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OPC实验报告(不含综合实验)

SOPC实验报告(不含综合实验)

SOPC实验报告(不含综合实验)
SOPC实验报告(不含综合实验)

#SOPC系统搭建

实验步骤:

一、系统模块设计

二、建立Quartus工程

设定工程目录、工程名、选择器件等;

建立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顶层图形设计文件;

将两个相关文件夹拷到工程目录下;

三、进入SOPC Builder,搭建Nios2系统模块

确定FPGA芯片型号和和系统工作频率;

添加Nios2处理器并配置;

添加JTAG UART调试模块;

添加SDRAM控制器;

添加Time core并配置;

添加UART并配置;

添加PIO Core,配置为4位输出,控制台上的4个LED灯;

添加CH452_controller——IPcore;

添加自主IPcore(PWM);

选择自动分配地址和中断号;

设定CPU启动地址和异常处理地址;

Generate生成Nios2模块;

四、在Quartus顶层图形设计文件中

添加(insert symbol)Nios2系统模块;

添加alt_pll并配置;

添加Timer_out辅助电路;

添加(insert symbol)input、output、bidir引脚并连线;

设定未用引脚状态为三态,编译工程;

进行引脚分配(如下所示);

再次编译;

下载.sof文件

下为引脚分配示意图:

系统搭建完毕后的硬件核截图:

实验小结:系统搭建其实是本次实验中最难倒我们的部分,主要是在搭建过程中我们组

与老师的进度脱节,以至于出现了不切实际的设计部分而我们又不自知。这带来的后果则是我们在做后续的实验中频频遭遇问题而难以从代码和设置上解决,这个影响甚至持续到UART实验部分。好在我们在最后完全修正了系统的设置问题也检查了引脚的正确性,最终使用了正确的系统完成了后续的实验。

#基本实验

实验步骤:

1. 建立软件工程----test,并与硬件系统绑定

2. 选择“hello world”模板,设系统库属性,

添加#include

添加#include

3. builder工程,有错则修改,直到正确

4. run 程序,调试信息窗内应显示“Hello from Nios II!”

5. 打开“system.h”,查看系统硬件信息,熟悉相关内容

打开altera_avalon_pio_regs.h 熟悉PIO控制方法

6. 修改程序,使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出和实验学生相关的信息,例如“Hello

from 12070005!”

7. 添加程序,通过PIO控制4个LED闪烁

8. 运行程序,观察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内容和实验台LED现象,满足要求后,

整理获得实验报告使用的代码和截图,思考如何构建测试程序的流程图。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13073108 13073113\n");

while(1){

IOWR_ALTERA_AVALON_PIO_DATA(LED_PIO_BASE, 0); usleep(1000000);

IOWR_ALTERA_AVALON_PIO_DATA(LED_PIO_BASE, 0xf); usleep(1000000);

}

return 0;

}

实验小结:基本实验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是为后续的实验熟悉编译环境而设置的实验,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度。有意思的是尽管我们的系统在搭建之初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但是

基本实验却凭借有缺陷的设计无障碍地完成了,这点知道撰写报告时我才发现。相比个中原

因可能是基本实验涉及硬件核功能部分不多。

#键盘控制部分

实验步骤:

1. 建立软件工程---disp&key,并与硬件系统绑定

2. 选择“hello world”模板,设系统库属性,添加#include

3. run 程序,调试信息窗内应显示“Hello from Nios II!”

4. 复制相关文件夹下define.h到工程目录,查看并理解相关内容;

查看并理解CH452_CORE使用说明

复制粘贴相关文件夹下的测试例程,解析代码结构与功能

5. 修改程序,使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出和实验学生相关的信息,

例如“DISP and KEY test from 12070005!”

6. builder工程,有错则修改,直到正确

7. 运行程序,观察数码管显示现象

8. 修改程序,显示学号(例如12070005 ),运行程序,观察数码管显示现象

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alt_types.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disp_init();

void we_ch452_comand(alt_u16 data); void ch452_init();

void delay(alt_u32 delay_data);

void close_disp_key();

void open_disp_key();

void KeyDownISR();

void disp_init()

{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0|3);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1|1);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2|8);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3|0);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4|1);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5|3);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6|7);

we_ch452_comand(CH452_DIG7|0); }

void close_disp_key()

{

we_ch452_comand(CH452_SYSOFF);

void open_disp_key()

{

we_ch452_comand(CH452_SYSON2);

}

void delay(alt_u32 delay_data)

{

usleep(delay_data);

}

void we_ch452_comand(alt_u16 data)

{

alt_u16 temp=IORD_ALTERA_AVALON_CH452_STATUS(CH452_BASE);

while ((temp&0x0001)==1)

