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本重点

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二、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柳树特点:树皮裂开,树枝很软,树叶是船形的。

三、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身边的科学发明:血压计、笔记本电脑、天文望远镜、风力发电、无土栽培、克隆羊等。

四、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叶子的气味:向日葵,刺鼻。法国梧桐叶,无味。科学仪器: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星空。

五、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确定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如给我们的文具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2)按

“大小”分,可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3)按“使用寿命”分,可分为易损型文具和耐用性文具;(4)按“材料”分,可分为金属文具、塑料文具、木头文具和复合文具;(5)按“结构”分,可分为简单文具和复杂文分。

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服装分类、食品分类、交通工具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被测物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测量限度。常用的摄氏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温度计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构成。

温度计使用方法:1用手拿着温度计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七、热水降温的规律:先快后慢。

给物体降温的方法:吹一吹,搅拌,用扇子扇,放入冷水中,两杯子来回倒。

八、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矿泉水一瓶大约500~550ml。

九、研究不倒翁的方法:解暗箱。不倒翁特点:上轻下重,底部是半球形。生活中的物体像不倒翁那样不容易倒的有:台灯、花瓶、地球仪、电话、茶壶

十、像水、牛奶、酱油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木块、

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地球上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冰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76%。

十一、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沉下去的物也受到水的浮力。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救生圈、轮船、救生衣、浮漂、浮标。十二、1、改变浮和沉的方法:(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液体的比重(3)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

2、浮力原理的故事:捞铁牛、曹冲称象、死海不死。

3、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的方法:(1)改变物体的形状(2)给物体系上下沉的物体(3)改变液体的比重。

4、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1)改变物体的形状(2)借助浮物(3)水中加盐或改变液体的比重。

5、“捞铁牛”是什么道理?答:“捞铁牛”是运用了给物体附着浮的物体,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的道理,把铁牛与大船相连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

6、曹冲称象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曹冲称象”是运用了船上的大象和石头的吃水深度一样,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7、死海不死的道理是什么?答:死海不死因为含盐量高,密度远大于人的密度,因而浮力大于人体重力,人就漂浮沉不下去。

十三、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十四、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十五、天气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十六、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描述一天的天气。天气符号会画,47页

《风级歌》会背48页:0级风烟直上,1级风烟稍斜,2级风树叶响,3级风旗飘动,4级风灰尘起,5级风水起波,6级风大树摇,7级风步难行,8级风树枝断,9级风烟囱毁,10级风树根拔,11级风陆罕见,12级风浪滔天。风级歌共有十三级风,0级最小12级最大。

十七、正确使用雨量器:

(1)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保持水平。(2)筒口应离地面70厘米的地方。(3)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4)降水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十八、风向仪结构:箭头、箭尾、支架、风向杆。风向就是风吹来的风向。风向仪的箭头指东,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

当风向仪的箭头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八个方位的风向:东风、西风、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冬季常刮北风。

二十、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二十一、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是氮气,占78%;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

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氧气在生产中的作用:车间里,用气焊焊接金属;炼钢时,把氧气吹进炼钢炉;现代火箭装有液态的氧,猛烈的喷出气体,推动火箭在没有氧气的宇宙空间飞行。

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1)抢救病人时(2)潜水时(3)消防员救火时。(4)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5)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

二十二、*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空气质量?

(1)工业污染。(2)厨房炉灶与采暖锅炉污染(3)汽车尾气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1)出门多走路,骑车子,少开车。(2)植树造林。(3)值日时先洒水再扫地。(4)不随地吐痰。(5)不乱扔垃圾。

(6)开窗通风

*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

(1)、对人体健康有危害。(2)、对动植物造成危害。(3)下酸雨

(4)温室效应。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全解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第2页)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农业研究、航天探索、实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第2页)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答:科学不光和科学家有关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动脑也可以在我们周围发现很多有趣的值得研究的科学现象。 3、(第3页)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答:有过。因为看到这些现象会觉得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4、(第5页)按照下面的提示,说说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工作。 答: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知道科学家是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测,再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验证之后再得出相应的结论。 5、(第5页)通过这一刻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比如: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6、(第5页)收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研究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答:居里夫人——镭、李时珍——《本草纲目》、爱迪——电灯、张衡——地震仪、牛顿——万有引力、贝尔——电话、

