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附件二:

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求,构建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教育系统,具有适应需求、与时俱进、相互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特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构建适应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2013—2020年,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主要成绩。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末,全省有高职院校24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中职学校262所(其中技工学校33所),在校学生50万人(其中技工学校3.7万人),“十二五”以来培养输送了6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要求。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我省重点建设了一批示范(骨干)职业院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级示范(骨干)

高职院校,省建设学校等19所中等职业学校被列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形成了一批服务白酒、医药卫生、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

——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面向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十二五”以来培训城乡劳动者逾600万人(次),为我省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二)突出问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受传统人才观、择业观的影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偏见,加之社会用工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亟待提高,职业教育对初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缺乏吸引力,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优质师资等办学资源难以向职业教育领域汇集。

——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及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2012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为10平方米,仅为中职学校设置国家标准的一半,生均仪器设备值不足2000元,排全国倒数第2位,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和仪器设备值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高。2012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和4.5个百分点,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27万名在校生中,中职学生仅50万人,普职比例为6:4;高等教育38万名在校生中,高职学生仅14万人,普职比例为6:4,与国家提出的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中职教育生师比为30:1,排全国倒数第4位,教师学历合格率仅78%。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我省“主基调”、“主战略”的能力亟待增强。

——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顺。发展理念落后,校企合作松散,开放程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

“立交桥”不畅通,学生就业优势不够明显,升学通道不宽敞;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及督导机制不健全,就业准入制度不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不顺,多头主管、同质化办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表1 贵州省重点产业和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统计

(三)发展形势。当前,我省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5个100工程”的加速推进,教育“9+3”计划的全面实施,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输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和大好机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省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重点发展中等职业

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贴近市场需求,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贴近学生就业愿景。面向产业办学,面向广泛就业办学,面向脱贫致富办学。

——坚持对接产业,服务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谋划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和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骨干院校和重点专业,推动职业教育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为抓手,以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为重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打破传统的学校类型和办学层次界限,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互通。与东部地区职业院校、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

(三)建设目标。遵循终身教育理念,以构建适应需求、灵活多样、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基本架构为重点,形成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系统化、办学类型与学习形式多样化、开放立交与内外衔接体系化,适应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空间布局科学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到2015年,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加快普及”为重点,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职业教育发展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扩大,吸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需求。职业院校布局基本合理,各层次、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专业设置更加科学,中高等职业教

育紧密衔接,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基本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表2 贵州省职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到2020年,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特色发展,突出效益”为重点,基本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调整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以贵阳(含贵安新区)为中心,打造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以8个市(州)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建设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以县城为节点,发展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形成核心带动、中心辐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空间格局。

——加快推进以清镇职教城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建设。按照省市县联动共建原则,研究制定清镇职教城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清镇职教城建设实施办法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到2015年,职教城入驻院校15所以上,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以上。到2020年,职教城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完备。清镇职教城发展实现“32115”目标(人才培养覆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3大产业,入驻院校达到20所以上,为省内1000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在校学生力争达到15万人以上)。将职教城建设成为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为一体的“生态园地、人才高地、科创基地”。进一步扩大贵阳(含贵安新区)其他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新建7所高等职业院校。到2015年职业院校达到80所左右(含省属中等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5万人左右,2020年将职业院校数量和在校生优化调整为68所和32.7万人。

表3 贵州省职业院校布局规划

——加快推进以市(州)职教园区为重点的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建设。到2015年,建成毕节、铜仁、六盘水、黔东南等市(州)职教园区;到2020年,推动各市(州)重点建成一个由3-5所学校组成的职教园区,至少建好1所高等职业院校。到2015年,除贵阳市以外的8个市(州)所在地职业院校达到70

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35万人左右,2020年将优化调整为54所和34.3万人。

