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兰溪天福山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兰溪天福山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 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填表说明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由2大类、13中类、24小类指标组成,是对历史文化村镇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的综合评价,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其填报的资料、数据、图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每项指标评定分值的必要依据。为做好《评价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工作,现将有关指标释义说明如下: 《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2大类指标。 一、价值特色方面 价值特色是名镇(村)评价的基础和核心,由10个中类、17个小类指标组成,分别涉及名镇(村)的历史影响、古迹建筑、街巷景观、空间格局、文化民俗以及生活延续等方面。 (一)历史久远度 历史久远度反映名镇(村)历史形成发展的久远程度,具体评价由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来确定。 1、现存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最早修建年代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1,且当前尚1评价范围: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均应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以下

存历史传统建筑、文物古迹遗址的最早修建年代(历史上经过部分或完全修复的,以尚能观察到和鉴别的建筑遗迹最早年代为准)。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的历史久远度。 (2)资料填报:注明古迹建筑具体名称、最早修建年代(附有效证明文件,包括县级以上史志资料或文物行政部门的鉴定意见)。提供该古迹建筑的文字简介2、现状照片3。 (二)文物价值(稀缺性) 本项指标反映名镇(村)拥有文物古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稀缺程度,具体评价由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来确定。 2、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 (1)是指位于现状镇区(村落)建成区范围之内,拥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 同。 2文字简介:包括古迹建筑的地理位置、历史形成、价值特色、修复保存等情况,定性与定量描述相结合,word格式编 辑,300字左右。以下同。 3现状照片:能反映古迹建筑价值特色、现存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彩色照片2-3张,JPG格式,每张照片大小在500kb左 右。以下同。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青岛)产业基地 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一、传统文化说明 5000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哲学文化传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儒、佛、道三位一体建构的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历经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几种典型的哲学形态,但其中的精华却体现出了继承性,这些便构成了中国的哲学传统,具体而言,主要有: 1.以求善为主导,强调人与天的合一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文化在于求善,西方注重求真。在求善哲学的指引下,山东孔孟提出了“仁政”说,性善说,这些学说对后世哲学及统治阶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给这片大地带来深邃而古老的文化智慧。在求善基础上,中国古代乃至当今中国人都强调天与人的合一。这里的“天”与自然意义的“天”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更在于突出完善的道德属性及它与人的根本性存在的本体性关系。它有点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能化育万物,公正赏罚人间,天命是世间一切道德礼法的最高根据。“获罪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及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居敬”“立诚”“格物致知”的修养法则都体现了人性与天理的沟通、融合、统一。总之,在中国的哲学传统中都潜存着这样一个逻辑进程:做人之始,当以德为本,修养身心,以成就圣贤,一旦得道,即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上通天道,下化万民。这一信念,是为中华民族理想信念的核心部分。 2.以道德为根本,强调寡欲中庸。中国哲学传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它始终以伦理观念、道德修养为主线。在古代,周天子提出了“敬德”,“保民”,孟子以“仁、义、礼、智”四端界定人性之本,这些均强调了德的根本性地位。在实现这一理想的途径选择中,中国人大都趋向于寡欲、去欲。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董仲舒提出了“正视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宋代,那些理学家们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律条。我国哲学克己寡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内向、含蓄、中庸调和、注重平衡。 3.在人生态度上,强调出世与入世的互补。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出世与入世。出世主要为佛家与道家所推崇,强调修心养性;入世则主要为儒家所宣扬,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世与入世的价值取向互相补充、融合,成为中国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时又通过对经济、政治等经文化形态的影响来制约经济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传统决定下的民族的潜意识心理,它在哲学文化传统间接作用经济发展中充当着链条的角色。 二、传统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文化主要是人们的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一般而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制度经济文化,公司或企业文化,居民经济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7.10.07 【实施日期】2017.10.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年4月22日国务院令第524号发布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的关键是活化,这就要摆脱当下的两个极端观念和做法:一是不研究文化本身的民间化、民俗化和民族化认知度和文化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不管特定市场人群是否喜好,一味就文化谈文化,不接市场地气,最后把文化生生地套进了展览馆,或者类城市化公园;二是压根就不因于市场而确定文化主题,最后是东拉西扯、无中生有,把一个项目弄成了毫无厘头的大杂烩,弄成了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雷同化的、小半径的、短期的、区域化的、大众化的、游乐性休闲产品,由于没有主题,最后捯饬得连个线路和功能区都捋不清楚,连个景观地标都不好设计,连个建筑风格都不好确定,更不用奢谈产品文化体验度,至于品牌推广,那就是豆腐拴麻绳——提不得。这两种做法,根本就谈不上文化和旅游融合,里外两层皮,不搭伙。 从旅游角度讲,文化的物态化不如活态化,文化的景观化不如沉浸化,文化的组织化不如原态化,因为归根结底旅游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的原生活体验,既如此,旅游者当然喜欢生活其中、沉浸其中、体验其中,感知与感受更真切、更原态、更纯粹的生活。否则,便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一、文化与旅游特征 1.创意性的吸引物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生命力之所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实现人气聚集,引爆区域,打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2.