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教育工作?我认为,班主任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平等中的首席”。在日常班务工作中,班主任如何体现这一理念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着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要使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

近其心,即班主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接近、接触,使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感受温情,与学生心灵相通。

l.接近

师生之间是有着某种距离的,往往表现为学生对班主任望而却步,使班主任不能全面、清楚、深刻地了解学生,掌握其思想动向,从而对班主任做好班务工作形成了障碍,为了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班主任应主动去接近学生,与他们一起游戏、交谈,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情况:(1)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过去,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家庭,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了解学生的良好愿望,为开展工作提供激励因素;

(2)了解班级动态。学生关系是班级情况的晴雨表,及时了解有利于化解矛盾、维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和心理环境。

(3)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为班主任做好科任老师的协调工作提供依据。

2.关心

关心学生是班主任的单向活动。因为关心的对象是人,所以,次数多了,单向便会变成双向,因为学生会对你的关心产生“回报”,他们会怀着感激、尊敬之情“报答”你的爱,把你当成最可敬的人。班主任的关心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一次口头询问,可以是一次注视,可以是背地里的一个情况调查。关心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关心学生身体:“有哪儿不舒服?”关心学生生活:“吃早饭了吗?谁在家煮的?”关心学生学习:“今天上课听懂了吗?作业难吗?”关心学生家庭关系:“近来妈妈身体好吗?”

一句询问、一个暗示、一个动作,关心在其中,学生也能体会到爱在其中,就会愿意亲近你了。

3.谈心

个别谈心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进行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次成功的谈心可以使学生领悟许多道理,但要使谈心工作成功,必须注意:

(1)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场合。谈话时,如果谈话对象心里有“气”、甚至顶牛,便谈不下去。批评性谈话,不要放在公开场合,可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选择好谈话内容和方式。谈什么?怎样谈?班主任应当进行周全考虑,使谈话具有目的性和可行性。

(3)谈心后及时抓好反馈。每次谈话要及时检查谈话是否有副作用,检查可以是直接观察也可以是侧面了解,有了效果及时肯定,没有效果要查找原因,再次谈心,直到“坚冰化解”。

在谈心时教师的态度要注意四个字:“亲、严、婉、直”:

亲——态度亲切。要用热情、温和的话语,再加上满含希望和鼓励的眼神,能使学生从中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严——态度严肃,对犯了错误而又不承认,甚至狡辩、诿过于人者,班主任要严肃批评,振聋发聩,坚持立场,不和稀泥。

婉——婉言相劝,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点到为止”;对已认识错误者“避实就虚”,先了解其他情况,再巧妙引入正题。

直——直言相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扩大,谈话进入中心、“高潮”时,一语击中要害。

通过“接近——关心——谈心”,班主任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就会逐渐缩短,这将有利于班主任针

对学生“内心”提出工作措施,从而药到病除。

悦其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对此更加迫切。班主任应通过表扬和激励给予学生这方面的需要,使学生感到“脸上有光”“心情愉悦”,促使学生进步。但是,时下在我们的课内课外,有一种“表扬的泛滥和贬值”的趋向,不少人动辄就对学生的一丁点闪光之处给予“盛誉”。这是不合时宜的。对于表扬,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表扬形式

表扬有口头表扬、书面表扬、物质奖励三种形式:

口头表扬这是通常采用的方法,这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是真诚之声。

书面表扬书面表扬有直接的,如在作业上批上肯定性评语,或画几个☆

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针对口头和书面表扬这些精神奖励而言的,写上奖励理由和教师大名的一个小本子或一张奖状,其物虽小,意义却大。

2.讲究表扬艺术

表扬不是就事论事地说句“吉利话”,讲究艺术的表扬具有超乎寻常的价值。

(1)适时表扬

a、及时表扬,即每课、每次作业或每天进行一次小结性表扬,人数不能多,男女比例要适当,以中下等生为主。

b、延时表扬,即不立即表扬,而“待后再说”。主要针对那些较随便、控制性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私下通知他:“你已有进步,但进步不明显,不多,如果一周后,在此基础上有较大改观,我们一齐表扬。”以刺激其控制自己,力争表扬,这里,班主任必须言而有信,否则,适得其反。

c、阶段性表扬,如一周评比、一月表扬、期中期末的评奖。时间跨度越大,表扬分量越重,优等生获此表扬的越多,同时,为照顾后进生,阶段性表扬可另设“单项奖”和“进步奖”。

(2)分档次表扬

为增强表扬效果,必须对各种学生进行分类,采取不同方式、运用不同手段,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档:优等生,宜综合表扬,刺激其持之以恒。综合表扬即综合各方面情况,保证优等生向“全优”努力,这样可防止“一好遮百丑”。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大题小作”“多题合作”。“大题小作”即单项进步大则略加表扬;“多题合作”即多方面进步才集中表扬一回。因为优等生达到要求更容易些,频繁的表扬则会促使他们狂妄,所以要在表扬的“质”上提高要求。