——加快推进以县级职业学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基础网络建设。各县(市、区、特区)根据需求因地制宜办好1所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县域人口在20到30万人的县(市、区、特区)办好1所在校生规模不少于3000人的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30万到60万人的县(市、区、特区)不少于4000人,60万人以上县(市、区、特区)的不少于5000人。县域人口在20万以下、用工需求小、办学基础差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转型为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转型调整后的土地、校舍等办学资源原则上仍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二)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标准化职业院校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信息化水平、经费保障等方面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到2015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5平方米和25平方米,实现职业院校宽带和校园网全覆盖,2020年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40平方米。

——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依托园区、校企建管、财政奖补、公共使用”的原则,建设一批符合当地产业结构需求的公共实训基地。到2015年,在清镇职教城建设一批独立建制、独立管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入驻院校建立职教城教学共同体,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实训资源共用、信息互通、课程互选、聚集办学、集团发展。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的公共实训基地,其中贵阳市建设40个左右,其他市(州)分别建设5-8个。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设备配置和实训教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三)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科学设置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按照做特、做专、做精的要求,重点围绕“5个100工程”和“四个一体化”、“五张名片”、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专业体系。

——根据区域发展重点建设职业教育专业。在黔中经济区重点建设一批城镇建设和管理、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社区服务等专业;黔北经济协作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轻工、金属冶炼及深加工、旅游文化、农技家政服务等专业;毕水兴能源富集区重点建设一批能源、煤电化工、钢铁有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专业;三个民族自治州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等专业。

——适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统筹开展职业院校专业优化调整工作,下放专业审批权,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强化区域和职业院校间的专业分布及招生规模调控。搭建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监测,实施学校自主设置、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行业指导、信息公开的专业设置动态管理。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专业。

(四)强化校企合作办学。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企业和学生签订用工合同,实现招生即招工的预就业制度。

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一批高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站,推行“双元”培养制,协同培养高级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鼓励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吸引行业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制定校企合作办学规章,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院校,鼓励委托职业院校开展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支持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推动政府规划创办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院校和产业园区企业的厂房、教室、宿舍、设备、场地以及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共享。大力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厂校合一、人员同训、设备共享”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15年,省内大中型骨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五)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规范、快速发展。2013年至2015年,年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00万人(次)以上,2016年至2020年,年均达到250万人(次)以上。

——积极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支持企业、社团和个人投资职业培训,鼓励金融机构为优质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培训品牌企业。建立培训机构评价标准,推动职业培训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化。

——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鼓励

职业院校面向群众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职业培训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需求。

(六)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把民办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重点支持建成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条件好、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度高的民办职业院校。到2015年,建成1000人以上规模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5所以上,2020年建成3000人以上办学规模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所以上,新增的高职院校中民办院校的比例达到25%以上。

——扩大民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实行自主管理。对办学规范的民办职业院校,可在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范围和年度招生计划。

——落实民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分类管理试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享受与公办职业院校同等的税收政策,并在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训基地建设、职称评审、教师培训、评奖评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完善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参加社会保险办法,提高教师退休待遇。各级政府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本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统筹利用专项资金等方式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七)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合作。

——支持职业教育“走出去”。鼓励省内职业院校与省外的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或就业基地;积极推进与东部地区联合招生,每年输送一批学生到东部优质职业学校学习。

——加快职业教育“引进来”步伐。到2015年,省内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发达地区1所以上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通过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互派管理干部挂职、联合开发课程教材、共同制定教学标准、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方

式,促进我省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到2020年基本赶上东部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大力开展与对口帮扶城市结对共建。积极主动对接,将职业教育列为上海市、大连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青岛市、广州市、深圳市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争取帮扶城市对口支持除贵阳市外的8个市(州)分别建设好1所高职院校和一批中职学校。2015年后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寻求深度合作。

(八)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完善适应需求的覆盖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预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贯通。

——加快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通道。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扩大“5年一贯制”、“3+2”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推进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合作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探索开展“3+4”办学模式(3年中职+4年本科),实质推进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设。省内普通本科院校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应用型专业,逐年扩大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的招生人数。积极推动独立院校转型发展,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探索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2015年,建成一批5年一贯制中高职贯通学校,发展3所应用型大学(学院),中职学生升入高职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达到15%左右。到2020年,应用型大学(学院)达到8所左右,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高职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分别达到35%和20%。

