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22.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3.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24.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B

26.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这篇堂记有些特别,如果考生只根据以往经验草草做题,会抓不住文章主旨。做语文,细读原文才是唯一之道,经验和积累都必须建立在“作者原文第一位”的原则基础之上。

一般人写堂记,只颂扬屋主人即可,通常会以屋主人开篇。但柳宗元的岳父人称“弘农公”的杨凭曾担任湖南观察使兼潭州刺史,潭州就是现在的湖南长沙。805年,柳宗元岳父杨凭(学术界也有人翻案说此人并非柳宗元岳父,但不是主流学说)改任江西观察使,离任之时把东池赠送给了戴简,所以因果关系是弘农公相送东池,然后戴简在东池之边建造戴氏堂,所谓无弘农公也即无戴氏堂。这就是这篇堂记以弘农公开头,并在颂扬戴简的同时也颂扬弘农公的原因。

也是在805年,即永贞元年,新皇帝唐宪宗登基,老皇帝唐顺宗旧臣柳宗元等“二王八司马”被黜贬,八司马皆被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被分派去了湖南永州。806年,柳宗元从长

安去往永州路过潭州(长沙),此时的柳宗元是戴罪之身,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戴简曾经是柳宗元岳父的门客,东池也是杨凭所送,文中也可看出戴简是离世乐道之人,不为世俗所累,所以大概才有邀请一事,柳宗元也在潭州短暂停留。

因为戴简、东池和岳父杨凭的特殊关系,所以柳宗元在一篇普通的堂记里就会不仅仅颂扬屋主人,还会借此表扬他岳父,柳宗元还专门写过一首五律长诗《弘农公》称颂杨凭。柳宗元通过杨凭送东池给戴简是池得明主,人给池增色,证明了杨凭有识人之志,文章还用寥寥一语“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点明杨凭治政有方。而戴简呢,是离世出道之人,是“堂不待饰而已焕”的才德之人,东池和戴简是相得益彰,池得其所。于是在一个主题下巧妙地赞颂了两个人。

因为这个缘故,这篇文章比我们通常所学的堂记类文章多绕了一层,也就复杂了一些,文章因此有2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也是决胜的关键是选择题第25题,3分,涉及到如何解释关键词、戴氏堂究竟是谁而建两个问题,会有同学错。

“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

“宾客之选”如何翻译为宾客中的佼佼者?

谁“为堂而居之”?

答案只是简单地把“宾客之选”翻译为宾客中的佼佼者,也直接翻译为戴简为堂而居之。第一个“之选”是如何等于佼佼者的,这个肯定需要追溯翻译源头。第二句话,一开始是弘农公送东池给戴简,然后“为堂而居之”,按照他们的解释,似乎是说理所当然地就能理解为戴简“为堂而居之”,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

理解含糊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古文省略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当时柳宗元和戴简都知道是谁建造的,所以不需要明说,也或许柳宗元没考虑那么细致,以至于给我们今天造成了阅读障碍。抑或者这是古文的某一种特定用法……都得去查考最专业的资料或者咨询比较权威的人才能给出准确的解答。

25题答对了这篇古文能拿10分、9分;答错了直接跌至7分、6分。区别很大。所以选择题是高考语文中最需要慎重的题目。

第二个难点是第26题,也是3分,涉及到对弘农公的评价,答案是“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红色的部分很多同学也很可能答不到,大概会丢至少1分,至多2分。这道总共只有11分的题,有一些同学一共会丢掉4分到5分,只得到7分或者6分。

那是不是这些难点就彻底无解了?也不是的,第2个难点线索很明显,第1个难点会有些麻烦。

第二个难点即第26题的线索是最后一句“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中的“公之德”,在这篇文章中提及弘农公的就只有两件事情,一是刺潭州三年,也就是潭州刺史做了三年;一是送了东池给戴简很相宜,送给了合适的人。所以就可以答治政、识人,至于中正的美德,我觉得为难同学了,恕我眼拙,我只能说弘农公送东池是根据合适不合适来定的,很有中正的美德,不偏私。

如果只按照过去的老办法只揣摩邀请人和被邀请人之间的情谊和性格,往往就容易忽视一开篇就提到的“弘农公”,也就因此答不出来第26题“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所以做任何题目,理解意思是关键,切勿墨守陈规,更不要盲目背诵答题公式。

