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南大李心丹)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南大李心丹)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南大李心丹)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南大李心丹)

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

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

课题主持人: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李心丹教授

课题研究与协调人:上海证券交易所傅浩

课题研究员:王冀宁李经振张洁李杰陈莹高峰罗浩

2002年1月25日

内容提要

对于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证券产品的消费者——证券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是探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立公正、合理、公开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前提。鉴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风格,证券市场上的各种投机和违规现象极易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金融证券研究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者应当是理性的,按照最大效用原则进行个体的投资行为。然而,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投资者并不总是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其投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本课题通过“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实验”、“投资者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和“投资者行为问卷调查”等研究发现:

一、影响我国投资者行为的外因主要有:宏观环境因素、政策及市场因素、信息获取因素和上市公司因素;而投资者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其行为的内因。

二、我国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主要有:“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后见之明”、“过度自信”、“过度恐惧”、“政策依赖性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从众心理”、“代表性偏差”、“可得性偏差”、“情感依托”、“锚定心理”、“选择性偏差”、“保守性偏差”和“框架效应”等。这些偏差有的在国外的研究中已有发现,有的则具有“中国特色”,它们对投资者的行为交互作用,导致其投资行为常常呈现过度反应的倾向,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应有的放矢的消除这些认知偏差。

三、投资者的上述心理弱点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明显的危害,同时,某些别有用心的庄家、机构、证券和中介机构也会利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牟取暴利。

本课题对于如何防范和纠正投资者存在的心理弱点,向政府和监管者、券商、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投资者自身提出一些建议。

目录

1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结论

1.1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1.2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2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溯源及文献回顾

2.1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及其缺陷

2.2行为金融理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化

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3.1研究对象及特点

3.2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4 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检验与分析

4.1认知偏差产生的心理学根源

4.2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

4.3检验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心理学实验

5 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5.1重大政策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5.2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实证检验

5.3过度交易损害投资者财富的实证检验

6 投资者行为的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6.1问卷调查方法概述

6.2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因素分析

6.3投资者的基本状况分析

6.4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投资心理及环境因素分析

6.5投资者的理性期望

7 政策与建议

7.1对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7.2对券商、中介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建议

7.3对投资者自身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结论

1.1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对于证券投资者真实的投资交易行为及其在投资决策活动中呈现的心理特点等进行研究,无疑是一项十分新颖而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

研究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和证券产品的消费者——证券投资者的行为,是研究证券市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立公正、合理、公开的市场游戏规则和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前提。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将“投资者保护”、“市场公平保证”和“有效和透明及降低系统风险”作为其三大目标(IOSCO,1998)。对投资者的研究及保护也是各国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及学者重点致力于研究的领域。

鉴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风格,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投机和违规现象极易对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造成侵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投资者行为分析是证券市场研究中最贴近社会,最贴近投资者也是最具活力的研究,以往的基本面分析抑或是技术面分析,更具有刚性的一面而缺少了对人的研究这一柔性和理性的一面。强调这一研究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为了正本清源,将主宰市场的人的研究回归到首要的地位,以提高证券市场研究的深度。

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研究通常将人看作是经济人或理性人,即能根据预期未来的价格变化和对未来风险的估计而对自己的决策行为进行最优化,证券投资者当然也不例外。基于传统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在当今金融证券研究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者应当是理性的,按照最大效用原则进行个体的投资活动,并且具有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的特质;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与认同,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简言之,传统金融理论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

然而,在现实的金融证券市场活动中,大量有悖传统于金融理论的异象(异常现象,Anomalies)引发了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行为

科学家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索。他们用丰富的心理学实验检验方法、缜密的投资者交易数据的实证检验和以计量经济学建立的投资者行为模型等手段,对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内在机制及其中深层次的因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大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同时,一个当代金融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行为金融学(Behavior Finance Science, BFS)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严肃的金融研究理论的中心支柱。

本课题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从2001年初展开至岁末,其间恰逢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从牛市的繁荣到熊市的萧条的过程,两种泾渭分明的市场氛围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投资者行为及心理特点的有利契机。遵循行为金融研究的思路,本课题分别采用了调查问卷分析法、投资者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法和心理实验法等技术手段对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并由此提出一些对于政府、企业、对中介机构和投资者本身必须引起关注的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对于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保持市场的良性运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996年12月4日,美国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家Robert J. Shiller向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和董事会其他成员作了一个报告,证明美国股市水平不合理的状况,第二天,格林斯潘发表了著名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 的演讲,导致了美欧等国股市的暴跌。然而,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又站在乐观派的阵营,鼓吹经济及股市进入“新时代”的说法。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操纵世界金融火车头的美联储主席尚不能摆脱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那么,对于仅有10年历史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其投资行为中显现出的非理性(或有限理性)特质就不足为奇了。坚持对投资者理性假设的怀疑精神并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对于借鉴西方的经验与教训,保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和投资者,尽力避免非理性因素可能造成的伤害,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至高目标。

1.2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中最孤立无援的弱势群体,投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本课题通过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心

理学实验、投资者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和投资者行为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我国投资者行为影响的外因主要有:宏观环境因素、政策及市场因素、信息获取因素和上市公司因素;而投资者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其行为的内因。

