。

一般都是听说那里有唱戏的,就和大人一起去看,我们小孩子去了主要不是去看戏,而是去凑热闹买好吃的。所以玩了一会玩腻了,就哀求着大人回家。

戏是老年人的最爱,那些老头老太太一听就是一天,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和上一和。

关于戏,我的记忆有限,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听不懂,依依呀呀的

听不明白,所以不太爱看戏,就是凑热闹买好吃的。老爸总是很喜欢,不管多远都要去看,有一次距离五十多里的地方有戏,他也大老远的去看。在家里,他也总是看央视十一频道,那里有很多戏曲。

戏也分很多种,有小戏,有大戏,小戏就是搭一个小台子唱小戏,比如评剧、河北梆子、二人转什么的。也有大戏,就是搭一个大戏台,唱京剧、豫剧什么的,很多人唱。我们这种乡村一般都是唱小戏,很少有唱大戏的。

当然,现在的戏也和皮影、露天电影、会一样,很少长了。

现在的乡村已经凋敝了,年轻人都到城里去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子在乡村生活。物质生活可能丰富了一些,但是精神生活却是更加贫乏的。我觉得,现在是越来越不如以前了。处在繁华与落后边缘的乡村,在时代的夹缝中,苟延残喘。那些记忆真的只能永远是属于记忆了。我只能在回忆中回到那些岁月。

古老的乡村,已经不复存在。

2011年11月21日新店小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