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文章来源:武林外传游戏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1985077.html,/

自从《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了那些充斥着牛鬼神蛇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便仿佛解了禁似的在网络和平媒上宣泄开来,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献身抗战红军、女侠遭鬼子强奸后身体像充了足了电的马达一样一举干掉一个排的日伪军……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荒诞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它的同义词似乎是庸俗化。

令正统意识形态卫道士们忧心如焚的不是别的,而是“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对这个观点,我当然也是同意的,尽管理由可能非常不同。但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因为就我所知道的,我们历史教课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胡编乱造一点也不比那些电视剧少,而且由于披了一件貌似严肃正经的学术外衣,就更具欺骗性,性质上也更加恶劣),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

只要稍微瞄几眼各地的电视剧频道,我们就会一目了然,当下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虽数量巨大,但题材无非只有三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抗日(谍战)片和清宫戏,剩下的第三类则是一些只有幼齿观众看得下去的浮于表面的当代都市言情剧。而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从一个地方的卫视换到另一个地方的卫视,那些抗战剧的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

《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70部。2013年前3个月,即将或已经投入拍摄的抗日剧就有30多部。我的一位生活在杭州的作者朋友前段时间去了趟横店,回来后在微信上告诉我,他在那里看到的除了“鬼子”,就是“赤匪”。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统统都是思想觉悟如此低下、想象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因此,问题显然不是出在抗战剧本身。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今后“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只有现在的1/10,那么《人民日报》和央视抨击的这些荧屏假恶丑现象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还是直说吧,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照我说其实更严重,正在日益朝“暴力化”、“迷信化”和“色情化”的方向豪迈前进——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无穷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所有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为了满足这些收视期待,那些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把上述所有调味料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但似乎天然拥有合法性的外衣中。如此,则东施效颦乃至削足适履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

用不着我明说,之所以会让抗战剧去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包括教化和娱乐),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是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的。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尤其是相对比较严肃和接近历史、现实真实的。

意识形态的“地雷”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最近20多年来不是越来越宽松,反而是越收越紧。最让人束手无策以至于绝望的可能还在于:这些禁忌的边界极为模糊多变,根本无规律和章法可循。我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起一个微调查,我的问题是:假如现在又出现一个谢晋,他又拍了一部《芙蓉镇》,你觉得这部电影通过审查、被准予公开放映的概率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吗?在我收到的140多个回复中,明确回答“是”或“能够”的仅有3个。绝大多数网友对此持极为悲观的看法,还有超过1/3的网友直截了当地认为,放在今天,这部电影连付诸拍摄的可能性都没有,甚至古乐的这部小说原作都不会有机会得到发表!

说起来真是具有反讽意味,主管部门设置这些红线及审查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谁能想到,今天遭到党报和央视批判的低俗“打鬼子剧”,正是这些异化了的制度所生下的蛋——它完全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正统意识形态的卫道士们从不担心抗战剧和谍战片数量上的泛滥,他们很可能希望看到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主旋律故事更多地覆盖电视荧屏。他们不满和生气的是另一种“异化”,即眼下抗战剧和谍战片的内容已经完全演化成了他们希望的主旋律精神的反面。然而我想说,内容审查制度所导致的异化不解除,抗战剧内容本身的异化则是必然的。这些正统人士在批评电视剧拍摄者的时候,永远也无需考虑他们承担的经济风险,因而也就永远无需考虑收视率。其实,“抗日神剧”的出现,倒恰恰是将原先那种脸谱化的“假大空”的政治宣传(这也是一种异化,甚至可以说是最根本的异化)还原成了作为一种娱乐产品的电视剧本身,只不过在还原的过程中遭到了再次异化。

回到“打鬼子剧”本身,尽管我们不应将责任尽数归咎于中国的影视剧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客观上的确是令人非常担忧的。我所主要担忧的倒不是这些电视剧内容的“低俗”,而是它们日益浓厚地传递出的某种充满凶残的暴力想象的仇恨意识。因此,我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上还写道:我觉得,今天那些拍“打鬼子剧”的人,就是明天穷凶极恶地犯下反人类罪的罪犯的教唆犯。

其实,类似的异化普遍存在于今日中国的所有文化领域。因此,如果再过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的后人在审查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中国思想文化史时,他们多半会裁定,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今日绝大多数文化工作者(当然也包括在下本人),都要为降低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审美品位、智商和情商而忏悔!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1985077.html,/wz/News_1397.html

抗日神剧观后感

抗日神剧观后感 今天课上,韩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两段有关抗日神剧的视频片断,里面夸张的剧情与表演令在座的各位同学目瞪口呆,我想就这两段视频中的抗日神剧谈谈自己的想法。 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称为神剧,是因为其中有许多夸张的表演是常人做不到的,例如视频中的手撕鬼子,骑自行车与鬼子打斗。这些本身就是不真实的内容,即便在现在看来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更别说在当时抗日战争时期。这些许许多多的超人类行为造就了这一部部抗日神剧的产生。 那么为什么会有抗日神剧?抗日神剧会有人看吗?我想既然把他们拍出来,那一定都有不少的收视率。这些内容虽然不真实,但是让观众看了之后却会大快人心,看到这些鬼子一个个死于中国人的神技之下,能让许多爱国人士感到心中一阵痛快。那些制作电视剧的编剧和导演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拍出这样的神剧。但是这些所谓的抗日神剧,在国内播出不过几集就被禁播了,我想原因也很简单,尽管以往的许许多多抗日剧中,也许故事内容有多多少少的虚假编造成分,但不至于会出现手撕鬼子这样惊悚的画面。这些神剧中的神人们对抗鬼子的方式太过血腥,更关键的是以这种方式消灭鬼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或许可以发泄自己内心的愤慨,但是对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呢?也许他们对这段历史本身就不是很了解,当看完这些抗日神剧后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而且还有许多小孩子,难道要让他们对着电视看这么血腥的画面,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当时的抗日过程吗?因此在我看来,抗日神剧的负面效应远大于它的正面效应,被禁播也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抗日神剧我想说的就这么多,看完那两段视频后感受颇深,我想说说关于抗日剧到底应该如何来拍。我认为应该尽可能的真实的展现当时抗日的过程,哪怕内容让人感觉无聊,但这毕竟是严肃的历史。其中应该宣扬中华民族顽强抵抗,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切忌用一些虚假的内容来满足人们内心对抗日成功的渴望。我们既然要拍就要拍出真实的内容,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不是像那些神剧中那样轻易取得的。

