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贸易全球化中起着很大作用,中小企业量大分布广,已经成各省经济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国际贸易对很多中小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对其参加国际贸易中的机遇与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希望在促进中小企业稳定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作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小企业优化策略经济全球化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很多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以增进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主要部分,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中小企业应抓住国际化机遇制定适合自己的贸易策略,促进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特点

经济全球化体制下,中小企业国际化运营成为了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市场全球化发展更加迅速,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随着消费个性化发展也越来越受重视,这就致使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走出过门,加大海外市场的投资。目前,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五金、服装、纺织、玩具等,出口贸易比重比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有着如下几个特点:

(一)销售方式上,我国中小企业主要是借助进出口管理公司来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 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 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 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一般贸易一 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39% 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人 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都 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 度的提高,服务贸易将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 货物贸易正在萎缩,高知识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在 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 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 的可贸易性,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刺激了整个 世界服务 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 型的方向发展,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技术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将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造,而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又 离不开科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2300字

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2300字 摘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资金短缺一直是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在贸易融资,问题较为突出。在这个阶段的分析金融机构在政府的宏观策略,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融资状况提出,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一些具体措施,解决了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总结大全html/zongjie/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技术革新和调整优化结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制约发展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小型和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原因,与中小企业紧密相关所需的内部和外部的外部环境融合采取反措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的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额也较小,某种程度抑制财务机构的贷款意愿。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管理,缺乏良好的公司管治机制背后的管理理念,自主创新产品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能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系统,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使中小企业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和共同努力的各个方面的协调,需要长期的研究和的讨论,与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形势的变化。只有这样,以中小型企业实现新的境界发展,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新型力量,造成社会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力量的重要的部分。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的经济意义的诞生,是一国社会创造财富的来源。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力量,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劳工密集,能够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减员提高效率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小型企业转化战略的过程中,依赖于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新兴产业创造的,是主通道开创未来的就业机会。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层拟人化,是比较容易启动,极大的灵活性,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改造,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竞争,积极的市场,提高效率,封锁大型企业市场的操控和管制,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水平。中小型企业可容纳高,中,低技术和产能,并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以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中小型企业大集团,推进专业的协作和劳动分工的形成,产业组织结构,以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二、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方式中国的中小企业已在壮大的现状,其财务资源和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相称。融资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制约较小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的融资安排。实现内源融资,多数中小型企业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市场,发展一个更稳定的劳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研究国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转型,大力扶持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美国次贷危机使欧美消费能力急剧萎缩,使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订单锐减,由于资金缺乏,大量中小型企业破产倒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非均衡增长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超过了一般贸易。改变过去对外贸易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注重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促使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和升级。我国中小型企业对外贸易要实现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多种多样,除一般贸易外,有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等多种方式,寄售、代销、包销、独家代理、租赁、拍卖、招标、投标以及期货贸易等在具体业务中也有所采用,在技术进出口中还采取了提供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在各种新发展起来的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方式. 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问题和出路,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卜爱华指出经济危机使许多客户把目光从欧美国家转向了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前所唯有的机遇,我国中小型企业一定要加强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政府方面要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应以激励为主线,强化对知识、资金、人力等各类要素的鼓励。由于多种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中小企业凭借此次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在跨国经营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国加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在这次贸易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突出了我国粗放型外贸增长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的贸易摩擦逐渐显露出来。但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杭言勇指出,浙江省中小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生动案例充分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特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为进一步研究中小企业战略联盟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总之,我国进口贸易方式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小企业要走出目前世界性的经济困境,转“危”为“机”,必须树立信心,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新加坡经济学家克里斯托佛·尼尔拉认为,中国受全球经济

