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2011年 12月

【教材内容】

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课标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教材分析】

本课分析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把第六课的内容复习设计为两目。

第一目,实践观。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目,认识观。理解真理的含义、特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从地位上看,学好本框不仅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点和本质特征,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加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有限,对实践活动、实践主体等认识不多,这对于他们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收集有关说明实践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材料,充分了解学生对实践问题的已有认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将文字、图片材料事先做成课件,设计预习导读提纲和课堂反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时具体目标】

(1)通过对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的复习,能辨别哪些属于实践活动(2)能够熟练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题

(3)根据真理的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能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

误,并坚持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统一。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确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并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实践的基本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目标达成评价】

1、通过对探月工程的认识,判断学生对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理解是否到位。

2、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合作的探究,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3、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家主席的论断,根据学生对这一理论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真理的特点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教学需要做的准备]

1、本节课的学案、课件

2、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前后桌六人为一小组。

【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诗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以情境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直观教学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与效率。

4、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

知识体系(2分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

基本形式

含义

特点

认识

追求真理

真理含义及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辩证

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

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思考:我们的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

请给出判断的理由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

知识体系(2分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实践

基本形式

含义

特点

认识

追求真理

真理含义及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辩证

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来源

动力

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

板书:

答题要求:一审:知识、角度

二读:圈划、联系知识

三写:原+方+材料

教学反思:

1、本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强调时代特征、学生特点、生活基础,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2、本课在知识的生成上坚持从生活出发、从问题出发,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等知识点的生成都是从实际材料、实际问题开始的。教学只有走出课堂的小天地,挖掘广阔的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引起其共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否则话题苍白无力,学生不配合、抵触,就难以生成课堂的精彩。

3、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没有做题的基本要求将缺乏说服力,学生必须在充分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本探究活动是属于操作层面的,学生对此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重视做题方法贯彻、做题能力的提升……类似的探究性教学在实践中才会成为得心应手,课堂效率才会提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