{

temp=IORD_ALTERA_AVALON_CH452_STATUS(CH452_BASE);

}

IOWR_ALTERA_AVALON_CH452_INSTRACTION(CH452_BASE, data);

delay(1000); //wait ch452 ok

}

alt_u8 keyvalue=0,flag=0;

void KeyDownISR(void* context, alt_u32 id)

{

keyvalue=IORD_ALTERA_AVALON_CH452_KEY_DATA(CH452_BASE);

flag=1;

}

void ch452_init()

{

we_ch452_comand(CH452_SYSON2);//open disp & key

we_ch452_comand(CH452_BCD); //BCD disp mode

IOWR_ALTERA_AVALON_CH452_IRQ_MASK(CH452_BASE, 1);//enable key irq alt_irq_register(CH452_IRQ, NULL, KeyDownISR);

}

int main()

{

printf("Hello from Nios II!\n");

ch452_init();

disp_init();

while (1)

{

if(flag==1)

{ printf("reg0=%lx\n",keyvalue);

flag=0;

}

close_disp_key();

delay(10000);

open_disp_key();

delay(10000);

}

return 0;

}

实验小结:实验的重点在于读懂新的ch452的操作语句使用方法,所幸老师在这方面的讲解十分详细,我们很快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对于实验流程及代码的理解便完成了键盘控制显示实验。主要也是指导书内容十分详尽,以至于我们的实验也没遇到什么大问题。

#UART

一、实验步骤:

1.建立软件工程---UART,并与硬件系统绑定

2. 选择“hello world”模板,设系统库属性,添加#include

3. run 程序,调试信息窗内应显示“Hello from Nios II!”

4.复制粘贴相关文件夹下的测试例程,解析代码结构与功能

5.修改程序,使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出和实验学生相关的信息,

“UART test from 130731 13073108 13073113!”

6.修改程序,alt_u8 tx_buffer[10]=“wait data\n”; 为

alt_u8 tx_buffer[??]=“13073108 13073113 wait data\n”;形式

7.builder工程,出现error则修改程序直到正确。

8.PC上运行“串口助手” ,完成相应设置

9.运行SOPC程序,观察IDE和“串口助手”显示内容,分析实验现象

10.通过“串口助手”分别发送A123#、#,观察IDE和“串口助手”显示

内容,分析实验现象

二、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中断接收,查询发送

alt_u16 aaa=0;

alt_u8 i=0,j=0,k=0;

alt_u8 flag=0,err_cmd=0;

alt_u8 tx_buffer[20]="1307310813 waitdata\n";

alt_u8 tx_err_buffer[22]="1307310813command err\n";

alt_u8 rx_buffer[20];

alt_u8 rx_data;

void rx_uart_interrupt_server(void*context,alt_u32 id)

{

rx_data=IORD_ALTERA_AVALON_UART_RXDATA(RS232_BASE

);

if ((rx_data=='#')&(j!=0)) {flag=1;j=0;}

else if ((rx_data=='#')&(j==0)) {err_cmd=1;}

else { rx_buffer[j]=rx_data;j++; }

}

void clr_rxbuffer()

{

for (k=0;k<=19;k++)

{ rx_buffer[k]=0; }

}

void init_uart()

{

alt_irq_register(RS232_IRQ,NULL,rx_uart_interrupt_server); IOWR_ALTERA_AVALON_UART_CONTROL(RS232_BASE, ALTERA_AVALON_UART_CONTROL_RRDY_MSK );

}

void send_wait_data()

{

for (i=0;i<=19;i++)

{ aaa=IORD_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RS232_BASE) ;

while

((aaa&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_TRDY_MSK)==0)

{aaa=IORD_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RS232_BASE);}

IOWR_ALTERA_AVALON_UART_TXDATA(RS232_BASE,

tx_buffer[i]);

}

}

void send_err_data()

{

for (i=0;i<=21;i++)

{ aaa=IORD_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RS232_BASE) ;

while

((aaa&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_TRDY_MSK)==0)

{aaa=IORD_ALTERA_AVALON_UART_STATUS(RS232_BASE);}

IOWR_ALTERA_AVALON_UART_TXDATA(RS232_BASE,

tx_err_buffer[i]);

}

}

int main()

{

init_uart();

clr_rxbuffer();

printf("uart_tx Hello from 1307310813\n");

while (1)

{

send_wait_data();

usleep(3000000);

if (flag==1)

{ for (k=0;k<=19;k++)

{ printf("%x ",rx_buffer[k]); }

flag=0;

printf(" rx data\n");

clr_rxbuffer();

