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石油与天然气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石油与天然气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石油与天然气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石油与天然气

《石油地质学》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4、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5、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6、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7、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8、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9.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11.相渗透率:又称有效渗透率,指储集层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分别用K0,Kg,K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12.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3.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4.盖层闭合度:

15.油气藏:地壳上的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16.油田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诶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

17.沉积有机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沉积物(岩)中保存下来的有机质。

18.力场强度:把单位质量流体在力场中受到的力E为力场强度。

19·二次运移:指油气脱离烃源岩后在储集层或其他渗透性介质中的运移。

20.流体势:将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之和。

21.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主要成分是烃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22.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石油沥青矿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或钻井的人工露头。

2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24.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25.油气运移:指地壳中的石油、天然气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位置移动。

26.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27.固态气水合物:为由气水与天然气(主要是甲烷)结合行程单白色固态的结晶物。

28.低—未熟油: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称为低熟油。

29.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即有机质大量生成液态石油的温度(或深度)区间。

30.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31.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一个有效烃源岩体和与该烃源岩体相关的所有已形成的油气以及油气藏形成所必不可少的的一切地质要素及地质作用的自然系统。

32.控制储量:在特定煤田、油气田一定范围内,在预探阶段完成后,初步探明了能源矿藏类型,矿体形状(含煤或油气面积、厚度倾角),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地质储量。

33.氯仿沥青“A”:是用氯仿从岩石中抽取出来的有机质,也就是能够溶于氯仿的可溶有机质。

34.煤型气:指腐殖行有机质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形成的天然气。

35.异常高地层压力:某一深度地层的地层压力明显高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高地层压力

36.区域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该层。

37.凝析气藏:在产层中具有逆蒸发现象的气藏及油藏的含气部分称为凝析气

藏。

38.石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石油时,能使偏光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特性。

39.生物化学气:在低温(<75)还原条件下厌氧细菌对沉积有机质进行生物化学降解所形成的富含甲烷的气体。

40.石油储量:油气资源中已经被证实的,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采的石油资源量。

41.油型气:系指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形成的天然气,它包括伴随生油过程形成的湿气,以及高成熟和过成熟阶段由于干酪根和液态烃裂解形成凝析性油伴生气和裂解干气。

42.原生油气藏:

44.地层不整合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相切,封闭

而成的圈闭

45.地层超覆圈闭:砂岩地层超覆到不渗透案的不整合面上又被不渗透的地层超覆覆盖而构成的圈闭。

46.石油储量:油气资源中已经被证实的,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开采的石油资源量。

47.煤型气:煤层中所含有的吸附和游离态的天然气。

48.地层压力梯度:即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变化率

49.地层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与相同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50.岩性上倾尖灭圈闭:由于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形成的圈闭。

51.背斜圈闭的构造幅度与其闭合度

52.含油气盆地:指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发生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

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53.烃源岩:富含有机质,生成过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的细粒沉积岩;

54.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该概念着重强调两个实质性性问题:烃源层中生成的油气向储集层输导的通道和能力;盖层的质量和有效性。

55.沉积盆地:指地壳上具有相同或相似发育特征(包括沉积特征、应力环境、发育时间和过程)的统一的沉陷单元

56.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57.门限温度:有机质随埋深成熟度增大,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大量向油气转化,此时的温度称为是石油门限温度

58.门限深度:有机质开始大量转换为油气的深度

59.石油窗: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和热裂解生湿气阶段

02.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03.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04.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05.油气运移输导系统:指各种油气运移通道在空间上构成交织状的结构。06.生油门限:指在埋藏深度增大,达到有机质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时的温度。

07.生油窗:指热催化作用下,有机质能够大量转化为石油和湿气的生油时期。08.相渗透率:岩石对其中每种相流的渗透率。

09.异常压力:

10.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

12.排替压力:非润湿相流体排替润湿相流体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13.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之。

15.固态气体水合物:气体分子被天然封存在水的冰晶结构中,是低温高压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固态产物。

16.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指由于水体的渐近在原来沉积了较好的砂体的上方再超覆沉积不渗透泥岩形成的圈闭。

17.油气藏的充满系数: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

18.次生油气藏:油气藏被破坏,油气再次运移聚集形成的油气藏。

二.填空题:

1、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充足的油气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有效的圈闭和良好的保存条件。

2、有机质向油气转化过程中,温度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补性。一般认为,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程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与时间呈线性关系。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油气饱和度不得小于临界油气饱和度,运移的动力必须大于阻力。

5、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

6、盖层的封闭机理有三种类型:物性封闭,超压封闭,高烃浓度封闭。

7、组成圈闭的三要素是指: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8、根据元素组成,干酪根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型干酪根的原始H/C原子比要比Ⅲ型干酪根的原始H/C原子比高,Ⅰ型干酪根结构中富含脂肪族直链结构,其生烃能力最强。

9、渗滤和扩散是油气运移的两种基本方式。其中,渗滤方式运移遵循流体力学定律,可用达西定律来描述,扩散方式运移服从费克定律。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高区向流体势的低区运移。

10、从微观机理上讲,油气聚集的机理存在充注作用和混合作用或它们的共同作用的假说(模式)。

11、某泥岩层有机碳含量为0.2%,该泥岩是差烃源岩。某烃源岩的R0=1.0%,则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某烃源岩氯仿抽提物正构烷烃的OEP=1.4,说明该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

