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路分析基础》典型例题

《电路分析基础》典型例题

《电路分析基础》典型例题
《电路分析基础》典型例题

例2-15 用网孔法求图2-24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已知1=μ,1=α。 解:标出网孔电流及序号,网孔1和2的KVL 方程分别为

m1m2m362216I I I --=

m1m2m31262I I I U μ-+-=-

对网孔3,满足

m33I I α=

补充两个受控源的控制量与网孔电流关系方程

1m12U I =;3m1m2I I I =-

将1=μ,1=α代入,联立求解得 m1m2m34A 1A 3A I I I ===,,。

例2-21 图2-33(a )所示电路,当R 分别为1Ω、3Ω、5Ω时,求相应R 支路的电流。

(a ) (b ) (c ) (d )

图2-33 例2-21用图

解:求R 以左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由图2-33(b )经电源的等效变换可知,开路电压

V

2062222)428212(o1=++??++=U

注意到图2-33(b )中,因为电路端口开路,所以端口电流为零。由于此电路中无受控

源,去掉电源后电阻串并联化简求得

Ω=+?=

1222

2o1R 图2-33(c )是R 以右二端网络,由此电路可求得开路电压

V 48)444

(

o2=?+=U

输入端内阻为 Ω=2o2R

图2-24 例2-15用图

再将上述两戴维南等效电路与R 相接得图2-33(d )所示电路,由此,可求得

R =1Ω时, A 42114

20=++-=

I

R =3Ω时, A 67.23214

20=++-=I

R =5Ω时, 204

2A 125

I -==++

例3-10 在图3-26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原先未储能,已知U S = 12V ,R 1 = 1k Ω,R 2 = 2k Ω,C =10μF ,t = 0时开关S 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合上后电容的电压u C 、电流i C 、以及u 2、i 1的变化规律。

解:求初始值

C C (0)(0)0u u +-==

S

1C 1

(0)(0)12mA U i i R ++==

= 求稳态值

2

C S 12

R ()8V u U R R ∞=

=+ C ()0A i ∞=

S

112

()4mA U i R R ∞=

=+

求时间常数

12121

s 150

R R C R R τ?=

=+

写成响应表达式

t

150t τ

C C C C ()[(0)()]8(1)V u u u u e e --+=∞+-∞=-

t 150t τ

C C C C ()[(0)()]12mA i i i i e

e --+=∞+-∞=

t -150t τ1111()[(0)()](48)mA i i i i e e -+=∞+-∞=+

例3-11在图3-27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长时间处于“1”端,在t =0时将开关打向“2”端。用三要素法求t > 0时的u C 、u R 。

图3-27 例3-11图

图3-26例3-10图

解:求初始值

C C 24(0)(0)515V 35u u +-??

==?= ?+??

R C (0)(0)3015V u u ++=-=-

求稳态值

C ()30V u ∞= R ()0V u ∞=

求时间常数

3641050010s 2s RC τ-==???=

写成响应表达式

t -0.5t τC C C C ()[(0)()](3015)V u u u u e

e -+=∞+-∞=- t 0.5t τ

R R R R ()[(0)()]15V u u u u e

e -

-+=∞+-∞=-

例4-20 RLC 串联电路,已知R =30Ω、L =254mH 、C=80μF

,o 20)V u t =+,求:电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

解:

o 22020V U ?

=∠

L C j()30j(79.8-39.8)Z R X X =+-=+ o (30j40)5053.1=+=∠Ω o o o

22020 4.433.1A 5053

U I Z ?

?

∠===∠-∠ 220 4.4968VA S UI ==?=

o o cos 968cos[20(33.1)]581.2W P UI ?==?--= o o sin 968sin[20(33.1)]774.1Var Q UI ?==?--=

o o cos cos[20(33.1)]0.6λ?==--=

例4-22某个RLC 串联谐振电路中R =100Ω,C =150pF ,L =250μH ,试求该电路发生谐

振的频率。若电源频率刚好等于谐振频率,电源电压U =50V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容电压、电路的品质因数。

解:

60 5.1610rad/s ω===?

6

500 5.16108.21022 3.14

f z z ωπ?==H =?H ?

050A 0.5A 100

U I R =

== 1

5.162501290L C ωω==?Ω=Ω C 01

645V U I C ω=?= 12.9L

Q R ω=

=

例5-5 对称星形连接的三相负载,每相阻抗为(4j3)Z =+Ω,三相电源线电压为380V ,求三相负载的总功率。

解:已知线电压为

L 380V U =,则相电压为P L 220V U ==,

因此线电流

P

L 44A U I Z ===

负载的阻抗角为

P 3arctan 36.94

?==?