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浅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领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促进技术革新和调整优化结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制约发展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小型和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原因,与中小企业紧密相关所需的内部和外部的外部环境融合采取反措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柱。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的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额也较小,某种程度抑制财务机构的贷款意愿。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家族式管理,缺乏良好的公司管治机制背后的管理理念,自主创新产品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能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系统,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使中小企业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困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和共同努力的各个方面的协调,需要长期的研究和的讨论,与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形势的变化。只有这样,以中小型企业实现新的境界发展,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 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角色,是一种新型力量,造成社会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力量的重要的部分。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和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活力的经济意义的诞生,是一国社会创造财富的来源。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力量,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劳工密集,能够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减员提高效率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小型企业转化战略的过程中,依赖于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新兴产业创造的,是主通道开创未来的就业机会。 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层拟人化,是比较容易启动,极大的灵活性,有利于科技成果的改造,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竞争,积极的市场,提高效率,封锁大型企业市场的操控和管制,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市场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水平。中小型企业可容纳高,中,低技术和产能,并提供了各种产品和服务,以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中小型企业大集团,推进专业的协作和劳动分工的形成,产业组织结构,以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方式 中国的中小企业已在壮大的现状,其财务资源和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相称。融资难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制约较小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目前的融资安排。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面前,中小企业在扩大外贸出口中遇到诸多困难,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发展历史较短,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各种股份制企业,大都是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历史,总的来讲除个别企业有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外,大多数企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信息不畅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主要立足国内市场,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生产“非标”产品居多,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进行独立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但往往也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中小型企业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对推销自己产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方面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国际市场情况。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多根本没有国际市场需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出口贸易了。即使有的中小型企业想打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求助于一些中间商,特别是为了节约成本求助于一些信誉不佳的中间商,一旦受骗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 ㈡、进出口贸易量小、品种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外,大约只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0%左右。即使在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低附加值、品种单一的服装、鞋类、玩

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或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来料或来样加工形式,贸易额不大、生命力短、竞争力差、利润不高,受国外市场主导性强,市场不具有稳定性。 ㈢、人才相对匮乏 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对生产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的选择,对懂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不重视,甚至不招聘此类员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国际贸易操作程序和规则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的最大障碍之一。 ㈣、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1、国内政策 ⑴人民币升值,出口成本上升。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最近几年,人民币基本上每年都在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出口成本直线上升,价格上扬,竞争力下降,对企业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⑵国家出口退税下调。从2007年1月1日起,国家多次调低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遇税率,因而导致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特别是对纺织业。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3%左右,中小企业则更低。

浅谈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策略(一)

