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探讨

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探讨

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探讨
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探讨

近年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探讨

曹特金

【英文标题】Contemporary Russian Academia’s Reflection on Historical Theories

【作者简介】曹特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发生了急剧的社会转型,使俄罗斯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动荡。这种情况迫使俄罗斯史学界认真反思自苏联时代以来史学的得失,考察国际史学发展趋势,试图为俄罗斯史学寻找新的“路标”。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刊载了四篇文章。曹特金教授的文章对俄罗斯学者探讨俄罗斯文明类型、特点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重点评介了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的理解和定位。刘爽教授的文章讨论当代俄罗斯史学界对苏联史学的反思,并对建构中的俄罗斯新史学的趋势和特点作了宏观的分析。张建华教授的文章探讨苏联史学乃至当代俄罗斯史学的重要问题——十月革命史学,指出当代十月革命史学反映在方法论、研究范式、资料来源及研究细碎化上的变化。李新教授的文章从经济史和制度变迁角度介绍俄罗斯学界对苏联历史以及20年俄罗斯转轨历史的反思,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复兴”等现象。此四篇文章,对于了解当代俄罗斯史学的概况,无疑是有意义的。欢迎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俄罗斯学者对俄罗斯文明问题感兴趣的人多了起来。参加这场讨论的学者来自多个不同的学科:有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文化学学者、东方学学者等,自然还有历史学家,其中不乏知名度甚高的学者。

文明概念和文明理论问题的探讨不是凭空出现的风波,而是有着深刻的背

景。从俄国的历史看,是与对俄罗斯的文明认同、与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特性、与俄国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与俄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一般认为,俄国的“启蒙时代”是在18世纪下半叶。此时,西方的“启蒙思想”被系统地引进。但从“文明理论”的角度看,探讨“俄罗斯道路”的特点的任务还没有提出来,俄国自己的文明理论的构建还处于初步的准备阶段。19世纪时,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民族意识的高涨,探讨俄国发展特点的热情,以及对俄国文明的认同需求,都触动了俄国各类各派的知识精英,包括十二月党人、斯拉夫派、“官方人民性理论”的支持者,甚至西方派去探讨俄罗斯文明问题。俄国在文明理论上的探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特别注重两种文明理论(即线性——阶段文明理论和地域文明理论)中的地域文明理论;二是喜欢拿俄罗斯与欧洲作比较分析。在19世纪20年代时已有学者明确提出一个影响至今的问题:“俄国的历史与其他欧洲国家以及亚洲国家的历史的不同在哪里?”自那时起,俄国的社会思想一直在探讨、回答这个问题。到19世纪30年代,独特的“俄罗斯道路”的思想已经成为深入社会的意识。19世纪中期以后,有更多的俄国学者从文明的理论上,从哲学上探讨这个问题。其间出了不少有名的学者,如达尼列夫斯基、列昂季耶夫、米留柯夫等,特别是达尼列夫斯基在其名著《俄国与欧洲》(1869年)中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对20世纪的文明理论大家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文明形态理论很有影响。

苏联时期,“俄罗斯文明”问题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史学界才有人提出用“文明方法”研究历史的建议。到80年代以后,文明方法和文明问题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到苏联解体以后,更是进入高潮。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1997年出版的《文明》丛书第4辑的“出版说明”指出:“近十年来,‘文明’的概念和文明的理论在我国的历史科学、历史社会学和文化学都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历史知识还缺乏一个主导的范式的情况下,文明理论遂得以成为最流行的、被学术界承认的概念。”①

从学术、文化方面说,近年来文明问题在俄国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国际人文学术界在20世纪晚期兴起的“文化热”的影响,有对冷战后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的反应,有苏联解体前“文明方法论”讨论的延续,有纯粹学术上的兴趣原因,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这次文明问题的讨论和探讨是与俄罗斯在新形势下对本身文明的认同,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所面临的挑战和需要回答相关的各种问题有关。当代俄罗斯学者沙帕瓦洛夫认为:“研究俄罗斯文明的需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是和社会意识到自我认知以及自我辩识能力的重要性相关联的,也是和社会对在此道路上将要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之规模有所了解相关联的……。看来,俄罗斯文明也能找到应对当今时代挑战的适当答案。”

②在这里,这位学者提出了社会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文明的关系问题。这对探讨文明问题很是重要。具体到俄罗斯社会来说,这一点就更为明显。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巨变和随后的苏联解体,俄罗斯各界民众“对文明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对祖国文化传统的世界意义提高了认识”,③因而对俄罗斯文明的兴趣得以增强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俄罗斯学者试图解决这样的问题:俄罗斯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对俄罗斯文明应作何评价?

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解读文明。叶拉索夫可称得上是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文明的普遍性原则,指出文明的普遍性不只是由商品—货币—生产关系或法制调节体系产生的,以社会生产的普遍的精神因素为中介的个人间的关系也可能具有普遍的形式。文明的普遍性表现为精神形式、社会组织的结构原则和机构以及精英的活动。叶拉索夫还强调,文明的普遍价值也就是跨地域的价值,而普遍的价值表现在世界宗教、道德、法和艺术体系上。④由此可见,叶拉索夫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持这种文化学方法的学者还有不少,尽管他们之间在具体观点上会有差异。

如约诺夫、哈恰图梁认为,文明是人们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他们既是由共同的精神传统联合起来的,也是由物质文化的共同基础、对空间和时间的相似的接受方式、周围环境及对它的利用方式联合起来的。⑤谢缅尼科娃则认为,文明的内容不只是文化;文明还是社会的存在的方式。这种方式由下列的共同因素所决定,即地理(或自然)环境、经济运行体系、社会组织、精神价值(宗教、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体系、心态、时代特点。⑥

除了这种文化学的观点外,影响比较大的另一类看法可以归纳为自由派的观点。所谓自由派的观点,是指一些俄罗斯学者,他们尽管在这个问题上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大多把俄罗斯文明同理想的文明对立起来,认为俄罗斯不存在完整的文明,不存在成熟的文明,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不文明”、“不够文明”、“处于多种文明之间”的空间,是“不同文明的堆积物”。

例如,社会学家皮沃瓦洛夫和政治学家富尔索夫创建了一个“俄罗斯体系”的学说,⑦用来解释俄国的政治和历史。他们对俄罗斯现有的所有定论都提出疑问,认为西方的科学、现代的社会科学术语只能解释西方的现实,而不能解释发生在俄国和亚洲的事情。表面上,他们似乎没有使用“文明”的概念,实际上,他们的观点体系是否定俄罗斯文明的本性的。他们强调,和西方不同,政权在俄罗斯体系里不是一种历史性的机构,而是严厉的神祇,类似一种虚无缥缈的现象。由于对政权的崇拜,俄国社会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在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政权控制着社会。新的政权在经常出现的纷乱中建成,接着就来控制民众。他们还认为,俄国的改革基本上都是无所作为、毫无成果的,往往是在国家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财富后,为满足政府的利益而实施的。而20世纪90年代自由派所进行的改革所得到的结果则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逆转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总之,有权势的氏族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周而复始,将导致俄国回到前文明时期。⑧还有一种观点形容俄罗斯是一个介于“自发势力”和文明之间的存在。譬如,哲学家坎托尔在1997年著文《就是欧洲强国·俄罗斯——走向文明的艰巨之

