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列原著选读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试题

政法系思政专业《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考试试题(1)

<返回>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1.填空题(每小空1分,共10分)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发现是

()和()。

2、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发展的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的()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毛泽东在《》一文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实事求是命题。

4、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的。

5、恩格斯在《费尔哈论》中从"两个凡是"入手剖析黑格尔哲学,这种方法是()。

6、()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7、《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8、《矛盾论》认为,()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它就不懂辩证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9、将实践看作是"精神的一种劳作"是的观点。

A、休谟

B、康德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0、"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命题。

A、狄德罗

B、拉美特利

C、霍尔巴赫

D、爱尔维修

11、费尔巴哈撇开人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的本质,其理论的前提是假定有一种抽象的人的。

A、个体

B、种族

C、民族

D、"类"

12、费尔巴哈唯一了解的宗教是。

A、天主教

B、基督教

C、东正教

D、犹太教

13、导致黑格尔哲学解体的内在矛盾是。

A、政治和宗教

B、黑格尔理论的激进与政治上的保守

C、体系与方法

D、形而上学方法与辩证法的体系。

14、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远古是以形式表现的。

A、灵魂的不死

B、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C、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15、《实践论》、《矛盾论》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尤其是错误。

A、教条主义

B、宗派教

C、经验主义

D、党八股

16、《实践论》指出:坚持就是坚持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即有区别又相互渗透。

D、理性认识须回到实践

17、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决定力量。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8、当近代哲学家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哲学中,就形成了形而上学方法,这是因近代科学主要是。

A、搜集材料,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

B、搜集材料,关于过程发生、发展及其联系的科学。

C、整体材料,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

D、整理材料,关于过程发生、发展及其联系的科学。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9、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机械性

B、形而上学性??

C、历史领域的唯心主义

D、非历史性

20、列宁认为,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就已经有了辩证法:的辨证关系。

A、个别与一般

B、本质与现象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抽象性与具体性

21、《谈谈辩证法问题》指出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

A、直线性

B、准确性

C、死板与僵化

D、主观主义

22、矛盾运动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的重要表现。《矛盾论》中分析了矛盾运动不平衡性的三种情形,它们是。

A、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

B、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D、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的矛盾方面

四、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24、"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五、释义(每小题5分,共15分)

25、感性客体、思想客体。

26、"恶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表现形式"。

27、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2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阐述实践观的?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

29、《费尔巴哈论》第一章阐释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基本思想?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有何本质区别与联系?

30、试述《实践论》所提示的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总规律,并简述其伟大意义。

马列《原著试题》

马列原著宣读试卷 1.恩格斯怎样论述无产阶级的? 答:1、什么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恩格斯全集.共产主义原理》 2、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这个阶级叫作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恩格斯全集.共产主义原理》 2.列宁怎样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和社会主义的? 答:《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在191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三十周年而写的文章。 一、这篇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 (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理论。这个理论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

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构成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个理论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 二、这篇文章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在哲学方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 列宁最后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在经济学方面 马克思利用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成就。马克思在他的主要著作《资本论》中专门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必然性。 马克思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地方,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从分析资产阶级为经济细胞一商品出发,阐明了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关系反映人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名词解释 1.列宁在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辩证法也就是(黑 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论断是贯穿列宁《哲学笔记》的核心思想 , 是列宁关于 “三者同一” 思想的集中表述.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列宁的 哲学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指导各项工作 ,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支配其他属性的属性。马克思的这一著 名论断说明: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 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 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 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3.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 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 的问题, 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 针、方法和措施。 4.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而能 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 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 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 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简答 1.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其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私有财 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可是伴随着私有财 产和私有制的出现, 人类社会也进入到了阶级社会。阶级是指相同经济利益的人 组成的利益集团, 如奴隶社会有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有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利益不同, 所以在以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些阶级社会里,两大阶级之间 的关系是根本对立的, 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 争。 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 本手段。 一切阶级斗争, 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 根到底也都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首先在各个 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展开,如奴隶社会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 2.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 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他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社会 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 力。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 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 在的反映.而历史唯心主义则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们要么认为,社会的

