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授权长江师范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知识精英具备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浓厚兴趣、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公共精神,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扮演着研究专家、利益代言人、环境营造者、创新机制的构建者以及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者等角色,在促使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日渐成熟,政策机制创新与发展,社会理性化进步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也由于角色特征与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共政策造成负面影响。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公共政策问题的专业化,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知识精英对公共政策的参与。这就需要一方面实现政府机制的合理化创新和监督环境的法制化进步,另一方面实现知识精英人格和精神独立化,最终实现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关键字:知识精英;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

Abstract

The intellectual elite has strong interest in public policy issues,The profou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public spirit, play to construct research experts, interests, environment, innov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guid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policy, in promoting public policy science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policy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positive role of social rationalization progress etc.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because the contradiction of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rests, social interests,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public policy. The professional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public policy issues,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llectual elit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policy. This requires the legalization progress hand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rational innovation and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alization of knowledge elite personality and spirit of independence,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public policy science, democracy, justice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The intellectual elite; Public policy; Democratization; Scientific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专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利益代言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策创新的引导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舆论监督与环境营造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知识精英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正面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推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政策科学化、公平化的推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对社会理性化进步的推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负面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对政策公平化的破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对“专业话语权”的滥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混淆政治与学术的界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完善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探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优化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的体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健全参与渠道,完善决策体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推动官方和民间智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优化监督环境,重视知识精英参与舆论监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知识精英独立性和公正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精英是这样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他们知识丰富,见识广泛,见解深刻,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某一领域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是主要以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及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大多以大中等院校的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为主。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方面。一般而言,公共政策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为政府及政府部门的公务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公共问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不断提高,无论是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还是在其他相关环节中,很多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参与进来。这其中,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和转换,知识精英与社会其他主体进行交流互动,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对公共政策存在问题、创新机制等进行研究和评论,引起社会反响,构成了影响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成为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参与主体。

一、知识精英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知识精英与政治精英相比,更加具备言论上的独立性;与经济精英相比,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公共政策;与社会普通公众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也正是这些独特优势,使知识精英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以不同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科学化建议,助推政策机制创新,营造一定环境,影响公共政策发展。

(一)研究专家

知识精英学识广博、理论丰厚,他们作为某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对相关问题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也能激发他们的研究激情,促使他们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提出科学化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公共政策。有的知识精英作为公共政策研究者,依靠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专门从事政策规划、分析和预测。无论是在公共问题发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还是在政策总结与反馈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

为了兼顾学术上的发展和物质上的满足,一些知识精英也加入社会上的一些政策研究机构,通过各种形式构成政策咨询系统。在这些机构中,知识精英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寻求解决高度复杂问题为己任,以规划和设计未来为导向,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并向政策主体系统提供新思想、综合新认识、诊断新问题、提供政策选择方案、评估政策实施效果。

(二)利益代言人

在知识精英群体中,不乏许多特立独行、各执一见的专家、学者。他们总是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而这些观点也总是被一部分人反对或者追捧。追捧的原因无非就是其中的某些提法,代表了追捧人群的意愿和利益。这些专家、学者也间接性地成了身后的支持者的代言人。

在公共政策整个过程中,知识精英都以各种形式为某些群体甚至个人代言。一是作为专家、学者的知识精英有自己的阶层属性,他们受到自身喜好或者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选择自己的立场,也必然性地站在这一立场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知识精英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收受一些群体或者个别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的贿赂,专门性地为他们服务。三是某些知识精英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面向公众发言。为了公众而思考,充分发挥其公共精神,反映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尤其致力于为弱势群体代言,为他们进行利益诉求。

(三)政策创新的引导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知识精英的血脉,是精英永葆生机的源泉,缺乏了创新能力,知识精英就不可能游刃于社会舞台。当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大到社会普通公众,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这一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和大众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新的机制的出现具有助推性影响。

知识精英总是先于大众嗅到社会问题的苗头,也总是最先提出一些新的论断,每一个公共政策过程都会构建政策议程,构建政策议程主要有政治领导人、公共组织、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突发事件、技术创新和变革、政治运动、原有的政策、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9个途径。这其中,专家、学者的参与,提出新论点、新思想,更能促使政策议程的构建与时俱进。公共政策过程中会有许多新问题出现,知识精英也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其中,并能及时进行反馈,发现问题,创新式地解决问题,于是,引导政策创新。

