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休闲观光农业

浅谈休闲观光农业

浅谈休闲观光农业2011-09-14 10:34 来源:魅力城乡 发布者:朗朗星空 评论:0 浏览:1206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观光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辨析

百度定义: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观光休闲农业的内涵

(1)农业属性:业态仍以农业为基础,功能与服务更加多样

(2)观光与休闲的同质性:

从定义字眼上可从“休闲”和“观光农业”两个关键词上结合理解。休闲是对于旅游者方面的理解的,观光农业则是对于从业经营者方面理解。这两者是密切结合,相互依存的科学的有机概念。关于“休闲”,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认为,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为了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欲的总称。

因此,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

观光休闲农业是指旅游者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消遣或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而到农村、农业基地去,利用当地农村农业相关设备、资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自然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当地设备、资源拥有者和提供者获得一定收益的新型农业类型的总称。

(4)内容与形式:

在内容和形式上,休闲观光农业包括农村和农业基地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业态和这些项目的休闲、娱乐、参观、访问等活动;包括参观参与农村乡土文化活动,如农村得文物古迹、寺庙、民间文学艺术、乡土风俗、节庆民情;也包括参观农村景观得活动,如农村建筑、祠堂、石子路、田野、溪流、水库、农耕景象等。

(5)特点:

在特点上看,休闲观光农业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在布局上注重绿色生态框架;在城乡关系上重视资源整合、共同繁荣;在功能定位上重视拓展生活和生态功能,注重改造生产功

能;在要素整合上,重视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乡土素材;从生产组织上看,表现为高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经营为重点,实行突破地域行业领域,形式多样的发展。

概念综合理解:

观光休闲农业是包括广泛利用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以休闲观光为重点的具有乡村特色和现代农业、农村特色的新业态。

内涵与外延与乡村旅游的联系

在内涵和外延上与乡村旅游相比较,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结合而形成的新业态,在地域上超出了乡村的范围,在产业形态上注重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的双赢,在农业生产中融入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是农业和旅游业的创新和细分,而乡村旅游在地域上却局限于乡村,在产业形态表现形式上以旅游活动为主。由此可见,休闲观光农业是源于乡村旅游,但其内涵和外延却比乡村旅游大得多,包括依托农业和农村的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等。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及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发达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休闲观光活动对自然天时,农业活动的依赖,自古以来就有休闲观光农业,在一些诗歌作品终有所反映,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均有反映,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的《游西山村》,对于乡村游也有所描述。古时有春分过后要到郊外田间踏青寻春的休闲观光传统。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产业,首先是在台湾地区兴起与发展的。

随着我国台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中等小康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渐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果园、农场在农闲或节假日陆续向社会民众开放,成为一种新兴的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形态而最终得到突破,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台湾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台湾地区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

在大陆地区,休闲光农业到20世纪90年代最先在沿海大中城市兴起。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近郊,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生产过程,成为农业生产科普基地。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地、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98年旅游年主题,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

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为农村一景,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要求休闲项目增加,同时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休闲观光农业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背景与需求分析
都市化社会的出现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客源。我国城市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0年的663个,城市总人口3.879亿,城市化率为30.4%,其中,200万人以上的超大城市13个,占2%;100-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27个,占4%;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53个,占8%;20-50万人的中等城市218个,占33%。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由于受到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据北京市调查,每年有67.3%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由此可见,城市人口增加,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

休闲时间的增加

我国1995年就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开始实行三个“长假日”制度(五一、十一、春节),这样我国公众普遍享有国家法定假日全年114天(含周日)。其中,学生和教师则全年约140天,公务员及外企管理人员,全年约124天。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赋闲在家。这些休闲假日就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时间保证。

道路与交通的改善

一般说,农业休闲旅游大多数是短途旅游,以自驾车为主。目前城市私人汽车迅速增加,为城市人外出郊区旅游提供了交通条件。比如,成都市2010年全市私人汽车保存量129.8万辆,按城市户籍人口计算,每100人保有私人汽车1辆,而且目前每天仍以1000辆汽车的销售量在增长。私人汽车的增加,促进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兴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遭受城市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下要求反朴归真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景区边缘地区模式

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之中,由于景区周围的山林需要保护、周围农民为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效益、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等原因,使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最先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

其发展有三种类型,其一是农民自筹资金承包农林地为资源兴办的休闲观光农业,如广西全州县大西江镇黄井村10位农民自筹资金1200万整修黄井温泉,兴建农庄旅馆,建设观光果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其二是景区周围边缘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起来的特种农业,经引导开发,成为休闲观光农业,如特色菜种植业,特种禽畜鱼类的饲养业,商品花卉种植业,土特产加工业和生产民族特色工艺品的工艺型农业等,特点是具有观光、学习、教育、参与等功能。其三是依托景区发展与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一些乡情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即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内容的“农家乐”。

