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

中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

晚马家窑类型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

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

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1.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主要类型:武器和工具;乐器;生活用品。

青铜“礼器”在各种礼仪场合用,主要在祭祀活动中使用。青铜礼器在祭祀活动中成为连接凡界和天神的媒介。青铜礼器使用数量的多寡和规模的大小,就是奴隶主等级与地位的标志。

三代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和艺术精神,决定了它把人鬼神化,把人置于鬼怪威严之下,极端地贬低人性的基础上高扬“神性”。青铜艺术的特殊风格——“狞历美”。

2.青铜纹样的种类及装饰手法?何为饕餮纹?

青铜纹样有饕餮、夔龙、夔凤纹样和云纹、雷纹、乳钉纹最多,蝉纹次之,此外,还有蚕纹、鱼纹、象纹等。

装饰手法:纹样的造型、结构是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的;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周区。

所谓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4.

时期艺术特色代表作品

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滥觞期)器型幼稚而古朴,简

率而凝重,尚未脱离

原始的风味

1972,河南偃师二里头,青铜爵,我国迄

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1974,郑州《兽

面乳钉纹方鼎》,湖北黄陂盘龙城《兽面纹

鼎》,最具代表性

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最具价值)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青铜

艺术的成熟期,鲜明地体现出“礼器”的性

质,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

特别庄严、典重、古朴,绝无轻率之倾向。

纹饰层次分明,强烈夺目,给人以狰狞,神

秘之感,具有震颤人心的精神力度。

《司母戊大方鼎》、

《人面》(迄今所

见青铜器中颇具特

色的一件,实用与审

美的统一)

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形制较前期简便,纹饰自由朴素,典雅和

《颂壶》、《毛公鼎》

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的气象,器制轻便适

用而多样,质薄形巧,花纹多,全身施饰

《立鹤方壶》、《龙纹

扁形园壶》

5.三代绘画在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何主要特色?

奴隶社会阶段的绘画与当时的宗教、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绘画内容从表现鬼怪神兽,大力宣扬“天命观”到宣扬“治乱、善恶”带有人物情节绘画的出现,都是艺术作为“礼治”、“教化”的工具,这表明早期中国绘画对“成教化,助人伦”功能重视的特点。就表现形式来看,线是塑造形象,构成画面节奏韵律的主要媒介,同时表明,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在中国早期社会已经形成。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1.简述封建制形成初期美术发展的概括。

战国:以老庄和儒家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点,埋下了以后美学和艺术思想发展的因子。

纷繁的现实社会,人的现实生活和梦幻与理想都成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写实手法逐渐占据上风。绘画和雕塑这两种造型艺术的主要形式都开始脱离工艺装饰的地位,各自以独立的美术形式发挥功能。青铜工艺不仅出现镂刻、金银错、镶嵌和先腊法等技术,而且青铜纹饰也趋于写实。

秦朝:秦代的艺术有帝家风度:在秦代,艺术多被用来宣扬政治统一的工具、骊山阿房宫和秦陵兵马俑,都是宣扬统一威力的艺术佳作。秦代的工艺美术体现出“铺锦列秀,雕绩满眼”的美学风格。

汉代:汉代的美术,其主要功能是要充分体现“上者不美不饰,不足以一民”的思想,或发挥“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的教化作用;汉代的工艺美术显示出蓬勃的生动。美术家队伍出现了不同层次,但民间画工仍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力量,大量的墓室壁画,建筑壁画,画像石(砖)都出自他们的手,宫廷画工是随统治者重视艺术的宣教作用和奢侈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

2.《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主题艺术特色

人物龙凤帛画表现这一贵妇祈祷飞腾的龙凤

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快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人物御龙帛画驾驭飞龙“升天”,画中虚幻的

灵魂借助于死者生前的血肉之

躯来体现,观众感受到的是现

实人物的形貌仪容,呈现的是

一个不死的楚国大夫。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鹤及华盖基本上用白描。线型属“高古游丝描”,用笔因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3.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何新特点?

主要内容: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复杂的情节场面、政治、历史,英雄业绩。

艺术形式:构图上基本上都是采取横式构图,不受透视的限制,以连续的手法把宏大的场面,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出来。在当时观察、表现能力和镶嵌技术的限制下,利用“剪影”式的构图和形象处理方法,给人以简练浑厚古朴的艺术感受。

4.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有何艺术特色?

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地、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谐而有变化。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写实部分居中,四周描绘衬托幻想的境界。有装饰的效果,又有写实的表现。

画面中的仙人、侍者、游龙、飞兽等的刻画无不细致生动,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其中最突出地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女墓主人的形象。他肥硕而高大的身躯,华丽的服饰及拄杖而立的神态,表现出她的身份和精神特征。此画在表现技法用线均匀有力,飞游腾跃,设色以石色为主,厚重沉稳,绚丽鲜明而又协调。

5.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原因:除了经济的发达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兴的厚葬风气有关。厚葬作为一种社会风气的兴起是汉武帝当政以后。汉武帝时代由推崇黄老思想而转变为“独尊儒术”。所谓独尊儒术,主要是尊崇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倡“行孝”,“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厚葬”。墓室艺术正是厚葬风气中运用而生。

主要题材内容:1,原始神话、神仙世界——超时空的图式;2.历史故事、古圣先贤——时间上的回顾;3.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描绘——空间上的展开。

6.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在不事细节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在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形成的气势的美;形象的笨拙古老,姿态不合常情,长短不和比例,直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典美。“气势”和“古拙”是这一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它体现了基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一统帝国国力强盛和民族自尊心之上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味世界和伟大的传统。