路·历史概要》。和令人振奋的书名不大合拍的是作者的见解。其中写到,俄罗斯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介于“自发势力”和文明之间的存在,是因为基督教会于12世纪的分裂和俄罗斯脱离了正在形成中的西欧文明中心的结果。而随之而来的蒙古—鞑靼人的入侵使俄罗斯在经历了一个短时期的文明发展之后,再次遭到野蛮化,致使“文明的生活中断了”。总之,俄罗斯虽然在朝着“文明”前进,但总是达不到真正的“文明交替”。⑨

流传得很广的一种看法是,俄罗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文明体系,她是同时存在的几个不同的文明的堆积物,或者说是周期性地一个接着另一个地轮换的几个文明传统的堆积物。俄国知名东方学家科比沙诺夫就持这种看法。他于1996年在《社会科学与当代》杂志发表的论文里写道:“我基于这样的看法:俄罗斯是作为一个活跃多变的文化和文明的体系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俄罗斯从来不是任何单独一种文明的领域”。他在引用大量的民族学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在俄国,和“纯粹”的东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区域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些过渡性质的、中间性质的、“无主的”介于多种文化之间的领域。在分析俄罗斯内部的多种文明的相互关系时,他展示了在俄国的不同地区,多神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些文化成分是怎样组成一些混杂的不同情况凑合的堆积体的。按照科比沙诺夫的看法,俄国人行事的糟糕的“不可预见性”正是同俄国文化的这种五花八门的杂燴性质分不开的。⑩历史学家谢缅尼科娃也持相同的观点。她在1996年著文写道:“……俄罗斯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地由凡是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形成、并由一个强大的集中制的国家联合起来的各民族的堆积物。许多有着不同的文明取向的民族同为一个国家的一个成分,这就把俄罗斯变成了一个成分驳杂的、多节体的社会。”(11)如此等等。

纵观自由派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到存在这样一些片面性。其一是把一种文明视同一块“单层岩”,或者说是看成是用同一种材料制作的砖块盖成的大厦。如果遇到在一种文明里同时存在着几种民族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成分,就名

之曰“不完整的文明”、“不同文明的堆积物”,这样组成的国家就只能是“多节体的社会”。殊不知“文明是多样性的统一”,沙帕瓦洛夫指出,在多数情况下多样性在某些文明中是如此广泛地存在,以至于很难从理论上去充分地概括其本性。除此之外,在文明的框架内也可能存在一些系统外的成分,即由于地域原因而产生的某些和该文明具有共性的成分,它们并未完全融入该文明的机制和系统中。这些成分就好似特殊的“附加物”,对文明发展的总进程施加着不同的影响,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和该文明一体化,有时则远离而去。(12)二是在关于俄罗斯文明问题的讨论中自由派流露出明显的欧洲中心论观点,对人类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几大文明不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对欧美以外的文明,无论其历史如何悠久,无论她们为人类带来了多少成果,统统都是“不文明”、“不够文明”、“野蛮化”的。以俄罗斯的历史发展为例,有学者认为,俄罗斯之所以相对于西欧落后,沦为“一个介于自发势力和文明之间的所在”,是因为在基督教会分裂时脱离了正在形成中的西欧文明中心。也就是说,这些学者总是把西方的文明看作理想的文明,看作标准,以此来衡量俄罗斯的或别的文明。

另一类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可以归入“地域文明”理论。对此,需要做些说明。前面已经提到,“文明理论”可以分为两种,即“线性—阶段文明理论”和“地域文明”。它们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近代(现代)意义上的“文明”概念出现在18世纪中叶的西方时,“文明”一词用的是单数。在此之前,即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存在的是超民族的“文明意识”。那时也曾出现过一些早期的“文明理论”,但存在的时间都不长,没有形成传统。近代以后出现的“文明理论”已是一种稳定的“文明意识”。这与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密切相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存在的主要是“线性—阶段的文明理论”,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19世纪上半叶,由于历史乐观主义的危机、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等原因,“线性—阶段的文明理论”逐渐衰弱。浪漫主义思潮虽然带有宗教色彩,却最早提出了

“地域文明”概念。到1819年,“文明”一词有了多数形式(civilizations)。这表明各民族的文明结构的多样性得到了承认。到19世纪下半叶,“地域文明”概念已获得正式身份。这表明,过去只认为欧洲文明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性影响,现在已扩及其他文明。一位俄国学者指出,在19世纪,“地域文明”概念和理论的应用经历三个阶段:1.1813-1827年,这是这个概念出现的阶段,当时的应用是自发的,其背景是欧洲的文明自我意识还不发达:2.1827-1857年,当时是试图把其他文明及其精神基础——宗教——“纳入”欧洲历史观的解释模式中;

3.1857-1869年,在这一阶段,对非欧洲文明的生命力的积极表现越来越关注。只有到第三阶段才奠定了地域文明理论发展的坚实基础。(13)但应指出,“线性—阶段的文明理论”和欧洲中心论公式并未消亡,其影响一直存在。

再来简单看看俄国的情况。一般说来,18世纪时,线性—阶段的文明方法已进入俄国的历史思维,但是对发展俄国的文明思维来说,还是很初步的。到18世纪下半叶,即俄国的“启蒙时代”时,文明的自我意识和文明理论才有了明显的发展。当时,俄国在引进西方的文明理论时已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实用”需要,即为了反对农奴制,为了反思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说,文明思想和文明理论的引入不是为了构建新的历史哲学,而是为了构建新的社会意识。19世纪时,在文明理论方面,俄国逐步走出模仿西方的阶段,但直到40年代才出现独立的文明思想。在这一世纪,除了线性—阶段文明理论,也开始探讨地域文明。两者在整个世纪同时存在,但只有在世纪初和60年代,地域文明理论占据上风,其余时间占上风的都是线性—阶段文明理论。然而,在俄国却出现了达尼列夫斯基等地域文明理论的大家。

俄国的地域文明理论是与俄国民族—历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密切相联的,是为了寻找文明的自我认同的理论基础。俄国的思想家们努力寻找确立自己文化特点的途径,同时又不把“地域文明”与“世界文明”对立起来。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这个问题在俄国学术界中一直争论不断。但对这个问题的再次