(四)舆论监督与环境营造者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政策制定除借助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外,越来越受网络的影响;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公共政策过程中,知识精英较政治精英而言,是旁观者角色,较社会民众而言,具备更多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智囊人才、专家学者的知识精英的意见显得更为受到大众的关注。而他们对公共政策进行的分析、解惑、提出个人见解,甚至提出质疑、指出缺陷都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尤其是近几年流行的微博、微信、论坛等更是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知识精英充分利用这些媒介,营造公共政策环境。

如2003年孙志刚事件,事件发生后,《南方都市报》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此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同时在网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网络舆论对于“孙志刚事件”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报道,让人们了解到事件的发生,许多专家学者纷纷上书中央政府,把“孙志刚事件”推入了决策者面前,使这一社会公共问题很快进入了政府议程。

二、知识精英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知识精英通过角色的充分扮演,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深入研究,推动了政策研究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体制创新,实现政策科学化、公平化,在引导社会理性化进步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精英角色特征与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政策造成负面影响。

(一)正面作用

1.对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推动

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对我国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补充和完善,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已有近百部关于公共政策学、政策科学的论著、教材出版,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公共政策学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研究内容不断得以丰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研究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这不仅丰富、充实了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使我国公共政策学不断成熟,而且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起到指导作用,有效提高了我国政策科学化水平。

2.对政策科学化、公平化的推动

知识精英广泛参与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开展政策监督,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政治体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使政策水平得到适时改革和发展,在促进政策科学化、公平化、民主化上起到理论引导和完善作用。2002年12月,物权法草案作为民法草案的一编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次审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定物权法的工作。提出“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2005年7月10日,根据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决定,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40天时间里,法律专家对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后,分别在2005年9月,2006年1月和2006年9月,召开三次会议,在这些会议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法学、经济学专家等再次对物权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的联合推进下,物权法最终成型。近几年,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很流行,许多社会黑暗面、贪污腐败现象被及时披露。

3.对社会理性化进步的推动

在知识精英没有如此活跃地影响公共政策之前,公众与政府之间隔着一层浓雾。公众只是凭主观感觉和意识评判公共政策效果,或者干脆不言不语,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激动呐喊,也不会得到即时的回应。而政府决策也只是凭着主观意愿进行。所以整个社会之中,只是一种感性化运作情景。当知识精英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凭其专业优势和特长,运用科学理论和分析技术,对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当下问题、政策执行情况等进行科学预测和研究时,他们的言论就会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从而推动社会大众在众多理论知识和研究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认识水平,转向理性思考,缓和社会认知情绪。同时推动政府进行相关参考,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将更多的现实因素考虑进去。由此,推动社会理性化进步。

(二)负面作用

1.对政策公平化的破坏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其公共性、权威性及合法性均蕴涵公平理念,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必须以公平为前提。①事实上却是,知识精英在实际操作中钻了公共政策的空子。改革以来,随着市场过程的推进,科技知识及一些与改革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法学都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有能力的技术专家、律师、经济学家、工程师很快垄断了社会机构中的高位,少数人还进入权力核心。这部分知识精英非常成功地把原来的政治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还有部分知识精英受利益支配,越来越背离其原有的理念和价值观,他们以其拥有的优厚文化资本为经济精英们服务,于是部分知识精英蜕化为特定既得利益群体代言人,而且凭借这种服务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财富,加重了社会两极分化。②于是一部分知识精英率先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这有可能使他们为保持个人既得利益而忽视其他大众的利益,从而也就没了所谓的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性理念。

2.对“专业话语权”的滥用

现实生活中,专家、学者是高高在上的,以一种“上层人士”的刻板印象刻画在人们心目中。专家在很多人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专门骗人家”,“专家论断”成为了人们怀疑的迷信。2011年有一个调查显示,56.7%的人表示现在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不受专家影响,其中29.6%的人表示自己会直接排斥专家观点。对于部分专家及其观点,一些人一直坚持“三不”原则——不听、不信、不照办,还有人说:“现在有些所谓专家实在太离谱儿,评论国际政治的节目中能看到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节目中也能看到他,解决家庭纠纷的节目中还能看到他。仔细听听就会发现,他们在这些节目中的言论多是一个调,假话、大话、空话不断,缺少专业实质内容。”随着网络媒体的普遍化,专家学者进入一个误区,他们泛滥地使用“专家话语权”,享受被围观、被吹嘘、被关注的“明星感”,一味追求语言的“新”“快”,而忽略了“实”“严”,哗众取宠地出卖自己的庸俗,将政策研究本身涂上一层虚构的颜色,迷失了自己的“专业性”,也误导和扼杀了社会公众的理性思维。