2、我国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主要有:“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 “后见之明”、“过度自信”、“过度恐惧”、“政策依赖性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从众心理”、“代表性偏差”、“可得性偏差”、“情感依托”、“锚定心理”、 “选择性偏差”、“保守性偏差”和“框架效应”等。这些偏差有的在国外的研究中已有发现,有的则具有“中国特色”,它们对投资者的行为交互作用,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常常呈现过度反应的倾向,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在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应有的放矢的消除这些认知偏差。

3、投资者的上述心理弱点会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明显的侵害,同时别有用心的庄家、机构、证券中介机构也会利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牟取暴利。

本课题对于如何防范和纠正投资者存在的心理弱点,向政府和监管者、券商、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及投资者自身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2.1 对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的建议

1、“让利于民、取信于众”,政策法规的制定出台应具有前瞻性、稳定性、延续性和透明度,避免“政出多门、朝令夕改”,让市场参与者对证券市场的前景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减少投资决策的非理性冲动,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政策风险对市场及投资者行为的震荡。

2、减少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自主调节功能,建立证券市场的自恢复和自适应机制。

3、建立和完善投资者保护和诉讼赔偿机制

4、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行之有效的投资者教育

5、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和投资理念

6、加强对各类证券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快证券市场优胜劣汰、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减少政府的“隐性担保”和企业的“软约束”现象,根除“劣股驱良股”的市场投机根源,为建立理性投资氛围打好市场基础。

7、建立新的金融避险机制,开发新的金融证券产品,以利于投资者趋利避险,同时应扩大参与者数量,对过度交易和当日交易行为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

综上所述,加强投资者教育与保护,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制,强化法制建设,更要高瞻远瞩,防止和防范各类证券风险的发生,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防止微观风险向中观风险乃至宏观风险的转化,保持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

1.2.2 对券商、证券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的建议

1、券商有责任和义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了解每一个投资者的心理状况,使之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正确的风险观,并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2、证券中介机构应以诚信为立身之本,对自身的言行承担法律责任。

3、上市公司应致力于提高竞争力和科技实力,培育持续发展能力,建立有效合理的治理结构,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而不应热衷于内幕交易,违规操作,坑害投资者。

1.2.3 对投资者自身的建议

1、投资者不仅应该学习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还应学习相关的财务法律知识,更要了解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在投资实践中有意识加以纠正。

2、投资者应放宽视野,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工作、学习、家庭及社会上来,企图通过股市暴富无疑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幻想,美好的生活还应靠勤劳和智慧获得。

3、投资者应树立维护自身投资权益不受侵犯的意识,并落实于行动。

2 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溯源及文献回顾

对投资者行为研究属于行为金融学的范畴。行为金融学(BFS, Behavior Finance Science)是对于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异常现象,anomalies)进行解释及对投资者的行为开展研究的新兴科学。它于20世纪50年代与传统金融理论几乎同时创立,但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兴起。行为金融学突破了标准金融理论研究的窠臼,从投资者的经济行为发生、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和投资者经济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主宰金融证券市场的人的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对长期以来居于金融证券理论研究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理论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挑战,是目前国际金融证券研究领域最前沿,同时也是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研究课题之一。

2.1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础及其缺陷

以Samuleson(1956)、Fama(1965)等学者所创立并发展的“有效市场假说”(EMH)理论为核心,以Markowitz(1952)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Williams (1938)的“净现值估价模型”、Sharpe、Linter及Mossin(1966)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Ross(1976)的“套利定价模型”(APT),Black-Scholes(1973)的“期权定价理论”等为基石所构架的传统金融理论,一直居于现代金融证券研究领域的统治地位。该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有二:1、投资者是理性的决策者,并且按照最大效用原则来进行个体的投资行为。2、金融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对信息的理解,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持续的获得利润。有效市场假说是以一个完美的市场和投资者的完全投资理性为前提的,EMH具有3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投资者无法利用过去的信息获利;半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包含了所有历史信息和一切公开信息,投资者不仅无法从历史信息中获利,也不能从当前公开信息中获利;强式有效市场:证券价格不仅包含了上述两类信息,还反映了一切私下及内幕信息,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即使拥有内部信息,也无法获利。

以EMH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理论研究的思路是先根据投资理性的假设创造一个理想的市场和完全理性的投资者,然后探讨证券市场在这种状态下应该发生什么,其

实是遵循着一种从主观到实际的思想方法。

然而,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理论和金融证券市场的现实不断发生着冲突,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所谓认知偏差即心理、知识水平和行为均很正常的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而事物的认识产生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偏离。)和不完全理性(Less than perfectly rational)的现象,证券投资行为中会表现出各种偏激和情绪化特征,在证券市场上则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各种“异象”(anomalies),如:小盘股比大盘股收益更高、一月效应(股票在一月份表现出异常高的回报)、周末(周一)效应即股票通常在周一有较差的表现、价值股的回报往往高于成长股的回报等,而用“有效市场假说”等很难对这些“异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更多相关研究表明:传统金融理论的某些基本假设与投资者在金融证券市场上的实际投资行为是不相符合的,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投资者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理性的投资者总是能抓住每一个由非理性投资者创造的套利机会,使得非理性的投资者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丧失财富,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是由理性的投资者主宰的。而DeLong ,Shleifer (1990)的研究认为证券市场由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主宰需要很严格的条件,在实际中不能得到满足。

基于投资理性的传统金融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金融经济学家尝试从其它角度进行金融证券研究的创新和发展,研究投资者实际行为和证券市场真实价格变化来探讨及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心理学、社会科学及其他认知科学对于非完美理性的人类行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开始携手,在与经典理论的碰撞和交融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与锤炼,行为金融学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最令人瞩目的金融理论之一。