新闻评论抗日神剧

新闻评论抗日神剧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评论:是什么导致了抗战剧的过度娱乐化?》 近年来,抗战剧抢占了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百部电视剧争相打鬼子,并且频曝雷人桥段: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发射比子弹还快的绣花针……网友也戏称:有了这些技能抗战还用得着打八年?作为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国产类型剧,抗战剧以神话般的剧情和匪夷所思的效果赢得了一大批中国受众的亲睐。面对这些抗战“神剧”,网友的吐槽如潮水般涌来,但是情节愈加雷人的抗战剧依然层出不穷。据相关媒体报道,自2009年起,在横店拍摄的抗战剧剧组就有逐渐增多之势。 对于这样的情况,广电总局终于坐不住了,2015年3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主持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并讲话。对于接下来的抗日电视剧,明确给出了四点要求,对抗战剧做出了统一规范。 可是,这些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奇幻抗战剧又是如何出炉的?谁又乐见它们充斥在电视屏幕呢?抗战神剧泛滥的病根又在哪里? 抗战剧的持续受宠,与市场青睐不无关系。据统计,坊间戏称为“抗战台”的江苏卫视年度黄金档共播出电视剧22部,其中抗战剧有9部,比例约为41%,新型抗战剧元素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既有打着“偶像抗日”旗号的类型剧,也有抗日言情剧,热衷抗战题材使其收视率一路飙高。 看上去这是一个娱乐界的问题。“抗战神剧”一次又一次刷新下限,一方面是因为编剧导演智商不过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题材狭窄而收视率紧迫,只好把武侠、玄幻、时装、高科技等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当下,“抗战神剧”的蹿红有相当大的民间心理需求,而另有相当多的年轻观众只是为了看雷点而围观,出于各种心理的观看造就了“抗战神剧”的超高收视率。这也导致了投资商和导演们为了迎合观众而一路狂奔。 其实这也是历史问题。作为一向以“天朝子民”自居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列强进逼,绵延不绝的屈辱感已经融入了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于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东洋鬼子或者西洋鬼子,只要是欺负过我们的,都没

我眼中的抗日神剧

我眼中的抗日神剧 时间:2018-12-19 13:16:19 | 作者:张书齐 有一天,我坐在家中观看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是部抗日剧。我本饱含激动的希望这部剧是一个精彩的抗日剧,可它却让我失望至极。剧中刻意的神化了男主角的形象。他一枪打死了远隔几十米的日军,并且一个人面对十几个日军,最后毫发无伤地回到大本营。这个片段十分虚假,毫无真实性可言。导演和编剧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历史背景,随意篡改历史。这样做不但没有歌颂先辈的形象,反而诋毁了我国为抗日做出贡献的英雄。那些抗日神剧还包括了一些不合逻辑的片段,例如:我军身中数枪仍不倒,日军却能轻松被歼灭。关于这一点,是完全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的,特意的神化历经千辛万苦、八年多抗日才获得胜利的先辈,再去将日军写成毫无用处的,被一击毙命的军队,这样不但扭曲了中国的历史,更是对我们的先辈的不尊重。在历史上,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广为流传。 二十二位英雄用一天的时间就夺下了泸定桥。他们的身后有两个旅的国民党追击。时间十分紧迫,二十二位英雄也危在旦夕。他们不仅要面对的是后方的敌人的追击,还要和两个团的敌人作战。他们拼命地跑,一顿饭都顾不上吃。经历了万般苦难,他们终于抵达了泸定桥。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不惜牺牲自己,换取这次重要战役的胜利。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二十二位英雄先辈为国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每人身上的爱国的品质,是那些虚构的人物无法复制的。 现今,一些能真实的反映我国历史的影片逐渐销声匿迹。难道只有如今的抗日神剧才能歌颂我国抗日英雄的事迹吗?一些导演和编剧打着抗日剧的名义,大肆宣传。这些抗日神剧没有了爱国的精神,只是重点叙述了胜利,和日军作战也只是一笔带过,稍微一场战斗,却换来了抗日英雄几倍努力才换来的胜利。和平来之不易。现在的抗日神剧为了减少经费,极大的扭缩了抗日的过程,将一些人物神化,从而减少了对剧情的描述。我们的和平的生活是我们先辈的鲜血换取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正确的认识历史。 那一些看抗日神剧的人本是为了看我国抗日英雄的艰辛,从而铭记历史。可他们却忘了初心,只为了看精彩的打斗画面。日军被打的越惨,他们越是叫好。导演就是抓住了这一特征,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达成他们的利益。我们应该观看具有真实性的历史影片,而不是胡诌的虚拟片段。我们应该对抗日神剧说“不”,拒绝看抗日神剧,让那些只为了利益却不顾我们祖辈英勇形象的人知道,铭记历史、不忘耻辱才是爱国的正确方式。 抗日神剧虽是好看,可缺少了爱国的初心。爱国爱党,牢记先辈为我们做出的贡献和日军对我们的耻辱。让我们一起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抗日神剧资料搜集