我们在高考中不知道弘农公就是柳宗元岳父,没关系,不知道关系不影响做题!因为在文章中东池是弘农公送给戴简的这一点很明确,可以看原文——

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

只是戴氏堂究竟由谁而建还是很难翻译。所以第25题在A、B选项中容易摇摆,如果选了CD选项,需要反省,调整思路,因为这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此文是柳宗元第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的文章,也是他在长安生活了33年后第一次远离京城被贬远州,从青年有为的朝廷新秀到前途未卜的戴罪之身,内心的复杂和悲愤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然而他的这些情绪丝毫没有在文章有所流露,文章反而清俊秀丽,隐隐有永州八记的端倪。我不知道应该佩服柳宗元还是为柳宗元感到难过,他带着老母亲,被贬永州,我想起了韩愈的一句诗“雪拥蓝关马不前”。大概从这时候开始,柳宗元就开始创作之前他不太在意的文学形式了吧。

这篇文言文有难度。高考文言文,很怕柳宗元、韩愈、王安石、苏轼、方苞、姚鼐。他们都是古文大家,“经史子集”样样精通,刁难个高考生,真是小意思。这样的理解陷阱其实在2011年苏轼的《<稼说>送张琥》也有,平时的一模二模文言文中也都有,所以最重要的是养成精读每一篇文言文的习惯,最好逐字翻译,宁愿少做一些题目也要做透每一篇古文,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新浪答案: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复旦徐捷解析:

原文中对应的话语是“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意思是东池岸有一块向外突出的地方,水萦绕着它看起来好似一块玦。

什么是“玦”júe呢,我们查考过资料可知是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大家可以去搜图片,可能这个玦还是一个这样的图形,不是普通的圆环有一个缺口那么简单,否则这句很难翻译。

在考试中不知道具体含义没关系,知道是个比喻句,知道“王”字旁有关的是古代的一些美玉就可以了。根据翻译,联系上下文,也就能答出“之”指代的是“岸之突出者”。

这1分考的其实是翻译。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新浪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复旦徐捷解析:

先不看答案,我们先来说同学很关心的答题术语等问题,我随便列举一个2012上海二模·徐汇金山松江区·现代文第11题的例子,大家看过答案后大致就掌握了答题术语(11).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那些规避现实的文字所起到的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市场迎合庸俗的趣味,一味追求市场效益之风的否定。(3分)

此类题目答题规范是“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

可是若只写“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然后就没了,那毫无疑问只能零分!

所以所谓答题公式,必须建立在理解和鉴赏的基础之上,没有理解和鉴赏,答题公式就是零。

我们重新分析这句划线句“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与波上下”很好理解,就是和波浪的起伏一起上上下下,“连舻縻舰”也好理解,并列式,“舻”在课文《前赤壁赋》里出现过,泛指船只,“舰”,也泛指船只,再加上“连”、“縻”应该指连系在一起的船,类似曹操赤壁大战中把船连系在一起,所以会随着水波的晃动而上上下下起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远远望去,新建成的戴氏堂好像连系在一起的船只,随着波浪的起伏上下浮动。

把这句话翻译出来就得分了,标准答案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其实柳宗元这么描写还有一层含义,答案并没有写出来,戴氏堂竟然像随波浮动的船只,可想而知

这建筑和东池非常和谐,人造建筑非但不突兀,反而和东池水的自然风光连为一体,增添景致和情趣。有了这些主干内容,才能真正得分。

所以,语文的得分能力体现在真正的理解和鉴赏之上,至于答题术语那仅仅只是一种学术规范。

我列举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是想说明一点——所有的文章阅读都遵循这一规律。

另外,做什么样的题、如何做题、如何深入分析,如何掌握全局都是学问,如果只是小范围知识的重复,就算再熟练,也只是整体分数的一部分分值,所以第一要全面,第二要精练。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新浪答案: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复旦徐捷解析:

文中说“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意思是地方非常优美,得到合适的人居住在其中,就好像山因为增加而更高了,水因为开辟而更宽广了,那接下来是屋子不需要装饰就已经很明亮了,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前面所说的“得人焉而居之”,而且这篇文章一开始提到弘农公说了不是离世乐道的人都不配拥有这个好地方,那自然可以知道,这个人还必须是有才德的人,于是答案就出来了,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新浪答案:B