2.2 行为金融理论的发生、发展及演化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尚没有权威的定义。根据Russell J. Fuller, Statman, Olsen等人的观点归纳,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3方面:z是将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认知科学的成果与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相互融合,并应用到金融证券市场的微观过程中的一门交叉学科。

z试图解释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及其发生机理的科学。

z是研究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及各种认知偏差的深层次原因的科学。

(1936)。

早期对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心理因素角度出发,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决定投资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其投资行为是建立在所谓“空中楼阁”之上,证券的价格决定于投资者心理预期所形成的合力,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充满了“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

真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学理论是由美国奥瑞格大学商学教授Burrell和金融学教授Bauman(1951)最先提出,他们认为,金融学家们在衡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不仅应建立和应用量化的投资模型,而且还应对投资者传统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Simon最早提出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观点。1969年,心理学教授思洛维克Slovic从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决策的过程。之后普林斯顿大学Kahneman和斯坦福大学的Tversky提出著名的“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证券需求的变化有些是完全理性的结果,而有些则不是,这种由于投资者预期和感觉的变化而导致投资行为的变化,则不能简单地从“理性”的角度来解释。、耶鲁大学的Shiller(1989)的研究从证券市场的易变性(Volatility)角度,揭示出投资者具有非理性特征。Odean也认为投资者具有非理性特征(Non-rational)。由于能够对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用理论和实证加以验证,行为金融学研究开始崛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行为金融研究进入深化阶段。克拉克经济学奖得主Rabin(1998)将心理学研究与投资者行为相结合,认为“投资者行为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修正与调整”。除了上述的一些代表人物外,芝加哥大学的Thaler、威斯康辛大学的Debondt以及行为组合理论的创立者Shrifin 和Stamann等人也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行为金融理论的核心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投资者行为的决策黑

箱。当前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沿着2条主线进行:一是通过对金融证券市场的各种“异象”研究,发现投资者存在的种种认知偏差,并建立一些模型,通过投资者交易数据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对投资者行为进行实证检验,以求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研究有更深入的发现;二是结合心理学实验、社会学及其他认知科学对人类非理性研究的成果,对金融证券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进行深入探究。

3 本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特点

依照不同的投资群体划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主体可划分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两类。根据证券登记中心公布的统计数字,至2001年2月底,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开户数达6022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99.7%,机构投资者占0.3%,整个投资者群体呈现如下特征:

1、投资群体中,个人投资者占绝对多数,且高度分散,与国际上投资群体结构化的趋势相反。尽管中国证监会努力在推进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但在短期内,证券市场仍将是一个散户占主导的市场。反观美国证券市场,至1995年,投资基金已达 5000多家,甚至超过股票的数量(见美国证监会主席亚瑟.莱维特1999年5月19日演讲)。

2、弱势群体占很高的比例。据我们在2001年7月的调查显示, 40岁以上的投资者占被调查总数的49.42%,30岁以下的投资者仅占被调查总数的21.78%,投资者队伍呈老龄化。投资者以工薪阶层为主,68.56%的投资者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工资收入,入市资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4.92%,个人投资者群体抗风险能力不强。

3、缺乏相应的投资知识及技能。我国证券市场的设立不过是10年的历史,相比美国证券市场130年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市场的成熟度、经验与教训的积累、数据的积累还是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均远远不够。各级学校中除了大学财经院系外,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投资理财的系统教育,投资者总体的投资知识很不系统,投资水平

比较低。

4、短期投机的操作理念成为主流。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国证券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比例偏低,而短期投机的比例很高,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换手率居高不下,这种现象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短期投机气氛较重,风险较大。

5、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与之配套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完善又相对滞后的状态,市场的各种违规现象层出不断,对弱小的中小投资者群体易造成严重的伤害。

从机构投资者的构成来看,我国机构投资者大体可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3-1、我国证券投资机构分类表

编号 名 称 行为特点

1 证券经营机构 全国约120余家,除收取交易佣金外,还可开展股票自营,中长短线结合

2 投资基金 开放式、封闭式2种,现已达50家,多元化组合投资为主

3 企业(上市公司等) 利用自有或借贷资金,以委托理财,直接投资等为主,短期投资居多

4 保险基金 各保险公司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以中长期投资为主

5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部分投资股市,以中长期投资为主

6 私募基金 大量的民间游资,短期投机为主,流动性、风险大

7 外资 海外资金利用在内地的独资、三资企业入市,以短期投机为主

本研究将研究重点对象界定为个人投资者,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个人投资者数量巨大,比例占绝对多数,且多为弱势群体,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中,对其所做的实证检验研究尚不多见,而这一群体又恰恰是最需要研究和保护的重点对象。

(2)、对于投资基金的行为风格及特点的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有大批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问世,故本研究暂不考虑将其列入研究范畴内。 (3)、对于其它几类机构投资者,由于其投资行为比较隐蔽,统计数据可能会有较大的失真,因此会给研究带来不确定性和结论的不可靠性,故也不在本研究的对象之列。

(4)、本研究课题实属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我们受水平、精力和资源的局限,希冀在一次研究课题中做到面面俱到,实在勉为其难,故毕其功于一役,集中精力于个人投资者的研究,希望研究的层面能深入一点。

