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第九章

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一、引言

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以泰铢的剧烈贬值开始。随后发生在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混乱对中国的冲击在1998年初现端倪。危机影响了中国的进出口、投资和储蓄、改革进程和地区发展。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除了要继续各种改革进程外,还要面对由紧缩政策和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疲弱的国内外需求。亚洲的这场灾难主要是由金融市场的恐慌引起的。从长期的眼光看,这反映了亚洲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中资本回报率下降导致的价格调整。尽管中国出现一些与其他亚洲国家相同的症状,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却极微小。这是因为中国具有一些有利的条件,包括中央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力的最后贷款人。当然,中国也可以不必象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那样付出沉重的代价却能从危机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国应当调整它的改革、发展策略,尤其应当注意重组和统一它的金融体系,将陷在国有企业中的资源释放出来。中国拥有大量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通过进一步制度变革和开放,中国可以降低非要素成本,或交易成本,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国际竞争力。交易成本不象要素成本,它是人为的,并且通常与供求波动无关。为避免将来可能的金融危机,中国最终需要通过降低包括生产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内的所有生产成本,进而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际生产部门。

二、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一)进出口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构成的最大压力就是它的出口。面对严峻的外部市场,与1997年增长20.9%的出口增长相比,中国在1998年的出口大幅下滑为接近零增长。

1998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受到的冲击较为温和(见表1),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中国出口商在危机前已经获得一定的定单。

第二,虽然东南亚国家因为货币贬值而在出口市场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这些优势被高利率和高利率对银行和企业施加的负面影响所抵消。为了保卫货币,东南亚国家普遍收紧信贷和大幅提高利率水平。这样一来,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就不容易找到资金支持生产和出口。与之相反,中国却降低利率和增加对出口商的信贷资金,这为中国出口商提供了宽松的资金环境。

第三,1997年上半年出口商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购买的原材料的增值税退税额减少,出口因而下降,这使得1997年上半年的出口基数较低1。

然而,到了不得998年下半年,负面冲击就十分明显了。与1997年同期相比,出口从8月到11月连续下滑。大多数分析人士预计这些负面冲击是来自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之后中国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缺乏竞争力。事实却是,1998年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出口分别增长16%和18%2。中国对亚洲以外地区的出口在头11个月也上升了14.9%,达到760亿美元3。

表1 1998年中国每月进出口单位:10亿美元

月份进口进口增长出口出口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计8.69

9.00

11.88

11.66

11.29

11.8

11.96

10.9

11.5

11.65

12.30

17.42

140.17

-12.9%

16.5%

7.1%

4.1%

-3.8%

5.3%

-6.4%

-1.5%

0.78%

-9.1%

2.1%

-

-1.5%

12.68

12.15

15.37

15.95

14.93

15.87

16.16

15.54

15.8

14.67

15.10

19.80

183.7

8.8%

23.9%

9.8%

7.9%

-1.5%

1.56%

3.5%

-2.6%

-6.5%

-17.2%

-9.7%

4.3%

0.5%

资料来源:1-11月数据来自《明报》1998年12月11日。12月数据来自《中国评论月报》1999年2月。

因此,中国出口冲击主要来自亚洲地区需求的下降。该地区占中国出口比重11997年出口增值税退税率从1996年的17%下降为1997年的7%-9%。1998年1月部分项目的增殖税退税率又回升到17%。

2数据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

3香港《明报》1998年12月11日。

的60%(见表3)。1998年头11个月中国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比1997年同期下降了9.8%。

与此同时,1998年中国的进口却保持平稳,与上年相比仅轻微下降1.5%。其中部分得益于打击走私活动。例如,1998年秋季以后香烟和食用油的进口是上升的。部分走私产品由国内产品替代,如石油加工。高额的关税也限制了进口,这使贸易顺差由1997年上升了7.9%达436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在1999年可能下降,原因是外部需求弱,以及当亚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时来自它们的竞争会增强。1999年中国仍然会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强人民币与其他亚洲的弱货币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使得当地区货币市场危机慢慢平复下来时,中国的出口要面对更强烈的竞争。到那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会放松信贷,降低利率;这样,在以美元计相对较低的产品价格优势下,东南亚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在竞争出口定单时更为进取。不可避免地,部分海外定单将从中国流失。