第二档:中等生,群体表扬并鼓励冒尖。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班级中不引人注意的群体。不表扬,其则浑浑噩噩,随大流,个别表扬又难以服众,所以表扬一批较好的中等生,可补上一句:“他们都不错,但有明显进步或特别好的不多,为什么没有人出类拔萃呢?”经常这样鼓励,中等生便会脱颖而出。

第三档:后进生,大加褒扬,让其“露脸”。这就要求班主任关注差生,留心其言行,寻找其“闪光点”。除对上述表扬进行分档外,表扬用语也要分档:“有进步”、“较好”、“特别大”、“希望更好”、“有一点起色”、“引起我的注意”……留有余地,引导进步,不可用“最优秀”一类,容易造成满足心理而不再努力。

3.用好表扬方法

表扬的方法较多,我们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目标法

初定班级目标,引导全班努力,再把全班目标分解到大组、小组、个人,把个人的成功与集体的成功联系起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XX,你的字写得不认真,希望你在两周内有进步。”两周后:“你的字认真了,但你不太讲卫生,希望你像端正写字态度一样改掉这毛病,时

间也是两周”……这样不断引导进步。

(2)温情法

与学生一起游戏,作为奖励,可对学生这样讲:“下次你们中如果还有人打架,我便不参加你们的游戏了。”有时是一次温柔的抚摸,有时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时是一个灿烂的笑容,温情脉脉,其励必深。

(3)比赛法

例如男生、女生比赛,看哪组在十天内没有人迟到、没有人拖拉作业、没有人乱丢废物。哪组失败要集体向对方喊:“向你们学习”。

(4)选优法

用于阶段评比,好中选优,力求更好;有时可在“矮子里选…将军?”。如:在一些违反纪律的人中选一个情节较轻的,提出表扬,使大家明白自己犯错误越轻越好,引导他们不去犯错。

(5)轮盘法

班干,组长、值日生、课代表轮流“坐庄”。谁有进步谁干,谁进步大谁干重要的事,设一个特别座位,进步大的轮流去坐。

撼其心

一味的表扬,较易使人产生盲目感。而批评则能使人振聋发聩,心灵受到震撼,头脑会突然清醒,从而反思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古语有“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人不太爱听的“批评之声”“惩戒之言”对成长是有利的。如果说,表扬能悦其心,产生前进的动力,那么惩罚则是适时调整,保证成长的方向。

批评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适度的批评,作用不比表扬差,有时甚至优于表扬,但是一定要慎用批评,否则就像给病人过量用药一样而产生毒副作用。

1.坚持批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其错误并改正以求上进。估计目的达到就行,不可用体罚、超时罚、学生互相罚,甚至罚家长等等方法。因为这只能恶化关系,造成不良后果。绝不可为学生的错误而发泄愤怒,更不可图痛快而滥用训斥、辱骂等等过激手段,应该冷静、理智地把握好分寸。

(2)就事论事原则

批评学生要摆事实讲道理,不以势压人。在批评时要注意的是抓住“这件事”本身来谈,而不可翻老账,或是将小事扩大,上纲上线,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和产生自卑心理。

(3)以情动人原则

批评学生时始终遵循爱的原则。教师要表现得具有同情心,要有一种与学生有相同相似感受的体贴之情。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言行错误,让其鼓起勇气改正。以情感人,寓理于情,合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必能“信其道”而“改其行”。

(4)自我教育原则

学生有了错误或过错后,一般已“心中有数”。此时,如被老师找来谈话或“教训”,便有一种恐惧与防范心理,若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只能使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或者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而走向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心平气和地指出其错处,同时也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并适时反问,引导其自我教育,如:“难道他对你不友好吗?”、“难道作为学生该这样做吗?”在这样的反问之中,让其认识自己的错误。

2.讲究批评艺术

批评,要注意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润物无声。

(1)情境熏陶

学生犯错误大多与产生错误的情境有关。古人曰:“久入鲍鱼之肆不知其臭,久入芝兰之室不

知其香”便是这一道理。对于出错的学生可让其到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活动活动。例如一学生常迟到,我提醒多次无效,经了解,他爱睡懒觉。一日,他来得特别迟,且脸未洗,衣不整。我不再说教,而带他做三件事:照镜子看自己的样子;跟我到各班走一走,数一数人数;听全校的读书声。三件事完毕,我给他整衣梳头送上座位,从此他再未迟到过。(2)以行导之

教师的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可针对学生缺点,教师以自己高尚品格行为来感染他们。这也是对其无声教育,比如学生乱丢垃圾,教师不动声色地拾起废纸;书写不认真了,教师可工整书写一部分内容于其后,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教育作用。