热烈讨论已是在苏联解体以后。

在最近这次热闹的讨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线索,那就是学者们首先强调的是要用文明的方法来研究俄国历史,特别是强调俄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如沙帕瓦洛夫提出,俄罗斯是不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呢?意识到这一点的时机是否已成熟了呢?他指出,这不是由“上面”下指示可以解决的。这一观念“要求俄国的人民和所有认为自己是俄国人的人对(共同)的未来自愿地、有意识地作好准备”(14)沙帕瓦洛夫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俄罗斯文明就是地域文明,但是已经包含这一思想。他说,地域文明概念要求一些稳固的结构在长时间内存在,这些结构不能相对地依赖于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产品等因素。运用文明方法,就是要在历史变化的海洋中找出那些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在文明存在的全程内不变的、恒久的东西。他认为,俄罗斯文明正拥有这样一些不变的、恒久的结构,因而1917年的革命、1985年的改革和之后的苏联解体都不能根本地改变她。(15) 如果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文明,那么是什么样的文明呢?这里有众多不同的探讨,譬如,谢苗诺夫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边际文明”,认为俄罗斯文明就属于这种“边际文明”。什么是“边际文明”呢?这种文明不同于东西方的古典文明,而是在几种古典文明的夹缝中诞生的。她往往形成于边境,以不同形式吸纳了起源不同的多种文明的多种成分。作者认为,俄罗斯—东欧和欧洲的巴尔干、伊比利亚半岛属于这种文明。(16)舍米亚金把俄罗斯文明和拉丁美洲文明进行比较,认为也可把她们视作“边际文明”。(17)

普罗斯库里亚科娃指出,最近10年来,俄罗斯学者的文明意识明显增长,可谓出现了“文明复兴”,其表现是形成了不同的对俄国历史的解释模式。这些模式大体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把俄罗斯的形象与理想的文明相对立,否认俄罗斯存在完整的、成熟的文明;二是约诺夫等人主张的,俄罗斯文明是“地域文明”,并以这种主张反对上述第一类看法。(18)“地域文明”是指某种文明,她处于地球上的一定地域,这个地域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数个国家。不同的

地域文明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区别于野蛮状态和蒙昧时期的特点,如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准则、理想和价值观、有序的社会结构的存在等。然而,这些共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域文明”里的性质和表现是各不相同的。需要指出,一定的较稳定的结构的存在是“地域文明”的重要特点。持这一主张的俄国学者都强调俄罗斯文明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种文明的完整性不仅包括俄罗斯人,而且包括属于这一文明的各民族、各文化。约诺夫指出:“要确定俄罗斯的文明的完整性,就必须明白,进入这一整体的各种文化的亲缘关系和内部开放性的原因,以及跨文化的共同体和发展前是如何形成的。”还强调“首先应该相信俄罗斯,相信她的文明的完整性和文化的丰富。”(19)

诚然,我们还可以举出俄国学者关于俄罗斯文明的其他种种看法,但上述几种主要的看法已经可以勾画出概貌,就不需再多说了。

注释:

①俄国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文明》第4辑,莫斯科1997年,第6页。

②沙帕瓦洛夫:《作为文明的俄罗斯》,载《俄国史:理论问题》,第1

辑《俄罗斯文明:历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经验》,2002年,第113页。

③约诺夫:《俄罗斯文明史的本性与特征问题》,载《近现代史》2005年第3期。

④参见叶拉索夫:《文明:词义和术语的定义》,载《文明》第4辑,莫斯科1997年,第185-187页;叶拉索夫:《处于欧亚大陆空间的俄罗斯》,载《社会科学与当代》1994年第2期,第22,26,28页。

⑤参见约诺夫、哈恰图梁:《从古典时代到19世纪末的文明理论》,圣彼得堡2002年,第6页。

⑥谢缅尼科娃:《当代俄国史学环境中的文明概念》,载《俄国史:理论问题》,第1辑《俄罗斯文明:历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经验》,第33页。

⑦参见皮沃瓦洛夫、富尔索夫:《俄罗斯体系》,载《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论文集》第2集,莫斯科1997年。

⑧参见皮沃瓦洛夫、富尔索夫:《俄罗斯的政权、所有制和革命。以方法论的进展分析现代科学的若干问题》,载《历史学家与时代:第三届季明讲座》,莫斯科2000年。

⑨参见坎托尔:《就是欧洲强国。俄罗斯——走向文明的艰巨道路。历史概要》,载《史学概论》,莫斯科1997年。

⑩参见科比山诺夫:《伊斯兰文明在北部欧亚大陆——俄国民族宗教结构中的地位》,载《社会科学与当代》1996年第2期。

(11)谢缅尼科娃:《俄国历史上的文明范式。第一篇论文》,载《社会科学与当代》1996年第5期,第108页。

(12)参见俄《俄国史:理论问题》,第1辑《俄罗斯文明:历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经验》,莫斯科2002年,第115页。

(13)参见约诺夫:《地域文明概念和理论:史学史探索问题》,载《文明》第4辑,莫斯科1997年,第151-152页。

(14)沙帕瓦洛夫著:《作为文明的俄罗斯》,载《俄国史:理论问题》,第1辑《俄罗斯文明:历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经验》,第123页。

(15)同上,第135-136页。

(16)参见谢苗诺夫:《伊比利亚美洲的和东欧的同一性即边际文明》,载《社会科学与当代》1994年第2期。

(17)参见舍米亚金:《欧洲和拉丁美洲。多种文明在世界历史语境中的相互作用》,莫斯科2001年,第353-357页。

(18)参见普罗斯库里亚科娃:《我国史学中的文明概念和现代化概念》,载《历史问题》2005年第7期,第158页。

(19)约诺夫:《俄罗斯文明及关于她的奇谈怪论》,载《俄国史:理论问题》,

第1辑《俄罗斯文明:历史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经验》,第150,155页。^NU1 转自《史学史研究》(京)2008年3期第1~6页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论文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 课程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我谈俄罗斯 姓名:李茜茜 所在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002班

我谈俄罗斯 通过这段时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感想颇多…… 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我对俄罗斯有着很模糊的认识,只知道它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西方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浓厚的民族文化,至于其它的种种,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俄罗斯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的揭开,俄罗斯的一切又给人一种独特的吸引…… 一.俄罗斯的国情 俄罗斯领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705.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它的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工业,所以一般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同时,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使其成为一个资源大国。虽然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俄罗斯的人口只有一亿多,这也就造成了俄罗斯地广人稀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的人口还在不断的下降,这除与俄罗斯的一些国情相关外,与俄罗斯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俄罗斯的人口问题也是俄罗斯目前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生育,可是效果仍不显著。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广大,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寒冷的天气,是俄罗斯人喜欢酗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街头有许多的“醉人”。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各个民族的存在同时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说完了俄罗斯的一些基本国情,接下来谈一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问题,当然这也是现阶段我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低迷,但是以前的积累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治安状况迅速好转。目前俄罗斯的总统是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执政也有很大的成就,所以有关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谁的执政能力更强的说法众说纷纭,在新的大选来临之前俩人之争也成为大家的热点话题,最近俄罗斯有一部新的电影,内容是普京化身为一个救世大侠,解救地球上的百姓,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其中是否含有政治因素在这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