3.混淆政治与学术的界限

在传统思想中,读书是与“求仕”结合在一起的,即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都拥有一种“智囊情结”。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有着浓厚“智囊情结”的知识精英往往混淆“政治”与“学术”这两大领域完全不相同的游戏规则。政治的游戏规则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各利益集团之间达成某种平衡;而学术则以求真务实为目标,在求真的过程中,同时追求着真善美。而中国目前与决策圈接近的一些知识精英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将两套游戏规则混在一起,把一些脱离实际的利益诉求主张包装为“新理论”。这种做法背离了学术的真实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对社会主流思想造

①陈鑫:《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研究》,《社会商贸工业》,2011 年第14期,第56页。

②王珺:《知识精英在我国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分析》,《理论界》,2009年第04期,第40页。

成误导,模糊政府视线,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和失真,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转形成阻力,影响社会健康进步,而知识精英自身也会逐渐丧失公共精神。

三、完善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探析

知识精英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常发生在不自觉的参与中,即使他们的参与源自于社会责任感,但发生的影响总是不可预测的。而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也并非被动性,多数时候是一种主动参与和前瞻性参与。所以这是对公共政策的一种不可控影响因素,但可以从外部环境恰当引导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尤其是有效促进这一重要群体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优化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的体制

1.健全参与渠道,完善决策体制

健全知识精英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完善决策体制,首先要做到政府信息公开化,把公共政策制订的目的、规则、标准、实施状况等因素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公开,使公共政策参与主体可从有关部门那里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使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切身体验以及对被代表公众的信息汇总,作出有效、科学、客观的评价。其次要从公共决策体制与程序方面进行根本改革,高度重视专家学者的参与。接受各方面监督,征求各方面意见,对决策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对不良方案过滤、淘汰,有效进行利益协调。在建立健全有关决策制度尤其是重大问题决策前应该经专家充分论证、重大政策通过前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既是加强决策民主化的需要,也是完善决策民主化程序的重要任务。同时政府要做好审慎思辨,让更多知识精英穿过政策的迷雾,走进政策本身,认识决策。专家学者应该成为审慎思辨的主力,只有他们置身决策过程中,严谨、科学地提出意见,大众才可能在实践中亲近政策,同时更贴切地了解政策,提高公民对于公共决策的兴趣。

2.推动官方和民间智库建设

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会特别重视充分发挥各类政策分析组织(政策咨询或参谋组织)的作用。这些组织按照它们与政府的关系分为政府内与政府外两大类。政府外的政策分析或咨询组织,有大学的政策研究机构,也有一些营利性的政策咨询公司,还有一些非营利的思想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国会和政府系统当中就已经出现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兰德公司、美国企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局、城市研究所等纷纷建立,形成了政府外的思想库系列。①这些政策研究机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技能专门为政府思考一些长远或眼前的棘手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①宁骚:《公共政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36页。

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官方和民间智库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官方和民间智库聚集了大批专门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和实践活动的人士,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民间智库成员作为“非官方人士”,其观点和看法不受政府利益和本位主义影响,能更好地保证评估结论的客观真实性。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专业人士参与公共政策,加强官方专业人员与非官方知识精英的交流和合作;跟踪重大政策执行的部门机构,成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各种“智囊团”、“思想库”,建立与预算挂钩的政策审核制度;政府要做好资金支持、制度保障,规范民间智库的运行机制和市场行为,同时还可以考虑提供人员培训、技能拓展等,提高民间智库的专业能力,积极推动各类智库建设。

(二)优化监督环境,重视知识精英参与舆论监督

2007 年11 月9 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改委等网站上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最终在综合网络舆论与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务院对原有三大“黄金周”进行调整,减少了“五一”假期,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这说明网络舆论有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抉择。

大众传媒在西方国家被视为“第四种权力”,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知识精英会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形象出现,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公共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精英也受到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等影响,对待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主观反映,它们对于问题本身就存在一个选择、整理和加工的筛选和重构过程。所以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进行管理,规范网络舆论。一是要完善网络管理的相应法律法规,同时要对网络犯罪进行严厉惩罚;二是要完善网民身份认证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网民实名登陆,规范网络舆论,优化公共政策监督环境,重视知识精英利用新闻、网络舆论的监督。