7.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内容技法特色

山东

(古朴深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宣

扬儒家教义为主

多采用剔地凸像的“薄肉雕”,以阴线表示

面部和衣纹,人物形象多为正侧面角度,只

见大略外形,具有剪纸般的装饰效果

南阳

(泼辣豪放)除了历史故事之外,多取

材于墓主人生前豪华生活

场面,奇禽异兽和神话传

说以及天文星象等。

除阴刻线和平底浅浮雕之外,最有特色的是

斜横纹衬底浅浮雕。办法是剔地并施以横斜

衬纹,使主题凸出,再用简练的阴线条,刻

画出形象的细部。

四川

(清新明朗)绝大多数都是反映现实生

活的题材

阴线刻画,以浅浮雕结合凸线阳纹表现

8.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为了体现秦王朝无坚不摧的军事力量和严整的军容,使那帝国江山万代的梦想永不破灭,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和真人、真马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从头部基本形上分,有“由”、“国”、“风”等字型的区别,从五官上分,有眼、眉、须、胡、嘴等各不相同的塑造。军吏形象威武刚强,指挥若定,普通士兵勇敢机智、坚忍不拔,都展示出发自内心的信心。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

9.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式。艺术家以英雄的乘骑和各种野兽以及英雄威名远震的祁连山来象征英雄的业绩和体现战斗在边陲的英雄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这批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课轻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

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的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地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10.汉代绘画有哪些主要艺术特征

1.构图多采用平列式,填充式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

2.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即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以身体的姿态

传情,注重大的动势刻画)

3.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塑造形象构成画面;

5.设色鲜明,强烈而又沉着和谐。

11.战国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雕塑和铜雕作品?

雕塑: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

铜雕:《长信宫灯》、《铜奔马(马踏飞燕)》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汉时就传达室入我国的佛教有了较大的发展,魏正始以后,士族文人大多崇尚老庄,追求纵欲放达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清谈‘玄理’之风弥漫。

2.魏晋时期在审美风俗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美学的角度看,自卫协之后一段时间内,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这正是时代精神、人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转化的外化形态。

(曹不兴: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叠’胡有‘曹衣出水’之说,其用线缜密、细柔和衣纹的秩序与汉画简朴、遒劲、飞扬流动的线条是有所区别的。

卫协:巧密与粗思)

3.略谈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在他看来,只要抓住眼神的刻画、四肢形体的准确与否对‘传神’并无紧要,同时还注意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特征,‘形具而神生’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审美主体)必须通过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神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像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对对象之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牲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世态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他还认为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处于变化运动中的对象为画家在形神的掌握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余地,因而易使画家‘迁想妙得‘,此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准则。《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内容: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意义:基本奠定了中国绘画正确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5.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地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6.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兴盛起来其原因有:

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

大劳动人民。

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

7.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何为本生故事?

莫高窟壁画据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

1)佛像画,是以佛为主题的说法图,供人们供养礼拜的形象;

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女娲、伏羲等;

3)装饰图案;

4)故事画a.佛传故事b因缘故事c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是豆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做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其故事内容多是早就在民间流传的美丽寓言和传说。

8.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以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佛和菩萨的神态庄严而祥和、超然二静穆。佛的衣服既有入毛质厚衣料凸起的的衣纹式样,也有薄衣贴体的细密平行衣纹线条。第二阶段以洛阳龙门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面向清秀、眉目开朗,褒衣博带,身材飘逸的造像。第三阶段以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佛像的身体较为膨胀,外以找着饱满的身躯,佛像的衣着不再显得自由松懈,逐渐变成圆筒式造型,注意表现佛像的立体感。

第五章隋唐美术

1.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开始划分青绿山水和水墨、疏体和密体);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画兴旺之先河;

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然画坛奇观。

5.唐代的绘画实践现实了唐代美学的实绩。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则显示了唐代美学理

论的深度。

2.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阎立本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作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描绘重大历史题材:《步辇图》、《职贡图》)。他的艺术继承并发展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所奠定的“以线描画”、“以形写神”的美学基础。他用线劲坚实,工笔重设色,用笔沉着清俊,在人物形象塑造,精神刻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3.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固有“吴带当风”之称。

吴道子的画以线条为主,略加渲染来协助线,使形象有立体感。在张僧繇的基础上,肯定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中具有特色和优秀的部分,而又适当地吸收外来的营养,是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到此,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以致整个人物画,已经完全成熟。

4.张萱和周昉在侍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有何代表作?

张萱多描绘盛唐贵族妇女的欢乐情趣。他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蹊竹榭点缀皆极妍巧”。代表作:《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周昉多描绘妇女在封建束缚下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他的“绮罗人物”在张萱晕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代表

5.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唐画之祖)山的描绘以单线勾勒,填以青绿,山脚用泥金,金碧富丽;近处的树勾出树干,作上叉如鹿角的树枝,松身不画鳞,直接以赭石填染,松枝不画细针,只有石绿沉点;人物用笔点成后,加重色于上,勾线分出衣折。全面树木排列尚少穿插变化。这些都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朝到唐代的过渡情况。

6.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李思训继承并发展可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傅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

李昭道:首创海景山水;李思训:“北宗”,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7.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南宗”之祖)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王维笃行佛学神理,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他的画一变钩为渲淡渐近自然,意境幽深接近天趣,在山水画,山水诗中,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和一”的审美境界。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9.简述唐代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1.花鸟形象作为绘画体裁形式出现;

2.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3.在表现技法上多位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

的刻画。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的“折枝花”的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为后世的花鸟画,特别是院体(或宫廷)花鸟画建构了基本的模式。

10.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曹霸

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韩滉:《五牛图》

11.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外来艺术民俗化,宗教艺术世俗化:魏隋时代的本生故事和说法图大大减少,代之以“经变”故事愈来愈多的“供养人”形象。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沉郁的情调;喜乐升平的极乐世界,代替了阴森血腥的场面,还穿差了许多生活现象的场景。

12.唐代有哪些著名的佛教雕塑和陵墓雕塑?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坐像

山西天龙山石窟

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浮雕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简述五代两宋绘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山水画方面,画家们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擦、点、染的技巧。

花鸟画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形成了以徐熙和黄荃为主的两大画派。

五代的宗教画相应地衰落了。人物画承唐遗风,细润清雅的格调占上风。描写贵族生活的人物画,通过真实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能深刻地揭示社会本质,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新水平和时代风格。

