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

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

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4

(2)与

4

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

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

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

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

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

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五、说教学媒体运用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总结反思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检测

内化概念

畅谈收获引入新课探究规律拓展提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乘方的兴趣,通过利用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问题----吃拉面,设置问题情境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学习,内化概念。

对于乘方、底数、指数、幂的概念的学习,采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老

师适当指点的形式来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弄清楚幂的读法和写法,区分幂的指数和底数,及时消化新知识,我还设计了两个练习:(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每

个数的底数和指数以及意义;(2)比较下列各组中的两个数,与同桌交流异同。

n n

(a)和

a的区别,通过组通过同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对于

织学生对其表示的意义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讨论,这样既对其进行了强调,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个难点的理解。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合作学习,探究规律。

例题的设置包括了负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使学生既能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又能学会正确的书写方式。此处老师引导(1)小题,归纳步骤,①找:先引导学生分别指出它们的底数和指数;②化按照乘方的定义将它化为熟悉的乘法运算;③算;运用乘法法则运算。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求解其他2个,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完善。接下来是四组巩固练习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同时为后面探索乘方的幂的符号法则留下伏笔。在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这一环节,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堂检测,拓展提升

本环节主要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一个练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第2题是拓展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五)、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素

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

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说作业及板书设计

作业:安排课本上的两个作业,其中1题考虑到教材的例2比较简单,安排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力图做到简洁明了。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

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进而优化了整个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最新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李正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元钱,一共给我20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毛钱,第二天给我2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每一天给的都是前一天的2倍,一直给20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a·a·a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参考教案

2.5 有理数的乘方参考教案 第1课时乘方的意义 教材分析:乘方运算是一种有理数新的运算,构成了有理数的三级运算,在以后的内容中,广泛使用乘方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方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计算表示,了解乘方运算的必要。 教学重点:乘方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乘方结果符合的确定。 教学流程:乘方概念→乘方计算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学生兴趣问题引入 [师]假设一张厚度为0.09mm的纸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将超过你的身高?你能算吗? [生]1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mm,2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mm,14次对折后,厚度为0.09×2×2×2……×2≈1.47m。 14个2 为了表示简便,我们把2×2×2……×2记为214。 14个2 如果对于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a×a×a×a×……×a我们也将之记为a n。 n个a 板书:求n个相同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Power),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把a n读做a的n次方。 二、乘方的意义举例: 1、几种常见的乘方

怎样表示图中正方形的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呢? 5×5平方单位,5×5×5立方单位。 我们可以把5×5记做52,读作5的平方,5×5=52=25; 5×5×5记作53,读作5的立方,即5×5×5=53=125。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做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二次方也叫做平方,如52通常读做5的平方;三次方也叫做立方,如53可读做5的立方。 做一做 1、(口答)把下列相同因数的乘积写成幂的形式,并说出底数和指数。 (1)(-6)×(-6)×(-6)= (2)23 ×23 ×23 ×23 = 2、把(-12 )5写成几个相同因数相乘的形式。(-12 )5 10个(-2) 32)×(-2)×(-2)×…×(-2)写成幂的形式。 [师]注意:幂的底数是分数或负数时,底数应该添上括号,如(-5)3,(23 )4 三、利用乘方定义计算 1、例1 计算: (1)(-3)2; (2)1.53; (3)(-43 )4; (4)(-1)11; 解:(1)(-3)2=(-3)×(-3)=9 (2)1.53=1.5×1.5×1.5=3.375 (3)(-43 )4=(-43 )×(-43 )×(-43 )×(-43 )=2568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十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为以后学习整式的加减,解方程及解不等式、分式的运算奠定了基础,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学情分析: 刚入初中的学生,对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数的运算扩充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尤其是负数的引入,使他们进入了抽象领域,因此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实际例子出发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意义; ②熟练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学生做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解题的能力; ②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的确定,根据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能力,我将采取“复习导入,新旧知识的转化,引导发现总结法则,共同训练提高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共同训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四、论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回忆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说出顺序及法则,由此引入今天的新课。这样设计可使学生由熟悉的知识转入新知识,过渡自然,易于接受。 (二)出示例题,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例子,与学生共同来完成,边提示边总结。使学生熟悉运算顺序应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这样设计学生会很快总结出法则。(板书)学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培养了他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赛课)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说课教案北师大版