要处理好知识精英、公众媒体、舆论调控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知识精英和公众在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形成良好互动,使知识精英充分参与舆论监督。第一,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维护好新闻媒体这一“公共空间”,充分发挥知识精英在舆论监督中的积极作用。第二,从法律层面对网络媒体进行约束,为知识精英参与舆论监督扫除障碍。第三,应该建立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良性互动机制,使知识精英在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与政治精英进行平等交流。总之,要使知识精英在一个宽松、不受环境压迫、能畅想、敢畅想的环境中参与公共政策监督过程。

(三)知识精英独立性和公正性

独立性与公正性是知识精英们取得社会公信进而行使话语权力的生存根本。但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

复杂化,以及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自身文化知识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部分知识精英在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面前,抛弃了学术研究的热忱和认真态度,一味追求物质上的物理数字和表面上的光鲜。要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精英所面临的困境,使其实现独立性和公正性,除了知识精英自身要自觉的遵循自己的学术良心,并行使捍卫个人见解的权利外,最重要的是社会能为其提供一个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

知识精英经济地位上的独立是其独立性的首要条件。即经济地位独立是保持知识精英独立性的前提和基础,而精神和人格独立则是保持知识精英独立性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知识精英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不依傍于其他阶层而生活,并始终保持对独立意志、思想自由的追求。另外,从社会层面而言,首先,知识精英所处社会的政治体制要能够为其提供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乃至参政议政的自由,同时为其预留一处获取自足的文化和经济资源的“公共空间”。其次,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知识精英获得财富的方式能够不受别的因素影响。最后,在一定教育背景下,知识精英通过接受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能够契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何时知识精英应该是民族的精神脊梁,代表着社会的良心和理性,肩负着民族的进步,而只有具有独立性的“将自己的生存意义定位于不仅求得个人生活的满足,而是主动而艰辛地思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真正知识精英才能做到这点。

结语

近年来,总有一批专家学者,承受着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压力和诱惑,尽其所能地就社会公共问题发表意见,对随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表态,其观点和态度对公众思维的形成和走向以及对公共生活的气氛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对政府政策的形成发挥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和不懈努力,推动着我国公共政策从萌芽阶段的尝试性、封闭性、经验性发展走向了今天的相对较为成熟的理论性、民主性、科学性进步,促使社会在不断创新与积淀中发展。知识精英在我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存在,他们越加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选择,影响着政府的抉择,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更新和再创。充分发挥知识精英的积极作用,必须坚持优化政府体制,确保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维护知识精英独立性和公正性,引导知识精英更多地、有效地参与到公共政策过程中来。这是实现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社会理性进步、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传宏.李燕凌.公共政策行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3][美]海伦·英格兰姆.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宋锦州.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5]魏淑艳.中国公共政策转移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6]宁骚.公共政策学案例精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王骚.王达敏.公共政策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顾建光.王叔文.公共政策分析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宁骚.中国公共政策为什么成功?——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构建与诠释. 新视野[J],2012-5.

[10]刘宁.智库的历史演进、基本特征及走向.公共行政[J],2012-6.

[11]张丽珍.政策终结的制约因素辨识.公共行政[J],2012-10.

[12]张宇.公共利益:谁来界定?谁来整合?——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视角的分析.公共行政[J],2012-11.

[13]刘伟.论我国政策议程设置模式的演进与优化.公共行政[J],2012-12.

[14]谢舜.盛志宏.社会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角色的变迁及其社会意义.公共行政[J],2012-12.

[15]林晓.知识精英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表达研究[J].河北大学.

[16]庞虎.论知识精英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定位.政治学研究[J].2007-3.

[17]陈鑫.关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研究.社会商贸工业[J],2011.

[18]薛迎宾.舆论监督中知识精英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新闻爱好者[J],2010-12.

致谢

本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张立国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从论文选题到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界定,到具体论点的升华和完善,都离不开张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指正修改,这期间,也花费了张老师很多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张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完成这篇论文,不仅让我与老师一起重新认识了一些观点,学会了总结和提炼,懂得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深刻领会到了足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且也让我领略了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思维,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研究深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这些是比写论文所学到的新知识更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学生也将终生受益匪浅!