“院体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水墨写意的人物画,在技法和理论上都初具规模,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

描写城市生活的风俗画大量涌现。

“山花烂漫,风盛神衰”

2.何为“徐黄异体”

徐、黄异体,实则为两种美学风格。徐熙和黄荃的花鸟画艺术风格迥异,相映生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黄荃徐熙

师承关系师承“正统派”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

题材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自然中的禽鸟、花竹草虫、蔬果

表现技法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

墨迹但以轻色染,谓之写生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格调追求形象的真实与画面的生趣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

的格调

3.五代南北山水画派在构图和表现技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北派全景式高远布局,并且以叫硬朗的细碎多变皴法来表现北方山水的大气磅礴和巍峨耸立。

南派多用散景式平远构图,表现南方山水的水汽朦胧和暮霭迷茫,多用松散而苍润繁复的披麻皴来表现。

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人真事,能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

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门生的夜宴活动。在艺术处理上,作者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而每一段又以屏风隔开使其具有独立性,但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5.简述宋代画院的性质及考试、等级制度。

宋代画院是一种完整的制度,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

宋代画院按职位设画学正、艺学、侍诏、袛候、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

画家大多数通过考试录取。后来,赵认为考试而来的画家,有的尚不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决定自己亲手培养,因而设立了“画学”专业。学生成分按其家庭出身分为“士流”

和“杂流”,并有不同的待遇,士流可以做别的行政官,杂流则不能。

画院在艺术上的取士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洁为工;

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为上。

6.你怎么评价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

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特征是精深完备,“高洁为工”。

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可取”。院体花鸟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给我们的传统绘画以良好影响。但由于画院讲求严格的法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画家的思想,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和笔墨技巧的变化,有些作品趋于刻板、繁琐或柔媚、平庸。

7.北宋前期有哪些主要的山水画名家,他们在构图、表现技法上有何特色?

构图表现技法

李成(旷远)远、近、中三阶段构图,以主峰为中

心,左右两列山石布列均衡

画山石,多用湿墨染,明快透亮,

有“烟岚轻快”之感

范宽(雄杰)主峰面积占画幅三分之二,而逼近画

幅顶端,构成威压的感觉,下部以三

堆巨石作底承,承受主峰的重量,形

成上下部位紧张的关系

用淡墨与雨点结合表现主峰的体

积与重量感,构成苍莽雄浑的气势

郭熙

8.郭熙在山水画史上有何贡献?

《林泉高致图》

他认为要发现自然山川的审美形象,获得深刻地审美感受,创作出好的作品,画家必须首先要以“林泉之心”去“身即山川而取之”,即以审美的虚静的心胸去对自然山水进行直接的审美关照。这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命题的丰富和发展,他首先提出“三远法”,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

9.简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价值?

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结构。

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画技法的风格,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10.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画家和代表作。

共同特点:简笔化、单纯化

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式形成对角线构图,是画面的中心偏离正中,坐落于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的空间;诗意的追求与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对称走向均衡;以简代繁、以白当黑、以少胜多

画家和代表作:李唐,《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卷》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马远,《踏歌图》、《梅石溪袅图》

夏珪,《溪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

11.简述两宋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基本脉络。

A.北宋山水画常采用全景式构图,或山峦重叠,树木繁杂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

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笔墨繁而含蓄,爽利而凝重

B.

1、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向北面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

有新的变化,主要变现在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一纯化的形式,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中心偏离正中进行构图

2、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

3、堆成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

总的来说,北宋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12.文同、苏轼有何重要的绘画主张?

文同:十分强调意在笔先,主张作画要“胸有成竹”。

苏轼:1.“诗画一律”;2.“绚烂之极归于平淡”;3.“寓意于物则乐,留意于物则病”;

4.“写物之功在于传神”;

5.成竹在胸

13.《八十七神仙卷》有何艺术特色?

(武宗元)画面繁复而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全部人物的动作神态、步法、重心及衣纹飘带,都统一在行进时徐缓的韵律中。极为复杂的衣纹执着,结构精确,有条不紊。

衣褶稠密重叠,线条轻松流畅,给人以“天衣飞扬,满壁飞动”之感。显示出画家绘制宏幅巨作和艺术表现上的精湛技艺。

14.李公麟、梁楷在人物画技法的艺术形式上有何创新?各自有何代表作?

李公麟:大力探索“白描”这种艺术语言,以浓淡、刚柔、粗细、虚实、轻重的线型作为造型媒介,以达到明洁、轻快、朴实、精美的格调(“铁丝描”、“游丝描”)。

代表作:《维摩秸图》、《五马图》、《西院雅集图》

梁楷:他的水墨人物画很突出,在宋初石硌的基础上,发展了水墨减笔画法,用笔刚劲老辣而方挺,简括而又气势飞动。

代表作:《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15.简述宋代风俗画兴盛的原因和《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风俗画的兴盛与宋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宽松的政治氛围,繁荣的经济和文化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1.历史背景:魏晋时期,已出现以“风俗”为题材和命名的绘画作品;远古时期的岩

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描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画面。

2.宽松的政治氛围:宋朝改革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因而使许多出身贫寒的饱学之

士能通过考试进入上流社会;宋代帝王对书面艺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爱,同时也更重视画院、画学的建设。

3.繁荣的经济: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达,工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工

商业较为发达的城市里,聚集着无数小商人与手工业者,从而形成了市民阶层,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也追求高雅的诗歌绘画欣赏的活动。

4.文化艺术基础: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是宋在文化上的基本国策,文化艺术氛围宽松,

“雅俗共享”。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1.内容丰富: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方法,即“散点透视”来摄取所需的

景象;

2.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

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

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翻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体

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能力。

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

意,又具有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

画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

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慎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16.李唐《采薇图》的内容是什么?有何艺术特点?

