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新1

经济新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敲响警钟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着考验。我国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贷款不断增长的同时信贷风险稳中有降。然而,在成绩背后,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不良贷款额比重依然很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量也不容忽视。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09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同时,还应看到背后存在的问题。尽管不良贷款的余额保持递减的趋势,但应看到不良贷款的数量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的数量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非常高,这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从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本身来说

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疏漏

不少商业银行将贷前检查、贷时审查,贷后监测这些程序流于形式化,将精力放在了拉存款和维护存款客户关系的工作上。而在贷款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由于受丰厚利润的驱使,商业银行对贷款的数量十分关注,主要通过增加贷款数量来获取收益,对贷款质量把关不严,没有对贷款全过程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测,这必然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3.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人往往是风险厌恶型,而银行经理是风险中性者,在这种条件下,由于升职和报酬与银行经理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程度并不是严格正相关,这样银行经理在信贷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也不会太高。

(二)从商业银行外部原因来说

1.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在国有企业进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本应顺应市场规律自发进行。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大。不少国有企业遇到资金困难,就找政府求助,政府部门就帮其向银行借款。许多企业都是经营困难,资不抵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3.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不力也是造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监管部门缺乏现代化的监管手段,监管人员素质不高都将影响银行监管的作用。监管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责任意识淡薄,知情不报,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四、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机制与对策建议不良贷款对银行业的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的数量,

(一)建立并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银行信贷管理时,应严遵循信贷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三个过程。事前防范主要是减少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事中控制是指贷款发放以后对信贷风险进行跟踪监测的程序。事后补救是最后一环,在合同到期后,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挽回经济损失。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应该注意在制定了科学贷款程序时,要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还要特别防范关联企业贷款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特别是公司治理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要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公司治理改革包括很多方面,比较重要的是产权制度和经理制度的改革,要完善银行内部激励约束与竞争机制。要把银行经理的收益与银行业绩联系在一起,使银行经理有积极性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把银行的效益最大化。当然,这种激励是与一定的约束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包括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审计制度。通过内部激励约束机制,能更好的实现银行目标,减少不良贷款。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事态不容乐观,迫在眉睫,我国银行不做根本改善,将来可能会形成很大的差距,所以不能盲目乐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