当然,中国也有它的有利因素。中国的出口产品是多样化的。与东南亚国家竞争比较激烈的服装、纺织和鞋类只占中国出口总量的30%。加之,虽然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以美元计它们的劳动力成本依然高过中国许多。例如,即使用贬值后的汇率计,马来西亚、泰国的劳动力成本高达中国的两倍,菲律宾则是中国的1.5倍4。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是对外加工。中国从亚洲其他地区进口部件、原材料和半成品,经过装配和加工之后将成品卖到世界各地。亚洲货币贬值同样可以削减中国从日本、台湾、韩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进口的零部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成本。世界银行估计87%的香港—大陆转口贸易与对外加工有关。中国政府官员也承认,中国出口总量的60—80%直接或间接来自对外加工。对外加工业务重要性的另外一个明显证据是中国与美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在贸易平衡上的巨大差异。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双边贸易赤字上升,反映半成品和零部件的大量进口;而中国与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则恰好说明中国作为亚洲最后装配线和销售口的作用。

表2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出口,10亿美元)

4估计数据来自花旗银行《中国观察》1998年1季。

国家1997 1998 变化(%)1997年排

序1998年排序

香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英国新加坡台湾法国43780.8

32694.8

31819.8

6490.4

9116.3

4404.6

3813.4

4319.0

3396.5

2328.8

38753.2

37975.9

29692.0

7353.9

6269.0

5161.5

4632.2

3930.0

3869.6

2822.8

-11.5

16.1

-6.7

13.2

-31.3

17.1

21.4

-9.1

13.9

21.1

1

2

3

5

4

6

8

7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9》(中—美商务委员会)

表3 中国出口的地区分布(%)

地区1995 1996 1997

亚洲ASEAN 港台

日本

韩国

北美

欧洲61.8

3.8

26.3

19.1

4.5

17.6

15.4

60.4

3.3

23.7

20.4

5.0

18.8

15.8

59.5

3.7

25.6

17.4

5.0

19.1

15.7

ASEAN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资料来源:花旗银行《中国观察》1998年1季。

初级产品食品

石油

制造业

服装

纺织

电气

通讯设备化工产品14.4

6.7

3.6

85.6

16.2

9.4

4.5

6.0

5.7

6.1

14.5

6.8

3.9

85.5

16.6

8.0

4.7

6.3

6.0

5.9

13.0

6.0

3.8

87.0

17.5

7.6

4.7

6.7

5.6

5.6

资料来源:花旗银行《中国观察》1998年1季。

(二)投资

由于出口和国内消费增长转弱,1998年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该年固定资本投资上升15%,足以使中国经济保持7.8%的增长。亚洲金融风暴迫使外国投资者离开这些国家,但中国的实际外国直接投资基本保持平稳;1998年达到45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0.7%。合同利用外资更上升了2.2%,达到521亿美元(见表5)。主要因为来自美国和欧洲如英国和德国的投资增长。相反,亚洲国家作为关键的外资来源,它们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有所下降。例如香港的投资比重从上年的55—60%下降为1998年的约45%。日本和台湾的比重也在下降。有迹象显示大量的韩国投资从中国回流到了陷入财政困境的母公司5。

表5 1979—1998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10亿美元)年度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

1979-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8年增长率(%)1979-1998 32360

6596

11980

58122

111436

82680

91282

73276

51780

52130

2.2%

571642

18468

3410

4366

11008

27515

33521

37521

41726

45280

45580

0.7%

268641

资料来源:美中商务委员会(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387036.html,/press/investmarch99.html)面对不利的外部条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中国采取了一揽子财政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核心是加快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整个计划在1998—1999年投资约相当于1998年GDP的2.5%;资金大部分来自特别国债的发行,其他则由银行贷款和地方财政解决。预计这个计划将在1999年及其后产生重要的带动作用。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外,货币政策也在放松,目的是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和减轻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1998年存贷款利率下调了三次,包括一次再贴现利率的大幅下调。结果,金融机构贷款上升了20%。但降低利率似乎对家庭消费没有

