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文章来源河南省耳鼻喉疾病防治定点医院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可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慢性鼻窦炎绝大多数是鼻窦内的多种细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链球菌多见。

临床表现

流涕:多为脓性,黄、绿色或灰绿色,病程长者鼻涕可有息气,脓涕常可经后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觉咽部有痰,并常经咽部抽吸后吐出。

鼻塞:因鼻粘膜充血,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所引起,有时亦可因脓涕太多,于擤出鼻涕后鼻堵减轻。

嗅觉下降: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粘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粘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头昏、头痛: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急性发作时可有头痛,均为鼻窦内引流不畅所致。

全身表现:少数人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有头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

诊断

鼻塞、流脓涕、头痛或头昏,检查可见鼻粘膜慢性充血肿胀,鼻窦开口的区域可见有脓性分泌物,鼻窦透照,患病鼻窦透光不好。X光检查可见患病鼻窦腔内密度均匀增高。

鉴别诊断

慢性鼻炎鉴别: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绿脓性,亦无臭味,故观察鼻涕的性质是鉴别关键;拍摄X光片检查鉴别可准确无误,慢性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而慢性鼻窦炎则鼻窦内可见有炎性病变。

与神经性头痛鉴别:有些患神经性头痛的病人可长年头痛,反复发作,往往误认为有鼻窦炎,但这种病人基本没有鼻部症状,故从表现及拍X光片即可加以鉴别。

治疗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往往是长期的,尤其在天气变化及冬季时期,注意防止外感,减少急性发作,坚持用药,必要时配合特殊治疗,慢性鼻窦炎是可以治愈的。

一般治疗

外用药治疗:详见慢性鼻炎。一般来讲,鼻腔内忌用药粉喷人治疗,故不宜自行用配制药粉吸人鼻腔。

穿刺治疗:对于鼻窦内积脓较多而又不易排出者可用此法,常用于上颌窦炎,本法安全,可靠,局部损伤很小,须经医生操作用特

制穿刺针穿人鼻窦内,将脓涕冲出,再将消炎药直接注入鼻窦,多可收到较好疗效。

局部理疗对慢性鼻窦炎亦有一定效果。

中医药治疗

慢性鼻窦炎中医称之为鼻渊,与肺、脾的虚损有关,故治法宜温补肺气或健脾益气,通利鼻窍。基础方药:茯苓12克,党参、白术、陈皮、山药、苍耳子、辛夷、白芷各10克。脓涕多者加鱼腥草12克、冬瓜子10克,头昏头痛者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鼻塞重、嗅觉下降者加鹅不食草10克。

推拿疗法。

预防与调养

慢性鼻窦炎的病人由于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适及容易烦躁等表现,居住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冬季气温变化不应太大,注意休息,坚持治疗。小儿患病应按时用药。患者町多做低头、侧头动作,以利鼻窦内脓涕排出。清洁鼻腔,去除积留的脓涕,保持鼻腔通畅。

积极预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时治疗,因为“上感”治疗不彻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的诱因。

工作环境粉尘、污染较重的地方,应戴口罩,避免细菌进入鼻腔。

积极治疗慢性鼻炎。

注意不用力擤鼻,脓涕多者可先滴药、再擤鼻,以免单个鼻窦炎因擤鼻不当,将脓涕压人其他鼻窦而导致多个鼻窦发炎。

禁食辛辣、肥腻刺激性食品,戒除烟酒。

以上就是鼻窦炎专家介绍的关于鼻窦炎患者应该如何预防的知识,河南省耳鼻喉疾病防治定点医院祝你早日康复。

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汇总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2015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肿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粘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提示鼻腔、鼻窦粘膜慢性炎症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鼻内镜手术(1.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 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摘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不大于10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鼻-鼻窦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不大于3天,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常规 3.感染性疾病筛查 4.胸片、心电图 5.鼻窦冠状位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及全身应用 八.手术为入院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及局部减充血剂 3.合理选择手术术式 4.术后鼻腔填塞止血 5.标本送检 九.术后住院治疗不大于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止血药物全身应用,术后第二日起每日换药至出院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的并发症 十一.参考费用标准5500-6500元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A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昆明)解读