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传统旅游项目以静态展示为主,体现的仅仅是观光功能,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现代人对旅游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想赋予传统的文化以生命力,强化旅游项目的竞争力,需将地域文化与世界品牌、科技和资本高效对接,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及丰富演艺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以呈献给旅游者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 3.创建大产业体系 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创立多元盈利途径 盈利途径的打造是旅游业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产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 而文化创意与旅游业互动之后,可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盈利、开发旅游经营项目盈利、树立产品品牌盈利、升值产品价值盈利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不仅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能保障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二、文化与旅游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至2014)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2003)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2005)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18、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19、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2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21、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22、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23、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 24、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 25、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6、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 27、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 28、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 29、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30、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31、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 32、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 33、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 34、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2007)名单 1、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 2、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3、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4、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 5、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6、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 7、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8、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9、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 10、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 1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 12、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 13、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15、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 16、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 17、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 18、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 19、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 20、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 21、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22、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 24、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 25、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 26、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 27、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 28、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 29、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 30、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 31、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 32、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 33、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 34、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 35、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4号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经2008年4月2日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体验视角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基于体验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摘要: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单一,深度研发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用来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纪念产品等现状。为了很好地设计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应当坚持多元化、整体规划、不断创新等设计理念,遵循提炼准确、合适的体验主题;积极营造完整的体验氛围;设计高参与性的体验项目;增强对纪念品的体验规划等4个设计与研发步骤,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的价值,进而拓展与延续产品的价值,创造源源不断的旅游经济收益。 一、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的文化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但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而且别具特色,例如发展型、理想型、修学型、奇异型、休闲型等文化旅游产品。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正日趋成为国内非常具有竞争实力的核心产品,不仅在国内与国外的旅游市场上产生了重大的吸引力,而且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可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旧有一些因素影响与制约着文化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单一,深度研发不够。 当前,国内大部分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形态十分单一。而宗教文化、古代建筑、文物古迹等景观文化旅游产品的展现形式也比较原始、单一,游客对这些古代文化景观内涵的欣赏和体验绝大部分是通过导游员的解说介绍或者自己对文字