5胡春林:Background Papers for China CEM99。

产生作用。家庭储蓄存款依然上升,消费市场仍然疲弱。

(三)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改革

鉴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暴露出来的财政上的脆弱性,特别是韩国数个大型企业集团的破产,中国政府调整了它的企业改革战略,强调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虽然建立了大型的国有企业,以取代中央政府的各个产业部门;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所谓国家重点国有企业的业绩表现仍然差强人意,许多继续处于亏损状态。

与此同时,根据“抓大放小”的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加快了小型国有企业的剥离工作。许多地方政府表示有意出售小型国有企业以减轻财政负担。这项改革由于中央担心会导致国有资产的非法流失和引起失业问题而放缓了。

邻国的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减少金融体系中的不良贷款。包括:(1)取消信贷指标;(2)引进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体系;(3)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4)中央银行省级机构合并以加强监管和防止地方政府的干预。

银行业向外资银行的开放也取得了进展。许多外资银行被批准从事有限的人民币业务和进入上海和深圳的银行同业市场。

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内外的金融风险。中央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检查以确保银行不再从事保险、信托投资和其他代理业务。如关闭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这些措施之外,中国收紧了对外汇交易和企业、金融机构的用汇控制。1998年1月1日生效的新规则中,商业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外借款必须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此外,为了防止出口大幅下降,政府提高了国有企业特定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同时对外资投资项目的资本设备进口实行免税。政府还暗示,中国必须在银行体系的改革完成以后才考虑放开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

三、中国会发生金融危机吗?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

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恐慌。一些亚洲国家的短期外债大大超过它们短期还债能力,信心丧失,货币在国际投机分子的冲击下大幅贬值。而过热的房地产市

场、股票市场、松散粗糙的金融规则和对金融风险的忽视、区域银行贷款资产的恶化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监控方面是失职的。同时它们又没有履行“最后贷款人”的义务。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拯救计划在市场恐慌之外又施加了严重的宏观经济限制;迫使亚洲国家关闭许多的问题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些措施不仅没有立即恢复市场信心,反而迫使投资者坚定离开。

一个争论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友资本主义”在引发危机中所起的作用。一些人声称“自己友资本主义”是亚洲金融灾难的基本原因。这个看法似乎过于简单。不可否认,如政府与商业、银行间的关系缺乏透明度之类的“自己友资本主义”确实严重地损害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但从历史角度看,以香港和美国的经验为例,腐败常常发生在早期经济发展时期,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减少。正如我们说在这些亚洲国家,腐败不可能在危机时期的短期内迅速改变一样,“自己友资本主义”肯定不能解释亚洲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

从长期的观点看,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看作是世界经济整合加速的副产品。全球经济整合总体看是一个健康的过程,并导致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在制造业竞争的加剧。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的全球化可以使跨国公司从世界任何地方获得投入,在世界任何地方开设工厂,将产品卖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这样产生的生产力跃进大大地降低了在亚洲制造的产品的价格。价格的下降迫使许多亚洲企业的预期赢利向下调整。五年以前投资者预期20%甚至50%的投资回报;现在则有一个正的回报就不错了。过去数十年不断流入的大量资本不再可能获得如此高的回报。由于预期回报向下调节,投资者必须承受损失。

资本由此流出,金融混乱随之而来。

自然,金融调节并没有损坏这些地区数十年来建设的庞大生产力。长期而言,金融调节不会损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力上升的好处。亚洲一些良好的基本因素还在,如高储蓄率、低通货膨胀等。投资者和工人在危机中损失了财富和工作,亚洲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很快就会复生并以提高的生产力而取得新的繁荣。

(二)中国:相似又不同

亚洲金融危机显示金融和企业部门系统性弱点存在的危险。中国存在同样的

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这些弱点将威胁到长期的经济稳定。

第一,中国的不良贷款水平是亚洲最高的。根据标致普尔的估计,中国银行体系的问题资产占全部信贷额的35-60%。即使保守估计,这个比例也高达20%。

第二,监管体系的建立滞后于金融机构的发展;许多由国有银行派生发展起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很高的风险。

第三,政府对投资决策的干预十分普遍。银行的一大块问题贷款是由政府支持的亏损项目造成的。

最后,中国企业的借贷成本过高,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

基于上述严重问题,有些专家认为中国可能是下一个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中国经济将被具有庞大不良贷款的银行拖垮。这类观点过于悲观。实际上中国和许多陷入困境的亚洲国家有本质区别。中国具有很强的系统能力支持国内银行和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控;这使中国有时间吸取教训并减轻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整体发展水平低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只要继续它的市场化改革路线,在未来的数十年间仍然能够维持相当高速的经济增长。

