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2018毛概复习资料(根据老师划出的重点整编)

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第一章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a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b群众路线:

1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路线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2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3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4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5坚持群众路线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独立自主:

1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2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3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四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二章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二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压迫者,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1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

1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3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4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而且是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中国的革命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观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由相互联系,紧密厦门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3.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三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方式。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五本章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四章

一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两大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不相适应的方面“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第五章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 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e三步走”战略

f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g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本章小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六章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1.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

兼顾,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八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1.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a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e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f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g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h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i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j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这些历史性成就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a.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b.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过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新时代的内涵

1.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 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 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四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1.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 8个明确:

a.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d.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e.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f.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g.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h.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 14个坚持: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

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简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新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七本章小结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8个明确核心观点和14个坚持基本方略。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历史地位。

第九章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中国梦的本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本章小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是世界的梦,与世界的梦息息相通。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

一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c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内在条件

d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e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推动增长动能转换

2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基本政治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基本政治政党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管理、政治制度

七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6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八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1“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

坚持“一国”原则,尊重“两制”差异。

九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4字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

2.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5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发扬中国人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十坚持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材料分析)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

2.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

3.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4.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

十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材料分析)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4.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十二建设美丽中国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4.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的首要态度

5.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6.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第十一章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1.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全面小康: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4.全面建成小康要求实事求是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材料分析)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五、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前提。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相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

5.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道路,在借鉴中提升法治水平。

九、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3)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4)加强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2)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3)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4)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十、全面从严治党

1.4个考验: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4个危险: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3."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第十二章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看书269页)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第十三章

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3.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4.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

5.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二推动新型国际关系

1.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新在合作共赢。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本章小结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国际社会一道智致力于推动建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四章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三四个伟大”: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伟大工程建设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有没有底气和能力去进行伟大斗争,有没有责任和策略去推进伟大事业,有没有韧性和途径去实现伟大梦想。

五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