——完善中高职教育贯通招生方式。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规模,完善“技能+知识”的高职院校考核录取办法,开展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春季招生试点,高职院校招生的增量指标主要用于招收中职学校优秀生源。探索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等多种方式招收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毕业生。推进应用型本科面向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建立应用型本科面向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制度。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单独招生。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

生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实行职业继续教育注册入学制度,以劳动者职业发展为目标,提供灵活多样的受教育途径。

(九)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面向社会引进和系统培养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逐步推行职业教育免费师范生教育,加大职业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博士等高层次教师培养力度,支持省内高校设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开设职教师资培养专业。按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教师,扩大兼职教师、技能型教师的比例,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事业。到2015年,通过“招聘转合”(招考、聘用、转型、整合)等方式引进职教师资2万名以上,全省中职师资队伍数量达到3万人以上。到2020年,累计引进200名职业院校长和重点岗位管理人才,引进200名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专兼职技能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按照“完善双师结构,提升双师素质”的要求,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5年一周期的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职业院校长实行上岗培训制度。组织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2013—2020年,每年完成500人(次)培训任务。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实习实践制度,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每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

(十)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产权明晰的办学体制。鼓励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和骨干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到2015年,职业院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比例达到90%,2020年达到100%。发挥行业在制定职业资格标准、指导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

——完善省级统筹、分级负责、自主管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

用,打破部门、行业管理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强化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由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议事、监督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推动普通职业院校与技工学校融合发展,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在不扩大职业院校总体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单独成立或依托职校加挂技工院校牌子的方式,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县及以上中心城市,建设一批技师学院和技工学校,到2015年,全省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分别达到6所、40所,到2020年,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分别达到10所、60所。在职业院校中广泛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站,授以职业资格认定权,将岗位操作和技能鉴定要求融入教学、考试内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制度保障。修订《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暂行条例》,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强化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严格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优先录用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研究制定技术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好对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享受补贴制度,吸引技能型人才在省内就业。完善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制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各项投入保障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通过“向上要、财政给、社会融、企业投、对口帮、存量换”等举措加大发展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融资力度。各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支持各地逐步免除中职学生住宿、教材等各项收费。落实好向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教育的制度。制定出台职业院校学生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三)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制,教育

行政管理部门和举办职业教育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每年省、市、县逐级签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市、县和举办职业教育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年度和任期政绩考核挂钩,作为奖惩依据。省教育厅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对职业教育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四)推进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行业企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市、县人民政府要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分阶段、分步骤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确保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五)营造发展氛围。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社会广泛了解职业教育“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优势,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成才观,从根本上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局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以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申报、管理、检查评估与验收方法。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原则。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要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能清晰地体现出就业方向和工作必需的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与就业目标有益而无关的课程,可开可不开的不开,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少讲。使得课程设置精减实用,目标明确。 2、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的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应以人才规格分析为前提,课程设置应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人才规格分析形成的能力模块,是课程设置模块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模块对应能力模块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尽量减少和弱化与能力无关的课目,大力强化能力培养。 3、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尺度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中心,建立有利于能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实践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国家制定的行业职业标准。因此,实践课程体系应与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紧密接轨。各专业应以职业标准中包括的素养、知识、技能要求为依据,制定出培训项目明确详尽,培养过程严格有序的实践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体系,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之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发展战略)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001年——2005年)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与湖南、四川、重庆、云南和广西毗邻,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辖9个市、自治州、地区,87个县(市、区、特区),2002年末总人口3837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加快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了“西电东送”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快了全省城镇化建设,加大对国道、省道的建设和改造,全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适应全省“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加强全省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管理,遵照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的要求,对《2001-2005年贵州省加油站建设规划》进行完善、修改和充实。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和依据 国家为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整顿和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贵州省人民政府于1999年10月成立了“省成品油市场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清理整顿了成品油流通企业和规范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为全省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总量控制,合理优化布局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也为全省加油站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规划编制的依据: 1.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38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2号 3.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关于严格控制新建加油站问题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1]543号 4.贵州省经贸委、建设厅、工商局《关于转发国家经贸委等三委、部、局“关于严格控制新建加油站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黔经贸贸易[2001]583号 5. 《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贵州省2015-2020行政规划方案