}

if (err_cmd==1)

{

err_cmd=0; printf("error rx data\n");

send_err_data();

}

}

return 0;

}

流程图:

输出x

清空rx_buffer

结束

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串口助手的信息框中不断显1307310813 waitdata

在输入了0后程序显示了error data;

在输入了学号后程序显示了学号各位的BCD码;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硬件连接以及代码没有错误,但是在串口助手上总是无法显示程序中编写的信息的问题,经检查是由于在引脚分配的

过程中,输入与输出引脚分配顺序发生了颠倒,导致数据无法正确输出,将输入输出引脚进行修正之后,在串口助手上即可正确的显示提前编写的信息。

小结:在实验过程中多次检查了程序中的错误,然而试验中的问题并没有出现在软件方面,而是在硬件上引脚的分配出现了问题,导致在这项实验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sopc技术试验中,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Timer

一、实验步骤:

1.建立软件工程---Timer,并与硬件系统绑定

2. 选择“hello world”模板,设系统库属性,添加#include

3. 运行程序,调试信息窗内应显示“Hello from Nios II!”

4.复制粘贴相关文件夹下的测试例程,解析代码结构与功能

5.修改程序,使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出和时钟相关的信息,

“0:0:1

0:0:2”

6.builder工程,出现error则修改程序直到正确。

7.运行程序,观察调试信息窗内显示内容,分析实验现象。

二、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alt_u8 tm_sec,tm_min,tm_hour;

alt_u8 flag=0;

void timer_interrupt_server(void*context,alt_u32 id) {

tm_sec++;

if(tm_sec==60)

{

tm_sec=0;

tm_min++;

}

if(tm_min==60)

{

tm_min=0;

tm_hour++;

}

if(tm_hour==24)

{

tm_hour=0;

}

IOWR_ALTERA_AVALON_TIMER_STATUS(TIMER_BASE, 0);

flag=1;

}

void init_timer()

{

alt_irq_register(TIMER_IRQ,NULL,timer_interrupt_server); IOWR_ALTERA_AVALON_TIMER_CONTROL(TIMER_BASE, ALTERA_AVALON_TIMER_CONTROL_ITO_MSK+

ALTERA_AVALON_TIMER_CONTROL_CONT_MSK+ ALTERA_AVALON_TIMER_CONTROL_START_MSK );

}

int main()

{

init_timer();

printf("Hello from Nios II!\n");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FPGA-CPLD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NIOS的μC/OS-II实验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3-7-15~2013-7-20

一、摘要 本实验项目使用Quartus II、SOPC Builder和Nios II EDS从零开始构建一个能够在DE2-115实验平台上运行的μC/OS-II操作系统的Nios II系统。初学者可以借此范例熟悉Quartus II、SOPC Builder、Nios II EDS的使用,并且了解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关键词:SOPC Builder Nios II DE2Nios II EDS 二、设计要求 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基于Nios II的μC/OS-II应用实验系统(也可以认为是一个Nios II+μC/OS-II的应用框架)具有以下一些作用。 (1)读者可以借助SOPC Builder工具自行对Nios II软核处理器进行配置。 (2)很多范例都是纯硬件的VHDL代码,需要自行从零开始建立Nios II 系统,不能够直接使用Altera公司已经建立好的Nios II系统。 (3)DE2-115并非Altera公司原创的开发板,而是友晶科技ODM的电路板,很多外围设备都与Altera提供的电路板不一样,所以很多Altera手册中范例都无法执行,必须要有自己从硬件到软件建立系统的能力,将来才有办法将Altera 提供的范例移植到DE2-115上执行并做到最佳化。 三、设计内容” 1、SOPC Builder硬件建立 SOPC Builder是在Quartus II里的SOPC Builder进行的,先建立工程在SOPC Builder里添加硬件,包括CPU,PLL,onchip_memory,SSRAM,SDRAM Tristate Bridge,Flash,JTAG UART,UART,Timer System ID 2、Quartus II硬件处理 硬件会自动建立一个顶层模块,通过建一个原理图来对对应的硬件进行输入输出的添加,再锁定引脚,编译工程,硬件下载。 3、Nios II DE2嵌入软件编写 在Nios II里建立工程,选择相应的模块,编写需要嵌入的软件,添加缺少的头文件对应的宏定义,编译工程,进行软件下载,在观察结果。 四、设计步骤 1、打开Quartus II新建工程

分数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姓名:陈志杰 班级:10级环工一班 院系:水建院 任课教师:杜丹 2012年12 月16 日