同时也要感谢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的几位老师,正是你们对该论文的结构和相关概念的提法所提出的建议,让我更全面地思考整篇论文的布局,也让我更客观地认识问题。再次对一直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相信我的各位良师益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公共关系学分析题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题集10 1036——传情五环;电台“城市之声”员工为台庆五周年设计了一个方;答:此案例主要体现了大人传媒的迅速发展为公共关系;1、公共关系的产生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即文化心理; 2、“城市之声”利用电子传播媒介,将5周年台庆与;丑陋玩具风靡全美;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有一次在效外散步,偶然;答:1、研究公众对象的一个重要容就是分析公众心;2、求新欲望是人的一 1036——传情五环 电台“城市之声”员工为台庆五周年设计了一个方案:立足将城市之声5 周年台庆与申办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此案例主要体现了大人传媒的迅速发展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与方法这一公共关系观点。 1 、公共关系的产生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即文化心理条件、社会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公共关系活动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传播沟通需要媒介,如广播、电视等如果没有这些大人媒介,公共关系活动也就无法开展。电台“城市之声”员工通过电子传播媒介把“城市人盼奥运”这一理念传遍全世界,这一公共活动恰好说明了媒介对于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电子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等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及时向全世界传播,从而使公关活动的影响围扩大。如果没有电子媒介,电台的这一公关活动也就不可能实施。 2 、“城市之声”利用电子传播媒介,将5 周年台庆与中国申奥活动相结合,其着眼点就是向市民展现“城市之声”作为都市有声传媒在申奥方面做出的努力,从而展现“城市之声”

独特的魅力、鲜明的形象,提高电台在公众中的形象地位,为“城市之声”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宽阔的道路。 丑陋玩具风靡全美 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希耐有一次在效外散步,偶然看到几个儿童在玩一只肮脏并且殿堂丑陋的昆虫而爱不释手。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 、研究公众对象的一个重要容就是分析公众心理和行为,以便使传播沟通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此案例就是一个组织利用公众的求新欲望和逆反心理,成功地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关活动。 2 、求新欲望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望,就是想要从自己周围环境中寻求新刺激的欲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是人们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之一。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3 、布希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两种心理,产生了“丑陋玩具”的创意,并使艾士隆公司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丑陋玩具”之所以风靡全球,关键就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两种心理需求。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组织也应该充分利用公众的求新欲望和逆反心理,采用科学的传播方式,选用适当的传播工具,实现组织和公众之间沟通的顺畅,从而使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更圆满。 长跑竞赛发生事故 1999年6 月在春江市“阳歌杯”全民健身周长跑竞赛中,不幸多人中暑,两人死亡。 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 答:1 、此案例说明了公共关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关系的管理和策 划。公共关系管理过程涉及的相关因素大致有三个系列,即环境因素系列、主体因素系列和传播技术因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2020年新编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

公共关系案例试题

公共关系案例试题 【篇一:公共关系案例试题】 自考365收集了部分科目的历年试题,您可以点击列表中的试卷名称获得该课程的试题。未列出的课程可以借助试题搜索来查找。点击下拉箭头选择您要搜索试卷的年份和月份,如不选择则默认为自考365试题库中该课程的全部试题。 为了增加搜索的准确度,您可以减少关键字。如要搜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只搜索“思想道德修养”即可。在进行试题搜索时,如遇pdf格式,请下载阅读软件。 【篇二:公共关系案例试题】 导读:试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这一案例,1、此案例体现了策划新闻事件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此案例中,2、此案例是一则以制造新闻获得强大效应的公关实例,构成新加坡航空公司充满活力的公共关系,案例思考:此案例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在与顾客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中,服务起着怎样的作用?(要求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是一种最实在的公共关系,因此有人说全员公关是组织公共关系的最佳 波逐澜,也提高了湖南卫视的整体形象。4.真诚合作,实现双赢。从合作开始,湖南卫视就为超级女声节目倾尽资源。湖南卫视台台长说:?除了湖南卫视不能叫蒙牛台,我们所有的资源都给你!? ?蒙牛?获得?超女?冠名的费用为人民币2000万,加上15秒插播广告及现场广告牌等,其投入总额在2800万左右。当然,?蒙牛?为?超女?贡献的远不止于此,在许多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和平面媒体广告上,都留下了?超女?们的倩影,而这笔投放费用则高达8000多万。前后两者数字相加,?蒙牛?的投入已达1.08亿。 在湖南卫视收视率和社会声望急剧上升的同时,蒙牛乳业集团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超级女声?其实就是?超级女生?,蒙牛要将牛奶饮料变为时尚饮品,他们的对象都是?年轻人?这个时尚一族,它适应了年轻人对时尚疯狂追求这个时势。?蒙牛今年在酸酸乳上的销售收入至少20个亿,在酸性乳饮料上的平均利润有望达到30%。?根据某营销咨询公司的调研组6月份在上海的调查数据,蒙牛酸酸乳已经成为?酸性乳饮料?的消费者第一提及品牌,在10—25岁女性的目标受众之中,酸酸乳的第一提及率高达45%。 16、某公司宣传其新型保险柜的卓越功能,登出一则这样的广告:?10万美元寻找主人!本公司展厅保险柜里存放有10万美元,

