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做一个有成效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更难!”很多同行都在感叹。

原因在于,很多管理者把“完成工作”替代了“使工作产生效益”,如德鲁克所说,这两个词毕竟是近义词。可就这两个近义词,就使得一些管理者工作低效、无效益,在工作岗位上碌碌无为,一无所成。

多年以前,一新闻事件中,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因无法找到工作而去卖猪肉。由此也可看出,高知识、高学历并不代表就有高效率、高成就。

一些才智很高又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的人,可在工作效率上却低得出奇,原因在于,他有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要认真工作,有没有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有没有解决好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所以,要想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管理者的才智、知识与学历。而应着重于看其本身工作的意愿、工作能力水平和得当的工作方法。

工作意愿,就是指管理者从心底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管理者做这项工作的内心诉求,是他深层次的价值观体现。如果,他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只是为了应付、取悦上级领导,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那么,这种意愿,就是出卖自我、无效的意愿。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天夜晚,有个人在路灯下疯狂地寻找钥匙,路过的人十分好奇,问道:“您在找什么呢?”寻钥匙者回答说:“我的钥匙不见了。”热心的路人决定帮助他一起找,找了半天,没有找到。路人就问了下:“您是在哪里丢了钥匙?”寻钥匙者说:“在公园里。”路人无比郁闷:“您在公园丢的钥匙,却跑到路边找,怎么找得到呢?”寻钥匙者说:“这里比较亮啊!”这是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企业里,特别是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里,却有着荒诞故事的真实。如果,把“公园”比作事业所在地,把“灯光”比作上级领导的眼光。有些人,不清楚他自已的意愿,或者是偏离了他自已的意愿,一辈子都找不到钥匙,只在“灯下”瞎转悠。因为在“灯下”可以做秀给上级领导看,本身却与其想要达成的成功事业无关。

管理者的能力最核心应包括学习力、执行力、决策力、沟通能力与培育下属的能力。

在大的社会环境下,现在的企业都提倡打造学习型的组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只有学习了,才能接受新的事物;接受了新的事物,就会有创新的动力;有了创新,企业才有活力;企业有了活力,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现在的企业,最需要面对的,是不断地变革,从产品、内部运营管理各方面不断地变革。现在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是拒绝变革的,原因是他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就造成见识蜗居一隅,观念陈旧,成为了企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如今,国企和行政事业单位里有一种普遍的现象,不管多大的企业与单位,都在范“大企业病”,大企业病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官僚”。“官僚”后面,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执行力低下、决策不力。管理者做事拖拖拉拉,手底下人也没办法行动果断;管理者判断事情犹犹豫豫、畏前怕后,迟迟不表态,属

下干活肯定也畏手畏脚。海尔张瑞敏说:“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管理者要想使工作富有成效,也必需要执行力强、敢于决策。

沟通能力与培育下属的能力,也是管理者最核心的能力。在“亮剑”电视剧里,李云龙作为一个管理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云龙的属下,不管是出身于书生、土匪、国军、农民哪一方面,他都能沟通好,都能使其凝聚在他周围。在战斗中,为了有效地约束与激励属下,恩威并施,大棒与萝卜交替,使得属下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有效地使用好了沟通这门艺术。李云龙还很会培育部下,往往一场战役下来,人都拼光了,可是没隔多久,又都能再组织起来,从新兵到各级管理者,又都培育成了一支虎狼之师。培训育下属,再借鉴海尔张瑞敏一句话:“部下素质能力低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能力是你的责任。”

最后,管理者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需要有恰当、科学的工作方法。

有意愿、有能力并不一定能办好事,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方法。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不能光靠经验与个人魅力,那只能维持一时,不能长久。一方面,是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就业环境也在变化,所以招聘的人员也多样化。要针对每一类人,用什么方法去管理,是需要管理者去思考与找到合适方法的。另一方面,是企业管理的也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国外各项管理理论层出不穷,找到合适自已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去提升工作业绩,是需要管理者去识别与判断的。现如今,在业绩管理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还在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注重控制与事后检查,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忽视了符合性目标的制定、目标管理与过程的跟踪管理,忽视了各环节的沟通,使得员工不知道工作业绩与工作能力如何提升,这就是管理者的责任,更谈不到找到了有效的提升业绩的方法。

那么,如何看待管理者的意愿、能力与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近期,一部热播电视剧“心术”里“孤美人”在得病前后的工作转变,可以说明一些道理。开始,“孤美人”作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可是在对待病人的时候,态度非常冷漠,甚至时常与病患者争吵,造成病患者的投诉居高不下,很是让上级管理者头痛。医院一次体检,查出她患有癌,在一段时间的休养后,完全改变了工作态度与方法,得到了病患者的称赞。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用她自已的话说,她改变了角度。不再纯粹的、僵硬的救死扶伤当做医生工作的唯一,更从病患者的角度来理解病患者,了解病患者除了身体需要诊治,心理也要理解。所以,她改变了看病诊病的方法,加之她精湛的技艺能力,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做为一个管理者,如果能把意愿、能力和方法三方面达成一致性,不断修炼并互相结合用好。那么,做好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将不是难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