12、与地层不整合作用有关的地层圈闭包括: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构造-地层及岩性-地层所形成的复合圈闭等种类。“古潜山”油气藏的圈闭类型属于地层不整合类型。

13、同一储层的系列圈闭中,油气按密度(比重)发生差异聚集现象是指离烃源岩区最近的圈闭聚集天然气,然后聚集石油,离烃源岩最远的圈闭为水。能发生这种现象的基本条件是要求沿离开烃源岩区距离增加的方向系列圈闭的溢出点海拔高度依次增大。

14、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同位素比值δ13C1比油型气的δ13C1高;随着烃源岩演化程度的增高,其所形成的天然气的δ13C1增高。

15、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

三.简答及论述:

1.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答: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

②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高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2分)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水和非烃气体(主要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分)

2.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答:(一)必备条件:

(1)具有区域性较长距离运移的条件,要求具区域性的倾斜;储集层岩相岩性稳定,渗透性好,区域运移通道的连通性好。

(2)存在联通的圈闭,且溢出点依次增高。

(3)油气源供应区位于盆地中心带,有足够的数量的油气补给。

(4)储集层中充满水并处于净水压力条件下,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起运移的。

(二)聚集特征

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三)意义

油气差异聚集的意义: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规律,可以预测盆地中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在坳陷中主要分布油藏,隆起的高点为气藏,斜坡部位为油气藏。指明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路线,为我们选择勘探对象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减少盲目性。(二、三参照长江大学考试题答题要点)

3.论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

答:①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的大小,烃源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成熟。

②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最佳的生油岩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3分)

③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好。

④要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构造运动不要太强烈或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保证圈闭容积不改变或不破坏,圈闭中的油气不受氧化变质。(长江大学答题要点)

4.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答:(1)剥蚀和断裂作用(2)热蚀变作用(3)生物降解作用(4)氧化作用

(5)水动力作用和水洗作用(6)渗漏和扩散作用

5.油气藏中油气聚集原理

答: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一、单一圈闭油气聚集的机理

1.渗滤作用:对于盖层封闭能力差的圈闭,毛细管封闭的盖层对水不起封闭作用,而对烃类则产生毛细管封闭,结果把油气过滤下来在圈闭中聚集。

2.排替作用:Chapman(1982)认为盖层中的流体压力一般比相邻砂岩层中的大,油气进入圈闭后首先在底部聚集,随着烃类的增多逐渐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连续烃相,由于密度差油的压力都比水的压力高,因此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流体势梯度,致使油在圈闭中向上运移同时把水向下排替直到束缚水饱和度为止。

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原理

1.油气差异聚集原理

静水条件下,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方向递升的圈闭,油气源充足,盖层封闭能力足够大。油气在圈闭中依次排替作用的结果,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2.油气差异渗漏原理

如果在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盖层封闭能力差的岩性圈闭,油气在圈闭中依次渗滤作用的结果,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气藏→油气藏→纯油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6、试比较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初次运移:油气从烃源岩向储集层的运移

(1)相态:石油为游离油相、气溶油相、水溶相;天然气为水溶气相、游离气相、油溶气相、分子状态;(2)动力:压实作用形成的瞬时剩余压力;烃源岩内部的异常压力;烃类的浓度梯度;(3)距离:(4)时期:

(二)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储集层后的一切运移

(1)相态:石油主要为游离相态;天然气呈游离态、水溶相、分子状态等;(2)动力:毛细管力阻力作用,浮力和重力,水动力;(3)方向与距离: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和距离既受油气运移的力的控制,又受盆地地质条件特别是油气运移通道类型、特征和分布控制,在断层疏导体系常见垂向运移,而在岩层或不整合疏导体系为侧向运移,在盆地内部,在浮力作用下运移方向一般从坳陷区指向隆起区;(4)时期:二次运移是初次运移的继续,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常常是连续的过程。即是说,油气生排烃期与二次运移几乎同时发生,但是大规模的二次运移

时期应该是在主要生油气期之后或同时发生的第一次构造运动时期。

7.简述前陆地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主要类型:背斜构造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和地层圈闭油气藏

分不规律:总体上看,前陆地盆地油气系统主要受圈闭展布的特点控制,在靠近冲断褶皱带的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形成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

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姓或张扭性有关的断块油气藏。在平面上,前陆地盆地内的油气田绕生油气中心呈条带状分布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8.何为油气系统?简述含油气系统思想在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田

勘探中的意义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烃源岩,与该烃源岩有关的油气以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的

天然系统。

意义:(1)将油气勘探的重点从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转向油和气,并提供了进行油气勘探的研究和管理框架;(2)油气系统与原有的含油气大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区、油气聚集、油气藏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作为区域勘探的研究评价单元十分合适;(3)油气系统可以提供油气生成、运移到聚集的全面预测模型;(4)油气系统将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可视化地表示动态演化历史成为可能;(5)适用于旨在减小勘探风险的油气成藏综合分析研究;