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报告一、西区宿舍楼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目的 1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3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 数据和资料。 4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质监测项目指标 物理指标: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总固体物,溶解固体物,悬浮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金属化合物: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如镍、铁、锰、钙、镁、铀。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简单氰化物,络合氰化物,有机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总氮),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如氯化物、碘化物、硫酸盐、余氯、硼、二氧化硅。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挥发酚,油类。 特定有机污染物:挥发性卤代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

环芳烃(PAHs)。 底质和活性污泥(污泥沉降比,污泥浓度,污泥容积指数) 二、水质检测方法 实验一pH值的测定 pH值是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og10αH+。 pH值是环境监测中常用的和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饮用水标准的pH值的范围是6.5~8.5。由于pH值受水温影响而变化,测定时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或者校正温度。通常采用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测定pH值。比色法简便,但受色度、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盐度的干扰。玻璃电极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干扰。然而,pH在10以上时,产生“钠差”,读数偏低,需选用特制的“低钠差”,玻璃电极,或使用与水样的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 本实验采用玻璃电极法测定pH值。 (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璃电极法测定pH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在25℃理想条件下,氢离子活度变化10倍,使电动势偏移59.16mv,根据电动势的变化测量出pH值。两种电极结合在一起能组成复合电极。pH计测量出玻璃复合电极的电压,电压转换成pH值,其结果被显示出来。(三)实验仪器 pH计(PB-21) (四)实验试剂 1.pH=4.003缓冲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2.pH=6.864缓冲液(混合磷酸盐) 3.pH=9.182缓冲液(硼砂) (五)实验步骤 1.将电极浸入到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稳定。 2.按mode(转换)键,直至显示出所需要的pH值测量方式。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习友宝 实验地点:331 实验时间:(5—8周)周一5,6,7,8节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基于单片机的多任务的控制系统的实现 三、实验学时:16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一)试验要求(以课件要求为准) 基本要求: (1)程序运行后,在8位数码管上显示自己的班级学号(后8位),如2902002001,显示为“02002001”。 (2)定义5个按键(key1、key2、key3、key4、key5)作为功能选择键。每次按下key2时,为“秒表计时器”(定时中断实现),显示从“00.00.00.00”开始,即00时00分00秒00(1/100秒,即10ms)。当按下key1时,返回到显示

班级学号;按下其他功能键时,进入其他功能。 (3)按下key3键时,基于TLC549 A/D转换器进行电压测量(输入电压来自电位器,调节范围0~2.49V,单位:V),并将电压值显示在8位数码管的后3位。 (4)在上面(3)要求基础上,调节电位器,若输入电压超过2.00V,则声光报警,即用发光二极管指示灯(如LED1)闪烁(亮0.5s、灭0.5s);蜂鸣器响(用500Hz方波驱动);若输入电压低于2.00V后,则撤销声光报警。 扩展要求: (5)按下key4键,基于LM75A数字温度传感器,完成温度的测量,显示温度值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整数部分最高位为零时不显示出来(高位零消影)。 (6)按下key5键,完成基于直流电机的转速测量。 (7)对电压测量值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如去除尖峰干扰的平均滤波:每12个测量值数据为一组,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10个测量值进行算术平均后,作为显示值。 (8)将班级学号、开机时间(时:分:秒)、电压值、温度值、转速等同时在LCD液晶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二)实验内容 硬件设计 (原理框图)

环境检测实验报告 号:班级编号:二○一一年二月《环境监测实验》成绩评定表类别实验内容(名称)应完成指标已完成指标完成学时成绩实验模块一三角湖水质监测必测DO、氨氮;至少选测一个指标实验模块二工业废水监测必测CO D、悬浮物;至少选测一个指标实验模块三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合作完成SO2,NOX和TSP的采样与测定,计算API,评价校园环境空气质量实验模块四生物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 1、样品采集、制备与预处理 2、铅、铜、锌等金属离子的测定实验模块五环境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模块一三角湖水质监测同组者: 1、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解氧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溶解氧的采样技术。 3、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4、了解氧膜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方法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溶解氧能迅速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浓硫酸溶解沉淀后,碘离子被氧化析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

粉为指示剂,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溶解氧的含量。反应如下: 三、实验仪器 1、250~300mL溶解氧瓶; 2、250mL碘量瓶或锥形瓶。 3、25mL酸式滴定管 4、1mL、2mL定量吸管 5、100mL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硫酸锰溶液 2、碱性碘化钾溶液 3、1+5硫酸溶液(标定硫代硫酸钠用) 4、0、5%淀粉溶液 5、硫代硫酸钠溶液 6、0、025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五、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在250mL的碘量瓶中加入100mL 水、1、0gKI、5、00mL 0、025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 5mL3mol/L硫酸,摇匀,加塞后置于暗处5min,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淀粉溶液 1、0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平行做3份。