考查课结课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写作要求 1.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教学要求自主安排学生论文(报告、 案例分析)采用打印版或手写版。采用打印版的课程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2.任课教师可依据具体课程要求制定评分标准,并在布置学生写论 文前将《课程论文评分表》以电子表格或其他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提交论文时一并提交评分表,《课程论文评分表》一页需要打印装订。 3.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无论是 打印版还是手写版,最好采用A4纸,且第一页为统一的封皮格式。 4.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为教学档案的资料,每学期 期末任课教师都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学生提交的论文(报告、案例分析)整理后,提交到开课院部的教学秘书处,以便装订存档。 教务处 2013年5月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论文 院系信息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班级152133001 学生姓名王佳 学号1521330035 任课教师魏丽卿 2017 年 1 月 1 日

浅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战术——苏德战场(1941年6月——1941年12月)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王佳学号1521330035 关键词:苏德战场;战略;战术 一、引言 在纳粹德国尚未入侵苏联前,苏联尚未从苏联-挪威战争中恢复过来,对于波罗的海三国也尚未完全控制。以及苏联仍未从肃反扩大化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减,人民的信任程度降低。加之希特勒希望藉由击垮苏联来震慑美国,使其继续保持中立;击垮英国人抵抗的意志,进而快速占领英国。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希特勒最终决定对苏联开战。 1941年4月15日,一架容克86飞机由于引擎故障在罗夫诺被击落,苏联军方发现击落的飞机为一架德军侦察飞机。 1941年4月25日,驻德军事专员瓦西里·图皮科夫少将向莫斯科方面发出关于苏德边境的战争警报。 与此同时,德国正在实行希特勒在1940年12月18日签署的第21号指令,即被称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对苏侵略指令,军列携带大量人员、物资﹑弹药﹑武器装备已大举向东进发. 1941年6月27日,苏德正式开战。 兵力分布如下: 二、苏德战场

俄罗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赏析

俄罗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赏析Multi-ethnic culture and art appreciation in Russia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电话: 2016 年 6 月 安阳工学院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

目录 摘要: (2) 引言 (2) 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发展历史 (2) 第二章俄罗斯特色菜肴 (3) 2.1 鱼子酱 (3) 2.2 黑面包 (3) 第三章俄罗斯特色饮料 (4) 3.1 科瓦斯 (4) 3.2 伏特加 (4) 3.3 茶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俄罗斯的美食文化 摘要: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食肉,第二是食糖,并且都食之过量。餐中无肉不叫饭,茶里没糖不为茶。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特色风俗习惯美食饮料 引言: 俄罗斯饮食的发展应该是在15世纪莫斯科成为其首都后才开始的,当时俄罗斯文化受到西欧文化的强烈影响,饮食文化方面俄罗斯的贵族比较崇尚法国,所以俄式菜受法式菜的影响比较大,后来俄式菜逐渐也吸收了意大利等国菜式的特点,并且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俄式菜。 第一章俄罗斯特色美食的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俄罗斯国情与文化考试大纲

《俄罗斯国情与文化》考试大纲 一、科目简介 本考试是翻译学(俄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复试笔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本考试的成绩作为复试成绩并计入总分。 二、考查目标与要求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于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科目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俄罗斯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俄国史、苏联史和中苏关系史、文化、宗教、习俗、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与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等,并能对当代俄罗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考试为3小时。 三、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要求应试者掌握基本的俄罗斯国情与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对俄罗斯地理知识(俄罗斯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等)、俄罗斯历史知识(俄罗斯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重要历史人物及重大的历史事件等)、俄罗斯文化(俄罗斯风俗礼仪、音乐、戏剧、建筑以及绘画等)、当代俄罗斯现实(目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概貌等)四大领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俄罗斯地理知识、俄罗斯历史知识、俄罗斯文化。题型为选择题和简述题。总分50分。 第一部分俄罗斯地理知识(15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俄罗斯的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面积、自然条件、主要的山河湖海名称、主要城市及民族等。简述题要求用俄语作答。 二、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简述题。 第二部分俄罗斯历史知识(15分) 一、考试要求

该部分考查考生对俄罗斯主要历史事件的掌握。简述题要求用俄语作答。二、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简述题。 第三部分俄罗斯文化(20分) 一、考试要求 该部分考查的是考生对俄罗斯的风俗、民情、音乐、戏剧、建筑以及绘画等的了解。 二、题型 单项选择题。 答题和计分:要求考生字迹清晰,书写工整。 四、参考书目 1、俄罗斯文化,戴桂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俄罗斯国情文化,冯海霞,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 芦笛 在不列颠空战期间,丘吉尔在国会发表演说,留下了世代传颂的名言:“在人类冲突的战场上,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人欠了这么少的人这么多的情。”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列颠空战是在英国上空争夺制空权的战争。如果德国空军摧毁英国空军,则千军万马就要跨过海洋,去解放宝岛,而英国根本抵挡不住。因此,全民的一线生机,就系在一小撮空军儿郎身上。这种先例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我看俄罗斯文化也就是这么回事,从未见过哪个别的文盲国家靠一小撮贵族创造出一种如此精致绝伦的文化来,以致它掩盖了无边的茫茫大荒,造成了普遍错觉,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俄国是个文明国家,却不知道真实俄国其实有两个:橱窗俄国与农村俄国,而一般人只看见了橱窗里的那个。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一穷二白的泥足巨人,无论是政治、经济、工业、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极度落后。它是一个为肤浅西化包装起来的原始农业国,资本主义从未有过充分发展的机会。绝大部分俄国人民是文盲农民,实行的是一种无比原始古老落后的生活方式。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俄罗斯文化完全是从西方断断续续引进的,基本属于占人