公共政策知识点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1 1951年,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出版,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2 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是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构成政策科学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3 政策科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2章政策与政策系统 1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1)政策主体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目标指向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3)政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4)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2 政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体现在统一目标、协调行动; (2)协调功能是指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3)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4)规范功能是指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起着规范性作用 3 了解常见的政策类型 4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 政策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等。7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如: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干群关系 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政策主体必须尊重、认识和把握政策环境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高度融合、相互转化。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3章政策活动者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自测练习及答案 1-9

《公共管理学》 自测练习及答案 自测练习一(1-4章)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主张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 3.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4.政府失效是指由于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率的情景。 5.非政府组织一般可分为和。 6.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和具体政策。 7.一般来讲,政策评估应坚持标准和标准。 8.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地对自己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二、单项选择题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A.泰勒和法约尔B.怀特和威洛比C.威尔逊和古

德诺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 A.法约尔B.赫伯特·西蒙C.马克斯·韦伯D.泰勒 3.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B.凯恩斯C胡德D.史蒂文·科恩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A.社会人B.经济人C.自动人D.复杂人5.对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作()。 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公共组织 6.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A.合理性B.合法性C.操作性D.强制性 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萨巴蒂尔B.本尼·杰恩C.丹尼尔·马兹曼尼安D.J.佛瑞斯特 8.将职能部门和项目小组进行组合,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的新型组织结构被称为()。 A.直线式结构B.职能式结构C.矩阵式结构D.扁平式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分析.答案doc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分析》 满分100分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政策调整: 答: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2.政策终结: 答: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它不仅代表就政策的结束,还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政策使命的结束,失误政策的废止和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这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3.评估目标: 答: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4.建议: 答:建议,通常是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 5.指标: 答: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6.政策执行的法律方式: 答:政策执行的方式有:行政方式,法律方式,经济方式,思想诱导方式。其中法律方式有较高的强制性、稳定性和较普遍的制约性。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题试题范围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合计30分) 1 2004年11月16日下午,《商报》告知巨能公司办事处,将有一篇关于巨能钙的批评报道于次日见报。11月17日,《商报》以“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为题,披露巨能公司所销售的巨能钙含有致癌的工业用双氧水,舆论哗然,不少药店将巨能钙撤下柜台,危机从迅速扩散到全国。巨能公司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虽含有微量双氧水,但属于安全围之,要求国家权威部门就巨能钙“有毒无毒”进行评判,同时指出事件起于恶意攻击,并将追究《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之责。此事件一直延续近多月,各种媒体多次报道相关的消息,使巨能公司的形象严重受损。最终,此事有国家药监局出面才算平息,遂巨能钙重新上柜,但品牌受损、产品滞销,经济损失巨大。 案例思考: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公关部主管将如何面对这次危机? / 这是典型的因媒体的不实报道而引发的公关危机。《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致使巨能公司的形象受到伤害,品牌受损、产品滞销,经济损失巨大。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知道:当企业与媒体发生因报道失实引发纠纷时,企业应努力争取权威机构或公众的支持。由政府部门出面说明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是消除公众误解和顾虑的良方。 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公关部主管,这次危机事件发生后,要果断、迅速采取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虽含有微量双氧水,但属于安全围之,要求国家权威部门就巨能钙“有毒无毒”进行评判,同时指出事件起于恶意攻击,并将追究《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之责。向社会各界说明事件的真相。这类事件一旦真相大白,公众就会消除误解。 2 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康泰克等15种含PPA(苯丙醇胺)的感冒药由于副作用极大,可引起中风了、急性肾衰等症状,暂停使用和销售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15种药品一夜间被全部撤下柜台。已生产康泰克的中美天津史克为首的生产厂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三九企业集团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立即通过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国家药监局开局证明,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讲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 名称辨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是同义词。 第一节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节具体研究内容 一、公共政策 1、具体的政策文体 2、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3、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4、政策一般:从无数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些共同的本质和属性称为政策一般。 二、政策系统