9.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机理

盖层就是位于储集层之上的能够封盖储集层是其中的俄油气免于

向上逸散的保护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集层的储集效率和保存时间

(一)盖层的微观封闭机理

(1)物性封闭(2)超压封闭(3)烃浓度封闭

(二)宏观封闭

盖层的宏观封闭只要和盖层的厚度、岩性、分布范围和连续性的主要因素有关(1)岩性:最常见的盖层岩性主要有泥质岩类和膏盐岩类。泥质岩类孔隙细小,膏盐岩类盖层基本不具孔隙,物性封闭能力比泥岩更强(2)该层厚度:该层厚度对盖层的封闭性影响更大,(3)分布范围和连续性:最有利的含油气区至少有一个分布范围大、连续性好的区域性盖层(4)韧性:韧性岩石构成的盖层与脆性岩石相比不易产生断裂和裂缝,在构成变形中,盖层的韧性堆油气封存尤为重要。

10、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

(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

(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

(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

(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

(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

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

(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11·试论述异常地层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异常压力对油气成藏的

作用?异常压力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关系密切。

?异常高压的产生机制归结为:①泥岩欠压实;②构造活动(断层、褶皱、侧滑或平移、来自断层下降盘的挤压、盐丘或泥岩底辟运动、地震);③生长断层;④压力传递;⑤水热增温;⑥有机质降解;⑦气体运移;⑧渗透作用;⑨密度差异(浮力作用)。这些成因可按性质分为物理的、化学的;或按作用过程分为有效应力成因的和流体扩张成因的。

?异常低压来源于:①永冻土退化;②气藏内气的快速泄露;③温度降低;④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⑤由于剥蚀或冰盖消失导致上覆岩层的压力降低,从而引起

岩石体积的膨胀。

在油气生成方面,异常高压可降低烃源岩的成熟度,延缓烃源岩热演化的进程,当地层压力超过一定门限时,压力对成烃有明显的抑制甚至是阻止作用,表现为压力系数与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石油窗下限深度的正相关。在油气运移和聚集方面,异常高压具有建设和破坏双重作用:发育异常高压的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尤其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利于油气成藏;异常高压可以成为泥岩排水、排烃的动力,产生的裂缝既可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也可能导致油气盖层的破坏,促使油气重新分布,导致幕式成藏。

12.试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特点。

13.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构造变形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藏,称为构造油气藏。它可进一步分为:①背斜油气藏;②断层油气藏;③裂缝性背斜油气藏;④刺穿背斜油气藏等4种基本类型以及这些类型复合的多因素构造油气藏。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

圈闭的形成条件较简单,主要是层状展布的储集层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和非渗透性

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圈闭的面积可由通过溢出点的闭合的构造等高线加以圈定。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点

背斜圈闭中聚集工业规模的烃类流体后,即成为背斜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如下: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气居上,其下为油,水

位于油下;气油、油水或气水界线与构造等高线相平行;烃柱高度应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应呈层状展布,具有良好的孔隙、渗透性,尽管绝大多数油层的储集性是不均一的,纵、横向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应是相互连通的。油层范围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油(气)水界面是统一的。

当一个背斜腹部存在多层储集层时,如果各油层之间并未完全分隔,而且相互连通,这种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是形成巨大油气藏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多层储集层是被非渗透层封隔时,每一个储层均可形成多个独立的单一圈闭和多个油气藏(总体上,该气藏类型可称为为复式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背斜油气藏的分类有多种,按背斜构造成因分为两大类:一次褶皱形成背斜和同生背斜。同生背斜按形成条件可进一步分为:①同沉积背斜;②差异压实背斜;③塑性流动形成的隐刺穿背斜;④与同生断层发育有关的逆牵引背斜等。同生背斜形成较早,对油气聚集,特别是早期聚集较为有利。

01.生油岩具有什么特点?

生油岩一般是粒细、色暗、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含原生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02.通过哪些方法划分干酪根的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干酪根的基本差异。光学分类:藻质、无定形、草质、木质和煤质五种组分。

根据元素组成及演化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Ⅰ、Ⅱ、Ⅲ型。

(1)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和氧含量低,H/C原子比介于

1.25-1.75,O/C原

子比介于0.026-0.12。以含类脂化合物为主,直链烷烃很多,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很少;它可以来自藻类堆积物,也可能是各种有机质被细菌强烈改造,留下原始物质的类脂化合物馏分和细菌的类脂化合物;生油潜能大,相当于浅层未成熟样品重量的80%。

(2)Ⅱ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较高,但稍低于I型干酪根,H/C原子比0.65-1.25,O/C原子比0.04-0.13。属高度饱和的多环碳骨架,含中等长度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甚多,也含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和微生物的混合有机质;生油潜能中等。

(3)I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和氧含量高,H/C原子比0.46-0.93,O/C原子比0.05-0.30,以含多环芳香烃及含氧官能团为主,饱和烃链很少,被联接在多环网格结构上;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含可鉴别的植物碎屑甚多,可被河流带入海、湖成三角洲或大陆边缘。

03.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一般阶段及特点。

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熟-低熟阶段)

深度范围是从沉积界面到数百乃至1500m深处;温度介于10-60℃,以细菌活动为主;与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基本相符,相当于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

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m,进入后生作用阶段前期;有机质经受的地温升至60-180℃,相当于长焰煤-焦煤阶段;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温度因素是主要的。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高成熟阶段)

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m;地温达到180-250℃;后生作用阶段后期,相当

于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高成熟时期

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程熟阶段)