一、抗日神剧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电视台产生于1958年5月l日.中国的电视台产生于1958年5月l日.当年出了中囚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此剧讲述的是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此后在长达几十年的中国电视发展史中,电视剧数目寥寥, 抗日神剧前世:相对忠于史实。而关于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更是少之又少引起大家关注并掀起收视热潮的第一部抗日电视剧是上映于1984年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共13集,在早期中国电视剧制作产量少的情况下,这部剧的制作水平,在如今看来都堪称一流,与现在大部分抗日剧都在横店影视城里拍摄不同的是,这部剧99%的外景都是在哈尔滨拍的‘据说,1983年底,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阮若琳在看完《夜幕下的哈尔滨》前4集的样片后说:“今年不搞晚会了,就播《夜幕下的哈尔滨》!”1984年元旦之夜.《夜幕下的哈尔滨》开始播出,立即引得观众好评同样称为经典抗战题材剧的是上映于1985年的《四世同堂》,1985年是中国抗.钱胜利40周年。《四世同堂》是根据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这部剧因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一时成为社会的中心话题,这部电视剧拍摄极力追求那种京味,在艺术处理_L,编、导、演、摄、录、美、光、服北、道追求的是老舍先生作品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中国传统的、浓烈的地方特色,即北京味。该剧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也因旋律优美、词意深远而随之走红、这两部抗[l电视剧的走俏.使电视剧制作方发现了抗日题材电视剧这个富矿。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港台电影盗版片的流人和录像厅在各地的兴起,不少电影公司或独立制片人都拍过这样“小暴力软色情”的盒带片来牟利,其中有不少都涉及到抗战题材。抗日神剧的近亲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抗日电影近日,豆瓣网上有个名为《给抗日奇葩剧认个姥姥—详解<人奶魔巢、》的帖子被疯狂转发。文章认为,如今的抗口奇葩剧其实早有渊源,《人奶魔巢》就是峨眉电影制片厂下属音像发行部协同成都保险柜厂联合录制的猎奇片,讲的是口本鬼子掳走中国孕期妇女,用人奶提炼强力生长素以提高日本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雷人阴谋—“它在1989年出现超越了后来所有一切亚类型抗日题材魔幻影像。’事实上,现在大家所垢病荒唐的抗日武侠情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中,同样出现过。1991年,徐克导演的《财叔之横扫千军》就“雷”点众多。财叔是一个农民,结果只靠一个人就干掉了整支‘,731”部队,而且还活捉了川岛芳子。剧中还有一个情节是,他看到日本飞机很不爽,就掏出炸药把远处的大堤给炸了,大水汹涌而来,把飞机给淹没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不断地被挖掘出来。,这其中,有展示伪满洲历史的,如《末代皇帝》(1988年),有再现中日甲午海战历史的电视剧《北洋水师》(1994年)。这两部电视剧重述历史,引发观众对过往历史反思,思想性和史实性大于娱乐性。此外,还有反映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两党两军携手进行的第一次抗日战争—《忻口战役》(1988年)。 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抗战题材剧内容还比较集中,而且也忠实于历史,都当正剧来拍,没有戏说和娱乐的成分). 抗日神剧今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在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后,电视剧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反映抗战时期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可分为只类:一是新创作的抗口电视剧,如《八路军》《抗日名将左权》《杨靖宇将军》《浦口1945))等;一二是旧剧新拍、如《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小兵张嘎》;一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电视剧。如《刀锋1937》《逐日英雄》《亮剑》《茶马古道》等。第一类抗日电视剧是将正史或个人传记搬上荧屏,比较写实。第二类是将旧剧加上新的时代

新闻评论抗日神剧

《评论:是什么导致了抗战剧的过度娱乐化?》 近年来,抗战剧抢占了中国的电视荧屏,上百部电视剧争相打鬼子,并且频曝雷人桥段: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发射比子弹还快的绣花针……网友也戏称:有了这些技能抗战还用得着打八年?作为近几年开始流行的国产类型剧,抗战剧以神话般的剧情和匪夷所思的效果赢得了一大批中国受众的亲睐。面对这些抗战“神剧”,网友的吐槽如潮水般涌来,但是情节愈加雷人的抗战剧依然层出不穷。据相关媒体报道,自2009年起,在横店拍摄的抗战剧剧组就有逐渐增多之势。 对于这样的情况,广电总局终于坐不住了,2015年3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主持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并讲话。对于接下来的抗日电视剧,明确给出了四点要求,对抗战剧做出了统一规范。 可是,这些不符合历史常识的奇幻抗战剧又是如何出炉的?谁又乐见它们充斥在电视屏幕呢?抗战神剧泛滥的病根又在哪里? 抗战剧的持续受宠,与市场青睐不无关系。据统计,坊间戏称为“抗战台”的江苏卫视年度黄金档共播出电视剧22部,其中抗战剧有9部,比例约为41%,新型抗战剧元素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既有打着“偶像抗日”旗号的类型剧,也有抗日言情剧,热衷抗战题材使其收视率一路飙高。 看上去这是一个娱乐界的问题。“抗战神剧”一次又一次刷新下限,一方面是因为编剧导演智商不过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题材狭窄而收视率紧迫,只好把武侠、玄幻、时装、高科技等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在当下,“抗战神剧”的蹿红有相当大的民间心理需求,而另有相当多的年轻观众只是为了看雷点而围观,出于各种心理的观看造就了“抗战神剧”的超高收视率。这也导致了投资商和导演们为了迎合观众而一路狂奔。 其实这也是历史问题。作为一向以“天朝子民”自居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列强进逼,绵延不绝的屈辱感已经融入了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于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是东洋鬼子或者西洋鬼子,只要是欺负过我们的,都没有一个好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打洋人”自然成了争取民族独立,抵御外侮的绝佳象征,每每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然而,这样的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抗战神剧对我军军日趋魔幻化和鬼子日趋白痴化的人物刻画,实际上是对历史的否认和不敬。当我们津津有味的观看这些抗战神剧,却忘记了当年战士们抗战的艰辛,仅以一种娱乐的消遣的态度去品味历史,难倒不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再试想一下,从小看这些“神剧”长大的青少年会对历史的认知产生怎样的偏颇?而在反思历史时,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强大”了,而一下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了吗?