《采薇图》表现的是《史记·伯夷列传》上记载的伯夷与舒齐为不归伊周武王,不食周栗而采薇与首阳山及饿死的故事。

此画在艺术处理上颇具特色,两人一正一侧,富于藏和露、静与动的变化,面部笔道劲精细,流畅而富有弹性。衣纹线条则转折分明。粗细变化明现年,较好地表现出衣服的质感,也有助于人物坚毅性格的表现。山石树木的画法则显示出李唐晚年的山水画风格。

这是一幅借古喻今,有感而发的历史画卷。

第七章元代美术

1.为什么文人画在元代极为兴盛?元代画坛总的特点是什么?

原因:1.社会生活的变化:1)被视为“正统”的汉族知识分子,为了保持气节,不仕元蒙,不干为“野蛮人”的臣民,将思想感情寄托于绘画,寄托于笔墨之中,遣兴逸情,抒发胸臆。2)少数在统治者笼络之下入世的文人,也因不被重用,而以诗文画聊度岁月。

2.艺术自身的演变发展规律:宋代绘画已发展到极盛,需建立新的审美风范。

总的特点:文人画极为兴盛

3.赵孟頫有何重要的绘画主张和绘画代表作?

重要的绘画主张:赵孟頫在绘画上提出的一套“复古”主张,在元代画坛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标榜的艺术标准是“法古”、“复古”,而具有“古意”。复古是指在技法上和意境上取法唐人。取法唐人是取其古意,即追求中和、雅正、清幽

淡然的境界,而去掉宋画中“只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画风的流弊。可见,赵孟頫“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一代的不同于宋的新画风。

赵孟頫在绘画上的另一重要主张,是以书入画,他认为“书画等同”。中国书法与绘画在用笔上,形式美感上本来就相同或有密切关系。在他看来,要摆脱宋画所萌发出的对多维块面的摹拟,就要复归古典线的形式美,以书入画则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线是中国书法的灵魂,追索和强化绘画中线的情感容量,在线的沉着运动中寻觅“古意”,这是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用意所在。

代表作:《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重江迭嶂图》、《双松平远图》

4.“元四家”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怎么评价文人画艺术?

特点: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

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出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

强调和艺术入画;

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评价:文人画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造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文人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画坛的中坚。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使他们的表现技法更丰富多彩,更富浪漫精神,意境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充实了中华民族的文艺园地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5.略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艺术特色。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山水画艺术一大风格类型的代表作,这一风格类型为浅绛,山头多岩石,点线兼并,笔势雄伟而潇洒。

在表现技法上师法董源的湿笔披麻皴,但汰其繁皴,趋向简淡,侧峰、中峰交互为用,湿润的披麻皴与长短干笔皴擦浑为一体。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用淡墨画山石,用浓墨点横苔,点线相间,浓淡交错,若淡若疏,笔法随意潇洒,画面明净疏朗,秀润清爽,充分发挥了笔墨情趣,体现了中国画线条和墨色的审美价值.

6.王蒙和倪瓒各自在山水画的构图和技法方面有何特色?

构图技法

王蒙回环重叠,结构繁复,松林杂树茂密深秀,

远山层峦叠嶂

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最有特

色的是皴擦点染相互为用,干湿浓淡搭

配得体,交互辉映的一类

倪瓒构图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一般为三段

式布局:近处山坡一两垛、上立茅屋,

草亭一两间,空荡无人,傍列树木三五株;

中景空白以示水面;远处山包一两座。

笔墨简略,善用偏锋,以示淡若疏,随

意为之的线条,描绘山石树木,表现空

寂、荒冷的境界。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荒疏,吴画沉郁湿润

7.元代水墨花鸟画在表现题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1.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伦理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所厚爱。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梅、兰、竹、菊的形象是高尚、纯洁、坚强、不屈不挠的人格精神的象征,从道家、禅宗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是清新、幽闭、不外露、孤独品格和纯朴之道的化身,在创作母题之中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容,这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2.梅、兰、竹、菊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用笔加以表现,从而体现出书法的线的精神。

8.试谈永乐宫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价值。

艺术特点:

1.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多样的变化中达到和谐统一;

2.全部线条以铁丝描和兰叶描为主,随意而施,颇多变化。它继承并发扬了我国绘画中

“骨法用笔”的优良传统,把中锋线描的丰富表现力充分发挥,达到了极高水平。

3.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法,以墨线为骨干,然后统一使用石膏、石绿、朱

砂、石红、胭脂,石黄等颜色,再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颜色予以间隔。

艺术价值:

1.永乐宫壁画中提供了民间画工的名字,这对研究元代民间绘画的发展成就,研究他

们师承传播关系很有意义;

2.对研究宋代以至更早的道教壁画,提供了借鉴资料;

3.永乐宫壁画的表现技巧有惊人的成就,由此可以看出民间绘画与其他画派之间的相

辅相承关系;

4.对研究道教和佛教壁画,从内容、表现方法上的同异或互相参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提供了现实资料。

第八章明清美术

1.明清时期绘画发展有何新特点?

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互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

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

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

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

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2.明代宫廷绘画机构和画风有何特点?何为“浙派”?

机构特点:明代没有专门设立“翰林画院”这样的机构,而是将为宫廷服务的专业画家归入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辑,分别在不同的殿内顶差。除了没有专门的画院机构外,画家也没有专门职称,而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但地位和处境都无法与宋代画院画家相比。

画风特点:各种画科画法风格,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两宋“院体”的痕迹,两宋那种规整苍劲的画风。

浙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继承南宋院体画家刘、李、马、夏的风貌,在他的影响下的画家如吴伟,蒋嵩、张路等,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画派,由于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因此这

3.浅谈“明四家”的共同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上,“明四家”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法的同时,也深受南宋院体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影响,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和“风流蕴藉”的风格,在诗、书、画的结合方面较宋、元进了一步,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作为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观念、技法、形式等方面都没有从前代文人画的程式中脱颖出来。但是,却共同体现出一种新倾向,这就是接近世俗生活。

4.沈周在山水画方面有何成就?