老少边贫地区模式

老少边贫的休闲观光农业,是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既定目标,在国家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地区多为闭塞山区,未受到工业革命的改造,至今尚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古代民居群和传统的民俗风情,有些地区基本保留着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淳厚完美的民族风俗,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下,开发原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原始的乡情习俗带有浓郁文化韵味的休闲观光农业。如广西龙胜县开发龙脊梯田高山田园风光景观旅游线,每年有数万名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就是由于城市迅速扩大,分布于都市内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效区的依附于都市经济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模式。如农业高新技术园或农业基地。由于各地城郊性质不同在休闲观光农业内容上的构成也各不相同,我国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市场型、资源型、和混合型。以上海、广州、北京为代表的市场型大城市的郊区,其区位优势表现直接面对周末度假,民俗佳节庆典等需要的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

在大都市发达的工业文明的辐射下,郊区已进入现代农业文明阶段,现代农村聚落景观、现代农村农业生产景观、现代科技农业景观、融入现代美功能观念的各种观光农园,以及美化了的自然环境等都构成大都市郊区的农业观光特色,如上海浦东的孙桥,北京的韩村河,江苏的张家

港,广东的东莞等,除此,对都市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是各类采摘旅游和务农旅游。其二是资源型城市,这类城市数量大,各地拥有的资源特色不同,

目前,郊县休闲观光农业已初见端倪,如成都双流县,2009年上半年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共接待游客17万人次,产值1567万元,休闲观光收入769.5万元。成都平原是以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区,他们除了对郊县的旅游农业大公园(包括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畜牧业,观光副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出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外,还创造出原始的农耕文化为主题,以生态农业为背景的主题公园式的农业集锦公园。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农庄经济型

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鲜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为游客特别提供度假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内容,满足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需求。

园区农业型

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相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形态。如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无公害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等。

特色产业型

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农业资源位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使人们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如各种特色农业生产。

自然人文景观型

即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有效利用自然景观,开发探幽、访古、赏景等休闲项目。如四川都江堰、桂林灵渠、新疆坎儿井等古代水利设施探古休闲游乐项目。

农家乐型

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以利用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体验生活为特色。如各种乡村度假游。

农业贸易型

是为利用各类大中型农副产品集散市场,商务会展中心及农产品加工园等把休闲观光内容与农业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优质农副产品采购等服务活动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如各种农贸会,农产品交易会等。

民俗节庆型

利用农村、农业的乡土民俗、节庆资源、举办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如三月三歌节,五月五龙舟节,农历五月十四红瑶祭“盘古庙”,四月“八牛节”等。

我国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独特丰富,品位高,特色鲜明,富有民族特色,开发潜力大。

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活动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从其自身的涵义和特点来看,休闲观光农业所承载的基本功能

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旅游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七个方面。

生产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就是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种养产业为核心,重视现有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有机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拓展,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的升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重视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售量。

生态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是在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合功能辐射区域)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农业和旅游业,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既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又以其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并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怡情怡智、陶冶情操的效果,在发展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得以和谐统一,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

旅游功能

通过开发休闲观光农业,为游客提供洁净优美的休闲游览场所。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食品的快乐,在参观游览体验中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境生态的绿色空间,让游客回归自然,尽享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为载体,为游客提供观光赏景,采摘游玩等项目,让游客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凭借富有特色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垂钓、捕捞、加工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农家风情。

经济功能

首先,休闲观光农业使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与之配套服务,除了直接促进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

而到达带动农村经济振兴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的目的。其次,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再次,休闲观光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远销的中间商盘剥,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农民也可以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增加收入。

教育功能

主要体现在休闲观光农业向人们提供了认识农业、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体验农村生活、认识农村文化及生态环境、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为、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方面的知识服务,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业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激起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加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示范辐射功能

辐射功能是指休闲观光农业凭借科技园区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的掘经济实力,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在农业设施装备、农业高科技开发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等方面,将率先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推进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此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与沟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文化传承功能

主要表现为可使农村特有的生活文化、产业文化及许多民俗文化等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并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农村文化。由于传统农耕文明文化和休闲娱乐思想的侵浸,以及民俗习惯的凝聚力和我国文化的延续性,使得我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旅游活动具备很强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展示性。如农村二月二闹春社,男人们在野外赛田鼓、喝春酒,尽兴狂欢。清明前后到田野乡村去踏青、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花;此外,民间龙舟竞渡、棋类竞技、武术、舞狮子等都在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有的还融入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从而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农业农村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作者:邓玉林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