解说牌的领悟,而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展示的机会匮乏。此外,大部分的文化旅游产品都是静态展示,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的项目非常少,这就使得大多数游客都是“走马观花”、“赶赶场”,记忆并不深刻,难以获得忘怀的体验。 二是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创新意识不足。 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和创新意识不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主题文化公园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据悉,国内目前一共有超过3000个主题公园,只有深圳市锦绣中华、欢乐谷等点的营销较为成功外,其他的点绝大多数均处在亏空状态。其中体验的主题不突出、游客获得的体验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国内大部分文化主题公园带有盲目的模仿性,缺乏创新意识,使得自己的主题文化公园主题设置不突出,缺乏独特的创意,游客们自然获得的旅游体验就不深刻。除此之外,国内部分文化主题公园往往主题确定后,往往是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常年累月下去经营疲乏,游客看过一次之后就不想再来了,无法保持文化旅游的持续性,这也是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是缺乏用来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纪念产品。 纪念产品作为一种深化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工具,它往往能够给人们一种后续的“我到过哪里,我做过什么”的旅游价值的回味与享受。伴随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往往能够制出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时一个很好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方式。可是截至当前,国内多数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 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 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10,11] 1.2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中主要的开发模式有建设民俗旅游地,民俗活动事项,构造文化景观,节庆旅游,主题旅游节,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表演节目,特色饮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服务。[5]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 区大社镇 (4) ;井陉县天长镇 (4) ;涉县固新镇 (5) ;武安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 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 年 3月 10 日,共公布 6批 252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按地区分布,名单如下(括号内数字为对应的公布 批次) 北京市( 1 处) 密云县古北口镇 (4) 天津市( 1 处) 西青区杨柳青镇 (4) 。 河北省( 8 处) 蔚县暖泉镇 (2) ;永年县广府镇 (3) ; 邯郸市峰峰矿 反映 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 截止 2014 第一批, 2003 年 10 月 8 日公布,共 10 处 第二批, 2005 年 9 月 16 日公布,共 34 个 第三批, 2007 年 5 月 31 日公布,共 41 个 第四批, 2008 年 10 月 14 日公布,共 58 个 第五批, 2010 年 12 月 13 日公布,共 38 个 第六批: 2014 年 3 月 10 日公布,共 71 处

冶陶镇(5) ;武安市伯延镇(6) ;蔚县代王城镇(6) 。 山西省( 8 处) 灵石县静升镇(1) ;临县碛口镇(2) ;襄汾县汾城镇(3) ;平定县娘子关镇(3) ;泽州县大阳镇(4) ;天镇县新平 堡镇(5) ;阳城县润城镇(5);泽州县周村镇(6)。 内蒙古自治区( 4 处) 喀喇沁旗王爷府镇(4) ;多伦县多伦淖尔 镇(4);丰镇 市隆盛庄镇(6) ;库伦旗库伦镇(6) 。 辽宁省( 4 处) 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2) ;海城市牛庄镇 (4);东港 市孤山镇(6) ;绥中县前所镇(6)。 吉林省( 2 处) 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4)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 镇(4) 。 黑龙江省( 2 处) 海林市横道河子镇(3) ;黑河市爱辉镇(4) 。 海市( 10 处) 金山区枫泾镇(2) ;青浦区朱家角镇(3) ;南汇区新 场镇(4) ;嘉定区嘉定镇(4) ;嘉定区南翔镇(5) ;浦东新区 高桥镇(5) ;青浦区练塘镇(5) ;金山区张堰镇(5) ;青浦区 金泽镇(6)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6)。 江苏省( 27 处) 昆山市周庄镇(1) ;吴江市同里镇(1) ;苏州市吴中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孔若水1006101207 中国旅游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且从未间断过。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旅游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 早在几千年前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过好多类似于现代的旅游的事情,比如皇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尧舜禹都曾经云游四方。大禹为了治水,走遍了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故事虽然属于虚构的畴,但依然是远古时代人们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的客观反映。它们至少说明:旅游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旅游的第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道路交通比商周时期有了提高,商旅因此而兴盛,于此形成了中国早期的旅游思想。 此时期,交通比以前有所发展。陆路交通方面,当时已有“国中之道”和“野鄙之道”的区分。驿路四通八达,形成了陆路交通网。还有许多历尽艰难筑成的道路工程,如国修筑的褒斜道栈道,齐鲁建设的黄淮交通网络等。水陆交通方面,这时期不仅利用自然河道,还广为开凿人工运河。比如吴国开凿的邗沟,国开凿的鸿沟等等,大大便利了南北航运。此时的造船业已较为发达,吴越两国是其代表。战国时期中国的造桥技术也臻于成熟,国建造的中渭桥是中国古代相当著名的一座桥梁,充分显示了当时造桥技术的高超。随着旅行活动的频繁,此时期的旅游业也有较大的发展。 此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己的生存与争霸,竭力发展经济,并非常