(3)抓住契机

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有口无心,口头承认而屡教不改。这是一些“油子”,一般说服工作无法奏效,教师要留心时机,一有机会便抓住,重点转化。我班有一个男生个人卫生习惯很差,经常蓬头垢面,衣服也不扣好。几次正面侧面教育均告失败,一日轮到我班领操,我临时决定让他领操,他不知是计,大步流星地上了司令台,口令未发出,台下已一片嬉笑,莫名其妙的他仍然有板有眼地做着动作。可是没有系好的裤子不争气地往下掉。台下哄笑,此时,他猛然明白,回到教室,他伤心地哭了,后来,我找到他谈心,希望他珍惜自己的形象。他明白了,从此像换了个人。注意,这种方法不宜多用。

这样的批评产生的震撼力是巨大的,让犯错的人心灵受到震撼,其作用可大了。

3.批评的注意点

(1)切忌“当头棒喝”

切忌“你干的好事!”、“老实交代”、“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之类的严厉话,不可不了解原委而武断“是你的错,不要辩解”。务记:“润物细无声”。

(2)切忌威胁

切忌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去分析调解,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发出“不承认,叫你家长来”、“回家去”这一类伤感情的话语,这些只会刺伤学生自尊心毁坏师生关系,降低老师威信,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切忌侮辱学生人格

学生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因此不能因错误而侮辱学生人格,切忌这样的话:“笨猪”、“运气差”、“你改不了的”等等。

(4)切忌自毁形象

学生犯了错,批评学生时不可说:“我不管了,随你去”“不听我的话,别上我的课”这一类的话。这其实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5)切忌抬杠与热处理

遇到一些性格倔强、宁折不弯的学生出错时,要避其“锋芒”,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要冷处理,过了“气头”再说,否则,会产生抬杠局面,请看:

师:“你不认错也要认错!” 生:“我就不认错,我没错!” ……

下面,班主任该如何处理?我想,只有一条路了——体罚。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绝路”,更会产生令人悲哀的后果。

健其心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成果已较丰硕,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中有22.86%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班主任做工作,必须重视这个问题,要研究学生心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其心理发展。1.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不同种类的失常心理和行为的统称。严重的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需由专业人士医治,而学生患的大都是轻度心理障碍,属于心理不健康,但影响学习、成长,必须注意。

(1)认知心理障碍。认知心理障碍,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大体包括:从众心

理、应付心理、厌倦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对学习有影响应及时加以排除。

(2)情绪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客观事物强烈刺激下而产生情绪上的不良反映,大体包括:焦虑心理、沮丧心理、自卑心理、自满心理等。

(3)性格心理障碍。性格心理障碍,因与性格相关联而成名,有孤独心理、执拗心理、偏激心理、狂妄心理等。

(4)交际心理障碍。交际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如畏难心理、抵触心理、嫉妒心理、早恋心理等。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需要引发行为动机。因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正常满足,才产生上述那些心理障碍,作为班主任不能等到学生心理障碍形成了才去救治,虽能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因为心理障碍的负面影响很难一下子消除,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班务工作中,注意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会起到预防心理障碍的作用。

(1)满足对交往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基本处于缺乏儿童伙伴离群索居的状态,他心中渴望与人为友,获得同伴支持,但也有胆小畏难,对人怀疑,嫉妒别人等等心理,对此,班主任组织多种活动创设团结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自我尊重。学会相处、学会关心、学会互助,要特别对性格孤僻的和缺点较多的学生予以关照,活动中让其多参与,通过“一帮一交朋友”的形式树立其信心,改变其习性。

(2)满足对感情的需要

小学生对周围反应敏感,情感波动性较大,他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而且也需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者,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做学生的朋友,让其感情有所依;其次,要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游戏;第三,班主任在学生犯了错误遇到挫折时,要充分尊重信任,并及时给予帮助;第四,同学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解决问题;第五,高年级学生情感上易波动,部分学生有早恋心理,这些都要给予尊重、保密,不应当众揭穿,而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与情感对象结成学习竞赛对子,促进学习。

(3)满足对评价的需要

小学生表现欲强,对自己是否被人看重十分在意。为了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全力以赴,有时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不惜以“犯禁”为代价,而班主任的看法则更是“重于泰山”。鉴于此,班主任要适度地满足其这种正常的心理需要。首先,班主任面对所有学生,爱护优等生,激励中等生,呵护后进生;

其次,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干部轮流制;

第三,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学生的活动,如亲自点名与一些差生踢足球;

第四,让所有学生清楚自己的状况,经常地写《我进步》、《我还要努力》、《他是对手》等题目的小结;

第五,评价时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总之,一个班主任如果能亲近学生,鼓励学生,严格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心理医生,那么他就能走进学生心灵,就具有了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本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