说课案 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1.5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 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

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 说明: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课本引例: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a a ?简记为2a ,读作a 的平方(二次方)、a a a ??简记为3a ,读作a 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a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个 n a a a a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 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 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n 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 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如果底数是9,指数是4,那么49读作9的4次方,表示有4个9相乘,结果叫9的4次幂。 你能写出一个乘方运算的例子吗?能读出这个乘方运算,并指出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吗?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 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 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我将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找同学上黑板做下列题,由于上午刚上完有理数的除法,所以出了两道关于除法的习题,当把除法化成乘法后,这四道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同一个数相乘,这样设计不仅复习了上午学的除法运算,而且为下面的乘方提前做了准备。对于(3)(4)两题请同学讲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上午讲的除法运算的理解。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我对教材的认识、对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评价、开发、板书等七方面分别介绍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及其依据。 一、教材分析 【内容、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1、从认知结构的角度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负数、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有理数的乘除等知识为有理数的乘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们在小学时也已经接触过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基本运算。引入负数后,数域的扩充将更新学生的旧有观念,使学生对乘方运算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2、我们学校的特色做法 根据我校“利用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我们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由4人组成,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除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点等其他因素。 为了便于小组开展活动,我们在教室中采用的是“卡包座”的形式。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 说课稿

说课稿-有理数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

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内容 简析:1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属容,我计划用4 1课时。第、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2减、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教材重、 难点3、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 的重)1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2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知识技 能:1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 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数学 思考2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解决 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 能力。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情感 态度:4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教 法:1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导 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另外,采用主体互动法,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 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1、内容简析:《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我计划用 4 个课时完成,本节课 属第1 课时。 2、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 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 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乘 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 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 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1、教法: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 导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练”等

新教材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6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沪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6有理数乘方说课稿沪科版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引入新知 a(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下图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当细胞分裂到第n次时,细胞的个数是多少? 第1次分裂第2次分裂第3次分裂第n次分裂 (2个)2×2(个)2×2×2(个)几个 (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 板书答案:(1)a·a (2)a·a·a n个 (3)2×2×…×2 1、提出问题:以上答案有没有简单记法和读法?a·a·…·a怎样简记?怎样读?(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回答、教师适当的启发、归纳同时板书问题答案)板书答案:a·a简记作a2,读作a的平方(或二次方) a·a·a简记作a3,读作a的立方(或三次方) 补充:a·a·a·a简记作a4,读作a的四次方 n个 2×2×…×2简记作2n,读作2的n次方 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 n个 即:a·a…·a简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 2、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乘法与前面学习过乘法有什么不同?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_122(0)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邹丹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乘方。 根据新课改理念,围绕努力实现“用好教材”,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教材”,我将从六个方面逐一阐述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1.2、学生情况分析: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2)3 (-与23 -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

定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四、教学媒体设计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5.1、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布置作业、学校评价六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简析 1、内容简析:《有理数的乘方》是第一章第五节的内 容,我计划用4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属 第1课时。 2、地位作用: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 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 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 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混合运 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基础, 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3、教材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 点设计为: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 概念和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 运算。 2)、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乘法不久,基础不够扎实,设计本节 课难点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 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 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 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 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经历从乘法 到乘方的推广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 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 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 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 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与他人 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教法分析 1、教法: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根据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基础上引导 学生,使学生获得知识,可由“创设情景、 尝试引导,探索新课、例题讲解、即时训 练”等几个方面进行。另外,采用主体互 动法,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 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方》说课稿1 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经历有理数乘方概念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化归、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学生尝试利用知识的迁移获得新知,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规律,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

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方定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的形成与运用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观察、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3×3×3可以记作___,读作_________.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观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征? (1)2×2×2×2= (2)(-3)×(-3)×(-3)=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定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体现

有理数的乘方 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谨此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学习。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在设计中力求“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以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我认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和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对于4)2(-与42-这类型运算易混淆。 因此本堂课的难点定位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七年级数学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