因此三相负载总的有功、无功和视在功率分别为

L L P cos 38044cos36.923.16kW P I ?=???=

L L P sin 38044sin 36.917.38kVar Q I ?==???=

L L 3804428.96kV A S I =?=?

2018四边形特殊四边形经典习题(附答案)

2018年暑假作业精编《四边形》 第一部分 基础题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D =2AB ,CE 平分∠BCD 交AD 边 于点E ,且AE =3,则AB 的长为( )A .4 B .3 C . 2 5 D .2 2.如图所示,如果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3.如图所示,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 ∥CD 的是( ) A . ∠3=∠4 B . ∠1=∠2 C . ∠D =∠DCE D . ∠D +∠ACD =180° 4.如图,△ABC 中,AB =AC =10,BC =8,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 则△CDE 的周长为( ) A.20 B.12 C.14 D.13 5.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6 B.8 C.10 D.12 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已知BC =10,则DE 的长为( ) A .3 B .4 C .5 D .6 7.矩形各内角的平分线围成一个( ) A .平行四边形 B .正方形 C .矩形 D .菱形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9.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C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菱形是正方形 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矩形是正方形 10.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D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在菱形ABCD 中,∠ABC =60o,AC =4,则BD 的长为 . 12.若点O 为□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点,且AO +BO =11cm ,则AC +BD = cm . 1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 =40o,则∠B = o. 14.如图, 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使它变为菱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 ____.(只需写出一个) 15. 如图, 口ABCD 中,AE ⊥ BD 于 E .∠EAC =30°,AE =3 则AC 的长等于 16.如图, ABCD 中,DB =DC ,∠C =70°,AE ⊥BD 于E ,则∠DAE =_____度. 17.如图,在□ABCD 中,∠A =120°,则∠D =_ _°. 18. 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_________. 19.20. 已知菱形的两对角线长分别为6和8,则菱形的面积为

电路各章习题及答案

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举例说明什么是测控? 答:(1) 测控例子: 为了确定一端固定的悬臂梁的固有频率,我们可以采用锤击法对梁进行激振,再利用压电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波形记录器记录信号波形,由衰减的振荡波形便可以计算出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2)结论: 由本例可知:测控是指确定被测对象悬臂梁的属性—固有频率的全部操作,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激振、拾振、记录、数据处理等,获取悬臂梁固有频率的信息的过程。 2. 测控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答:测控技术的任务主要有: 通过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测控,进行设备强度校验,提高产量和质量; 监测环境振动和噪声,找振源,以便采取减振、防噪措施; 通过测控,发现新的定律、公式等; 通过测控和数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 3. 以方框图的形式说明测控系统的组成,简述主要部分的作用。 测控系统方框图如下:

(2)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传感器是将被测信息转换成某种电信号的器件; ●信号的调理是把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和处理的形式; ●信号处理环节可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滤波 和分析; ●信号显示、记录环节将来自信号处理环节的信号显示或存贮。 ●模数(A/D)转换和数模(D/A)转换是进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相互转换,以 便用计算机处理。 4.测控技术的发展动向是什么? 传感器向新型、微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测控仪器向高精度、多功能、小型化、在线监测、性能标准化和低价格发展; 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向计算机为核心发展; 5. A precise optional signal source can control the output power level to within 1%. A laser is controlled by an input current to yield the power output. A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input current to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平行线的判定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如图③∵∠1=∠2,∴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2.如图④∵∠1=∠2,∴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如图⑦,∠D=∠EFC,那么() A.AD∥BC B.AB∥CD C.EF∥BC D.AD∥EF 2.如图⑧,判定AB∥CE的理由是() A.∠B=∠ACE B.∠A=∠ECD C.∠B=∠ACB D.∠A=∠ACE 3.如图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1=∠3,∴a∥b B.∵∠1=∠2,∴a∥b C.∵∠1=∠2,∴c∥d D.∵∠1=∠3,∴c∥d 4.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 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三、完成推理,填写推理依据: 1.如图⑩∵∠B=∠_______,∴AB∥CD() ∵∠BGC=∠_______,∴CD∥EF() ∵AB∥CD ,CD∥EF,∴AB∥____() 2.如图⑾填空: (1)∵∠2=∠B(已知) ∴AB__________() (2)∵∠1=∠A(已知) ∴__________() (3)∵∠1=∠D(已知) ∴__________()(4)∵_______=∠F(已知) 第1页