读马列原著有感

读马列原著有感 篇一:马列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读后感 班级:11级环艺1班姓名:李华学号:171102006 没读马列原著之前,我对于马列原著讲什么几乎一无所知,于是我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读了《共产党宣言》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 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研究极为详尽的材料,经过非常严密的论证,用工人运动的实践加以检验,从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对于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这个问题,我觉得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以前只是在历史书上了解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的内容及其意义,但当我真正耐心地阅览了它之后,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尔虞我诈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战争中暴露无遗。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现在的伊拉克战争,是资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 . . .. . 学习参考 .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6.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____________ 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17.经典作家认为,在从不自觉的艺术向自觉的艺术发展过程中,____________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经典作家通常的风格。 19. 追求文学语言的_________与_________,并按照这一标准对许多作家作品进行评价,反对“人物都讲同样的话”,,是经典作家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20. 艺术生产具有_______生产力,又具有_______生产力,是这两种生产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写作了《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2、( )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2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 )中所提出的观点。 24、( )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用( )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25、悲剧之父( )和喜剧之父( )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 )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2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 )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 27、把( )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28、“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 )。 29、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 。 3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在《 》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3、典型 4、悲剧 5、典型化 6、莎士比亚化 7、《普罗米修斯》 8、希腊神话 9、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10、文学理论 11、文学消费 三、简答题 1、从思维层面看,艺术精神的掌握世界有哪些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试题 一、简答题 1、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是怎样阐述生产和消费的统一性的。 a生产和消费的直接统一b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互为依存 c生产和消费互相创造对方d消费从两方面创造生产 e生产从三方面创造消费f生产和消费互相转化 2、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帝国主义下的定义分别是哪些?(1)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简短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但列宁认为这个定义虽然概括了帝国主义最主要的内容,却不能明显地指出帝国主义的各种极重要的特点。 (2)因此,列宁又下了另一个包括了五大特征的定义,即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但是,列宁认为,上述定义只注意到纯经济上的主要现象,如果还注意到帝国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和帝国主义同工人运动中两个主要派别的关系,那就应给它另下一个更完备的定义。 (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可分三方面来谈:(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怎样理解这一观 点 (1)政治斗争是各阶级、阶层、政党、民族、国家和政治力量之间围绕着政治权力所进行的斗争。 (2)它是阶级斗争的高级形式。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即统治阶级要保持统治地位。 (3)政治斗争通常与经济斗争、思想斗争结合进行,是各种斗争的中心环节。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最终实现。 4、何谓“先验主义”?为什么恩格斯把杜林的体系定义为先验主义? (1)先验主义: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亦称先验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极端表现形式为:认为宇宙的唯一支柱是人的思想。 (2)杜林把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他的哲学体系也相应地分为:一般世界模式论(原则)、自然哲学和关于人的哲学。杜林认为这三部分的逻辑次序是,适应一切存在的世界模式在前,自然界、人类社会跟在后面。这就是杜林哲学体系的基本结构。恩格斯认为,杜林的这种分类法是先验主义的,因此就有了这个题目。 二、论述题 1、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到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的一段话:“在实践方面,我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时,我们不能缺少自我这个观念,正如在我们伸手拿一个东西时不能缺少物体这个观念一样。在生理学方面,我们经常是一个利己主义着和唯物主义者,正如我们经常看到日出一样。但是在理论方面,我们决不应该坚持这种看法。”这段话可以看出马赫的错误是什么?怎么理解? (1)马赫把实践同理论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马赫认为,在实践中经常采用的观点,而在理论上却可以完全不承认。他以此说明实践是一回事,理论是另一回事。