辩论赛抗日神剧

1、央视《新闻1+1》盘点 镜头1:某少女全身赤裸,背对镜头,面朝战士相互敬礼致意 镜头2:一位抗日英雄竟将日本兵撕成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镜头3: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还有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弓箭……抗日奇侠们可以凭借功夫和冷兵器与敌人的机枪、大炮相抗衡,再低劣的武器 “神剧”绝非爱国主义 2、如果一部抗日剧出现了雷人剧情,可能是编剧、导演出了问题,但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然后去看谁更雷的话,在这些抗日剧中,历史真相与当下真实被娱乐得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 抗日剧底线应该在哪里 3、“抗日神剧”拍摄剧组多,是因为有电视台愿意播。业内人士认为,雷剧的收视率有时并不差,尤其成为话题之后,反而会有不少人想看,虽然边看边骂,总好过没人看。“就是因为收视率不差,投资商能迅速收回成本,摆明了要赚快钱,那就不会给编剧、导演留时间好好写好好拍,于是就会越来越幼稚,越来越荒诞。”某卫视电视剧采购部门负责人邵先生说。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认为,抗日剧应该有底线的,就是其情节不能超越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 4、文艺创作讲究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然而,纵观国内外经典战争题材影片,包括近年来热播的《亮剑》《历史的天空》,其中真正吸引并打动观众的,是对美好人性的传达,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是对自强不息的颂扬,是对民族精神的讴歌。从而让观众们能在战火与硝烟中,体会英雄们血染的风采,并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而不是雷人的、夸张化的镜头! 5、抗日剧的过度播放,正面效应是不忘国耻,反日。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抗日剧的负面效应没有人真正的去考量一下,负面作用大于正面 抗日剧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抗日剧多表现我党英勇,以一当十,一个人挡一排鬼子,最后因鬼子狡诈壮烈牺牲。给人一种印象就是敌人过于脆弱,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中鬼子铁骨铮铮,和美军相比,被俘与战死比是1比7,而美军是1比就是说美军战死四个就有一个被俘,而日本是七个。同时期我党的战斗力,非常低下 6、反复宣传日本人统治,是对民族意识的奴化

高三作文:论抗日神剧作文

论抗日神剧 国难之下,何有懦夫。可曾见在漫天战火中,不朽的抗日英魂在呐喊,在用生命抵抗那强过百倍的敌人。“抗日”这顽强不屈,在强盛中衰败,在积弱中崛起的民族沉痛的一课,现在却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的话题,原本严肃的抗日剧,被抗日神剧所取代,这个新名词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何为神剧?神剧,本是那些不切实际,过份人为艺术加工,渲染剧情的电视剧。当原本严肃的抗日剧变为神剧的时候,原先想表达的纪念意义又扔到哪里?当手撕鬼子变成一个展现主人公武艺高超的表现;当被强奸的妇女,拿起弓箭,瞬间爬起,杀了围着的鬼子;当手榴弹能炸落飞机…还有么在抗日神剧中会变得不可能,还有什么能够满足观众的评审。 何为抗战,何为战争?或许在现代人中,这个概念已经变的模糊不清。但在曾经的抗战老兵眼里,绝对不是神剧中的那样。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用生命堵住敌人的枪口,才是他们所见到的事实。如果一个人能用石头身边各种东西杀死数百日本鬼子,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武林高手,能游走在枪林弹雨中不受到一点伤害。那中国八年抗战算什么,多于日军几倍的人数死亡算什么。在炮火连天,浓烟密布的战场上,汗流浃背,满身鲜血才是他们的模样。他们没有数斤发胶才能撑起的飞机头,他们只有狼狈不堪的身体目光坚定的眼神。抗战老兵说过:抗战极其残酷,哪里是什么神剧?他们最反感抗日神剧。当事情的经历对象都如此时,还对此乐之不疲的我们,该如何呢?

何为历史,何为正视?输过就是输过,为什么不敢直视。孔子曾说过苟日新日日新,敢每天审视自己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而盲目在电视剧中篡改历史,贬低日本形象的我们,在遇到下一次抗日时该怎么办?叫看着神剧长大的孩子们,一个杀百个,手撕鬼子,用手榴弹炸直升机。他们会不会单纯的以为,日本就是那种虚弱不堪的样子?一个正视历史的国家才能真正做到,内忧少外患挺。德国和日本虽共为二战罪犯,德国诚心悔改的行为,为他赢得了国家之间的尊重,而日本顾左右而言他的行为,为它自己埋下了深深的不信任。只有敢于正视历史,才能屹立与未来。 抗日神剧,体现了我们当下中国强烈却不成熟的爱国心理。英雄纵使引人崇拜,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抗日神剧中的简单粗暴。不少中国军人曾说过:要用这一代人的生命,换取下一代的自由。革命烈士的奉献,使我们拥有了崛起的自由,有了敢于和别国叫板的志气。而这些为了纪念烈士的抗日剧,却让他们见剧换台,不忍下眼。抗日神剧,有何意义。 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用各个方面来比较。但一个国家精神的强大,需要国民对自身的自信。一个不敢承认自身失败的民族,怎么能匹敌其他民族。与其从电视剧中寻找自信,不如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将各种不成熟不理智的爱国心转化为坚实有力的爱国情怀。中华之魂,熊熊燃烧。