·继续教育园地·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年,昆明)解读 * 金加欣1 殷敏1 程雷1 *基金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20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PAPD2010-2013);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RC2011071)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10029)通讯作者:程雷,教授.Email:jspent@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1955266.html, doi:10.3969/j.issn.1007-4856.2013.05.021 慢性鼻-鼻窦炎 (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引起颅内、眶内和肺部并发症。为了提高我国CRS的诊疗水平,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在制(修)订临床诊疗指南方面 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95年“FESS -95广州标准” [1]到1997年“海口标准”[2];从2008年“南昌指南”[3] 再到2012年“昆明指南” [4],我国鼻科学者不断深入科学研究,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参考国外最新进展,以期使指南更能符合国内临床需要。目前大多数医学专业书籍及临床诊疗规范参考的是2008年版“南昌指南”,对2012年新版“昆明指南”还缺乏全面的介绍。现将这2个版本的CRS诊疗指南作一分析和解读,供同道们在临床工作中参考。1 疾病诊断方面1.1 诊断依据 “昆明指南”与“南昌指南”一样,将CRS分为2种临床类型:不伴鼻息肉和伴有鼻息肉。在诊断依据方面,新、旧版指南也基本一致,要求2个或2个以上相关症状,强调主要症状(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必具其一。次要症状包括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根据临床症状,结合鼻内镜检查和(或)鼻窦CT扫描可作出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影像学检查不能作为单一诊断标准,因为在健康人群中,鼻窦影像学也可能存在异常。而且“昆明指南”特别指出,对儿童CRS诊断时应严格掌握CT扫描的指征。目的是减少临床滥用影像学检查,避免过多的放射线暴露给儿童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在同年制订的“儿 童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 (2012年,昆明)”[5] 中则明确指出,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进行鼻部CT检查。 1.2 病情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昆明指南”提出CRS病情评估的概念,包括主观和客观评估,目的是查找病因和诱发因素,判断病变类型、范围及严重程度,并据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以及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评估。关于主观病情评估,仍延用“南昌指南”中介绍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根据评分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 >7~10。也可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sino -nasal outcome test -20, SNOT -20)量表。在此基础上,“昆明指南”提出对病情进行客观评估,着重强调了5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包括解剖变异、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伴发疾病、病变 范围(Lund -Mackay评分) 及鼻内镜检查(Lund -Kennedy评分)。鼻部解剖变异会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功能,目前认为是CRS的致病因素之一。纠 正这些异常结构,可促进CRS整体症状缓解[6]。 通常采用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对鼻腔鼻窦解剖进行准确评估。细菌培养可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但临床上可通过鼻腔分泌物的性状作出初步判断。一般来说,脓性或黏脓性分泌物常与细菌感染有关。研究表明 变态反应因素与部分CRS发生发展相关[7]。 若CRS 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IgE阳性,则提示存在变态反应因素。CRS伴发疾病主要是指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免疫功能低下、气道高反应性、阿司匹林不耐受、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 气管哮喘等[8]。 这些伴发疾病增加了CRS治疗难度,而积极治疗这些伴发疾病有助于CRS症状缓解和疾病控制。 “昆明指南”推荐主要根据鼻窦C T 扫描 (Lund -Mackay评分) 来评定病变范围,同时认为“海口标准”(1997)中的CRS分型分期也可继续使用,这是在“南昌指南”中没有提及的。但Lund -Mackay评分法有其局限性,忽略了对骨炎进行评估。鼻窦骨质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评价骨炎程度的金标准,但因术前无法取得骨质活检标本,目前临床