这道题目的难度体现在A、B两个选项。

A选项对应的句子是“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后半句很好翻译,一个谯国人姓戴名简,可前面半句“宾客之选”的“选”到底该如何解释,这得查考资料再好定夺。看答案大概把“选”解释为“佼佼者”。

B选项对应的句子是“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还是这句话,这一句话解释不通,就关系3分。弘农公最后把东池送给了戴简,前一句出现了两个人物,那到底是谁“为堂而居之”?我觉得这句话里并不清晰,也得去查考资料,

C、D选项很好理解,都对,就不多说了,如果CD选项都还有疑问的话,那你得去把三年的文言文课文都熟读一遍,提高基本功。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新浪答案: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复旦徐捷解析:

丢分不能全怪同学,因为这篇文章背后所藏的关系同学基本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原来弘农公竟然是柳宗元的岳父,而戴简是弘农公的门客,弘农公把东池送给了戴简,戴简又在东池建造了戴氏堂。当柳宗元33岁从长安因为王叔文集团“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永州,途经潭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长沙市时(此时不知道杨凭是否还在长沙,因为也是在805年,杨凭调任赴江西观察使),戴简邀请他写下了此文。此文也是柳宗元第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的文章。

此时柳宗元是戴罪之身,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戴简曾经是柳宗元岳父的门客,东池也是杨凭所送,文中也可看出戴简是离世乐道之人,不为世俗所累,所以大概才有邀请一说。

所以这篇文章要比我们通常所学的堂记之类的文章多绕了一层,也就复杂了一些,如果只按照过去的老办法只揣摩邀请人和被邀请人之间的情谊和性格,往往就容易忽视一开篇就提到的“弘农公”,也就因此答不出来“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而这些在哪里有线索呢?我们可以看最后一句“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中的“公之德”,在这篇文章中提及弘农公的就只有两件事情,一是刺潭州三年,也就是潭州刺史做了三年;一是送了东池给戴简很相宜,送给了合适的人。所以就可以答治政、识人,至于中正的美德,我觉得实在为难同学了,恕我眼拙,我只能说弘农公送东池是根据合适不合适来定的,很有中正的美德,不偏私。

小石潭记导游词200字

小石潭记导游词200字 篇一: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夏邑县济阳初中:董素玲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2、领略小石潭美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去探访一处曾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让我们一起见证一种远离俗世的美。们一起走近小

石潭那如画的世界,去欣赏小石潭优美景色。(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学生合作探究,任选角度发言展示(提示:生在回答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概括出来了”的句式回答)。 3、师点拨明确:作者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景物特点:水清、石奇、树美、鱼乐、溪身蜿蜒、岸势参差,展现了小石潭的清幽美。①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闻声绘形”“移步换景” 的写法,在移动变化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看到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青翠葱郁的树,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只用了四十个字,就下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生活灵活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游鱼的活泼可爱。 ②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明确:除了游鱼动静相宜一会“怡然不动”一会“俶尔远逝”生动活泼外。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③文中的“对比”与“烘托” 点拨明确: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这状具有实感。 4、思考:你觉得此处取名“小石潭”恰当吗? ①生合作探究,指名汇报。 ②师点拨明确: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精彩赏析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全文五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探寻小溪的源头。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文章按发现小潭→观赏小潭→潭上气氛→离开小潭的顺序来写,也就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结构紧凑,层次清楚。 小石潭的全貌是: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中还有鱼游来游去。 文章开头交代发现小潭的过程: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文中用“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在这里

