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章末归纳提升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章末归纳提升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章末归纳提升
湘教版浙江高一地理必修一讲义章末归纳提升

章末归纳提升

宇宙中的地球是按照由远及近的层次安排的,即宇宙→太阳→地球→圈层结构1.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述了天体、天体系统及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个方面。

3.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公转两种运动形式,每一种运动形式均从运动特征、运动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专题一昼夜长短的相关计算

1.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2.日出、日落的计算方法

在已知某地昼夜长短的情况下,当地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可以用公式求出。

(1)日出时间=12-昼长/2

(2)日落时间=12+昼长/2

【对点演练1】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_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北极圈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同样道理得出乙处的相关知识,可解答问题。第(2)、(3)题,关键是看题中C点昼弧占的比重,从而可求昼长和日出、日落时间。

答案(1)①④③②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

(2)14小时12小时(3)8:0016:00

专题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时太阳照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1.计算:

(1)公式。

H=90°-两点纬度差。

(2)含义。

①H: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两点:太阳直射点、观测点。

③纬度差:若两点在同一半球,用高纬度减去低纬度;若两点分属于南、北半球,将两点的纬度求和。

2.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4)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H。

(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上图所示,∠1+∠2=90°时效果最佳。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两点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对点演练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下图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的两幢商品住宅楼,读图回答(1)~(3)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

(1)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B.3个月

C.6个月D.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B.30米

C.40米D.50米

(3)楼盘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若只考虑楼盘容积率对房价的影响,则下列城市楼盘开发成本全部高于上述图示城市的是() A.海口、南京、济南B.石家庄、济南、北京

C.广州、福州、郑州D.深圳、武汉、天津

解析第(1)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图中和文中的信息,特别是要先根据图中的楼高和楼间距直接算出要保证北楼阳光不被遮挡的最低太阳高度为tan α=69÷40=1.725,再由题中提供的信息②可知,H=60°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故推算出阳光被挡时间为6个月。第(2)题,根据提供的公式先算出当地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与提供的tan 35°=0.7最接近,由楼间距不变(40米)可计算出南楼的高度约40×tan 35°,即约为30米。第(3)题,由题干可知,楼盘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总建筑面积的大小受制于楼间距的大小,一般来讲,纬度越高的地区,楼间距相对也较大,则楼盘容积率则越小,图中石家庄、济南、北京的纬度均高于30°N,故楼盘开发成本高于图示城市。

答案(1)C(2)B(3)B

专题三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1.确定南北半球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而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1)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如下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确定方向

光照图常常与经纬网图一并出现。根据经纬网先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东西经度,然后根据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根据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最后根据要求确定两

点的相对方向。

3.依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线和昏线或依据晨线或昏线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晨线上将进入昼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昏线上将进入夜半球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就是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的交点。

(1)直射点的经度(地方时为12时经线的经度),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经度,或沿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向东90°,沿着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向西90°。

(2)直射点的纬度,根据节气确定:二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23.5°N,冬至日直射23.5°S。也可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求出,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相切点所在纬度。(直射点与出现极昼的地区在同一半球)

5.确定地方时

要把握住光照图中隐含的时间信息:①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或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6.确定日期

(1)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可断定这一天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再根据其他条件进一步判断。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可断定这一天是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夜,可断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对点演练3】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与E点相等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__。

(5)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日落时间为____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解析第(1)题,由图中自转的方向可以判定是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日期为12月22日。第(2)题,南极圈内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3.5°S,且昼的平分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90°W。第(3)题,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则为晨线。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为: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与E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的点应为,与E点关于23.5°S对称的点。第(5)题,由上面题知,90°W此时为12时,可计算其他经线的地方时。乙点所在纬线上的昼弧约270°,可算出昼长为18小时,从而利用公式可求出日出和日落时间。第(6)题,A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乙点夜长由上题昼长而求出。

答案(1)南极点1222(2)(23.5°S,90°W)

(3)(4)D>A>E19.5°N

(5)1218321(6)12 6

第一章章末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必考部分(共7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018·浙江选考模拟卷)“冲日”是天体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的天文现象。2016年3月8日出现了“木星冲日”现象,此时木星在天空中达到最亮,是观测的好时机。完成1~2题。

1.下列行星中不能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A.地内行星B.地外行星

C.巨行星D.远日行星

2.木星发生“冲日”时在天空中达到最亮的主要原因是()

A.距太阳最近B.光照面积大

C.距地球最近D.白天光照强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之间的位置关系。从材料信息可知,“冲日”现象发生的条件是天体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而地内行星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不具备发生“冲日”现象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A。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类型和特点。木星属于行星,行星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具有亮度,其亮度大小主要受观测距离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 1.A 2.C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没有涉及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图中天体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有液态水B.自身能发光