实验一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预习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在管路中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归纳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e R 关系曲线及局部阻力系数ζ 3、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其操作与调节方法 4、 测出单级离心泵在固定转速下的特定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阻力分为直管阻力与局部阻力两种。直管阻力就是流体流经一定管径的直管时,由于流体内摩擦而产生的阻力,可由下式计算: g u d l g p H f 22 ??=?-=λρ (3-1) 局部阻力主要就是由于流体流经管路中的管件、阀门及管截面的突然扩大或缩小等局部地方所引起的阻力,计算公式如下: g u g p H f 22 '' ?=?-=ζρ (3-2) 管路的能量损失 'f f f H H H +=∑ (3-3) 式中 f H ——直管阻力,m 水柱; λ——直管摩擦阻力系数; l ——管长,m; d ——直管内径,m; u ——管内平均流速,1s m -?; g ——重力加速度,9、812s m -? p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Pa; ρ——流体的密度,3m kg -?; ζ——局部阻力系数; 由式3-1可得

22lu d P ρλ??-= (3-4) 这样,利用实验方法测取不同流量下长度为l 直管两端的压差P ?即可计算出λ与R e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Re λ-的曲线图。 离心泵的性能受到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叶轮转速的影响。 实验将测出的H —Q 、N —Q 、η—Q 之间的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成为三条曲线,即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根据曲线可找出泵的最佳操作范围,作为选泵的依据。 离心泵的扬程可由进、出口间的能量衡算求得: g u u h H H H 22 1220-++-=入口压力表出口压力表 (3-5) 式中出口压力表H ——离心泵出口压力表读数,m 水柱; 入口压力表H ——离心泵入口压力表的读数,m 水柱; 0h ——离心泵进、出口管路两测压点间的垂直距离,可忽略不计; 1u ——吸入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 2u ——压出管内流体的流速,1s m -? 泵的有效功率,由于泵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种种能量损失,使泵的实际压头与流量较理论值为低,而输入泵的功率又较理论值为高,所以泵的效率 %100?=N N e η (3-6) 而泵的有效功率 g QH N e e ρ=/(3600×1000) (3-7) 式中:e N ——泵的有效功率,K w; N ——电机的输入功率,由功率表测出,K w ; Q ——泵的流量,-13h m ?; e H ——泵的扬程,m 水柱。 三、实验装置流程图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遗传学实验报告 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2014年11月9日 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前言 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 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 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指纹性状就是属 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nr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 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指纹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 19周完成。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本实 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 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 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 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 实验原理 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 和遗传因素。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 保持终生不变。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手 指指纹。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2.肤(皮纹)与指纹皮纹包括指纹、掌纹和褶纹。指纹为最常用的皮纹。大量研究表明, 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一些染色体病和先天畸形常伴有特殊的皮纹异常。所以皮纹检查可以 作为某些遗传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3.指纹分析的常用指标—— a.类型——3类:弓(a) ,箕(l),斗(w) ,6亚类:as ,at ; lu ,lr ; ws,wd ; b.总嵴纹数——trc (tfrc ,指纹总嵴线数 c.atd角 d.指纹强度指数(pattern intensity index, pid )——pid = (2 w +l)/n = (2 w +l) /10 (w 是斗型纹的百分率,l是箕型纹的百分率,n 是常数(10个手指).) 4.类型分类 a.弓形纹:由几条平行的弧形嵴纹组成。纹线由指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中间隆起成弓 形。弓形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间隆起较平缓的弧形弓,另一种是中央隆起很高的帐形 弓。 b.箕形纹:这种纹有两个特征,①有几条嵴纹从手指一侧发出,向指尖方向弯曲,再折 回发出的一侧,形成一种簸箕状的纹线;②有一个由三组纹线形成的三叉点或称三角区 (delta)。根据箕口的开口方向分为尺箕(或正箕,开口朝本手尺骨一侧,即小指方向)和 桡箕(或反箕,开口朝着桡骨一侧,即拇指方向)。 c.斗形纹(又称螺纹或涡形纹):它有 两个特征,①有两个三叉点(如果你在一个指纹上找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三叉点,那可能是 杂形纹);②由几条环形线或螺形线的嵴纹绕着中心点形成一个回路,或者有形成回路的趋