认知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及护理措施依从性的影响

认知干预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心理健康及护理措施依从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4-17T15:18:59.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2期作者:阎艳 [导读] 针对性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解放军第960医院 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实施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围术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常规护理加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总依从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的总依从率(P<0.05)。结论:针对性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患者实施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认知干预;慢性鼻窦炎;心理健康;护理依从性 慢性鼻窦炎为常见的疾病,病因主要为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针对慢性鼻窦炎,临床中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然而实际的治疗中,受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认知的影响,常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还使得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受影响,因此在慢性鼻窦炎行手术治疗中,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慢性鼻窦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认知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即内镜检查显示鼻道分泌物及黏膜肿胀;CT表现鼻窦黏膜改变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62岁,平均年龄(43.2±2.6)岁。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9±2.7)岁。一般资料上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团队进行,严格参照规范实施手术。在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如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主要术前准备;术中加强医护配合;术后加强心理指导、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认知干预。慢性鼻窦炎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经过手术,患者仍旧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然而实际上很多的患者并不知道术后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可康复,这样容易让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对此可予以心理认知干预,具体干预上,主要是可为患者讲解行手术治疗疾病的原因,告知术后平均康复时间,缓解患者的紧张及担忧情绪;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告知其可用深呼吸、放松及听音乐等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2]。(2)预后认知干预。很多患者常会因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了解而影响后续康复,为此需加强预后认知干预。具体干预上可告知患者当前的手术治疗对机体创伤较小,提高患者依从性;定期开展病友座谈会,让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康复信心。(3)饮食认知干预。告知患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饮食上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少食多餐;术后6h以温凉食物及半流质食物为主,之后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指导患者禁食刺激性及辛辣的食物。(4)自我认知干预。转变患者自我观念,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充足睡眠与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及重体力劳作;指导患者加强自我症状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 1.3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状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越严重。(2)术后1个月,在患者入院复诊时采用依从性问卷评价患者依从性,总分100分,分成完全依从(90~100分)、部分依从(70~89分)与不依从(70分以下)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SAS评分 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2.2 依从性 实验组依从性问卷显示,完全依从26例,部分依从15例,不依从2例,总依从率为95.35%。对照组完全依从16例,部分依从16例,不依从11例,总依从率74.4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40,P=0.007)。 3 讨论 对于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是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然而慢性鼻窦炎实施手术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1-3天 (术前日) 住院第2-4天 (手术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等,进行术前 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 用品协议书、授权委托书 □手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 术后注意事项 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I I级护理 □普食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2.5-5 ㎎ 1/日 □生理盐水250ml 头孢唑啉2.0(头孢甲肟1.0) 静点2/日 地塞米松3-5㎎入壶1/日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 鼻2喷/侧,1/每晚 □生理盐水100ml 盐酸氨溴索30㎎ 静点 2/日 □生理盐水100ml 肝素钠 5000u 封管 1/日 □鼻腔冲洗2/日 临时医嘱: □血常规+凝血常规 □尿常规 □生化全项 □免疫八项(乙肝、丙肝、梅 毒) □H IV抗体 □胸片、心电图 □鼻窦CT 长期医嘱: □耳鼻咽喉科护理常规 □I I级护理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明日全身麻醉下行经鼻内镜 鼻窦手术 □备皮(剪鼻毛) □术前禁食水 □阿托品0.5㎎术前30ˊ皮下 注射 □鲁米那钠0.2术前30ˊ肌注 □地西泮片 5-10㎎术前晚口 服 □生理盐水250ml 头孢唑啉2.0(头孢甲肟1.0) 入手术室前静点 □高分子止血材料4条 □病理申请单 长期医嘱: □全麻后常规护理 □鼻内镜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I I级护理 □软食 □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2.5-5㎎ 1/日 □生理盐水250ml 头孢唑啉 2.0(头孢甲肟 1.0)静点2/日 地塞米松3-5㎎入壶1/日 □生理盐水100ml 盐酸氨溴索30㎎ 静点 2/日 □生理盐水100ml 肝素钠 5000u 封管 1/日 □生理盐水100ml 氟美松2㎎ 细辛脑 8㎎ 雾化吸入1/日 临时医嘱: □标本送病理检查 □心电监护 □吸氧 □必要时给予止疼对症处理 (盐酸布桂嗪注射液100 ㎎肌注)