深度超过6000-7000m,温度超过了250℃,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相当于半无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释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C原子比降至0.45-0.3。

04.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的孔隙成因和主控因素比较。

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

(1)矿物成分对原生孔隙的影响

矿物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云母。矿物成份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两个方面:矿物的润湿性:润湿性强,亲水的矿物,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透性变差。

液化气,管道天然气和管道煤气的区别及费用比较

液化气,管道天然气和管道煤气的区别及费用比较 罐裝液化石油气(简称液化气)采取加压的措施,使其变成液体,装在受压容器内,液化气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它的主要成分有乙烯、乙烷、丙烯、丙烷和丁烷等,在气瓶内呈液态状,一旦流出会汽化成比原体积大约二百五十倍的可燃气体,并极易扩散,遇到明火就会燃烧或爆炸。因此,使用液化气也要特别注意。比空气重,热值约为24000大卡/标准立方米。 管道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就是甲烷, 无色、无味。天然气一般是干气,成份以甲烷为主,基本不含杂质,热值高、火焰传播速度慢、输送压力高。由于无色、无味的特性所以在输送中人为加入特殊臭味以便泄露时可及时察觉,它无毒且无腐蚀性,点燃生成H2O,天然气它要比空气轻,当在泄漏时会漂浮于空中之中,它比液化的石油气容易扩散,天然气的安全性比其他燃气更好。天然气燃烧时仅排出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极微量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因此是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燃烧值为7100-11500大卡/标准立方米,气压为2.0Kpa±0.3。 管道煤气:是指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燃烧值:3500—4700大卡/标准立方米,气压为2.8Kpa±0.5。 管道煤气是个模糊的称呼,有时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也被称为管道煤气。我还是说煤气吧,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其中一氧化碳是有毒的。管道煤气严格说就是用管道输送的煤气。天然气的成分为甲烷,天然气的输送主要是管道,也有使用储罐运送的。 管道煤气灶可以改成天然气灶。这过程需要把灶具的喷嘴和火盖更改一下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是由煤气公司来解决的。只要更改过了之后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但是如果使用没有更改过的管道煤气灶烧天然气那就非常危险了。 有人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没有更改过的灶具用天然气火苗最高可以达到2米多高。但是要是更改过的灶具就没有危险了。最好煤气连接管也换成金属的。 价格比较(含电) 这三种气体的热值:液化气最高,天然气次之,城市煤气较低。所以使用这三种气体的灶具等是不一样的,不能直接互换使用。 1.天燃气每立方燃烧热值为8000大卡至8500大卡,取8300。 2.管道煤气每立方米热值:3550千卡。 3.电每度热值:860千卡。 4.液化气每公斤热值:10800千卡。 管道天然气、管道煤气、电与液化石油气价钱比较:. 每公斤液化气燃烧热值为10800千卡。每瓶液化气重14.5公斤,总计燃烧热值156600千卡。以100元每瓶算,100/156600=0.00064元/千卡。 例如:将10公斤20度的水加热到50度,需要351千卡的热量,用液化气要:351*0.00064=0.23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电子显徽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材料中的新应用和新方法。 关键字:电子显微技术纳米科学 纳米科学技术是在0.1nm~100nm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与特性的高技术学科。纳米科学技术涵盖纳米物理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制造学,纳米显微学,纳米计量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物理学与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紧密联系的新兴高尖端科学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并且对这些特性加以利用的多学科的高科技。纳米科技是未来高科技的基础,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 电子显微技术是以电子束为光源,用一定形状的静电场或磁场聚焦成像的分析技术,比普通光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根据其所检测信号的不同,电子显微技术主要包括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透射电镜(S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探针(EPM)、俄歇电子能谱(AES)、场发射显微镜(FEM)和场离子显微镜(FIM)等。 目前,电子显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纳米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用电子显微技术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片,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纳米结构,以达到改进合成方法和提高性能的目的。将它与最新发展起来的测控技术相结合,实行原位纳米器件的加工、制造和性能表征,如纳米晶体化学组分的表征[1]。总之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显微技术成为了纳米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有力的工具。 1 扫描电镜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一种大型的分析仪器,是3 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镜,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显微分析仪器,主要功能是对固态物质的形貌显微分析和对常规成分的微区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医药、生物、矿产、司法等领域。SEM一般只能提供微米或亚微米的形貌信息,与TEM相比,其分辨率较低,因而表征结果不如透射电镜准确,但目前的SEM都配有x射线能谱仪装置,可以同时进行显微组织形貌的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是当今普遍使用的科学研究仪器。李东等[2]