2020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范文Contract Template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监测目的 1、根据布点采样原则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水质一些常规测定项目的测定方法。 2、对我校流芳校区静思湖水体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二、静思湖相关资料 1、地质、地貌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西部,长江中游东南岸。面积约20xx 平方千米。属于江汉平原向鄂西丘陵过渡地段,区内地形特征为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地貌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低地。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9%。静思湖位于江汉平原中部,江夏区北部,地形平坦。在湖的北侧有一由土堆成的小山,在湖的西侧北边是武工大图书馆,其余都被四周的岸边景观带环绕。湖底河床平坦,

在湖的中心处略微较其他地方深但是不超过5米,其余大多数水深2米。河床主要由地底有机物淤泥,沙石贝类组成。 2、气候 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湿润,夏季炎热高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平原地区最高温在40℃以上。全市平均日照1150―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鄂本北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5-22之间。 3、降水量 武汉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但是全市年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丰水期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9.2%,六七月中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雨带北上至江淮流域,与北方不断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地面上形成持久稳定的准静止锋面,在高空形成近东西向的切变线,故出现梅雨季节,降水量明显增多。并且由于武汉周边密布大大小小数百座大小湖泊水库湿地使得夏季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很高,在遇到炎热晴朗高温天气,当水蒸气急剧上升遇到相对较冷的上层大气时遇冷凝结,短时间的强对流天气也提供了大量的降水。 4、湖周边生物概况水体中的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实验七、沿程阻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填空 1.掌握测定镀锌铁管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的方法;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λ-Re的关系曲线; 3.进一步理解沿程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装置 在图1-7-1下方的横线上正确填写实验装置各部分的名称 本实验采用管流实验装置中的第1根管路,即实验装置中最细的管路。在测量较大压差时,采用两用式压差计中的汞-水压差计;压差较小时换用水-气压差计。 另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量水箱、量筒、秒表、温度计、水的粘温表。 F1——文秋利流量计;F2——孔板流量计;F3——电磁流量计; C——量水箱;V——阀门;K——局部阻力实验管路 图1-7-1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原理在横线正确写出以下公式 本实验所用的管路是水平放置且等直径,因此利用能量方程式可推得管路两点间的沿程水头

损失计算公式: 2 2f L v h D g λ = (1-7-1) 式中: λ——沿程阻力系数; L ——实验管段两端面之间的距离,m ; D ——实验管内径,m ; g ——重力加速度(g=9.8 m/s 2); v ——管内平均流速,m/s ; h f ——沿程水头损失,由压差计测定。 由式(1-7-1)可以得到沿程阻力系数λ的表达式: 2 2f h D g L v λ= (1-7-2) 沿程阻力系数λ在层流时只与雷诺数有关,而在紊流时则与雷诺数、管壁粗糙度有关。 当实验管路粗糙度保持不变时,可得出该管的λ-Re 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要求 填空 1.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No. 7 管路直径:D = 1.58 cm ; 水的温度:T = 13.4 ℃; 水的密度:ρ= 0.999348g/cm 3; 动力粘度系数:μ= 1.19004 mPa ?s ; 运动粘度系数:ν= 0.011908 cm 2/s ; 两测点之间的距离:L = 500 cm

环境工程专业2009级《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学生: 学号: 班级编号: 二○一一年十二月

《环境监测实验》成绩评定表 类别实验内容(名称)应完成 指标 已完成 指标 完成 学时 成绩 实验模块一三角湖水质监测必测DO、氨氮;至少选测一个指标 实验模块二工业废水监测必测COD、悬浮物;至少选测一个指标 实验模块三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合作完成SO2,NO X 和TSP的采样与测定,计算API,评价校园环境空气质量 实验模块四生物或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1、样品采集、制备与预处理 2、铅、铜、锌等金属离子的测定 实验模块五环境环境噪声监测

实验模块一 三角湖水质监测 同组者: 1.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解氧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溶解氧的采样技术。 3、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4、了解氧膜电极法测定溶解氧的方法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溶解氧能迅速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加浓硫酸溶解沉淀后,碘离子被氧化析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溶解氧的含量。反应如下: ()()6 42422422224222423 22O S Na KI I SO Mn OH MnO O OH Mn O S Na +???→?→→→+++-+ 三、实验仪器 1、250~300mL 溶解氧瓶; 2、250mL 碘量瓶或锥形瓶。 3、25mL 酸式滴定管 4、1mL 、2mL 定量吸管 5、100mL 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硫酸锰溶液 2、碱性碘化钾溶液 3、1+5硫酸溶液(标定硫代硫酸钠用) 4、0.5%淀粉溶液 5、硫代硫酸钠溶液 6、0.02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五、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 在250mL 的碘量瓶中加入100mL 水、1.0gKI 、5.00mL 0.0250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5mL 3mol/L 硫酸,摇匀,加塞后置于暗处5min ,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浅黄色,然后加入1%淀粉溶液1.0mL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用量。平行做3份。 2、溶解氧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用碘量法测水中溶解氧时,采集的水样应装到溶解氧瓶中,采集时注意不要使水样曝气或残留气泡,可沿瓶壁缓缓注入水样或用虹吸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直至装满并溢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数据处理表 水在管道内流动的直管阻力损失 由附录查得水温t=20C 时,密度3 /2.998m kg 粘度1 001.0 s pa 由公式 p h f (1) 22u d l h f (2) u d Re (3)可分别算出f h , 和 Re 管内径管a=管b=管c d=0.02m 长度管a=管b=管c L=1m 以a 管第一组数据为例 p =10.323 10 pa 则2 .9981032.103 f h =10.34(J/k g ) 平均流速201.014.3360013.11 u =9.85m/s 则 =2 85.9134 .1002.02 =0.0043 Re = 001 .02 .99885.902.0 =196645 管b