读马列原著有感(资本论)3000字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发抓住了所有商品都有的共性,这种共性与商品的具体物理属性没有关系,这就是劳动。劳动在此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万有引力对宏观物体的作用和地位一样。在商品身上,除了能够发现都凝聚了人类劳动这一共性以外,不能够发现第二个更能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工具或指标。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商品的共性,就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找好了打下了基石。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选择题部分 1-5 B D B A D 6-10 A A B C A 11-15 C A A C B 16-20 C A A A B 名词解释 21题:247页22题:24页23题:161页第四段判断题 24 对25 错,214页26 对 简答题 27题:158页28题:384页 29题:201页30题:323页 31题:385页32题:194页 33题:28页 2014年10月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B B B D 6-10: D A C B D 11-15: C B D A B 16-20: C B B B A 多项选择题 21、BE 22、AC 23、ABDE 24、ABCE 25、ABE 名词解释 26、P24 27、P338 28、P197 29、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32 对33 错P360 简单题 34、P384 35、P23 36、P217 37、P312 38 、P388 39、P231

选择题 1-5 : D B B B A 6-10 : B A C B D 11-15: C B D A A 16-20: C B B D A 多项选择题 21、AD 22、AB 23、AD 24、ABCE 25、BE 名词解释 26、P24 27、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32 错33 错P360 简答题 34、P384 35、P23 36、P217 37、P312 论述题 38、P385 39、P231 2013年10月答案 单向选择题 1-5 : C D A C D 6-10 : C A B D B 11-15: B D C C D 16-20: B C B C B 多项选择题略 名词解释题 26、P24 27、P197 28、P195 29、P338 30、P413 判断分析题 31、错P214 32、对33、错P427 简答题 34、P23 35、P165 36、P360 37、P389 论述题 38、P159 39、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29770江苏自考 马列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29770江苏自考马列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 1、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2、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3、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4、分配被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要素,交换被规定为从个人出发的要素。 5、生产直接也是消费。 6、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形式,是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 7、劳动参与产品分配的方式,也就不表现为工资 8、在单个的个人面前,分配自然表现为一种社会规律 9、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 10、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11、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12、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3、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14、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15、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16、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17、这种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最先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 18、在这两种情况下,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 19、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20、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 21、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有科学史来检验。 22、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3、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24、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5、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1、生产生产着消费:(1)是由于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2)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是由于生产通过它起初当作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因而,它生

马列文论选读知识点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劳动创造了美”。 2.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 3.美感的本质。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别开来:一种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2)把艺术视为一种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艺术规律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世界文学”。 3.“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

4.悲剧和喜剧理论。 5.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 6.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1.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2.强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一、列宁文论思想 1.党的出版物的原则. 2.两种文化论. 3.反映论美学. 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 1劳动说。2.艺术形象的特质。3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 1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结合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高尔基文论思想 1.劳动在文艺创造起源上的意义2.艺术形象思维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文学艺术创作具体问题的阐释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一、毛泽东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周恩来

《马列文论选读》历年真题答案一览

2015年1月答案 选择题部分 1-5 B D B A D 6-10 A A B C A 11-15 C A A C B 16-20 C A A A B 名词解释 、 21题: 247页 22题: 24页 23题: 161页第四段判断题 24 对 25 错, 214页 26 对 简答题 27题:158页 28题:384页 29题:201页 30题:323页 31题:385页 32题:194页 ; 33题:28页 2014年10月答案 选择题答案 1-5: D B B B D 6-10: D A C B D 11-15: C B D A B 16-20: C B B B A & 多项选择题 21、 BE 22、 AC 23、 ABDE 24、 ABCE 25、 A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 P197 29、 P213 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对 33 错 P360 简单题

34、 P384 35、 P23 36、 P217 @ 37、 P312 38 、 P388 39、 P231 2014年1月答案 选择题 1-5 : D B B B A 6-10 : B A C B D 11-15: C B D A A \ 16-20: C B B D A 多项选择题 21、 AD 22、 AB 23、 AD 24、 ABCE 25、 BE 名词解释 26、 P24 27、 P338 28、P197 29、P165 30、P213判断分析题 31 对 32 错 33 错 P360 简答题 < 34、 P384 35、 P23 36、 P217 37、 P312 论述题 38、 P385 39、 P231 2013年10月答案 单向选择题 1-5 : C D A C D 6-10 : C A B D B . 11-15: B D C C D 16-20: B C B C B 多项选择题略 名词解释题 26、 P24 27、 P197 28、 P195 29、 P338 30、 P413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重点