鼻窦炎患者的护理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常规 主讲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慢性鼻窦炎由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治愈而来,多为多鼻窦、双侧发病多见。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和术前的健康教育: (1)解释鼻窦炎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方式、注意事项。(2)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该如何配合。 (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减轻焦虑。 (4)入院后禁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2、病情观察及护理: (1)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鼻粘膜肿胀、咽部充血等感冒症状。(2)鼻腔出血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口中分泌物的性质及量。 (3)保持鼻腔清洁,按医嘱滴鼻,观察鼻腔分泌物的性质及量,注意有无鼻咽部急性炎症发生。

(4)并发脑脊液鼻漏,眶周蜂窝组织炎的患者按急性并发症进行护理。 3、术前常规准备: (1)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鼻窦CT、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等。 (2)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3)术前一日剪患侧鼻毛,男病人剃胡须,必要时按医嘱剃术侧眉毛及头发。 (4)局麻者术晨进少量软食,全麻者术前6-8小时禁饮、禁食。(5)术晨更换清洁患者服,建立静脉通道。 (6)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措施: (一)鼻部术后护理常规: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1)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 (2)持续低流量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4)床档保护防坠床。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 (1)观察鼻腔渗血情况,正常情况下鼻腔会有少许血性分泌物渗出,应协助患者用干净的卫生纸轻轻拭去分泌物,若鼻腔渗出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鼻窦炎诊疗指南

定义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其他常见病如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哮喘、鼻息肉、对阿司匹林高敏反应性、肺囊性纤维化增生性病变、纤毛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口腔疾病等相关联。根据鼻窦炎的分型、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选择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鼻窦炎可以就诊于除耳鼻咽喉科以外的其他专科,如过敏专科、呼吸科及儿科,因此对鼻窦炎和鼻息肉的诊断及治疗建立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尤为重要。 分型 1.急性鼻窦炎突发性出现鼻窦炎症状且病程少于12周。急性鼻窦炎在一年内可发生数次,但是在两次发作间期必须无症状。急性鼻窦炎主要是由感冒/急性病毒性感染所致,但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病程一般少于10d,如果5d后症状加重,或症状持续超过10d,可诊断为继发病毒性急性鼻窦炎 在临床上,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主要是指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如脓性鼻涕(双侧多见),发热(38℃以上),血液检查时出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该病的发病率很低,有报道5%~13%患有急性病毒性鼻窦炎的儿童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4],而在成人中其发病率则更低。 2. 慢性鼻窦炎指症状持续超过12周的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慢性鼻窦炎伴发息肉和无伴发鼻息肉两个亚组。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常见致病原(病毒、细菌、真菌等),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基因(或遗传)、纤毛功能异常、细菌生物膜、骨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哮喘、对阿司匹林高敏感、内分泌功能失调、过敏、解剖、环境和医源性(如既往不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鼻息肉和鼻窦炎一样,同属于鼻和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有些研究试图通过检测和分析鼻息肉及鼻窦炎黏膜中T细胞的功能,或炎症性标记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性介质等)的改变来区分这两种疾病,但是到目前为止,从疾病的特征上还很难将鼻息肉从鼻窦炎中区分出来。所以目前的共识是将鼻息肉看作慢性鼻窦炎的一个亚型。但是,为什么鼻息肉只在一部分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发生且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复发率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 与鼻窦炎一样,鼻息肉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根据(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区分。根据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鼻息肉的大小还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0,没有鼻息肉或息肉样变;1,鼻息肉仅出现在中鼻道内;2,鼻息肉已经延伸到中鼻道以外,但仅局限于下鼻甲上方的鼻腔内;3,鼻息肉已经延伸到鼻道底部。 3鼻窦炎诊断和治疗要点 3.1急性鼻窦炎 3.1.1诊断急性鼻窦炎可通过病史分析,尤其是主要症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分析来进行诊断。急性鼻窦炎通常发生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感染)之后,其鉴别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别其他类似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或牙源性疾病以及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此外,对急性鼻窦炎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如眶周水肿/脓肿和视觉障碍等应予以重视。 急性鼻窦炎的症状:指由鼻和鼻窦黏膜炎症反应引起的至少以下两个临床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前或后鼻孔),前额和(或)面部疼痛或胀痛,以及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等,其中鼻塞或流鼻涕是必不可少的症状之一。 急性鼻窦炎的体征:包括①鼻腔检查:是否出现鼻黏膜充血、水肿和脓性分泌物等;②口腔检查:是否出现后鼻孔脓涕;③注意排除牙源性感染。 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并发症及体征:包括眶周水肿/充血,眼球移位,复视或视力下降,眼肌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整理完整版)