7、(第6页)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答:通过观察上面的实验,我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的能力。我想到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利用眼睛的暂时记忆能力做点什么呢? 8、(第8页)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发现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10、(第8页)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都是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再得出结论的。 11、(第8页)用你的发现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 实验材料:硬纸板、玻璃球、细绳、胶带、彩笔、剪刀、两个装满水、高矮不同的瓶子。 实验步骤:①先把小丑画在硬纸板上,小丑的外形要画成X形,涂上漂亮的颜色。②把画好的小丑剪下来。③把玻璃球粘在小丑的手背面,手要朝下。④拿出一高一低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把细绳栓到水瓶的一高一低两处。⑤把小丑放到高的一端,轻轻一碰小丑,小丑就往前滑了,还可以让小丑摇来摇去。 实验结论:一个物体的平衡取决于它重心的位置。掌握了重心,才能保持平衡,而且重心越低,物体就越平稳,杂技演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钢丝上作出高难度动作的。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上) 第一部分整体教材 一、教材整体分析及教材特点 教材整体分析: 本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科学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课程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我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之旅。 教材基本特点分析: 1、内容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 三年级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个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方面,分别以大树、树叶、蜗牛、蚂蚁和水、各种液体、纸等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不仅如此,教材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重视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语言、版式及绘图上体现了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使教材“学生能够愿意看,教师能够教”。这种注意从小学生现有经验出发,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编写和方式选择,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

特点,开展尝试性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载体。 2、以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 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三年级学生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发展水平,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材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虽然各单元学习内容不同,观察对象各异,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步骤、有计划发展。 二、教材的总目标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亮亮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案例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2)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水槽、筷子、糖、方糖、面粉、酱油、牛奶、橙汁、白酒、水及热水、调羹、一次性塑料杯等。 2.学生准备: 调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从事什么体育运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首歌描述了在水上划船的情景,会唱吗? 生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水上悠闲地划着小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感觉美不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课件展示) 2、师:同学们,水美不美?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研究水。(板书课题:观察水) (三)、观察、认识水 1、师出示一杯水,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观察水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哪些方法? 2、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观察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晴来看,看它的形状,看它的颜色,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或者用嘴来尝尝味道,还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其它方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

射阳县小学2016年春学期科学实验课时安排表 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 单元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备注周次 土壤与生命1 观察土壤土壤、放大镜分组实验 1 2 研究土壤的成分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演示实验 2 3 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 的不同 杯子、漏斗、水、纱布分组实验 3 4 做肥料袋 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 菜 分组实验 4 5 “保持水土”的模拟实验泥土、草皮、水壶演示实验 5 植物的一生6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浸泡过的蚕豆种子、镊子分组实验 6 7 探究种子萌发时需要的 条件 4只一样大小的透明瓶子、餐巾 纸、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 演示实验7 8 观察茎的运输作用 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瓶子、 红墨水、小刀 演示实验7 9 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月季、两只塑料袋演示实验7 10 植物向光性的实验两株吊兰演示实验7 11 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花、镊子、放大镜演示实验8 固体和液体12 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 性质 石块、螺帽、玻璃、橡皮分组实验9 13 研究固体的混合和分离 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 杯 分组实验10 14 研究固体的沉和浮固体若干分组实验11 15 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面粉、盐、水、搅拌分组实验12 16 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 质 油、水、蜂蜜、牛奶分组实验13 17 观察液体在水中的沉和 浮 油、水、蜂蜜演示实验14 18 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 动 玻璃缸、冷热水、墨水、小瓶子演示实验15 19 研究液体的混合水、酒精、墨水、量筒、天平演示实验16 20 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 来 水、橡皮泥、木块、吸管、塑料分组实验17 21 模拟潜水艇的上浮与下 沉 玻璃缸、小潜艇演示实验17 关心天气22 测量气温气温表、记录纸分组实验18 23 做个雨量器塑料瓶、透明胶带、标尺分组实验18 24 做风向标和风力计手绢、纸巾、纸屑分组实验18 观察与测 量25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 比较茶 绿茶、乌龙茶、花茶、红茶、杯 子、水 分组实验19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内容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将带领三年级刚开始科学学习的同学们,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之旅。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

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亮亮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试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2019-2020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朱卫东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⒈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从《自然》到《常识》,再从《常识》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的科学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生的本质变化。教材从内容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科学素养。 哪么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实的的结晶。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日与日俱增。科学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我们的科学 科学课——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探究、认识活动。《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水、材料、食物等六个方面的几十个观察、研究、认识活动。认识三年级上册的任务,就是参加这几十个活动。参加了这这几十个活动也就是学习了科学。因为科学课就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活动来完成的。并且要求学生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要有更多的发现,增长更多的聪明才智。 ⒉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 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努力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的特点: ⒈重视对学生典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 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由于带有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解答 第一单元科学是…… 第一课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4、实验制作:让小人动起来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一只纸鹦鹉站起来,借助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领悟到“重物加在物体的底部,物体才可以保持平衡,而且重心越低,物体就越平稳。”这个道理。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第二课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3、花的形状 花的形状又叫做花序,花序的种类很多: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和聚伞花序。 4、你观察到的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植物中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它们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清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任教三(1)班,本班共有学生人。“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我班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