在国内市场,中国仍然维持良好的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中国主要依靠大量的国内储蓄为银行提供资产。这些储蓄占GDP的一半以上。公众对国有银行的信心使人们愿意在这些银行存款,这些存款提供了银行体系所需的流动性。

加之,中国的银行较少卷入波动较大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很薄弱,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写字楼短期内供给超过需求,但从5至10年的角度看供给不会太过剩。中国的股票市场只占GDP的20%到25%。而从1997年6月起中国就禁止银行贷款买股票。

在外汇平衡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增长。资本的流入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使中国又有了抵御外部金融波动的缓冲器。从绝对量看,中国外债很大,1997年达到1268亿美元;但以相对水平看,这样的外债水平是可接受的。中国的外债虽然增长很快,但纵水平只占GDP的14%和除开的61.6%;两者均在国际标准30%和165%的水平以下。外债支付只占外汇收入的9%,低于国际标准的18%。中国的短期借款只占外债总额的11.3%,远低于韩国的44.3%和印尼的32.8%(见表6)。中国的大量借款用于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是用于平衡经常项目赤字。

表6 短期外债的比较*

国家和地区短期债务(10亿美

元)

占外债总额(%)占外汇储备(%)

韩国

印尼

菲律宾泰国

马来西亚台湾

中国68.5

45.0

39.0

10.5

13.6

23.2

14.4

44.3

32.8

38.6

19.9

30.0

74.0

11.3

665.5

300.0

145.1

119.3

62.7

27.8

10.3

*:年末估计值。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花旗银行《中国观察》。

四、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结构改革到来一个复杂和困难的阶段,而内外形势的发展更带来新的宏观经济挑战。中国政府既要维持经济8%的增长又要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长期目标。

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决定长期经济前景的不仅是增长率,更是制度的变革。目前陷入困境的亚洲国家在它们完成金融和企业体系的改革后会成为中国的强有力竞争者。因此,对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加大结构改革的力度,提高企业和金融部门的效率。二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另一部分是外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后者作为市场导向部门整体是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和快速增长的。而国有部门的不良表现已经成为市场导向部门发展的障碍。中国的优势是低要素成本。但是,商业活动的成本不仅包括要素成本,还有交易成本。政府、会计、银行、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服务的低效导致交易成本的高昂。在中国,无怪高交易成本往往与政府部门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如政府冗长的审批程序,会计、银行、法律服务以及通讯等重要产业的政府垄断。等等。

交易成本不是由供求关系调节,它是人为的,只能通过制度变革来降低。中国过去成功改革的很大部分就是减低了交易费用。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需要将制度变革使之更符合国际惯例。

(本文译自香港《中国评论》1999年,合作者为方舟;黄少军译。)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标签:新常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则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 2.2%,2000年这一比重跃升至7%,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5%,且仍呈上升趋势。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7.67万亿元,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二位,已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 2.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增加,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法统计,2012年人均GNI为5 870美元,2013年达到6 710美元,2014年达到7 400美元,2015年增加到约7 8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口径及分组标准,2010年我国实行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2015年,我国有10个省份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其中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等四个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7 505美元、17 139美元、16 524美元和14 142美元,已经超过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能源、化工、建材、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各种消费品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2010年我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超过美国占比12.4%,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高铁”作为制造业的最响亮名片,2015年末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95家增加到2014年的106家,位居全球第二位,已接近美国,远超日本。 4.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快速提升,先后超越英、法、德、日本和美国。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8 169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0%,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年进出口额仅为44亿美元,2013年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 396亿美元,跃居世界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