口比例极小的贵族。俄罗斯的文化巨人诸如格林卡、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都是从小接受欧化教育的贵族,他们的作品与俄国平民实在没什么相干,并不为文盲大众理解和欣赏,这是连列宁都承认的。这和中国都还是两回事,中国的文化基本还是平民而非贵族创造的。 这种本质上是舶来的俄罗斯文化,虽然达到了令人炫目的高度,但在时间、空间和人口上的分布都极度不均,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移植文化,虽然受到原始野蛮的草根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详见下),但并不曾深入宿主庞大的躯体深处。在时间维度上,俄国文化精品都是19世纪创作出来的,此前是一片蛮荒,俄国人的“古典作品”其实是近代作品。在空间维度上,革命前的俄国也就只有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几个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则是一片荒野。即使是在那几个文化中心,文化也只集中在一小撮人身上,与广大百姓毫不相干。真实的俄罗斯人的生活,还是《静静的顿河》、《顿河故事》上描写的那些野兽风情,其中公公强奸儿媳成了生活常规。 这种奇特的文化风景,很像我国后来搞的“橱窗文化”,亦即只开放北京、上海等地供好奇的外宾窥视,让他们看到与内地大众毫不相干的幸福生活。虽然沙皇并未有意这么做,然而为大众熟悉的俄罗斯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橱窗文化。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作了浅表西化镀金的实行亚细亚生产方式原始农业国。人们常常只看到表面上那熠熠生辉的欧洲文化金层,却没看见那薄薄的金层遮盖的原始落后野蛮的

俄罗斯历史文化小论文

俄语言文化论文 学生: 班级: 学号:

写在正文之前:首先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闪耀千年的东欧巨人 坚强的意志,巨大的荣耀 是你亘古不变的财宝! 无限的理想境界,广阔的生活空间 时代为俄罗斯开辟了未来。 ——序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瑰丽的奇葩。宛若闪耀千年的明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绚烂着,绽放着,盛开着,永远带给世界美丽与新奇的力量,激发着世界人民的无限神往!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物产丰富,遍地沃土,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在俄国境内生活着大大小小170多个名族,各名族文化相互吸引融合,使得整个俄罗斯更显生机和活力。1991年,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朝气和希望的国家。 俄罗斯已有的历史记载约有一千多年,第一个统一的古俄罗斯王朝相传为留里克王朝,起始于9世纪末,那时的俄罗斯就已占地广阔,从高加索山脉浩浩荡荡延伸至多瑙河下游,横亘芬兰湾和拉多加湖,古代编年史这样写道:“那些瓦良格人自称罗斯…”。13世纪俄罗斯遭到中国元朝成吉思汗汗国的侵略,这蒙古鞑靼人的压迫长达两个半世纪,而最终鞑靼蒙古压迫的推翻是在1480年。 15世纪下半叶,围绕莫斯科又开始形成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其成员包括当时罗斯所有的大城市,后来伏尔加沿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民族也加入进来。那时伊凡雷帝获得沙皇称号,并在国内发动严酷的恐怖政策,奠定了俄罗斯专制政权的基础,同时他也在国家管理、司法制度、军队和教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 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推选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为沙皇,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罗曼诺夫王朝。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罗斯整整三百年。 1682-1725年间,彼得大帝(即彼得一世)统治时期是俄国历史上的剧变时代。这位沙皇改革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国内进行学校及工厂的建设,对外扩张领土,就在彼得大帝期间,俄罗斯的领土大大扩充,完全成为了雄踞欧亚的陆上之狮。 俄罗斯的社会民主党(后来更名为共产党)出现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其战略核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和经济学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罗斯建立了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苏维埃政权。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姓名:杨长江 院系:文学院广告学 班级:1106班 学号:2011101030645

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对其影响 俄罗斯在许多国人的记忆里是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记忆里的弗拉基米尔列了、保尔柯察金、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建国初期的老大哥援助、抗美援朝、50年代的反目为仇、60年代的珍宝岛之战、80年代的政治经济危机,新世纪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切的交集、亲疏、纠葛让人觉得实在是道不清说不明,是既熟悉又陌生! 出于好奇心,我们大概都会想去了解俄罗斯,了解他的种种。对于一般人来,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一般局限在经济、政治、地缘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从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的思维模式等方面来探讨的却不是很多。而真正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首先就要就要去了解他的文化,因为只有当你认真去了解了他的文化,你才能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才不至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往往,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在无知的情况下去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 俄罗斯文化即----基辅罗斯文化可被称作为一种中世纪文化传统。它具有以下特征:文化发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局部性,封闭性。当时在自然经济的条件影响下各地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缺乏经济联系。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很强的影响,虽然古俄罗斯文化发展模式与西欧各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始终在大体上保持着一致。 一、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生产、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民族心理,同一民族的人的文化心理往往具有某种相似性。俄罗斯民族也不例外,其典型的文化心理特征表现为如下几点: (一)极端性和情绪化 俄罗斯民族是个情绪化严重、非常爱走极端的民族,极端性是其鲜明的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俄罗斯人在处理事情时不会选择任何妥协的方案,习惯于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曾经说过,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他们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俄罗斯著名学者德·谢·利哈乔夫院士也认为:“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极端性的,从一端迅速而突然转向另一端的民族,因此,这是一个历史不可预测的民族。” 俄国思想家尼·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民族是最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国家至上和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 这种爱走极端的民族心理使得俄罗斯人极易用最珍贵的东西去冒险,在实施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时充满狂热,为了前进而不惜狠狠打击并摧毁旧的一切。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