3.2 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从国外的文献检索和本课题的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心理因素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会不知不觉地主宰着投资者的行为,尤其是当证券市场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时,情况更是如此。每一个投资者开始总是试图进行理性投资,并希望规避风险,但是,当投资者发现由于自己有限的能力无法把握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时,投资者就会向政策的制定者、媒体、专家或自己的感觉、经验等寻求心理依托,投资行为的前景愈不明朗,投资者的心理依托感就会愈强烈,人类特有的认知偏差的弱点就会显现,即尽管投资者作为心理健康、且具备良好思辨能力的正常人,仍有可能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产生种种不理智和冲动的行为。由环境的不可确定性引发投资者心理变化和行为,并最终导致投资者行为的变化轨迹见图3-1。

图3-1、投资者心理及行为变化图

投资者群体的认知偏差及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行为,通过证券市场市场的反馈环(Feedback loop)原理引发的放大机制对股价推波助澜,不仅是导致证券市场牛、熊市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导致个人投资盛衰的作用机制。在证券市场的运行中,最初的由各种催化因素引起的价格上涨,通过媒体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渲染,投资者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过度自信等认知偏差的驱使,促使投资者的需求增加,推动价格的进一步上扬,第二轮的价格上涨又反馈到第三轮,然后又反馈到第四轮,依此

类推,催化因素的最初作用被放大,产生了远大于其本身的价格水平即投机性泡沫。由于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不可能永远放大,当需求停止时,价格的增长也将停止,投机性泡沫的破灭即将来临。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不会继续上涨,因此也无理由继续持股,导致负反馈或负泡沫的发生,由于保守性偏差的作用,最初的价格下跌使投资者麻痹,随后由于机构的停损机制导致的更大价格下跌,此后 ,由于投资者的过度恐惧等偏差引发价格的持续下跌。当价格下降到不可能继续下跌时,负泡沫破灭,股市恢复常态。反馈环作用机制如图3-2。

图3-2、反馈环作用机制

牛市的顶峰

正泡沫放大

对平衡期

相对平衡期

熊市的低谷

负泡沫放大

牛市初期

利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正泡沫积聚

牛市末期

正泡沫开始破灭

熊市初期

利用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负泡沫积聚

负泡沫开始破灭

熊市末期

3.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分别采用了心理学实验、投资者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和调查问卷方法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

3.3.1 股民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通过对某证券营业部的投资者交

易数据库中7894位始终保持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在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1、检验在样本时间段内重大政策导致股民交易频率的变化规律,以期发现政策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2、检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收益是否可以抵补交易成本,确定投资者是否交易过多,以期发现投资者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3、检验投资者的交易过度是否会导致收益的降低,即对个人财富带来损害。对股民交易数据的研究均采用匿名统计方式,仅仅做总体的统计分析,不会对投资者的投资权益产生危害。

3.3.2 心理学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进行访谈、填写问卷等形式,对70位个人投资者进行的心理学实验,检验中国股民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及投资者具有何种类型的心理偏差。

3.3.3 投资者行为的调查问卷。先后于2001年7月和2001年12月,进行了两轮较大规模的投资者问卷调查,分别涉及4500名投资者和800名投资者。通过对个人投资者的构成状况、心理素质、投资技巧及政治、经济、政策、信息等因素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全方位展开问卷调查,获取了投资者行为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从中并发现中国股民存在的诸多认知偏差。

4 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检验与分析

在前述章节中,我们分析了证券投资者在决策行为中存在的各种认知偏差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本章开始,我们将陆续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投资者交易数据的实证检验、投资者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投资者行为中呈现的心理弱点进行实证检验。

4.1 认知偏差产生的心理学根源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认知心理学是与投资者行为研究最相关的心理学领域,它重在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在认知心理学看来:投资行为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各种外在的经济变量形成了投资者的信息源,投资者在心理上计量风险和收益的投资决策过程受到诸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认知就是信息的加工,包括对投资感觉的输入、变换、简约、加工、存储直至变成具体投资行为的全过程,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特定操作的单元,如果在其中任一阶段对信息的理解发生偏离,都有可能导致投资者认知偏差的产生。

最早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用于投资者行为研究的是法国经济学家Maurice Allais,他在20世纪50年代所做的counter-example心理实验揭示出投资者具有“确定性心理效应“,开创了投资者心理研究的先河。70年代以后,Tversky和Kahbaman在此领域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在其著名的《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i of Decision Ender Risk》中,对投资者心理实验内容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做了翔实的说明和论证,系统性地指出了投资者心理上存在的“确定性效应”、“反射性效应”、以及“错误判断概率”等认知偏差,Tversky和Kahbaman的研究成果为此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80年代以后,心理学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在行为金融学研究上得到深化,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投资者的决策并不主要是靠分析信息和精妙的计算,更多的是靠直觉,“与其说市场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不如说是误差综合”(J.Fin,1986),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有了更广泛的发现,如:“处置效应”(Odean,投资者不情愿使损失成为现实吗?)、“捐赠效应”(Kahneman,捐赠效应实验测试与科斯定理)、“框架效应”(Kahneman和Tversky,决策的框

架和选择的心理)、“启发式选择”(Tversky和Kahbaman,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保守主义”(shleifer,非有效市场)等。

4.2 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

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在各种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其主观意志的外在表现。各种经济变量是投资者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它们只有与投资者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使投资者产生投资行为,投资者群体行为的共振最终转化为左右市场的力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缺乏现成算法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是启发式思维(heuristic decision processes)方式进行决策,即在面对开放性的问题时,人们不是严格理性地收集所有信息并进行客观分析和概率计算,而是试图在头脑中“寻找捷径”,依靠直觉或以往的经验制定决策。与启发式思维相对应的是计算式思维,人类在解决规范性、确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就封闭性任务作出决策时往往采取思维方式,如数学家利用数学推导形成假设的过程是典型的计算式思维过程。