柳宗元《袁家渴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袁家渴记 作品原文 袁家渴1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2东南水行,至芜江3,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4幽丽奇处5也。 楚、越6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7。渴上与南馆8高嶂9合10,下与百家濑11合。其中重洲12小溪,澄潭13浅渚14,间厕15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16;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17。草则兰芷18,又有异卉19,类合欢20而蔓生,轇轕21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22众草,纷红骇绿23,蓊葧24香气。冲涛旋濑25,退贮溪谷26。摇27飏葳蕤28,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词句注释 1.袁家渴(hé):水名。《舆地纪胜》载:“永州:袁家渴,在州南十里曾有姓袁者居之,两岸木石奇怪,子厚记叙之。”渴:原为干涸之意。湖广方言,称水之反流(即回流)为渴。袁家渴位于今永州南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即原诸葛庙乡沙沟湾村前潇水河床的一段湾流。 2.朝阳岩:地名,在今永州古城潇水西岸。 3.芜江:水名,潇水的支流,在永州市境内。 4.永中:永州之中。 5.幽丽奇处:风景清幽秀丽奇异之处。 6.楚:古称湖南为楚。越:通“粤”,古称广东为越。 7.音若衣褐之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认为英华版本和何焯校本注此六字为侧注,非原文中字。褐(hè),与“渴”并不同音,只是楚越方言音相近。 8.南馆:指唐代在此所建立馆舍。 9.高嶂:高而险如屏嶂一样的山峰。 10.合:相接,相邻。 11.百家濑(lài):水名,在永州古城南二里处。濑,急水从沙石上流过为濑。 12.重洲:重叠的水中沙洲。 13.澄潭:澄清的潭水。 14.浅渚(zhǔ):浅显的刚露出水面的小块土地。 15.间厕:交错夹杂。 16.白砾(lì):白色的小石子。 17.枫:枫树。柟(nán):常绿乔木。石楠:生于石缝间的常绿树,又名千年红。楩(pián):即黄楩木。槠(zhū):常绿树,木坚硬,子可食。樟:樟树,常绿,可提取樟脑。柚(yòu):常绿乔木,柚子,可食。 18.兰:兰草,香草的一种。芷(zhǐ):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中医入药,有镇痛作用。 19.异卉(huì):奇异的花卉。卉,各种草的总称。

推荐小石潭记导游词

推荐小石潭记导游词 同学们,朋友们在课文 里都学过小石潭记 吧, 那么通过对课文的了解, 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一篇小石潭记的导游词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推荐小石潭记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石潭记》导游词【1】 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 早上好, 这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著名的小石潭。 朋友们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固然小,但却是景色宜人。四周郁郁葱葱,人 烟依然很稀少。 朋友们随着我一齐往西走。 朋友们请闭上眼睛, 知朋友们有没有闻声什么? 有些像珮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 此刻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往, 让我们来一探 究竟。 此刻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朋友们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起源地。 朋友们能够 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朋友们此刻能够走近些,但留意 脚下不要滑倒。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 平地一样。 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 由于水太清澈, 所以看上往似乎在空中游动, 也没有什么依靠。早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就会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有些鱼 懒得一动也不动,但有时却忽然间的游走,立刻又游回来,似乎在跟朋友们开玩 笑似的。 请朋友们顺着小潭向西南方看往, 就会看到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便是这潭水 的来源,这小溪曲曲弯弯,有时能看见有时却不能看见,由于多年水流的冲击它 的两岸早已参差不齐,像犬牙一样。 这个小潭不仅仅谭美, 四周的景色也很美。 它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层层环绕, 假如一个人来到那里, 就会感觉到它独占的清静, 让人心旷神怡。 在那里呆久了, 就会感觉到它独占的魅力让人抛往心中一切的杂念, 感觉就像在仙境中一样, 没 有让人喘但是气的压力,没有让人头疼的事业,倍感简单,心也静了下来,那里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我为朋友们先容了这么多, 不知有没有人明白那里是哪位名人笔下的景色? 对了这就是唐宋八朋友们之一柳宗元
1/5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音 导读: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

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hé zhōu jì 核舟记 wèi xué yī 魏学洢 míng yǒu jī qiǎo rén yuē wáng shū yuǎn ,néng yǐ jìng cùn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 zhī mù ,wéi gōng shì 、qì mǐn 、rén wù ,yǐ zhì niǎo shòu 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mù shí,wǎng bù yīn shì xiàng xíng ,gè jù qíng tài 。 cháng 、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 yí yú hé zhōu yī ,gài dà sū fàn chì bì yún 。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zhōu shǒu wěi cháng yuē bā fēn yǒu jī ,gāo kě èr shǔ xǔ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zhōng xuān chǎng zhě wéi cāng ,ruò péng fù zhī 。páng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 kāi xiǎo chuāng ,zuǒ yòu gè sì ,gòng bā shàn 。qǐ chuāng 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 ér guān ,diāo lán xiāng wàng yān 。bì zhī ,zé yòu kè “shān 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 gāo yuè xiǎo ,shuǐ luò shí chū ”,zuǒ kè “qīng fēng xú 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清风徐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shí qīng shēn zhī 。 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chuán tóu zuò sān rén ,zhōng é guān ér duō rán zhě wéi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 dōng pō ,fó yìn jū yòu ,lǔ zhí jū zuǒ 。sū 、huáng gòng 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yuè yī shǒu juàn 。dōng pō yòu shǒu zhí juàn duān ,zuǒ shǒu 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 fǔ lǔ zhí bèi 。lǔ zhí zuǒ shǒu zhí juàn mò ,yòu shǒu zhǐ 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 juàn ,rú yǒu suǒ yǔ 。dōng pō xiàn yòu zú ,lǔ zhí xiàn zuǒ 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记叙了作者柳宗元的亲身经历的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是一篇著名的游记佳作。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潭记导游词开场白-范文