C.不断运动D.具有生命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没有涉及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第4题,图中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太阳质量巨大,自身能发光,二者都在不断运动。

答案 3.D 4.C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回答5~6题。

5.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

6.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应该是()

A.金星B.地球

C.木星D.天王星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所示分析,随着恒星质量的不断增大,“生命宜居带”与恒星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与恒星距离的远近主要影响行星表面的温度高低。因此“生命宜居带”内温度条件适宜生命生存。第6题,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结合“生命宜居带”与恒星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可知,位于该带范围内的行星应该是木星。

答案 5.A 6.C

(2017·9月丽水等三市质检)2016年7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成功进入木星轨道,对木星进行科学探测,并将所获信息传回地球。完成7~8题。

7.“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过程中,穿越的天体轨道是()

A.水星轨道B.金星轨道

C.土星轨道D.火星轨道

8.“朱诺”号探测器传回地球的信息,在传送途中可能遭遇的干扰是() A.太阳风B.太阳辐射

C.极光D.太阳黑子

解析考查了天体系统和太阳活动的影响。第7题,太阳系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所以从地球到木星要经过火星轨道,选D;第8题,太阳风是太阳活动中抛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产生磁场,干扰信号的传递,选A。

答案7.D8.A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10.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B.图中有一级天体系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解析第9题,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星球,这与地球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有关;图中三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相差不大,因此温度条件差异不太明显;复杂的地形、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并非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第10题,该图为太阳系局部图,有两级天体系统;根据轨道形状找到太阳的位置,可判断①行星为火星,所以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答案9.A10.D

在德国和日本,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随处可见,这就是太阳能屋顶。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浪费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因为()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1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B.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解析第11题,太阳辐射量的大小与纬度高低、海拔高低、天气状况有关。上海的太阳年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由于纬度偏低,晴天多。第12题,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答案11.D12.A

(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读“我国受地形影响的日照时数(即地形对太阳照射光线的遮挡导致减少的日照时数)图”,回答13~14题。

1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

B.大兴安岭比东北平原的日照时数大

C.内蒙古高原比云贵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大

D.华北平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

14.图中A处数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A.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B.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C.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D.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解析第13题,主要考查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从图示和图例信息可知,地势变化较大的山地对日照时数影响最大,图中影响最大的地区是西南横断山区,A选项不正确;大兴安岭对日照时数影响比东北平原大,日照时数小,B选项不正确;内蒙古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云贵高原小,C选项不正确;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D选项正确。第14题,主要考查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图中数值是受地形影响的日照时数,A处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对太阳照射光线的遮挡作用大,C选项正确;与季风、海拔、气温和大气的削弱作用无关,A,B,D选项不正确。

答案13.D14.C

新华网华盛顿2015年3月17日电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17日至18日“光临”地球。太阳风暴中的带电粒子冲击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可能会对太空中运行的部分卫星及地球上的某些电网,高频无线电广播造成短暂影响。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预测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A层B.B层

C.C层D.A层和C层

16.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月食现象

B.“磁暴”现象的产生

C.地面雷达出现故障

D.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

解析第15题,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来自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第16题,地面雷达出现故障、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都与太阳活动扰乱电离层有关,“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扰乱磁场产生的。月食是日、地、月三者的位

置共线产生的。

答案15.C16.A

“日凌”现象是指卫星绕地运动过程中,太阳、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好在一条直线上而使卫星受太阳影响最大的现象。读图回答下题。

17.造成“日凌”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增强

B.太阳强电磁波干扰

C.太阳温度升高

D.太阳能利用减弱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日凌”现象主要对地面接收卫星数据造成影响,即对无线电通信的影响,因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电磁波的干扰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减弱甚至中断。

答案 B

读1996~2009年月黑子平均数监测曲线图,完成18~19题。

18.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太阳风

19.未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哪一年()

A.2010年B.2015年

C.2012年D.2016年

解析第18题,本题属于识记内容。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

风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不是太阳大气的一个分层。第19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图可知上一个活动峰值位于2000~2001年之间,所以下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可能出现在2012年。

答案18.A19.C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21.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解析第20题,根据图例与图中相关关系曲线分析判断,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的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第21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烈,通信卫星信号受干扰程度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强。江淮地区梅雨强度与太阳黑子数无直接关系。

答案20.D21.B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回答22~23题。22.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C.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23.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第22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和地核。第23题,若海底储有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故选A。

答案22.D23.A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西高东低B.中间高,南北低

C.中间深,东西浅D.西深东浅

25.有关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正确原因的是()

A.山地的延伸B.河流流向

C.谷地的分布D.高原的分布

解析第24题,从图中等深线的数值可以看出,图示莫霍面为东高西低,西深东浅;且中间低,南北高。第25题,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说明该地的莫霍面较南北两侧高,即存在一东西走向的高地,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秦岭。