浅谈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策略(一) 论文关键词:外贸企业发展措施论文摘要:入世后,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双重竞争,如何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外贸企业的特点,本文探讨了外贸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措施和竞争战略选择。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2005年1月起中国外贸企业准入由审批制全面转为登记备案制,在贸易权方面给予所有外国个人和企业不低于中国企业的待遇。随着我国在对外贸易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有无数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活动。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遵守世贸组织规则进行改革和发展对外贸易,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开放的国际国内市场,使我国原有外贸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高外贸企业的创利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整个外贸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一、我国外贸企业特点 1、出口商品品牌竞争力和国外知名品牌差距甚远。很多出口商品是在中国加工组装以满足国外订单,出口商品自主品牌少,使中国逐步变成了世界的“制造中心”。虽然我国出口额巨大,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却仅排名第44位。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外贸企业竞争力不强。 2、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构成相对较低的传统优势行业,如服装加工业,其生产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此类产品国际价格较低,获利微薄。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外贸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不少外贸企业缺乏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外贸生产企业如服装、玩具等,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市场的总体趋势是供过于求。由于绝大多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商品的国际价格不断下跌,外贸企业为抵消产品价格下跌损失的利润,只有采用不断扩大出口数量的办法来加以弥补,企业盲目扩张业务规模,又转而导致外贸企业重规模轻质量的业务发展模式。 3、缺乏自主驾御市场的能力,管理能力薄弱,特别是对终端用户市场管理能力的缺乏。由于外贸的性质更多的是和经销商打交道,外贸企业缺乏品牌及服务意识,对用户市场的控制和反应能力弱,不能自主驾御终端市场。由于没有涉及到如何让终端消费者接受的问题,外贸企业逐渐形成对中间经销商完全依赖,沦落成为简单的商品加工厂,无形之中把自己推向了被动局面。然而现代市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促销政策,而转向注重更具差异性的产品及品牌效力下蕴涵的产品魅力。 4、在市场运营中,外贸企业缺乏对资源的战略性统筹整合,缺乏驾驭复杂业务模式的经验。每个区域市场有其自己的独特性,由于原有的外贸业务模式比较单一,外贸企业资源整合和控制能力弱,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另外,有些外贸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分散推广,造成资源分散,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外贸企业需要取长补短,将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5、外贸企业一般规模都不是很大,售后服务不完善,对外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也比较单一,人力资源匮乏。除此之外,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反倾销、各种贸易壁垒和汇率的不稳定,远程运输产生运费成本和中间环节成本变化,均导致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高。 6、实行登记备案制后,有更多的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及众多私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竞争激烈导致了市场压缩。另外,许多外贸公司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而另一方面,外贸公司在经营模式上没有更多的利润点,无力进入其他领域进行竞争,即便是进入了生产、研发等领域,但是由于原有基础的薄弱,面临众多风险。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外贸企业的良性发展 外贸业务不稳定,外贸企业收益低等现象十分普遍,国际贸易纠纷频繁发生,企业在操作时应提高警惕,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和躲避风险。但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外贸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优化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优化对策(1)论文 1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现状 1.1 中小企业出口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现状 1998年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型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454亿元,小型企业的出口产 品交货值达到230亿元。而当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中,全部独立 核算国有工业企业的出口产品交货值为2051.6亿元。也就是说,大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7.7%,21.3%和11.2%。 1.2 中小企业出口及增长现状 20 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100~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满 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共有732家,累计出口总额24.68亿美元,较上年平均增长了2207.26%,到2007年,这732家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达?80.02?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324.27%。 1. 3 中小企业出口地区分布的现状从地区分布看,沿海地区的出口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以 山东、辽宁为主的环渤海,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中心的长三角和以广东和福建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充分利用了自身的窗口地位,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之路,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 2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国际 贸易的障碍 2.1 外部环境障碍(1)政策歧视问题。我国各级政府一直强调发展大企业,对大企业在税收、资金筹集、土地使用等方面都有诸多优惠。在“抓大放小”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仅仅对组建大型企业,大型集团有兴趣,所有的资源,不论是政策、法规还是服务体系等都向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倾斜,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不公平的状态。(2)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和进入快速增长期后,对资金的需要非常的迫切。但是由于融资困难,企业得不到它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寿命短、信用度较低。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要远远高于大企业,一般都要求企业提供连带担保和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而信誉度高的企业为了避免资产风险,大多不愿意提供贷款担保。中小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资本运作能力差,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更是遥不可及。(3)政府的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够合理。一是外贸经营许可制度限制过高。在我国现行的对外贸易体制下,进出口权的限制过高,一般要求注册资本必须要达到850万元,且要连续两年出口供货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才能获得进出口权。对于这个规定,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达不到上述条件。二是专项扶植过少。中小企业在出口渠道、信用保险、信息咨询、海外市场调研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扶植较少。同时实行的部分专项扶植,限制过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办法享受到这种优惠政策。三是缺少对树立品牌意识的鼓励。在以往,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品牌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导致不仅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企业对品牌的塑造和树立都不重视,有很多很好的老牌子都因此销声匿迹。四是审批手续繁琐。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优惠和扶持需要经过许多部门层层审批,导致企业需要为此付出很大的成本。 2.2 企业内部障碍(1)出口贸易 商品的结构不合理。一是产品竞争优势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生产的初级产品居多,产品加工度低,而高级产品则极为少数。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初级产品价格的下降,会使我国一部分资源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二是利润空间低。由于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小,企业利润空间非常低,企业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和开发中去,使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此循环作用,使我国企业的创利空间得不到较大提升,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情况分析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情况分析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情况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中小企业成为了我国国际贸易的主力军队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进出口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单纯的依靠企业自身资金的支持区发展,这样将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依靠外部资金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的支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企业一般在获得了外部资金的支持后,,往往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货物字企业自有资金之间有效的灵活周转,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的稳定增长,并有效的实现企业规模性增长的发展机会。根据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现阶段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哦求,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融资的迫切性有着更明确的需求,在融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困境,一般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 一、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融资迫切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大范畴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要求,这与国内的其他一些企业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对外贸易的生产过程、经营过程都显得更加的复杂化。往往中小企业的一单外贸生意,会牵扯到若干个交易流程和相关环节;往往最常见的环节有以下的几个部分:备货、定仓、制单、报关、结算、退税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当中,前期一些环节中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往往相对较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进口贸易的交易过程中,在企业货物的运输、存储和销售等环节上,相对拉长了企业资金回笼的整个周期以及相应的过程。因此,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小企业在对企业自身资金相应的的需求上和在交易过程中,相关资金的占用上,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于一些企业自身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这些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就显得更加的迫切,那么在企业的对外融资上也就显得更加的急迫,在表现上,也凸显出其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是单纯的贸易公司,这些企业往往都是以进行中转贸易为主,自身拥有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很少很少,例如:青岛市某大型国有银行对这些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相关调查的数据所显示,在该银行中进行中小型国际茂业的企业客户当中,从事相关批发行业的企业就已经占到了整个行业企业的总量的50%以上。这行进行批发业务的中小企业,主要是进行自营进出口商品业务或者代理国内外企业进行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往往这些企业的业务类型表现的都比较的单一,业务量虽然比较大,业务发生的次数也相对比较频繁,但是往往利润相对来说都比较低,这些企业来源于银行的货款资金的回笼主要都要依靠来源于产业链下游的客户资金,这些企业自身可以预付货款的能力或者直接偿付货款的实力往往都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这些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型企业,在自身业务流程的前期,也就是在与国外的企业签订合同之后,在备货的过程中,往往就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理分析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理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逐渐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们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前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国际化 1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异常活跃的市场主体之一,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经营方式灵活,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增加出口等方面均具有着既独特又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必然会有数量巨大,规模不等,行业各异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虽然在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的知名度,资源支配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要弱于大型企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小企业必然能够在国际贸易舞台之上大放异彩,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型跨国企业才是国际贸易的主角,而整体实力要弱于大型跨国企业若干等级的中小企业不具备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与大型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资格,但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获得了迅猛发展,消费个性化的趋势也是越加明显,小批量,多种类的生产方式日渐流行,在以上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小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当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实现了经济增长,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增加了出口额,这些经验证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自身。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理论界关于企业出口贸易的理论研究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侧重 于解释大型企业的出口贸易问题,对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研究相对薄弱,二是 侧重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相对薄弱,同时,对中 小企业国际化的微观理论基础解释不足,与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现实缺