管c 局部阻力系数 的计算 由公式22 u h f 得22u h f 不同开度下截止阀的局部阻力系数 管a 管b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杨程H= f h g u g p g p 22 真表 0 f h 离心泵轴功率N=传电电 N 离心泵的效率 是理论功率与轴功率的比值,即 N N t 而理论功率t N 是离心泵对水所作的有效功,即)(102 kw QH N t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计算H= 10 201.014.3360002 .20102.99818000102.998125000215.21 m O H 2 N=95.075.01489 =1.601(kw) 2 .99821.1502.20 1.86 离心泵特性曲线

思考与讨论 1, 只管阻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测定及计算? 答:原因是流涕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内摩擦力的存在,必然有能量的损耗,此损耗能量为直观阻力损失。测定及计算方法为 p h f (1) 22 u d l h f (2) 2, 影响本实验测量准确度的原因有哪些?怎样侧准数据? 答:读数不精确,供水系统不稳定,电压不稳定,出口胶管排气未排完,如果要侧准数据,应该等仪器上显示的数据稳定后再读取。 3,根据实验测定数据,如何确定离心泵的工作点?水平或是垂直管中,对相同直径,相同条件下所测出的阻力损失是否相同? 答:根据极值数据来确定离心泵的工作点,水平或是垂直管中,对相同直径,相同条件下所测出的阻力损失不相同,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 直高度h和h 0,由式,从而求得γ 。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 =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

SOPC系统设计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5年04月25日

实验二、NIOSII实现串口收发数据及LCD显示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Quartus II、SOPC Builder、NIOS II IDE的操作; (2)掌握SOPC硬件系统及NIOS II软件的开发流程。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平台:硬件:PC级、SmartSOPC+教学实验开发平台;软件:Quartus II 9.0,SOPC Builder 9.0,NIOS II IDE 9.0。 (2)、实验内容:建立包含SDRAM、JTAG_UART、Timer、LCD的NIOS II处理器系统,通过JTAG_UART从IDE的控制端窗口读取输入值N,计算1至N的累加值,并将计算结果及计算花费时间的显示在LCD中。 三、实验步骤 3.1硬件设计 根据实验内容,可以得出本次实验的硬件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图3.1 硬件设计结构图

具体硬件设计步骤如下: 1)、在Quartus II中建立一个工程命名为:smallCore,器件设置为EP3C55F484C8; 2)、以原理图输入方式建立空白顶层模块,并保持; 3)、打开SOPC Builder,命名SOPC系统名称为nios2system,开始建立NIOS II系统。 4)、双击SOPC Builder主界面左侧中的“Nios II Processor”,出现Nios II CPU的配置向导对话框,如图1.4所示,在这里可以有三种Nios II CPU选择,我们选择快速型的Nios II/f,不使用硬件乘法器及除法器。然后单击Next进入下一步配置;Instruction Cache项中选择2 Kbytes,在Data Cache项中选择512 Bytes,单击Next进行下一步配置;在“Advanced Features”和“MMU and MPU Settings”选项卡中选择默认参数,然后单击Next,到了“JTAG Debug Module”选项卡,如图1.6所示。这里是选择JTAG调试接口,选择默认的模式Level 1,然后单击Next,到了“Custom Instruction”选项卡,也选择默认参数,最后单击Finish完成对Nios II CPU的配置。 5)、添加了Nios II CPU内核后,选中Module Name下的cpu_0,单击鼠标右键,在Rename 项中可以重命名cpu_0的名称为cpu,并在“Clock Settings”一栏中将clk_0名称改为clk。 6)、双击在SOPC Builder主界面左侧中的Bridges and Adapters→Memory Mapped→Avalon-MM Clock Crossing Bridge,出现Clock Crossing Bridge的配置向导对话框,在“Slave-to-Master FIFO”中的FIFO depth中选择64。单击“finish”退出配置对话框,并重命名clock_crossing_0的名称为clock_crossing。 7)、双击在SOPC Builder主界面左侧中的Memories and Memory Controllers→SDRAM→DDR SDRAM High Performance Controller,出现DDR SDRAM High Performance Controller的配置向导对话框。修改“General Settings”选项卡的参数配置,参数修改如下:Speed grade:8 PLL reference clock frequency:85 Memory clock frequency:100 Local interface clock frequency:full 修改“Modify Parameters”:DDR SDRAM控制器参数,参数修改如下: Total Memory interface DQ width:16 Memory vendor:other