抗日神剧调查报告

抗日神剧调研报告 调查人:2015级8班陈相 近来,抗日题材影视剧扎堆上映,多以英雄主义为轴心,呈现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然而,部分剧情离奇,夸张,诸如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铁砂掌、鹰爪功等,不仅与历史事实不符,亦被指有违理性,有评论甚至认为是对历史的强拆,因此被称为“抗日神剧”。其背后存在相应的市场逻辑,所遭遇的批评涉及多种价值考量。 本人将针对抗日神剧含义,由来,调查报告分析,整治几方面进行研究报告。 一.含义 过去,抗日影视剧中,英雄在战斗中屡屡获胜,所向披靡,即便不幸牺牲,在最后时刻往往也是死而不倒,即使是倒也是掷地有声,且还得透支全部的肺活量,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如今的“抗日神剧”之所以被冠以神剧,就在于它在运用这种方法论过程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上,夹杂着一丝玩世不恭,舞台上不仅有英雄,还有江湖,抗日+武侠,正是“抗日神剧”中常见的怪异合体。甚至在武侠中都难得一见的招数与秘诀都被派上用场。于此而言,“抗日神剧”实质上疏远了抗日主题,它更像是“抗日外传”,抗日只是噱头,只是一种笼络市场的技巧。 近段时间以来“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友戏称“手撕鬼子”为“横店(某影视拍摄基地)名菜”,戏称此类作品为“抗日神剧”,有的还调侃道,“鬼子坚持了八年真不容易!”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 二.由来 抗日剧属于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而且每年的电视台需求量很大,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总之对投资者来说,性价比和安全性都很高。部分抗日剧为何扭曲、异化成现在的模样呢?很简单,电视剧的题材就那么多,老百姓爱看的元素也明摆着,古装剧、涉案剧被踢出黄金档,宫斗、穿越被禁止,家斗、谍战数量太多被调控,现实题材更是禁忌多边界不清难以琢磨,剩下的只有抗日剧这个旱涝保收的避风港可以做文章。可是当所有的创作者都被赶到狭窄局促的池子里,一边不可避免造成创作的同质化,一边也无可挽回地疯狂加料博出位。于是偶像化抗日、家斗式抗日、谍战加抗日、武侠抗日……牛鬼蛇神全来了。

抗日神剧的影响分析

抗日神剧的影响分析 据媒体公布的资料显示,2010年至今,中国主要频道黄金档播出电视剧200多部,其中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横店影视城群众演员共计30万,其中60%演过鬼子。中国电视剧的繁荣发展自不必说,但现在遇到一个瓶颈问题,市场化后中国电视剧商业气息太浓,传递的正能量太少。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应该是让人对战争有警惕,但是如果任由这样的抗日剧误导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真正的残酷的抗日战争历史就会被人淡化、遗忘。 抗日神剧这个名字的起源有些莫名其妙,讲的是一些本来是以抗日为题材的电视剧,却拥有武侠剧的开山裂石和科幻剧的匪夷所思,更兼有各种脱离人类认知的不科学因素,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堪称抗日神剧。 在抗日神剧里,观众看不到当年的战争氛围,体会不到战争的残酷,看不到战争造成的苦难。看到了什么呢?小孩子戏耍日本兵,用弹弓打仗更像做游戏,还穿插各种奇怪狗血情节。前辈们拿自己的生命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了八年,而导演把残酷的抗日战争拍成了农村娃娃打弹弓抗日,真是无语。千万别让抗日神剧毁了真正的历史啊!现在举例如下。 1.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2.《抗日奇侠》了,其中各种匪夷所思,包括大鹏的大力可以生撕鬼子,宋无娇打的鬼子七窍流血的化骨绵掌,廖天生比子弹更犀利的绣花针等,在烘托抗日人士高大形象的同时,却大肆的篡改了历史,让观众大呼伤不起! 3.《永不磨灭的番号》中孙成海营长竟用一枚手榴弹炸掉了敌人在空中盘旋的飞机,按照常理分析,即使按照飞机最低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来计算,手榴弹炸飞机也属天方夜谭,更何况孙营长在之前已经遭受飞机机枪的贯通伤,能站着已经是奇迹了。 4.《利剑行动》中的男主角单枪匹马赤身肉搏十好几个带着长枪的敌人,从枪林弹雨里毫发无损地穿过,依靠一次掷一把飞刀硬生生把成片的敌人撂倒了,无怪乎网友纷纷惊呼:飞刀功盖过007。 5.国产豪华抗战大作《孤岛飞鹰》剧中使用的突击车,比蝙蝠侠的“蝙蝠车”还要时髦许多。 6. 抗日神剧再度降临,这一次是小伙伴虐鬼子,弹弓压制鬼子各式武器,广大观众再次被神剧导演的创意所折服!小朋友你这么刁,你家人知道么? 7. “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

关于抗日神剧

关于抗日神剧的二三看法 其实在这个作业之前,我其实对抗日神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唯一深刻的影响就是莫部抗日神剧里有位别号“绣花针”的大侠用绣花针把军犬的鼻子扎坏了。无论是大侠如何在一片密林中在近距离扎坏军犬鼻子而不被士兵发现还是大侠为什么要用绣花针都让我印(wu)响(li)深(tu)刻(槽)。 好了,严肃一点,如今抗日神剧乱象频出,各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网友戏称此类作品为“抗日神剧”。荧幕上的鬼子一个个愚蠢无比,感觉智商全部不超过20。偶有两个智商高的也不幸高到了250,聪明反被聪明误,人感叹鬼子坚持了八年真不容易。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的现象透露出的是,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爱情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其他诸如偶像,爱情,武打的元素已经占据了实际内涵。所谓的抗日剧实际上不过是披着抗日剧皮的三流狗血爱情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过是抗日剧属于主旋律范畴,题材稳妥,而且每年的电视台需求量很大,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不怕收不回本罢了。在宫斗剧,穿越剧被禁止,现实题材剧本摸不清红线,古装剧之流被踢出黄金档的如今,抗日神剧这个旱涝保收的“香饽饽”自然占据了舞台。观众的智商也就难免被愚弄了。

抗日神剧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它的涉黄问题,边城汉子第九集四分38秒已成为了热搜词汇,俏寡妇自摸五分钟居然上了电视台,我真的不是在看日本成人频道吗???这样的情节让我都忍不住多打了两个问号!这还仅仅是个例,我就不多做赘述了。Astonishing,广电总局以涉黄封了不知多少优秀作品,却对抗日神剧网开一面,我想抗日先辈们恐怕怎么样也想不到吧! 2013年5月16日,针对部分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着手进行整治。随着大力整治,这一段时间的电视剧质量已有大幅提升,但是最近有复燃的迹象。这个监督过程应该是长期和严格的,不应该一时风紧扯呼,待你王巡抚一走兄弟们再回来。为了历史的真实,为了孩子的价值观,为了民族的荣辱,这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应该引起重视。 以上便是我对抗日神剧的二三看法,拜上。