第2页 1 3 2 A E C B F 图10 ∴ AC ∥DF ( ) 3.已知,如图∠1+∠2=180°,填空。 ∵∠1+∠2=180°( )又∠2=∠3( ) ∴∠1+∠3=180°∴_________( ) 四、证明题 1.如图:∠1=?53,∠2=?127,∠3=?53, 试说明直线AB 与CD ,BC 与DE 的位置关系。 2.如图:已知∠A=∠D ,∠B=∠FCB ,能否确定ED 与CF 的位置关系, 请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 , ,且 . 求证:EC ∥DF. 4.如图10,∠1∶∠2∶∠3 = 2∶3∶4, ∠AFE = 60°,∠BDE =120°, 写出图中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 5.如图11,直线AB 、CD 被EF 所截,∠1 =∠2,∠CNF =∠BME。求证:AB∥CD,MP∥NQ. 6.已知:如图:∠AHF +∠FMD =180°,GH 平分∠AHM ,MN 平分∠DMH 。 求证:GH ∥MN 。 F 2 A B C D Q E 1 P M N 图11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报告解题技巧和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实用文档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及动态电路分析 、先根据题给条件确定故障是断路还是短路:两灯串联时,如果只1有一个灯不亮,则此灯一定是短路了,如果两灯都不亮,则电路一定是断路了;两灯并联,如果只有一灯不亮,则一定是这条支路断路,如果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干路断路。在并联电路中,故障不能是短路,因为如果短路,则电源会烧坏。、根据第一步再判断哪部分断路或短路。2两端电压,开关闭合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L2L21:L1与例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是什么?解:你先画一个电路图:两灯都不亮,则一定是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个接线柱跟电源两极相连接,这部分导线没断,那么只L1断路了。有示数很大,V2电压,V2,串联,电压表L1与L2V1测L1、例2都断示数很大,说明L2V1=0B、若而V2L2则L1短路而正常;电压。闭合开关后,两灯都不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路。测L2V1=0 、若A。首先根据题给条件:两灯都不BA。其实答案为解:可能你会错选相当于V2L2亮,则电路是断路,A肯定不正确。当断路时,此时连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它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因此示数很大。而此时的示数为零。由于测有电流通过,因此两端没有电压,因此L1V1标准文案. 实用文档 首先要分析串并联,这个一般的比较简单,一条通路串联,多条并联。

如果碰上了电压表电流表就把电压表当开路,电流表当导线。这个是因为电流表电压小,几乎为零。但电压表不同。此处要注意的是,电压表只是看做开路,并不是真的开路。所以如果碰上了一个电压表一个用电器一个电源串联在一起的情况,要记得。电压表是有示数的(话说我当时为这个纠结了好久)。还有一些东西光看理论分析是不好的,要多做题啊,做多得题,在分析总结以下,会好很多。而且如果有不会的,一定要先记下来,没准在下一题里就会有感悟、一.常见电路的识别方法与技巧 在解决电学问题时,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电路图中各个 用电器(电阻)的连接关系问题。不能确定各个电阻之间的连接关系,就无法确定可以利用的规律,更谈不到如何解决问题。因此正确识别电路是解决电学问题的前提。当然首先必须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图1(甲)、(乙)),这是简化、改画电路图的最终结果。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表法)、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标准文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经典四边形习题60道(附答案)

赵老师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1.已知:在矩形ABCD 中,AE ⊥BD 于E , ∠DAE=3∠BAE ,求:∠EAC 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BC=CD=a 且∠BCD=60?,E 、F 分别为梯形的腰AB 、 DC 的中点,求:EF 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 AD=BC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BD 平分∠ABC 交EF 于G ,EG=18,GF=10 求: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以AD , 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 ,DC 延长线 交BE 于F ,求证:F 是BE 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C ⊥CB , AC 平分∠A ,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 的长。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 、BF 、CG 、DH ,垂足分别是E 、F 、G 、H ,求证:EF ∥GH 。 7、已知:梯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_ D _ C _B _ C _ A _ B _ A _ B _ E _A _ B

赵老师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 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 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10、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AD 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 ,EF 交BC 于G ,交AC 于K ,交CD 于H ,求证:EG=GC=CH=HF 。 11、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取BE=AB , 若过E 作BD 的垂线EF 交CD 于F , 求证:CF=ED 。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D 的平分线相交于E ,AE 、 DE 与DC 、AB 延长线交于G 、F ,求证:AD=DG=GF=FA 。 13、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取一点E , _B _ C _B _ F _ B _ C _ F _ C _ D _ B _ F _ F _ G _ B _A _ E