耳鼻咽喉15种临床路径 目录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1) 二》声带息肉临床路径(2009年版) (3) 三》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5) 四》喉癌临床路径(2009年版) (7) 五》鼻出血临床路径(2011年版) (9) 六》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1) 七》鼻中隔偏曲临床路径(2011年版) (13) 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5) 九》甲状腺肿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16) 十》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 (19) 十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2011年版) (21) 十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1年版) (23) 十三》下咽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 (26) 十四》腺样体肥大临床路径(2011年版) (28) 十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临床路径(2011年版) (30)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10:H66.1-H66.3/H71)行手术治疗(ICD-9-CM-3:19.3-19.5/20.2/20.4) (二)诊断依据: 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黏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 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 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手术:1.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2.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伴/不伴耳甲腔成形术); 3.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4.酌情行二期听骨链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6.1-H66.3/H7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临床听力学检查(酌情行咽鼓管功能检查); (6)颞骨CT。 2.视情况而定:中耳脓液细菌培养+药敏,面神经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鼻窦炎临床路径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 行鼻内镜手术 (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2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4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护理 【临床表现】 (一)全身症状:慢性鼻窦炎者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或较轻,可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局部症状: 1.鼻阻塞:慢性鼻窦炎者亦常见鼻阻塞,多因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肥厚,鼻甲肥大,鼻内分泌物过多和或伴有息肉形成阻塞通气所致。(配图) 2.流涕:注意流涕的性质和量的多少,慢性鼻窦炎时分泌物较粘稠,色黄或灰白色,可呈团块状,亦常有腥臭味。牙源性上颌窦炎时,脓涕多带腐臭味。(配图) 3.嗅觉减退或缺失,嗅区粘膜炎性变,或形成息肉,或脓性分泌物积蓄于嗅裂等为常见诱因,注意嗅觉减退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完全的的嗅觉丧失多为如嗅区粘膜长期炎性变引起。 4.头面部疼痛:慢性鼻窦炎者头痛多不明显,仅有局部钝痛及闷胀感,疼痛时间及部位多较固定; 其中主要症状是指鼻阻塞和流涕,次要症状是指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

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阻塞和流涕必具其一,以及鼻内镜检查可见鼻息肉和/或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和/或以中鼻道为主的水肿/黏膜阻塞; 和/或CT改变: 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内的黏膜改变。 (一)典型症状: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如鼻塞性质,流涕多少、颜色如何、有无异味,头痛部位、疼痛时间、嗅觉减退的程度和规律。 (二)检查 常规使用前鼻镜和鼻内镜检查,可见到以下病变: 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脓性分泌物,中鼻道粘膜充血水肿,同时应注意观察鼻甲肿胀或肥厚的程度,有无局部解剖变异。 (三)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是诊断鼻窦炎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可以显示病变鼻窦的位置、范围、解剖学致病因素、鼻腔鼻窦粘膜病变程度。 【治疗】 (一)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和变态反应因素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膜炎症。 2.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 3.病变轻者、非慢性鼻窦炎者及不伴有解剖畸形者,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疗