俄罗斯文化魅力

俄罗斯文化魅力 开始选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是因为室友之前选过,听她们描述很有趣。俄罗斯可以说是我比较喜欢也比较熟悉的一个国家,可能是因为自古以来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较多,而且在新闻上常常听到俄罗斯和中国联合军演等消息;最让我佩服的是俄罗斯对主权的强烈态度,任何侵犯国土的争端他们从来不含糊,该强硬就强硬,该武力解决就武力解决;同时让我很感动的是俄罗斯人民的团结一心,在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遭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封锁,但这不仅没有使国民慌乱,反而使俄罗斯人民更加团结一心,国民甚至在国内举行游行活动支持领导人,当时看了报道真的非常感动,先不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干涉是否应该遭到谴责,可是一个国家人民的凝聚力如此,确实不能不然人佩服。 上了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后,才发现原来之前对俄罗斯的了解不过冰山一角。首先是俄罗斯的美食,记得第一节课时,老师就给我们发俄罗斯的巧克力还教了我们几句俄罗斯语言,这是我第一次觉得离俄罗斯那么近,平时走进俄罗斯无非就是靠看看新闻或者看一些俄罗斯的小说名著,像当时很喜欢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俄罗斯的美食也给我留下很大印象。其中当然不得不说百吃不腻的微咸的“罗宋面包”了,这种用俄罗斯生产的“硬小麦”和“强小麦”做出的面包非常筋道,听说干了也不掉渣。还有一种黑面包,据说不仅顶饱和有营养,还易于消化,这是因为它发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对肠胃极有益。还有俄罗斯人对牛奶的喜爱,据说俄罗斯的牛奶消费量接近人均每人1升,甚至把用白水而不是牛奶熬粥视为赤贫的标志,难怪俄罗斯人都长得那么高大了。那么喜欢牛奶,也难怪喜欢奶酪了,从俄罗斯人把奶酪当作美食的代言词就足以看出他们的地位。 说到俄罗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他们的领导人普金吧,其实本人也是普金的粉丝,当然很多外交政治方面的我是不懂的,但我很佩服普金总统敢说敢做的那份潇洒,执政以来,他整顿经济秩序,打击金融寡头,加强军队建设;对外努力改善国际环境,拓展外交空间,维护本国利益,在对内外政策方面偏强硬,被认为是一位“铁腕总统”,被美国《时代》、《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难怪俄罗斯人对其的信任度那么高了。 看了俄罗斯的建筑,觉得一反中国的古典风,但却不失气势,还给人一种很霸气的感觉。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室内装饰造型高耸纤细,不对称,频繁地使用形态方向多变的曲线、弧线,并常用大镜面作装饰,大量运用花环、花束、弓箭及贝壳图案纹样。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却豪华富丽。室内装修造型优雅,制作工艺、结构、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等特点,以创造轻松、明朗、亲切的空间环境。 还有俄罗斯的服饰,俄罗斯人都比较高挑,穿起衣服来也别有一番韵味,据说俄罗斯人很注重仪表,所以,在穿着服饰上讲究色彩的和谐、整体的搭配。比如,他们家中的衣橱里起码备有三种不同场合穿着的衣服,即家居服、运动服、西服。在家穿休闲服,外出旅游穿运动服,上班则穿西服。三者不“张冠李戴”,也不马虎凑合,人们穿戴整齐,打扮得体。不难想象俄罗斯那边人们装扮都很整齐,每个场合都不会有违和感,不过也觉得他们会不会很累,一天如果多去几个地方可能要换好几套衣服呢! 最后要说说俄罗斯人的性格,据说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名族,尤其在1998年金融危机卢布持续贬值时,在银行门口排队的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当正在排队时,自己的血汗钱正在迅速化为废纸却无一人提出抗议,而是耐心地等待、保持良好的秩序。在文明礼貌方面:俄罗斯人早起一见面要说“早上好”,晚上睡觉时要说“晚安”,无论问路或者让人办完事情时一定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通过俄罗斯文化魅力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俄罗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事情,让我最为敬佩的还是俄罗斯人的凝聚力和绅士风度,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国,不单单是在国土面积上,在先进科技技术上,更是在国民的高素质、高修养上,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这个大

俄罗斯历史文化课程论文

从《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看俄罗斯精神 用理性无法理解俄国, 用普通的尺子无法丈量她: 她具有特殊的气质—— 您只能相信她。 ——Ф.И.丘特切夫(1803-1873) 经过半个多学期“俄罗斯历史和文化”选修课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广袤国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热烈又厚重,骄傲又严谨,理想又纯粹。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课堂播放的影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了。本文就从这部电影谈起,说说我对俄罗斯精神的一点理解。 影片讲述了1885年,美国女子珍带着一个任务去俄罗斯,企图迷惑拉德洛夫将军而获取一笔贷款,帮助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筹款,来继续他的发明——名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巨型伐木机器。在开往俄罗斯的火车上珍巧遇一位俄罗斯士兵安德烈.托尔斯泰,暗生情愫。正当两人迂旋于情感中,欲说还羞时,却没想到拉德洛夫将军竟动情向珍求婚,而安德烈还无意中成为将军宣读求婚誓言的代言人……冲突最高潮发生在剧院里,上演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一部讴歌自由的歌剧,妒火中烧的安德烈,失去理智,夺过琴弦,朝拉德洛夫抽打过去,他的疯狂举动立刻被其他人制止,剧场内一片大乱。爱情洪流和由之而生的妒火几乎毁灭了这个年轻人的一生。托尔斯泰和简就那样聚散匆匆,甚至来不及安排他们来一场挥泪洒别,托尔斯泰带着对简的误解或者说对感情付诸流水的灰心懈气,去了西伯利亚。 爱情 一个是具备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女子珍,一个是极具东方气质的俄罗斯青年安德烈.托尔斯泰。不同的文化传统的浸染下,不同的时空背景的成长下,却还是因为有缘而在一个狭小的车厢遇见。安德烈会爱上一个萍水相逢的外国女人,为了这个风尘女人鞭打长官,被流放,一个年轻英俊的士官生变成了一个沧桑的守林人,为了一段露水姻缘毁了一生。最后的安德烈显然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青春洋溢,也不再会为爱情奉献一切。所以,他选择了驻足、点烟,迷茫地望向绝尘而去的身影。他得到象征性安慰的自由,在西伯利亚,了却残生。 俄罗斯精神的壮丽和博大就在于他的基督教所赋予的人道主义和他们特有的那种奔放热烈几近疯狂的对于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一种本质上属于眼睛和心灵的东西,而不是头脑,它需要彼此完全的敞开心灵接受和感悟,要在这激情当中体验一种原始的迷醉。他们的爱情是炽热的、圣洁的,所以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会选择离开孩子亲人,离开富足优越的生活,跟随丈夫前往西伯利亚,在那片广袤苍凉的土地上浇灌出青春和爱情之花。 然而珍和安德烈的这份异国恋情注定是要劳燕分飞的。俄罗斯,就像她的地理位置一样,处于东西方的交流和碰撞中。珍,来自西方世界的女人,她可以征服一个俄罗斯男人,可是却不理解他,最后也得不到他。她在电影的初使就被深