扒一扒抗日神剧的各种阴暗心理

扒一扒抗日神剧的各种阴暗心理 有时我纳闷,抗日神剧的剧情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剧情不靠谱,丑化对手就是美化自己了吗?那我们和不尊重历史篡改教科书的日本韩国,有什么区别,这样大张旗鼓地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糊弄国人,真是良心被狗吃了。即便骂声一片,还有导演去拍,去神化。因为影视剧审核严格,但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往往容易通过,国家也支持这个。常看电视剧的人不过脑子,只要有得看就行,有颜值就行。村里的大妈都知道抗日神剧没得看,每天打开电视,在电视剧时间都是抗战片,不看不行。看来电视台和导演是站在一边的。 事实上那些导演和编剧,都是十分聪明、极度狡猾的人,这些人多少都读过点书,他们之所以敢不断地拍,原因其实有多个: 1、因为曾经打不过人家,所以只好在影视剧里面丑化人家,求得心理安慰,这是一种弱者心态,是一种怨妇心理,是一种阿q式的无能,是一种深层次的自卑,这种人不敢直接面对敌人的强大与先进,也知道自己永远强不过人家,所以索性丑化敌人,闭上自己的眼睛,我管你多强大多先进,总之我不看、不知道、不学习,不超越。 2、导演和编剧们根本不敢在影视作品中哪怕稍微”美化”一下侵略者,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一顶”历史虚无主义”的大帽子,然后把你的片子给枪毙了,通不过,这样的话,剧组的巨大投资就泡汤了,怎样确保投资安全呢?丑化鬼子,越是丑化鬼子,就越是政治正确,越是丑化鬼子,自己就越安全。 3、导演和编剧们都知道,在中国收看抗日神剧的观众,都是些唱《爱情买卖》、跳广场舞、穿西裤配运动鞋、头皮耳垢眼屎鼻毛外露、读《知音》和《故事会》的low人,这个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求真实,只求发泄。你的文化产品必须要迎合这群人的口味,你才能挣到钱。 而且这个人群的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谁违背他们的口味,谁就是和钱作对。导演编剧们聪明得很,挣钱远比功德重要,我不挣有人挣。 所以当这群观众从《爱情买卖》的mtv切换到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画面,他们当然条件反射地叫好,他们当然不会意识到:丑化自己的敌人,事实上就是丑化自己的先烈,因为我们有一百多万的抗日将士,死在这群窝囊废的日本鬼子手上,既然是死在窝囊废手上,那么当然更是窝囊废。难道不是吗? 毫无疑问,这是亵渎先烈。这才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我们的影视剧,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面貌,这当然不是为了向侵略者致敬,而是为了衬托我们抗战英烈的伟大。 抗日神剧这种荒唐现象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是:长期的反日教育,已经使丑化鬼子这件事成为了政治正确,而这种政治正确,已经压倒了历史事实的重建,所以同样是反侵略的民族主义题材,人家韩国人可以拍出《鸣梁》和《最终兵器:弓》这种精品,而我们的文化界,却永远只有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零式战斗机、和充斥了荧屏的智障鬼子兵,这个时代的文化人,既愧对先烈,也愧对子孙。

编导模拟测验面试题

编导模拟测验面试题

————————————————————————————————作者:————————————————————————————————日期:

谈谈你的兴趣爱好。 说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导演并说明原因。 说出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作品并说明原因、 你为什么会选择报考本专业? 如果你这次考试失利。你会怎样面对? 你报考编导专业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会在国内读书大学还是出国留学?说明原因。举出你最喜爱的电视栏目并说明原因。 举出你最喜爱节目主持人并说明原因。 说明是广播电视编导?谈谈你的认识。 人的才学重要还是“颜值重要”?为什么? 你为本次考试都做过哪些准备? 谈谈你对本次考试的看法。 “抗日神剧”为什么屡屡出现?你对此有何看法? 介绍一下你的父亲。 介绍一下你的母亲。 描述一位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谈谈最感动你的一件事 你最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为什么? 你平时爱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 谈谈你心中的“美”是什么样子的。

谈一谈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人并说明你的理由。 电影应不应该是“梦”?为什么? 2015年国内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做简单评述。 2015年国际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做简单评述。 什么是“大片”?你认为中国母亲适不适合拍“大片”? 人生是否需要挫折?遇到挫折,你会怎样应对? 读大学是不是人生的必要经历?为什么?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否需要给“美”划定一道标准? 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家庭的影响重要还是自身的努力重要? 一部电影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谈谈你的理解。 什么是“大电影”?你会不会之支持“大电影”进影院? 目前,《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大制作”综艺节目获得很高的收视率,你是否认为电视节目中的“大制作”是一种流行趋势? 微信等应用带来的“软件设计”和真正的面对面社交有什么不同?你对此现象有什么看法? 人的性格会不会影响作品?你认为一个优秀导演应当具备有怎样的性格?

对抗日神剧的看法

对抗战剧的看法 讨论报告 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143 题目:你对现今抗日电视剧的看法 小组成员:余晓丽(组长)、吴凯玲、沈媛、王智渊、 王孙月、叶晓倩、江静、林倩、娄慧芬、邵 珊珊、何琴、吴丹丹 指导老师:周茂江 时间:二〇一五年四月 对抗战神剧的讨论报告 一、背景 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但是,这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却存在诸多问题 二、观点 1、游戏历史,丧失文化自尊 八年抗战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程度远远超出和平年代的人们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时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们又是和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的凡人,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刀枪不入。可在有的电视剧中,真实的英雄却被功夫了得的“超人”所取代,与日寇的残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侠传奇。电视剧《抗日奇侠》中的几位抗日奇侠,有的以绣花针为暗器,能不留痕迹在瞬