马克思经典著作 一、异化劳动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 1溯源:[1]基督教《旧约》中关于偶像崇拜的概念; [2]柏拉图世俗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的颠倒。 主要代表及其观点: 霍布斯[英]:每个人权利的“转让”产生“利维坦”反过来成了统治人们的异己力量;卢梭[法]:用异化来说明人民主权。国家变成与它原来使命相反的暴君统治的工具;黑格尔[德]:异化即“绝对精神”这个异化主体的对象化、外化;费尔巴哈[德]: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唯心主义是人的理智的异化。如:人为了精神上的慰籍而创造了上帝、宗教,结果反而成为上帝的奴隶。 把异化真正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运用始于黑格尔。 2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外化出去,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构成异化理论的出发点 3、马克思关于主体和主体本质的规定: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 4、一方面根据异化理论的思辨传统,另一方面立足于经济事实的分析: 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1)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 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

读马列经典活动

读马列经典活动 (2011-05-17 12:49:40) 由教师提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经典原著(节选)书目(每位任专题课教师根据本专题内容选二篇经典书节选),第八周布置读书任务并提出要求。 1.学生从中选择一本经典书(节选)阅读,然后根据自己读书体会写读书笔记(要求1500字以上)。第14周交 2.在每个教学班按8--10人组成读书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由小组长组织本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收集本小组读书笔记,并评选一篇优秀读书笔记参加班上评选。第15周交 3.教师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评阅,并召开班读书报告会。每个教学班评选出一篇优秀读书笔记,评为班优秀读书笔记的学生在年级读书报告会上进行交流。第16周交 读书笔记要求: 1.对阅读某一篇经典书中节选之后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一个观点、一个理论的认识,要理论联系实际,但不要泛泛而论。 2.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 3.主题鲜明、深刻,层次清晰,内容新颖、生动。 4.总结专题教学课后体会。 经典原著(节选)书目: 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2.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 3.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4.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289页。 5.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6.列宁:辩证法的要素,摘自《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7.毛泽东:矛盾论, 8.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9.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节选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实践论》 12.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3.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第16段——47段)”。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135页。 1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83页。 1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段 1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节选 18.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通俗的论述) 1916年1-6月 19.江泽民:论科学技术 (节选) 20.自然辩证法(节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21.经典作家关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论述 ①“马克思过去和现在都是唯一能够担当起这样一件工作的人,这就是从黑格尔逻辑学中把包含着黑格尔在这方面的真正发现的内核剥出来,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形式的简单形态上建立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43页 ② “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马列文论资料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l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义称《巴黎手稿》,是马克思涉及美学思想的主要论著,他从实践的角度回答了美和美感产生的根源以及审美活动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条件等,在美学史上是划时代的贡献。 2、两种尺度:马克思在《手稿》中谈到的“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就是所谓两种“尺度”,种的尺度是指事物以其不同的物种特征而具有体现了其物种性质的尺度。 内在尺度指是的作为生产者的人所具有的,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尺度,既体现了人类改造、利用对象的愿望和要求。 3、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说,首先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的,指的是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在自然界打上人的烙印,使人的本质在自然界客观地展开,造成“人化的自然界"的成果。这一观点揭示了美和美感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4、文艺的社会性质(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在社会整体结构中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一种意识形态。它由经济基础决定,随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展,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还同政治等上层建筑因素相互作用,并以这些因素为中间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5、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肯定了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这是因为它真实在再现了人类的童年时代,而且希腊人作为“正常的儿童”正是人类童年的天性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这就使希腊艺术由于表现了人类章年的永不复返的天性而具有了永久的魅力。这一事实说明文艺应当真实地反映自己时代的特征,深入揭示人的精神面貌。