主要是水墨山水方面。被《吴郡丹青志》称为“绘事为当地第一”,其作品“悉入神品”。

他的山水画技法出入于董源、巨然及黄公望、吴镇诸家,题材多写江南山川和园林风景、田园风光,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沧州趣图卷》。

5.唐寅仕女人物画有何艺术价值?

唐寅仕女人物画流露出作者对出身卑贱的弱女子的同情和对名叫礼法的反叛精神。

在画风上,他继承了南宋仕女画明眸粉颊的院体传统,但又具有自己飘逸淡雅的风格。

他笔下的仕女都是细眉小眼,面颊清瘦,两手纤细面色苍白的弱不禁风的美人,这类人物形象与其表现的主题十分吻合,也反映了他所追求的格韵沉郁、风姿嫣然的美学趣味和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6.怎么认识陈淳、徐渭在水墨花鸟画上的贡献?

水墨写意花鸟画这个生命体在陈淳、徐渭两位大师的心血、情感、笔墨的熔铸下,变得充实、成熟、完美起来。

陈淳花鸟属文人隽雅一路,他在技巧上的突出贡献是他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的功能。

生纸性能的掌握使笔墨水分在形象的塑造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种种微妙的变化,故有“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的效果。

徐渭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进一步加以发展水墨花鸟画。他笔下的牡丹、荷花、梅花等都不仅是形式风格上的一种创新,而是有着深刻地思想意义的艺术创新。正因为他绘画的喻意性、表现性,所以不重形式而重气韵,追求一种活勃勃的笔墨韵味与内在情感、思想的合二为一得艺术境界。

7.略谈陈洪绶版画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

从题材的选择上,寄托了陈洪绶在明末黑暗社会统治下的悲愤、希望和理想,带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如《西厢记》、《九歌图》、《水浒叶子》等。

艺术风格:用笔简括,人物夸张变形,然而风神逼真生动,是他绘画形式的主要特征,显示了中国人物画特有的风貌。

8.曾鲸肖像画艺术有何特色?

(波臣派)他在肖像画艺术上继承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和以墨为之的表现技法,能通过对人物面貌,特别是眼神的细微刻画以及服饰衣纹的处理,揭示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具有形存神生、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9.怎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得到许多人的赞成,流行了三百多年,影响国内外,南北宗均始于唐,北宗以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为始,经赵干、赵伯驹、伯啸,至马远、夏珪辈。南宗以王维水墨山水为始,经张噪、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至元四家。董其昌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以喻画法,吧我国唐以来的山水画中的文人画(利家画)、水墨画和院体画两大体系划出了一个轮廓。文人画体系是禅之南宗,院体画系禅之北宗,北宗是注重功力的,犹如神秀的渐修,南宗是注重天趣的,犹如慧能的顿悟。

南北宗论的产生有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风气的根源,更主要的是与当时的绘画界的情况有密切关系。以文人画家的美学观和艺术观来评价画史贬低南宋以上的院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以及浙画,竭力抬高文人画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画派。南北宗论具有片面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画山水画毕竟有两种风格和画法,这是事实。董其昌作为对山水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的先行者的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

10.何为“四王”?他们在艺术上有何共同特点?

“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祈

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造的一大倾向。他们在艺术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重师古,重规矩格法。

11.何为“清初四僧”,他们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清初四僧”为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

他们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重师自然,重创新。

12.朱耷作品的艺术个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绘画创作的基本倾向: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等种种对现实不满的情感。他笔下的鱼鸟神情奇特,常常显出“白眼向人”

或痛苦不堪、倔强绝犟的情态。“溅泪之花”。山水画以枯老连绵而豪放畅快的笔墨,表现荒凉野寂之境,在黑白分布中闪烁着不平静的光彩给人以山河破碎人伤心的感受。

13.石涛有何重要的艺术主张?

石涛的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另一个是“一画”。

“有我”:深刻地表达了艺术贵在创新,贵有“我”在的思想。把传统的“六法论”推向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同时,把绘画这门艺术汇入了当时整个文坛的进步潮流——抒发情感、性灵——之中,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一画”:中国绘画的基础是笔法。“一画”要“意明笔透”,运用自如,由此而发,就能掌握“画道”。画家观察、感受万物,总是要受统一的“一画”(形式感、美感)观的作用,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冷漠的。

14.龚贤的山水画有何特点?

一是“墨龚”:他画山树,采用多遍的“积墨”方法,浓烈的墨色不是一团漆黑,而是黑中透明,垒垒落落,形成深沉华滋的意境。他的山水画有较强的平面感和装饰味,整体效果醒目,强烈。

15.试谈扬州画派共同的艺术趋向和特点?

主要是写意花鸟。

把宦途失意的牢骚和对当时社会的抨击,都借助于书画发泄出来,他们的作品不单是简单的书画。

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都有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

都能把自己的书法艺术有机融合到绘画中去,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之都能具有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16.略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风格。

郑板桥善于将诗、书、画三者凝集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兰竹用行草笔法,多不乱,少不疏,秀劲潇爽,生机勃勃。款题也特立独行,是他作品构图分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此阐述他的人生观、艺术观,有着“文里波澜,字里机关”。他不仅以书入画,而且也善于将绘画用笔的成就吸收到书法中去。他早年工楷书和草书,在绘画愈臻成熟后,他在书法上用起了兰竹笔法,使书中也有用意,书与画在其作品中互相交融,达到了一种内在的统一。

17.略谈郎世宁绘画的艺术特点。

将焦点透视、明暗调子、色彩空间等西方绘画与中国画用线用墨传统结合,形成了混合型技法

18.明代插图版画主要有哪几个流派,各派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建安:多取上图下文的形式,景物单纯简练,作风质朴粗扩,情节概括集中;

“金陵派”(南京的富春堂和世德堂):已由上图下文扩为整幅,人物形象古朴天真,线条方折有力,作风见趋精细工丽;

安徽新安(徽州):构图完整,人物清秀文雅,形象准确生动,刀法丰富,刻工精巧,用笔细腻优美,在技巧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19.明清木版年画主要表现那些题材内容,有哪几个木版年画中心?各中心年画有何特点?