支持商业,因此商业旅行十分兴盛。而君主贵族的狩猎旅游活动十分普通,楚襄王、蔡灵侯、楚昭王等人都是典型的旅游君主。此外,民间的旅游娱乐活动已相当普遍。此时期的孔子就是一位大旅行家。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周游列国,足迹遍及、、、四个省份。 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盛期。远行成为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的主要特色。 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车宽一律六尺,一边通行全国。水路交通方面,凿修了长34公里,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使南方地区只经水路便可与中原荆楚吴越相通。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相继修筑了“回中道”、“褒斜道”、“子午道”等,并最终形成了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汉代又不断开拓对外交通。当时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还有一条通向南方的“灵关道”。汉时代的交通工具较以前也有很大发展。 此时期的旅游活动中,最突出的是帝王巡游,代表人物是始皇和汉武帝;使者远行,突出实例是骞通西域;学者周游考察,典型为司马迁周游写《史记》。 旅行与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进行一种文化交流,不同的旅行者就是不同文化的传播者。汉时代,通过众多的旅行者,中国文化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与外部世界展开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广泛交流。 而且,游记在此期间萌生。比如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除游记外,汉时期还有一些反映旅游活动的诗歌。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 一、评选目的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二、评选的基本条件与评价标准 (一)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历史文化名镇(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具有全国或地区范围的影响;或系当地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过重大工程,并对保障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过显著效益且延续至今;在革命历史上发生过重大事件,或曾为革命政权机关驻地而闻名于世;历史上发生过抗击外来侵略或经历过改变战局的重大战役、以及曾为著名战役军事指挥机关驻地;能体现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或反映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或能集中反映某一地区特色和风情,民族特色传统建造技术。 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

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存有清代以前建造或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基本风貌保持完好。 (二)原状保存程度 镇(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或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或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 (三)现状具有一定规模 凡符合上述(一)、(二)项条件,镇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5000平方米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500平方米以上。 (四)已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镇总体规划;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有专门的保护资金。 三、评选办法 (一)申报及评选程序 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符合条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 国 旅 游 史 期 末 考 查 论 文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费倩倩20124050106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壮大,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部分自然资源的开发外,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对这一部分的资源的开发,则关系到我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的情况等。论文从旅游主体,历史文化本身和社会的要求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运用历史文化很好的服务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客心理旅游业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从表层意思是指对体现国家历史人、事、物和各种遗迹的旅游。深层次意思是指在旅游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柱,是旅游发活动进一步扩展的内核,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如西安,利用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很好的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则是传承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最佳载体,旅游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弘扬开来。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对于旅游者来说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助于旅游者减缓压力 在当前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更多的选择出游来化解内心的压力,缓解疲劳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内心的信仰,心态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遨游。在旅游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感染下旅游者可以沉浸在历史故事中,领略故事的艺术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为人处世,丰功伟绩,精湛技艺和留于后人的思想教训等。这些无不给旅游者以净化心灵,抚慰伤痛,补充能量的功效。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目录(2013)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区) 我国已有12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国务院曾于1982年、1986年、1994年先后批准了三批共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001年起开始单独批复增补,至2013年7月烟台列入为止, 先后增补了24个,总数达到123个。其中2007年增补的海口市与第三批中的海口市琼山区有时合并算为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总计122个。122个文化名城按省域分布,最多的是江苏,有11个;其次是山东9个;河南和四川则分别有8个;广东有7个。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这些村镇分布在全国二十五个省份,包括太湖流域的水乡古镇群、皖南古村落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粤中古村镇群,既有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贸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村镇的传统风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8、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9、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10、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名单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以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跨越