鼻窦炎诊疗指南

临床指南 一个或多个鼻旁窦发生炎症称为鼻窦炎,其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自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于1998年首次发布鼻窦炎诊疗指南以来,相关临床诊疗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AAAAI于2005年12月发布了指南的更新版本[JAllergy Clin Immunol 2005, 116(6 Suppl): S13]。 1 定义及分类 鼻窦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4种。急性鼻窦炎病程<4周,主要表现为持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亚急性鼻窦炎的病程为4~8周,表现为持续存在的轻至中度鼻窦炎症状。慢性鼻窦炎的病程>8周,此外,在排除急性发作后,仍有影像学证据表明鼻窦炎症持续>4周,也可考虑为慢性鼻窦炎。复发性鼻窦炎是指每年鼻窦炎急性发作≥3次。 近来有人怀疑依靠症状诊断慢性鼻窦炎的可靠程度。研究发现,在有明确慢性鼻窦炎病史的患者中,>50%患者的CT扫描结果正常。因此很有必要重新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慢性鼻窦炎可分为感染性和增生性,慢性感染性鼻窦炎可能因厌氧菌感染所致,增生性鼻窦炎则常与鼻息肉、哮喘和阿司匹林不耐受相关。 2 鼻窦炎病因 确定鼻窦感染致病菌的最佳方法(金标准)为上颌窦吸引及引流物的分离、培养,但仍需对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进行深入验证。 急性鼻窦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慢性鼻窦炎致病菌则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厌氧菌。感染在慢性鼻窦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为培养结果可能仅反应了细菌的定居,而非感染。小儿慢性鼻窦炎的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与社区获得性鼻窦炎不同,院内感染性鼻窦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肠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型杆菌、拟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 3 诊断 在做出鼻窦炎诊断前,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当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0~14天时,应考虑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成年患者的突出表现为鼻充血、脓性鼻溢液、颜面部和牙痛、鼻后溢液、头痛和咳嗽。尽管上述症状均无特异性,但持续存在的脓性鼻溢液和颜面疼痛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症状与上述表现相似。其余少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抑郁、疲劳、口臭和咽喉疼痛。慢性鼻窦炎的症状与急性鼻窦炎类似,但表现可能更不典型。 当病史提示鼻窦炎时,应从详细的面部检查开始对患者实施体检。急性鼻窦炎可表现为受累部位的肿胀、触痛,当眼眶受累时,偶可出现复视和眼球突出。因部分牙根位于上颌窦的基底部,鼻窦炎偶尔也可表现为牙痛。应对鼻黏膜及其分泌物的性质进行检查,感染性鼻炎和鼻窦炎时鼻黏膜红肿,而过敏性鼻炎时鼻甲苍白。中鼻道存在脓性分泌物强烈提示细菌性鼻窦炎,但如不用血管收缩药解除鼻黏膜充血是很难看到分泌物的,因此,不能以脓性分泌物的缺失排除鼻窦感染的可能。鼻窦黏膜的迁延性炎性改变可引发鼻息肉,重症持续性哮喘和非激素抗炎药不耐受往往也与鼻息肉相关。 超声检查可安全、快速地对上颌窦和额窦进行无创评估,但有研究发现,与鼻窦炎诊断金标准——放射学检查相比,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因此,仅适用于孕妇等不宜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 鼻窦炎诊疗指南 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 继续医学教育 第21卷第20期33