题材内容及其广泛,有:戏文故事、仕女娃娃、风景花果、耕织生产、时事风俗、岁朝吉庆等等。

天津杨柳青年画:雕与绘的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形成了一种非常优美的格调;

苏州桃花坞:突出的是城市风光,风俗时事,具有浓厚的现实生活气息。绝大部分作品东都是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制成。创作技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木刻愈接近绘画,这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的效果;二是由于欧洲版画的影响,采用“线法画”、“透视”和“阴影”来加以表现。

20.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及其艺术风格。

苏州拙政园布局上不断分隔空间,变化风景

圆明园中西结合,别具一格

承德避暑山庄整个布局恰如一幅山水画“美丽、高雅和愉快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第九章激流中的中国近代美术

1.我国近代美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其发展有何特点?

中国近代美术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我们被动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到主动自觉去认识西方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发展特点:

1)一些主张变法维新的上层文人,从民族存亡的角度,大力提倡介绍和引进西方的艺术和艺术思想;

2)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一批有抱负的艺术青年主动跨出国门,到欧美和日本了解学习包括油画在内的西方美术。

3)随着’新学”的兴起,建立了新型的美术学校和专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美术教育;

4)西方文化艺术的输入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对传统中国画坛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5)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输入和在动荡、浑浊的社会中人们表达反抗、悲愤心境以及新兴都市中抬头的小市民思想意识需要的增长,美术出版物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6)由于国力日衰、建筑、雕塑、工艺等艺术门类的发展缓慢,取得的成就较少,但是也出现了一下新的特色。

2.早期美术留学生的代表人物有哪几位?他们各自有何代表作?

李铁夫《音乐家》《黑发少女》《画家冯钢佰》

李叔同

李毅士《陈师曾像》《王梦白像》《长恨歌画意》

3.早期美术留学生在艺术和人生经历方面有何共同特点?

一,他们没有把自己禁锢在艺术的象牙之塔里,都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以实现“美育救国”的理想;

二,大多数早期留学画家选择了欧洲古典的写实主义道路;

三,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四,回国后仍然没有放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探索。

4.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况。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 一章:史前中国美术 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 (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 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 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 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 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 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 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 和村落出现。 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 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 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 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 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 绘画:图案和图画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自考《外国法制史》历年真题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法制史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2001年10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圣训;是指穆罕默德本人的言行及默示,是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之一。其作用为补充《古兰经》,使之具体化。最权威的圣训汇编是《布哈里圣训实录》(或《穆斯林圣训实录》)等六大圣训集。 37.星宫法院;是公元16—17世纪英国设立的一种旨在惩治不驯服的贵族,镇压农民起义和反封建进步人士的专门法院。它是专制君主行使专制权力的工具,审断案件往往任意枉法,以严刑拷问和秘密审讯为特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伊始的1641年,星宫法院被废除。 38.“二重内阁”;是19世纪末日本帝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军部权重势大,独立行使军权,成为超内阁的最重要的国家机关。“二重内阁”反映出日本帝国国家制度中的军事性和封建性,对后来日本走上对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有重大影响。 39.法律重述;是经综合整理后由美国法学会编纂出版的判例法汇编。它将那些尚有适用价值和效力的普通法原则和规范加以重新阐明,并以法典形式编纂成册。法律重述的出版使复杂的普通法得到简化和系统化,方便了司法者的运用。 40.魏玛宪法;是1919年德国制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它以专章规定“经济生活”,以“经济宪法”而著称;同时列举了较多的公民权利并标榜社会主义原则。魏玛宪法对现代资产阶级宪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2年1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物权;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有时又指对人们有益的、能满足需要的东西。 2.圣训;是先知的言行及默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3.军部;是指直隶于天皇的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内阁中的陆军省和海军省四个机关的总称。 4.统一商法典;是普通法系中一部具有美国特色的商法典,它是在综合过去诸单行商事法规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时通行的商业判例法而制定出来的,是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结合的产物。 2004年10月 36.蛮族法典;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各日耳曼王国编纂的法典的总称,因日耳曼人称为“蛮族”而得名。内容为各日耳曼部族的习惯的记载,是日耳曼法成文化的产物,包括《撒利克法典》、《伊尼法典》等。37.《大宪章》;是英国中世纪最重要的一部制定法,内容广泛,涉及国王同贵族的关系,等级制、不动产法、债务关系、刑法、诉讼法和城市自治等,使国王权利受到许多限制。由于《太宪章》宣布,未经“全国公意”不得征税,非经合法裁判不得逮捕、监禁、放逐及没收财产等等,以后曾被资产阶级利用来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并被确认为英国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38.私犯;包括对物和对人两种。对物私犯指非法损害或破坏他人的财产,如杀害他人的奴隶、牲畜以及毁损其它物件,加害者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对人私犯指加害他人的身体或用语言、文字侮辱他人名誉的行为。 39.美国《邦联条例》;是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文件,于l777年颁布。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邦联,各州保留主权,国会(邦联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力主要是处理对外事务和洲际事务。l787年被美国联邦宪法所取代。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整理稿)