贵州省2015-2020行政规划方案 贵州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在城镇化进程上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审查会上了 解到,《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原则性审查通过。专家组认为,《规划》的各项规划意见符合贵州实际,特别是在城乡公共职能和生产职能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建设、特色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划等方面有亮点和创新。 《规划》明确,贵州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贵阳与遵义、以贵安新区为引擎,重点培育贵州中部地区有区域竞争力的规模化、综合型高等级城市作为省域经济发展极核,带动周边城镇集群发展,力争在规划末期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化地区。在城镇空间布局上,将着重培育贵阳和遵义两个都市圈,使其成为贵州主要的城镇化地区,同时加强安顺、六盘水、毕节(大方)、铜仁、兴义、盘县、都匀、凯里、德江、从江洛贯新城等十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双核的联动。在城乡公共服务职能布局上,将构建区域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中心组成的“四级公共

服务职能体系”。除在现有的9个市(州)中心城区设立区域服务中心外,还将铜仁市德江县城、六盘水市盘县县城和黔东南州从江县洛贯新城纳入区域中心体系建设,全省共设立12个区域服务中心。据了解,近几年来,贵州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已提高到35%,但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贵州将力争使全省城镇人口增加至14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到2030年,把城镇化率提高到60%左右。预申请的14个行政区域 01 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云岩区观山湖清镇市息烽市修文县开阳县 02 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新蒲区南白区绥阳区 桐梓市 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一是课程体系的陈 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 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 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 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 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以至于造成学生 “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 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 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 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 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 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 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 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 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 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 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 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 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 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 人员最重要的知识。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 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研究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课程要 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就业环境,要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心理规律和职 业活动原则来组织,为此我们着力探索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的人才规格要求 的新型课程体系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岗 位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研究课 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开发和构建新 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目标: 1.以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

贵州规划到2020年将城镇化率提高到50

贵州规划到2020年将城镇化率提高到50%左右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1日电(记者熊俊)贵州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在城镇化进程上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记者日前从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审查会上了解到,《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原则性审查通过。专家组认为,《规划》的各项规划意见符合贵州实际,特别是在城乡公共职能和生产职能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建设、特色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划等方面有亮点和创新。《规划》明确,贵州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贵阳与遵义、以贵安新区为引擎,重点培育贵州中部地区有区域竞争力的规模化、综合型高等级城市作为省域经济发展极核,带动周边城镇集群发展,力争在规划末期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化地区。 在城镇空间布局上,将着重培育贵阳和遵义两个都市圈,使其成为贵州主要的城镇化地区,同时加强安顺、六盘水、毕节(大方)、铜仁、兴义、盘县、都匀、凯里、德江、从江洛贯新城等十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双核的联动。在城乡公共服务职能布局上,将构建区域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中心组成的“四级公共服务职能体系”。除在现有的9个市(州)中心城区设立区域服务中心外,还将铜仁市德江县城、六盘水市盘县县城和黔东南州从江县洛贯新城纳入区域中心体系建设,全省共设立12个区域服务中心。 据了解,近几年来,贵州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已提高到35%,但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贵州将力争使全省城镇人口增加至14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到2030年,把城镇化率提高到60%左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论文发表,专业论文指导,核心期刊,评职称发表论文教育论文 一、“底线+兴趣”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原则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在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的指导原则、法律、法规指导下,从现代教育观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依据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根据人的智能结构和智能类型,采取适合的培养模式,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新知识的获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嫁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范式,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总目标。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能力本位,同时也要强调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和文化基础,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总体设计 职业院校要健康发展,必须做到: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留得住,就必须保证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真正能学到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依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按照“底线+兴趣”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情校情,局部突破,形成特色。先有一个整体的全校性的全面规划框架,即顶层设计。阐明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工作过程及预期主要成果。这里,一方面要防止照搬学科式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防止走极端,将高等职业教育降低为技能培训。我们抓住两个层次,四个阶段来逐步实施。1.两个层次即宏观上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微观上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宏观上我们从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开发,主要成果体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其序化,教学内容、主干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等。第二个层次,就是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人才,即把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当中。各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依据专业特点,编写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等不同特色的课程设计和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和教学实习大纲。把每门课程要完成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当中,并确定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要求,并确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2.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设计的制定上。为此,我们首先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包括对和培养对象的岗位群相关的行业企业的调查,收集网上的有关资料和企业的培训教材,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体系,由此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和社会经济的需求。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其能力要求,论证完成这些能