模拟电路典型例题讲解

3.3 频率响应典型习题详解 【3-1】已知某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试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渐近波特图,并指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及中频增益A I 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1)由传递函数画波特图的方法;(2)由波特图确定放大器频响参数的方法。 由传递函数可知,该放大器有两个极点:p 1=-102rad/s ,p 2=-105rad/s 和一个零点z =0。 (1)将A (s )变换成以下标准形式: (2)将s =j ω代入上式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写出其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表达式如下: 对A (ω)取对数得对数幅频特性: (3)在半对数坐标系中按20lg A (ω)及φ(ω)的关系作波特图,如题图3.1所示。

由题图3.1(a )可得,放大器的中频增益A I =60dB ,上限频率f H =105/2π≈15.9kHz , 下限频率f L =102/2π≈15.9Hz 。 【3-2】已知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试问该放大器的中频增益、上限频率及增益带宽积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由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确定其频率参数的方法。 将给出的频率特性表达试变换成标准形式: 则 当ω = 0时,A (0) =200,即为放大器的直流增益(或低频增益)。 当ω =ωH 时, ωH =106rad/s 相应的上限频率为 由增益带宽积的定义可求得:GBW=│A (0)·f H │≈31.84MHz 思考:此题是否可用波特图求解? 【3-3】已知某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β的频率特性波特图如题图3.2(a )所示,试写出β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分别指出该管的ωβ、ωT 各为多少?并画出其相频特性的渐近波特图。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 一、填空 1.如图1若∠A=∠3,则 ∥ ;若∠2=∠E ,则 ∥ ;若∠ A +∠ = 180°,则 ∥ . 2.同一平面内若a⊥c,b⊥c,则a b .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6.如图4,∠1、∠2、∠3、∠4、∠5中, 同位角有 内错角有 ; 同旁内角有 . 7.如图5,填空并在括号中填理由: (1)由∠ABD =∠CDB 得 ∥ ( ); (2)由∠CAD =∠ACB 得 ∥ ( ); (3)由∠CBA +∠BAD = 180°得 ∥ ( ) 8.如图6,尽可能多地写出直线l 1∥l 2的条件: . 9.如图7,尽可能地写出能判定AB∥CD 的条件来: . 10.如图8,推理填空: (1)∵∠A =∠ (已知),∴AC∥ED( ); (2)∵∠2 =∠ (已知),∴AC∥ED( ); (3)∵∠A +∠ = 180°(已知),∴AB∥FD( ); (4)∵∠2 +∠ = 180°(已知),∴AC∥ED( ) 11.如图③ ∵∠1=∠2,∴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 )。 13.如图⑤ ∠B=∠D=∠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⑥ ∵ AB ⊥BD ,CD ⊥BD (已知) ∴ ∠B = 180° ∠D = 180° ∴∠B= ∠D A C B 4 1 2 3 5 图4 a b c d 1 2 3 图3 A B C E D 1 2 3 图1 图2 4 3 2 1 5 a b 1 2 3 A F C D B E 图8 A D C B O 图5 图6 5 1 2 4 3 l 1 l 2 图7 5 4 3 2 1 A D C B

第3章多级放大电路典型例题

分析:(1)中频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或交流等效电路) (2)计算A u ])1([72be25i2be1i2 31u1R r //R R r R //R A ββ++=-=其中: be172be2531u1]} )1([{r R r //R //R A ββ++-=或者: 72be2L 62u2)(1R r R //R A ββ++-= u2u1u A A A ?= (3)计算R i :be121i r //R //R R = (4)计算R o :6o R R =

分析:(1)中频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或交流等效电路) (2)计算A u 3 2 be2 i2 be1 1 i2 2 1 1u 1R) ( r R r R ) R // R ( Aβ β + + = + - =其中: be1 1 3 2 2 2 1 1u } ) 1( [ { r R R r // R A be + + + - = β β 或者: 1 ) 1( ) 1( u2 3 2 2 3 2 2 u ≈ + + + =A R r R A be 或者: β β u2 u1 u A A A? = (3)计算R i: be1 1 i r R R+ = (4)计算R o: 2 2 be2 3 o1β + + = R r // R R

分析:(1)中频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或交流等效电路) (2)计算A u 2 1u A A A ?= (3)计算R i (4)计算R o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同单管放大电路的方法,此处略。 123be211be1123be2(1)()1(1)() R R r A A r R R r ββ+==++∥∥ 或者 ∥∥242be2 R A r β=-i 1be1123be2[(1)()] R R r R R r β=++∥∥∥o 4 R R =