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危机国普遍实行出口替代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具有很强的对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余永定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余永定文章来源: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 2008-10-08 ] 共有0条点评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其次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这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AIG(美国保险集团)品濒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经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衍生产品信贷紧缩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二战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空前繁荣。2001年IT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住房价格的急剧上升。2002年,笔者曾撰文指出:“从总体上看,还难以判断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是否严重。但是在某些地区,房地产泡沫是严重的。造成美国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股票市场崩溃、投资者转向房地产市场、住房抵押贷款的税收优惠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刺激下,银行发放了大量各种形式的住房抵押贷款。贷款条件过于宽松使得许多人购买了超出自己偿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债务急剧增加,美国的住房抵押债务对收入之比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人们越来越对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失去控制而感到担心。”【1】正如经验一再证明的,当我们身处泡沫之时,往往难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而只能在泡沫破灭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警告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将会破灭,虽然这一预言一直没有应验,然而,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突然爆发,不但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美国还陷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是一次简单的周期性危机或类似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这种局部、短暂的金融危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在东亚金融危机期间,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把东亚危机的发生归结于“裙带资本主义”、银行系统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资本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弱、监管不力等等。与此同时,他们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销盎格鲁-萨克逊金融模式。同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相比,更遑论东亚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被视为最完美的、具有普世价值的金融体系模式。而发展中国家也诚惶诚恐地按盎格鲁-萨克逊模式改造本国的金融体系。然而,当学生还未来得及交出令老师满意的答卷之前,老师自己却突然出了问题。谁说没有“后发优势”呢?

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背景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趋稳,经济约束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供给方面,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进入快速上升期,主要依靠继续扩大要素投入量拉动经济增长已不现实。需求方面,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的要求不协调,消费率长期偏低,而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投资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同时,国内经济各方面升级动力不足。首先,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达不到结构升级的需求;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上的“反效率”配置虽已开始扭转,但产业间的效率落差未能被充分利用;最后,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上升结构性扭曲。 (二)“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产能将成为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新路径。例如,哈撒克斯坦政府提出了“光明大道”经济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这无疑会给目前我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力等行业提供发展机遇。①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将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不同行业及特定行业上下游之间的投资范围,通过共商共建各类产业园与集聚区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模式,从而创造出我国与沿线国家间更多的利益交汇点。最后,向沿线国家转移传统制造业产业所带来的生产要素重组效应将加速推动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升级。 (三)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国外压力 其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所带来的压力。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推行以“本土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三大支点为基础的振兴战略,促使位于发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387036.html,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 索罗斯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 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 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