流体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能进行光滑管、粗糙管、闸阀局部阻力测定实验,测出湍流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关系曲线图; 2)能进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测出扬程与流量、功率与流量以及离心泵效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图; 3)学习工业上流量、功率、转速、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涡轮流量计、电动调节阀以及相关仪表的原理和操作; 离心泵特性测定实验 一、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轴功率N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 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 (1-1)由于两截面间的管子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fhΣ,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也可忽略,则有 (1-2)式中:H=Z2-Z1,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ρ——流体密度,kg/m3 ; g——重力加速度m/s2; p 1、p 2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u 1、u 2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z 1、z 2 ——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 N=N电×k (W)(1-3) 其中,N 电 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k=0.95 3.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率,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 N e=HQρg (1-4)故泵效率为 (1-5)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1)实验用水准备:清洗水箱,并加装实验用水。 (2)离心泵排气:通过灌泵漏斗给离心泵灌水,排出泵内气体。 2、开始实验: (1)仪表自检情况,打开泵进口阀,关闭泵出口阀,试开离心泵,检查电机运转时声音是否正常,,离心泵运转的方向是否正确。 (2)开启离心泵,当泵的转速达到额定转速后,打开出口阀。 (3)实验时,通过组态软件或仪表逐渐改变出口流量调节阀的开度,使泵出口流量从1000L/h 逐渐增大到4000L/h,每次增加500L/h。在每一个流量下,待系统稳定流动5分钟后,读 取相应数据。离心泵特性实验主要需获取的实验数据为:流量Q、泵进口压力p 1 、泵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成绩指导教师日期 张歆奕2013-5-26 五邑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 电子系统EDA 院系名称:信息学院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项目名称:学号显示 班级: AP10352 学号: 报告人:

实验一:学号显示器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实现数字电路。 2、练习利用Verilog HDL语言和状态机设计电路。 3、熟悉EDA开发基本流程。 4、掌握多个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及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数码管除了可以显示0~9的阿拉伯数字外,还可以显示一些英语字母。数码管由7段显示输出,利用7个位的组合输出,就可以形成部分英语字母和0~9十个数字的显示。共阴数码管0~9和常见字母的7段显示关系如表4-1所示 (共阳数码管对共阴取反)。

三、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一) 1、用Verilog HDL设计单个数码管顺序显示学号(按一次按键,显示下一位学号字符); 2、对设计进行仿真; 3、锁定管脚并下载到开发板进行验证。 设计任务(二) 1、用Verilog HDL设计八个数码管显示学号,并向左或者向右滚屏; 2、对设计进行仿真; 3、锁定管脚并下载到开发板进行验证。 四、设计源程序和说明 设计任务(一)学号显示源程序 module xuehao_display(clk,rst,out); input clk,rst; output reg[6:0] out; reg[3:0] state; parameter s0=4'd0,s1=4'd1,s2=4'd2,s3=4'd3,s4=4'd4,s5=4'd5,s6=4'd6,s7=4'd7,s8=4'd8; always@(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begin if(!rst) begin out =7'b1111111;state=s0;end else case(state) s0:begin out=7'b0001000;state<=s1;end//显示A s1:begin out=7'b0011000;state<=s2;end//显示P s2:begin out=7'b1001111;state<=s3;end//显示1 s3:begin out=7'b0000001;state<=s4;end//显示0 s4:begin out=7'b0000110;state<=s5;end//显示3 s5:begin out=7'b0100100;state<=s6;end//显示5 s6:begin out=7'b0010010;state<=s7;end//显示2 s7:begin out=7'b1001111;state<=s8;end//显示1 s8:begin out=7'b0000110;state<=s1;end//显示3 default:state<=0; endcase end endmodule 程序详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程序,定义8个输出变量,然后给他们赋值,使他们分别为A P 1 0 3 5 2 1 3,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 设计任务(二)滚屏显示源程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