中国艺术简史复习重点纲要 红色可能考论述蓝色可能考名解 一、绘画艺术史(填空、名解、论述) 1.半坡文化彩陶艺术特征(人面鱼纹彩陶盆)P1 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因1952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从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距今约6000年左右,是继承老官台文化发展起来的。半坡文化以动物图像为主,鱼纹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纹样。半坡早期彩陶上鱼纹的形象较写实,以单独的鱼纹为主,形象多为展开的侧面形象,造型上以直线塑形,比例准确但形象质朴;另一种具有特色的纹样是人面纹。半坡早期的彩陶上有两种形式的鱼与人面结合的形象:一种是人面寓于鱼的结合形象,将人面图像以适合的方式添加在鱼纹头部圆框中;另一种是鱼寓于人面的结合形象,人面嘴两旁对称的各自衔一鱼,鱼头与人嘴外轮廓共构成整鱼形。描绘人面与鱼相连的图像,人面皆呈圆形,眼鼻形象明确,头像似戴着尖顶高帽,双眼眯成一线。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与某种原始信仰有关。 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2.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特征(舞蹈人物彩陶盆)P2-3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 ○1石岭下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东部。彩陶以鲵鱼纹为特色。早期的鲵鱼纹多为单独纹样,形象写实呈弯曲状。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彩陶上的鲵鱼图像,形象写实逼真,细部画得较具体,脸部、鱼爪和身上的花纹都用劲挺的细线勾勒,绘画水平较前期有了明显提高。 ○2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000~4500年,地域分布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北部。此类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绘制螺旋纹,产生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流畅,富有动感。与半坡的庙底沟型相比,显得更为精致美观。 1973年初,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了一件舞蹈纹盆,内壁绘舞蹈花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彩陶盆的装饰独具匠心,舞蹈队列在盆的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舞蹈群则似舞于池边、柳下,并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这里展示的原始舞蹈,尽管非常简略,但那明朗质朴的动作,仍然透露着原始人的纯真的感情和炽热的情绪。这种舞蹈或许属于原始巫术活动,或许仅是劳动之余的游戏歌舞。 ○3半山类型: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其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把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产生了一种富有变化的节奏美。 ○4马厂类型:马厂型彩陶的装饰纹样,大体是从繁到简。常见的有回纹、折线纹,而以人形纹最有特色。 3.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汉代T字形帛画) 帛画介绍:帛画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出土的地点大都位于当时的边远地区。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西汉早期帛画延续战国时期楚国帛画传统,是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有图画的旌幡,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覆盖在棺上。在墓中所出的“遣策”中奖这种帛画称为“非衣”。 a)汉代T字形帛画: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13号汉墓,内容丰富,色彩绚烂,以左右对称、 上下连贯的格局分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这幅帛画是这一时期绘画中的杰出作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汉代的绘画水平。 b)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中一贵妇着宽袖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 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 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 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 《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 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法制史重点

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文帝命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的立法经验,以北齐律为基础,修改制订的一部封建制法律,共12篇。《开皇律》条目简明、刑法宽缓,素有“刑纲简要,疏而不失”的美誉,是《唐律》的制定基础。同时,《开皇律》继承和扩大了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的特权(比如说沿袭曹魏以后的八议制度,秦汉以来的以钱赎罪,南北朝的官当制度),创立了十恶制度(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确定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 《唐律疏议》(永徽律疏)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为阐明永徽律的立法精神和实质,对律文进行统一解释。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十二篇。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惩治官吏违法失职和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方面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发兵、兴造土木方面违法犯罪行为的规定;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斗殴和诉讼制度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第十篇《杂律》,反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丁役、官奴婢逃亡,以保证封越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和社会安全; 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五刑 奴隶制五刑:包括墨,劓,剕,宫,大辟,奴隶制五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 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填空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_” __杨惠之_____ 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文化家是___李成____ 熙____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5 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望的别号。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____ 5 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宗李世民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王蒙_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林泉高致集》一书。5 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记》_____ 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5 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5 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5 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夜宴图》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青铜器_____ 59. 《重屏会旗图》描 写的是南唐皇帝___麟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周文矩____的

自考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20170428

自考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2017年总结) 注:根据2012年-2017年试题真题总结,结合自考教材,亦可用作学士学位的复习资料。201310 3”代表该处于2013年10月的真题出现3分,即名词解释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多项选择题5*2’+名词解释题5*3’++简答题4*6’+论述题1*12’ 1.楔形文字法: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 总称。201310 3”由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种古老文字。 2.《乌尔纳姆法典》:2016103” /201201 3”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乌 尔国家统一了两河南部地,第三朝国王乌尔纳姆为为巩固统治、缓和社会内部矛盾所创制,开创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法典化时代。 3.《汉穆拉比法典》:201604 3” /201301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吸取两河流域原 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的法典,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分为序言(以神的名义阐明了法典的立法思想和立法目的)、正文(保证法院公正审判的规定)、结语三(告诫后人)三个部分。法典的基本内容: ◆君主专制制度 ◆等级制度: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阿维鲁:直译为“丈夫”,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适用同态复仇的人身伤害;穆什凯努:直译为“小人”或“顺从者”: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人身伤害以赔偿银子来解决)和奴隶两大类 ◆财产法:巴比伦实行土地公有制。存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 ◆契约制度:重要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无契约,无婚姻;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男子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犯罪与刑罚制度: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第1条诬告处罚);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规定最多,处罚最严厉);侵犯家庭罪。 ◆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诉讼完全由私人提起;确认的可采信的证据包括:证人的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 4.古印度法:201301 3”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内容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 敕令。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婆罗门法的渊源有: ◆吠陀:(原意“知识”),是印度最古老而神圣的法律渊源,是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其中《梨俱吠陀》最古老。 ◆法经: ◆法典:最为著名的是《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 国王的敕令:阿育王在诏令中要求人们遵循佛法,并设立了“正法官”监督。刻在岩碑上的诏令被成为“岩石法”、“石柱法”。 佛教法的中心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5.古印度法的基本制度 种姓制度:201510 3”/ 201201 3”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印度法的核心内容。与种族、姓氏有密切关系的社会集团,各集团严格实现族内婚,职业世袭。再生人:201210 3”根据古印度法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梵天口中生出,最洁净)、刹帝利(梵天双臂生出,最有力量,掌握军权)、吠舍(梵天腿中生出,最勤奋,职责为不断增值财富)三个种姓可因入教而获得宗教上的再生。首陀罗(生于梵天脚下):非再生人。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中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已整理)