间致人死地;有的拥有铜头铁臂,能一掌断石,几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还有的会缩骨功、易容术、化骨绵掌,能避开子弹……在这接二连三、让人眼花缭乱的功夫炫技中,观众仿佛在观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侠传奇剧,全然忘了该剧特殊的时代背景及沉重的历史主题,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战的悲壮和牺牲的惨烈。还有就是过分强大中国士兵,弱小日本鬼子。 2、戏说史实,混淆民族记忆 电视剧创作离不了艺术加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不改变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鲜活起来,是电视剧创作的魅力,也是它的挑战所在。 而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者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不惜篡改历史,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违背史实,编造故事,误导观众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与《滇西1944》同类题材的《国际大营救》,同样是从一架失事的飞机开始的,故事的背景、时间及地点一致,失事起因与结果也大致相同,飞机所乘人员都携有军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军俘虏,然后我方展开营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虏的身份:一个是携有国际联盟作战机密的美国飞虎队上校,一个是携有远征军渡江作战部署的普通中国军人。如此雷同的剧情,又如此随性的设计,观众看后难辨真假,莫衷一是,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历史记忆中。 3、色情剧情泛滥,只为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 很多抗战剧中花很大篇幅描绘色情场面,很多是不必要的,可以一笔带过,但有些抗站剧中却出现了长达五分钟的激情场面。这是对抗战的侮辱,也对当代青少年造成了错误的价值导向。 4、过分强调敌后战场,忽视正面战场 游击战好像就是全部,总让人觉得打游击就是抗战火拼的全部,正面战场上的战士去哪了?多描写正面战场,正个抗战史不应该只有游击战和间谍战,正面战场应该占有更大的比重;多描写抗战的其他力量,抗战是全中国的事,我相信当时的中国社会各界不在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抗战的历史洪流中。

电影八佰观后感作文

电影八佰观后感作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电影八佰观后感作文篇1 实不相瞒,作为一名军迷、史迷,笔者对《八佰》有着强烈地期待(从笔者发的最早的预告片就能看出管虎新作《八佰》首曝预告孤军誓死护国燃到爆)。《八佰》是自20__年《百团大战》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又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大制作的历史战争片(20__年的《捍卫者》虽然也是抗战片,但是投资少,知名度也小的多)。 不同于很多抗战剧,《八佰》是有着真实的史实背景的。具体的笔者就不多说了,自行百度或看网上多如牛毛的科普贴,也可以回顾初高中历史书内容。 笔者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书抗日战争单元讲正面战场给淞沪会战不少笔墨,并着重提到了姚子青营长600壮士(500余人)守宝山县城和谢晋元副团长“八百壮士”守四行(háng)仓库的事(现在教科书对正面战场的篇幅和范围比对岸多不少) 电影八佰观后感作文篇2 从影片公布的信息来看,电影《八佰》耗资逾5亿,于20年底在苏州拍摄,历时230天。其中,剧组为1:1还原真实场景,挖了一条长达200米的“苏州河”。论布景花费,《八佰》在近代华语电影史上可算是名列前茅了。虽然影片中有多位知名影星参与,但鉴于出品方华谊兄弟、影片题材以及戏份的关系,我们认为明星片酬并不是《八佰》预算的大头。另从影片预告来看,战争场面相当震撼,预算确实

是花到了实处。 但是考虑到电影《八佰》临时(因技术原因)撤档,对于影片本身重新剪辑(为了过审)带来的剧情缺失、立意表达不明确等风险,我们认为电影《八佰》的票房下限大约在10亿左右,并降低了影片的票房上限预期,调整至20亿元。 显然,《八佰》是华谊兄弟的一步险棋。若是电影原版顺利上映,从题材、制作、卡司班底来看,20多亿票房基本没得跑了。但是考虑到为了上映而进行的妥协,确实是给片方带去了一定风险。 因此,我们预计电影《八佰》的票房大概率在15亿元左右。若影片经过撤档风波后依然没有丢掉本来的立意和精髓,那么有望冲击20亿朝上的票房成绩。只是即使达到这个成绩,对于华谊兄弟来讲,也只有30%左右的利润空间。毕竟5亿成本太高,而且话题又过于沉重,还放在这个贺岁档上映,想要票房超预期真是太难了。 另从电影《八佰》的拍摄历程来分析,我们判断该片的原预算应该在3亿左右,由于布景等因素大幅延长了影片的摄制周期,导致影片成本有所上升。 若是3亿就能拍出《八佰》,按照15-20亿的票房预期计算,华谊兄弟则有望收获67%-122%的收益空间,而不是现如今最多怕是只能赚30%的窘迫境地了。 电影八佰观后感作文篇3 首先感谢这部电影告诉了绝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的一件抗日英雄事件,《八佰》源自抗日期间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悲壮的一战,详细

“抗日神剧”成日本中文教材:爱国从来不是在嬉笑中回首铁与火

“抗日神剧”成日本中文教材:爱国从来不是在嬉笑中回首 铁与火! 原标题:“抗日神剧”成日本中文教材:爱国从来不是在嬉笑中回首铁与火! 这不是段子,霓虹人将国产“抗日神剧”做成了“教科书”!近日,一本题为《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的书在日本发行,并成为焦点。 书中汇总了21部抗日神剧,还设有“跟着抗日神剧学中文”的专栏。 “完全无视时代背景”成为这本怪味大杂烩的营销宣传语。87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破多少人的家国梦。87年后,“抗日神剧”完成了一次荒诞的文化“反攻”——尽管没有硝烟和军号,只有“丢人啊”的掩面而泣此起彼伏。“爱国喜剧” 听说自己刚才咬了一口的包子是炸弹,红军首长手一抖,包子应声而落。别慌,接下来并不是“全剧终”。这不过是“脍炙人口”的网络名剧《敌后便衣队传奇》的一幕。 这部电视剧在第一集便骄傲地亮出了自己的“神剧”身份。红军比武大会上,“爆破王”马洛兴高采烈地向领导们一一