启发式决策往往会导致很多认知偏差,通常所说的错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当问及下图两边直线的长短时,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左边的较长,其实两者长度是一样的,错觉的原因是大脑在处理下图时习惯性地依赖了直觉这种启发式思维方式,左图的反向箭头给人以纵深感,似乎觉得直线更长些。

启发式思维方式往往是相当顽固的,像上面的例子,即使你已经知道两边线段长度是一样的,仍然感觉左边的线段更长。与此例相类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大量

依托于启发式思维方式,并非如传统金融理论所假设的那样严格理性的收集所有信息并进行客观分析和精细的计算,这样,各种认知偏差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接下来,本章将模拟心理学实验,对中国投资者存在的一些主要认知偏差进行检验。

4.3 检验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采用两轮进行,第一轮是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式,被测试样本为南京市的部分证券营业部的个人投资者,采用随机发放、定期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39份,有效收回率为42.27%。通过对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的个人投资者的特征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性偏差,问卷结果真实有效。第二轮采用了小规模现场回答的方式,被测试对象是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80名教职员工,其中包括教授、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若干名,他们大多具有较为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并且基本上都是个人投资者,故代表了具有较高知识层次个人投资者的认知状况。

在两种方式下,被测试者均被告知所有题目均无标准答案,完全由其按自己个人倾向的答题,为不给被测试者任何心理压力,问卷均采用匿名方式。测试题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典心理学实验,分别对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确定性心理”、“损失厌恶心理”、 “后见之明”、“过分自信”、“锚定”、等认知偏差进行了实验检验。

4.3.1 对处置效应的检验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certainty effect)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risk aversion),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

确定性心理

心理测试题:

(1)、请选择()

A:有33%的概率得到2500元, B:确定能得到2400元

有66%的概率盈利2400元,

有1%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2)、请选择()

A:有33%的概率得到2500元, B:有34%概率得到2400元

有67%的概率什么都得不到, 有66%得概率什么都得不到

分析与说明:这一对选择题是检测人们心理上的确定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对于问题(1),两轮测试中分别有88.23%和89.15%的人选择答案B;而对于问题(2),两轮测试中绝大多数的人(85.12%和86.56%)选择答案A。比较问题(1)和问题(2),如果在问题(1)的两个选择中同时减少66%得到2400元的概率,问题(1)和问题(2)没有任何区别,结果却表明,在问题(1)中参与者的选择偏好倾向于(100%,2400),而不是(33%,2500)与(66%,2400)之和,促使参与者在问题(1)中选择答案B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对100%的追求;在问题(2)中参与者对(33%,2500)的偏好大于(34%,2400)。在此,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矛盾现象表明了:其一,人们面对风险条件下的选择,运用的决策的方式多是靠直觉而非精确的概率计算;其二,对于概率事件,人们对确定性结果偏好,对可能性予以回避,表现出人性根本的风险厌恶特征。

损失厌恶心理

心理测试题:

(1)、请选择()

A:有80%的概率失去4000元, B:有100%的概率失去3000元

(2)、请选择()

A:有25%的概率失去3000元, B:有20%的能失去4000元

分析:对问题(1),两轮测试中大多数人(87.22%和79.58%)选择答案A,对问题(2)大多数人(71.83%)选择答案B。在面临有明确损失的情况下,投资者倾向于选择损失概率较小的方案,存在损失厌恶心理,但是,当不同损失间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时,投资者的心态戏剧性地从损失厌恶转变为对风险的追求,赌博的心态占据上风,由此反映出虽然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心理,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环境,投资者对风险和损失的态度会有不同。

4.3.2 对后见之明的检验

后见之明是指投资者往往在事情的结果出现以后,夸大自己事前预料的准确性的一种心理特点,如媒体和股评家常常在闭市后评价为何市场在当日或前一天是这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方式。但在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相对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金规模偏小、风险防控能力不强、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这几个方面。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何更好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一)概念与分类 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来吸纳并集中投资者手中的资金,交给基金托管人(即有资质的银行)进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作,资金的投资方向主要是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基金管理人与投资人共担投资风险、共享投资收益。 2.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证券投资基金可划分为不同种类:按交易机制划分,证券投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close-end)和开放式基金(open-end);按投资对象划分,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期货基金、配置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fof(投资基金的基金)、指数基金和混合基金;按基金管理组织形态划分,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按不同风险与收益划分,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按墨迹方式划分,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公开募集基金和私募基金。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1997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界限,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分为老基金和新基金两个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老基金规模小、质量差、流动性低,且监管缺失,但老基金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1997年11月14日以后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被称为新基金,自此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逐渐步入发展规范阶段。 (三)现状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正逐渐发展壮大,其运作方式和监管体系也在逐渐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经非常重要,对金融制度和经济制度改革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跨越式发展;二是监管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三是基金品种不断增加;四是市场环境逐步优化;五是基金管理公司运营水平逐渐提高。 二、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金规模偏小。目前,全球基金市场上的基金个数为10,000余只,投资规模在100,000亿美元以上。截至2016年底,美国发行投资基金数量为10,457只,投资规模达到90,0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只有封闭式基金259只,开放式基金2902只,合计规模1764亿元,规模远远小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二)风险防控能力不强。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投资价值良好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多,这就导致了证券投资基金很不易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分解风险,另外,我国证券市场的做空机制不健全,没有股票期权和股指期货这类避险金融工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金投资的运作空间并增加了市场风险。 (三)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一是基金管理公司既是发起人又是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中的作用是发起人,发起证券投资基金并代表基金选择品通托管人。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均作为自己发起基金的托管人,这就导致了基金的契约签订、管理等职权都由基金管理公司独家掌控;二是基金持有人无法正常行使选择权。我国基金持有人人数众多,在基金正式发行之前,无法确定持有人的范围,从而导致持有人无法正常行使选择权。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19秋期末考核(答案参考)