天然气与液化气比较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由甲烷,乙烷组成。特点是热值高,33.35~41.85兆焦/标方.其开发成本低,产量大,输气压力高,毒性小,适于远距离输送,是理想的居民生活及工业用燃气。 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烯、丁烯、丁烷等。热值高,87.9~108.9兆焦/标方。常压下是气体,加压到0.79~0.97兆帕时变为液体,使用方便。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 两种气体都不含一氧化碳。当不完全燃烧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然气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一种干净、方便、优质、高效的能源。所以,不管是直接燃烧,还是用于发电或开车,都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经测定,天然气的热值和热效率不但高于煤炭,而且高于石油。 以1公斤煤炭与1立方米的天然气相比较,天然气的热值为9300~10000大卡,而煤炭的热值还不及天然气的一半。天然气的热效率可达75%以上,而煤炭的热效率却只有40~60%。即使是石油,它的热效率也只有65%左右。更可贵的是天然气燃烧均匀、清洁、有害成分少,相对于煤和石油来讲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因此,许多行业的专家对天然气高看一眼,格外青睐,常把天然气用于本行业的特殊工艺过程,以制造最理想的优质产品和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把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与其他化工原料相比,天然气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拥有各种特殊的成分。目前,全世界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化工产品以近千种,其中既有供工业生产使用的,又有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既有供人们吃和穿的,又有满足人们住和行使用的。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正因为如此,人们利用天然气生产出了许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在经济上获取了十分客观的效益。 在经济、能源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原则下,天然气将会进一步大显身手,展现自己的才

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一、石油管有关基本知识 1、石油管相关专用名词解释 API:它是英文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美国石油学会。 OCTG:它是英文Oil Country Tubular Good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石油专用管材,包括成品油套管、钻杆、钻铤、接箍、短接等。 油管:在油井中用于采油、采气、注水和酸化压裂的管子。 套管:从地表面下入已钻井眼作衬壁,以防止井壁坍塌的管子。 钻杆:用于钻井眼的管子。 管线管:用于输送油、气的管子。 接箍:用于连接两根带螺纹管子并具有内螺纹的圆筒体。 接箍料:用于制造接箍的管子。 API螺纹:API 5B标准规定的管螺纹,包括油管圆螺纹、套管短圆螺纹、套管长圆螺纹、套管偏梯形螺纹、管线管螺纹等。 特殊扣:具有特殊密封性能、连接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非API螺纹扣型。 失效:在特定的服役条件下发生变形、断裂、表面损伤而失去原有功能的现象。油套管失效的主要形式有:挤毁、滑脱、破裂、泄漏、腐蚀、粘结、磨损等。 2、石油相关标准 API 5CT:套管和油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8版) API 5D:钻杆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5版) API 5L:管线钢管规范(目前最新版为第44版) API 5B:套管、油管和管线管螺纹的加工、测量和检验规范 GB/T 9711.1-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 GB/T9711.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 GB/T9711.3-2005: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3部分:C级钢管 二、油管 1、油管的分类 油管分为平式油管(NU)、加厚油管(EU)和整体接头油管。平式油管是指管端不经过加厚而直接车螺纹并带上接箍。加厚油管是指两管端经过外加厚以后,再车螺纹并带上接箍。整体接头油管是指一端经过内加厚车外螺纹,另一端经过外加厚车内螺纹,直接连接不带接箍。 2、油管的作用 ①、抽取油汽:油气井打完并固井之后,在油层套管中放置油管,以抽取油气至地面。 ②、注水:当井下压力不够,通过油管往井里注水。 ③、注蒸汽:在稠油热采过程中,要用隔热油管向井下输入蒸汽。 ④、酸化和压裂:在打井后期或为了提高油气井的产量,需要对油气层输入酸化和压裂的介质或固化物,介质和固化物都是通过油管输送的。 3、油管的钢级 油管钢级有:H40、J55、N80、L80、C90、T95、P110。 N80分为N80-1和N80Q,二者的相同点是拉伸性能一致,二者的不同点是交货状态和冲击性能区别,N80-1按正火状态交货或当终轧温度大于临界温度Ar3且张力减径后经过空冷时,又可用热轧找替正火,冲击功和无损检验均不作要求;N80Q必须经过调质(淬火加回火)热处理,冲击功应符合API 5CT规定,且应进行无损检验。 L80分为L80-1、L80-9Cr和L80-13Cr。它们的力学性能和交货状态均相同。不同之处表现在用途、生产难度和价格上,L80-1为普通型,L80- 9Cr和L80-13Cr均为高抗腐蚀性油管,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现代显微镜技术发展状况调研作业

调研现代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状况,写成1500字左右的报告。 现代显微镜技术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在结束了对显微镜这一章节的学习后,课下对现代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 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显微镜最早发明于16世纪末,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现代,显微镜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等各种领域的科研活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仪器,对人类科学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显微镜技术在工业、国防、科技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显微镜技术正在向多功能、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光学显微镜多数情况是按用途来分类的,有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相衬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等。显微光学系统从最初的定性(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经历了定量(图像分析及测量系统、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定位(显微细胞切割系统)再发展到现在的定时(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的变化过程。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SNOM)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分辨率超过衍射极限的新型光学显微镜。在SNOM中,传统的光学透镜被细小的光学探针所代替,能在纳米尺度探测样品的光学信息,且纵向分辨率由于横向分辨率,能得到清晰的三维图像。 近年来在光学显微镜技术的重大进展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的应用,它大大的提高了影像的反差和分辨力。LSCM的图像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利用共聚焦系统有效地排除了焦点以外的光信号干扰。由于只使物镜焦面上的样品成像,所以可对样品进行“光切片”,并通过计算机样品影像进行三维重组。它在研究和分析活细胞结构、分子、离子的实时动态变化过程,组织和细胞的光学连续切片和三维结构重建等方面,是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所不及的。 近几十年来,有许多用于表面结构分析的现代仪器先后问世。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电子显微镜(FEM)、场离子显微镜(FIM)、低能电子衍射(LEED)、俄歇谱仪(AES)、光电子能谱(ESCA)、