答案24.D25.A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6.读太阳系部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什么?(1分)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称为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卫星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体积与质量都最大的星是________;没有卫星的行星是______、______。(填字母)(5分) (3)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特征是指都绕太阳运动;“近圆性”特征是指沿着________的轨道绕日运动;“共面性”特征是指轨道几乎在________上。(1分)

(4)图中D和E轨道之间有众多________,其运动特征基本上也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2分)

(5)图中未体现出的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或大行星)运动的一种天体是________。(1分)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运动中心,八大行星都围绕其进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的共同特征。

答案(1)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引力中心和运动中心。

(2)A B C D B E E A B

(3)近圆形同一平面

(4)小行星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5)彗星

27.下图是“世界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C地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____,它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第(2)题,C地纬度低于B地,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强。第(3)题,城市与郊区相比,纬度无差异;但大气清洁度和降水多少有较大差异。

答案(1)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西亚及北非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2)160~180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3)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加试部分(共30分)

1.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图中左上角弧线上补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其应为________时针方向。(2

分)

(2)A在D的________方向,C在北京的________方向。(2分)

(3)写出下列两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①北京:________;②匹兹堡:________。(4分)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_小时。(2分)

②假若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2分)

解析第(1)题,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显示了北半球的城市,可知中心应为北极点。第(2)题,先定南北、再定东西的方法可以简单求解。A点在D点南方,按照自转方向A点在D点东方,所以为东南方向;同理,C在北京西南方向。第(3)题,对北京位于东半球、北半球要有基本的方位概念,匹兹堡位于西经80°可以通过经线排列关系确定。第(4)题,飞行路线是解题的关键,题中“从北京沿经线飞行、过极点,(再沿经线飞行)到达匹兹堡”,飞行路线跨过北京以北的50个纬度、匹兹堡以北的50个纬度。①飞行时间应该是(50+50)×111 km÷1 100 km/h≈10 h。②起飞时匹兹堡的区时是3月20日19点(向东过日界线减一日),10小时后为3月21日5时。

答案(1)逆

(2)东南西南

(3)40°N,116°E40°N,80°W

(4)①10②21 5

2.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18分)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

极昼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_。(4分)

(2)B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O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4分)

(3)A地经度是__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4分)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_______。(4分)

(5)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2分)

解析从经纬线的分布来看,本区域为南半球局部示意图,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表示O点和70°S纬线切点地方时为0时,A经线为180°,70°S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出现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B是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为6时,由上题可知O点地方时为0时;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A点日落,此时地方时为20时,根据夜长公式可以判断为8小时;太阳直射的经度由A点180度经线为20时,计算得出12时的经度为60°E,直射纬度由晨昏线和70°S相切,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纬度为20°S;A地为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直射该纬度,为90°,最小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43°,一年中相差47°。

答案(1)冬至(12月22日)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

(2)60(24)

(3)180°8

(4)60°E20°S

(5)47°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地球表面形态_1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2.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主要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a.大河中下游地区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和 ⑨____________;b.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有利影响:修建梯田,?____________等。 2.不利影响:毁林开荒,?__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探究材料】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河流地貌景观、沉积构造及古海陆交互线遗迹。河流地貌景观主要有河成高地、边滩、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沉积层序剖面等;沉积构造主要有流水作用形成的波痕、流痕、水位痕,冲刷作用形成的冲坑、冲槽,风化作用形成的风成构造,生物作用形成的虫迹泥球,以及其他作用形成的干裂、喷出等构造;区内分布着两条重要的古海陆交互线(贝壳堤),一条形成于5 000~6 000年以前,一条形成于1855年以前。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呈________(“U”型或“V”型)。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________地区,其突出地形特点是________。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对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出现后退。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规律总结】 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 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烟花美文网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 .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 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和地球(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 ———He+能量 (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和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和地震有关联。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亿光年) (1250多亿个) (2000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多米尼加共和国为西半球岛国,境内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下图为该国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恩里基约湖的水文特征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海拔较高,有结冰期 B.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7月份盐度最高 D.5~10月,湖泊水位持续升高 2.关于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公路分布较为均匀 B.铁路主要沿海沿河分布 C.机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D.港口数量北部比南部多 下图为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低压向东移动。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此时湖面的风向主要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4.未来几天内,P地天气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先升高后降低 B.气温先升高后降低 C.风力由弱变强,再变弱 D.前次降水强度大于后次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6.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7.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下图是摄影师在某沙漠地区旅游拍摄图片的剪影,图中骆驼向西南方向行进,驼影与前进方向垂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拍摄时,太阳位于 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 9.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A.5:00B.9:00C.15:00D.19:00 下图为某山地山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图中山峰为该区域最高 峰,读图完成10~11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课标导航】 课程要求要点提示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断层山、火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学习,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和案例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来源:学科网] (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教材通过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尝试联系实际,培养动手演示、判读图像、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整地对褶皱山和断块山进行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示意图或借助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同时要注意列表对比背斜与向斜、褶皱与断层等内容,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鱼龙化石”三幅图片。〖提出设问学生思考〗:喜马拉雅山鱼龙是怎样上山的? 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2.了解断层的概念。 3.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4.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点与难点:1.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新授过程〗 〖自主探究一〗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73页第一自然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分钟) 1、山地的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形成与发展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练习题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30.0分) 1.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 风带的位置,可判断北半球大致为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④表示___________气候,其夏季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气候特征为 __________________;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 为_____________。 (3)若本图表示亚欧大陆,⑧附近形成______渔场(填 写名称),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 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并说明原因。 (2) 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 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 说明其原因。 3.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D三点线速 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2)此时D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是______ (4)这个季节我国东部盛行______风,气候特征是______. 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 案(全册完整版) 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3)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 第二章 (19) 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 第1课时 (24) 第2课时 (31) 第3课时 (38) 第三节大气环境 (47) 第1课时 (47) 第2课时 (58) 第3课时 (67) 第4课时 (73) 第5课时 (80) 第6课时 (88)