毕节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 第一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 1 第二节资源保护与利用原则----------------------------------------------------- 2 第三节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主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5 第一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5 第二节城镇给排水规划--------------------------------------------------------- 5 第三节能源规划--------------------------------------------------------------- 6 第四节通讯及邮政规划--------------------------------------------------------- 6 第五章城镇重要社会设施与住房建设规划------------------------------------------- 7 第一节教育发展--------------------------------------------------------------- 7 第二节文化广播与体育设施建设------------------------------------------------- 7 第三节医疗卫生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7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防灾减灾规划------------------------------------------- 8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 8 第二节城镇防灾减灾规划------------------------------------------------------- 8 第七章空间管制规划------------------------------------------------------------- 9 第八章城市规划区-------------------------------------------------------------- 10 第九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1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1 第二节城市规模-------------------------------------------------------------- 11 第三节城市发展目标---------------------------------------------------------- 11 第四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增长边界 -------------------------------------------- 11 第五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12 第六节城市发展时序 ---------------------------------------------------------- 12 第七节土地利用规划及强度控制 ------------------------------------------------ 12 第八节居住用地布局与住房建设规划 -------------------------------------------- 13 第九节公共设施布局 ---------------------------------------------------------- 14 第十节工业用地与仓储用地布局 ------------------------------------------------ 15 第十一节景观风貌规划与城市设计 ---------------------------------------------- 15 第十二节旧城改造规划 -------------------------------------------------------- 16 第十章中心城区专业规划-------------------------------------------------------- 17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 17 第一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 18 第二节能源工程规划 ---------------------------------------------------------- 19 第三节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 19 第四节绿地系统规划 ---------------------------------------------------------- 20 第五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 20 第六节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 21 第七节综合防灾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22 第十一章城市远景发展 ---------------------------------------------------------- 2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 23 第十三章附则 ----------------------------------------------------------------- 24 附表------------------------------------------------------------------------- 25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韩少鑫 院系:西葡语系 年级:11级4班 姓名:王颖 学号:1101508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决定》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决定》中吸引我的两点有:一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认为这将大幅度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养成拥有理论与技能的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做将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与技校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尴尬反差。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 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将本国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下的众多人才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想尽办法为这些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对一位教育专家的采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机器的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水平不高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又如何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为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着中,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的尴尬情况,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我身边的同学中就不乏有例子。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抽象思维较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动手操作更难,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业学校将会很有希望拥有顺利的个人职业前景,但是由于父母对职业学校有偏见,觉得只是“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怕职业学校生源差进而耽误孩子成长,终究逼子女和众多学子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在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子女并不擅长的理论性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同学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兴趣还很费劲,如今面临就业关口竟是不知何去何从。 《决定》的颁布预示了政府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我们期待着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标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是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系统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按需发展,强强联合,分段培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较大需求 截至2015年,江苏省法人单位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作为公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并将财务管理人才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不断上演。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虚拟公司的兴起。经济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使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更新理财观念。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熟知国际规则。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空前的便捷和风险。 (三)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月 5 日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目的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 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国家出台若干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政 策和战略措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 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 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挥城 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行修订。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 本次修订期限至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市域: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 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 8034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 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 1244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 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山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 3121 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五、城市发展目标 至 2020 年,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成大数 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 六、城市性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作指示李克强讲话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4-06-23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吴晶刘亦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3至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

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李克强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李克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