(完整word版)中海石油炼化基本知识问答

炼化知识问答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CNOOC Oil & Petrochemicals CO.,Ltd

炼化知识问答 前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以下简称“总公司”)成立以来,在主营业务勘探和开发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0年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总公司开始加快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炼油石化业务的开发和项目建设,目前炼油、石化各项事业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根据总公司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为构筑炼化高水平产业体系,经总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炼化公司”)。 炼化公司将充分发挥总公司资源优势,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发展炼油石化和成品油销售,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油、石化生产厂和成品油营销体系;在完善企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同时,建立先进的炼化管理体系,建设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炼化团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产业;为实现总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奠定重要基础。 炼油石化是总公司新兴的支柱产业,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炼油石化基础知识,炼化公司组织编写了这本《炼化知识问答》,希望对帮助大家更多地了解炼油石化行业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欢迎指正。王仲华同志参与了这本小册子内容的审核,在此表示感谢。 郑长波 2005 年9 月

目录 基本概念篇 1、原油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原油可以分为哪几类? 3、石油产品可以分为哪几类? 4、石油工业按其工业流程,可以分为上游、下游业务。上下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5、何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6、何为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是什么? 7、石油化学工业与石油炼制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8、石油化学工业与其它化学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9、石油化工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有哪些? 10、石油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1、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2、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炼油篇 13、炼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4、国际炼油工业的发展简史是什么? 15、国际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6、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简史是什么? 17、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8、中国炼油业与国际水平的存在哪些差距? 19、炼油主要加工过程是什么? 20、炼油工艺有哪些? 21、何为原油蒸馏工艺? 22、何为二次加工工艺? 23、何为油品精制工艺? 24、炼油主要设备有哪些? 25、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如何? 26、国内炼油竞争力状况如何? 27、国内炼油产业有什么发展规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总学时:72 一、教学思想 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 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 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 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 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 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 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 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 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 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 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 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 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 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 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 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

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进展

电子显微镜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电子显微镜技术是目前植物病毒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植物病毒研究领域中的三个主要应用:负染色技术,超薄切片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进一步说明了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于植物病毒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技术植物病毒负染色超薄切片免疫电镜纳米技术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领域,而电子显微镜则是其必备的研究手段。现代电镜的放大倍率已超过1000000 创倍。其分辨能力已达到原子水平。点分辨率小于3埃,线分辨率小于1.4埃。较小的原子大小正好约3埃。电镜的应用,为科学阐明包括病毒在内的,从低等动植物直至人类的有机与无机物质深处隐藏着的极有规则的分子水平的结构提供了依据。它是目前将人的视力深入到微观世界里去的唯一工具。植物病毒是具有遗传性和特异性的极微小的生命物质。它侵染寄主并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使寄主表现出病症,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受害减产。因此,深入研究其特征特性和致病机理非常重要。上世纪末,人们开始了解比细菌还小的病毒,本世纪30 年代后期,发明了电镜,才第一次直接观察到了病毒颗粒形态。1939年,德国科学家Kuashce首次用简易电镜拍下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粒子的照片。目前,电镜技术已成为病毒诊断,鉴定及其致病机制研究中通用的方法,不仅在原有金属投影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负染色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而且与血清学技术相结合发展了免疫电镜技术与同位素技术相结合,发展了放射自显影技术[l ,2]。本文就植物病毒研究中常用的电镜技术作一简介。 1 负染色技术 负染色又称阴性染色,是相对于普通染色(称正染色)而言的。负染色首先由Hall在1955年提出。Hall在病毒研究中用磷钨酸染色后,发现图像的背景很暗,而病毒象一个亮晶的"空洞"被清楚地显示出来。在超薄切片的染色中,染色后的样品电子密度因染色而被加强,在图像中呈现黑色。而背景因未被染色而呈光亮,这种染色称为正染色。而负染色则相反,由于染液中某些电子密度高的物质(如重金属盐等)"包埋"低电子密度的样品,结果在图像中背景是黑暗的,而样品像"透明"地光亮。两者之间的反差正好相反,故称为负染色。对于负染色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了解。对颗粒状的生物材料的研究而言,负染色技术与超薄切片方法相比具有分辨率高,简单快速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显示生物大分子、细菌、病毒、分离的细胞器以及蛋白质晶体等样品的形状、结构、大小以及表面结构的特征。尤其在病毒学中,负染色技术成为不可取代的实验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英语分类词汇表

目录 总类。。。。。。。。。。。。。。。。。。。。。。。4 1.油气地质勘探总论。。。。。。。。。。。。7 2. 含油气盆地构造学。。。。。。。。。。。。。7 3.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1 4. 油气性质。。。。。。。。。。。。。。。。。。。。。14 5. 油气成因。。。。。。。。。。。。。。。。。。。。。15 6. 油气储集层。。。。。。。。。。。。。。。。。。。21 7.油气运移。。。。。。。。。。。。。。。。。。。。。。22 8.油气聚集。。。。。。。。。。。。。。。。。。。。。。25 9.油气地质勘探。。。。。。。。。。。。。。。。。。27 10.油气地球化学勘探。。。。。。。。。。。。。29 11.地震地层学。。。。。。。。。。。。。。。。。。。29 12.遥感地质。。。。。。。。。。。。。。。。。。。。。32 13.实验室分析。。。。。。。。。。。。。。。。。。。33 14.油气资源评价。。。。。。。。。。。。。。。。。34 15.地质年代。。。。。。。。。。。。。。。。。。。。。16补充 17岩性,岩石学