小石潭记导游词开场白 柳宗元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位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诗词和文章,我们在初中学习过他的小石潭记,这里的景色十分优美,是旅游的好去处,小石潭记导游词开场白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小编整理的内容吧! 小石潭记导游词开场白1 旅客朋友们,我们现在身处永州小石潭。 大家有没有听到那清脆的水声,这种声音就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你们感受到了吗?让我们继续向里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身旁有着成林的竹子,你们是否感受到环境的幽深冷寂? 在这里,唐代诗人柳宗元曾经留下足迹,并写了一篇佳作------《小石潭记》。 让我们随着这清脆的水声,追随着柳宗元老先生的脚步砍伐竹子进入。 朋友们,快看,下面有一个小水潭。看!它是多么的清澈、透明。它以整块石头为底,石底有些部分还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大家看到这些石头的形状,有没有联想到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作文 朋友们啊,这里是胜地啊!连鱼都和别处不一样,看它们,像不像在和我们逗乐,我想其它地方的鱼就不能了吧······这一景观可真独特。这么活泼的鱼却生活在这么幽静的环境中,大

家觉不觉得这是一个佳境啊! 让我们向西南方向望去,我们可以看到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就像蛇爬行那样弯曲,这景不愧雄奇壮美! 让我们一同坐在石潭,感受一下这寂静、幽深的气氛。 让我们记住这番美景,让我们深吸一口这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带着这些记忆,带着这口新鲜的空气离开这里,进入下一站。欢 迎你 . 小石潭记导游词希望我们能够掌握,这样我们才能够熟悉小石潭,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小石潭的来历和美好景色。 小石潭记导游词开场白2 各位尊敬的旅客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由我带领您参观一个不知名的小石潭。 大家请看身边的这个小丘,虽然小,但却是景色宜人。四周郁郁葱葱,人烟依然很稀少。 大家跟着我一起往西走。大家请闭上眼睛,知大家有没有听见什么?有些像珮与环相互碰撞的清脆声。现在请随我顺着这条小路下去,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潭就是大家刚才听到的清脆声的发源地。大家可以看到,这小潭的潭底,是以一整块石头做成的,大家现在可以走近些,但小心脚下不要滑倒。这小潭的潭底有些地方已经凸出来了,就像海上的岛屿,水中的平地一样。 这个小潭里大约有一百来条鱼,因为水太清澈,所以看上去好像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核舟记作者简介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核舟记作者: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柳宗元的作品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作品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 家柳宗元 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都 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钴鉧潭记》 、 《钴鉧潭西小丘记》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 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 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 和四年也。 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 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 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 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 也欤? 钴鉧潭西小丘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

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huánɡ)竹清冽.(liè)为坻.(chí)为屿.(yǔ) 为嵁.(kān) 佁.(yí)然 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ɡ) 幽邃.(suì)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大约。 下澈:直照射水底。 布:映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差互:交相错杂。 悄怆:忧伤。 幽邃.:深远。 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一词多义 乐: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能) 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凉)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从) 以: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全石以为底(用来) 而: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小石潭记翻译精品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树木和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流像蛇爬行一样弯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