进出口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范例

DXC进出口公司五年战略发展规划 (2018年-2022年) 目录 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 一、战略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战略分析 (一)近阶段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分析 (二)企业分析 第二章战略实施与控制 一、战略实施 (一)品牌战略 (二)外贸营销战略 (三)企业文化战略 (四)人力资源战略 二、战略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二)事后控制 (三)随时控制 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

一、战略总则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有利于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就业,保护资源和环境,充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编制背景 于2016年3月21日在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整,主要经营五金机械,电子电气设备,船舶设备及配件等进出口业务。现结合自身实际和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为了不断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特拟此发展规划。(二)规划编制原则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和客户的满意度,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三)规划时限 五年规划(2018——2022年) 二、战略分析 (一)近阶段中国外贸出口形势分析 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尚未明显改善,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走势出现分化,美国就业数据持续向好,希腊债务危机的暂时缓解使欧洲经济步入缓慢的复苏阶段,而新兴经济体此时正处在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股市动荡和经济下滑的痛苦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积极进行中,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面对国际和国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也进入新常态。

国际贸易历史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从国际范围看,这种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即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世界范围的交易,就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或世界贸易(World Trade) 由于现代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信贷关系、科技合作关系等都以商品运动为基础,故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简史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基础上形成的。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国际贸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供奴隶主消费的奢侈品。在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中国与欧亚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当时参与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和供封建主消费的奢侈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开始具有世界规模。从17世纪到19 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当时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头号大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带有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国的对外贸易有极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理论国际贸易的理论是研究国际间商品流通规律的理论。它要阐明一系列基本问题,例如,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商品交换;各个历史时期国际贸易的性质和特征由什么决定等等。广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还应包括国际价值理论和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贸易外文翻译---中小企业出口成功的根源探究:公共服务的影响

Appendix: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3 (2004) 383–400 Sources of export succes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impact of public programs Roberto Alvarez 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le, Santiago, Chile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ces in firm exporter performanc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Traditionally,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firms face several disadvantages for competing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Few studies, however, exploit the fact that successful exporters exist within this group. Using data for Chilean firms, we study various 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sporadic and permanent export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reater effor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cess innov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export promotion programs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export performance in SME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some forms of intervention are better than others: trade shows and trade missions do not affect the probability of exporting permanently, but exporter committees show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Key words: Export performance; Export promoti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