总类 油气地质勘探petroleum and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石油地球物理petroleum geophysics 地球物理测井geophysical well logging 石油工程petroleum engineering 钻井工程drilling engineering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oil-gas field development and exploitation 石油炼制petroleum processing 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processing 海洋石油技术offshore oil technique 油气集输与储运工程oil and gas gathering-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engineering 石油钻采机械与设备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油田化学oilfield chemistry 油气藏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藏oil reservoir 气藏gas reservoir 商业油气藏(又称工业油气藏)commercial hydrocarbon reservoir 油气田oil-gas field 油田oil field 气田gas field 大油气田large oil-gas field 特大油气田(又称巨型油气田)giant oil-gas field 岩石物性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岩石物理学petrophysics 野外方法field method 野外装备field equipment 石油petroleum 天然石油natural oil 人造石油artificial oil 原油crude oil 原油性质oil property 石蜡基原油paraffin-base crude [oil] 环烷基原油(又称沥青基原油)naphthene- base crude [oil] 中间基原油(又称混合基原油)intermediate- base crude [oil] 芳香基原油aromatic- base crude [oil]

液化气、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常识

液化气、天然气的安全使用常识 一、液化气主要成份 液化气一般叫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为了提醒人们及时发现液化气是否泄漏,加工厂常向液化气中混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或硫醚类化合物,也就是特殊臭味的来源。 二、液化气使用时注意事项 液化气是城乡居民广泛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每公斤液化气燃烧热值为11000大卡,气态液化气的比重为2.5公斤/立方米,每立方液化气燃烧热值为25200大卡,这样可看出一立方液化气燃烧热值是天然气的三倍。目前每瓶液化气充装重量为13±0.5公斤,总计燃烧热值159500大卡,相当于20立方天然气的燃烧热值。生活中一般使用瓶装液化气和管道液化气两种。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发生,应科学安全地使用瓶装液化气,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液化气钢瓶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的不能充装使用。换气时应对钢瓶进行安全检查并协助服务站对钢瓶角阀进行动态试漏。 2.液化气钢瓶要远离明火和高温,严禁液化气与其他火源同室使用。 3.连接钢瓶与灶具的胶管两端必须用喉箍箍紧,燃气灶摆成水平状,钢瓶与灶具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胶管长度不得超过2米。 4.燃气灶具点火时,先全部打开钢瓶上的角阀,再点燃灶具。使用完毕后,应关闭燃气灶具和液化气钢瓶角阀。 5.换气时,装卸调压器要仔细检查调压器前端的密封胶圈应完好,否则不可使用,安装调压器时,应拧紧调压器手轮,并应打开钢瓶角阀检查各接口是否漏气。 6.液化气钢瓶因瓶内液体减少,压力小,火焰不旺时切勿用火烤或用热水等加热液化气钢瓶。当液化气压力不足不能正常燃烧时,要将钢瓶送到供气单位处理残液,用户不得自行将残液倒在室外或下水道,这样做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7.要经常检查钢瓶、灶具等是否漏气,可将肥皂水涂在钢瓶的角阀、调压器、灶具开关和胶管等处检查,如果涂抹处冒出气泡,应立即关闭钢瓶