的现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容主要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和“磁铁”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学重难点: 1、对概念的理解。科学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需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或者用事例和实验说明。 2、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 3、对现象的描述。科学现象的描述要恰当,内容要充实,文字要简练。 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态度及情感价值观。 教材的总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1)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 (2)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 (3)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 (4)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 3、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 2、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三) 科学知识 1、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 2、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 3、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 4、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形成植物。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基本认识。 2、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3、引导学生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经历与参与活动效果情况) (一)第一单元《植物》 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形式,获得观察大树、叶子需按一定的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的经历。 2、有在课外观察大树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交流自己的发现。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班级:三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9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2020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总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 倒立的小丑 准备单元 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 。 验4.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做实 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 小小气象员 第一单元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 气温计图片 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6.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7.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9.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 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2.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3.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 向作为观测结果。

14.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15.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 个等级,最小是0 级,最大为17 级。 16.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7.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8.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9.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20.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 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 6 个等级。 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 以上。 2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2.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23.若把天气分为10 等份,则晴天(涂2 块)少云(涂4 块)多云(涂8 块)阴天(涂9 块)。 24.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25.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26. 24 小时总降水量为50-100 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 27.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 问答题 1.在制作简易风力计时,量角器上的度数与风力是怎样对应的? 风, 答:1.量角器上的30 度对应的是微 2.量角器上的60 度对应的是中风, 3.量角器上的90 度对应的是大风。 2.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时应注意些什么? , 答:1.选择一些同学们想要了解的知识 2.配一些图片在上面,会更直观, 3.版面要生动活泼。 3.怎么才能成为一名小小气象员? 答:1.要学会测量气温, 2.会辨认风向, 3.会判断风力大小, 4.会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最新2019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 cc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解读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科学探究方面: 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学生对生命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对小动物和植物的关注,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科学课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展有目的、有准备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延续,使学生对生命体的认识得到发展。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 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 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主要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物多样性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本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测量时间的办法有:①钟表②“点香”③影子④点燃的蜡烛。 2、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在(西边),傍晚在(东边),中午在(北边)。 3、影子早晚(长),中午(短)。一天的长短变化为:(长→较长→短→较长→长) (一)我们在生长 1、我们的身体有那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答: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2、要知道身体变化,有哪些办法? 答:用尺子量身高,用秤称体重,用尺子量胸围。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食物 (二)食物的色香味 1、色香味具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色”是指(颜色),“香”是指(气味),“味”是指(味道)。 2、人们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知道食物的色香味。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 3、人的感觉器官包括: 视觉器官(眼睛)→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 听觉器官(耳朵)→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 嗅觉器官(鼻子)→闻到物体发出的各种气味。 味觉器官(舌头)→尝到物体不同的味道(酸甜苦辣咸)。 触觉器官(皮肤)→感觉物体的冷热、光滑粗糙、形状。 (三)食物从哪里来 1、食物来源

2、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3、动物类食物包括:肉类(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等)、蛋类(鸡蛋、鸭蛋、鹅蛋等)、动物食用油等。 4、植物类食物:蔬菜(小白菜、大白菜、花菜、芹菜、辣椒、茄子、扁豆、黄瓜、空心菜、土豆、黄豆、西红柿、木耳、蘑菇等)、水果(苹果、桃子、梨子、柿子、香蕉、西瓜等)、米饭、馒头、花生、植物食用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等。 5、(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四)食物的营养 1、我们能不能长期只吃几种食物?为什么? 答:不能。长期只吃几种食物,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发育和健康。 2、做实验(将食物分别放在纸上面按压、滴碘酒、放在火上烧等方法进行)。 观察到:肥肉、花生——在纸上按压有油迹 米饭、馒头、土豆——滴碘酒了变成蓝色 瘦肉鸡蛋——在火上面烧了有臭气味。 蔬菜——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结论:含脂肪的食物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含维生素的食物在按压、遇碘、烧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3、含脂肪的较多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食用油等 含淀粉的较多食物:稻谷(米饭)、小麦(馒头)、土豆、莲藕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