俄罗斯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评析

Vol.33No.9 Sep.2012 第33卷第9期2012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从苏联解体到俄罗斯社会的不断转型,民族自决的权利被逐渐限定,民主化不断被推向前台,民族文化作为俄罗斯历史遗留下来的结构性资源应该首先得到保护和开发。于是,俄罗斯联邦将苏联时期摒弃的民族文化自治政策提到俄罗斯民族发展的议程之中,并且高屋建瓴,广为实施。从俄联邦通过《民族文化自治法》至2008年,鞑靼人共创建了106个民族文化自治组织,犹太人、日耳曼人、亚美尼亚人、乌克兰人、朝鲜人、阿塞拜疆人、白俄罗斯人、楚瓦什人和茨冈人创建的民族文化自治组织总计也有330多个[1]。 民族文化自治政策是俄罗斯民族复兴和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思想高涨和富于创造性的主要手段。从俄罗斯联邦制定民族政策的原则中我们可以得出,制定民族文化自治政策的思路,是在尊重各个民族文化特征,保护他们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传承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建构的。与20世纪初机会主义思潮下的民族文化自治纲领的实质性内容不同,民族文化自治中的民族利益和民主权利无法逾越当时的政治时事,成了为唯心主义、改良主义和民族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对抗,否认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为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而效力的工具。如果俄罗斯按照教条主义实施民族文化自治的话,即使在当前背景下也是与俄罗斯的发展趋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相违背的。那么,俄罗斯联邦的民族文化自治是怎么继承和发展的,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苏联时期的民族文化自治 (一)民族文化自治在苏联的不可实施性 苏联时期民族问题数症并存,唯独在民族文化自治上,没有出现偏颇之处,这和苏共一直以来的方针政策与路径归属有联系。苏联以建立社会主义的“自由的民族的联盟”为初衷,与一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行为相敌视,即使苏联自列宁以后的各届领导人对民族问题认识是形而上的,处理民族问题时,时而偏左、时而偏右,但是最终都是以共产主义为目标。“民族文化自治”最初是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领袖鲍威尔和伦纳尔在1899年的布隆代表大会上提出 纲领并通过的一项政治性纲领。透过其纲领可以清晰地发现民族文化自治纲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改良主 义的纲领”[2] ,这就致使苏联的发展路径与之肃清了界限。 在苏联共产主义视阈下的民族关系,决定了民族文化自治的不可实施性。苏维埃的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广大无产阶级团结和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中的各个民族是以一个团结的整体,以融洽的民族关系受到社会各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的关注。而民族文化自治却否认民族中存在的阶级性,并且将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等脱离开来,使被压迫民族的自治局限于学校、宗教等等领域,这种自治即意味着每一个地方的无产阶级将按民族区别而支离分散,实质是把工人阶级关闭在本民族的范围内。这就制造了民族隔阂,破坏了团结和统一,把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按民族性格划分为不同的民族集团,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3]。 从上述苏联的联邦政策和民族关系对民族文化自治的抵制可以看出,苏联时期对民族文化自治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民族文化自治虽然是第二国际资本主义的改良纲领,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然而毕竟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作为苏维埃联邦来说,它拥有众多的民族,需要一个对各个民族文化充分肯定的态度,而剑走偏锋取民族自决殊不知其利害程度。民族自决在推行的过程中激化了民族主义情绪,复杂化了民族问题,即使后来苏联各个时期的领导人都发现了这点,但是由于世界环境的困扰、历史污垢的积淀、社会矛盾的激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也挽救不了苏联解体的结局。 (二)列宁斯大林对民族文化自治的批判 民族文化自治作为鲍威尔的设论,列宁首先批判了他以绝对的教育事业管理民族事务这一错误观点。列宁认为鲍威尔的民族文化自治的实质是按民族分学校,通过这种办法确定民族成分,并且学校是独立的不受国家管理的。列宁对于此实质性特征提出了三个角度的质问,首先认为民族文化自治体现了形而上的片面性,没有认识到事物发展 俄罗斯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评析 何 鹏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0) 摘 要:民族文化自治政策是俄罗斯民族复兴和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民族思想高涨和富于创造性的主要手段。从俄罗斯 联邦制定民族政策的原则中我们可以得出,制定民族文化自治政策的思路,是在尊重各个民族文化特征,保护他们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传承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建构的。本文评析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自治政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文化自治;发展中图分类号:D7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100-02 100--

俄罗斯文化欣赏

《俄罗斯文化欣赏》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公共管理类学号:姓名:王银琳 普希金的苦短人生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年代,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有名人层出不穷的涌出。当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也不会例外。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赫尔岑,列夫·托尔斯泰,彼得·柴科夫斯基,弗拉基米尔·列宁等等。然而,当我们研究着俄罗斯文化著作上时,绝对会少不了这位:普希金。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享年38岁。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然而这么短的时间却活出了酸甜苦辣杂味的人生。 一青少年时代 普希金1799年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早年受到农奴出身的保姆阿琳娜·罗季昂诺夫娜的影响。1811年进彼得堡皇村学校。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鼓舞。在校期间,他与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文的赞赏。1817年,普希金毕业后在外交部任职,并先后参加了“阿尔扎玛斯社”与“绿灯社”。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政治抒情诗,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7)、《乡村》(1819)等。他还写了一首叙事诗《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他被沙皇政府政治流放到了南俄。 二南方流放时期 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 三乡村幽禁时期

中外文化论文

中外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公选课论文姓名:张杉 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班级:10主持二班

中俄饮食文化对比 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任何民族都拥有自己特定的饮食结构,这些结构上的差异,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信息,体现了每个民族从茹毛饮血的蒙昧之初到各具风格的饮食文化基本定型的发展过程。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生存环境、创造才能。 中国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所以,对于中俄饮食文化,饮茶文化的思考,也是对两国民族文化特性的考察。 一.中式菜名与历史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菜名林林总总,多姿多彩。其命名方式也颇为讲究. 根据王秉钦教授在《文化翻译学》一书中所提,可归纳出六种方式:以写实物法命名,以写意手法命名,以人物、地名、数字以及颜色命名。从这些命名方式中可以看出,有些菜名已不再是单纯的菜肴名称,而是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亦或是一首今愁古恨的悲歌,亦或是一个动人的传说…… (一)写实手法 写实手法是中式菜肴中大都数菜名的命名方式,在翻译中主要采用直译地方法。中餐中用“炒,煎,炸,烧,烤,熘”等多种烹调方法,而在俄语中只用一个表意词笼而统之。

(二)写意手法 中餐分为四大菜系:四川菜系,鲁菜菜系,淮扬菜系和粤菜菜系。在这些菜系中,菜名不再单单着眼于菜肴的用料和烹饪方法,而是选择并利用菜肴本身的色,香,味及造型独有的特色,迎合人们“吉祥”的心理,取一个象征吉利,且动听的名字。因此,翻译时采用意译的办法。 四喜丸子翡翠豆腐芙蓉鸡片 (三)以人物命名 这类菜名,每一个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翻译时,采用意译加直译的方法,不过,这样也只能传达简单的概念,很难表达出原有的风韵。 宫保鸡丁叫花子鸡麻婆豆腐 (四)以地名命名 这类菜名强调的是地方风味,翻译时需译出“原料+地名”。 北京烤鸭南京板鸭 二.俄罗斯饮食与历史文化 俄罗斯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如蔬菜主要以土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头为主。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是先汤后饭,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卷心菜汤和麦片粥是我们的食物。”俄罗斯日常用餐基本依赖于汤、干奶酪、酸奶油、香肠、土豆、面包、蘑菇等。