鼻窦炎的护理

鼻窦炎 汇报病史 患者:刘xxx 男26岁 入院日期:2013-06-08 主诉: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1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鼻塞,伴头晕不适,鼻涕不多,有时鼻痒、喷嚏不适,无明显嗅觉减退,无鼻出血史,无哮喘史。曾应用药物保守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周来病情有所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诊,门诊以“慢性鼻窦炎”收入院。 专科检查:外鼻端正,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中、下鼻甲肥大,鼻道内未见新生物 辅助检查:鼻窦CT :双侧筛窦内软组织影充填,左侧上颌窦内环形黏膜增厚影,鼻中隔高位右侧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初步诊断: 1.慢性鼻窦炎 2.慢性肥厚性鼻炎 3.鼻中隔偏曲 治疗方案: 1、入院给予以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 2、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3-06-10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筛、上颌窦开放术+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于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 3、于2013年6月13日治愈出院。 一、概述 ?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粘膜发炎统称为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 ?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脓涕、头痛为主要特征;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常继发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 二、解剖生理 ?鼻窦炎,正确的名称为副鼻窦炎,副鼻窦乃脸部骨骼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内充满著黏膜。副鼻窦炎乃指空腔中之黏膜肿胀及发炎。有许多不同的刺激原会造成副鼻窦炎 ?副鼻窦常发生于鼻伤风后,但并非全是如此。细菌、病毒及过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 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额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若所有鼻窦受累则称为全鼻窦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也可能是血源性感染,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 三、病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

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窦炎(ICD-10:J32.400/J32.900) 行经鼻内镜全组鼻窦开放术(ICD-9-CM-3:22.53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 鼻内镜手术: 1.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或部分切除术; 2.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3.上颌窦开放术;

4.额窦开放术; 5.蝶窦开放术。 (四)标准住院日≤9个工作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 2.400/J32.900慢性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鼻中隔偏曲,或双侧鼻窦炎,或合并鼻息肉,或合并鼻腔、鼻窦肿物,可不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个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当患者在同等级别或更高级别的医院于住院前10日内已完善相关检查,可勾选门诊已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3)鼻腔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1955266.html,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作者:侯丽达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患者通过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及细心观察护理,症状基本消失,术后效果满意。均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有效采取护理预防措施,避免出血、感染、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手术安全、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97-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可单发于一个鼻窦,但常见多鼻窦受累。临床多表现为鼻塞、多脓涕、头痛、视力障碍、嗅觉减退或消失等局部症状。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在电视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及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恢复功能。对于功能 性鼻窦手术,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1]。我科2007年1月 ~2009年3月收治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收治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20~62岁,平均38.5岁。临床主要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鼻窦CT检查。按1997年海口会议确定的慢性鼻窦炎标准分型[2]:Ⅰ型44例,Ⅱ型35例,Ⅲ型17例。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高,均采用局麻、鼻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采用Messer Klinger术式,鼻内镜自一侧前鼻孔插入,嘱患者全身放松,在鼻内镜引导下,于中鼻甲的前端切开 黏膜,分离并切除沟突和筛泡,吸除鼻息肉,并根据病情开放筛窦。术毕用碘仿纱条或吸收性明胶海绵术腔止血。 1.2护理

4 鼻窦炎(手术)

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 (县级医疗机构版) 一、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J32) 行鼻内镜手术(ICD-9-CM-3:21.31/22.2-2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1.症状:鼻塞,黏性或脓性鼻涕;可伴有头痛、面部胀痛等。 2.体征:鼻腔、中鼻道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鼻腔、中鼻道黏膜充血、肿胀或伴有鼻息肉。 3.影像学检查(CT):提示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性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 鼻内镜手术: 1.鼻中隔矫正术; 2.中鼻甲、下鼻甲骨折移位固定术; 3.前或后筛窦开放术;

4.上颌窦开放术; 5.额窦开放术; 6.蝶窦开放术; 7.眶尖部手术; 8.鼻息肉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2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鼻腔鼻窦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过敏原及相关免疫学检测; (2)鼻功能测试。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全身止血药物,局部减充血剂。 3.手术: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4.鼻腔填塞止血,保持引流通气。 5.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8天。 1.根据病情可选择复查部分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喷雾,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酌情使用黏液促排剂。 3.鼻腔冲洗。 4.清理术腔。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