1、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人决策、团体决策、组织决策。 2、政策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等,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支持系统地位的相对性(政策研究组织、幕僚等,咨询和评估的主体。中南海智囊首席经济学家厉宁,曾庆红、王扶林,发改委副主任刘鹤。)。 3、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与对象系统(人民,政策的对象和客体)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职能结构。 三、政策过程 政策执行、政策制定、政策议程、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完整过程。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产生 一、中国古代第一层面的政策研究—巫史制度 1、殷商时代借助巫史进行统治 巫:生来就可以同神的人 史:担任法令起草之类的人 巫史借助其职业,在政策制定中表达自己的政策思想。 2、周朝:诸侯国渐渐比天子国强大,史官纷纷离开周王室,分散到各诸侯国。 3、周朝以后:史官始终是国家和政府体制内的一项重要设置;所有的正史都是前朝施政的经验教训;以史学著作来影响政策,如《史

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分析完整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 “超女”、“快男”的推出是的原本火爆的湖南卫视收视率再创新高,尤其是“第二节超级女声”大赛成为2005年中国演出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甚至到达了轰动全国的地步。而07年的“快男”也在短短3 个月时间内打了一场高效漂亮的闪电战。“超女”、“快男”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让那么多中国家庭的电视机同时集中到一个电视台,让那么多媒体跟踪报道,成为全国成像那么多百姓的街头巷议论轮的话题,这和他们所从事的公共关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的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出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者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共关系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三要素,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对“蒙牛—超女”和“闪亮—快男”的成功进行分析。 首先,从组织上讲,社会学家认为,“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①,“超女”、“快男”这个组织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从海选