以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新跨越 (县旅游局徐文)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旅游业是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商品作为文化差异载体承载着大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大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仅是文化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快后发赶超步伐,促进我县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把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加快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是加快旅游商品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旅游商品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1、从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必须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一)旅游购物及其所依存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购物收入已成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增收、扩大就业的重要环节。世界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60%。目前我国旅游购物花费占旅游总花费的比重只有20%左右,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前景广大。(三)旅游购物范围日益扩大。游客从最初的以购

买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为主,转向了以购买日用品、土特产品、电子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为主,其中文化旅游商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附加值逐步提高,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从旅游商品发展现状来看,必须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商品以传统工艺品为主体,虽然种类齐全,品种繁多,但富含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少,缺乏时代特色的创新产品少,各地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大多是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制作粗糙,包装低劣,不仅欠精美,缺乏与内容物相应的文化内涵,而且欠方便,不利于携带。也就是说在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上,我们跟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一个自然机遇,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抢占先机,就能获得外界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亲睐,获得市场资源的倾斜,能比较顺利占据整个文化旅游商品中高端市场。 3、从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必须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我县旅游业刚起步不久,生态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的真正魅力不为散客了解,知名度还较低。成熟开放的景点屈指可数,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回头客和旅游的宣传效应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与A级景区景点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想比较,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却由于其具备相对独立性,能够灵活的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竞争,能一定程度上脱离景区景点的发展而呈现出自身发展的特性。与此同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可反作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推动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 二、抓重点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2020年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关系论文范本

第页码页码页 / 总共 NUMS 总页数总页数页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论文范本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论文范本》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范本参考1、"中国"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秦统一全...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范本参考1、"中国"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秦统一全国后,始称中国,沿袭至今。中国还有许多别称,如"神州"、"中华"、"华夏"、"九州"等。 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 "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释义 第一章总则 本章共六条,主要规定了《条例》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基本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资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监督管理体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激励机制; 总则在整个《条例》中起着统领的作用,集中反映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是整个《条例》制度安排的中体现,因此,学习和掌握《条例》,首先应该理解和领会总则的各条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释义] 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宗旨的规定(一)关于《条例》的立法宗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1982年至今(注:2008年),全国共公布了10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8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建设量大面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由于对严重影响和破坏历史风貌的行为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有的名镇、名村,从规划手法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忽视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地方文化传统特色等问题,简单生硬地建大广场、修宽马路,严重影响了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的地方不注重真实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拆真建假,大搞“仿古街”等假古董,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却被拆毁,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的历史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随意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使用性质,或者

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与实践

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 作者:子曰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文化性因素,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与感受。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互动交往属性,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体现本地文化特性的同时,能够很好被旅游者所理解与接受,从而提升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感受,实现旅游产品高附加价值。 一、旅游行为中的文化交往机制解析 旅游活动中的交往关系通过旅游活动中相互接触的人群(旅游企业、服务人员、一般居民、旅游者)展开。但是这一种文化交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交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者规范中发生的。这一种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关系,就是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内涵的整体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往往又通过各层面文化反映在当地个人与集体的文化表现中。因此,旅游交往关系中包含着交往双方的文化倾向与文化的内涵。 特定的文化群体有其自己的文化特性,这一种特性渗透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信念、价值观、社会传统习惯等等乃至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无时无刻影响着人类的行为。这也形成了文化的异质性,旅游企业及其服务人员与旅游者就是异质的文化群体。文化之间的异质化程度决定了文化之间的“文化距离”,“文化距离”越近就越容易沟通。反之,人际交往与沟通越难。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正说明理念与价值观的不同,将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造成很大的阻碍,而使他们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有其开放与融合的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异质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使得人际交往具有更强的可理解性。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或多或少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了相互影响,在这一种影响过程,异质文化的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对方文化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对方文化的一些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并使得交往双方能够从更深的层次相互了解与沟通。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如何真正从旅游者精神需求出发,进行旅游服务产品的创新设计,建立起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文化价值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的关系。 二、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一) 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