四边形经典试题50题及答案

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1.已知:在矩形ABCD中,AE?BD于E, ∠DAE=3∠BAE ,求:∠EAC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BC=CD=a 且∠BCD=60?,E、F分别为梯形的腰AB、 DC的中点,求:EF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 AD=BC,E、F分别为AD、BC的中点,BD 平分∠ABC交EF于G,EG=18,GF=10 求: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中,AB∥CD,以AD, A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DC延长线 交BE于F,求证:F是BE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中,AB∥CD,AC?CB, AC平分∠A,又∠B=60?,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的长。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BF、CG、DH,垂足分别是E、F、G、H,求证:EF∥GH。 7、已知:梯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_B_C _A_B _A_B _E _A _B _B _B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 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 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10、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AD 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 ,EF 交BC 于G ,交AC 于K ,交CD 于H ,求证:EG=GC=CH=HF 。 11、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取BE=AB , 若过E 作BD 的垂线EF 交CD 于F , 求证:CF=ED 。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D 的平分线相交于 E ,AE 、DE 与DC 、AB 延长线交于G 、F ,求证:AD=DG=GF=FA 。 13、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取一点E , 延长BC 到F ,使CF=CE , 求证:BE?DF _C _B _F _B _C _F _C _D _B _F _ F _G _B _D _A _E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典型例题分析

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典型例题分析 第一部分:例题剖析 例1.求以下电路的输出表达式: 解: 例2.由3线-8线译码器T4138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请写出输出函数式. 解: Y = AC BC ABC = AC +BC + ABC = C(AB) +CAB = C (AB) T4138的功能表 & &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Y 6 Y 7 “1” T4138 A B C A 2A 1A 0Ya Yb S 1 S 2 S 30 0 00 0 10 1 00 1 11 0 01 0 11 1 01 1 1 S 1S 2S 3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 A 2A 1A 0Y 0Y 1Y 2Y 3Y 4Y 5Y 6Y 70 1 1 1 1 1 1 11 0 1 1 1 1 1 11 1 0 1 1 1 1 11 1 1 0 1 1 1 11 1 1 1 0 1 1 11 1 1 1 1 0 1 11 1 1 1 1 1 0 11 1 1 1 1 1 1 0

例3.分析如图电路,写出输出函数Z的表达式。CC4512为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解: 例4.某组合逻辑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试用最少数目的反相器和与非门实现电路。(表中未出现的输入变量状态组合可作为约束项) CC4512的功能表 A ? DIS INH 2A 1A 0Y 1 ?0 1 0 0 0 00 00 00 0 0 0 0 00 0 ?????0 0 00 0 10 1 00 1 11 0 0 1 0 11 1 01 1 1 高阻态  0D 0D 1D 2D 3D 4D 5D 6D 7 Z CC4512 A 0A 1A 2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DIS INH D 1 D A B C D Y 0 0 0 0 1 0 0 0 1 0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0 CD AB 00 01 11 1000 1 0 0 101 0 1 0 1 11 × × × ×10 0 1 × × A B 第一步画卡诺图第三步画逻辑电路图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有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练习题(有答案) 平行线的判定专项练习60题(有答案) 1.已知:如图,BE平分∠ABC,∠1=∠2.求证:BC∥DE. 2.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 3.如图所示,AB⊥BC,BC⊥CD,BF和CE是射线,并且∠1=∠2,试说明BF∥CE. 4.如图,AB⊥BC,∠1+∠2=90°,∠2=∠3,求证:BE∥DF. 5.如图,OP平分∠MON,A、B分别在OP、OM上,∠BOA=∠BAO,那么AB平行于ON吗?若平行,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平行,请说明理由. 6.已知:如图,∠1=∠2,∠A=∠C.求证:AE∥BC. 平行线的判定--- 第 1 页共 1 页 7.已知,如图B、D、A在一直线上,且∠D=∠E,∠ABE=∠D+∠E,BC是∠ABE的平分线,

求证:DE∥BC. 8.如图,已知∠AEC=∠A+∠C,试说明:AB∥CD. 9.如图,已知AC∥ED,EB平分∠AED,∠1=∠2,求证:AE∥BD. 10.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于E、F,已知:∠1=105°,∠2=75°,求证:AB∥CD. 11.如图,∠D=∠A,∠B=∠FCB,求证:ED∥CF. 12.如图,已知AB⊥BC,CD⊥BC,∠1=∠2,求证:EB∥FC.平行线的判定--- 第 2 页共 2 页 13.如图所示所示,已知BE是∠B的平分线,交AC于E,其中∠1=∠2,那么DE∥BC吗?为什么?