第7课时 (96) 第8课时 (103) 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 第1课时 (113) 第2课时 (121) 第三章 (130)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 第1课时 (139) 第2课时 (148)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 第1课时 (159) 第2课时 (170) 第四章 (179)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 第1课时 (179) 第2课时 (18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课前预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检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地理《必修I》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的答题栏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月球B.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C.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水星D.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地球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色球B.黑子和日珥C.黑子和耀斑D.日冕和太阳风 4.下面四幅图(图中阴影代表夜半球),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5.关于“北京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B.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C.只适用于北京地区的范围D.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6.美国哈佛大学(西五区)举办国际网页制作比赛,收件时间以当地区时2月15日23时截止,要求直接用E-mail传送假如西安的张同学要参赛,请问他最迟应在北京时间下列哪个时段前将作品发出 A.2月15日10时B.2月16日07时C.2月16日12时D.2月15日23时 7.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 8.岩石圈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 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 10.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B.搬运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B.地垒C.地堑D.褶皱 12.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 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

完整word版,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和第Ⅱ卷的 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上,最后只要交答题卡即可。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依据太阳和太阳活动有关知识,分析回答2~5题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 地球 D.火星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黑子、耀斑 B. 黑子、磁暴 C. 黑子、极光 D. 耀斑、极光 4.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A、70年 B、13 年 C、11年 D、1 年 5.下列现象中,可能是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沙尘暴频繁 C.有线广播声音清晰,短波收音机声音不清楚 D.某地连降暴雨,导致洪涝灾害 6.发射到宇宙中的同步卫星应与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7.下图是北半球我国某城市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B、①春分日②冬至日③夏至日 C、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②夏至日③春分日 8.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长春C.南昌D.广州 9.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水圈 D.地壳 10.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1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首都太子港19°N,72°W)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16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海地损失严重。50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新-课-标-第-一-网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大大小小 两条平行等值线间的闭合区域,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高低低高 向高值凸出的气温低,相反则高 高高低低 某等值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此处气温比同纬度或同一高度其他地区偏高;反之亦成立 河流向凹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河流的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洋流向凸 海洋上受洋流影响而发生弯曲的等温线,其凸出方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 凸高凹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日珥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 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o。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 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 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半径约为140亿光年。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一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口冕一太阳风 ------------------------- 廳暮搜光 色球耀班---------------- 干扰无线电麵枚通塔 日璋 内匕光輕一太阳黒子/ 对地球上气假的影罚 1.3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 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0。如果黄赤交角 1

最新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八大行星: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与地球 自然界中大多数运动和变化就是太阳能如何分配和转移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2)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根本能源 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2.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周期:________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宇宙: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 天体:宇宙间________的存在形式,是不断________着的 宇宙与天体 地球 ________ ________ 太阳 其他行星系 ________ 其他恒星系 ________系 河外星系 天体系统层次:________系 天体系统:________间因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 天体系统及层次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________ 体积质量适中——适宜的________ 内部物质运动——液态的________ 自身条件 适宜的________条件 安全的________ 外部条件 条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 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4. 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与地震波 2.地球的内部圈层 3.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容积百分比:氧气21%,氮气78%,其他1%,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水圈:形态、位置(陆地、海洋、大气、生物),是一个连续单不规则的圈层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演化 1.地层和化石 1.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_________或堆积物。 2.化石:①古生物的_____,如贝壳、骨骼等;②古生物活动的_____,如足印、粪便等。 1.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_____的具体形成___________。常用地质年代单位有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I 知识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 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 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 球 耀斑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球- 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 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 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_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阶段,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