2019-2020-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2020-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 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 工艺品。下面是小编为打家整理的核舟记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一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 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 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梢夷,则题名其上,文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钓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 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 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原文和译文 (2009-03-18 21:23:13) 转载 《永州八记》原文及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栗lì。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 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 自从我遭到贬谪,居住在永州,心中一直忧惧不安。读书之余,缓缓散步,漫无目的,到处转悠。与同伴爬高山、钻深林,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深幽的泉水,怪异山石。无论多远,我们都去。一走到那些地方,我们便拨开野草,席地而卧,倒酒痛饮,不醉不罢。喝醉后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很快就进入梦乡。凡是心中能想到的,睡梦中都能出现。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殊不知还有个奇异独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使我发现西山胜景,大为称异,我于是带着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丛生的灌木,烧掉杂乱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树枝爬上山顶,两腿叉开,席地而坐,几乎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高低不平,空阔低洼,连绵起伏,不可胜状;有的像是蚂蚁窝,有的像是蚂蚁洞。看似尺寸之间,实则千里之外,全都聚集眼前,没有逃脱隐藏的。青山绿水,相互萦绕,与遥远的天际相接,环看周围,都是这样。看了这些,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不知不觉中我的身心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隔化在大自然中,已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了。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真是形神俱忘,无拘无束,好像已经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和答案 命题薛韬审稿潘克勤曹介梁张立成陆文跃姚芙梅题号 一二三总分一二三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运用共25分得分评卷人一积累共12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 的文字依次填在文下方框内。2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在无知无觉的年纪他眼里的生命是一口取之不尽用之不jié的井可以任意jī取和享用。当他有一天觉悟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时他发现他生命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已被挥huò一空而对未来 他开始痛悔和恐惧开始锻liàn和保健。2古诗文默写。8分1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 。” 2《记承天寺夜游》中体现月色皎洁的句子是。 3 甲光向日金鳞开。4造化钟神秀。5 浅草才能没马蹄。3名著阅读。2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有许多优点其中你最佩服的是这种品质具体体现在事例。得分评卷人二运用共9分4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它们与前后文字构成内容恰切、包含四个排比的句子。2分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_______________ __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 ?6?7?6?7 5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文字不得超过6处。4分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挫折像是一个无形的杀手来取代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现在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只有你能走过去。以后就会是一条阳官大道等着你来前进。就像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第页共77 页2 毛主席的引导下受过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计 其数但中国军队和毛主席都从来没有放弃过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有我们今天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6选用下面提供

的词语至少选3个为江苏的某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3分参差披拂心驰神往俯仰生姿别具匠心重峦叠嶂鳞次栉比得分评卷人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7有专家曾对汉字发难说汉字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在美国小学三年级就过了文字语言关而在中国就是读到大学仍在认字识词上下功夫十几年寒窗竟有一半时间要花在对汉字的认识上。读了下面几则材料你想对这些专家说些什么呢4分材料一汉字在字形与内在含义方面承载了如此多的意义汉语应该是最适合做诗的语言。诗中每个字都由几个部首组成每个部首又代表各自的意义例如?6?5愁是心头秋?6?6。当我们看诗时不仅能看到字与字的联系而且能看到每个部首的联系。这些像画一样的字就有了无穷的意义。材料二近年来欧美许多球员就迷恋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中文字。维埃里的右臂上纹着?6?5力、恒、雷?6?6等几个字有人曾问过维埃里这几个字代表什么维埃里说?6?5我去了一家纹身店 找他们给我刺青他们并没有告诉我这些字的意思而是让我自己挑选。我特别喜欢这几个字的式样所以就确定了它们。?6?6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像汉字那样源远流长始终保持着原始的朴素而简洁的象形体态隶属象形文字体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图画文字早已夭折。只有汉语言文字历经五千余年的磨难虽然经过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等的缓慢变化但绝大部分汉字仍保持着完好的象形体态。就是在满清强权统治时代发式变了服饰变了满文还是难以取代汉文仍是汉字一统天下谁也动摇不了。二、阅读理解共45分得分评卷人一阅读《都市精灵》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2题。共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 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y ǔ) ,为嵁(k ān) ,为岩。青树翠蔓(wàn) ,蒙络(luò) 摇缀,参(c ēn)差(c ī)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y ǐ)然不动,俶(chù) 尔远逝,往来翕(x ī)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 ī) 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 无人,凄神寒骨,悄(qi ǎo)怆(chuàng) 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 古,余弟宗玄。隶(lì)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 我) 为此感到快乐。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

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 折), 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时现时隐。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十分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住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赏析 课文总体分析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是压抑的。这期间他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所描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文章写小石潭,由远而近,循声而入,先总写潭的全貌,再写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核舟记》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左手倚一衡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

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行文简明,层次清楚,生动地记述了核舟巧夺天工的状貌,赞美了雕刻艺人的高超技艺,很为后人推崇。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