中国慢性鼻窦炎临床诊疗指南(CPOS-2008)全国巡讲--许庚

中国慢性鼻窦炎临床诊疗指南(CPOS-2008)全国巡讲 常见问题解答 许庚董震周兵程雷 1.急性鼻窦炎(ARS)和慢性鼻窦炎(CR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有何区别?(董震) 急性鼻窦炎一般先由病毒感染,产生以鼻塞、流涕为主的急性鼻炎等临床症状。大量含有病毒及炎性因子的分泌物通过患者擤鼻进入鼻窦,引起鼻窦粘膜急性感染性炎症,肿胀的黏膜阻塞窦口,使得鼻窦引流和通气受阻,使窦内黏膜炎症进一步加重。一般均有自限性,约有60%~70%患者在7-10天炎症可自行消退。病毒性鼻窦炎一般有0.5% ~ 2% 发生急性细菌继发性感染。若“感冒”后10-14天病程若超过10天,鼻部症状加重,产生多量脓涕,伴有发热、头疼等症状,此即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其主要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嗜血流感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和莫拉卡他菌(Moraxella catarrhalis.)此时则需要抗菌素进一步治疗。 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复杂。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变应原(过敏原)、先天性或获得性黏液纤毛功能异常、先天免疫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异常、鼻内解剖异常等因素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引起鼻窦黏膜超过12周以上的炎症反应。通常不伴有细菌在鼻部的直接感染和繁殖。 综上所述,尽管CRS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作为慢性炎症其病理大致分三个阶段:①致病原的攻击; ②以促炎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释放为主的应答反应;③终末器官的炎症反应(细胞浸润、腺体分泌、血管新生、组织水肿等)。由上看出,CRS病理实质是黏膜的慢性炎症,由鼻窦黏膜上皮细胞和T 细胞介导,通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炎性介质对促炎细胞的激活,引起炎细胞浸润、腺体增生和黏蛋白分泌的异常、组织重塑等病理改变。因此,这些过程就构成了CRS的治疗基础。 2.细菌生物膜在CRS发病中起什么作用?(董震) 细菌生物膜是指细菌在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下(如营养物质缺乏,特别是铁离子等金属离子缺乏)通过产生胞外多糖被膜多聚物,使其相互粘连形成的细菌群落。生物膜相关感染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①感染呈慢性病程;②对宿主防御系统和抗生素治疗的天然抵抗性。抗生素治疗可明显消除生物膜释放的浮游细菌引起的症状,但无法杀死生物膜。当治疗停止时,生物膜可以作为病灶引起感染复发;除非经手术切除细菌定植表面,否则生物膜感染通常会持续存在。有证据显示,细菌从生物膜中释放是一个生物膜内细菌群体调控的自然程序性脱离模式。如果宿主防御机制和抗微生物制剂不能消除慢性生物膜感染,那么它就成为体内急性感染发病的“细菌孵化所(niduses)”。 Costerton(1999)等人提出,生物膜是慢性待续性感染的常见原因。这对CRS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①抗生素治疗主要是针对CRS急性期由生物膜释放的浮游细菌有效,故CRS应用抗生素治疗是非常必要的;②在CRS,生物膜的持续存在使之成为体内“细菌孵化所”,其内细菌产生的超抗原(superantigens, SAgs)可刺激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和促炎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导致黏膜局部的炎症反应;另外,通过对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在细菌初始定植(colonization)时,就有黏膜纤毛上皮损伤,此后浮游细菌不断释放并定植其他部位,导致黏膜上皮的反复损伤及损伤范围不断扩大,而且随着疾病的慢性化,出现杯状细胞、腺体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以及基质胶原沉积等组织重塑(tissue remodelling)。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抑制重塑发生、进展的作用,故CRS 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合理的。③慢性鼻窦炎应用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合理的,因为发现该类药物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3.为什么说细菌生物膜是CRS难治性的主要因素?(许庚) 以往治疗CRS多数采用1999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二代进行治疗,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