夏商 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简答): 1.浓厚的宗法氏族血缘色彩。 2.以家长制的集权统治为基本统治方式。 3.法律与道德相互结合,界限不清。4.刑事法规相对发达,而民事法规相对落后。 选择: 禹刑:所谓“禹刑”,是夏代法律的总称或代称。泛指夏代的法律和刑罚。汤刑: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制度。 圜土: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 西周 “明德镇罚”的立法指导思想的内容:“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手段使天下人民臣服,在制定法律、实施刑罚时应当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重罚来迫使臣民服从。西周各代统治者把道德教化与刑罚镇压结合起来,形成了西周时期“礼”、“刑”结合的法制特色。“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要求,周初统治者逐渐扩展为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至于“用刑宽缓”则集中体现在西周的各项刑罚适用原则的规定中。礼与刑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1)西周的礼刑一般关系。西周时期,“刑”是同“礼”相对应的一个范畴,多指刑法和刑罚。“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当时完整的法律体系。其中,“礼”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即正面地、积极地规范人们,要求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刑”则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对于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 罚。凡是礼所禁止的,亦为刑所不容, 二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礼之所去,刑 之所取”,“出礼入于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 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 律中一项重要原则,作为一项法律原 则,所强调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 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 权。所谓“礼不下庶人”,说的是庶人 以下“违于事而不备物”,即忙于生产 劳动,又不具备贵族的身份和礼所要求 的物质条件,因而不可能按各级贵族的 各种礼仪行事,这些礼也不是为他们设 立的。但这绝不意味着庶人可以不受礼 的约束,因为礼所强调的是等级差别, 天子有天子的礼,诸侯有诸侯的礼,不 能僭越,任何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惩 罚,对庶人更是如此。 所谓“刑不上大夫”,原指大夫以 上贵族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某 些宽有,在适用刑罚时享有某些特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在广大被统治 者面前保持贵族作为一个整体的尊严。 但这些礼遇绝不等于大夫以上贵族可 以不受刑罚制裁。在实际生活中,官僚 贵族犯重罪同样要加以惩罚,特别是对 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更是严加惩 处。史籍上关于官僚贵族因犯罪被杀、 被刑的记载不胜枚举。 “五过”制度: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 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即凡 属司法官罚不当罪、询私枉法者,均分 别按“五过”之罪加以处罚。 “惟官”,指秉承上司旨意,官官相护; “惟反”,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 “惟内”,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 “惟货”,指贪赃受财,敲诈勒索; “惟来”,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凡 以此五者出入人罪,均按“其罚为钧” 的方法处置,即按枉法受刑者所受到的 具体刑罚,处罚司法官,用以保证法律 的公正性。 婚姻原则: 西周时期,婚姻的缔结有三大原则。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 求、“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六礼”: 西周“婚礼六礼” (1)纳彩,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 品提亲; (2)问名,即在女方答应议婚后,由 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 于宗庙以定吉凶; (3)纳吉,卜得吉兆后,男家携礼物 至女家订婚,确定缔结婚姻; (4)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派人 送聘礼至女家,正式缔结婚姻; (5)请期,即男家携礼物女方择定婚 期; (6)亲迎,即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 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 终成立。 “七出三不去”: 七出:西周时期,女子有下述七种情形 之一,丈夫即可有正当理由合法休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 妒,去;有恶疾,去;口多言,去;盗 窃,去。” 不顺父母,去;因为“逆德”。 无子,去;因为绝嗣不孝。 淫,去;因为乱族。 妒,去;因为乱家。 有恶疾,去;因为“不可共粢盛”,既 因女方的疾病而不能共同生活。 口多言,去;因为离间亲属。 盗窃,去。因为反义。 三不去:以下三种情况,不能休妻“有 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有所娶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 家可依,但体弃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 一若此时休妻则会置女子于无家可归 之境,故不能休妻。 “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后与丈 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之孝,如此已尽

完整word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陶器 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 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 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2、彩陶 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 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 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 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 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 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 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 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 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 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 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 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 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 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

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汇总(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个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 2. 《汉穆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故又被称为“石柱法”。《汉穆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它把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截然不同。 4. 罗马法: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个时期的法律,由包括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它是随着古代罗马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5. 日耳曼法:是欧洲早期封建制时期在日耳曼国家中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的总称,从性质上讲属早期封建制法。 6. 教会法:广义上,泛指整个基督教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狭义上特制中世纪这一时期在西方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规。 7. 《圣经》:既是基督教各教派信仰的基础,也是其法律的总源。其中的摩西十诫一直是教会法的中心内容,被视为“基本法”。《圣经》是教会立法的权威性依据,而且本身也享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宗教法庭甚至世俗法庭审判所依据的准则。 8. 普通法:指的是由英美国家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它既区别于由立法机关创制的制定法,也区别于由衡平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衡平法。 9. 遵循先例原则:是普通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即“以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规则与实践”。换句话说,一个法院先前的判决对以后相应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具有拘束力。 10. 《独立宣言》:于1776年通过,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为日后诞生的美国宪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理论基础。 11. 美国违宪审查权: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通过审理有关案件,解释宪法并宣布联邦法律或州宪法和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如发现州宪法和法律或联邦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可宣布其违宪。12. 《人权宣言》:全名《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是法国在1789年8月26日革命高潮中制定的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政治纲领,也称法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对法国以至世界的人权、公民权、权力分立等观念和法治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 13. 潘德克顿法学:自15世纪以来,德国对罗马法的研究,形成了所谓“潘德克顿法学”,其核心是私法学。它是罗马法原理与德国固有法相结合的产物,并为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学说基础。 14. 英美法系:也称英吉利法系、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一个世界性的法律体系,是在英国对外贸易、军事侵略、殖民统治和强制推行英国法的过程中形成的。 15.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个世界性法律体系,是在西方近代化过程中,欧洲各国复兴罗马法依照法国立法模式制定自己的成文法典,并将其强制推行到自己的殖民地而止步形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