【奥鹏】-[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19秋期末考核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价值观的特性是() A、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正确答案:A 第2题,心理学家霍斯曼认为,任何群体行为都由四种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 A、活动、规范、相互作用、思想情绪;活动、价值观、相互作用、组织文化 B、活动、规范、价值观、相互作用 C、规范、价值观、相互作用、思想情绪 正确答案:A 第3题,下列方式不能解除或减少失调的是() A、改变认知要素 B、增加新的认知要素 C、强调某一认知因素 D、消除某一认知因素 正确答案:D 第4题,要做到合理授权可以从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弹性授权属于() A、量能授权 B、系统授权 C、控制授权 D、评估授权 正确答案:A 第5题,态度的构成成分包括____ A、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B、认知、情绪、行为倾向 C、认知、行为倾向、调整 D、调整、价值体现、自我保护 正确答案:A 第6题,“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的概念是指() A、人力资本

B、智力资本 C、竞争资源 D、核心竞争力 正确答案:B 第7题,一般而言,员工的出勤率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正比关系 正确答案:A 第8题,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____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正确答案:B 第9题,按信息沟通渠道,可将沟通分为() A、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B、正式沟通与口头沟通 C、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与书面沟通 正确答案:C 第10题,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正确答案:A 第11题,下列关于压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压力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特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个体焦虑性的反应 B、压力反映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过分紧张的一个预警性的指标 C、个体与组织环境构成一个系统,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压力 D、组织必须严格控制压力,因其对组织完全具有破坏性 正确答案:D

南大网教专科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doc 13页)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12月份股票成交额约为2266.06亿元,同比上升9.49%。12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1161.06点,较上月末上涨61.8点;深证成份指数收于2863.61点,较上月末上涨186.76点。该年度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强势上升的行情。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了11.3点,涨幅达11.12%。同时,这一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一增一减,其中全年成交量为322,847,522手,成交134,44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1%和8.50%。 2005年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股票市场 (一)股市总体走势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全面铺开,股票市场波动较为明显。一季度股指走势稳中有降,二季度下降明显,三季度先升后降,四季度基本走稳。年初,上证指数走势相对平稳,春节后逐渐走高,3月8日至本年最高点1318.27点,此后受股改传闻影响开始震荡下跌。4月底,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拉开序幕,由于其短期影响不甚明朗,股指出现较大跌幅,6月初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创下八年来历史新低。此后,一系列旨在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如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份、对券商再贷款支持等,股指出现放量大幅上升。6月8日上证指数上涨达8.21%,创下历史第二高单日涨幅。此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全面铺开,股指震荡前行,至年底基本走稳。上证指数年初开于1242.77点,年末收于1161.06点,全年下跌81.71点,跌幅6.57%(2004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50.69点,跌幅16.52%)。 2005年,股票市场交易量变化趋势与股指走势大致相同,交易量基本上随股指走势起伏。2005年12月份股票成交额约为2266.06亿元,同比上升9.49%。12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1161.06点,较上月末上涨61.8点;深证成份指数收于2863.61点,较上月末上涨186.76点。(见图表1、2) (二)股市交易分析 2005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为31663.16亿元,同比减少25.21%;日均成交金额130.84亿元,同比减少24.9%;缴纳的交易印花税102.70 亿元,同比降低39.3%。(见图表3、4) 2005年全年交易量变化趋势与股指走势大致相同,交易量基本上随股指走势起伏。其中2005年第四季度,沪深两市股票交易成交额为6556.36亿元,同比下降17.63%。日均成交金额111.05亿元,同比下降18.09%;股票成交数量为1471.98 亿股,同比增长15.04%;日均成交24.83亿股,同比增长15.01%。上海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3990.65 亿元,同比下降17.22%。日均成交金额67.74亿元,同比下降17.38%;股票成交数量为879.04亿股,同比增长12.26%;日均成交14.74亿股,同比增长11.58%。深圳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2565.71亿元,同比下降18.26%。日均成交金额43.32 亿元,同比下降19.13%;股票成交数量为592.94亿股,同比增长19.43%;日均成交9.99亿股,同比增长19.21%。(见图表5、6) (三)股市主要指标变化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境内上市公司(A、B)共1381 家;与2004年底相比,境内上市公司(A、B股)总股本增加480.08亿股,增加6.71%,但市价总值缩水4625.29亿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南开大学《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资料讲解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 A. 群体凝聚效应 B. 群体吸引效应 C. 群体促进效应 D. 群体影响效应 满分:2 分 2. 价值观的特性是() A. 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 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 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 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满分:2 分 3.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为群体承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的是() A. 群体规范 B. 群体凝聚力 C. 群体压力 D. 从众行为 满分:2 分 4. “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发展出清晰的、全面的职业自我观”是指() A. 职业规划