到预赛、复赛,层层淘汰,又层层设立复活机制,有决出的各赛区冠亚季军参加在星城长沙举行的决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也可以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对选手进行包装。另外,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存、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环境构成了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组织是社会的一种器官,只有能为外部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算有所成就”,“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 ②就环境而言,“超女”、“快男”在这点上也处理得比较妥当,其内部环境诸如决策层、员工队伍、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精神面貌等都做到了和谐有序。 从外部环境上分析,外部环境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公众,尤其对于“超女”、“快男”这类选秀节目而言,公众的支持与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作为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公众是以某个特定组织为核心而形成的特殊的利益共同体。以“蒙牛”为例,“蒙牛”以“超女”为平台,把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集中在年轻人身上,“蒙牛”获得“超女”的冠名费为2000万,加上15秒的插播广告及现场广告牌等,其投入总额在2800万左右。当然,“蒙牛”为“超女”贡献的远不止于此,在许多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和平面媒体广告上,都留下了“超女”们的倩影,而这笔投放费用则高达8000多万。前后两者数字相加,“蒙牛”的投入已达1.08亿。随着湖南卫视收视率和社会声望的急剧上升,“蒙牛”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时尚饮品,往往是一提到“超女”马上就想到蒙牛酸酸乳,喜欢“超女”的人也会“不可救药”地喜欢上蒙牛酸酸乳。由此可见,在“超女”的影响下,“蒙牛”将对象重点圈在年轻人这个时尚一族是极其明智的,它适应了年轻人对时尚疯狂追求的时势,可谓顺意公众,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蒙牛今年在酸酸乳上的销售收入至少20个亿,在酸性乳饮料上的平均利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1)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B)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内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D) A.供应工具B.补贴工具C.生产工具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D) A.信息对称和内部性问题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性问题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D)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D) A.政府主体B.社会主体C.文化主体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C) A.政府准入问题B.社会准入问题C.市场准入问题D.法律准入问题 (3)南京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题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广州本田自我“曝光” 2007年3月19日起,50 余万辆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将被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实施召回。本次召回包括2003年1月7日到2006年12月21日期间生产的各款雅阁轿车共419613 辆。召回范围内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助力转向油管可能会出现渗漏。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转向操纵力增加,方向盘转动沉重。本次召回还包括2005年2月22日到2007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奥德赛轿车共68993辆,2005年8月1日到2005年9月30日期间生产的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共39800 辆。 案例分析: 1.公共关系是坚持以“美誉为目标”的,广州本田自揭“家丑”的行 为和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2.公共关系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创新原则;互 利互惠原则;全员公关原则 3.坦诚原则就是告诉公众事件真相, 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 失,使公众理解真实情况。 4.人道主义原则也就是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危机在不少情况 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 视,甚至加以渲染。 5.企业要讲信用,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 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故而维护信誉原则是企业处 理危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6.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 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 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 于事。因此,笔者希望,在此“危机四伏”的年代,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秉 承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理念,并保持良好而诚恳的态度将理念落实到实 处,无论遇到什么事件,都要把“诚实”、“负责”的态度放在首位, 真正经得起社会公众的考验,变“危机”为“机会,进而赢得消费者更高 的忠诚。 2.假如你是该厂的公关部经理,针对这一事故进行一次公关活动策划。 公关目标:让有关公众尽快得到该事件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迅速平息流言,稳定企业 的正常生产秩序,尽可能减少事件对企业生产及在社会的公众形象的不利影响。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大工2014年3月《公共政策分析》模拟试卷及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立法)。 2、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自然环境)。 3、(A.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B.国会立法)。 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C.政府)。 6、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渐进主义模型)。 7、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D. 政策的充分性)。 8、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C. 反复性周期)。 9、以下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C. 行政机构)。 10、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B. 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 二、多项选择题 1、综合西方学者观点,结合我国实践,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运行经过哪些环节(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E.政策终结)。 2、多角度分析通常从下列(B.个人角度C.组织角度E.技术角度)角度进行分析。 3、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问题的针对性B.未来的预期性)。 4、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包括(A.完善行政管理体制B.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C.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D.健全行政法制E.改善行政环境)。 5、关于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没有行政管理B.公共政策是从行政管理目标到结果的桥梁C.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D.公共政策是现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三、判断“对/错”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中边界分析法通过三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来实现。(对) 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对) 3、评估与择优的两种基本方法:预测性评估和可行性评估。(对) 4、政策终结四种方式是替代、合并、分解、缩减。(对) 5、政策周期的类型有阶段性政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反复性政策周期。(对) 四、名词解释题 1、哥顿法:利用会议形式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创新方案的方法。 2、对演法:将参加制定争夺方案的人员,根据对方案设想的意见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各自的方案,然后放在一起进行辩论,互相进行指责和批评,以求充分暴露方案的不足,增强所确定的备选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用科学的观点、程序、方法、工具、及手段进行决策。 4、边界分析法: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 5、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 五、简答题 1、简述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 答:政策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②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③政策过程的中介性环节。 2、简要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及其特征。 答: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内容包括将决策转化为操纵的过程,按照决策所确定的目标进行的努力,主要特征是:对象的适用性,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动态性,协调性,时限性。 3、美国学者T.B.斯密斯认为政策执行的四大主要变量是什么。 答案;四个为主要变量:(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 (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执行机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 原则。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 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 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4)健全有关公务员制度的法规体系。 (一)从公共管理责任的角度来看,事故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同时暴露了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对民众的要求没有及时了解和反映,工作效率低下,不依法办事,官煤勾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二)公共管理责任指公共管理主体依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规范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其特征有①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公共管理只有及时回应民众,才能解决民众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而该案例中,政府对公众要求没有做出回应,才导致事故发生②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③对制定政策的弹性:在制定与实施政策过程中,管理者不可忽视各地区间差异。必要性①是实现发主政治要求②是实现责任政府要求(三)对策: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其中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立法机制。所有安监总局将支持地方政府加大严惩力度,对违法矿主的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严查公务人员失职渎职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一)个人或团体可以组成私营化工作组,将部分市政服务私营化,替政府完成服务(二)标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但这种提供不限于直接提供,可组织私人部门提供。公共部门的特殊性①公共部门的垄断性。主要是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管制等原因造成②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③公共部门产出特征④公共部门生产过 程特点⑤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特点⑥群众监 督困难⑦绩效评估标准限制(三)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①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②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③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④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⑤建立多重绩效 评估体制⑥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⑦重视管理者的 作用(四)有效地将臃肿而又低效的官僚机构高额开支削减下来,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在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价格方面展开竞争,有利于政府实现自身职能。 (一)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主要弊端是①政企不分,政事不分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③权力过于集中④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有以下方面①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②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