14.如图,已知∠C=∠D,DB∥EC.AC与DF平行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15.如图,AC⊥AE,BD⊥BF,∠1=35°,∠2=35°,求证:AE∥BF. 16.如图,已知AB∥CD,∠1=∠2,求证:BE∥CF. 17.已知∠BAD=∠DCB,∠1=∠3,求证:AD∥BC. 18.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DE∥CA,并且交AB与点E,∠1=∠2,DF与AB是否平行?为什么? 平行线的判定--- 第 3 页共 3 页 19.如图,已知:∠C=∠DAE,∠B=∠D,那么AB平行于DF吗?请说明理由. 20.如图,已知点B在AC上,BD⊥BE,∠1+∠C=90°,问射线CF与BD平行吗?说明理由.

(完整)初中数学经典四边形习题50道(附答案)

经典四边形习题 50道(附答案) 1.已知:在矩形ABCD 中,A E ⊥BD 于E , ∠DAE=3∠BAE ,求:∠EAC 的度数。 2.已知:直角梯形ABCD 中,BC=CD=a 且∠BCD=60度,E 、F 分别为梯形的腰AB 、 DC 的中点,求:EF 的长。 3、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 AD=BC ,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BD 平分∠ABC 交EF 于G ,EG=18,GF=10 求:等腰梯形ABCD 的周长。 4、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以AD , A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 ,DC 延长线 交BE 于F ,求证:F 是BE 的中点。 5、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AC ⊥CB , AC 平分∠A ,又∠B=60度,梯形的周长是 20cm, 求:AB 的长。 6、从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的各顶点作对角线的垂线AE 、BF 、CG 、DH ,垂足分别是E 、F 、G 、H ,求证:EF ∥GH 。 7、已知:梯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为E _ D _ C _B _ C _ A _ B _ A _ B _ E _A _ B

若在平行边的一边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 , 使S ABC ?=S EBF ?,求证:DF ∥AC 。 8、在正方形ABCD 中,直线EF 平行于 对角线AC ,与边AB 、BC 的交点为E 、F , 在D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G ,使AG=AD , 若EG 与DF 的交点为H , 求证:AH 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 9、若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边AB 为边, 在三角形ABC 的外部作正方形ABDE , AF 是BC 边的高,延长FA 使AG=BC ,求证:BG=CD 。 10、正方形ABCD ,E 、F 分别是AB 、AD 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AE=AF=AC ,EF 交BC 于G ,交AC 于K ,交CD 于H ,求证:EG=GC=CH=HF 。 11、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取BE=AB , 若过E 作BD 的垂线EF 交CD 于F , 求证:CF=ED 。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D 的平分线相交于E ,AE 、 DE 与DC 、AB 延长线交于G 、F ,求证:AD=DG=GF=FA 。 13、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任取一点E , _B _ C _B _ F _ B _ C _ F _ C _ D _ B _ F _ F _ G _ B _A _ E

电路分析典型习题与解答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典型习题与解答

目录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 1.1、本章主要内容: (1) 1.2、注意: (1) 1.3、典型例题: (2) 第二章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3) 2.1、本章主要内容: (3) 2.2、注意: (3) 2.3、典型例题: (4)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7) 3.1、本章主要内容: (7) 3.2、注意: (7) 3.3、典型例题: (7) 第四章分解方法与单口网络 (9) 4.1、本章主要内容: (9) 4.2、注意: (10) 4.3、典型例题: (10) 第五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12) 5.1、本章主要内容: (12) 5.2、注意: (12) 5.3、典型例题: (12) 第六章一阶电路 (14) 6.1、本章主要内容: (14) 6.2、注意: (14)

6.3、典型例题: (15) 第七章二阶电路 (19) 7.1、本章主要内容: (19) 7.2、注意: (19) 7.3、典型例题: (20) 第八章阻抗与导纳 (21) 8.1、本章主要内容: (21) 8.2、注意: (21) 8.3、典型例题: (21) 附录: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24) 说明 (25)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讲解电路集总假设的条件,描述电路的变量及其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元件的性质以及支路电流法。 1.2、注意: 1、复杂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真实方向往往很难确定,电路中只标出参考 方向,KCL,KVL均是对参考方向列方程,根据求解方程的结果的正负与 参考方向比较来确定实际方向. 2、若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为关联的参考方向, 此时元件的吸收功率P吸=UI,或P发=-UI 若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为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此时元件的吸收功率P吸=-UI,或P发=UI 3、独立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给定的函数,端电流由外电路确定(一般不为0) 独立电流源的端电流是给定的函数,端电压由外电路确定(一般不为0) 4、受控源本质上不是电源,往往是一个元件或者一个电路的抽象化模型, 不关心如何控制,只关心控制关系,在求解电路时,把受控源当成独立 源去列方程,带入控制关系即可. 5、支路电流法是以电路中b条支路电流为变量,对n-1个独立节点列KCL 方程,由元件的VCR,用支路电流表示支路电压再对m(b-n+1)个网 孔列KVL方程的分析方法.(特点:b个方程,变量多,解方程麻烦)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证明练习题精选