B. 职业生涯设计 C. 职业锚 D. 职业通道 满分:2 分 5. 下列关于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感觉是事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是个体内生的 B. 知觉不需具体客观对象,而需借助过去经验与知识 C.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整合 D. 知觉是个体先天性的不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发展 满分:2 分 6. 麦克利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 保健需要 B. 权力需要 C. 合群需要 D. 成就需要 满分:2 分 7. 认为“领导者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他们具备“极好的素质”的理论是() A. 行为理论 B. 特质理论 C. 权变理论 D. 生命周期理论 满分:2 分 8. 下列方式不能解除或减少失调的是() A. 改变认知要素 B. 增加新的认知要素 C. 强调某一认知因素

D. 消除某一认知因素 满分:2 分 9. 著名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提出的理论是() A. 心理契约理论 B. 人力资本理论 C. 职业生涯理论 D. 择业动机理论 满分:2 分 10. 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可以从任务和角色需求出发,下列方式不属于其中的是() A. 强化正式沟通 B. 参与管理 C. 目标管理 D. 工作再设计 满分:2 分 11. 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 内容型激励理论 B.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 过程型激励理论 D. 综合型激励理论 满分:2 分 12. 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____ A. 社会学 B. 管理学 C. 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满分:2 分 13.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为群体承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的是____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目 录 前 言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三板市场推向全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平稳起步;证券监管部门进步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整体功能得到扩展,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尤其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资产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新制度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起步,证券公司开始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即将出台的取消″一人一户″行业政策,低佣金率、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略胜一筹。 国际化竞争加强,行业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启动,国际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行业市场不断国际化,外资公司不断加入,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良机。 迎合市场需求,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对券商板块基本运营而言,传统经纪业务的下行对应着互联网新兴经纪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经纪业务的侵蚀与融合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筹资、资本定价、资源配置。目前,证券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资源配置与资本定价两大基本职能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1999年《证券法》的实施及2006年《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使中国证券市场在法制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后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变革,主要包括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总体目标基金从业人员应遵循《证券投资基金法》、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基金行业协会出台的各类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职业道德,并掌握基本业务规范。为提升基金从业人员合规合法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水平,特设《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科目。 能力等级能力等级是对考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低要 求,分为三个级别:一)掌握:考生须在考试和实际工 作中理解并熟练运用的内容。二)理解:考生须对该考 点的概念、理念、原则、意义、应用范围等有清晰的认识。三)了解:作为泛读内容,考生对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在工作中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标准和业务规范,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 坚持职业态度。对应教材章名节名编号 学习目标(掌握/理解/了解) 1.金融、资产管理与投资 基金1. 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行业 1.1.a 理解金 融资产的概念、金融与居民理财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分类和 构成要素 1.1.b 理解资产管理的特征与资产管理 行业的功能及理解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 2.投资基 金1.2.a 掌握投资基金的定义和主要类别 2.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点 2.1.a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地不同的名称和概念 2.1.b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 2.1.c 理 解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 2.证券投资基 金的运作与参与主体 2.2.a 了解基金行业的运作环 节包括:募集和市场营销、投资管理、托管、登记、估值和 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2.2.b 理解基金行业的主要参 与者及其功能和运作关系 3.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形式和运作方式 2.3.a 理解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 区别,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4.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2.4.a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发 展历程、发展趋势与特点 5.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程2.5.a 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六个阶 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产品 6.证券投资基金业 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6.a 理解基金对中小 投资者的作用、对金融结构和经济的作用、对证券市场的作 3.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1.证券投资基金分类概述3.1.a 掌握基金的不同分类标准和基本分类 2-5. 基金的基本类别: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混合基金 3.2-5.a 掌握基本基金类型及其特点 6-9.特殊的证券投资基金类别:保本基金,ETF, QDII, 分级 基金3.6-9a

南大行政管理学社会研究方法第二次作业部分答案(供参考)

社会研究学第二次作业 说明概念的变量具有两个重要的性质,这就是变量的各个取值必须是穷尽的和( ). A、独立的 B、统一的 C、互斥的 D、规范的 正确答案:C 概念是对现象的( ). A、抽象 B、描述 C、表述 D、实证 正确答案:A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 A、样本的面貌 B、抽样的目的 C、调查的本意 D、总体的面貌 正确答案:D 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称为( ). A、抽样误差 B、计算误差 C、相对误差 D、分析误差 正确答案:A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 ). A、过程 B、集合 C、方式 D、方法 正确答案:B 系统抽样又称为( ). A、类型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段抽样 D、机械抽样 正确答案:D 置信度又称为( ). A、抽样水平 B、置信水平 C、统计水平 D、推断度 正确答案:B 参数值也称好( ).