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 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金融危机一夜席卷亚洲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千亿港元与金融大鳄“豪赌”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仍然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特别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文中本人将重点阐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几个方面,并就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与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相比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工业生产增速下降,产品库存增加;第三产业一些行业出现困难;股市持续低迷;就业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中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将是必然趋势。—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贸易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造成美周国民财富大幅缩水,居民消费支出减少。而中美贸易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最大比重,美国人不消费对我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国:(1)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改变以低档产品出口为主的模式,进行产品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出口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贩之地。(2)扩大内需。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疏通内需渠道,为农村人民消费需求提供物质基础。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进一步演化为经济危机,一些专家学者把它形象地称之为“金融海啸”,以此来形容其来势之猛。在这种环境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由于我们采取的措施比较及时、到位,更重要的是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最近6年来体制、机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做到了在全球独树一帜,保持了稳健运行。 一、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民生等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 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在于主动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新常态”则独具特色,可总结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特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初步测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经济发展的柔韧性得以增强。“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调整、决策目标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所有的经济个体、组织,都要主动来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到来。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发展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遭到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导致难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具有两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大国优势,二是经济改革优势。大国优势首先体现为大学入学规模,中国的大学在校生大概是三千万左右,每年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大国优势还体现为巨大的空间。中国的国土面积超过欧洲,人口是欧洲的2.4倍,内部差异也要超过欧洲。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金融体系日渐脆弱,资产价格出现严重泡沫,劳动力增长缓慢,民主政治停滞不前,腐败不断蔓延,整个社会陷入混乱等,都是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与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政治结构也有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表明,发展要靠改革。很多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存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些矛盾问题而没有勇气去改革,造成了停滞,不能说都在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进入了停滞状态”,楼继伟解释说,“比如说南欧一些国家,希腊是高收入国家,人均一万多美元,意大利、西班牙都是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科协论坛·2009年第6期(下)—— —关于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人说是1929年之后最严重、最大的危机,影响到了全球。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由来: 外部原因: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过剩资金流向美国,刺激了住宅价格短期显著上升。进入新千年以后,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从2000年初就开始了一次较长的低利率金融缓和时期。尽管长期的低利率暂时稳定了经济,但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这些过剩资金中的大多数投资于各种资产,于是就出现了全球性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热现象。 内部环境:低利率。美国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变化也是此次危机发生的催化剂。在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9.11”恐怖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在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截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其中2005年升幅达15%,而过去35年房价年均增长率为3.5%。低利率和高房价促进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相互刺激,促使次贷市场超规模发展,风险积聚。在一级市场上,对需求方,住房价格持续上升,形成了低收入家庭“晚买不如早买”预期,贷款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了住房价格上升。更重要的是,对供给方,对贷款机构来说,高等级客户贷款已趋于饱和,为迎合低收入家庭的贷款需求,贷款机构不断创造出新型的住房贷款产品。在具体运作中,很多贷款机构还借助100多家贷款中介机构来推销这些“新产品”,而中介机构只要能达成交易,就可获得手续费收入,不需要对未来风险承担任何责任,这种不对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刺激了一级市场扩张。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所遭受的挑战: (1)境外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减弱。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深化,西方金融大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套现以应对危机,以免成为下一个“雷曼”。目前,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将规模巨大的在华资产列上甩卖列表。其中,申请破产的雷曼正在为自己的中国业务寻找“下家”,换取资金自救。美国国际集团也打算通过出售包括中国寿险在内的资产的方式来筹集营运资金,并已列人打包出售计划。在房地产市场上,被列人雷曼、美林、摩根士丹利、美国国际银行等机构出售名单的物业规模高达上百亿美元。 (2)降低企业投资收益。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是占比最大的。这种资金结构的转变表明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有研究认为,如果美国企业利润下降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将下降个百分点,未来企业利润增长的不乐观,将极大地减弱企业的投资动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人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了石个百分点。 (3)消费热点进一步降温。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建筑装演、娱乐、旅游、 教育、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多数消费热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而次贷危机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机遇: (1)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关于金融危机的结果可能到明年才能看到,但是我们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扩大内需,在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用于节能减排投入,扩大内需,正好也是调整我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好的机会。 (2)有利于中国企业起也更好地“走出去。据国外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全方位的行业都欢迎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此外,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正面影响,因为那将使得海外资产价格相对降低。这对中国企业所倡导的“走出去”战略可谓是起了很好的助攻作用。要走出去就得有好的项目。金融危机对风险投资惟一的影响就是今年或明年初准备上市融资的项目会推迟,对本身的投资可能没有什么影响。或许,这还是一个机会,因为有的公司及基金坚持不下去,它可能会清盘,特别是一些贷款运作的公司情况更糟糕,在现金为王的前提下,目前对私寡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中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融资的难度能如愿缩小,能出去发展的机会也就随之加大了。 (3)金融危机使更多的国外人才回国创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在国外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摩根大通等美国知名投行发展的高端金融人才,近期开始思考回国发展,并将简历投递给了国内的猎头公司。专业机构监测分析认为,目前欧美华尔街金融精英们为什么热衷回内地工作显然,内地更被看好的经济形势和现实的丰厚经济收益是最大的诱惑,“更多的金融人才回流,显然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由于这两种金融组织都和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必定对那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机会 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在新年之际有大大加速的迹象。人民币币值在今年“破六”,似乎已成定局。同时,美国的金融危机,给了中国企业难得的淘“便宜货”的机会。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国内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和以前的动辄以“国家安全”拒之门外不同,最近,华尔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的入股、并购,看成是一种善意的行为,并引颈期待之。对中投入股摩根士丹利,以及传言中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入股花旗集团,美国媒体和政界并未抱有特别敌视的态度。因此,从“危机意味着转机”的中国智慧来看,从中美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面临重大挑战,但并非没有机会,而且可能会有“黄金般”的机会,就看中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加以把握。 总之,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告别旧有发展模式,深化体制改革,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可能才是中国摆脱危机影响和长远发展的良方。 □ 董素丽 (石家庄市运输管理处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近期,发端于美国并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受到了全球关注,,从中美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在席卷全球的金 融危机面前,危机的危害已经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除了接受,还应该有积极的应对和努力,更应该有洞察危机的眼光,就看中国和中国企业如何加以把握。关键词:金融危机挑战 机遇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7-3973(2009)06-138-01 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管理 科学决策 与 13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