俄罗斯国情学习资料(1

1.Площадь РФ равняется 17 миллионам кв. км. и поэтому по площади РФ занимает _____ место в мире. А. первоеВ. второеС. третьеD. четв?ртое 2.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флаг РФ является полотнищем с _____, _____ и _____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ми полосами. А. белой, зел?ной, краснойВ. белой, зел?ной, розовой С. белой, синей, розовойD. белой, синей, красной 3. Россия граничит с _____ странами. А. 12В. 13С. 14 D. 15 4. Побережья России омываются водами ____ морей мирового океана, которые принадлежат кбассейнам тр?х океанов. А 10В. 12С. 14 D. 15 5. Самое мелкое по глубине море в России – _____. А. Белое мореВ.Ч?рное мореС. Балтийское мореD. Азовское море 6. Река Енисей впадает в _____. А. Тихий океан В. Атлантический океан С. Северный Ледовитый океанD. Индийский океан 7. Самая длинная река в Европе –это _____. А. ОбьВ. ЛенаС. ВолгаD. Енисей 8. Самой длинной рекой в России является _____. А. ОбьВ. ЛенаС. ВолгаD. Енисей 9. Река-матушка России –_____.А. ЕнисейВ. ВолгаС. ОбьD. Лена 10. Река _____ делит территорию России на почти две равные части.А. Лена В. Обь С. Енисей D. Амур 11. Река Дон впадает в _____.А. Ч?рное море В. 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 С. Балтийское море D. Азовское море 12. Самым глубоким озером в мире является _____, расположенный(-ое)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России. А. озеро ХанкаВ.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С. БайкалD. Ладожское озеро 13. Самое большое озеро по площади в России и даже в мире – _____. А. 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В. озеро БайкалС. Ладожское озероD. Онежское озеро 14 Байкал –многоводное озеро, впадает в него_____ рек, а вытекает из него только одна река –Ангара. А. 335В. 336С. 330 D. 338 15. Во время блокады Ленинграда в годы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по льду _____ была проложена ?Дорога жизни?.А. БайкалаВ. Каспийского моряС. Ладожского озераD. озера Ханки 16. _____ являют(-ет)ся границей между Европой и Азией. А. Уральские горыВ. Кавказские горыС. АлтайD. Тянь-Шан 17. Россия расположена в _____ часовых поясах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变迁

滴血大教堂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的东正教教堂 俄罗斯民族是东斯拉夫民族中的一支,进入文明时代较晚,当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结束了所谓“轴心时代”的文化辉煌之后,俄罗斯人才刚刚踏进文明时代,迎来文明的曙光。但是,这个民族不甘落后,勇于进取,他们不断以各种跳跃或超越方式推动自己的社会前进,终于在19—20世纪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甚至一度被称为“超级大国”。 这里所说的世界一流大国,不仅指它是当代世界政治军事强国,还指它在几百年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一个文化奇迹——开创了一个以俄罗斯为主体的独立的文明区域——东正教文明或称俄罗斯文明。东正教文明在当代世界,足以与历史悠久的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方文明(儒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并驾齐驱,成为当代世界最能发挥作用的文化能量实体。仅从这一点来说,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足以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迎来文明的曙光 俄罗斯(古代称罗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公元988年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后称东正教)为国教,俄罗斯人称这一历史事件为“罗斯受洗”。应该说,接受了基督教的俄罗斯,才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基督教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以这一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文化。凭借这一文化飞跃,俄罗斯的历史才进入文明时代。而这时期,发生在西方的所谓“轴心时代”的文化辉煌,已经过去近1000年了。 俄罗斯人自认为,俄罗斯由于加入拜占庭基督教而成为东罗马帝国成员,由东罗马又可上溯成为古罗马文化的继承者,从而成为欧洲文明的正统继承者之一。这种历史逻辑改变了俄罗斯被孤立于欧洲之外的状态。正是在接受东基督教之后,俄罗斯人有了古文字(古斯拉夫字母),并用这种文字完成俄罗斯最早的历史典籍——《罗斯法典》《往年纪事》《伊戈尔远征记》等。 俄罗斯在接受东基督教的同时,也接受了拜占庭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教关系,即教会服从专制政权、政教合一的原则。此后,专制政权和王权专制统治成为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对这种专制体制的认可,不仅来自上层王公、沙皇,也来自下层民众。俄罗斯人在氏族公社时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论文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论文
我看俄罗斯 以前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俄罗斯这个国家了,那个时候就感觉俄罗斯很强大,充满 了神秘感,使人有一种忍不住想要去参观游览一遍的感觉.现在长大了,对俄罗斯的认识 更多了,但是那种神秘感却依然存在,而且对她的向往更加强烈了.虽然没有真正的去过 一次俄罗斯,但对她的了解却是很多很多.现在就让我讲讲我心目中的俄罗斯 吧.b5E2RGbCAP 俄罗斯是俄罗斯联邦的简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 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 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 在由 10 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 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从这里就可以看 出俄罗斯的强大与无与伦比的影响力.p1EanqFDPw 谈及俄罗斯,就不免想到俄罗斯的前总统普京.他任职的 8 年是不平凡的 8 年, 在这 8 年里,俄罗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领导下,俄罗斯从几乎沦为世界二三流国 家的危机状态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道路。回首普京总统刚刚接手时的俄罗 斯,其军力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为扭转局面、重振俄军雄风,普京上台后, 在军队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普京执政 8 年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其执政理念既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顺应民意,因此俄罗 斯人民给他发了个诺贝尔奖, 奖项评选委员会主席卢科什科夫这么说: 普京获奖是因 为他对俄罗斯的突出贡献,相比之下,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充斥着混乱,法治也缺
1/5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平时测试题

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平时测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成绩 1. 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 2. 俄罗斯人口有亿,共有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 3. 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史料中第一次提及它是年。 4. 俄罗斯的国教是教,教徒约有万人。 5. 公元世纪建立基辅罗斯。公元世纪末,俄罗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 国家。 6. 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是,最后一位沙皇是。 7. 为了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年废除农奴制,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8.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共和国。 9. 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全称。 10.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改国名为,成为独立国家。 11. 俄罗斯宪法规定俄罗斯是国家,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领导体制。 12. 俄罗斯议会称联邦会议,由和组成,每届任期4年。 13.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 文化。 14. 俄罗斯第一所大学是按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设计构思、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下令于1755年成 立的大学。 15. 现代俄语字母表的构成和字母写法可以追溯到古基里尔字母表。该字母是和 兄弟9世纪时在希腊文字基础上创造的。 16. 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也是及和的权利与的保障,他采取措 施保护俄罗斯联邦的主权、独立和国家的完整,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协调合作。 17. 俄罗斯联邦国旗为长方形,由三条水平平行的等宽色带构成:上端为色,中间为色,下方为色。 18. 东正教的圣诞节是按儒略历过,即1月日至日的夜里。 19. 6月12日——俄罗斯独立日,年的这一天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 20. 贝加尔湖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它是世界上和最大的淡水湖。 21. 俄罗斯的两大平原分别是和。 22. 俄罗斯时间统一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小时。 23.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解体后,年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 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