精品文档 平行线的判定证明练习题精选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只要同旁内角相等,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 2.如图①,如果直线1l ⊥OB ,直线2l ⊥OA ,那么1l 与 2l 一定相交。( ) 3.如图②,∵∠GMB=∠HND (已知)∴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二.填空题: 1.如图③ ∵∠1=∠2,∴_______∥________( )。 ∵∠2=∠3,∴_______∥________( )。 2.如图④ ∵∠1=∠2,∴_______∥________( )。 ∵∠3=∠4,∴_______∥________( )。 3.如图⑤ ∠B=∠D=∠E ,那么图形中的平行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⑥ ∵ AB ⊥BD ,CD ⊥BD (已知) ∴ AB ∥CD ( ) 又∵ ∠1+∠2 = 180(已知) ∴ AB ∥EF ( ) ∴ CD ∥EF ( ) 三.选择题: 1.如图⑦,∠D=∠EFC ,那么( ) A .AD ∥BC B .AB ∥CD C .EF ∥BC D .AD ∥EF 2.如图⑧,判定AB ∥CE 的理由是( ) A .∠B=∠ACE B .∠A=∠ECD C .∠B=∠ACB D .∠A=∠AC E 3.如图⑨,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1=∠3,∴a ∥b B .∵∠1=∠2,∴a ∥b C .∵∠1=∠2,∴c ∥d D .∵∠1=∠2,∴c ∥d 4.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 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 ∥b 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四.完成推理,填写推理依据: 1.如图⑩ ∵∠B=∠_______,∴ AB ∥CD ( ) ∵∠BGC=∠_______,∴ CD ∥EF ( ) ∵AB ∥CD ,CD ∥EF , ∴ AB ∥_______( ) 2.如图⑾ 填空: (1)∵∠2=∠B (已知) ∴ AB__________( ) (2)∵∠1=∠A (已知) ∴ __________( ) (3)∵∠1=∠D (已知)

中考数学平行四边形-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平行四边形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问题情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来求解的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等积法,此方法是我们解决几何问题的途径之一. 例如:张老师给小聪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AB=3,AD=6,问△ABC的高AD与CE的比是多少? 小聪的计算思路是: 根据题意得:S△ABC=1 2 BC?AD= 1 2 AB?CE. 从而得2AD=CE,∴ 1 2 AD CE 请运用上述材料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类比探究) 如图2,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上,且AF=CE,并相交于点O,连接BE、BF, 求证:BO平分角AOC. (2)(探究延伸) 如图3,已知直线m∥n,点A、C是直线m上两点,点B、D是直线n上两点,点P是线段CD中点,且∠APB=90°,两平行线m、n间的距离为4.求证:PA?PB=2AB. (3)(迁移应用) 如图4,E为AB边上一点,ED⊥AD,CE⊥CB,垂足分别为D,C,∠DAB=∠B, AB=34,BC=2,AC=26,又已知M、N分别为AE、BE的中点,连接DM、CN.求 △DEM与△CEN的周长之和.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4 【解析】 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F和△BCE的面积相等,过点B作OG⊥AF于

G,OH⊥CE于H,从而得出AF=CE,然后证明△BOG和△BOH全等,从而得出 ∠BOG=∠BOH,即角平分线;(2)、过点P作PG⊥n于G,交m于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PF和△DPG全等,延长BP交AC于E,证明△CPE和△DPB全等,根据等积法得出 AB=AP×PB,从而得出答案;(3)、,延长AD,BC交于点G,过点A作AF⊥BC于F,设CF=x,根据Rt△ABF和Rt△ACF的勾股定理得出x的值,根据等积法得出AE=2DM=2EM,BE=2CN=2EN, DM+CN=AB,从而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 同理:EM+EN=AB 详解:证明:(1)如图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S△ABF=S?ABCD,S△BCE=S?ABCD,∴S△ABF=S△BCE, 过点B作OG⊥AF于G,OH⊥CE于H,∴S△ABF=AF×BG,S△BCE=CE×BH, ∴AF×BG=CE×BH,即:AF×BG=CE×BH,∵AF=CE,∴BG=BH, 在Rt△BOG和Rt△BOH中,,∴Rt△BOG≌Rt△BOH,∴∠BOG=∠BOH, ∴OB平分∠AOC, (2)如图3,过点P作PG⊥n于G,交m于F,∵m∥n,∴PF⊥AC, ∴∠CFP=∠BGP=90°,∵点P是CD中点, 在△CPF和△DPG中,,∴△CPF≌△DPG,∴PF=PG=FG=2, 延长BP交AC于E,∵m∥n,∴∠ECP=∠BDP,∴CP=DP, 在△CPE和△DPB中,,∴△CPE≌△DPB,∴PE=PB, ∵∠APB=90°,∴AE=AB,∴S△APE=S△APB, ∵S△APE=AE×PF=AE=AB,S△APB=AP×PB, ∴AB=AP×PB,即:PA?PB=2AB; (3)如图4,延长AD,BC交于点G,∵∠BAD=∠B, ∴AG=BG,过点A作AF⊥BC于F, 设CF=x(x>0),∴BF=BC+CF=x+2,在Rt△ABF中,AB=, 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B2﹣BF2=34﹣(x+2)2,在Rt△ACF中,AC=, 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C2﹣CF2=26﹣x2, ∴34﹣(x+2)2=26﹣x2,∴x=﹣1(舍)或x=1,∴AF==5, 连接EG,∵S△ABG=BG×AF=S△AEG+S△BEG=AG×DE+BG×CE=BG(DE+CE),

