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生物必修2:第7章第1节知能过关演练

人教生物必修2:第7章第1节知能过关演练

人教生物必修2:第7章第1节知能过关演练
人教生物必修2:第7章第1节知能过关演练

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器官的反复使用

解析:选C。拉马克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逐渐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项是达尔文的观点。

2.(2011年东阳高一检测)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

答案:C

3.如图所示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说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鹿个体之间许多性状存在差异,如颈和前肢的长短不同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而引起生存斗争

C.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并繁殖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适宜的长颈鹿个体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的综合作用。其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4.西班牙《趣味》月刊发表了文章——昆虫抗菌肽给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希望。文章称随着全球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和大量应用,抗药细菌不断出现,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抗生素产生抗性,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请分析抗生素对细菌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解析:选B。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解题思路如下:

5.(2010年高考海南卷)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解析:选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神创造的。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观点。

6.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______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细菌的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解析: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青霉素的选择,抗药性强的细菌通过生存斗争得以生存并繁衍后代,经逐代积累并加强,形成了抗药新类型,而抗药性差的细菌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生存斗争积累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解析:选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2.《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余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AD。选项B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选项C说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3.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解析:选C。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此过程容纳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或者说是对四项内容的概括总结。因此,单纯的任何一项均不能说明自然选择。由此分析比较,可知正确答案为C。

4.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多选)()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CD。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5.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有其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B.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C.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D.上述三项都是

解析:选D。A、B、C三项内容是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的和应用上的局限性,自然选择学说是从个体水平上解释生物的进化,但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同时认为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大爆发等现象。

6. 公鹿往往用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的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需要

C.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D。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公鹿鹿角发达是争夺配偶(生育权)的有利变异,是经过长期逐代自然选择定向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应。

7.(2011年青岛市质检)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D

8.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

解析:选A。自然选择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选择,具有更多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生物更容易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生物的这些特征都是生物表现型的不同方面。

9.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

A.适者生存的结果B.遗传变异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方法,关键是要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生存斗争、过度繁殖、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用这种学说解释上述现象:生物表现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因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10.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实是()

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

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

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澄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明“一瞬间”

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内容及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11.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这表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的。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的个体,而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______的个体。所以,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死亡。这说明,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_,就要被环境所淘汰。

(5)如果第二次改变实验温度,还有少部分水蚤个体生存下来,再重复几次同样的实验过程,将会筛选出什么样的水蚤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5 ℃(2)差异(变异)不定向(3)适应20 ℃环境适应28 ℃环境选择定向(4)适应新环境的变异(5)对20 ℃、25 ℃、28 ℃均能适应的适应温度范围较广的水蚤个体

12.下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颈鹿祖先过度繁殖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颈鹿的颈和前

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_,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体的____________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适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各种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适合,适应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的过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后代数目超过环境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3)性状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自然选择

13.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在环境变化之________(填“前”或“中”或“后”)。

③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

④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本实验中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的。

(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杀菌能力越强。

(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因为由图可知,使用该抗生素后,细菌数量并未降到0。

③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而不是诱导者。

④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

(3)①b②不定向的前③选择

④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