递上包子。待领导逐个品尝后,他咬了一口包子,鼓着腮帮子回手一丢,平地顿起惊雷。原来,这是马洛发明的包子雷,“能吃也能炸”。而首长手中的包子雷安全落地,大概只能归功于敌我识别机制。 至此,“抗日神剧”这个剧种摆脱了曾经的扭扭捏捏,终于登峰造极。 其实,“抗日神剧”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们或是掌握了古老的东方秘法“枪斗术”,能够在八百里外一枪干掉鬼子;或是通晓大衍神算,提前便知抗战八年结束。但其实,这些最古老的“神剧”有不少不过是受了错误的字幕连累,也有些是被故意恶搞导致断章取义的效果。 但是,天才的编剧导演们很快发现这种新题材很为吃瓜群众喜闻乐见。于是,真正的“抗日神剧”纷纷粉墨登场。 有女战士在被侵略者凌辱后,仿佛八脉俱通一个鲤鱼打挺,起身持弓箭奋勇杀敌;有五花八门的传武大师轮番施展九阴白骨爪、太极神功等奇侠绝艺;也有谍报人员冒死盗出日军情报网名单,打开一看竟是A V女优的名录大全….. 种种奇闻,让不少网友感叹:“鬼子能坚持这么多年,真不容易”。 但与网络上弥漫的娱乐与吐槽相比,《抗日神剧读本》的作

从美剧看美国文化

从美剧看美国文化 会计144 段佳 从高中开始迷上了看美剧,也发现了美剧中一点点折射出来的美国精神以及慢慢渗透出来的美国文化。影视作品是很好的渗透文化的一把工具,各国都渴望利用自己在影视方面的作品渗透本国的一些精神文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看美剧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感受地道的发音,然而,精彩的剧情也是美剧迷们深深迷恋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样一种无形的环境中,一些美国文化也渐渐的为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美剧以其简短幽默而又贴近现实的故事情节和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美国以及美国人民所尊崇的价值理念。回想起看过的美剧,无论是启蒙剧《PRISON BREAK》的MICHAEL,还是连着追了好多年的《CRIMINAL MIND》萌萌哒的REID,或是《WHITE COLLAR》里超级帅的孔雀,每一个形象仿佛深深扎入脑海中挥之不去。从任何一个人物的身上,我们都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刻在美国人身上的印记。同样,我们应该学会在观看美剧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吸收和学习美剧所传达的向上乐观的精神,也要思考到美剧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以及它的广泛影响。 在美剧大火大热的今天,广电却频频传出封杀美剧的消息。理由竟是会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且不说破产的黄段子,GOT这么一部经典的美剧却在优酷土豆上等正规网站上消失的踪迹全无。但是在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完全的阻隔美剧的传播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么,美剧究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根本不是所谓的崇洋媚外,现在的青少年还有几个守着电视机看8点档的婆媳战争,有几个愿意坐着几个小时看毫无新意的抗日神剧。美剧能大火的原因大概有一下几个: 第一,相比国产剧来说,美剧制作绝对良心,花费成本相当高。根据统计的数据,当年拍《越狱》的时候,每一集的制作成本达到了1300万,超出了许多电 影的成本。并不是说投入成本越高的电影越成功,但像很多中国拍的科幻电 影有几个人愿意去花钱去电影院看,本该在制作上投入的资金,却没有好好 利用。而漫威电影却可以做到部部卖座。不得不承认,充足的资金更又利于 制作优秀的剧集。 第二,在选材上,就像上面所说的,“偶像青春”、“抗日神剧”、“婆媳战争”已经成了国产剧的代名词。像《FRINGE》《THE WALKING DEAD》《BREAKING BAD》 等等的众多涉及边缘题材的剧情,往往都是国产剧所不会涉及的范围。所谓 的青春爱情故事,抗日神剧已经是许多8090后童年的回忆,一成不变的风 格总是容易遭人唾弃,国产剧总是倾向于给人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不敢将人性的阴暗面直接的呈现在荧幕前,生怕影响青少年的成长,阉割版 武媚娘早就成了国产剧的笑柄。而美剧中涉及的敏感话题如外交关系和人类 终极命运等等题材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可观赏性。 第三,美剧所宣传的价值观是能被广大人多接受认可的。一部好的美剧需要好的人物与情节,需要细腻新颖和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美剧编剧最终也是一种普 世的价值观来制作的,正是因为这样,广为人所接受的世界观才使得美剧这 么大红大紫。 分析完美剧流行的原因,那么我们来关注一下它的内容,美剧究竟向我们传达了怎样一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抗日神剧”承载了太多 文章来源:武林外传游戏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1985077.html,/ 自从《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了那些充斥着牛鬼神蛇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便仿佛解了禁似的在网络和平媒上宣泄开来,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献身抗战红军、女侠遭鬼子强奸后身体像充了足了电的马达一样一举干掉一个排的日伪军……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荒诞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它的同义词似乎是庸俗化。 令正统意识形态卫道士们忧心如焚的不是别的,而是“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对这个观点,我当然也是同意的,尽管理由可能非常不同。但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因为就我所知道的,我们历史教课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胡编乱造一点也不比那些电视剧少,而且由于披了一件貌似严肃正经的学术外衣,就更具欺骗性,性质上也更加恶劣),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 只要稍微瞄几眼各地的电视剧频道,我们就会一目了然,当下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虽数量巨大,但题材无非只有三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抗日(谍战)片和清宫戏,剩下的第三类则是一些只有幼齿观众看得下去的浮于表面的当代都市言情剧。而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从一个地方的卫视换到另一个地方的卫视,那些抗战剧的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 《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70部。2013年前3个月,即将或已经投入拍摄的抗日剧就有30多部。我的一位生活在杭州的作者朋友前段时间去了趟横店,回来后在微信上告诉我,他在那里看到的除了“鬼子”,就是“赤匪”。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统统都是思想觉悟如此低下、想象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因此,问题显然不是出在抗战剧本身。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今后“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只有现在的1/10,那么《人民日报》和央视抨击的这些荧屏假恶丑现象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还是直说吧,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照我说其实更严重,正在日益朝“暴力化”、“迷信化”和“色情化”的方向豪迈前进——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无穷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所有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为了满足这些收视期待,那些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把上述所有调味料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但似乎天然拥有合法性的外衣中。如此,则东施效颦乃至削足适履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 用不着我明说,之所以会让抗战剧去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包括教化和娱乐),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是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的。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尤其是相对比较严肃和接近历史、现实真实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