6、“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手稿》中提出的,概括地表达了人类的感觉包括审美感觉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 7、“妇女的皮肤的是历史的发展,因为它必定是白色或黑色、黄色、棕色或红色—因此,她不会有人类的皮肤:意思是恩格斯以妇女的皮肤为例,指出它是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具有历史发展的特点。 8、莎士比亚化: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要求他“得更加莎士比亚化”,就是说如果要使自己的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正确地反映历史的本质事实。 9、席勒式:马克思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说:“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就说明了它对这种创作倾向的态度及其主要特点。“席勒式”指的是对席勒创作中的消极倾向的拙劣摹仿,主要表现在从观念出发而不是从现实出发,人物性格抽象化、概念化,把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这种创作倾向表现了从现实政治斗争向审美幻想中的逃避,为当时资产阶级所钟爱。马克思以“莎士比亚化"与之相对立,明确反对这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文学路线。 10、恶劣的个性化: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您完全正确地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指的是用拙劣的细节描写,对偶然性的人物即空空洞洞,又非本质的特征作不厌其烦的描写的一种流行的人物描写方法。 11、福斯塔夫式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剧作中一个破落骑士形象,是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在这个人物身上十分集中而鲜明地表现了封建社会术期阶级关系的变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恩格斯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用这个说法来表达了他文学要真实生动地描写一定时期社会阶级关系的本质,通过真实的环境描写揭示人物本质的思想。这个提法也是他重视和主张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名称:Marxism Works Selected Readings 学分:3 总学时:54 开课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学位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结合当代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新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一)导论:今天我们如何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3课时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社会科学文献阅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 (2)自然科学认识与人文社会科学认识的区别 (3)理解与解释的区别 3、本课程学习要求大家做到“三结合”: (1)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基本原理的学习与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的结合 (3)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上) 3课时 一、《提纲》的写作背景 二、《提纲》的框架结构与基本要点 《提纲》共11条,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条),揭示出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不懂结合实践活动的意义,说明实践是新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提纲的“总纲”,以下诸条是第一条的具体化 第二部分(第2条),说明实践是认识和理论的基础,是新哲学的基本点 第三部分(第3—9条),说明旧唯物主义由于不懂得革命实践的意义而陷入唯心史观 第四部分(10,11条),指出了新旧哲学不同的立足点和阶级基础,新哲学的根本使命在于改造世界 三、对《提纲》几个概念的解释 1、“感性”与“人的感性的活动” 2、“世俗家庭”与“社会化人类” 3、“人类社会”与“社会化人类” 4、市民社会 5、“直观的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 (三)《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下) 3课时 一、学习提纲需着重领会的问题 1、以实践的基本出发点,认清旧哲学的主要缺陷 2、以实践为基本立场,阐发新唯物主义关于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从实践出发,阐发新世界观的目标、性质和功能 二、《提纲》的理论贡献及当代启示 (四)《共产党宣言》序言与引言 3课时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考试重点

一、简答 1、《共产党宣言》为什么是理论创新的产物? 答:第一,《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 第二,《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发展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 第三,《共产党宣言》进行理论创新的另一方法就是不断扩展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领域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十分注重吸收科学成果,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 第五,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方法是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和革命斗争形势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发展 2、《共产党宣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三点启示。 答:(1) 透析经济全球化的经典文献: 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对此我们只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参与,而不能袖手旁观或畏缩不前。 B、由资产阶级开始和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具有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的特征,对此我们必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更加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如何抵御资本主义政治和文化对我国政治和文化的负面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任务。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依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3、运用《费尔巴哈提纲》原指导实践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答:首先,要在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其次,要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正确处理好加快经济体制转轨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再次,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实践创新与正确实践的关系。 此外,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社会实践主体的责任和利益的关系。 最后,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处理好务虚和务实的关系。 4、两个“必然”以及两个“绝不会”。 答:“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资本主义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5、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 答: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用产品经济代替商品经济;在消灭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国家开始消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生。 6、理论武装终身受用。 答:有助于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有助于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有助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同反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 7、《怎么办?》思想建党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