电路各章重点题型解答 第二章

第二章 2-2电路如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已给定。求: (1)电压u 2和电流i 2 ; (2)若电阻R 1增大,问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 解: (1) S 3232i R R R i += S 323 2222i R R R R i R u += = (2) 若R 1增大,则 R 1上的电压增大,另外,R 1增大时还会影响电 流源电压,因为 S 2R i u u u u 1S -+= 2-4求图示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其中R 1= R 2=1Ω,R 3= R 4=2Ω,R 5=4Ω,G 1= G 2=1S , R=2Ω。 解: (a)图中R 4短路,原电路等效为 Ω =+ ++=4.4R 1 R 1R 11R R 3215ab (c) 原电路可变换为 i S 3 4 a R 5 (a) b R 3 a b R 2 R 4 ( f ) a b 2Ω

由于21R R =,43R R =,故K 闭合时的等效电阻ab R 与K 打开时的相等。 ()()Ω=++=5.1R R R R R 4231ab (f)将图中1Ω,1Ω,2Ω的Y 形(兰线示之),2Ω,2Ω,1Ω的Y 形分 别转化成等值的△形,则这个等值△形的电阻分别为 Ω= ??? ???++??? ?? ?++=?9202212112121R ab Ω= ??? ???++??? ?? ?++=?21401222221111R ac Ω ==??920 R R ab bc 则该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Ω=++??? ??+?= +?+ +? ??? ??+?+=? ???????269.11920 214092019202140920R 2R 2R R R 2R 2R R R bc bc ac ab bc bc ac ab ab 2-9试问: (1) 图a 中,R ab <16Ω还是R ab >16Ω; (2) 图b 中,R ab <16Ω还是R ab >16Ω; (3) 图c 中,R ab <16Ω还是R ab >16Ω;为什么? 解:(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图(a)电路可用下图电路等效。其中 16u 98.0105i 98.0105u ab 33d ??-=??-= ab u 25.306-= 若u ab >0,则()3 d ab 1105100u u i ?+-=>0 故R ab <16Ω (2) 这时u d =306.25u ab >u ab ,则i 1<0,故R ab >16Ω a 5K Ω ( c) a b 5K Ω (a) a b 5K Ω (b) a b Ω u d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第1题第2题 A.6对B.8对C.10对D.12对 2.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 5.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这两个角的差为40°,则这两角的度数分别是()A.150°和110°B.140°和100°C.110°和70°D.70°和30° 6.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第6题第7题 A.40°B.50°C.60°D.不能确定 7.如图,AB∥CD,且∠BAP=60°﹣α,∠APC=45°+α,∠PCD=30°﹣α,则α=()A.10°B.15°C.20°D.30°

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9.已知∠AOB=40°,∠CDE的边CD⊥OA于点C,边DE∥OB,那么∠CDE等于()A.50°B.130°C.50°或130°D.100° 10.如图,AB∥CD∥EF,AF∥CG,则图中与∠A(不包括∠A)相等的角有() 第10题第11题 A.5个B.4个C.3个D.2个 11.如图所示,BE∥DF,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A.5对B.6对C.7对D.8对 12.已知∠A=50°,∠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B的两边,则∠B=() A.50°B.130°C.100°D.50°或130° 13.如图所示,DE∥BC,DC∥FG,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共有() 第13题第14题 A.6对B.5对C.4对D.3对 14.如图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A.42°、138°B.都是10°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及典型例题(超级有用)

例5:如图所示,当接通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 动,则故障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B.L2的灯丝断了 C.L1的接线短路D.L2的接线短路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

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 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 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 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 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 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 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