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环境文化生态的关系

当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城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有可能谈论公共艺术及其实践这个当代问题。何为公共艺术?一般认为,“公共艺术”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约20世纪90年代这个名词才引入中国。但属于公共艺术的内容则是自古即有的。无论中外历史上的城市乃至村镇,建筑的格局与道路的节奏、房屋轮廓的高低起伏以及各种设施的装饰等等,无不曾存在着大量的公共艺术性质的设置。当“公共艺术”(Public Art)一词在艺术体系内琅琅上口,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时,它所代表的已不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化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由西方发达国家引入、强调艺术的公益性格、通过国家权力和立法机制建置而成的长期文化政策。因此,公共艺术在中国现阶段的实现过程是对于中国公众启蒙的过程。同时,它又是公众自身素质的提高、公众文化艺术水平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共艺术不单是艺术问题,公共性才是其发生的前提,唤醒公众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关于公共艺术的素养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关键。公共艺术应顺应时代发展,运用其丰富的艺术语言及与多种邻近学科的交叉融合,以消除现代社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困扰,创造人类、社会和环境的生态和谐。人类需要美观的环境,正如公共艺术的理想恰是通达环境文化生态的和谐阶梯。

“环境文化生态”是指人们对环境开发的复原性保护与文化资源系统的挖掘和创造。“环境文化生态”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民主意识和文化品位的提高,越来越为世人所接受。尤其在环境作为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时,其重要性更加突出。比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和人居生态环境的开发与保护以及重大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国家正确的政策指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更需要环境规划部门、生态保护部门、公共艺术设计师等多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工作。公共艺术作为环境文化生态的创作形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包容,逐渐成为当代社会与人类心灵之间沟通的重要语言。

上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以及生活安逸化消耗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使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积累起巨大“存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涉及的只是部分“增量”,但它确已成为对“和谐世界”的不利的且长期存在的因素。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全球生态问题、环境文化生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列为当今社会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已把环境文化生态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北京国际双年展将目光投向这一问题,2010年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主题是“生态与家园”。本届双年展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提出大“生态概念”,不仅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具多义性、当下性、问题性;“家园”不仅代表物质环境,也寓意精神家园,既有积极的建设性意味,也有对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的批判。这届展览提倡解决问题,希望该主题能形成自然——人本——社会的互动,挖掘出公共艺术介入环境文化生态的成功案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