(试卷)石油化工产品应用技术考题a(级)答案知识讲解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石油化工产品应用技术科目考查试题A卷(闭卷) 答案及评分标准 使用班级(教师填写):化工07-1、2、3、4 命题:江禄森 一、填空题(每空格0.5分,10小题,40空格,共20分) 1、石油产品的总分类(GB/T498--87)中,将石油产品分为六类,分别是(写出英文代号及中文名称):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B(沥青)W(蜡)、C(石油焦)。 2、石油沥青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是针入度,延度,软化点。 3、石油焦的三个主要质量指标是挥发分、硫含量、灰分。 4、二烃基二硫代磷酸锌为抗氧抗腐剂,具有抗氧、抗腐及抗磨三种功能。 5、润滑油基础油新标准(Q/SHR001-1995)分类中,按其粘度指数大小分为(写出英文代号及中文名称)超高粘度指数(UHVI)、很高粘度指数(VHVI)、 高粘度指数(HVI)、中等粘度指数(MVI)、及LVI低粘度指数五种基础油。 6、对下列润滑油基础油,分别写出基础油的中文含义及英文字母代表的英文,以及阿拉 伯数字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HVI500意思是高粘度指数500号基础油(或中性油)。 其中H为英文high ,汉语意思是高的; VI为英文viscosity index ,汉语意思是粘度指数; 数字500意思是40℃时该油的赛氏通用粘度大小约为500秒。 意思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内燃机 7、汽油机油“SAE 10W/30 API SM”中“SAE 10W/40” 油粘度分类级别为10W/30级;(或答: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内燃机油粘度分类级,冬用粘 度分类级别为10W;夏用粘度分类级别为40 ,API SM意思是指符合美国石油协会内燃 机油质量分类SM级(或汽油机油SM级)。该油为多级(多级、单级)油,SM中的S 为英文service(station) ,中文意思为服务(或加油站供售用油); 8、选用汽油机油主要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大小),曲轴箱是否装有正压通风(装置)装置,是否有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是否设有尾气催化转化器(或催化净化器)来考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Petroleum Geology》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宋荣彩制定(修订)时间:2010年2月所在单位:能源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教学目的:了解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使学生对本课程所讨论的物质对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 石油的概念;石油的组成——元素、化合物、馏分、组分等;石油的分类;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工程专业适当补习相关有机化学内容) 天然气的概念(广义和狭义);天然气的产出类型;天然气的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组分;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的概念及表示方式;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分馏效应;油、气的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硫、氮、氧作简要介绍。(石油工程专业只讲碳、氢同位素分布的表示及油气中碳、氢同位素的分布范围) 油田水概述;油田水的产状,包括贮存状态、与油气的位置关系;油田水的来源;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及矿化度;油田水的水型;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要求学生了解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专业概念,理解石油不同化学组成(元素、化合物、组分、馏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油、气主要物理性质(比重与密度、粘度、溶解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明确油、气没有确定的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及其分类 相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称之高分子,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高分子材料可分天然高分子(如淀粉、纤维素、蚕丝、羊毛等和合成高分子,通常所说高分子材料指的是后者。 按其应用来分,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和粘合剂五大类,有时又将塑料和橡胶合称为橡塑。由于大量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上述分类方法并非十分合理。 二、塑料基本知识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的分类: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中一个重要分枝,品种多,产量大,用途广。对于品种繁多的塑料,可按如下方法分类,使人们容易认识它,掌握并应用它 (一按受热时的行为分 塑料按受热时的行为,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理科。 1、热塑性塑料 加热时变软以至流动,冷却变硬,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复进行。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 碳酸酪,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氯化聚醚等都是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树脂分子链都是线型或带支链的结构,分子链之间无化学键产生,加热时软化流动、冷却变硬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2、热固性塑料

第一次加热时可以软化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产生化学反应一交链固化而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此后,再次加热时,已不能再变软流动了。正是借助这种特性进行成型加工,利用第一次加热时的塑化流动,在压力下充满型腔,进而固化成为确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这种材料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的树脂固化前是线型或带支链的,固化后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成为三度的网状结构,不仅不能再熔触,在溶剂中也不能溶解。酚醛、服醛、三聚氰胺甲醛、环氧、不饱和聚酯、有机硅等塑料,都是热固性塑料。 (二按树窟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分 按塑料中树脂合成时的反应类型,可将树脂分为聚合型树脂和缩聚型树脂塑科分别称为聚合型塑料和缩获型塑料。 1、聚合型塑料 树脂是由聚合反应制得。这种树脂一般是打开不饱和双键而习惯而形成的:反应过程中无低分子产物释出。聚烯烃、聚卤代烯烃、聚苯乙烯、聚甲醛、丙烯酿类塑料都属于聚合型塑料。聚合型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树脂大分子的排列是无序的。这种塑 料,由于树脂分子链的结构持点,或因热力学原因,或成型过程工艺条件范围的限制,分子链不会产生有序的整齐堆砌形成结晶结构,而呈现无规则的随机排列。在纯树脂状态,这种塑料是透明的。 2、结晶型塑料 树脂大分子排列呈现出三向远程有序。从熔融状态冷却变为制品过程中,树脂的分子链能够有序地紧密堆砌产生结晶结构。一般所谓的结晶型塑料,实际上都是半结晶的.不像低分子晶体(例如Nacl那样能产生100%的结晶度。树脂大分子链排列呈现出无定形相与结晶柏共存的状态。成型条件对结晶皮和晶态结构有明显影响,从而对制品性能有明显影响。结晶结构只存在于热塑性塑料中。

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学张哨楠授课教案设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教案 教师姓名张哨楠宋荣彩 所在学院能源学院授课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课程代码0402B204 总学时72 学分 4.5 教材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2007年7 月 1 日

授课时间 授课题目绪论(6学时) 1、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大致知晓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萌发对从事油气行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化工原料,国际贸易物资;世界 及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历史,现状,未来展望;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任务、内容、性质 及主要相关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了解油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油气矿产的基本特点;大致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内容梗概。对油气行业的现状,尽可能运用最新的统计 资料。对油气资源的展望和新的替代能源的研究可作适当介绍和讨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介绍油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我国经济发展对油气的需求和油气勘探的前景,绪论部分没有什么难点。 4、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的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结合适当板书和图件向学生介绍目前能源的国内外形势,能源储备的战略意义,油气所引起周边领土争、油价的变化、政治 斗争的焦点-能源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爱国热情。 首先简要介绍下学习这门课的要求,之后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什么是石油?它有什么用途?油 价的现状”,请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评价总结,引出本节课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进入第一节,石油及天然气作为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述石油与天然气的特点、 用途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既然石油如此重要,那么他的分布?明确本课程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进一步引入第二节的内容。 第三节针对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作简单的回顾,三个阶段的划分、特点。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讲述石油地质学的任务、性质和内容。使学生了解石油地质学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以上各部分内容可以做适当的穿插讲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