A、统计值 B、样本值 C、抽样值 D、总体值 正确答案:D 问卷答案的设计,特别要注意做到使答案具有互斥性和( ). A、标准性 B、统一性 C、逻辑性 D、有穷尽性 正确答案:D 抽样调查的突出优点是( ). A、准确性高 B、无误差 C、易组织 D、易推广 正确答案:A 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 ). A、说明的目的 B、观察的目的 C、描述的目的 D、认识的目的 正确答案:C 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描述的准确性和描述的( ). A、概括性 B、全面性 C、典型性 D、统一性 正确答案:A 调查的目的对调查的设计具有( ) A、指导作用 B、解释功能 C、显著的影响 D、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C 设计问卷初稿的具体做法有两种,其中之一是( ). A、制表法 B、框图法 C、排列法 D、命题法 正确答案:B 一般来说,问卷不宜太长,以控制在回答者在( )分钟以内完成为宜. A、20 B、25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关于目前我国居民证券投资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要求 (1)、必须紧密联系你的专业和实习工作有关的问题,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 (2)、要注意字体、大小、行距等格式要求。 (3)、调查报告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的介绍 二、所要研究问题的主要状况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四、本次实习的感受和体会 (4)、字数要在3000字以上。 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无需要求完全一致) 对目前我国居民证券投资现状的调查报告(黑体三号) 调查目的(黑体四号):了解目前我国居民证券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调查时间:2007年2月-2007年5月(仿宋五号) 调查对象:广发证券公司、居民投资者 调查方式: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 (正文宋体四号,1.5倍行距)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2006年一整年的牛市行情,影响了许多居民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态,为了解目前

我国居民投资者的证券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于2007年2月至2007年5月这一段时间到广东广发证券公司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围绕着这次实习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居民证券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对该公司和一些居民投资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一、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介绍(黑体四号) (一)、实习单位介绍 我这次实习的单位是广发证券公司,广发证券的前身是1991年9月8日成立的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1993年末设立公司,2001年改制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综合类券商之一。 2004年12月2日,公司成为第二批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表明公司的内控机制、资本充足率水平、经营规范程度已经获得了监管部门和业内专家认可,属于在分类监管政策思路下可以创新发展的优质券商。自1994 年开始,公司已连续十二年进入全国十大券商行列,凭籍着管理规范,风控机制完善,发展战略正确,已发展成为市场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现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规模在2005年末已达109亿元人民币。公司控股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及广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4 家子公司,并参股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公司成功收购了武汉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系统所辖营业部数量(含证券服务部)增至142 家(不含子公司),营业网点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网点数量和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从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 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阻碍了股票的健 康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以下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简称MSW,后同)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南京大学MSW承办单位社会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MSW培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社会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MSW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2、设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MSW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学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工作实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必修课都配备2名以上专任授课教师,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督导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50%。 1、必修课(2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共有7门课,20个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注】:专业必修课还包括社会工作实习(5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详细要求见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

中国证券行业市场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证券行业市场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牌照为王时代落幕 (7) 一、牌照放开进程加快 (7) 二、经纪通道价值下降 (10) 三、投行通道价值弱化 (13) 四、并购重组催生投行新模式 (15) 第二节多因素致2016 年业绩承压 (18) 一、股权融资节奏放缓下投行收入增速下降 (18) 二、经纪业务新规加速佣金费率下探 (23) 三、“八条底线”下资管加速去通道化 (25) 四、市场震荡加大自营业绩不确定性 (27) 五、融资融券保持稳定,股票质押异军突起 (29) 六、2016 年证券行业盈利预测 (30) 第三节2016 年对券商是困境,但也是机遇。 (32) 一、经纪新趋势:线上服务平台化,线下机构全牌照化 (32) 二、投行新趋势:由通道向综合金融转型 (36) 三、资管新趋势:提升投资和销售能力 (37) 四、投资新趋势:投资渠道多元化,加快业务协同 (43) 第四节重点券商分析 (46) 一、华泰证券:金融科技进阶,并购重组优势明显 (46) 二、兴业证券:组织机构完善,员工持股注入活力 (48) 三、招商证券:股东资源和资本扩充护航 (49) 四、中航资本:产融结合的优质金控平台 (50)

图表目录 图表1:金融机构获取券商牌照进程加快 (8) 图表2:2015 年末资管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单位:亿元) (9) 图表3:东方财富证券凭借东方财富的互联网引流实现成交额份额的大幅提升 10图表4:2008-2014 年行业券商营业部数量(单位:家) (10) 图表5:2008-2015 年行业经纪佣金率变动 (11) 图表6:2011-2015 年部分券商营业部扩充未必带来成交额份额的提升 (12) 图表7:2011-2015 年部分券商营业部扩充未必带来经纪收入份额的提升 (13) 图表8:2011-2015 年部分券商机构佣金市场份额实现提升 (13) 图表9:2009-2015 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程 (14) 图表10:2010-2015 年IPO 费率变动 (14) 图表11:2010-2015 年再融资费率变动. (14) 图表12:2008-2015 年并购重组规模和案例数量 (15) 图表13:2008-2015 年证券业财务顾问净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速 (16) 图表14:2008-2015 年股债融资规模 (18) 图表15:2008-2015 年证券业投行净收入规模 (19) 图表16:2015-2016 年5 月监管层下发IPO 批文的数量 (19) 图表17:2012-2015 年并购失败和完成的数量 (20) 图表18:2014-2016 年5 月信用债违约情况 (22) 图表19:2014-2016 年5 月信用债取消发行情况 (22) 图表20:截止2016 年4 月券商营业部分布前十大区域 (24) 图表21:安信2016 年新设营业部数量前十大区域 (24) 图表22:兴业2016 年新设营业部数量前十大区域 (25) 图表23: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管产品设计和资本扩充监管趋严 (25) 图表24:2015-2016 年5 月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及占流通总市值的比重 (29) 图表25:2013-2016 年一季度股票质押待回购规模 (30) 图表26:2010-2016Q1 华泰和国金的经纪业务份额大幅提升 (33) 图表27:华创建立了互联网投顾平台 (3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